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between Tibeta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dy constitution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被引量:2
1
作者 Hui Luo Ouzhu Ciren +1 位作者 Shujuan Hou Qi W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18年第3期215-221,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ody constitution types of Tibeta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Methods:Th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recruit participants from a univ...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ody constitution types of Tibeta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Methods:Th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recruit participants from a university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ibetan medicine and TCM questionnaires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assess the participants' constitution information.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baseline and constit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icipants.Two-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 paired chi-square test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ibetan and TCM constitution types.Results:Data from 466 Tibetan students were analyzed.The mean scores of the rlung,mkhris pa,and bad kan constitution types in Tibetan medicine were 43.2 (11.1),42.1 (10.1),and 45.0 (8.0),respectively;participants with the three-factor convergence body constitution type accounted for 13.7% of the whole population.Among the TCM constitution types,qi stagna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21.5%),followed by the balance type (16.5%);the other constitutions detected were qi deficiency,yin deficiency,and yang deficiency.The rate of consistenc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hree-factor convergence constitution in Tibetan medicine and the balance constitution in TCM was 89.1%,with a Kappa coefficient of 0.57 (P >.05).The rlung constitution in Tibetan medicin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yin deficiency,yang deficiency,and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s in TCM.The mkhhris pa constitution in Tibetan medicin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damp heat and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s in TCM.The bad kan constitution in Tibetan medicin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hlegm dampness,qi deficiency,and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s in TCM.Conclusion: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ody constitution types of Tibetan medicine and TCM.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for TibetanMedicine Constitution requires improvement,and more studies with larger sample sizes and more varied populations are warranted to verif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ibetan medicine and TCM constit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dy constitution CROSS-SECTIONAL study correl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Concepts of body constitution, health and sub-health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spective 被引量:2
2
作者 Rose YP Chan Wai Tong Chien 《World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3年第3期56-66,共11页
This paper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literature and ideas about the concepts, types and measurement of body constitution, in terms of healthy,sub-healthy and disease status. In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 This paper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literature and ideas about the concepts, types and measurement of body constitution, in terms of healthy,sub-healthy and disease status. In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y" state is a status of relativ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to keep our bodily homeostasis. If there are significant physical and/or psychological stressors, such as loss of a beloved one and failure in study or work, the body can no longer keep its own bodily condition balanced and subsequently enter a state of ‘‘sub-health"(sub-optimal health).