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P-选择素和von Willebrand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宇辉 吴海英 +1 位作者 柏庆利 张木兰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9年第2期65-66,共2页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n).vonWillebrand因子(vWF)在冠心病中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n).vonWillebrand因子(vWF)在冠心病中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和20例心肌梗死患者(AMI)血中ICAM-1、P-selectin、vWF的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血中ICAM-1、P-selectin和vWF的表达较正常组增高,且在UA组中的表达高于SA组,AMI组的表达高于UA组。除P-selectin在SA组与正常组间差别不显著外,其余均差异显著(P<0.01)。ICAM-1和vWF在SA、UA及AMI组均呈正相关。结论ICAM-1、P-selectin和vWF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的增加,表明它们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 P选择素 冠心病 VWF因子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超声与血清学指标变化
2
作者 尹俊 刘波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指标与CHD患者血清学指标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CHD患者80例(心绞痛37例、心肌梗死43例)与健康体检者92例(体检组),比较三组超声与血清学指标及其相关性。结果:心绞痛、心肌梗死超声指标、血清MFG-E... 目的:分析超声指标与CHD患者血清学指标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CHD患者80例(心绞痛37例、心肌梗死43例)与健康体检者92例(体检组),比较三组超声与血清学指标及其相关性。结果:心绞痛、心肌梗死超声指标、血清MFG-E8水平低于体检组,心肌梗死低于心绞痛;血清PDGF、vWF水平高于体检组,心肌梗死高于心绞痛(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D患者超声指标与血清MFG-E8呈正相关、与血清PDGF、vWF呈负相关(P<0.05)。结论:CHD患者超声与血清学指标存在异常,且二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超声 二尖瓣环移位参数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关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志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术后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评估所有患者无复流情况,根据结果分为无复流组(TIMI分级0~Ⅱ级)、复流组(TIMI分级Ⅲ级),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ADAMTS-13、Cys-C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结果142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20例,占14.08%(20/142);无复流组血清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复流组,血清ADAMTS-13水平低于复流组(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Cys-C、hs-CRP过表达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危险因子(OR>1,P<0.05),血清ADAMTS-13过表达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保护因子(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Cys-C、ADAMTS-13预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无复流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与入院时血清ADAMTS-13、Cys-C水平有关,血清Cys-C过表达、ADAMTS-13低表达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发生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胱抑素C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Thrombosis-Associated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Turbidity-Phlegm Blocking Syndrome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云龙 安冬青 +2 位作者 马宁 朱萌 孙红艳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9年第5期337-340,共4页
Objective: To preliminarily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ombosis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of turbidity-phlegm blocking syndrome (TPB), and to study its actin... Objective: To preliminarily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ombosis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of turbidity-phlegm blocking syndrome (TPB), and to study its acting mechanism. Methods: Plasma levels of thrombosis-associated factors, including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D-dimer, and fibrinogen (Fg), in 85 patients of CHD with TPB, 93 with CHD of non-TPD, and 89 healthy person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Levels of the three factors were increased in all the CHD patients, and were higher in TPB patients than in non-TPB patients (P〈0.01 or P〈0.05). Conclusion: The TPB syndrome in CHD patient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lood coagulation-fibrinolytic system; they might be in prethrombosis state, and the plasma levels of vWF, D-dimer, and Fg could be taken as the objective indices for differentiation of TPB syndrome in CHD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urbidity-phlegm bocking syndrome von willebrand factor D-DIMER flbrinogen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浆sLOX-1、血栓前状态分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5
作者 孙美娜 刘喜 +1 位作者 任海荣 赵冬梅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血栓前状态分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非心血管疾病35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血栓前状态分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非心血管疾病3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浆sLOX-1及血栓前状态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并分析血浆sLOX-1及血栓前状态分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浆sLOX-1和vWF、FIB、D-D、T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TC、TG、LDL-C均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升高逐渐升高,HDL-C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升高逐渐降低(P<0.05);Gensini积分、血浆sLOX-1和vWF、FIB、D-D、TpP水平均随冠状动脉病情加重而升高(P<0.05)。血浆sLOX-1及vWF、FIB、D-D、TpP水平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76、0.830、0.585、0.852、0.42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sLOX-1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水平较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评价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栓前体蛋白 冠状动脉狭窄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田立群 雷健 +2 位作者 郑琼莉 李佐民 柯于鹤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9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和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6例,将其分为3组:PCI组20例,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替罗非班组18例,行冠状动脉内支...