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nter-ion insertion of chloride in Mn3O4 as cathode for dual-ion batteries: A new mechanism of electrosynthesis for reversible anion storage 被引量:3
1
作者 Heng Jiang Xiulei Ji 《Carbon Energy》 CAS 2020年第3期437-442,共6页
Irreversible reductive insertion of Zn2+transforms Mn3O4 such that the resulting Zn0.2Mn3O4 exhibits highly reversible storage properties of chloride ions,thus rendering Zn0.2Mn3O4 an excellent cathode of aqueous dual... Irreversible reductive insertion of Zn2+transforms Mn3O4 such that the resulting Zn0.2Mn3O4 exhibits highly reversible storage properties of chloride ions,thus rendering Zn0.2Mn3O4 an excellent cathode of aqueous dual-ion batteries.With Zn2+trapped,Zn0.2Mn3O4 delivers the chloride-storage capacity over 200 mAh/g at an average potential of 1.6 V vs Zn2+/Zn by reversibly forming a new ionic compound equivalent to Zn0.2Mn3O4Cl1.7.Electrochemical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results suggest chloride as the primary charge carrier in the reversible oxidative anion insertion.The Mn3O4 anion-hosting cathode couples with Zn metal anode in a full-cell dual-ion battery,demonstrating stable cycling in practical pouch cells with an energy density of 150 Wh/kg based on the mass of both electr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on insertion counter-ion insertion dual-ion battery metal oxide cathode Zn batteries
下载PDF
Effect of counter-ion agents on metronidazole loaded chitosan microparticles prepared by w/o emulsification method
2
作者 Wiwat Pichayakorn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1期96-97,共2页
Chitosan microparticles for controlling drug delivery have been prepared by water in oil(w/o)emulsification process.Glutaraldehyde is normally used as cross-linking agent for hardening chitosan polymer into the rigid ... Chitosan microparticles for controlling drug delivery have been prepared by water in oil(w/o)emulsification process.Glutaraldehyde is normally used as cross-linking agent for hardening chitosan polymer into the rigid particles[1].From the cationic charge of ammonium groups in chitosan structure,moreover,it is also possible to cross-link the polymeric chain by the anionic counter-ion substances.Sodium hydroxide(NaOH)and tripolyphosphate(TPP)are the rich negatively charged molecules that are normal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They might be more appropriate to be chosen for the co-crosslinking process due to its safety[2].Therefore,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unter-ion NaOH and TPP agents on the properties of chitosan microparticles crosslinked by glutaraldehyde.Metronidazole was used as model drug loaded in thes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 MICROPARTICLES counter-ion Sodium hydroxide TRIPOLYPHOSPHATE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on counter-ion induced solubility of poly(pyridine-2,5-diyl)
3
作者 木合塔尔.依米提 YAMAMOTO Takakazu 帕提古丽.依明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65-368,共4页
Protonating the pyridine rings of poly(pyridine-2,5-diyl) with dodecybenzenesulfonic acid and camphorsulphonic acid produces polymer materials which can be dissolved in chloroform (in contrast to the unprotonated poly... Protonating the pyridine rings of poly(pyridine-2,5-diyl) with dodecybenzenesulfonic acid and camphorsulphonic acid produces polymer materials which can be dissolved in chloroform (in contrast to the unprotonated polymer, which can only be dissolved in strong acids such as formic acid) and allows mixing the protonated polymers with other chloroform soluble conju- gated polymers for use in electronic devices. The protonating behavior of poly(pyridine-2,5-diyl) with two kinds of surfactants is different in some levels. Dodecybenzenesulfonic acid has higher protonating ability than camphorsulphon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pyridine-2 5-diyl) counter-ion solubility SURFACTANTS