‘‘unhealthy" body constitution such as ‘‘Dampnessheat", ‘‘Cold-dampness" and ‘‘Heat- or Cold- dryness"with a subnormal bod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uch as insomnia, malaise and overweight will be presented. Immediat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such as modification of life-style and seeking medical treatment can prevent evolution of an illness.Otherwise, the body will enter a disease status with a‘‘pathological" body constitution of ‘‘Yin or Yang deficiency'', ‘‘Blood-stasis" and/or ‘‘Phlegm-dampness". To be complimentary with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in Western medicine, understanding about an individual's body constitution, together with itsdeterminants(e.g., healthy eating and lifestyle behaviors), can contribute to a more proactive, holistic and individualized health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constitution HEALTH SUB-HEALTH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清热解毒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俊壹 李柳 +3 位作者 余成涛 张钦畅 孙东东 程海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96-501,共6页
现代中医肿瘤学的癌毒病机理论提出,清热解毒法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抗癌解毒八法之一,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需基于辨证、辨病、分期、辨体相结合的综合辨治模式。若肿瘤患者热毒证候明显,辨证应... 现代中医肿瘤学的癌毒病机理论提出,清热解毒法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抗癌解毒八法之一,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需基于辨证、辨病、分期、辨体相结合的综合辨治模式。若肿瘤患者热毒证候明显,辨证应用清热解毒法无疑;若热毒不明显或无证可辨,结合现代肿瘤的病理本质特征,在不违背整体遣方用药原则下,可辨病应用清热解毒法以发挥抗癌祛毒之效。清热解毒法本质属于攻法,其辨证或辨病应用均应以患者正气强弱为考量因素,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体质因素等。辨证应用强调了清热解毒法运用于肿瘤热毒证的普遍性,辨病应用突破了清热解毒法仅用于宏观热毒证的局限性,分期应用体现了清热解毒法阶段性使用的精准性,辨体应用则体现了清热解毒法应用过程中的个体性。辨证、辨病、分期、辨体4种辨治模式当相互参照、综合运用,方可取得显效。治疗肿瘤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重楼、天葵子、漏芦、山豆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法 癌毒病机理论 恶性肿瘤 热毒证 辨证应用 辨病应用 分期应用 辨体应用 白花蛇舌草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体质与脉象的相关性
4
作者 吴正波 范宗静 +2 位作者 李星星 谢连娣 吴旸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971-974,共4页
目的:基于体病相关理论探索冠心病病人中医体质分布,结合中医脉诊分析体质与脉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21年5月31日—11月30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通过量表辨识中医体质,切诊确定脉象,整理冠心病... 目的:基于体病相关理论探索冠心病病人中医体质分布,结合中医脉诊分析体质与脉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21年5月31日—11月30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通过量表辨识中医体质,切诊确定脉象,整理冠心病人群体质与脉象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体质与脉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71例冠心病病人,其体质分布多见痰湿质,为67例(24.7%),其次分别为瘀血质52例(19.2%)、阴虚质45例(16.6%)、气虚质30例(11.1%)、湿热质30例(11.1%)。脉象出现频率>10%的有弦脉(143例,占52.8%)、沉脉(74例,占27.3%)、滑脉(31例,占11.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弦脉与气虚质呈负相关(r=-0.137,P<0.05),沉脉与气虚质呈正相关(r=0.153,P<0.05),沉脉与湿热质呈负相关(r=-0.137,P<0.05),滑脉与湿热质呈正相关(r=0.206,P<0.01)。结论:脉象可反映体质倾向,冠心病病人沉脉与气虚质呈正相关,滑脉与湿热质呈正相关,体质与脉象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体质 脉象 相关性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曲颖 钟霞 +1 位作者 吕顺新 焦华琛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590-597,共8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认知障碍(CI)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及CI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3799例高血压患者,分为CI组和无认知障碍(NCI)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工作类型、烟酒史等)、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血脂...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认知障碍(CI)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及CI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3799例高血压患者,分为CI组和无认知障碍(NCI)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工作类型、烟酒史等)、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等)水平、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体质类型量表]评分等信息。以体质类型为主要监测指标,分析高血压伴CI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状况。结果:3799例高血压患者中有506例(13.32%)被纳入CI组。CI组患者年龄、年龄大于60岁人群比例、女性比例、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人群比例、工作类型以体力劳动为主人群比例、3级高血压人群比例、有睡眠障碍人群比例、高血压病程、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NCI组(P<0.05);汉族人群比例、吸烟人群比例、饮酒人群比例、体质量指数(BMI)及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于NCI组(P<0.05)。CI组气虚质患者人数最多,NCI组平和质患者人数最多。偏颇质高血压患者的定向、记忆、计算、回忆、命名、阅读、执行、书写认知功能比平和质高血压患者更差(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类型是CI发病的影响因素,气虚质、气郁质与CI发生相关。年龄大于60岁、文化程度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存在睡眠障碍、LDL水平低与CI发生有关。