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tton Germplasm Collection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1
作者 PERCY Richard G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3-,共1页
According to an FAO report in 1996,49000 cotton genotypes are being maintained in germplasm collections worldwide. Of these accessions,approximately 67% reside in the six largest collections. Identification of mutual ... According to an FAO report in 1996,49000 cotton genotypes are being maintained in germplasm collections worldwide. Of these accessions,approximately 67% reside in the six largest collections. Identification of mutu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se germplasm banks could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germplasm Collections
下载PDF
Collection,Evaluation,and Utilization of Cotton Germplasm in China
2
作者 DU Xiong-ming,ZHOU Zhong-li,SUN Jun-Ling,PAN Zhao-e,JIA Yin-hua(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Cotton Genetic Improve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Anyang,Henan 455000,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75-,共1页
A total of 8193 accessions,including 6822 Gossypium hirsutum,350 G.hirsutum race(sub-species),385 of G.barbadense,378 of G.arboreum,17 of G.herbaceum and 41 wild species,of
关键词 Collection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tton germplasm in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f Genetic Polymorphic SSR Markers i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he Natural Colored Cotton
3
作者 WANG Ju-qin1,LI Fu-zhen1,QIU Xin-mian1,BAO Li-sheng1,LU Yan-ting2(1.Central of Crop Molecular Breeding,Institute of Crop and Nucleonic Technology Utilization,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1,China 2.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Station of Economic Specialty,Jinhua,Zhe jiang 321017,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6-,共1页
Short sequence repeats(microsatellite,SSR) and expressed sequence tags-SSR(EST-SSR) marker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natural colored cotton varieties.About
关键词 natural colored cotton germplasm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evolution simple sequence repeat(microsatellite SSR)
下载PDF
Biodiversity of Indian Germplasm of Cotton and Its Use for Genetic Enhancement
4
作者 MAYEE C D KRANTHI K R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4-,共1页
Cotton production in India was stagnant at 12.3 to 17.7 million bales over the decade 1992-2003.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during the early part of the decade,notably Bt-cotton technology,hybrids,
关键词 maps Biodiversity of Indian germplasm of cotton and Its Use for Genetic Enhancement
下载PDF
Introgression of Bt Genes in Novel Germplasm and Contribution to Indian Cotton Economy
5
作者 VIDYASAGAR Parchuri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共1页
Emergence of transgenic Bt-cotton technology has opened up a new chapter in Indian cotton production in 21st century.The cry1Ac gene of Monsanto derived from American Upland Coker-312 background was not directly suita... Emergence of transgenic Bt-cotton technology has opened up a new chapter in Indian cotton production in 21st century.The cry1Ac gene of Monsanto derived from American Upland Coker-312 background was not directly suitable for varied cotton growing situations in India.Delivery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ogression of Bt Genes in Novel germplasm and Contribution to Indian cotton Economy
下载PDF
内地棉区优势棉花资源评价及其在新疆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6
作者 唐中杰 谢德意 +2 位作者 于跃波 房卫平 路风银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5,共9页
为了综合利用内地棉区棉花资源,破解新疆棉花遗传基础狭窄、同质化严重等育种瓶颈难题,更好地培育适合新疆全程机械化的高产稳产棉花新品种,以160份内地棉区棉花资源为材料,在新疆库尔勒进行生物学性状鉴定,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指... 为了综合利用内地棉区棉花资源,破解新疆棉花遗传基础狭窄、同质化严重等育种瓶颈难题,更好地培育适合新疆全程机械化的高产稳产棉花新品种,以160份内地棉区棉花资源为材料,在新疆库尔勒进行生物学性状鉴定,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指导新疆棉花育种亲本选配、系统选育,并应用GGE双标图对后代品系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地棉区棉花资源在新疆种植表现有地域性差异,来源地与新疆试点维度相近的生态区棉花资源有较好的适应性,其灰色聚类评估分也相应偏高。其中,78份优势棉花资源遗传变异丰富,在欧氏距离11.486处可划分为四大类群,以黄河流域棉区资源为主的第Ⅲ类群整体表现最好,可以作为新疆利用内地棉花资源的特征类群。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最大,是与丰产性相关的综合因子,是综合衡量棉花资源优劣的依据。依据GGE双标图对以内地优势棉花资源为亲本的16个后代品系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评价,优选出既高产又稳产的目标棉花品系M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内地棉区 种质资源 评价 新疆 育种
下载PDF
棉花现代品种资源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鉴定及分子标记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柯会锋 苏红梅 +10 位作者 孙正文 谷淇深 杨君 王国宁 徐东永 王洪这 吴立强 张艳 张桂寅 马峙英 王省芬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93,共14页
