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大鼠重复给予Cp G 684-乙肝疫苗,考察该新型疫苗的非临床安全性,为临床设计人用剂量及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大鼠分为3组:溶媒对照组、(50μg Cp G 684+10μg HBs Ag)组和(500μg Cp G 684+10μg HBs Ag)组。每...目的:对大鼠重复给予Cp G 684-乙肝疫苗,考察该新型疫苗的非临床安全性,为临床设计人用剂量及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大鼠分为3组:溶媒对照组、(50μg Cp G 684+10μg HBs Ag)组和(500μg Cp G 684+10μg HBs Ag)组。每组40只动物,其中主毒性组每组30只,卫星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肌肉注射(im)给药,在第0,2,4和6周各给药1次,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注射部位刺激性,测定体重、体温、摄食量,进行血清IL-6,TNF-α,IFN-γ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给药结束和恢复期结束解剖前进行尿检、血液学、血液凝固、血清生化学和抗核抗体测定,分别对每组部分动物进行剖检、脏器称重,并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注射疫苗使大鼠摄食量暂时性减少;低、高剂量均引起雌、雄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轻度降低;高剂量引起雌、雄鼠红细胞比容(HCT)轻度降低、雌鼠红细胞数轻度减少及雄鼠平均红细胞比容(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轻度降低,低剂量亦引起雌鼠HCT轻度降低;低、高剂量疫苗均引起雌、雄鼠血清白蛋白和A/G比值降低,高剂量引起雌鼠血清总蛋白降低及雌、雄鼠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轻度升高。给药结束时,高剂量组2只雄鼠血清K+,P,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升高,Na+和Cl-水平降低,伴有肝血窦扩张充血和其他部分实质器官间质血管扩张。给药结束时,低、高剂量组雄鼠和高剂量组雌鼠的脾重及脾/体重比值增加。恢复期结束时,上述变化均明显恢复。与给予供试品相关的病理学改变为注射部位肌肉、坐骨神经及邻近肌肉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肌肉组织坏死及腹股沟淋巴结淋巴小结内易染体巨噬细胞增多和副皮质区增宽,恢复期结束时病变明显消退。疫苗可诱导大鼠产生抗乙肝表面抗体,其他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大鼠重复肌肉注射Cp G 684-乙肝疫苗,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和脾脏重量增加,引起摄食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量轻度降低,高剂量疫苗引起血清ALT轻度升高,与给予疫苗相关的病理学改变为注射部位和腹股沟淋巴结炎性反应病变,以上均为可逆性变化。疫苗未引起其他评价指标的明显变化。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大鼠重复给予Cp G 684-乙肝疫苗,考察该新型疫苗的非临床安全性,为临床设计人用剂量及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大鼠分为3组:溶媒对照组、(50μg Cp G 684+10μg HBs Ag)组和(500μg Cp G 684+10μg HBs Ag)组。每组40只动物,其中主毒性组每组30只,卫星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肌肉注射(im)给药,在第0,2,4和6周各给药1次,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注射部位刺激性,测定体重、体温、摄食量,进行血清IL-6,TNF-α,IFN-γ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给药结束和恢复期结束解剖前进行尿检、血液学、血液凝固、血清生化学和抗核抗体测定,分别对每组部分动物进行剖检、脏器称重,并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注射疫苗使大鼠摄食量暂时性减少;低、高剂量均引起雌、雄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轻度降低;高剂量引起雌、雄鼠红细胞比容(HCT)轻度降低、雌鼠红细胞数轻度减少及雄鼠平均红细胞比容(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轻度降低,低剂量亦引起雌鼠HCT轻度降低;低、高剂量疫苗均引起雌、雄鼠血清白蛋白和A/G比值降低,高剂量引起雌鼠血清总蛋白降低及雌、雄鼠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轻度升高。给药结束时,高剂量组2只雄鼠血清K+,P,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升高,Na+和Cl-水平降低,伴有肝血窦扩张充血和其他部分实质器官间质血管扩张。给药结束时,低、高剂量组雄鼠和高剂量组雌鼠的脾重及脾/体重比值增加。恢复期结束时,上述变化均明显恢复。与给予供试品相关的病理学改变为注射部位肌肉、坐骨神经及邻近肌肉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肌肉组织坏死及腹股沟淋巴结淋巴小结内易染体巨噬细胞增多和副皮质区增宽,恢复期结束时病变明显消退。疫苗可诱导大鼠产生抗乙肝表面抗体,其他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大鼠重复肌肉注射Cp G 684-乙肝疫苗,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和脾脏重量增加,引起摄食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量轻度降低,高剂量疫苗引起血清ALT轻度升高,与给予疫苗相关的病理学改变为注射部位和腹股沟淋巴结炎性反应病变,以上均为可逆性变化。疫苗未引起其他评价指标的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