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hibitory effect of polysulfated heparin endostatin on alkali burn induced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rabbits
1
作者 Zhao-Na Li Zhong-Fang Yuan +5 位作者 Guo-Ying Mu Ming Hu Li-Jun Cao Ya-Li Zhang Lei Liu Ming-Xu 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2期234-238,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anti-angiogenic effects of polysulfated heparin endostatin(PSH-ES) on alkali burn induced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NV) in rabbits.METHODS: An alkali burn was made on rabbit corneas to induce corn... AIM: To investigate anti-angiogenic effects of polysulfated heparin endostatin(PSH-ES) on alkali burn induced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NV) in rabbits.METHODS: An alkali burn was made on rabbit corneas to induce corneal NV in the right eye of 24 rabbits. One day after burn creation, a 0.2 m L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50 μg/m L PSH-ES, 50 μg/m L recombinant endostatin(ES), or normal saline was administered every other day for a total of 14d(7 injections). Hist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y were used to examine corneas.Corneal NV growth was evaluated as microvessel quantity and corne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xpression was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RESULTS: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ES and PSH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orneal NV suppression, but PSH-ES had a more powerful anti-angiogenic effect than ES. Mean VEGF concentration in PSH-ES treated cornea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ES treated and saline treated cornea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corneas treated with either PSH-ES or ES had significantly fewer microvessels than eyes treated with saline. Additionally corneas treated with PSH-ES had significantly fewer microvessels than corneas treated with ES.CONCLUSION: Both PSH-ES and recombinant ES effectively inhibit corneal NV induced by alkali burn.However, PSH-ES is a more powerful anti-angiogenic agent than ES. This research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a new treatment option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orneal 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sulfated heparin endostatin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hemical burns RABBITS
下载PDF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but not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2
作者 Yuan Chen Gao-Qin Liu and Pei-Rong L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1年第4期343-348,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ic oxide and its synthetase on experimental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RNV). METHODS: CRNV was induced by alkali injury in mice, nitric oxide synthetase (NOS) was inhibited by N...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ic oxide and its synthetase on experimental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RNV). METHODS: CRNV was induced by alkali injury in mice, nitric oxide synthetase (NOS) was inhibited by NG-nitro-L-arginine (L-NAME)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tase (iNOS) was inhibited by aminoguanidine hemisulfate salt (AG). The inhibitory effect was detected at day 2 and 4 after corneal alkali injury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CRNV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the treated mice by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corneal whole mount CD31 immunostaining. RESULTS: The inhibition of L-NAME to NOS and AG to iNOS after corneal injury was confirmed by RT-PCR (P <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mice, L-NAME treated mice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RNV areas (P<0.05). In contrast, AG treatment failed to attenuate alkali induced CRNV (P>0.05).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NOS but not iNO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alkali injury induced CR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下载PDF
