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玉米新病害顶腐病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
43
1
作者
徐秀德
董怀玉
+4 位作者
赵琦
姜钰
刘志恒
白金铠
吕成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本文报道了我国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玉米顶腐病 ,是由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 ( 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 Reink)侵染所致。人工接种玉米后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 ,除侵染玉米外 ,尚能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
本文报道了我国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玉米顶腐病 ,是由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 ( 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 Reink)侵染所致。人工接种玉米后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 ,除侵染玉米外 ,尚能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小麦、水稻、珍珠粟等禾本科作物引起顶腐病 ,并可侵染狗尾草和马唐草等植物。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 2 5~ 30℃ ,最适为 2 8℃ ;大、小 2型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均为 2 5~ 30℃。木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和菊糖均是病菌生长的良好碳源。适宜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 Richard's、PDA、PSA、玉米粉和燕麦片培养基。田间发病程度因地势而异 ,低洼易涝地和园田地发病重、坡地和高岗地发病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防治玉米顶腐病和黑粉病药剂筛选
被引量:
7
2
作者
邢会琴
马建仓
+1 位作者
许永锋
李万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7-192,共6页
采用10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70%多·福可湿性粉剂、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而且持效期较长。以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98%烯唑醇可...
采用10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70%多·福可湿性粉剂、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而且持效期较长。以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3:1或4:1的比例进行复配,抑菌效果达到了其各自单用的抑菌效果。经安全性测定,用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种子包衣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有一定影响,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则无影响。田间防治试验表明,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复配对玉米顶腐病和瘤黑粉病均有一定防效。在玉米4~8叶和8~12叶期时,以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有机硅5mL/666.7m2和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g+有机硅7mL/666.7m2用量分别喷洒,对顶腐病的防治效果达90%左右,并可兼治瘤黑粉病,防治效果达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瘤黑粉病
杀菌剂
有机硅
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顶腐病发病原因研究及防治方法建议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万苍
马建仓
+3 位作者
李文明
杨鹏
张维俊
孟有儒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8-151,共4页
玉米顶腐病的初侵染来源是种子、土壤、病残体带菌,其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缺乏抗病品种和耕作质量下降是发病严重的主要原因。系统侵染是该病害发生的主要方式,再侵染发生在感病品种抽穗前后的新叶上,对植株生长和产量...
玉米顶腐病的初侵染来源是种子、土壤、病残体带菌,其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缺乏抗病品种和耕作质量下降是发病严重的主要原因。系统侵染是该病害发生的主要方式,再侵染发生在感病品种抽穗前后的新叶上,对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无重要影响。采取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秋翻灭茬、增施磷、钾、钙元素等保健栽培技术和化学农药喷洒相结合的生态控防措施,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系统性侵染
再侵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顶腐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景银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第2期63-63,共1页
本文介绍了玉米顶腐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
关键词
玉米
顶腐病
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孙燕
姜兴印
+3 位作者
赵国玲
周丽萍
李振
李配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144,共5页
亚粘团镰孢霉引起的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亚粘团镰孢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EC50最小,病原菌对其敏感性最高,抑菌效果最好;60 g/L戊唑醇悬浮种...