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的高血压患者CI发病倾向不同,气虚质、气郁质与CI发生相关,此类体质者应从“体病相关”理论出发,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认知障碍 体质 体病相关 气虚质 气郁质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超重/肥胖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与人体成分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冉津川 谭展扬 +2 位作者 孙文善 陈海冰 曲伸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人体成分分析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针灸埋线专病门诊就诊的有完整中医体质和人体成分检测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体质量指数...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人体成分分析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针灸埋线专病门诊就诊的有完整中医体质和人体成分检测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体质量组(BMI<24 kg/m2)、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症组(BMI≥28 kg/m2),分析3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中医体质与人体成分的关系。【结果】(1)共纳入315例患者,其中正常体质量43例,超重85例,肥胖症187例。(2)正常体质量人群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肝郁>湿热>阳虚>阴虚,超重人群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肝郁>湿热>阳虚>阴虚,肥胖症人群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阳虚>湿热>肝郁>阴虚,超重/肥胖症组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热>阳虚>肝郁>阴虚。正常体质量人群与超重/肥胖症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质量和超重/肥胖症患者均以单一体质较多,兼夹体质少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基础代谢均与阳虚质呈正相关,与湿热质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阳虚质分数上升1分,基础代谢增加0.54 kcal;湿热质分数下降1分,基础代谢减少1.005 kcal。【结论】在上海地区,肥胖可能是体质改变的主要阶段;肥胖症患者体质除脾虚外,阳虚、湿热、肝郁的占比也较高。在中医体质与人体成分关系方面,基础代谢与阳虚质呈正相关,与湿热质呈负相关,故阳虚质和湿热质患者要注意自身基础代谢水平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人体成分分析 超重 肥胖症 相关性研究 上海地区 阳虚质 湿热质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基本原理探析婴幼儿体质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7
作者 孟翔鹤 王济 +3 位作者 张维 李竹青 董思颖 蒋士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70-2875,共6页
婴幼儿时期作为人体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体质。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有“人体第二基因组”之称。从中医体质学说四大基本原理发现,婴幼儿体质和肠道菌群具有密切关系。生命过程论:婴幼儿体质在发展时相、体质... 婴幼儿时期作为人体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体质。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有“人体第二基因组”之称。从中医体质学说四大基本原理发现,婴幼儿体质和肠道菌群具有密切关系。生命过程论:婴幼儿体质在发展时相、体质特点上与肠道菌群的定植和生长具有一致性。禀赋遗传论:父母遗传和孕期胎养对婴幼儿体质的形成和肠道菌群结构具有先天决定性。环境制约论:生活环境、饮食及喂养方式、药物使用对婴幼儿体质变化和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具有后天制约作用。形神构成论:不同体质类型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情志因素可以对婴幼儿体质和肠道菌群的结构产生持续整个生命周期的影响;肠道菌群通过参与生命早期神经发育对婴幼儿体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体质 肠道菌群 生命过程论 禀赋遗传论 环境制约论 形神构成论 体质调理 相关性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阳虚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康益 章莹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9期144-148,共5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肠道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或粪便性状改变,具有病情复杂、易复发的特征。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肠道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或粪便性状改变,具有病情复杂、易复发的特征。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所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病证里属于“泄泻”的范畴。阳虚体质者常见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精神不振等表现,发病易从寒化,易病泄泻、痰饮、肿胀。中医认为,脾的健运功能有赖于脾阳的温煦作用,脾阳有助脾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以及温煦四肢等功能。脾阳不足可导致脾失健运,影响食物消化和精微物质吸收,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以及倦怠乏力等症状。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阳为脾阳之根本。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不能助脾阳发挥作用,从而导致五更泄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改善焦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而阳虚体质患者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平衡体内阴阳,进而改善或治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结合体病相关论,笔者认为阳虚体质者更易出现便溏、腹泻等病证。通过查阅近10余年的相关文献,笔者对阳虚质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能进一步完善体病相关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阳虚质 体病相关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与辨治
9
