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心房颤动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韩文兵 胡元会 贾秋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1例,分为阵发性房颤(367例)和持续性房颤(384例),将不同房颤类型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1例,分为阵发性房颤(367例)和持续性房颤(384例),将不同房颤类型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组和非缺血性卒中组,分析不同类型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房颤合并卒中患者中,持续性房颤患者比例大于阵发性房颤(P<0.05),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糖尿病比例高于无卒中组,CHA2DS2-VASc评分高于无卒中组[(5.92±1.41)分比(3.97±1.2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3.795,95%CI 1.011~14.241,P<0.05)、糖尿病(OR=2.121,95%CI 1.272~3.536,P<0.05)是阵发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女性(P<0.05)、合并高血压(P=0.012)比例高于无卒中组,年龄[(79.34±6.62)岁比(74.5±9.70)岁]、左心房内径(LAD)[(49.28±4.29)mm比(42.13±3.96)mm]、CHA2DS2-VASc评分[(3.97±1.38)分比(3.61±1.37)分]高于无卒中组(P<0.05),接受抗凝治疗患者比例低于无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2,95%CI 1.025~1.100,P<0.05)、女性(OR=2.917,95%CI 1.681~5.060,P<0.05)、LAD(OR=1.165,95%CI 1.105~1.230,P<0.05)是持续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抗凝治疗(OR=0.332,95%CI 0.194~0.566,P<0.05)是保护因素。结论冠心病、糖尿病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年龄、女性、LAD、抗凝情况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因此,对于阵发性房颤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或积极进行节律控制、抗凝治疗,以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冠心病 糖尿病 年龄 女性 左心房内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二代定量血流分数评估血管腔直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孙明明 谈文开 +2 位作者 贾乾君 胡天宇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3,21,共7页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中有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96例的资料。以PCI治疗后IVUS测量的植入支架的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为“金标准”,用QFR2、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进行比较,探讨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96例CHD患者(100条血管,植入157枚支架)入选本研究。QFR2、QCA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P=0.481)和远端(P=0.083)血管腔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FR2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r=0.892,P<0.001)和远端(r=0.880,P<0.001)血管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优于QCA与IVUS测量的近端(r=0.723,P<0.001)和远端(r=0.718,P<O.001)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9,平均差值的95%可信区间[LOA]为-0.55~0.37)、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6,LOAs为-0.64~0.31)的血管腔直径与IVUS的一致性均优于QCA(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2,LOAs为-0.83~0.78;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4,LOAs为-0.96~0.69)。结论与QCA相比,QFR2在测量血管腔直径方面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QFR2显示的血管腔直径对于帮助术者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定量血流分数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
下载PDF
全科医学理念指导下的无创冠心病诊断方法LVDd联合SDNN新探索
3
作者 余彬 袁明清 +3 位作者 罗潇 曹俊达 徐劲松 李菊香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638-2642,共5页
目的:探索左室舒张末径(LVDd)联合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作为无创预测方案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无创冠心病的诊断筛查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冠... 目的:探索左室舒张末径(LVDd)联合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作为无创预测方案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无创冠心病的诊断筛查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心病诊断且完善动态心电图检查的3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包括病史、血液学检查、彩超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等相关参数在内的一般资料情况。设置是否罹患冠心病作为目标观察事件,对比分析各项参数是否为冠心病诊断的影响因素;进而就相关影响因素的疾病诊断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Dd、SDNN是冠心病诊断结果的影响因素。LVDd评价冠心病诊断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581(95%CI=0.520~0.643),最佳截断值为51.25,灵敏度为0.332,特异度为0.850;SDNN评价冠心病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AUC为0.740(95%CI=0.684~0.795),最佳截断值为100.5,灵敏度为0.821,特异度为0.609;LVDd联合SDNN评价冠心病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AUC为0.762(95%CI=0.708~0.815),最佳截断值为0.459,灵敏度为0.853,特异度为0.541。结论:LVDd联合SDNN对于冠心病的预测诊断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舒张末径 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冠心病 预测价值 无创诊断方法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贾秋蕾 杨亦含 +4 位作者 胡元会 陈婷 段成林 杜宜航 袁果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34-836,849,共4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于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782例,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n=399)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n=383),使用Logistic...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于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782例,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n=399)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n=383),使用Logistic回归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年龄(P<0.001)、左心房内径(LA,P<0.001)大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冠心病(P<0.001)、心力衰竭(P<0.05)、缺血性卒中(P<0.01)、糖尿病(P<0.05)、高尿酸血症(P<0.001)、慢性肾功能不全(P<0.001)等疾病的比例较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A≥40 mm(OR=6.40,95%CI:4.35~9.40,P<0.001)、合并冠心病(OR=1.56,95%CI:1.09~2.22,P<0.05)是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和左房内径增大是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持续性心房颤动 冠心病 左房内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游晏平 周福根 李秀红 《天津药学》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患儿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KD患儿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对症治疗,包括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退热等,并口服阿司匹林肠...