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tisol rhythms and depressive wome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1
作者 夏张青 谭宁 +4 位作者 周娜 董小莉 石颖 何鹏程 黄文晖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0年第4期215-221,共7页
Backgrou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linking depression and CVD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one of the mechanisms in wom... Backgrou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linking depression and CVD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one of the mechanisms in women is disturbed cortisol regul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cortisol rhythm in suspected female CVD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femal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VD (typical angina pectoris or under a non-typical symptoms plus positive exercise tests or positive myocardial perfusion scans) were recruited. Four blood samples for cortisal were taken over the day and night. Depress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Results Forty-three (53.8 %)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definite CVD on angiography,while the remainder did not. Cortisol showed a typical diurnal pattern, with peaks in the morning and low down in the evening. The cortisol slope over the day was flatter in depressed patients with CVD (P 0.01), but was not related to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out CVD (P = 0.096). This effect was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lower cortisol early in the day and higher cortisol in the evening in more depressed CVD patients, independent of age, education, household income, marital status, living alone and and sleeping. Comparison of cortisol secretion rhythm in total patients between the CVD group and non-CVD group, BDI≥10 group and BDI 10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s The flat cortisol rhythms of depressive CVD patient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CVD in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OMEN depression cortisol rhythms
原文传递
瑞马唑仑对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睡眠节律和谵妄的影响
2
作者 王建中 李婷婷 +4 位作者 姜红英 周维 舒爱华 陈小波 周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接受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褪黑素分泌、睡眠节律和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入路)的老年患者160例,男76例,女84例,年龄65~80岁,BMI 18.5~24.0 kg/m...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接受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褪黑素分泌、睡眠节律和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入路)的老年患者160例,男76例,女84例,年龄65~80岁,BMI 18.5~24.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80例。R组予瑞马唑仑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瑞马唑仑0.3~0.8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P组予丙泊酚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记录手术当日、术后1、2、3 d凌晨04:00褪黑素和皮质醇浓度。记录术前1 d、术后1、2 d、出院前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POD和术后睡眠障碍(POSD)发生情况。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R组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 d凌晨04:00褪黑素浓度明显升高,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PSQI明显降低(P<0.05);POD、POSD和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镇痛泵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马唑仑用于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对术后褪黑素和皮质醇分泌节律和睡眠节律的影响较小,可降低POD发生率,缓解术后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脊柱手术 褪黑素 皮质醇 睡眠节律 术后谵妄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抑郁障碍与皮质醇昼夜节律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逯瑞 卢宏 +2 位作者 杜冉 牛瑞娜 郭晓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伴抑郁障碍患者皮质醇(COR)昼夜节律变化,探讨MG患者抑郁障碍与COR昼夜节律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根据HAMD-24抑郁量表评分将43例MG患者分为伴抑郁组、不伴抑郁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8:00、...