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角膜异物剔除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3-01来我院就诊的角膜异物患者102例188眼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角膜异物剔除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3-01来我院就诊的角膜异物患者102例188眼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裂隙灯下剔除角膜异物,术后治疗组患眼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眼仅应用妥布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d,治疗组的治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荧光素染色阴性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GF能够特异性和角膜上皮细胞受体结合,缩短损伤的角膜上皮的创伤愈合时间,加速愈合,是一种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方位的角膜及巩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出现异物感不适的概率。方法将117例(195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4组,A 组行颞侧水平透明角膜切口26例(45只眼),B 组行颞侧水平巩膜隧道切口27例(47只眼),C 组行颞上方透明角膜...目的探讨不同方位的角膜及巩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出现异物感不适的概率。方法将117例(195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4组,A 组行颞侧水平透明角膜切口26例(45只眼),B 组行颞侧水平巩膜隧道切口27例(47只眼),C 组行颞上方透明角膜切口29例(48只眼),D 组行颞上方巩膜隧道切口35例(55只眼)。计算每组患者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出现异物感的百分率。结果 A 组各期的异物感出现率比 B组均低,在1周和3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C 组比 D 组异物感出现率低,在1个月和3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A 组异物感出现比 C 组低,在1周、1个月和3个月都具有统计学意义。B 组异物感出现比 D 组低,在1周、1个月和3个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颞侧角膜切口引起患者异物感不适的概率最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角膜异物剔除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3-01来我院就诊的角膜异物患者102例188眼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裂隙灯下剔除角膜异物,术后治疗组患眼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眼仅应用妥布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d,治疗组的治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荧光素染色阴性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GF能够特异性和角膜上皮细胞受体结合,缩短损伤的角膜上皮的创伤愈合时间,加速愈合,是一种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方法。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方位的角膜及巩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出现异物感不适的概率。方法将117例(195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4组,A 组行颞侧水平透明角膜切口26例(45只眼),B 组行颞侧水平巩膜隧道切口27例(47只眼),C 组行颞上方透明角膜切口29例(48只眼),D 组行颞上方巩膜隧道切口35例(55只眼)。计算每组患者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出现异物感的百分率。结果 A 组各期的异物感出现率比 B组均低,在1周和3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C 组比 D 组异物感出现率低,在1个月和3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A 组异物感出现比 C 组低,在1周、1个月和3个月都具有统计学意义。B 组异物感出现比 D 组低,在1周、1个月和3个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颞侧角膜切口引起患者异物感不适的概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