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和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6例,将其分为3组:PCI组20例,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替罗非班组18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并在动脉穿刺完成后即刻静脉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1,3 min内注射完毕,随后以0.15μg.min-1.kg-1的剂量维持滴注24 h;CAG组18例,单纯行CAG。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结果与PCI组比较,CAG组术后血清NO、vWF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单纯造影对内皮功能无影响。PCI组术后血清NO水平显著降低,vWF水平显著增高(P<0.05),PCI+替罗非班组与之相比,使用替罗非班后血清NO水平显著增高,vWF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内皮 一氧化氮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浆vWF、Ps、hs-CRP、FIB、TXB_2、6-keto-PG_(1α)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顼志兵 汪卫东 +8 位作者 张莉芬 李俊 王毅 奚希相 朱杰 马金苗 贾晶莹 张丽葳 顾仁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8,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v WF、Ps、hs-CRP、FIB、TXB2、6-keto-PGF1α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52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测定血浆v WF、Ps、hs-CRP、FIB、TXB2、6-keto-PGF1... 目的:探讨血浆v WF、Ps、hs-CRP、FIB、TXB2、6-keto-PGF1α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52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测定血浆v WF、Ps、hs-CRP、FIB、TXB2、6-keto-PGF1α值。结果: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4型血浆v WF、Ps、FIB、TXB2水平明显升高,心血瘀阻、痰阻心脉2型高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2型,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4型血浆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证型2型低于心血瘀阻和痰阻心脉2型。各证型血浆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病机为炎症损伤血管内皮,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是炎症损伤血管内皮基础上,抗血栓能力下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型 P-选择素 冯维尔布兰德因子 高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vWF基因19内含子MspⅠ多态性、循环水平与中国人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士尧 殷兆芳 +3 位作者 张阳 严毓勤 解玉水 程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 探讨vWF基因 19内含子MspⅠ多态性在中国人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 10 9例和中国汉族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 10 4名的资料 ,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心肌梗死和心绞痛亚组。采用PCR技术结合MspⅠ酶切分... 目的 探讨vWF基因 19内含子MspⅠ多态性在中国人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 10 9例和中国汉族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 10 4名的资料 ,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心肌梗死和心绞痛亚组。采用PCR技术结合MspⅠ酶切分析等测定vWF基因 19内含子Msp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循环vWF水平。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中M+/M+、M+/M-和M-/M-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 .0 2 0、0 .490和 0 .490 ;心肌梗死、心绞痛亚组的MspⅠ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其M-/M-型频率分别为 0 .64 9和 0 .712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均 <0 .0 5 ) ;②冠心病心功能Ⅰ~Ⅱ级及Ⅲ~Ⅳ级患者的M-/M-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667和 0 .70 6,低射血分数 (EF)和正常EF分别为 0 .744和 0 .5 89,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M-/M-基因型频率在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分别为 0 .778、0 .667和 0 .5 84;④冠心病组、心肌梗死、心绞痛亚组和正常对照组循环vWF水平分别为 ( 185 .0 7± 80 .5 7) %、( 2 11.2 2± 85 .85 ) %、( 15 6.3 2± 63 .60 ) %和 ( 117.0 1± 5 5 .5 2 ) % ,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WF基因 内含子 MSPI 多态性 循环水平 中国人 冠心病 发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与内皮素-1、一氧化氮、假血友病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姜芳 李拥军 +4 位作者 张辉 杨蓉 刘素云 祖秀光 郝玉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935-937,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一氧化氮(NO)、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8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体...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一氧化氮(NO)、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8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和60例CHD患者血浆APN和vWF、内皮素-1、NO水平,其中冠心病患者包括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2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APN与NO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79±3.22)mg/L和(11.35±2.90)mg/L;(41.57±14.73)μmol/L和(67.51±18.69)μmol/L(P〈0.01),而血浆内皮素-1、vWF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1.65±23.07)ng/L和(52.17±13.65)ng/L;(119.3±54.59)%和(96.45±32.10)%(P〈0.05-0.01);其中ACS患者血浆APN、NO均显著低于SAP(6.66±3.10)mg/L vs(8.60±3.09)mg/L;(35.73±15.82)μmol/L vs(45.74±12.53)μmol/L(P〈0.05-0.01),而血浆内皮素-1、vWF均显著高于SAP(89.49±25.53)ng/L vs(76.05±19.65)ng/L;(136.63±53.94)%vs(106.95±52.35)%(P〈0.05)。血浆APN与内皮素-1呈显著负相关(r=-0.522,P〈0.01),与NO则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与vWF无明显相关性(r=-0.12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APN、NO水平显著降低,而内皮素-1与vWF则与之相反,以ACS为著;血浆APN可能参与内皮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联素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von willebrand因子
下载PDF