Attenuation of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by topical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taurocholate 7 without bleeding complic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Jae Yong Kim Soo Yeon Kim +4 位作者 Mi Hyun Cheon Eun-Soon Kim In Seok Song Myoung Joon Kim Hungwon Tcha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9期1255-1259,共5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antiangiogenic effects and safety of topically administered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taurocholate 7(LHT7) on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oNV).METHODS:Twenty-four Sprague-Dawley rats wer... AIM:To investigate the antiangiogenic effects and safety of topically administered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taurocholate 7(LHT7) on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oNV).METHODS:Twenty-four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to four groups of six rats each.The central corneas were cauterized using a silver/potassium nitrate solution.From 2d after cauterization,12.5 mg/mL(low LHT7 group) or 25 mg/mL(high LHT7group) LHT7 was topically administered three times daily;12.5 mg/mL bevacizumab was topically administered as positive control(bevacizumab) group,with normal saline(NS) administered as negative control(NS group).The corneas were digitally photographed to calculate the CoNV percentage from the neovascularized corneal area at 1 and 2wk.RESULTS:The 4 study groups did not have different CoNV percentages at 1wk after injury(P〉0.05).However,the low LHT,high LHT,and bevacizumab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CoNV percentages than the NS group at 2wk(all P〈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V percentage were found among the low LHT,high LHT,and bevacizumab groups(all P〉0.05).All groups except the NS group had lower CoNV percentages at 2wk postinjury than the levels observed at 1wk(all P〈0.05).CONCLUSION:Topically-administered LHT7 inhibited CoNV without complication after chemical cauterization in the 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ACIZUMAB chemical cauterization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taurocholate 7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3CL1和CCL2对人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高勤 陈磊 +3 位作者 陈源 周文娟 张文朋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背景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趋化因子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相关.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在不同的微环境以及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目的 检测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巨噬细胞增... 背景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趋化因子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相关.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在不同的微环境以及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目的 检测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巨噬细胞增生的作用,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7~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0只,用角膜碱烧伤的方法构建左眼CNV模型,术后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小鼠CNV情况,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制备角膜切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巨噬细胞表面两种趋化因子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CX3CR1的表达.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30 μg/L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诱导和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CD68+CCR2组和CD68+CX3CR1组,分别加入CD68+CCR2抗体和CD68+CX3CR1抗体,每组2管,其中一管作为IgG同型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小鼠碱烧伤角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和人外周血巨噬细胞中CX3CR1以及CCR2的表达.分别用人重组CX3CL1和CCL2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干预后巨噬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1(ADAMTS-1)、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4d,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局部有新生血管发生,CNV沿角膜缘向角膜中心区域延伸.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角膜组织内有F4/80阳性的巨噬细胞浸润,其表面可见CCR2和CX3CR1分子的表达,呈绿色荧光.未受GM-CSF诱导培养的巨噬细胞能维持生长约2周,但死亡细胞较多,而经GM-CSF诱导培养的细胞生长稳定,细胞数量增加,无明显悬浮死亡现象.培养的巨噬细胞中CX3CR1表达率平均约为75%,CCR2表达率为45%.Real-time PCR法检测发现,CCL2干预后巨噬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其中150 mg/L CCL2组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P=0.03),而ADAMTS-1 mRNA、TSP-1 mRNA表达下降,其中150 mg/L CCL2组ADAMTS-1 mRNA、TSP-1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4;t=4.27,P=0.02).CX3CL1干预后巨噬细胞中VEGF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而ADAMTS-1mRNA、TSP-1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150 mg/L CX3CL1组VEGF mRNA表达量下降,ADAMTS-1 mRNA、TSP-1mRNA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5,P=0.02;t=-2.92,P=0.04;t=-3.81,P=0.03). 结论 CCL2、CX3CL1能通过其对应受体影响巨噬细胞VEGF、ADAMTS-1、TSP-1等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提示通过CCL2、CX3CL1等干预靶点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化学诱导 趋化因子 受体 巨噬细胞 代谢 烧伤 化学 病理
