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外科干预
1
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常同时累及心血管和脑血管,需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同时手术干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常同时累及心血管和脑血管,需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同时手术干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尚未形成一致性意见。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手术技术的改进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为外科手术同时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的“脑心同治”
2
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二者为同源性疾病,可共病,这也是“脑心同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随着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脑心同治”得以实现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脑心同治”策略,以为心脑血...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二者为同源性疾病,可共病,这也是“脑心同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随着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脑心同治”得以实现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脑心同治”策略,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毛仲炫 宋浩 刘敬臣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01/2019-12-31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619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事件组(n=36)和非事件组(n=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01/2019-12-31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619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事件组(n=36)和非事件组(n=58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围术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终点为麻醉开始至患者出院期间发生的MA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记录及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率为5.8%(36/6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Ⅳ级(OR=18.515)、脑血管病史(OR=3.599)、不稳定性心绞痛史(OR=5.152)、心肌梗死史(OR=5.421)、急诊手术(OR=4.551)、腹部手术(胃肠、肝胆手术)(OR=10.384)、术中出血量500~1500 mL(OR=21.055)及术中出血量≥1500 mL(OR=83.885)是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AⅣ级、脑血管病史、不稳定性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急诊手术、腹部手术(胃肠、肝胆手术)、术中出血量是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心脏手术 围术期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脑共病”在心血管外科中的综合治疗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志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心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共病(即“心脑共病”)在心血管外科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心脑同治”策略作为一种综合性治疗理念,强调心脏与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为“心脑共病”的同期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聚焦心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病及其... 心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共病(即“心脑共病”)在心血管外科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心脑同治”策略作为一种综合性治疗理念,强调心脏与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为“心脑共病”的同期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聚焦心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病及其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阐述“心脑同治”策略,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共病现象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培健 魏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壁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诱因。心脏与脑这两个器官均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相似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共病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本文通过综述心脑血...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壁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诱因。心脏与脑这两个器官均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相似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共病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本文通过综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防治策略以及“脑心同治”策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药物疗法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吴晓 刘守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6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心胸比]、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心胸比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两组GDF-15、CK-MB、NT-proBN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心功能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The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minocycline plus amiodarone versus amiodarone alone (MINAA) trial for the preven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7
作者 Abdallah Khaled Alameddine Paul Visintainer +4 位作者 Victor Alimov Jennifer Germain Yvonne A. Alameddine Daniel Engelman John A. Rousou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2年第4期269-276,共8页
Objectives: Amiodarone administration is presently considered in the prevention of new-onset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after cardiac operations, but relapse of PAF requiring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at ho... Objectives: Amiodarone administration is presently considered in the prevention of new-onset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after cardiac operations, but relapse of PAF requiring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at hospital discharge is prevalent despite amiodarone prophylaxis. PAF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cluding complications resulting from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Currently,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y to prevent PAF after cardiac surgery remains undetermined.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may be partly responsible for PAF. Minocycline, a tetracycline antibiotic, has specifically an atrial myocytes anti-apoptotic effect, decreases right atrial tissue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activity. These observations led to this trial’s hypothesis that the addition of minocycline to amiodarone may favorably affect suppression of PAF. Methods: This trial compare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nocycline plus amiodarone versus amiodarone alone, in the prevention of PAF among 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procedures. All patients receive Beta-blocker agent. The primary outcome is PAF occurrenc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 thromboembolic stroke, need for pharmacologic or electric cardioversion, mediastinal exploration for sepsis or for anticoagulation-related bleeding, serious drug side effect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30-day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 Results: This is an ongoing prospective single 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Conclusion: The trial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his low-risk prevention therapy of PAF that could be integra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Clinicaltrials.gov number, NCT 01422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HYTHMIAS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Drugs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 CV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V surgery: Valvular disease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白瑾 张永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87-790,共4页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但有增加出血的潜在风险,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决策务必要权衡个体血栓与出血风险和推迟非心脏手术潜在后果之间的平衡。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管理应个体化,由多学科小组和患者共同决策,将血栓风险和...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但有增加出血的潜在风险,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决策务必要权衡个体血栓与出血风险和推迟非心脏手术潜在后果之间的平衡。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管理应个体化,由多学科小组和患者共同决策,将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降至最低。目前指南提供的建议并不一致,优化管理策略仍未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心脏手术 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问题对术后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9