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杨雪松 孙奋勇 +1 位作者 李泽兵 王建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与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检测264例冠心病患者和9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NO、ET-1和Hcy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O、ET-...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与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检测264例冠心病患者和9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NO、ET-1和Hcy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O、ET-1、Hcy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根据得出的最佳临界值确定3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引入常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进行校正,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O、ET-1、Hcy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价值及与冠心病的关联强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ET-1、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NO、ET-1、Hcy辅助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742、0.71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ET-1、Hcy的比值比(OR)分别为2.254、5.116、2.308,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28~4.938、2.498~10.479、1.038~5.131,与冠心病的关联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ET-1、Hcy、NO。结论血清NO、ET-1、Hcy对冠心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奕权 庄曼茹 +1 位作者 李春来 张文才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4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相关血清血管新生因子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变化;发病频率及发病持续时间;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NOS及VE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NO、NOS及VE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发病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病持续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1%高于对照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相关血清血管新生因子指标水平,进而促使机体建立冠脉侧支循环,降低患者的发病频率、缩短患者的发病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麝香保心丸 血液流变学 血管新生 血液黏度 血管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军 王苏燕 +4 位作者 张勇 王光辉 邝孛 江振涛 文格波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3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及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49例,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及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49例,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入组患者均在入院后采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vWF-CP、GDF15。结果 ACS组vWF-CP为(286.22±21.75)pg/mL、SAP组为(357.47±21.98)pg/mL、对照组为(581.85±21.52)pg/mL,组间相比,P均<0.05;ACS组GDF15为(11.30±0.51)ng/mL、SAP组为(8.37±0.54)ng/mL、对照组为(1.35±0.45)ng/mL,组间相比,P均<0.01。vWF-CP水平与GDF15水平呈负相关(r=-0.558,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时血浆vWF-CP水平降低、GDF15水平升高,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都与冠心病的病情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好预测冠心病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生长分化因子15 血栓事件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与GRACE评分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军 王苏燕 +5 位作者 文格波 邓彪 邝孛 江振涛 张勇 王光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49例;同时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RACE系统进行评分及分层,同时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vWF-cp的浓度。结果:对照组的vWF-CP水平明显高于ACS组(P=0.000),亦明显高于SAP组(P=0.000),ACS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CS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AP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ACS组与SAP组相比,AC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不同Gensini积分的冠心病患者的vW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等级与vWF-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616)(采用Spearman’s rho法)。GRACE评分等级与vWF-cp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00)(采用Spearman’s rho法)。结论:GRACE评分联合vWF-cp可以在临床上更准确、有效的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评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冠心病 危险分层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糖尿病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与vWF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雪莲 傅汉菁 潘素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88-492,共5页
为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与vonWillebrand因子 (vWF)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将1 0 6例 2型糖尿病病人根据病史与是否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为 :无并发症组 5 3例 (男 2 6例 ,女 2 7例 ) ,大血管并发症组 5 3例 (男 2 ... 为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与vonWillebrand因子 (vWF)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将1 0 6例 2型糖尿病病人根据病史与是否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为 :无并发症组 5 3例 (男 2 6例 ,女 2 7例 ) ,大血管并发症组 5 3例 (男 2 6例 ,女 2 7例 ) ,按照与糖尿病患者匹配的年龄选择正常对照组 5 6例 (男 2 8例 ,女 2 8例 )。 3组分别进行vWF的测定 ,并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蛋白排泄率 (UAER)、糖化血红蛋白 (HbAIC)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vWF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P <0 .0 1 ) ,大血管并发症组的vWF较正常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P <0 .0 1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糖尿病患者vWF改变的主要因素按其作用大小依次为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排泄率 (UAER)的对数、收缩压。提示 :糖尿病人vWF水平的上升提示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血浆vWF升高 ,表明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时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 慢性 升高 UAER 对照组 尿微量蛋白排泄率 变分 对数 上升
下载PDF