下载PDF
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高勤 肖艳辉 +2 位作者 陈志刚 徐静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背景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采用非角膜新生血管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目的探索从碱烧伤诱导实验性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组织中分离和培养血管... 背景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采用非角膜新生血管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目的探索从碱烧伤诱导实验性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组织中分离和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检测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为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7—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10只,采用NaOH碱烧伤法构建小鼠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31在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在碱烧伤后2周摘取眼球分离角膜组织,眼科手术剪剪碎角膜组织后应用胶原酶D消化获取单个细胞,使用包被CD31抗体的磁珠分选获取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1在细胞中的表达以鉴定培养的细胞,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碱烧伤后7d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小鼠左眼角膜出现新生血管,碱烧伤后2周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达高峰,免疫荧光检测可见角膜组织内特异性CD31染色的血管网。角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后2h贴壁生长,形态呈扁平多边形,体积较大,传代培养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培养的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CD31表达阳性,细胞质中呈棕黄色染色,而角膜基质细胞中CD31表达阴性。逆转录PCR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中CCR1、CCR2、CCR3和CCR4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CXCR3、CCR6、CCR10和CX3CRlmRNA呈中等强度表达,CCR5、CCR8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而CCR9、CXCR4和CXCR5mRNA表达未检测到。结论CD31抗体的磁珠分选法可有效分离纯化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并可进行体外培养且培养的细胞可表达趋化因子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角膜新生血管来源 细胞培养 角膜新生血管/化学诱导 趋化因子受体 动物模型 近交系BALB/c小鼠
下载PDF
羊膜移植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邱培瑾 姚克 +1 位作者 陈茂华 钱羽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比较采用保存羊膜和新鲜羊膜移植抑制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效果 ;探讨应用保存人羊膜移植防治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手术时机。方法 制备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动物模型 ;2 2只家兔 ( 2 2眼 )随机分为4组 :A组 ( 4... 目的 比较采用保存羊膜和新鲜羊膜移植抑制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效果 ;探讨应用保存人羊膜移植防治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手术时机。方法 制备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动物模型 ;2 2只家兔 ( 2 2眼 )随机分为4组 :A组 ( 4眼 )作为对照组 ;B组 ( 6眼 )在碱烧伤的急性期行新鲜羊膜移植 ;C组 ( 6眼 )在急性期行保存人羊膜移植 ;D组 ( 6眼 )在瘢痕期行保存人羊膜移植。应用计算机彩色图像处理系统测定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结果  3个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 ,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组的新生血管面积明显少于D组 (P <0 0 1)。结论 保存羊膜和新鲜羊膜移植均能有效地抑制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增殖 ,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在角膜碱烧伤的急性期施行羊膜移植防治新生血管增殖的效果要优于在瘢痕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化学烧伤 羊膜移植 角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利安 王从毅 +3 位作者 杨文 杨新光 张林 王佳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8-804,共7页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s)对碱烧伤角膜的抗炎机制.方法 抽取2~3月龄日本大白兔骨髓,经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进行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生物学鉴定.采用角膜贴敷NaOH滤纸法在24只日本大白兔的右眼建立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于碱烧伤后1h分别在模型眼结膜下注射同种自体BMSCs悬液300μl(细胞密度5×106/μ1)(BMSCs组)或等容积PBS(PBS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于移植后3、14和28 d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变化并进行评分,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角膜组织中炎症反应程度并进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位并检测角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兔BM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传代后其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标志物CD29和CD90阳性表达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9.18%和97.94%,而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和CD3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74%和0.15%.造模后兔右眼出现角膜混浊、上皮脱落、角膜基质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移植后14d和28 d BMSCs组混浊度评分分别为2.37±0.52和2.25±0.50,均明显低于PBS组的3.00±0.53和3.25±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6、2.828,均P<0.05);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中PMNs数目分别为(34.17±1.85)/12个视野和(25.64±3.86)/12个视野,明显少于PBS组的(42.70±1.54)/12个视野和(32.67±1.42)/12个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4.832,均P=0.000);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量(A值)分别为0.388±0.016和0.384±0.006,明显低于PBS组的0.438±0.006和0.412±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05、13.514,均P=0.000).