棉花是重要经济作物和天然纺织工业原料。品种是棉花生产的限制性源头,取决于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有效利用。鉴于此,本研究以我国三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 141份陆地棉现代品种资源为材料,在不同环... 棉花是重要经济作物和天然纺织工业原料。品种是棉花生产的限制性源头,取决于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有效利用。鉴于此,本研究以我国三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 141份陆地棉现代品种资源为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鉴定其9个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并结合KASP和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发现,长江流域棉区品种的衣分和衣指最高,黄河流域棉区品种的单铃重和子指最大,西北内陆棉区品种的纤维品质最优;同时发现,4个产量性状与5个纤维品质性状在供试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性状以衣指的变异系数最大(10.09%),品质性状以断裂比强度的变异系数最大(8.81%),说明存在较大选择潜力。依据9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41份品种资源分为2类,且类别间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存在差异。分子标记检测发现, 30对SSR引物在141份品种资源中扩增出74个多态性条带,32个KASP标记在供试品种中分型清晰,依据标记计算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值为0.62,说明存在较丰富遗传变异;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2类,且分类结果与表型性状分类结果有一定相似性。本研究共筛选出3份大铃(>7 g)优异种质、24份高衣分(>42%)种质、6份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30的种质以及2份综合性状优异种质,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优异亲本资源,为深入利用棉花品种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质资源 产量和纤维品质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亚洲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苗鹏飞 李慧琴 +2 位作者 马亚杰 张霞 秦文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9-23,共5页
[目的]旨在通过对150份亚洲棉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期为棉花遗传改良和种质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50份亚洲棉种质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于试验田... [目的]旨在通过对150份亚洲棉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期为棉花遗传改良和种质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50份亚洲棉种质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于试验田,在整个生育期内调查株高、第一果枝长度、果枝数、结铃数、第一果枝节位、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12个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该批棉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衣分(29.2%)、结铃数(23.0%)、第一果枝长度(22.6%)、单铃重(19.8%)、第一果枝节位(15.6%)、株高(15.5%)、果枝数(10.0%)、马克隆值(7.6%)、上半部平均长度(6.4%)、伸长率(5.7%)、断裂比强度(4.4%)和整齐度指数(2.3%);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第一果枝长度、果枝数、结铃数、第一果枝节位及单铃重呈显著正相关,第一果枝长度与结铃数、单铃重及衣分呈显著正相关,果枝数与结铃数呈显著正相关,单铃重与衣分呈显著正相关,衣分与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断裂比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4.536%,第Ⅰ主成分主要和纤维品质有关,第Ⅱ主成分主要与结铃数有关,第Ⅲ和第Ⅳ主成分主要与果枝数有关,第Ⅴ主成分主要与第一果枝节位有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50份亚洲棉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41.3时划分为4类,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棉花材料可作为改良棉花衣分的材料加以利用,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分别为江苏常熟鸡脚棉和乐业逻西中棉1-3;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的棉花材料可作为株型改良的材料加以利用,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分别为河南商丘灰籽和山东惠民德平县一窝猴。[结论]该研究结合多个指标综合评价棉花种质资源,可为棉花育种工作中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棉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种植环境下国内外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9
作者 尚红燕 普静 +11 位作者 柯会锋 谷淇深 孙正文 杨君 王国宁 张艳 卢怀玉 徐东永 吴立强 马峙英 王省芬 吴金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28-2537,共10页
目前,我国棉花育种存在着现有品种同质性高,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下降,优异基因资源挖掘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来自我国三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与国外的415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在海南三亚、河北河间... 目前,我国棉花育种存在着现有品种同质性高,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下降,优异基因资源挖掘不足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来自我国三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与国外的415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在海南三亚、河北河间和河北辛集3个环境下,对3个产量性状指标和7个纤维品质指标进行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三亚单铃纤维重和衣分值最高,纤维品质最差,河间单铃重最高,纤维品质最佳,辛集产量性状最差;同时发现,10个表型性状在3个环境下变异系数较大,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来源棉花种质资源除纤维长度、整齐度及短纤维率外均存在显著差异,黄河流域棉区种质资源产量性状最好,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最高,且大于“双30”的材料占比最多,但马克隆值偏高;长江流域棉区的单铃纤维重和衣分较高;国外种质资源铃重较高,衣分最低。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之间多呈正相关,供试种质资源被分为5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排名,筛选出7份大铃(>7 g),26份高衣分(>42%),11份纤维长度与断裂比强度均大于“30”的种质资源,以及9份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资源,为棉花育种提供了优异亲本材料,也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质资源 产量 纤维品质 优异种质
下载PDF
Molecular Diversity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Drought and Salt Tolerance in Gossypium hirsutum L. Germplasm 被引量:4
10
作者 JIA Yin-hua SUN Jun-ling +6 位作者 WANG Xi-wen ZHOU Zhong-li PAN Zao-e HE Shou-pu PANG Bao-yin WANG Li-ru DU Xiong-m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845-1853,共9页