作者 戴欣晴 徐荣佳 +4 位作者 黄诗琦 王含香 赵轶文 张诗铭 姜晨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31-34,共4页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与辨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与肾脏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是“阳化气,阴成形”的功能失调,且以“阳化气”不足为关键。因此,临证强调将温阳化气法贯穿...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与辨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与肾脏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是“阳化气,阴成形”的功能失调,且以“阳化气”不足为关键。因此,临证强调将温阳化气法贯穿始终,同时,针对“阴成形”的过度与不足,兼以祛除邪实与滋阴填精养血。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阳化气 阴成形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中医体质、人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何艳婷 童丽君 +1 位作者 李佩玲 谢维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839-2849,共11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探索MAFLD与中医体质、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并确定其在CHB患者中对合并M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探索MAFLD与中医体质、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并确定其在CHB患者中对合并M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门诊就诊且符合CHB诊断标准的23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受控衰减系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值将患者分为non-MAFLD组(<238 dB/m)134例和MAFLD组(≥238 dB/m)101例,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值,将患者分为非肥胖组(<24.0 kg/m2)141例和超重/肥胖组(≥24.0 kg/m2)94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B合并MAFLD的临床独立风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MAFLD的预测价值并确定其最佳截断值。【结果】(1)MAFLD组患者的体质构成中,以平和质(36.6%)、湿热质(20.8%)、痰湿质(14.9%)为主,3种体质的占比为72.3%。(2)MAFLD患者中,超重/肥胖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BMI、全身脂肪量(TBFM)、全身肌肉量(TMM)、人体总水分(TBW)、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体脂肪率(BFR)、内脏脂肪面积(VFA)、基础代谢量(BM)、躯干脂肪量(TFM)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WBC)、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VFA是CHB人群中患MAFLD的临床影响因素。(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CHB人群中年龄、TG、UA、VF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32、0.680、0.738、0.859;在CHB人群、非肥胖CHB人群和超重/肥胖CHB人群的VFA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4.98、66.5和112.2 cm^(2);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人群的VFA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5.50、66.50和74.98 cm^(2)。各人群中VFA的AUC值均明显高于年龄、TG、UA,且多因素联合预测均高于其他单因素的预测价值。【结论】在CHB患者中VFA预测MAFLD风险的AUC值最高,随着VFA的切点水平增加,MAFLD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在非肥胖人群和超重/肥胖人群和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VFA的最佳临界值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中医体质 人体成分 肥胖
下载PDF
男性脑血流动力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刘朝红 刘莹莹 +4 位作者 吴玥蓉 兰红勤 王玮 孙之中 叶新萍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脑血流动力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制订脑卒中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749名男性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及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脑血管功能(CVHI)积分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男性脑血流动力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制订脑卒中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749名男性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及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脑血管功能(CVHI)积分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男性CVHI积分随着年龄增长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男性CVHI异常率随着年龄增长有明显升高的趋势;男性CVHI积分较低的偏颇体质为痰湿质[(74.20±28.25)分]、血瘀质[(74.88±28.31)分]和阴虚质[(77.65±25.16)分];男性偏颇体质在CVHI积分中最差的分别是痰湿质(V_(mean)左)、痰湿质(V_(mean)右)、血瘀质(V_(min)左)、血瘀质(V_(min)右)、阴虚质(Wv左)、血瘀质(Wv右)、痰湿质(Rv左)、痰湿质(Rv右)。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为CVHI异常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338、3.061、4.517、4.286、3.780。结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等偏颇体质是男性脑卒中预防的重点人群。在脑卒中防治中,应重视体质辨识,针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风险评估,早期识别高危个体,通过体质调理达到未病先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动力学 中医体质 脑卒中 治未病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四逆散加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谢明峰 曾洁 邓羿駃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7期101-105,共5页