下载PDF
蜘蛛网流道冷板冷却液对向流锂离子电池散热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显茜 曹军磊 +1 位作者 李文辉 曾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将导致其容量降低和寿命缩短。为了降低其工作温度及温差,设计了一款蜘蛛网流道冷板,采用数值方法对其冷却液对向流锂离子电池散热进行了计算。比较了蜘蛛网流道冷板冷却液对向流与同向流锂离子电池的... 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将导致其容量降低和寿命缩短。为了降低其工作温度及温差,设计了一款蜘蛛网流道冷板,采用数值方法对其冷却液对向流锂离子电池散热进行了计算。比较了蜘蛛网流道冷板冷却液对向流与同向流锂离子电池的散热情况,分析了冷却液流量以及冷板内流道夹角、槽深、壁厚对电池散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却液同向流电池相比,冷却液对向流电池最高温度、温差都降低,电池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在0.02~0.06 kg/s区间,随着冷却液流量增大,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快速降低,而冷却液压降缓慢增大;当冷却液流量大于0.06 kg/s时,随着冷却液流量增大,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缓慢降低,而冷却液压降快速增大。增大流道夹角可使流道在冷板内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冷板散热能力。当冷却液质量流量恒定时,增大流道槽深可使冷却液压降显著减小,但会引起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略微升高。随着流道壁厚增大,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均呈下降趋势。蜘蛛网流道冷板在流道夹角80°、槽深1 mm、壁厚2 mm、冷却液流量0.06 kg/s对向流冷却条件下,可使锂离子电池3C放电最高温度和温差降至31.02℃和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网流道 对向流 散热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阳离子(从有机铵到无机阳离子)对fac-[Fe(CO)_(3)I_(3)]-阴离子的稳定性和毒性的调节
5
作者 金晶 郭朱明 +3 位作者 肖志音 姜秀娟 何屹 刘小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004,共14页
通过无机碘盐(MIn)与cis-[Fe(CO)_(4)I_(2)]反应制备了5个盐类化合物fac-M[Fe(CO)_(3)I_(3)]n(M^(n+)=Na^(+)(1),K^(+)(2),Mg^(2+)(3),Ca^(2+)(4),NH^(4+)(5)),探讨了阳离子Mn^(+)对fac-[Fe(CO)_(3)I_(3)]-阴离子的稳定性和细胞毒性的... 通过无机碘盐(MIn)与cis-[Fe(CO)_(4)I_(2)]反应制备了5个盐类化合物fac-M[Fe(CO)_(3)I_(3)]n(M^(n+)=Na^(+)(1),K^(+)(2),Mg^(2+)(3),Ca^(2+)(4),NH^(4+)(5)),探讨了阳离子Mn^(+)对fac-[Fe(CO)_(3)I_(3)]-阴离子的稳定性和细胞毒性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监测,发现盐1~5在DMSO、D2O、生理盐水等介质中均能缓释CO,其释放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还发现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和酸度对该阴离子的缓释CO性能也具有调节作用。通过噻唑蓝(MTT)实验评估了盐1~5对膀胱癌细胞的毒性,其24 h半抑制浓度(IC50)在25~43μmol·L^(-1)。与有机铵阳离子类的盐化合物相比,盐1~5在含水介质中的释放CO速率下降,毒性亦有下调。研究还发现这类fac-[Fe(CO)_(3)I_(3)]-阴离子在缓释CO的同时释放碘自由基,并能导致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Parkin蛋白表达均上调。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和Liproxstatin-1)试验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可能引发铁死亡通路并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羰基化合物 阳离子效应 缓释一氧化碳 动力学 细胞毒性 铁死亡
下载PDF
不同反离子脂肪醇硫酸盐性能研究
6
作者 肖娜 曹圣悌 +1 位作者 高春新 霍月青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62-66,共5页
研究了不同反离子的C_(12-14)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硫酸锂(AS-Li)、脂肪醇硫酸钠(AS-Na)、脂肪醇硫酸钾(AS-K)]的性能,包括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泡沫、润湿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按照AS-Li>AS-K>A... 研究了不同反离子的C_(12-14)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硫酸锂(AS-Li)、脂肪醇硫酸钠(AS-Na)、脂肪醇硫酸钾(AS-K)]的性能,包括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泡沫、润湿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按照AS-Li>AS-K>AS-Na顺序降低;AS-Li和AS-Na初始动态表面张力低于AS-K;泡沫体积按照AS-Na>AS-K>AS-Li的顺序降低;润湿时间按照AS-Li<AS-Na<AS-K的顺序增加;AS-Li的乳液稳定性比AS-Na和AS-K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构效关系 反离子
下载PDF
影响烧碱蒸发的因素及处理
7
作者 陆兵 张崇洋 +1 位作者 刘军辉 王君 《中国氯碱》 CAS 2024年第11期1-4,共4页