Association mapping is a useful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genes selected during plant domestication based on their linkage disequilibrium(LD).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stimate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str... Association mapping is a useful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genes selected during plant domestication based on their linkage disequilibrium(LD).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stimate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the extent of LD to develop an association framework in order to identify genetic variations associated with drought and salt tolerance traits. 106 microsatellite marker primer pairs were used in 323 Gossypium hirsutum germplasms which were grown in the drought shed and salt pond for evaluation. Polymorphism(PIC=0.53) was found, and three groups were detected(K=3) with the second likelihood ΔK using STRUCTURE software. LD decay rates were estimated to be 13-15 cM at r2 0.20.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polymorphic markers and drought and salt tolerance traits were observed using the general linear model(GLM) and mixed linear model(MLM)(P 0.01).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association mapping withi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s well as stratification existing in cotton germplasm resources could complement and enhanc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 information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germplasm genetic diversit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 markers linkage disequilibrium(LD) associ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
11
作者 张文 逯涛 +3 位作者 曾庆涛 王政洋 杨芮 赵富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0-1198,共9页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优异种质为培育优良棉花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本研究以230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3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优异种质为培育优良棉花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本研究以230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3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90%~22.43%之间,其中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单株结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2~2.07之间,马克隆值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单株结铃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可达74.413%,其中第1主成分、第5主成分和第6主成分可合并为纤维品质因子,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可合并为棉花产量因子,第4主成分为植株性状因子。聚类分析把230份棉花种质资源材料分成3类,其中类群II是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类群。最后依据综合评价D值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29份表现较好的棉花品种,在育种工作中可根据育种目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筛选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Verticillium wilt-resistant upland cotton accessions by pyramiding QTL related to resistance 被引量:8
12
作者 GUO Xiu-hua CAI Cai-ping +3 位作者 YUAN Dong-dong ZHANG Ren-shan XI Jing-long GUO Wang-zh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12-520,共9页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is a serious soil-borne disease that leads to significant losses in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worldwide. Current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s to develop ...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is a serious soil-borne disease that leads to significant losses in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worldwide. Current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s to develop new resistant cotton varieties. Lines 5026 and 60182 are two Verticillium wilt-resistant upland cotton accessions. We previously identified a total of 25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 related to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from 5026 and 60182 by assembling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from hybridization with susceptible parents. In the current study, using 13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lanking QTLs related to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we developed 155 cotton inbred lines by pyramiding different QTLs related to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from a filial generation produced by crossing 5026 and 60182. By examining each allele's effect and performing multiple comparison analysis, we detected four elite QTLs/alleles(q-5/NAU905-2, q-6/NAU2754-2, q-8/NAU3053-1 and q-13/NAU6598-1) significant for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pyramiding these elite alleles increased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inbred lines. Furthermore, we selected 34 elite inbred lines, including five lines simultaneously performing elite fiber quality, high yield and resistance to V. dahliae, 14 lines with elite fiber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three lines with high yield an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12 lines with resistance to V. dahliae. No correlation between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was detected in the 155 developed inbred lines. Our results provide candidate markers for disease resistance for use in marker-assisted breeding(MAS), as well as elite germplasms for improving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via modern cotton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and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resistance pyramiding QTL germplasm enhancement