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伴抑郁障碍患者皮质醇(COR)昼夜节律变化,探讨MG患者抑郁障碍与COR昼夜节律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根据HAMD-24抑郁量表评分将43例MG患者分为伴抑郁组、不伴抑郁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8:00、16:00、24:00外周血COR水平,并将所得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38)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Osserman分型与正常对照组的日平均COR水平及HAMD-24评分结果。结果(1)MG伴抑郁组、不伴抑郁组及正常对照组COR水平均随时间点的不同而不同(F=2.824,P=0.036);其中,MG伴抑郁组各个时间点CO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9<0.005);(2)MG不同Osserman分型组HAMD-24项评分不同(χ2=62.268,P=0.000),日平均CO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3.332,P=0.343)。结论 MG伴抑郁障碍患者CO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G伴抑郁障碍组还表现出COR昼夜节律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抑郁障碍 皮质醇节律
下载PDF
共患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皮质醇分泌节律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仲爱芳 王晓辉 +3 位作者 何益民 宋梓祥 陈琪 徐乐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同时伴有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皮质醇分泌节律的特点,及其在抑郁症患者所发生的糖尿病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首次确诊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病例组,n=30)测定8:00、16:00、24:00血浆皮质醇浓度,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 目的探讨同时伴有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皮质醇分泌节律的特点,及其在抑郁症患者所发生的糖尿病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首次确诊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病例组,n=30)测定8:00、16:00、24:00血浆皮质醇浓度,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并与正常糖代谢的抑郁症患者(对照组,n=30)进行对照。结果 (1)病例组8:00、16:00、24:00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为(607±269)nmol/L、(416±178)nmol/L、(376±264)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85±178)nmol/L、(290±154)nmol/L、(173±11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病例组皮质醇分泌节律消失者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3)病例组8:00、24:00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与空腹血糖值正相关(γ=0.338、0.418,均P<0.05)。结论与正常糖代谢功能的抑郁症患者相比,伴发糖尿病的抑郁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更高、皮质醇分泌节律消失者更多,高皮质醇血症可能是抑郁患者中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糖尿病 皮质醇 分泌节律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血浆可的松水平和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昼夜节律(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明玮 曾昭蕾 +4 位作者 李苏 郭灵 张晋昕 邱枋 冼励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7-24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谷胱甘肽与细胞对抗癌药物的解毒作用以及对放射性损伤的保护机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浆可的松水平和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昼夜节律进行研究,从而为鼻咽癌患者进行肿瘤的时间治疗提供参... 背景与目的:谷胱甘肽与细胞对抗癌药物的解毒作用以及对放射性损伤的保护机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浆可的松水平和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昼夜节律进行研究,从而为鼻咽癌患者进行肿瘤的时间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13名鼻咽癌患者(实验组)和1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参加本项研究。每位受试者均从中午12点开始抽取外周静脉血4.5mL,每隔4h抽血一次,在24h内共抽血6次。血浆可的松水平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可的松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的特征,且节律特性相似。两组的血浆可的松水平的峰值均出现在早晨,而谷值均出现在午夜。不同时间点时,两组的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不同,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F=5.18,P=0.02)。余弦分析表明,鼻咽癌患者组呈现出昼夜节律变化趋势(P=0.06),峰值出现在早晨(05∶02),正常对照组也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的特征,峰值出现在早晨(07∶44±01∶56)(P<0.01)。鼻咽癌患者组外周全血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节律调整均值为(19.60±1.11)nmol/mgprotein,正常对照组为(8.95±0.46)nmol/mgprotein。结论:包括晚期患者在内的鼻咽癌患者仍然具有正常的生物节律。鼻咽癌患者全血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呈现出昼夜节律变化的趋势,与正常对照组节律特性相似。这为临床上选择恰当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化疗和放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治疗 昼夜节律 可的松 谷胱甘肽 鼻咽肿瘤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唾液CS、MT昼夜节律的调整机制 被引量:23
6