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患儿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KD患儿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对症治疗,包括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退热等,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50 mg/(kg·d),2次/d,后续根据患儿体温变化,适度减少药物剂量,2周左右减少剂量至5 mg/(kg·d),2次/d,发病后6~8周若患儿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则停止服用;对照组基于上述治疗方案加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 g/(kg·d),8~12 h静脉缓慢输入1次,初始以20滴/min速率滴注,持续15 min后无不良反应则加快滴注速率,最快不超过60滴/min,用药2 d后对体温仍>38℃的患儿予以第2次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2 mg/(kg·d),2次/d,静脉滴注5 d后改为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2 mg/(kg·d),2次/d,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辅助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手足硬性水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实验室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冠状动脉内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Th1/Th2高于治疗前,Th2低于治疗前,冠状动脉内径小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Th1、Th1/Th2高于对照组,Th2低于对照组,冠状动脉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KD效果显著,利于加速症状恢复,改善实验室指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且副作用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川崎病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人免疫球蛋白 辅助性T淋巴细胞 冠状动脉内径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6
作者 夏金兰 胡小武 +1 位作者 曾庆宏 李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9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CBL患者,按照患者病变类型分为三个亚组,每组60例,其中亚组一为同时存在主支与分支狭窄,亚组... 目的:探讨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CBL患者,按照患者病变类型分为三个亚组,每组60例,其中亚组一为同时存在主支与分支狭窄,亚组二为仅存在主支狭窄,亚组三为仅存在分支狭窄,同时,三个亚组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支架组与药球组,各30例。亚组一支架组采用双支架技术,药球组采用主支支架、分支DCB技术;亚组二支架组主支采用Provisional T技术,药球组采用主支DCB技术;亚组三支架组分支采用单支架精确定位技术,药球组采用分支DCB技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各亚组中支架组与药球组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束时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程度,以及随访结束时晚期管腔丢失(LLL)、再狭窄率,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各组术后即刻、随访结束时MLD均较术前均增加,狭窄程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各亚组中药球组与支架组MLD、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各亚组中药球组MLD均大于支架组,狭窄程度均低于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各亚组中药球组LLL、再狭窄率均低于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中药球组MACE总发生率均低于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在CBL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再狭窄风险,避免再次血运重建,并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最小管腔直径 再狭窄率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维立西呱对急性失代偿心衰的疗效及对不同LVDd患者LVEF的影响
7
作者 章礼玲 顾崇怀 +1 位作者 乔锐 项学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4-1379,共6页
目的 观察维立西呱治疗急性失代偿心衰(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不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在安庆市立医院住院的经静脉注射利尿剂或扩血管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予以维立西呱口... 目的 观察维立西呱治疗急性失代偿心衰(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不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在安庆市立医院住院的经静脉注射利尿剂或扩血管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予以维立西呱口服的急性失代偿HF患者,共52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记录并分析其治疗后1、6个月的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LVDd)、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评分等。按是否为扩张型心肌病分为2个亚组,比较两亚组的基线数据;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全人群和两亚组患者上述随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小于非扩张型心肌病组,同时前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比例更低、LVDd更长、LVEF水平更低、射血分数降低的HF患者更多(P<0.05)。与基线值相比,治疗后1个月时,全人群、非扩张性心肌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的KCC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6个月时,全人群在KCCQ评分提升和lg(NT-pro BNP)水平下降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的lg(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KCC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显著提升(P<0.05),且组间差异幅度达7.52%(P=0.030)。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以及不同基线LVDd水平均有可能影响随访LVEF水平,其中冠心病对随访LVEF的提升有促进作用(P=0.043),但是冠心病分组×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与基线LVDd≥62 mm相比,基线LVDd≤61 mm患者的LVEF提升速度更快(P<0.05)。结论 维立西呱能够改善急性失代偿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会对患者肾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该药对基线LVDd≤61 mm的患者,尤其能够显著提升其LVE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立西呱 心力衰竭 急性失代偿 扩张型心肌病 冠心病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fQRS波与冠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周平 舒小莉 +1 位作者 王琴嫣 姜福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0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波与冠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根据心电图有无fQR...