下载PDF
早中熟机采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利军 罗鹏 +1 位作者 李世奎 朱晓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39-43,64,共6页
对101份早中熟机采棉种质资源品系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性状中,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了10.0%,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6%;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相关性分析表明,... 对101份早中熟机采棉种质资源品系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性状中,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了10.0%,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6%;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的相互关联,14对数量性状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9对数量性状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3.228%;聚类分析将101份棉花种质品系分成了4大类,各类群性状差异较大,可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不同特性的种质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分析
下载PDF
647份海岛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磊磊 范阿棋 +5 位作者 洪梅 马志华 陈晋瑞 赵双印 郑凯 吐尔逊·吐尔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7-316,共10页
通过对647份海岛棉种质资源进行变异系数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为今后海岛棉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筛选出类型更加多样的海岛棉种质资源。结果表明,647份海岛棉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在2.460... 通过对647份海岛棉种质资源进行变异系数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为今后海岛棉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筛选出类型更加多样的海岛棉种质资源。结果表明,647份海岛棉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在2.4608%~36.4320%之间,表明海岛棉种质资源间差异大,种质资源类型丰富;描述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海岛棉种质资源茎毛多少、叶片颜色、叶茸毛多少、花瓣基斑大小、主茎硬度、果枝类型、花柱长度等外在描述性状较为多样,可直接用于开展品种植株形态的改良使用;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纤维品质性状较产量性状多样性更为丰富,这类种质资源可用于纤维品质、熟性的改良。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数量性状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第一果枝节位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子指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衣分与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相关关系与前人在陆地棉上的研究结果一致,在材料创制时应当相互考量,综合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5.761%,第1主成分与纤维品质有关,第2主成分与籽棉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伸长率有关,第4主成分与熟性有关,第5主成分与衣分有关;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0时,将种质资源划分为6个类群,第II类群综合表现较好,在实际育种中可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针对性选择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纤维品质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陆地棉种质资源机采性状分析
15
作者 桑志伟 梁亚军 +4 位作者 龚照龙 郑巨云 王俊铎 李雪源 陈全家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8-1098,共11页
【目的】研究分析27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机采性状,筛选出其中表现好的材料,为机采棉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15个陆地棉机采性状。【结果】各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 【目的】研究分析27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机采性状,筛选出其中表现好的材料,为机采棉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15个陆地棉机采性状。【结果】各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变异范围在3.93%~20.68%。单株铃数与株高、始节高、果枝数、果节数衣分、比强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始节位与果枝数、果节数、果枝夹角、单株铃数显著负相关(P<0.05);比强度与叶面积、单株铃数、绒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马克隆值与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绒长、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3.932%。材料分为5类,第Ⅰ类76份材料,属于大铃高衣分材料;第Ⅱ类164份材料、第Ⅲ类7份材料,都属于品质较好的材料;第Ⅳ类24份材料,整体表现最好;第Ⅴ类有2份材料,整体表现较差。【结论】27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共分成5类,第Ⅰ类76份材料,第Ⅱ类164份材料,第Ⅲ类7份材料,第Ⅳ类24份材料,第Ⅴ类2份材料。其中第Ⅳ类共24份材料表现最好,可用于新品种选育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质资源 机采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陆地棉资源主要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
16
作者 贾晓昀 赵红霞 +3 位作者 朱继杰 王国印 李妙 王士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6期35-40,共6页
为了提高棉花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对114份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衣分、单铃重和马克隆值的变异系数较大,整齐度的变异系数最小;子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伸长率... 为了提高棉花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对114份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衣分、单铃重和马克隆值的变异系数较大,整齐度的变异系数最小;子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伸长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3.91%;单铃重与衣分和子指均为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子指为极显著负相关,纤维品质性状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子指与纤维品质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单铃重和衣分与纤维品质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大群,第Ⅰ大群主要为彩色棉品种;第Ⅱ大群为纤维品质优异、产量性状一般的材料;第Ⅲ大群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好。本研究明确了各类材料的典型特征,为材料的高效利用和亲本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18份国外棉花种质黄萎病抗性鉴定与筛选