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行自体BMSCs移植可减少PMNs浸润,减轻角膜的炎症反应,下调或抑制MMP-2在受损角膜处的表达,抑制基质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减少碱烧伤后角膜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 生物分子标志物 化学烧伤/治疗 角膜病/治疗 病理性新生血管/化学诱导 炎症/预防和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外源性小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抑制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文朋 刘高勤 +1 位作者 李龙标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5,共4页
背景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作为趋化因子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与多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有关,IP—10对CNV形成的作用及机制尚... 背景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作为趋化因子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与多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有关,IP—10对CNV形成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外源性小鼠IP-10点眼对角膜碱烧伤诱导CNV形成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BALB/c小鼠82只,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采用浸润1mol/LNaOH的滤纸贴附于左眼角膜中央40S的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小鼠模型,角膜碱烧伤后1d及7d开始局部应用IP-10共7d分别作早期点眼组10只眼和中晚期点眼组5只眼,各自的模型对照组均给予质量分数0.2%透明质酸钠(HA)点眼(分别为11只眼和6只眼)。早期点眼组于造模后2周,中晚期点眼组于造模后3周取角膜组织以CD31免疫荧光标记法比较模型对照组及实验组的CNV面积。收集早期IP-10碱烧伤后2d及4d小鼠的角膜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情况。所有实验动物的使用、饲养及处死均按照视觉及眼科学研究协会的有关规定及苏州大学的《实验动物管理及使用指南》进行。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比例为(88.67±10.22)%,IP-10早期点眼1周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70.06±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P=0.00)。角膜碱烧伤后21d,模型对照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比例为(87.33±13.47)%,IP-10中晚期点眼1周组CNV占角膜面积的(86.56±1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0,P〉0.05)。IP-10早期点眼2d和4d的小鼠角膜组织中CXCR3的表达较模型对照组I司期值明显升高(t=3.13、3.07,P〈0.05)、VEGF表达降低(t=5.99、6.27,P〈0.01)、TGF—β1表达降低(t=8.50,P〈0.01;t=4.53,P〈0.05)。结论角膜碱烧伤后外源性IP-10蛋白早期干预可通过上调CXCR3和下调VEGF及TGF—β1的表达抑制CNV的形成,中晚期干预不能减少角膜碱烧伤诱导的C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角膜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孙京华 王慧 +2 位作者 张煜昭 刘常明 王净信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5眼)、角膜新生血管对照组30只(30眼)、青蒿琥酯球结膜下注射组30只(30眼),比较第14d角膜新...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5眼)、角膜新生血管对照组30只(30眼)、青蒿琥酯球结膜下注射组30只(30眼),比较第14d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长度和面积,并分别在烧伤后第1、3、5、7、10、14 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青蒿琥酯球结膜下注射显著抑制了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EGF、NF-κB在正常角膜上皮基底部有弱表达,在新生血管对照组有明显增强,青蒿琥酯球结膜下注射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青蒿琥酯球结膜下注射可以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其治疗机制可能是抑制VEGF、NF-κB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角膜新生血管 烧伤 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核因子ΚB
下载PDF
Ⅱ型胶原酶构建在体角膜扩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乔静 李海丽 +5 位作者 宋文静 汤韵 荣蓓 杨松霖 吴元 晏晓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4-989,共6页
背景 圆锥角膜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进行性变薄膨出、高度散光或角膜瘢痕为临床特征,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是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无公认的圆锥角膜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圆锥角膜的解剖病理基础是角膜扩张,探讨角膜扩张的圆锥角膜动物模型的建... 背景 圆锥角膜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进行性变薄膨出、高度散光或角膜瘢痕为临床特征,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是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无公认的圆锥角膜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圆锥角膜的解剖病理基础是角膜扩张,探讨角膜扩张的圆锥角膜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有助于对圆锥角膜的角膜生物力学变化进行研究。 目的 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检测Ⅱ型胶原酶处理后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利用Ⅱ型胶原酶构建在体角膜扩张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白兔10只,刮除兔眼角膜上皮后,将直径为8 mm的角膜环钻置于右眼角膜中央,滴入5 mg/ml Ⅱ型胶原酶(含质量分数15%右旋糖酐的PBS配制)溶液,浸泡角膜30 min制备角膜扩张模型,左眼以同样方法用含15%右旋糖酐的PBS浸泡角膜30 min作为对照。