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波与冠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根据心电图有无fQRS波分为非fQRS组(n=48)与fQRS组(n=32)。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超声检查技术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评估,并基于超声检查获取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的相关数据。利用冠脉造影评估患者冠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及病变血管,并比较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fQRS波与冠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 proportional-hazards model,Cox)对AMI患者进行分析,以识别可能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fQRS组高血压、糖尿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LVEDd均高于非fQRS组,LVEF低于非fQRS组(P<0.05)。fQRS组在冠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和Gensini评分方面高于非fQRS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QRS波与高血压、糖尿病、不良心血管事件、LVEDd、冠脉病变范围(双多支病变)、狭窄程度(中重度狭窄)以及Gensini评分等呈正相关(r=0.233、0.310、0.275、0.559、0.345、0.386、0.660,P<0.05);fQRS波与LVEF呈负相关(r=-0.634,P<0.001)。采用Cox对AMI患者进行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LVEDd、病变范围(双多支病变)、狭窄程度(中重度狭窄)、fQRS波以及Gensini评分均是AMI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而LVEF则被认为是该患者群体的保护因素(P<0.05)。其中,fQRS波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2.695(95%CI 1.487~3.857)。结论fQRS波在AMI患者中较为常见,其与冠脉病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有关,这一因素被认为是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显著的独立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协助医务人员制定更有效的预治策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病变范围 fQRS波 Gensini评分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血浆NT-proBNP、TyG联合CAAP-AF评分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熊晨 陈小丹 颜凤玲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08-411,43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铀肤前体(nitrogenterminal B type natriureticpep旬出precursor, NT-proBNP)、甘油三醋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 TyG)联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年份-心房内径-阵发性房颤评分系统(coro... 目的 分析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铀肤前体(nitrogenterminal B type natriureticpep旬出precursor, NT-proBNP)、甘油三醋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 TyG)联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年份-心房内径-阵发性房颤评分系统(coronary heart disease age atrial diamete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scoring system, CAAP-AF)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射顿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226例AF患者根据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AF复发分为复发组(n=31)和未复发组(n=195)。比较两组AF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心功能分级、基础性疾病[冠状动脉粥祥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为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等临床资料,检测血浆NT-proBNP表达水平及计算TyG,同时进行CAAP-AF评分系统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看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浆NT-proBNP、TyG联合CAAP-AF评分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结果 复发组AF患者血浆NT-proBNP表达水平、TyG及CAAP-AF评分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浆NT-proBNP,TyG及CAAP-AF评分均为影响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NT-proBNP、TyG联合CAAP-AF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29、灵敏度为90.32%,特异度为81.03%,预测价值较高,且均优于血浆NT-proBNP,TyG、CAAP-AF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TyG联合CAAP-AF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甘泊三酯葡萄糖指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年龄-心房内径-阵发性房颤评分系统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Ultra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被引量:4
10
作者 Jing-Fang Zhang Yin-Hui Du +1 位作者 Hai-Yan Hu Xiu-Qing H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28期8366-8373,共8页
BACKGROU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causes many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poses a threat to the patient’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AIM To evaluate ultrason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le... BACKGROU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causes many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poses a threat to the patient’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AIM To evaluate ultrason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lesion degree in patients with CHD.METHODS A total of 106 patients with CHD(study group)and 106 healthy individuals(control group)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Sept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All subjects were examined by ultrasound,and the mitral orifice’s early-to-late 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ratio(E/A),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Dd),and left atrial diameter(LAD)were measured.Valu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healthy group,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ltrasonic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ardiac function grades and the degree of CHD were assessed.In addition,the ultrasonic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rognoses were compared after a follow-up for 6 mo.RESULTS E/A(1.46±0.34)of the study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88±0.44),while LVDd(58.24±5.05 mm)and LAD(43.31±4.38 mm)were larger(48.15±3.93 and 34.94±2.81,respectively;P<0.05).E/A for patients with grade III disease(1.41±0.43)was smaller and their LVDd(60.04±4.21 mm)and LA(44.16±2.79 mm)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grade II disease(1.71±0.48,52.18±3.67 mm,and 39.68±2.37,respectively;P<0.05).Patients with grade IV disease had smaller E/A(1.08±0.39)and larger LVDd(66.81±5.39 mm)and LAD(48.81±3.95 mm)than patients with grade II and III disease(P<0.05).