作者 诸毅晖 梁繁荣 +1 位作者 吴曦 成词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神经内分泌昼夜节律特征及电针调整机制。方法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CFS,检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和CFS患者(CFS组)治疗前后唾液皮质醇(CS)、褪黑素(MT)水平,分析其昼夜节律特征及电针调整效应。结果①...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神经内分泌昼夜节律特征及电针调整机制。方法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CFS,检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和CFS患者(CFS组)治疗前后唾液皮质醇(CS)、褪黑素(MT)水平,分析其昼夜节律特征及电针调整效应。结果①对照组和CFS组治疗前后CS、MT水平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P<0.01);②CFS组治疗前CS、MT昼夜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电针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③CFS组CS峰相位有前移趋势,MT峰相位有后移趋势,电针对峰相位有调整作用;④CFS组CS、MT昼夜分泌振幅有下降趋势,电针可使其振幅上升。结论电针能提高CFS患者CS、MT昼夜分泌量,调整昼夜节律,对CFS的HPA轴基础功能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针灸治疗CFS有效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皮质醇 褪黑素 唾液 昼夜节律 电针
下载PDF
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昼夜节律性变化与夜间哮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费广鹤 刘荣玉 周江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5-688,共4页
目的 探讨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昼夜节律性变化与夜间哮喘发病机制和昼夜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15例正常人和 15例夜间哮喘病人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 ,哮喘病人中急性发作期 8例 ,缓... 目的 探讨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昼夜节律性变化与夜间哮喘发病机制和昼夜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15例正常人和 15例夜间哮喘病人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 ,哮喘病人中急性发作期 8例 ,缓解期 7例。 2 4h内按 12个时间点采集唾液样本 ,夜间取样时光照强度控制在 5 0lx之内。结果  3组间游离皮质醇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游离皮质醇 2 4h平均水平均降低 (P <0 0 1) ;振幅减小 (P <0 0 5 ) ;峰值相位(acrophase)延迟 (P <0 0 1,P <0 0 5 )。 3组间游离松果体素水平差异亦具有显著性 (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松果体素水平基线值 ,振幅和峰值皆降低(P <0 0 5orP <0 0 1) ;急性发作期峰值相位延迟 (P <0 0 5 )。凌晨 4点游离皮质醇水平分别与占FEV1预计值 %和占PEF预计值 %正相关 (r =0 5 3 ,P <0 0 5 ;r =0 5 5 ,P<0 0 5 ) ,游离松果体素水平与占PEF预计值 %呈正相关 (r=0 5 2 ,P <0 0 5 )。昼夜占PEF预计值 %差值和夜间出现症状或憋醒次数呈正相关 (r =0 62 5 ,P <0 0 5 )。结论 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的昼夜节律性改变参与夜间哮喘的发病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 唾液 皮质醇 松果体素 昼夜节律 夜间哮喘 肺功能
下载PDF
时相药法中药对运动性疲劳机体中睾酮和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卢贺起 魏冰 +7 位作者 巢志茂 邓云龙 程宇镳 王克林 周艳华 杨坤杰 张海忠 程昭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58-1562,1581,共6页
目的:观察人体和实验动物处于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内源性激素睾酮和皮质醇的分泌量和节律,并采用时相药法中药干预,研究对运动性疲劳时两种激素分泌量和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人体和动物相结合,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运动性疲劳时血中睾... 目的:观察人体和实验动物处于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内源性激素睾酮和皮质醇的分泌量和节律,并采用时相药法中药干预,研究对运动性疲劳时两种激素分泌量和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人体和动物相结合,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运动性疲劳时血中睾酮、皮质醇的含量,分析一昼夜的峰谷变化节律;按照峰、谷时间确定服用时相药法中药,人体服用温阳激活颗粒10g/袋×2袋、滋阴修养胶囊0.5g/粒×8粒,每天定时服用1次,连续用药28d;动物高剂量为温阳激活颗粒(生药含量)10g·kg^-1、滋阴修养胶囊(生药含量)4g·kg^-1,低剂量分别为5g·kg^-1,2g·kg^-1,每天定时给药1次,连续给药15d,取血测定。结果:①在人体处于运动性疲劳状态下睾酮的分泌峰值出现在8:00,谷值在18:00,分泌量(176.93~281.73)×10^-5mg·L^-1;皮质醇的分泌峰值出现在8:00,谷值在22:00,分泌量(1.31~16.13)×10^-3mg·L^-1;同样状态小鼠睾酮的分泌峰值出现在20:00,谷值在0:00,分泌量(0.56~124.0)×10^-5mg·L^-1;与人比较变化节律一致,但分泌峰值后延约12h;②在运动性疲劳状态下服用时相药法中药后,可明显减缓人体或雄性大鼠血睾酮的降低(P〈0.05,P〈0.01),并调整大鼠血皮质醇含量的过度升高(P〈0.05)。结论:运动性疲劳人体和动物的血睾酮和皮质醇的分泌存在明确的生物节律,使用时相药法中药能有效调节其分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皮质醇 分泌量 节律 运动性疲劳 时相药法中药
下载PDF
抑郁症晨重夕轻特征与生物学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崔青 侯钢 +3 位作者 孙静 王筱兰 肖红 谢世平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晨重夕轻的特征与血浆皮质醇、细胞因子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5例双相障碍(抑郁相)和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及38名正常对照组早7:00、晚7:00血浆皮质醇、IL-6、IL-2浓...