17
作者 马清倩 杨红兰 +4 位作者 魏鑫 张大伟 Alisher A.Abdullaev 程利华 张道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6-294,共9页
【目的】鉴定与筛选18份国外棉花种质黄萎病抗性、农艺性状,为丰富新疆棉花资源库提供黄萎病抗性资源。【方法】2018、2019年调查棉花农艺性状、黄萎病发病,检测吐絮期测产、取样考种、纤维品质。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各指标相关性... 【目的】鉴定与筛选18份国外棉花种质黄萎病抗性、农艺性状,为丰富新疆棉花资源库提供黄萎病抗性资源。【方法】2018、2019年调查棉花农艺性状、黄萎病发病,检测吐絮期测产、取样考种、纤维品质。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各指标相关性、病情指数聚类分析。【结果】18份国外种质均为中早熟性类型;均为中等株高;果枝始节差异不显著,黄萎病高抗株系占5.55%,抗病占27.77%,耐病占44.44%,感病占22.22%;病情指数除了与有效果枝、马克隆值呈正相关,与其余指标呈负相关。病情指数聚类为抗、耐、感病三类,其中,4号为高抗材料。【结论】抗病材料6份分别为2、4、6、9、11、16号,耐病材料8份分别为1、3、5、7、8、12、14、15号,感病材料4份分别为10、13、17、18号;籽棉产量较高材料5份分别为3、4、9、11、15号,纤维品质较优材料3份分别为1、9、11号;筛选出2份抗病高产优质种质资源为9号和1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抗性鉴定
下载PDF
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18
作者 张曦 刘祎 +6 位作者 钱玉源 王广恩 王寒菊 焦秀芬 解辉 崔淑芳 李俊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6-33,共8页
旨在评价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代表性种质,为科学评价和高效利用陆地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基于367份陆地棉种质的SNP标记及其中353份种质的表型数据分别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及初级核心种质,并对初级核心... 旨在评价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代表性种质,为科学评价和高效利用陆地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基于367份陆地棉种质的SNP标记及其中353份种质的表型数据分别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及初级核心种质,并对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原始陆地棉群体SNP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4,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接近或大于2.00,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基于SNP标记可以将供试群体划分为3个类群,构建了73份基因型初级核心种质,初级核心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多态性信息含量等指标数值大于原始种质。基于表型数据可将供试群体划分为3个类群,各性状均值呈第Ⅰ类群最小、第Ⅱ类群居中、第Ⅲ类群最大的趋势。构建了含70份材料的表型初级核心种质,各性状均值较原始种质的差异均不显著,极差、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原始种质相近,变异系数均高于原始种质。基于SNP标记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和基于表型数据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有15份重合,这些种质多为基因型第Ⅱ类群和表型第Ⅱ类群。以上结果表明,陆地棉种质资源基因型遗传多样性较低,但表型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构建的基因型和表型初级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代表性较好,可作为典型种质进行保存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遗传多样性性 核心种质 SNP标记 表型性状
下载PDF
陆地棉种质黄萎病抗性生理鉴定分析
19
作者 程利华 杨红兰 +4 位作者 马清倩 史莹 张大伟 Alisher AAbdullaev 张道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2-1002,共11页
【目的】研究陆地棉种质黄萎病抗性及生理鉴定,为棉花黄萎病抗性品种选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10份国外棉花种质(Gossypium hirsutum)为材料对室内盆栽棉花接种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菌液浓度为107 CFU/mL,接菌14 ... 【目的】研究陆地棉种质黄萎病抗性及生理鉴定,为棉花黄萎病抗性品种选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10份国外棉花种质(Gossypium hirsutum)为材料对室内盆栽棉花接种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菌液浓度为107 CFU/mL,接菌14 d后,观察并记录表型发病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叶片的菌含量;测定棉花叶片的木质素、过氧化氢(H_(2)O_(2))、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等生理生化指标,结合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棉花的5个生理指标抗性。【结果】03804、A-6、04841和05189发病较轻;03804和A-6病菌DNA含量最少;在病菌侵染过程中,这些品种对PAL、PRO、木质素等的依赖程度不同,呈现出品种间差异;当棉花受到V.dahliae侵染后,MDA与H_(2)O_(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AL和PRO呈极显著负相关;五项抗病指标通过简化得到2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4.951%,20.386%;10份材料根据棉花抗病综合指标可划分为1份抗病(03804)、5份耐病(05160、A-6、A-688、A-91、A-924)和4份易感病(04219、04841、A-1139、05189)材料。【结论】筛选出1份抗病、5份耐病和4份易感病的陆地棉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生理指标 主成分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两系杂交棉资源性状综合评价
20
作者 张选 彭小峰 +3 位作者 彭延 刘素华 孔宪辉 魏传井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3-111,共9页
为筛选具有生态适应性的高产、优质杂交棉亲本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对30份两系杂交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份两系杂交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0.81%~18.99%之间,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为筛选具有生态适应性的高产、优质杂交棉亲本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对30份两系杂交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份两系杂交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0.81%~18.99%之间,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遗传多样性指数95%以上大于1.47,种质资源类型丰富。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9.058%,利用3个因子对杂交棉种质资源性状进行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将30份种质资源分为四个类群,其中表现好的是第Ⅳ类的7个种质资源(NA3D18056F1、NA3D18110F1、NA3D18126F1、NA3D18118F1、NA3D18051F1、NA3D18140F1、NA3D18069F1),生育期短、始节高较高、性器官总数较多、单铃重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绒长较长、强度和纺织参数较好,这类种质资源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早熟)、产量、纤维品质,可继续种植,从中选择适合南疆的高产、优质杂交棉新品种。其父本可用作提高杂交棉育种的优质资源,继续开展田间杂交棉品种选育运用,力图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棉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棉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