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disease,E/A(1.44±0.41)was smaller and LVDd(59.95±4.14 mm)and LAD(45.15±2.97 mm)were larger than in patients with mild disease(1.69±0.50,51.97±3.88 and 38.81±2.56 mm,respectively;P<0.05).In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E/A(1.13±0.36)was smaller and LVDd(67.70±6.11 mm)and LAD(49.09±4.05 mm)were larger than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disease(P<0.05).E/A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rdia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sease severity,while LVDd and LA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rdia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sease severity(P<0.05).E/A(1.83±0.51)for patients with good prognosis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those with poor prognosis(1.39±0.32),while LVDd(49.60±4.39 mm)and LAD(36.13±3.05 mm)were lower(P<0.05).CONCLUSION The ultrasonic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CHD are abnormal,and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ardiac function grades,lesion degree,and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OGRAPHY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eft atrial diamete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diac function
下载PDF
The study of using infrared thermal image to assist surgery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被引量:2
11
作者 CHANG Chia-Jui TSAI Chien-Sung +4 位作者 TANG Shiang-Feng YANG Chi-Shih LIN Wen-Jen LIU Chiang-Lung CHEN Tzu-Chiang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Digital infrared thermography is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the planar two-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curved surfaces of objects by sensing their infrared radiation. Cardiac infrared thermography also has a ... Digital infrared thermography is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the planar two-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curved surfaces of objects by sensing their infrared radiation. Cardiac infrared thermography also has a thermal coronary angiography alias. This study proposes a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ology for locating blood clot blockage. This methodology contains four consequent processes. The two-dimensional gray scale infrared thermograph pixels are first binarized and classified as background or coronary arteries using multi-thresh adaptive segmentation.The coronary artery contours are extracted from segmented raw pixels using continuous pepper-like pixel removal,erosion,subtraction,recursive neighborhood visiting,contour point-list construction and short edge deletion.In the third process one coronary artery branch is selected by physicians for calculating the longest curved central axis using morphological thinning and neighborhood analysis. In the last process the nearest left and right distances from each pixel along the directional central axis to its corresponding boundary contour are added as the coronary artery variable diameter at the current pixel's position. A variable diameter versus straighten length diagram along this axial curved path is plotted to provide useful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to the physician. An obstruction rate equation is then defined to calculate the possible vascular blockage positions with the local minimal rates. Finally,preoperative cases are tested to prove the predictive positions are correct in comparison to individual patien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技术 毫米波 光源 仪器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增帅 冯彩霞 +1 位作者 谢瑞 薛开成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9期32-34,47,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及CSFP的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143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30%且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帧数法≥27帧的86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及CSFP的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143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30%且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帧数法≥27帧的86例作为CSFP组,随机选择冠状动脉狭窄≤30%且血流正常的8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使用半自动软件IVAN测定,计算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等效值(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等效值(CRVE)、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AVR)。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SFP的危险因素及CSFP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FP组体质量指数、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升高;CRAE、AVR、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2.822、2.102、2.084、3.037、4.044、2.006,P<0.05)。体质量指数、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淋巴细胞计数、AVR是CSFP的危险因素。排除混杂因素后,AVR仍是CSFP的危险因素[OR(95%CI)=0.001(0.000~0.112),P<0.01]。AVR诊断CSFP的曲线下面积为0.678,AVR小于0.617时,对CSFP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60%和53.50%。结论AVR的减小是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眼底影像可作为观测CSFP的良好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视网膜血管直径 冠状动脉 微血管