亚粘团镰孢霉引起的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亚粘团镰孢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EC50最小,病原菌对其敏感性最高,抑菌效果最好;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EC50较小,病菌对其敏感性也较高,抑菌效果也较好;97%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EC50最大,病菌对其敏感性最低,抑菌效果最差。通过温室种子包衣效果,生产上可使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来防治玉米顶腐病。同时通过室内毒素平皿培养进一步明确了经咯菌腈、戊唑醇和多菌灵对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不同浓度的亚粘团镰孢霉毒素滤液对玉米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顶腐病
亚粘团镰孢霉
杀菌剂
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玉米新病害顶腐病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
43
1
作者
徐秀德
董怀玉
赵琦
姜钰
刘志恒
白金铠
吕成军
机构
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省阜新市植保站
出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文摘
本文报道了我国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玉米顶腐病 ,是由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 ( 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 Reink)侵染所致。人工接种玉米后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 ,除侵染玉米外 ,尚能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小麦、水稻、珍珠粟等禾本科作物引起顶腐病 ,并可侵染狗尾草和马唐草等植物。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 2 5~ 30℃ ,最适为 2 8℃ ;大、小 2型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均为 2 5~ 30℃。木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和菊糖均是病菌生长的良好碳源。适宜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 Richard's、PDA、PSA、玉米粉和燕麦片培养基。田间发病程度因地势而异 ,低洼易涝地和园田地发病重、坡地和高岗地发病轻。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Keywords
corn top rot
symptom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防治玉米顶腐病和黑粉病药剂筛选
被引量:
7
2
作者
邢会琴
马建仓
许永锋
李万苍
机构
河西学院农学系
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原种场
甘肃省张掖市玉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张掖市植保植检站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7-192,共6页
文摘
采用10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70%多·福可湿性粉剂、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而且持效期较长。以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3:1或4:1的比例进行复配,抑菌效果达到了其各自单用的抑菌效果。经安全性测定,用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种子包衣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有一定影响,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则无影响。田间防治试验表明,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复配对玉米顶腐病和瘤黑粉病均有一定防效。在玉米4~8叶和8~12叶期时,以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有机硅5mL/666.7m2和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g+有机硅7mL/666.7m2用量分别喷洒,对顶腐病的防治效果达90%左右,并可兼治瘤黑粉病,防治效果达70%左右。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瘤黑粉病
杀菌剂
有机硅
防治
Keywords
corn top rot
disease
corn
smut disease
fungicide
silicone
control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顶腐病发病原因研究及防治方法建议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万苍
马建仓
李文明
杨鹏
张维俊
孟有儒
机构
张掖市玉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河西学院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8-151,共4页
文摘
玉米顶腐病的初侵染来源是种子、土壤、病残体带菌,其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缺乏抗病品种和耕作质量下降是发病严重的主要原因。系统侵染是该病害发生的主要方式,再侵染发生在感病品种抽穗前后的新叶上,对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无重要影响。采取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秋翻灭茬、增施磷、钾、钙元素等保健栽培技术和化学农药喷洒相结合的生态控防措施,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系统性侵染
再侵染
Keywords
top
rot
of
corn
systemic infection
secondary infection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顶腐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景银
机构
辽宁省建昌县牤牛营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第2期63-63,共1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玉米顶腐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
关键词
玉米
顶腐病
防治
Keywords
corn
top
rot
, prevention
分类号
S435.13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孙燕
姜兴印
赵国玲
周丽萍
李振
李配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144,共5页
基金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
文摘
亚粘团镰孢霉引起的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亚粘团镰孢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EC50最小,病原菌对其敏感性最高,抑菌效果最好;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EC50较小,病菌对其敏感性也较高,抑菌效果也较好;97%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EC50最大,病菌对其敏感性最低,抑菌效果最差。通过温室种子包衣效果,生产上可使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来防治玉米顶腐病。同时通过室内毒素平皿培养进一步明确了经咯菌腈、戊唑醇和多菌灵对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不同浓度的亚粘团镰孢霉毒素滤液对玉米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
玉米顶腐病
亚粘团镰孢霉
杀菌剂
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Keywords
corn
corn top rot
disease
Fusariurn subglutinans
Bactericide
Toxicity determination
Control effect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玉米新病害顶腐病的研究初报
徐秀德
董怀玉
赵琦
姜钰
刘志恒
白金铠
吕成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4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防治玉米顶腐病和黑粉病药剂筛选
邢会琴
马建仓
许永锋
李万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玉米顶腐病发病原因研究及防治方法建议
李万苍
马建仓
李文明
杨鹏
张维俊
孟有儒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玉米顶腐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徐景银
《现代农业研究》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研究
孙燕
姜兴印
赵国玲
周丽萍
李振
李配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