介绍了三效逆流蒸发生产工艺的操作优化和日常运行需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异常状况的举措。
关键词 离子膜 烧碱 三效逆流 蒸发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与芳香反离子对化学镀镍磷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少友 唐文华 +3 位作者 周志 邹勇 杨红芸 甄卫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采用TU-19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邻苯二甲酸氢钾(PAP)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CAB)对化学镀液配方吸收光谱带的影响,利用中心组合规则和Statistica 6.0统计软件探讨了PAP、CTAB、CAB对化学镀... 采用TU-19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邻苯二甲酸氢钾(PAP)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CAB)对化学镀液配方吸收光谱带的影响,利用中心组合规则和Statistica 6.0统计软件探讨了PAP、CTAB、CAB对化学镀镍磷沉积速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表征了镀层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芳香反离子对化学镀镍磷体系是一种良好的加速剂;在镀液中加入PAP、CTAB、CAB,都对镀液的光谱曲线产生变形和红移,PAP对镀液的吸光强度及红移与镍磷沉积速度呈正相关性;CAB、CTAB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加速镍磷沉积速度,当每升基础配方镀液中加入CTAB 2.05 mg,CAB2.23 mg时,两者存在较好的协同作用,获得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高的镀速(18.15μm.h-1),且镀层光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芳香反离子 镍磷沉积速度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矿化度及水型变化对饱和度评价模型中m、n、B值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春梅 王建强 +2 位作者 张敏 李广轩 刘卫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6-931,共6页
在岩石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岩相互作用、表面物理、电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水型及矿化度变化对阿尔奇模型中的m、n值以及Waxman-Smits模型中B参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水型及矿化度的变化不仅对m、n、B值产生影响,由于... 在岩石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岩相互作用、表面物理、电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水型及矿化度变化对阿尔奇模型中的m、n值以及Waxman-Smits模型中B参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水型及矿化度的变化不仅对m、n、B值产生影响,由于在不同的浓度范围内,地层水矿化度对岩石颗粒表面偶电层厚度及平衡离子活动性的影响不同,还导致Archie公式中的m、n值以及Waxman-Smits模型中的B参数在不同矿化度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低矿化度情况下,m、n、B值随着矿化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而当矿化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以后,m、n、B值趋于稳定,此时的岩电参数是偶电层中扩散层消失后岩石电学特征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偶电层厚度 平衡离子 迂曲度 M N B值
下载PDF
Si_3N_4陶瓷粉体中可溶性离子对悬浮体固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金龙 谢志鹏 +1 位作者 黄勇 冀静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79-687,共9页
应用离子色谱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了Si3N4粉体中的可溶性离子种类和浓度。通过去除粉体中的高价阳离子Ca2+,Mg2+等,悬浮体固相体积分数可从38%提高至44%。然后调控离子浓度比常数K=5.2mS·cm-1,获... 应用离子色谱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了Si3N4粉体中的可溶性离子种类和浓度。通过去除粉体中的高价阳离子Ca2+,Mg2+等,悬浮体固相体积分数可从38%提高至44%。然后调控离子浓度比常数K=5.2mS·cm-1,获得了体积分数为58%且粘度为1Pa·s的Si3N4浓悬浮体。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去除陶瓷粉体的可溶性高价反离子,然后调控离子浓度比常数,可显著地提高悬浮体固相含量,从而发明了一种获得低粘度且高固相含量陶瓷浓悬浮体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离子浓度比常数 氮化硅陶瓷 固相
下载PDF
电场敏感智能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廖列文 刘正堂 +1 位作者 岳航勃 崔英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50-1755,共6页
水凝胶对于环境微小的物理化学刺激,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电场、磁场、光、压力等能够通过感知和自身作功来响应外界环境变化,因此水凝胶具有"智能凝胶"、"软性机械"之称。在众多外界响应条件中,电场由于易操... 水凝胶对于环境微小的物理化学刺激,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电场、磁场、光、压力等能够通过感知和自身作功来响应外界环境变化,因此水凝胶具有"智能凝胶"、"软性机械"之称。在众多外界响应条件中,电场由于易操作易调控等优点使得电场响应水凝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已见报道的几类典型的电场敏感水凝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同时介绍了静电场、渗透压等电场敏感水凝胶的响应机理及其在人工爬虫、化学阀和仿生驱动器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敏感 水凝胶 反离子
下载PDF