下载PDF
经左、右远端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对照研究
13
作者 王晓飞 晋辉 +4 位作者 王中明 曾辉 韩风杰 杭晓阳 郑海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969-1972,共4页
目的比较经左、右远端桡动脉(dTRA)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手术操作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经dTRA入径行CAG的180例患者,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经左侧dTRA(A组,91例)和右侧dTRA(... 目的比较经左、右远端桡动脉(dTRA)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手术操作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经dTRA入径行CAG的180例患者,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经左侧dTRA(A组,91例)和右侧dTRA(B组,89例)。比较两组造影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舒适度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局部血肿、穿孔、动静脉瘘,桡动脉痉挛和神经损伤)发生率以及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dTRA入径行CAG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可为CAG常规入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左侧dTRA入径较右侧dTRA入径手术具有操作时间短、导管控制方便、X线曝光时间少等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入径 冠状动脉造影 并发症
下载PDF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对冠状动脉内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勇 杜秋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对冠状动脉内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丙...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对冠状动脉内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内径损伤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内径损伤程度,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小儿川崎病 冠状动脉内径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相关性
15
作者 杨小鑫 曾芳华 欧阳懿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4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60例IKD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58例和非冠状动脉损伤...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60例IKD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58例和非冠状动脉损伤组102例。比较两组VEGF水平和冠状动脉内径Z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损伤患儿VEGF水平与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损伤组VEGF水平和冠状动脉不同部位的Z值(LMCA-Z值、LAD-Z值、RCA-Z值)均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损伤患儿VEGF水平与LMCA-Z值、LAD-Z值、RCA-Z值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IKD并发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LMCA-Z值、LAD-Z值、RCA-Z值均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I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川崎病 儿童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冠状动脉内径Z值 相关性
下载PDF
尿激酶原预处理联合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朱璐燕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原预处理联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PTCA治疗,观... 目的:观察尿激酶原预处理联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PTC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原预处理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凝集蛋白-1(ITLN-1)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LVEF、ITLN-1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原预处理联合PTCA治疗AMI患者可改善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水平,提高ITLN-1水平,降低HFABP水平和MACE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PTC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TIMI血流分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210例正常儿童冠状动脉内径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园海 陆文文 +4 位作者 褚茂平 荣星 吴蓉洲 陈其 项如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5期1506-1507,1510,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探查正常儿童的冠脉,了解正常变异,总结正常值并对各测值与一些生理指标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4岁以下正常儿童210例,年龄新生儿~14岁,其中男118例,女92例。分7个年龄组,分别为3~27d、28~1岁、1~3岁、3~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探查正常儿童的冠脉,了解正常变异,总结正常值并对各测值与一些生理指标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4岁以下正常儿童210例,年龄新生儿~14岁,其中男118例,女92例。分7个年龄组,分别为3~27d、28~1岁、1~3岁、3~6岁、6~9岁、9~12岁、12~14岁,每组30名,均测身高、体重,求得体表面积。采用HPSONOS5500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和主动脉根部内径。结果除新生儿组外,各同年龄组中左冠状动脉(LCA)与右冠状动脉(RCA)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内径与年龄、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呈正相关。左冠状动脉/主动脉根部内径(LCA/AO)与右冠状动脉/主动脉根部内径(RCA/AO)值处在较小的范围,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内径与年龄、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有关,而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的比值是判断冠状动脉扩张的理想指标,进一步大样本研究国内儿科冠脉正常值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内径 正常儿童 川崎病
下载PDF