作者 潘佳忻 王东信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内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与2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1753例因非心脏手术后入住SICU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内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与2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1753例因非心脏手术后入住SICU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既往心血管病史,再收集术后重症病房住院期间新发心血管事件或既往心血管疾病加重的资料。所有患者转出重症医学科后予2年随访,统计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截至转出重症医学科2年后,心血管病史组术后2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史组(P=0.001),围术期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2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出现围术期心血管事件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2年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围术期心力衰竭、围术期心肌缺血。结论非心脏手术SICU患者既往心血管病史及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均会降低术后2年生存率,在治疗中应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围术期心血管事件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非心脏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616例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曲家骐 高昕 +3 位作者 侯维平 滕洪 童向东 于修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07-1108,共2页
探讨并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某些胸部疾病的体会。 1993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开展胸腔镜手术 616例 ,手术 64 4次。 2 3例因为胸腔粘连或肿瘤外侵改为开胸手术 ,5 93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 ,其中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 2 76例 ,肺气肿肺... 探讨并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某些胸部疾病的体会。 1993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开展胸腔镜手术 616例 ,手术 64 4次。 2 3例因为胸腔粘连或肿瘤外侵改为开胸手术 ,5 93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 ,其中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 2 76例 ,肺气肿肺大疱切除 44例 ,纵隔肿瘤和囊肿切除 5 5例 ,食管疾病手术 78例 ,肺良恶性疾病手术 75例 ,其他手术 65例。麻醉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 5 76例 ,单腔管气管插管双肺通气 3 4例、单肺通气 6例。术后并发症 2 4例 ,占 4 0 % ,其中肺泡漏带引流管超过 7天者 15例 ,术后出血 3例 ,自发性气胸Ⅱ型呼衰病人 1例 ,其他并发症 5例。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的 2 76例获随访 ,其中 4例复发。结果表明 ,某些胸部疾病胸腔镜治疗比传统开胸手术有更多优点 ,胸外科医生应逐渐改变传统剖胸手术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临床应用 胸部疾病 适应证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姜胜利 高长青 +2 位作者 李伯君 肖苍松 吴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8-669,共2页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4月~2004年12月,同期治疗57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0岁(42~78岁);心功能II级9例,III级37例,IV级11例;二尖瓣病变37例,主动脉瓣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9例;...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4月~2004年12月,同期治疗57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0岁(42~78岁);心功能II级9例,III级37例,IV级11例;二尖瓣病变37例,主动脉瓣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9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跳后先做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处理瓣膜.心脏复苏后在升主动脉开放前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在瓣膜置换或成形后心脏复苏前完成.本组行二尖瓣成形8例,行二尖瓣置换29例,行主动脉瓣置换11例,行双瓣置换9例(其中39例为机械瓣置换,10例为进口生物瓣置换).冠脉搭桥1~5支,平均2.7支/例. 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1.75%,其余患者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7年,无死亡,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心功能I级45例,II级11例. 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和心脏瓣膜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国成 易定华 +4 位作者 郑奇军 朱海龙 赵壁君 张金洲 张胜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1-872,共2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干预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7岁,冠状动脉瘤体直径1·5... 目的探讨终末期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干预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7岁,冠状动脉瘤体直径1·5~2·5cm,其中右冠状动脉多发冠状动脉瘤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冠状动脉瘤2例,左、右冠状动脉瘤2例。术前心电图显示ST改变5例。心脏超声EF值明显减低4例,心衰急诊入院1例。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室壁运动幅度减低1例。手术方法包括体外循环直视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血栓清除、瘤体成形4例,其中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切口远端支架置入。另1例直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心脏全部自动复跳。术后ICU病程平稳,4例心电图ST段缺血改善、心脏超声EF值明显提高,1例ST段及EF值改善不显著。结论临床Ⅲ期以上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应外科干预,采用内膜剥脱、血栓清除、瘤体成形及冠脉搭桥等综合方法,结合术后抗凝及免疫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瘤 心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的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树平 李春平 +6 位作者 吴芳 李颖娜 宋翔 甘露 常瑞萍 具海月 杨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用于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避免无必要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6月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需要术前行ICA的患者157例,其中高危险度手...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用于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避免无必要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6月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需要术前行ICA的患者157例,其中高危险度手术17例,中危险度手术140例.采用多排螺旋CT行术前CCTA.术后随访6~11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继发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死亡、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及心力衰竭.比较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57例患者中,145例(92.4%)的CCTA图像可用于诊断冠心病,其中37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8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管腔狭窄<50%,此125例患者术前未再行ICA检查;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8例按期手术,7例经内科治疗后择期手术.CCTA显示20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管腔狭窄≥50%,于CCTA后3~7d内进行了ICA检查,其中18例确诊.根据CCTA及ICA结果,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例患者按期手术,9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得到干预后再行手术.CCTA所示血管狭窄程度对手术计划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2例患者的CCTA图像不可用于诊断,术前进行了ICA检查,其中4例显示为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比较,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结论 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行C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CCTA表现正常或管腔狭窄<50%的患者术前可免除IC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非心脏手术 术前 冠心病 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强化调脂对行非心脏手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经钢 曲杨 +3 位作者 胡少东 许骥 尹春琳 徐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的择期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拟行非心脏外科手术的60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n=30)和常规组(n=30),强化组...