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4 d,采用手持电子角膜曲率计和手持角膜超声测厚仪分别测定角膜平均曲率(Km)及中央角膜厚度(CCT),造模后14 d采用Corvis ST行在体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测定,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兔并收集角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结果 造模前,模型组和对照组兔Km值分别为(48.28±2.29)D和(48.82±1.63)D,CCT分别为(356.50±19.13)μm和(356.20±21.66)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14 d,模型组兔眼Km增加至(48.87±2.27)D,CCT减少至(340.40±19.84)μm,与对照组的(46.86±1.47)D和(367.80±23.38)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14 d,模型组兔角膜最大压陷深度平均值为(1.25±0.07)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15±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2个组间第1/第2压平时间、第1/第2压平角膜长度、第1/第2压平速度、最大压陷曲率半径和最大压陷时两屈膝峰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检查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疏松、紊乱,纤维间隙增大。 结论 Ⅱ型胶原酶能降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可考虑用于建立动物角膜扩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角膜/病理状态 Ⅱ型胶原酶 最大压陷深度 圆锥角膜 角膜扩张/化学诱导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小鼠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联群 卢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C57BL/6J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分为EGC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 PBS)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EGCG溶液或者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价...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C57BL/6J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分为EGC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 PBS)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EGCG溶液或者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价小鼠角膜上皮修复、新生血管生长以及炎症反应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髓过氧化物酶定量测定评价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EGCG组小鼠角膜上皮修复速率显著大于PBS组,碱烧伤后第1、3、7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CG组和PBS组小鼠均见新生血管生长,在碱烧伤后第3、7、14天EGCG组新生血管评分和角膜切片中新生血管数量均显著低于PBS组, EGCG组的VEGF蛋白表达量在碱烧伤后第3、7天显著低于PBS组,EGCG组VEGFmRNA表达量在碱烧伤后第1、3、7天均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烧伤后第7、14天EGCG组的炎症指数低于PBS组,第3、7、14天EGCG组角膜组织切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值均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注射EGCG可有效促进碱烧伤后小鼠角膜上皮修复,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药理学 没食子酸/药理学 角膜/药物作用 烧伤 化学/病理 角膜新生血管化 炎症
下载PDF
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安星 周东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79-380,38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兔CNV模型后,实验组球结膜下注射重组人内皮抑素0.05 mL,对照组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05 mL,均隔日... 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兔CNV模型后,实验组球结膜下注射重组人内皮抑素0.05 mL,对照组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05 mL,均隔日1次,共注射19 d。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自角膜缘长出的CNV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输入计算机经图像分析系统计算CNV面积。术后19 d处死动物,取角膜,CD34染色,显微镜下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实验组第7、14、19天CNV面积及MVD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191-8.003,P〈0.01)。结论重组内皮抑素可有效抑制CNV生长,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类 角膜新生血管化 烧伤 化学
下载PDF
VEGF在鼠角膜化学烧伤后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浩 尹树国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for,VEGF)在鼠角膜化学烧伤后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角膜化学烧伤动物模型。伤后7天内每天用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检测鼠...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for,VEGF)在鼠角膜化学烧伤后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角膜化学烧伤动物模型。伤后7天内每天用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检测鼠角膜中VEGF的积分光密度,用放射自显影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结果 化学烧伤后鼠角膜内VEGF积分光密度与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指数呈明显的平行关系,均在伤后第1天即明显升高,第2天达到峰值,第3大开始回落,第7天接近基线水平。结论 化学烧伤后鼠角膜内VEGF蛋白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呈平行关系。VEGF与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有时间上的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新生血管 化学烧伤 角膜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对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雄高 艾明 +5 位作者 邢怡桥 陈长征 叶美红 江双红 项奕 陈倩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303-307,i002,共6页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局部应用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LNAME)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为治疗I组,B...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局部应用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LNAME)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为治疗I组,B组为治疗Ⅱ组,C组为治疗Ⅲ组,D组为对照组和E组为正常组。治疗组(A、B、C组)碱烧伤后分别滴用0.3%,1%,3%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对照组(D组)滴赋形剂,E组滴用30g·L-1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染色,多媒体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分别计算8h、1,4,7,14,28d共6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组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观察局部用药的毒副反应。结果:碱烧伤后大鼠角膜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主要表达于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治疗组B、C组与治疗组A和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复局部给药良好耐受。结论:局部应用LNAME对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iNOS表达水平与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明显相关;局部应用LNAME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 角膜新生血管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下载PDF