有机反离子对C_(12)-s-C_(12)·2Br水溶液表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蓉 赵剑曦 +1 位作者 胡晓鸣 黄长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0-1264,共5页
溶液中添加的苯磺酸钠(SNzS)和萘磺酸钠(SNphS)与C12-s-C12·2Br产生强烈结合,增大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性,明显促进其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和在溶液中的聚集.这使得体系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在表面活性剂... 溶液中添加的苯磺酸钠(SNzS)和萘磺酸钠(SNphS)与C12-s-C12·2Br产生强烈结合,增大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性,明显促进其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和在溶液中的聚集.这使得体系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时就生成了小聚集体.因而,此时表面张力法测得的cmc仅具有表观上的意义,只反映了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达到饱和吸附时的临界浓度.SNphS的疏水性强于SNzS,更有效地促进了C12-s-C12·2Br的吸附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2-s-C12·2Br 有机反离子 表面活性
下载PDF
新型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12-PZ-12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耿向飞 胡星琪 +2 位作者 罗丽娟 杨彦东 黄维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771-1773,1778,共4页
以哌嗪为连接基团,依次经过酰基化、氢化铝锂还原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新型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12-PZ-12。用1 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以及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反离子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PZ-12的... 以哌嗪为连接基团,依次经过酰基化、氢化铝锂还原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新型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12-PZ-12。用1 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以及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反离子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PZ-12的水溶液在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4.68×10-4 mol/L,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24.0 mN/m,优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随着反离子浓度的增加,12-PZ-12的cmc值降低,且Iˉ比Clˉ对其cmc值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 12-PZ-12 CMC 反离子
下载PDF
离子强度对三种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电荷和Zeta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姜军 徐仁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2-426,共5页
本文用离子活度和反号离子在土壤胶体双电层扩散层滑动面的分布解释了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电荷与胶体Zeta电位随着离子强度增加呈相反变化趋势的原因。当p H大于土壤的盐效应零点(PZSE)时,离子强度增加导致土壤胶体双电层紧密层阴离子含量... 本文用离子活度和反号离子在土壤胶体双电层扩散层滑动面的分布解释了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电荷与胶体Zeta电位随着离子强度增加呈相反变化趋势的原因。当p H大于土壤的盐效应零点(PZSE)时,离子强度增加导致土壤胶体双电层紧密层阴离子含量增加,土壤表面负电荷量增加,双电层滑动面上的反号离子(阳离子)数量增加,使得土壤胶体Zeta电位向正值位移。相反,当p H小于土壤PZSE,随着离子强度增加,土壤表面正电荷量增加,此时的反号离子为阴离子,双电层滑动面上的反号离子(阴离子)数量增加,导致土壤胶体Zeta电位向负值方向位移。另外,由于土壤表面对K+的吸附亲和力强于Na+,因此在相同浓度下,土壤胶体双电层滑动面上K+浓度高于Na+,导致土壤胶体在KNO3溶液中的Zeta电位高于在Na NO3溶液中的,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表面电荷 ZETA电位 PZSE IEP 双电层 反号离子 离子强度
下载PDF
手性Schiff Base-Ti(OR)_4配合物催化醛的不对称硅腈化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小明 龚流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416-1421,共6页
设计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Ti(OR)4配合物催化剂,用其催化一系列醛的不对称硅腈化反应,得到了e.e.值为22.4%~87.1%的氰醇.催化剂中抗衡离子的Lewis碱强烈地影响催化活性,但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影响... 设计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Ti(OR)4配合物催化剂,用其催化一系列醛的不对称硅腈化反应,得到了e.e.值为22.4%~87.1%的氰醇.催化剂中抗衡离子的Lewis碱强烈地影响催化活性,但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影响很小,并探讨了其不对称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催化剂 氰醇 钛配合物 不对称硅腈化
下载PDF