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左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与其分支夹角及径线指标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任向杰 李彩英 +3 位作者 刘晓伟 王伟 马国景 于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80-783,共4页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256 iCT)探讨左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左冠脉分支夹角及近段径线定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387例行256 iCT冠脉成像的患者影像资料。102例左冠脉正常患者,男性6...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256 iCT)探讨左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左冠脉分支夹角及近段径线定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387例行256 iCT冠脉成像的患者影像资料。102例左冠脉正常患者,男性60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为30~76岁,平均年龄(52.10±9.65)岁;285例左冠脉斑块患者,男性166例,女性119例,年龄范围为28~83例,平均年龄为(55.65±10.40)岁。将患者按左冠脉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分为四组,正常组(n=102),非钙化斑块组(n=137),钙化斑块组(n=79),混合斑块组(n=69),并将左冠脉非钙化斑块组分为左前降支近段轻度(n=73)及中重度狭窄(n=57)两部分患者。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分别测量左冠脉分支角度、冠脉近段宽径、截面积,分析其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性质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左冠脉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3组左冠脉分支夹角、左前降支、回旋支近段径线及截面积均大于正常组(P〈0.05);非钙化斑块组左前降支轻度与中重度狭窄患者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狭窄患者男性左冠脉夹角与径线指标均大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6 iCT可以客观评价左冠脉分支夹角、狭窄程度及冠脉粥样斑块性质,本研究对冠脉病变预防、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冠脉分支夹角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径线 冠状动脉截面积 计算机断层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径及迂曲与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建国 梁淑芹 +7 位作者 杨倩倩 石斗飞 徐文文 齐洁 马慧 闫晓红 毛艳华 张清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23-3028,共6页
背景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是易被忽视的疾病,目前因无明确的相关指标而导致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无法快速准确判定MVA,且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径及迂曲与原发性M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2010年9月就诊于滨... 背景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是易被忽视的疾病,目前因无明确的相关指标而导致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无法快速准确判定MVA,且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径及迂曲与原发性M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2010年9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心绞痛症状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361例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每例患者的SYNTAX评分,大于0分者为冠心病(CAD)组,等于0分者再按照临床标准分为MVA组及非冠心病(NCAD)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胆红素及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和冠状动脉迂曲的情况〕,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基线资料与原发性MVA的相关性。结果MVA组与CAD组的平均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比例、ESR、Hb、NLR、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血糖(Gl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A组与NCAD组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吸烟史、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比例、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较CAD组,冠状动脉近段平均内径〔OR=8.279,95%CI(5.459,12.556),P<0.001〕、冠状动脉迂曲〔OR=6.761,95%CI(3.755,12.174),P<0.001〕、Hb〔OR=1.057,95%CI(1.031,1.083),P<0.001〕、女性〔OR=3.019,95%CI(1.379,6.609),P=0.006〕、高血压〔OR=0.194,95%CI(0.106,0.353),P<0.001〕、糖尿病〔OR=0.105,95%CI(0.020,0.548),P=0.008〕、LDL-C〔OR=0.617,95%CI(0.412,0.914),P=0.019〕是原发性MVA的独立影响因素;相较NCAD组,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OR=9.246,95%CI(6.050,14.129),P<0.001〕、冠状动脉迂曲〔OR=4.105,95%CI(2.288,7.363),P<0.001〕、Hb〔OR=1.042,95%CI(1.017,1.068),P=0.001〕、Glu〔OR=1.214,95%CI(1.030,1.432),P=0.021〕、高血压〔OR=0.282,95%CI(0.154,0.517),P<0.001〕及糖尿病〔OR=0.138,95%CI(0.026,0.745),P=0.021〕是原发性MVA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原发性MVA〔OR=5.150,95%CI(3.366,7.881),P<0.001〕、女性〔OR=1.460,95%CI(1.097,1.944),P=0.009〕、高血压〔OR=1.564,95%CI(1.169,2.094),P=0.003〕和HDL-C〔OR=1.479,95%CI(1.067,2.050),P=0.019〕是冠状动脉迂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与原发性MVA独立负相关,Hb、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与原发性MVA独立正相关。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增大、冠状动脉迂曲可能是原发性MVA的继发表现而不是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 冠状动脉迂曲 冠状血管造影术 SYNTAX评分
下载PDF
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完成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飒 王慧峰 +3 位作者 周文燕 佟秋艳 郭晓晶 王与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7例)放置小外径球囊于分支内,低压力打开球囊下,同样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及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比较两组间分支闭塞的发生率、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结果 A组3例(11.5%)发生分支闭塞;B组0例发生分支闭塞,P<0.05.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7例(26.9%),B组2例(7.4%),P<0.05.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A组(45.0±12.3)min,B组(12.0±10.3)min,P<0.05.结论 利用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放入边支或重要分支,低压力打开球囊,完成冠脉分叉病变主支支架置入,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丢失,预防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同时交换导丝及球囊对吻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外径球囊 保护导丝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