大鼠角膜化学伤后PEDF和VEGF的不平衡表达
15
作者 金姬 马建兴 +3 位作者 关明 楼善贤 王利霞 黄文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比较硝酸银化学伤后大鼠角膜和正常角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揭示两者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10只大鼠左眼角膜硝酸银化学伤后为实验组,右眼为正常对照组,伤后15d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及W... 目的比较硝酸银化学伤后大鼠角膜和正常角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揭示两者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10只大鼠左眼角膜硝酸银化学伤后为实验组,右眼为正常对照组,伤后15d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及Westernblot定量检测样本角膜PEDF、VEGF等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实验组角膜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强表达,PEDF未见表达或弱表达。正常组角膜PEDF高表达,VEGF弱表达,bFGF几乎不表达。WesternBlot分析实验组角膜PEDF表达明显下降(t=8.0049,P<0.01),VEGF表达显著升高(t=48.3637,P<0.01)。结论角膜严重化学伤后新生血管抑制因子PEDF破坏,刺激因子VEGF产生增加,PEDF/VEGF比值降低,角膜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化学伤 角膜新生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角膜干细胞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保护性作用
16
作者 李双农 于秉丽 谢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05-307,共3页
探讨角膜干细胞对角膜烧伤后的保护性作用。分别对大鼠角膜不同区域进行碱烧烧灼,造成不同程度的角膜干细胞损害,连续观察五周。结果:缘部干细胞完全破坏者,角膜以新生血管化愈合,而保留全部或部分干细胞者,角膜无新生血管化。提... 探讨角膜干细胞对角膜烧伤后的保护性作用。分别对大鼠角膜不同区域进行碱烧烧灼,造成不同程度的角膜干细胞损害,连续观察五周。结果:缘部干细胞完全破坏者,角膜以新生血管化愈合,而保留全部或部分干细胞者,角膜无新生血管化。提示角膜干细胞对碱烧伤后阻止角膜的新生血管化,并重建角膜表面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与产生某些抗新生血管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烧伤 眼损伤 碱烧伤 角膜干细胞
下载PDF
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17
作者 修立恒 刘洪涛 曾小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白兔30只建立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液与缓冲液滴右眼。观察并比较两组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 目的探讨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白兔30只建立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液与缓冲液滴右眼。观察并比较两组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iNOS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iNOS和VEGF蛋白的IOD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均为P<0.05)。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50.18±1.60)mm2、(86.53±2.27)mm2、(108.31±2.01)mm2和(70.04±2.85)mm2、(116.34±2.02)mm2、(151.40±0.58)mm2;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蛋白的IOD值分别为6410.51±156.16、4395.18±165.07、3566.27±236.48和13 092.53±159.42、10 682.30±253.65、8582.35±371.16;iNOS蛋白的IOD值分别为6566.09±194.56、4528.03±181.15、3472.62±131.87和12 618.60±196.63、10 438.68±176.89、8110.68±209.19。且iNOS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998,P<0.05)。结论 iNOS和VEGF可能参与了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氨基胍可通过选择性抑制iNOS的产生来降低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碱烧伤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特征和治疗回顾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艳红 王婷 +1 位作者 史伟云 李素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6-250,共5页
背景 近年来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日益增多.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困难,常与原发病混淆,容易误诊,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视力,总结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规范治疗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 探讨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特征及治疗转... 背景 近年来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日益增多.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困难,常与原发病混淆,容易误诊,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视力,总结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规范治疗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 探讨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省眼科医院的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31例36眼,详细记录其既往眼病史、用药史、用药持续时间及给药途径,检查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患眼睑板腺情况、角膜病变的位置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治疗均首先停用原有药物,给予促进角膜修复药物及少量抗炎药物的方案,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者行热敷及睑板腺按摩,S Ⅰ t<5 mm/5 min和BUT<5s者行泪小点栓塞治疗.