手性离子对色谱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新 曾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阐述了手性离子对色谱分离药物对映体的基本原理。在HPLC流动相中加入光学纯反离子可与流动相中的对映体生成非对映体复合物(离子对),离子对复合物之间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和分配性质,并可与固定相发生不同的静电、疏水和氢键作用... 阐述了手性离子对色谱分离药物对映体的基本原理。在HPLC流动相中加入光学纯反离子可与流动相中的对映体生成非对映体复合物(离子对),离子对复合物之间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和分配性质,并可与固定相发生不同的静电、疏水和氢键作用,进而差速迁移得以分离。影响方法立体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有:反离子的性质(酸碱性、亲脂性、光学纯度)、反离子的浓度、流动相的组分、流动相的流速、固定相的性质和色谱柱的温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离子对色谱 拆分 HPLC 对映体分离 药物
下载PDF
反离子对十二烷基麦芽糖苷复配体系表面活性和胶束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岑桂秋 李嘉诚 +2 位作者 张学良 牛迪 林强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5-320,共6页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铵(NH4DS)和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组成的二元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及胶束性质,考察了反离...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铵(NH4DS)和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组成的二元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及胶束性质,考察了反离子对3种复配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胶束组成、热力学性质及微环境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H4DS/DDM复配体系较其他2个体系具有更低的cmc和γcmc;3种复配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和混合自由能(ΔGM)均为负值,即2组分间存在协同效应,混合胶束形成是自发过程;且NH4DS/DDM复配体系的ΔGM最小,NH4DS/DDM混合胶束聚集数比其他2个体系小。由此推断NH4DS与DDM的相互作用机理为NH4DS分子上的NH4+与DDM分子葡糖基上的羟基形成氢键,使得NH4DS/DDM混合胶束更易自发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混合胶束 反离子 协同作用 胶束性质
下载PDF
10μm尺度锆石U-Pb年龄的LA-MC-ICP-MS测定 被引量:42
18
作者 耿建珍 张健 +3 位作者 李怀坤 李惠民 张永清 郝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7-884,共8页
利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质谱系统,采用离子计数器与法拉第接收器同时接收U-Pb同位素的技术,对4个标准锆石GJ-1,91500,M257和TEMORA采用10μm剥蚀斑直径、单点剥蚀模式测定,得到了(602±3)Ma(n=32)、(1058±3)Ma(n=29)、(561... 利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质谱系统,采用离子计数器与法拉第接收器同时接收U-Pb同位素的技术,对4个标准锆石GJ-1,91500,M257和TEMORA采用10μm剥蚀斑直径、单点剥蚀模式测定,得到了(602±3)Ma(n=32)、(1058±3)Ma(n=29)、(561.9±2.5)Ma(n=32)和(414.7±2.3)Ma(n=36)的结果;对GJ-1和TEMORA采用5μm剥蚀斑直径、曲线扫描模式测定,得到(596.9±4.5)Ma(n=22)、(417.9±2.5)Ma(n=32)的年龄,均与文献参考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10μm斑径单点剥蚀得到I9801、05SD07-01两个典型变质锆石年龄分别为(426±2)Ma(n=30)、(1815±10)Ma(n=16),5μm斑径曲线扫描得到I9801、05SD07-01年龄分别为(427±3)Ma(n=32)、(1789±32)Ma(n=15),均为其可信年龄结果。利用LA-MC-ICP-MS系统对小颗粒锆石、锆石变质增生边或其他成因增生边进行10μm尺度内U-Pb定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 离子计数器 锆石U-PB定年 10μm尺度锆石
下载PDF
聚苯胺导电衍生物的掺杂条件和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延敏 韦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16,41,共5页
本文介绍了聚合物掺杂特点 ,简要阐述了聚苯胺掺杂的机理 ,分析了掺杂条件对电导率的影响 。
关键词 掺杂衍生物 一价对阴离子 亚胺基团 二次掺杂 共掺杂 聚苯胺 导电衍生物
下载PDF
不同金属反离子对含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形成规律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钰 路福绥 +3 位作者 陈甜甜 高翠丽 朱恒营 赵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912,共4页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和苯乙烯化苯酚聚氧乙烯醚按摩尔比1∶1混合后,结合5种金属反离子配成增溶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载药微乳体系,研究其在导电机理、相行为及热贮稳定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K+和Na+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易于形成O/W型微乳液,Li...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和苯乙烯化苯酚聚氧乙烯醚按摩尔比1∶1混合后,结合5种金属反离子配成增溶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载药微乳体系,研究其在导电机理、相行为及热贮稳定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K+和Na+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易于形成O/W型微乳液,Li+次之,Ca2+和Mg2+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不利于形成O/W型微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离子 高效氯氟氰菊酯 微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