白介素-8、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菡 邸平 +1 位作者 王珊珊 王成彬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60例住院患者,根据美国心脏学学会及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60例住院患者,根据美国心脏学学会及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4);另选择30名健康查体者为健康对照组。各组均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L-8,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vWF。比较各组IL-8、hs-CRP和vWF的水平。结果:SAP组IL-8、hs-CRP和vWF水平检测结果分别为34.85 pg/ml、0.95 mg/dl和149.6%;UAP组IL-8、hs-CRP和vWF水平检测结果分别为68.45 pg/ml、2.3 mg/dl和187.45%;AMI组IL-8、hs-CRP和vWF水平检测结果分别为133 pg/ml、3 mg/dl和213.55%;SAP组、UAP组和AMI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结果6.5 pg/ml、0.015 mg/dl和52.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95,Z=-5.179,Z=-5.012;Z=-6.219,Z=-6.363,Z=-6.267;Z=-6.271,Z=-6.363,Z=-6.267;P<0.01);SAP组与UAP组比较,IL-8、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0,Z=-3.105;P<0.05);SAP组与AMI组比较,IL-8、hs-CRP和vW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2,Z=-4.214,Z=-2.953;P<0.05);UAP组与AMI组比较,IL-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P<0.01)。结论:IL-8、hs-CRP和vWF三者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8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冠心病 化学发光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肺炎衣原体抗体、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和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丽杰 王春艳 +1 位作者 欧番文 邝志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0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脂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CH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CHD患者12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取6...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脂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CH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CHD患者12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通过微量免疫荧光法测量Cpn特异性抗体,用酶联吸附法测定vWF,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结果 AMI组、UAP组Cpn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n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vWF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Cpn特异性抗体阴性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vWF及TC、TG、LDL-C水平与Cpn特异性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Cpn致CHD的可能机制为:Cpn感染使体内vWF水平升高,协同血脂异常,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动脉血栓发生率升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肺炎衣原体 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 假性 血脂
下载PDF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晓谊 郑金仕 +2 位作者 万国华 韩俊平 张保敏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临床意义,以及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临床意义,以及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对照者(20例)血清HGF、vWF。和hs-CRP水平。结果:AMI组、UA组急性阶段血清HGF、vWF、hs-CRP显著高于SA组和正常人组(均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AMI与UA组患者病情稳定后, 血清HGF、hs-CRP、vWF水平较急性阶段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P>0.05)。AMI与UA组患者急性阶段血清HGF、h8-CRP与vWF之间存在正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研究结果提示HGF作为特异的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时血清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可溶性CD_(40)配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立萍 黄雯 刘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观察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变化以及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组织因子(TF)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8例MHD患者(MHD... 目的观察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变化以及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组织因子(TF)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8例MHD患者(MHD组)和2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sCD40L、vWF和TF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HD组血浆sCD40L、vWF和TF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伴冠心病组sCD40L、vWF和TF水平与不伴冠心病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sCD40L水平与vWF、T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CD40L、vWF和TF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MHD患者尤其是伴有冠心病患者sCD40L、vWF和TF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sCDL可能通过上调vWF和TF的表达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冠心病 可溶性CD40配体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组织因子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华 罗心平 丁建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229-232,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一类主要由内皮细胞分泌的多聚糖蛋白,通过激活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它与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房颤动等均关系密切,特异性抑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研发有望突破。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成玉 姜忠信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7-569,共3页
观察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凝血系统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 ,并与4 4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发现 ... 观察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凝血系统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 ,并与4 4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发现 ,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指标变化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1)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5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 二聚体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 <0 .0 5 )。结果提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 ,表现为继发性纤溶亢进 ,血小板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且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学 冠心病 血栓前状态 分子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法 D-二聚体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