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晨重夕轻的特征与血浆皮质醇、细胞因子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5例双相障碍(抑郁相)和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及38名正常对照组早7:00、晚7:00血浆皮质醇、IL-6、IL-2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各指标早、晚浓度及早晚差值在抑郁症晨重夕轻组和无晨重夕轻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抑郁症晨重夕轻组和无晨重夕轻组早间的皮质醇浓度、早晚之间的皮质醇浓度差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晨重夕轻组晚间的血IL-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两组的IL-6早晚的差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晨重夕轻组和无晨重夕轻组晚间IL-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抑郁症患者不管临床症状有无晨重夕轻的特征,均存在血浆皮质醇浓度早晨高于晚上和血浆IL-6浓度晚上高于早晨的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昼夜节律 皮质醇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毒性作用的时间节律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建华 关伟 +3 位作者 张武 胡永良 许宏飞 张德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22-1625,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时间节律性,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毒副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甲素早上用药组40μg.kg-1,qd,8am;雷公藤甲素晚上用药组40μg.kg-1,...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时间节律性,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毒副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甲素早上用药组40μg.kg-1,qd,8am;雷公藤甲素晚上用药组40μg.kg-1,qd,8pm。连续灌胃7周后断头处死,测定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大鼠肾上腺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从功能和形态两方面探讨较长期和不同时辰服用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的影响、中毒病理改变及其毒性机制。结果早上用药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晚上用药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与早上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E染色观察:早上用药组肾上腺皮质较空白对照组变薄、结构不清、脂质空泡减少,晚上用药组肾上腺皮质较空白对照组略微增厚,束状带增宽,脂质空泡多。电镜观察:早上用药组皮质束状带细胞质中线粒体空泡变性,脂滴少,粗面内质网扩张,周边有核糖体;晚上用药组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质中线粒体、脂滴、核糖体均较多。结论较长期服用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具有毒性作用,且其毒性作用具有时间节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皮质醇 肾上腺皮质 毒性作用 时间节律 药物毒理学 线粒体
下载PDF
昼夜节律失调女性血皮质醇和褪黑素节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少波 蒋友明 +2 位作者 邓黎 周善存 付文金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昼夜节律失调女性血皮质醇和褪黑素节律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女性护士轮夜班的26例、白班12例,并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把轮夜班护士分为夜班不适应组(10例,SAS评分≧50)及夜班适应组(16例,SAS评分<50... 目的探讨昼夜节律失调女性血皮质醇和褪黑素节律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女性护士轮夜班的26例、白班12例,并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把轮夜班护士分为夜班不适应组(10例,SAS评分≧50)及夜班适应组(16例,SAS评分<50分),分别检测夜班组下夜班当日、休息日及白班组睡眠前及清醒时血皮质醇和褪黑素水平,下夜班当日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结果夜班不适应组下夜班当日睡眠皮质醇节律出现倒转,与夜班适应组及白班组明显不同;夜班不适应组褪黑素在睡眠前后之差明显小于夜班适应组及白班组;夜班不适应组的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醇及褪黑素节律变化对于认识夜班对女性护士健康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失调 女性 皮质醇 褪黑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节律性
12
作者 尹毅青 罗爱伦 +4 位作者 郭向阳 李立环 任洪智 叶铁虎 黄宇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1-204,共4页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变化。选择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 4 0例 ,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 ,每组 2 0例。所有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 (基础值 )、气管插管后1 0min、肝素...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变化。选择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 4 0例 ,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 ,每组 2 0例。所有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 (基础值 )、气管插管后1 0min、肝素化后 1 0min、转机后 30min(或切皮后 2h)、中和肝素前和术终各时点及术后每 3h抽血 1次持续到术后 2 4h。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的浓度。两组病人术中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 ,而在术后 2 4h明显升高 ;非体外循环组病人在诱导后和术终时点皮质醇水平高于体外循环组。在术后 2 4h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分别有3例和 7例病人的皮质醇分泌表现为昼夜节律性 ,其余病人则无昼夜节律性分泌。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多数病人皮质醇昼夜节律性分泌紊乱 ,但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早期有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病例数多于体外循环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围术期 皮质醇 分泌 昼夜节律性 气管插管 肝素化 体外循环
下载PDF