目的:以“辨体-辨病-辨证”的三辨诊疗模式为基本思路,观察四逆散加减治疗寻常型痤疮(气郁质+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体质辨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选取临床中符合气郁质+痰瘀结聚证的108例寻常型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以“辨体-辨病-辨证”的三辨诊疗模式为基本思路,观察四逆散加减治疗寻常型痤疮(气郁质+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体质辨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选取临床中符合气郁质+痰瘀结聚证的108例寻常型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予海藻玉壶汤治疗,治疗组患者予四逆散加减治疗,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皮损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9.63%(43/54),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51/54),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皮损疗效总有效率为77.78%(42/54),治疗组皮损疗效总有效率为92.59%(50/54),治疗组皮损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9.05%(8/42),治疗组复发率为4.00%(2/50),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基于“辨体-辨病-辨证”三辨诊疗模式在临床中运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寻常型痤疮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痤疮 气郁质 痰瘀结聚证 四逆散加减 海藻玉壶汤 辨体-辨病-辨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不同年龄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超声骨密度、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淑园 许筠 +2 位作者 丁文君 张茹 张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870-1878,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超声骨密度、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50例CKD 3期患者,辨识中医体质,测定超声骨密度(T值)及肾功能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肌酐(Scr)、血尿...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超声骨密度、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50例CKD 3期患者,辨识中医体质,测定超声骨密度(T值)及肾功能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UTP/24h)],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探析其相关性。【结果】(1)在中老年CKD 3期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以偏胖人群居多;同时,随年龄增长,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肾功能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体质辨识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的CKD 3期患者的体质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气郁质在不同年龄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各年龄组CKD 3期患者的骨密度T值均与肾功能密切相关,且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或P<0.01)。(4)中医体质与骨密度T值存在相关性。青年组患者平和质、湿热质与骨密度T值呈正相关;中年组患者阳虚质与骨密度T值呈负相关,瘀血质与骨密度T值呈正相关;老年组患者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瘀血质与骨密度T值呈负相关(P<0.05或P<0.01)。(5)中医体质与肾功能存在相关性。青年组患者平和质与肾功能呈正相关,气虚质与肾功能呈负相关;中年组患者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与肾功能呈负相关;老年组患者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湿热质、痰湿质与肾功能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不同年龄CKD 3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超声骨密度、肾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体质辨识,调理偏颇体质,对临床早期预防并发症及延缓疾病进展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3期 中医体质 超声骨密度 肾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晓晴 姜翠红 赵志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98-302,307,共6页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的诊疗方法,其中蕴含了“治未病”思想。乳腺癌全程管理是近期现代医学提出的概念,主要目的为预防复发转移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术后期、化疗期、放疗期、内分泌治疗期、...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的诊疗方法,其中蕴含了“治未病”思想。乳腺癌全程管理是近期现代医学提出的概念,主要目的为预防复发转移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术后期、化疗期、放疗期、内分泌治疗期、靶向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术后期主要体现在治疗术后并发症,如疲乏、上肢淋巴水肿;放、化疗期重在预防和治疗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用药根据化疗方案和放疗部位的不同有所侧重;靶向治疗期重在预防和治疗靶向药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复发转移;维持治疗期重在防复发、防转移,中医药防治主要从调整体质、清除余毒和顾护易转移脏腑正气三方面入手。在现代医学的全程管理过程中,中医经典理论是全程管理概念的内核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全程管理 未病先防 预防转移 调节体质 清除余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肤—体相关论”构建“痤疮—焦虑、抑郁状态—气郁质”的痤疮诊疗关系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耀阳 张广中 《四川中医》 2023年第3期36-40,共5页
根据王琦教授提出的“肤-体相关论”进行中医理论论证,加以流行病学调查等临床研究结果的佐证,确认痤疮和气郁质之间存在双向影响作用,即痤疮为气郁质的形成提供契机,气郁质是痤疮加重的危险因素。另外,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痤疮和... 根据王琦教授提出的“肤-体相关论”进行中医理论论证,加以流行病学调查等临床研究结果的佐证,确认痤疮和气郁质之间存在双向影响作用,即痤疮为气郁质的形成提供契机,气郁质是痤疮加重的危险因素。另外,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痤疮和焦虑、抑郁状态之间存在明确的关系,而气郁质和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联系也不可忽视。因此构建“痤疮-焦虑、抑郁状态-气郁质”的诊疗关系对于中西医理论话语体系的沟通和临床痤疮的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体相关论 气郁质 焦虑状态 抑郁状态 痤疮
下载PDF