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的择期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拟行非心脏外科手术的60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n=30)和常规组(n=30),强化组在术前12 h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顿服,术前2 h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顿服,术前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常规组术前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而后进行非心脏的外科手术,术后强化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常规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脏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术前、术后48 h血脂水平(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炎症指标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组出现1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前降支介入再灌注治疗)和7例无症状型心肌梗死,强化组出现1例无症状型心肌梗死,强化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血脂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的炎症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强化组可显著降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非心脏的择期外科手术围手术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特别是无症状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但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外科手术 猝死 心脏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邵渊 李宏慧 +3 位作者 权芳 陈阳静 姚小宝 张鹏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958-95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耳前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75例耳前瘘管的患者行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术区愈合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7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耳前瘘管患者中,25例分泌型耳前瘘管...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耳前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75例耳前瘘管的患者行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术区愈合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7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耳前瘘管患者中,25例分泌型耳前瘘管患者术后无复发病例,21例单纯性耳前瘘管术后无复发病例,11例感染性耳前瘘管术前行局部切开引流、换药,3月后行手术切除,术后无复发病例。18例感染性耳前瘘管患者感染期行手术治疗,术后2例复发,复发率为11.1%,总体复发率为2.7%。结论:耳前瘘管患者术前的准备、感染病灶的控制及手术中以颞肌筋膜为基底的根治性治疗对于防止术后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疾病 外科学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急诊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曹波 徐敏 +2 位作者 何成龙 张杰 姜黔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综合分析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及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公开发表的关于急诊与择期PCI对AMI患者... 目的综合分析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及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公开发表的关于急诊与择期PCI对AMI患者左室重构及左心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提取急诊组与择期组研究例数,以及与研究指标相关的均数及标准差等基本信息,运用Stata 12.0软件合并分析急诊与择期PCI对AMI患者左室重构及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急诊与择期PCI对AMI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合并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627(95%CI:-0.767,-0.487)(P <0.05)。不同处置方式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合并SMD为0.570(95%CI:0.414,0.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较择期PCI对AMI患者LVEDD、LVEF有改善,可抑制左心室进一步扩大,有效改善左心功能及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疾病 急诊处理 择期/后期 左室重构 META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文娴 吕树铮 +3 位作者 宋现涛 陈韵岱 陈立颖 卢艳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 1993年至1998年期间的 10 5 5例分别进行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从远期疗效...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 1993年至1998年期间的 10 5 5例分别进行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从远期疗效看 ,多支血管病变的终点事件发生率PCI组为9 10 % ,CABG组为 5 6 6 % ,药物治疗为 15 34% (P =0 0 3) ,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且多支血管病变的心绞痛复发率PCI组为 4 0 91% ,CABG为 2 9 2 5 % ,药物治疗为 4 8 5 7% ,(P =0 0 0 6 ) ,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CABG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PCI组 (P =0 0 4 1)。 2 .从近期疗效看 ,多支血管病的近期死亡与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CABG组最高 ,显著高于PCI和药物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多支血管病的血运重建治疗与药物治疗比较 ,其远期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 ,心绞痛复发率CABG组显著低于PCI与药物治疗组 ,近期终点事件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和药物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多支血管病 疗效 药物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下载PDF
外科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早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进 肖锋 +4 位作者 杨阳 李西慧 宋波 信维强 李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经外科治疗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175例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经外科治疗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175例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CABG组(108例)、CABG同期行二尖瓣成形/置换组(同期手术组,67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搭桥支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心室辅助装置(VAD)使用情况、围术期死亡率、同时行其他手术(主动脉瓣置换、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缺损修补等)情况,并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程度、肺动脉收缩压(sPAP)、心功能NYHA分级等的变化。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搭桥支数、使用IABP和VAD、围术期死亡率、同时行其他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A、LVEDD、二尖瓣反流程度、sPAP、心功能NYHA分级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而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伴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全面而积极的手术干预并未带来更理想的早期手术效果;在充分再血管化的基础上,可选择简单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二尖瓣闭锁不全 心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性类冠心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俊杰 赵宝力 +3 位作者 叶向宇 王红东 刘克新 卢克俭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z1期67-69,共3页
颈椎病变可以引起类冠心病症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通过回顾我们多年来治疗颈性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对颈性类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解剖学基础、生理病理基础等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颈性类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 颈椎病变可以引起类冠心病症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通过回顾我们多年来治疗颈性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对颈性类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解剖学基础、生理病理基础等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颈性类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类冠心病 诊断 手法 牵引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术后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凯 陆树洋 +7 位作者 孙晓宁 张红强 陈金淼 胡馗 洪涛 丁文军 夏利民 王春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单中心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40岁于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 目的探讨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单中心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40岁于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7.9±2.5)岁(32~40)岁。该组病例临床特点包括,有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史3例,高脂血症病史4例,有吸烟史8例,术前心梗病史7例,3支主干中不少于1支全闭6例,2例反复行PCI术,分别植入支架5枚和3枚。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均无死亡。采用双侧乳内动脉联合桡动脉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术6例,双侧乳内动脉联合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术2例,左侧乳内动脉联合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术4例。非体外下冠状动脉旁路术9例,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术3例。平均随访时间(47.8±24.3)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术后5年静脉桥出现再狭窄,于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其余11例随访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年轻冠心病患者(年龄≤40岁)因心功能代偿良好一般发病较隐匿,临床诊断时冠脉病变较严重。冠状动脉旁路术预后良好,手术中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手术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