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患眼BCVA的差异行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3个时间点患眼的BUT和SⅠt结果的差异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患眼角膜修复天数与SⅠt的关系行Pearson积矩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导致角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为不合理用药,其中抗病毒药物不合理应用者23例,抗生素药物16例,糖皮质激素药物10例,抗过敏药物1例,降眼压药物1例.不合理给药途径包括局部频繁点眼25例及连续球结膜下注射6例.患眼治疗后1个月的BCVA为0.69 ±0.28,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3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2,P<0.01).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弥漫性细点状粗糙,严重者合并角膜上皮缺损,甚至角膜溃疡,角膜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局部出现后弹力层皱褶,部分可见角膜丝状物附着,病变区主要位于角膜中央及下方.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治疗主要是停用原有药物,给予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及抗炎治疗,同时治疗干眼症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表问题.治疗周期为1~8周,角膜修复期间与SⅠt结果呈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局部用药导致的角膜病变会影响角膜全层,临床医师应了解药物导致的眼部损害.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临床特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角膜病变 化学诱导 角膜上皮 病变 角膜内皮 病变 眼表 疾病 视力
下载PDF
高血糖对小鼠骨髓来源细胞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体内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瑜 王雨生 +4 位作者 曹丰 张健 吕洋 王海燕 药立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8-302,共5页
背景 我们先前的研究提示高血糖可加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严重程度,并有可能通过促进骨髓来源细胞(BMCs)的趋化参与血管发生,且已证实在体生物发光成像(BLI)技术能实时、活体观察CNV的动态变化,但糖尿病与CNV发生的关联性尚无... 背景 我们先前的研究提示高血糖可加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严重程度,并有可能通过促进骨髓来源细胞(BMCs)的趋化参与血管发生,且已证实在体生物发光成像(BLI)技术能实时、活体观察CNV的动态变化,但糖尿病与CNV发生的关联性尚无明确的研究证据.目的 应用BLI技术并结合组织学研究方法,动态观察高血糖状态下BMCs参与CNV的形成过程. 方法 将荧光素酶-绿色荧光蛋白(FlucGFP)双转基因小鼠的BMCs移植至野生型C57BL/6J小鼠构建嵌合体,嵌合度>85%的小鼠纳入实验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9只.糖尿病组嵌合体小鼠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法[(STZ60 mg/(kg&#183;d),连续5d]建立糖尿病模型,血糖浓度>15 mmol/L者视为建模成功,对照组不进行注射.2个组嵌合体小鼠均应用532 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法诱导CNV形成.采用IVIS Kinetics小动物成像系统,分别于CNV模型建立后第1、3、5、7、14、21和28天对2个组小鼠进行BLI检测,动态观察CNV小鼠眼部发光信号.于CNV模型建立后第7天处死动物,制备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2个组小鼠CNV的长度和厚度.结果 流式缅胞仪分析显示,C57BL/6J小鼠行Fluc-GFP双转基因小鼠BMCs移植后28 d,纳入实验的嵌合体小鼠平均嵌合度为(88.85±2.46)%;糖尿病组嵌合体小鼠平均血糖浓度为(17.88±0.86) mmol/L.小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CNV造模后第7天,新生血管穿过Bruch膜到达视网膜下腔,糖尿病组小鼠CNV长度为(338.67±33.17) μm,明显长于对照组小鼠的(180.33±24.68)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3,P<0.05);2个组间小鼠CNV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0,P>0.05).CNV建模后第1天,两组小鼠眼部出现光学信号,第7天光学信号值均达最高,且糖尿病组明显强于对照组;第14天后两组小鼠眼部信号减弱.CNV建模后第5、7、14和21天,糖尿病组小鼠眼部光学信号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1、5.594、5.067、2.663,P<0.05).结论 高血糖可促使更多的BMCs参与CNV的形成过程,加重CNV的严重程度.BLI技术可用于评估和比较高血糖条件下BMCs在CNV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药物诱导 脉络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 实验性 骨髓来源细胞 激光 光凝 不良反应 发光测量 方法 在体生物发光成像
下载PDF
重组人kringle 5蛋白滴眼液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祖国 张志红 +6 位作者 马建兴 张梅 罗丽辉 肖启国 林健贤 张平 陈家祺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5-418,I007-005,共5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kringle 5 (K 5蛋白 )滴眼液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NV)的效果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方法获得K 5蛋白 ,取新西兰白兔 4 0只 ,将浸有 1mol/L氢氧化钠滤纸片置于兔角膜中央 ... 目的 观察重组人kringle 5 (K 5蛋白 )滴眼液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NV)的效果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方法获得K 5蛋白 ,取新西兰白兔 4 0只 ,将浸有 1mol/L氢氧化钠滤纸片置于兔角膜中央 ,制成碱烧伤模型 ,随机均分为A、B、C及D组 ,每组 10只兔 (10只眼 ) ,伤后即分别滴用 5、10及 2 0mg/L的K 5蛋白滴眼液 ,对照 (D)组滴载体溶液 ;均每日 4次 ,共滴 2 8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NV生长情况 ,并计算其面积 ,伤后 2 8d处死实验兔 (A、B及C组 ) ,取其角膜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伤后A、B、C及D组角膜NV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为 (3 4± 0 5 )d、(6 8± 0 4 )d、(6 7± 0 7)d及 (3 7± 0 5 )d ,其中B组明显较D组延长(P <0 0 5 ) ,而A组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伤后各时间点B及C组角膜NV的生长面积均明显较D组减少 (P <0 0 5 ) ,B与C组角膜NV区面积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 ,D组烧伤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角膜NV形成 ,而B及C组角膜炎性反应较轻 ,烧伤区无NV形成。角膜NV区面积与角膜后膜和炎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重组人K 5蛋白滴眼液可明显抑制碱烧伤引起的角膜NV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kringle5蛋白滴眼液 角膜新生血管 化学烧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