皮质醇作用下人体T细胞再循环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方廷 漆安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86-594,共9页
根据人体免疫系统昼夜节律的实验数据 ,提出了皮质醇作用于T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途径的假设 ,建立了皮质醇作用下的人体T细胞在淋巴器官与血液之间再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讨论了皮质醇作用的强度及其它再循环参量的取值范围及理论结果对... 根据人体免疫系统昼夜节律的实验数据 ,提出了皮质醇作用于T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途径的假设 ,建立了皮质醇作用下的人体T细胞在淋巴器官与血液之间再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讨论了皮质醇作用的强度及其它再循环参量的取值范围及理论结果对参数的敏感性。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再循环的T淋巴细胞在淋巴器官与血液中的稳定振荡行为 ,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免疫系统生物节律实验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系统 昼夜节律 T细胞再循环 皮质醇
下载PDF
树尿中皮质醇浓度的昼夜节律及其在视交叉上核损毁后的变化
14
作者 周天禄 钟咏梅 +3 位作者 李霞 苏兆虞 李文琦 李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用放射免疫方法对连续采集的正常树及视交叉上核损毁树尿中的皮质醇进行了测定,以分析其尿中皮质醇浓度及排泄量的昼夜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树尿中皮质醇的浓度及单位时间内的排泄量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一天中,110... 用放射免疫方法对连续采集的正常树及视交叉上核损毁树尿中的皮质醇进行了测定,以分析其尿中皮质醇浓度及排泄量的昼夜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树尿中皮质醇的浓度及单位时间内的排泄量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一天中,1100前后的浓度最高,000前后的浓度最低,前者约为后者的8倍。视交叉上核损毁后,树皮质醇的这种昼夜节律消失,说明视交叉上核在树中也是机体昼夜节律重要的振荡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QU 皮质醇 昼夜节律 视交叉上核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对正常成人HPA轴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欧杨 李启富 +4 位作者 章汝霜 程庆丰 李卫平 马仕坤 青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了解游离脂肪酸(FFAs)对健康青年男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基础分泌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6名健康青年男性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先后接受20%脂肪乳-肝素(简称LHE组)和生理盐水-肝素(简称SH组)输入51h。受试者空腹12h... 目的:了解游离脂肪酸(FFAs)对健康青年男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基础分泌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6名健康青年男性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先后接受20%脂肪乳-肝素(简称LHE组)和生理盐水-肝素(简称SH组)输入51h。受试者空腹12h后于次日上午8am开始接受试验。测定血糖、FFAs、ACTH和皮质醇。结果:1、试验开始60min后LHE组血浆FFAs高于SH组,为后者的2~3倍。2、试验第1天上午(8~11am)LHE组血浆ACTH水平明显低于SH组(P=0.048),但第2、3天上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第1天上午(8~11am)LHE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SH组(P=0.042),但第2、3天上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SH组和LHE组血浆ACTH及皮质醇的昼夜节律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1、短期血浆FFAs水平升高对HPA轴分泌起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解除,持续不到24h;2、短期血浆FFAs水平升高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昼夜节律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皮质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昼夜节律
下载PDF
血清TSH比值用于库欣综合征诊断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柳华平 冯安萍 陈亚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8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峰改变是否可作为库欣综合征(CS)的诊断方法.方法纳入受试者178例,筛选受试者并进行分组,检测午夜和早晨TSH水平.比较TSH比值与普通筛查试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深夜血清皮质醇和24h尿游离皮...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峰改变是否可作为库欣综合征(CS)的诊断方法.方法纳入受试者178例,筛选受试者并进行分组,检测午夜和早晨TSH水平.比较TSH比值与普通筛查试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深夜血清皮质醇和24h尿游离皮质醇(UFC)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2例患者诊断为CS(12例典型CS和10例SCS),其余120例患者排除CS.CS患者午夜TSH水平分泌峰值消失,其水平低于非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H比值(cutoff值1.0)对CS的诊断灵敏度90.9%,特异性95.0%.所有抑郁症患者和 CYP3A4 诱导剂使用者的 TSH 比值均>1.0.结论 TSH比值对CS的诊断效能优于24h尿游离皮质醇和LDD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TSH昼夜节律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24h尿游离皮质醇 皮质醇昼夜节律
下载PDF
基于阴阳节律理论探讨滋肾育胎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荣仙 朱蕴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9期1793-1797,共5页