中医体质与心血管疾病危险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璞玉 张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6-78,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患病和死亡的首要疾病,已严重危害公众健康,针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辨识,并对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防治是阻止疾病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多项研究表明,体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患病和死亡的首要疾病,已严重危害公众健康,针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辨识,并对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防治是阻止疾病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多项研究表明,体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体病相关理论,对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危险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体病相关 心血管疾病危险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和经络检测特点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敏瑶 欧阳敏华 +1 位作者 潘梓珊 季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153-2159,共7页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人群在中医体质和经络检测上的特异性表现,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以期为临床防治肥胖和优化体质量管理模式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体检和治未病中...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人群在中医体质和经络检测上的特异性表现,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以期为临床防治肥胖和优化体质量管理模式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体检和治未病中心门诊进行体检的人群共409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情况将研究对象分正常体质量组253例及超重和肥胖组156例。分析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体质类型和经络检测特点。【结果】(1)在中医体质方面,超重和肥胖人群以偏颇体质为主,占79.5%(124/156),其中居前3位的偏颇体质分别为痰湿质(19.9%)、湿热质(16.7%)、阳虚质(14.7%),其体质类型分布与正常体质量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2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痰湿质人群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度显著增高[OR=2.71,95%CI(1.29-5.69)]。(2)在经络检测层面,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上下值和最大值/最小值高于正常体质量人群,其中的上下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经检测方面,与正常体质量人群相比,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脾经左侧、膀胱经左侧、膀胱经右侧、肝经左侧的经络检测值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超重和肥胖与脾经左侧、膀胱经左右侧及肝经左侧的经络检测值具有相关性。【结论】中医体质方面,痰湿质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经络检测方面,超重和肥胖人群存在上下失衡表现,其形成可能与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把握这些特征可更精确地为超重和肥胖人群提供体质量管理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体质量指数 经络检测 中医体质 痰湿质 超重和肥胖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秦秀德教授辨证论治偏头痛的临床经验
18
作者 黄梦妮 陈雪妍 +3 位作者 张小帆 高欣瑜 刘玉 秦秀德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第34期144-148,共5页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秦秀德教授运用中医理论在偏头痛临床诊治上取得较好效果。根据偏头痛的临床特点,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秦秀德教授认为偏头痛与病理体质密切相关,其核心病位在肝,可延及脾肾,病机为阴...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秦秀德教授运用中医理论在偏头痛临床诊治上取得较好效果。根据偏头痛的临床特点,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秦秀德教授认为偏头痛与病理体质密切相关,其核心病位在肝,可延及脾肾,病机为阴虚阳郁,痰瘀伏络,主要治法为养阴开郁,痰瘀并治。秦秀德教授在偏头痛发作期间重在辨肝论治,依其侧重,分为肝气郁滞、肝经郁热、风阳上扰及肝血不足四证,专证专方,同时不忘其他脏腑,加减变通;缓解期则着重平调病理体质。本文探索总结秦秀德教授的偏头痛临床学术经验,旨在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体病相关 阴虚阳郁 痰瘀伏络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根据舌苔舌质特征诊断寒湿体质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鄢雪 孙鹏 于薇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5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舌苔舌质特征对寒湿体质患者病情变化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为中医诊断与防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253例寒湿体质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与舌苔舌质资料,对舌色、舌苔、舌质特征进行... 目的分析舌苔舌质特征对寒湿体质患者病情变化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为中医诊断与防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253例寒湿体质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与舌苔舌质资料,对舌色、舌苔、舌质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寒湿体质患者舌苔舌质临床特征。结果在253例寒湿体质患者中,33.92%的患者表现为舌淡红,其次为舌红;以苔白、苔厚、苔剥居多;患者多呈现舌胖、有明显齿痕、点刺,无裂纹。部分患者表现出舌暗红、舌紫暗、舌淡、苔黄、有苔腻、苔薄、无苔剥、无点刺、有裂纹等。结论寒湿体质患者大部分表现为舌淡红、舌红、苔薄、苔厚、有苔剥、舌胖、有齿痕、点刺、无裂纹等临床特征,分析患者的舌苔舌质特征能够为寒湿体质的中医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苔舌质 特征 诊断 寒湿体质 病情变化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气虚质与心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概况
20
作者 方文文 庞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3期50-54,共5页
气虚质作为人群中常见的偏颇体质,与许多心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密切联系。文章对气虚质与心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概况予以总结分析,从气虚质的角度,为心肺疾病的“治未病”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丰富体质学说在“治未病”领域中... 气虚质作为人群中常见的偏颇体质,与许多心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密切联系。文章对气虚质与心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概况予以总结分析,从气虚质的角度,为心肺疾病的“治未病”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丰富体质学说在“治未病”领域中的应用。以期推动气虚质辨识及其在心肺疾病临床应用的发展,高效精准地筛选出气虚质人群,及早开展健康干预,降低罹患心肺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质 心肺疾病 体病相关 治未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