目的:统计10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观察滋肾育胎丸治疗阳虚阴盛证PCOS的临床疗效,并引入褪黑素-皮质醇这一组具有阴阳属性的激素作为观察指标,探讨滋肾育胎丸治疗PCOS的机制。方法... 目的:统计10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观察滋肾育胎丸治疗阳虚阴盛证PCOS的临床疗效,并引入褪黑素-皮质醇这一组具有阴阳属性的激素作为观察指标,探讨滋肾育胎丸治疗PCOS的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2月就诊于苏州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的PCOS患者103例进行中医证型分布研究。将64例阳虚阴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滋肾育胎丸,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血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唾液褪黑素、血皮质醇、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治疗前后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03例PCOS患者以阳虚证占比最多,其次为痰湿证、血瘀证(痰湿、血瘀属阴邪,两证均属阴盛之证)。归纳合并证型,最常见依次为阳虚痰湿证、阳虚血瘀证、痰湿血瘀证,表明合并证型中以阳虚阴盛证占比最多。2组患者在治疗前BMI、腰臀比、血T、LH、FSH、唾液褪黑素、血皮质醇、中医证候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3个周期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T、LH较治疗前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BMI、腰臀比、唾液褪黑素、血皮质醇、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以上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OS患者属阳虚阴盛证占比最多,给予该证型患者滋肾育胎丸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其对人体阴阳的调整可通过褪黑素、皮质醇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改善得到体现,发挥了中医药在调整人体生物节律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OS 滋肾育胎丸 阴阳节律 皮质醇 褪黑素
下载PDF
皮质醇日常节律与儿童问题行为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聂瑞虹 许颖 韩卓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1-601,共11页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cortex axis)是人体应对压力的重要神经内分泌系统,其终产物皮质醇常作为测量压力的生物学指标。目前的研究多通过皮质醇日常节律表示静息状态下HPA轴的活动,而日常节...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cortex axis)是人体应对压力的重要神经内分泌系统,其终产物皮质醇常作为测量压力的生物学指标。目前的研究多通过皮质醇日常节律表示静息状态下HPA轴的活动,而日常节律因其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儿童生理健康评估的最佳指标。儿童期迅速发育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儿童的行为相互作用,并受到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皮质醇日常节律与儿童问题行为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未来研究应讨论逆境条件下影响儿童成长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并探索环境对儿童行为影响可能存在的内分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唾液皮质醇 日常节律 问题行为 心理社会因素
下载PDF
72 h睡眠剥夺对志愿者Stroop色词测验、唾液皮质醇及褪黑素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海波 吴斌 +3 位作者 胡文东 田立平 景晓路 王峻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目的研究睡眠剥夺、昼夜节律对志愿者执行功能和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男性志愿者18人,从早8:00开始,连续睡眠剥夺72 h,期间在每日8∶30、12∶30、16∶30、20∶30、00∶30和5∶30共6个时间点采集唾液;在每日11∶30、18∶30和3∶30三个时... 目的研究睡眠剥夺、昼夜节律对志愿者执行功能和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男性志愿者18人,从早8:00开始,连续睡眠剥夺72 h,期间在每日8∶30、12∶30、16∶30、20∶30、00∶30和5∶30共6个时间点采集唾液;在每日11∶30、18∶30和3∶30三个时间点进行Stroop色词测验。分析唾液样本皮质醇、褪黑素含量和Stroop色词测验的反应时间。结果睡眠剥夺过程中未发现唾液皮质醇和褪黑素的节律发生变化。皮质醇含量在睡眠剥夺36~48 h阶段(第2天20∶30至第3天8∶30)显著升高(P<0.05)。Stroop色词测验反应时间延长,在第2天3∶30测验发现对于冲突信息处理速度显著下降。结论 72 h睡眠剥夺期间受试者应激水平升高,认知绩效下降,与Stroop相关的执行功能受到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昼夜节律 皮质醇 褪黑素 Stroop色词测验 执行功能
下载PDF
日常皮质醇节律与儿童学校适应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雁 王莉 +3 位作者 何淑嫦 陈欣银 张琳琳 谢晓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日常皮质醇节律与其学校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北京市一所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经家长和儿童同意,66名儿童自愿参加了本研究。在学校通过同伴提名法和教师评价儿童行为问卷法,收集儿童的学习问题、攻击破...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日常皮质醇节律与其学校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北京市一所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经家长和儿童同意,66名儿童自愿参加了本研究。在学校通过同伴提名法和教师评价儿童行为问卷法,收集儿童的学习问题、攻击破坏性、害羞敏感性和同伴接受性数据;儿童在学校期间共收集6次唾液样本,每次大约间隔45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唾液样本中的皮质醇水平,以获得儿童日常皮质醇节律数据。结果:女生同伴接受性得分高于男生[(0.31±0.81)vs.(-0.51±0.94),P<0.001],而学习问题和攻击破坏行为得分低于男生[(-0.13±0.95)vs.(0.42±1.08),(-0.28±0.71)vs.(0.46±1.10),均P<0.05];皮质醇的变化峰值与儿童的害羞敏感性呈正相关(r=0.28,P<0.05),与同伴接受性呈负相关(r=-0.30,P<0.05);在学校期间皮质醇的变化速率与攻击破坏行为、害羞敏感呈正相关(r=0.26,0.34;P<0.05或0.01),与同伴接受性呈负相关(r=0.33,P<0.01)。结论:学校日常皮质醇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率可作为反映儿童学校适应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皮质醇节律 学校适应行为 小学生 相关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