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of Cr(Ⅵ) reducing bacteria from industrial effuents and their potential use in bioremediation of chromium containing wastewater 被引量:19
1
作者 Ahmed Zahoor Abdul Rehm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14-820,共7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Bacillus sp.JDM-2-1 and Staphylococcus capitis to reduce hexavalent chromium into its trivalent form.Bacillus sp.JDM-2-1 could tolerate Cr(Ⅵ)(4800 μg/mL) and ...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Bacillus sp.JDM-2-1 and Staphylococcus capitis to reduce hexavalent chromium into its trivalent form.Bacillus sp.JDM-2-1 could tolerate Cr(Ⅵ)(4800 μg/mL) and S.capitis could tolerate Cr(Ⅵ)(2800 μg/mL).Both organisms were able to resist Cd^2+(50 μg/mL),Cu^2+(200 μg/mL),Pb^2+(800 μg/mL),Hg^2+(50 μg/mL) and Ni2+(4000 μg/mL).S.capitis resisted Zn^2+ at 700 μg/mL while Bacillus sp.JDM-2-1 only showed resistance up to 50 μg/mL.Bacillus sp.JDM-2-1 and S.capitis showed optimum growth at pH 6 and 7,respectively,while both bacteria showed optimum growth at 37°C.Bacillus sp.JDM-2-1 and S.capitis could reduce 85% and 81% of hexavalent chromium from the medium after 96 h and were also capable of reducing hexavalent chromium 86% and 89%,respectively,from the industrial effuents after 144 h.Cell free extracts of Bacillus sp.JDM-2-1 and S.capitis showed reduction of 83% and 70% at concentration of 10 μg Cr(Ⅵ)/mL,respectively.The presence of an induced protein having molecular weight around 25 kDa in the presence of chromium points out a possible role of this protein in chromium reduction.The bacterial isolates can be exploited for the bioremedi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containing wastes,since they seem to have a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toxic hexavalent form to its nontoxic trivalent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reducing bacteria BIOREMEDIATION Bacillus sp. JDM-2-1 Staphylococcus capitis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还原Cr(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瞿建国 申如香 +1 位作者 徐伯兴 李福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几株抗Cr(Ⅵ)的硫酸盐还原菌(SRB),能在含800 mg/L Cr(Ⅵ)的培养基中生长,其中2-S-8菌株在含75 mg/L Cr(Ⅵ)的培养基中生长36 h后,培养液中的Cr (Ⅵ)已全部消失.该菌株经初步鉴定为脱硫弧菌.试验结果表明:高毒的Cr(Ⅵ...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几株抗Cr(Ⅵ)的硫酸盐还原菌(SRB),能在含800 mg/L Cr(Ⅵ)的培养基中生长,其中2-S-8菌株在含75 mg/L Cr(Ⅵ)的培养基中生长36 h后,培养液中的Cr (Ⅵ)已全部消失.该菌株经初步鉴定为脱硫弧菌.试验结果表明:高毒的Cr(Ⅵ)可被SRB还原成为低毒的Cr(Ⅲ),SRB对Cr(Ⅵ)的还原与SO42-还原作用密切相关,主要是由SRB的代谢作用所产生的还原性产物(S2-)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铬()还原 脱硫弧菌 生物修复
下载PDF
Cr(Ⅵ)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Cr(Ⅵ)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淼 汤岳琴 +2 位作者 于萍 周元祥 吴晓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0-526,共7页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制革厂含铬污泥中筛选分离Cr(Ⅵ)抗性菌株,并研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共分离得到对50mg/LCr(Ⅵ)去除率大于50%的菌株20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细菌主要属于Acinetobacter、Microbacterium、Leuc...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制革厂含铬污泥中筛选分离Cr(Ⅵ)抗性菌株,并研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共分离得到对50mg/LCr(Ⅵ)去除率大于50%的菌株20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细菌主要属于Acinetobacter、Microbacterium、Leucobacter、Ochrobactrum和Brachymonas属。对其中7株细菌,考察了菌株生长期、pH值和Cr(Ⅵ)浓度对菌株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在有较高代谢活性的条件下具较高的Cr(Ⅵ)去除能力;pH值对菌株去除Cr(Ⅵ)的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50mg/LCr(Ⅵ)、pH值为7~8的条件下,Microbacterium属16号和21号菌株在36h时对Cr(Ⅵ)的去除率达80%~95%;高浓度的Cr(Ⅵ)抑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其中21号菌株在110mg/L的Cr(Ⅵ)浓度下去除效果最佳,Cr(Ⅵ)去除率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铬抗性菌株 cr()去除细菌 微生物分离
下载PDF
生物炭基硫酸盐还原菌(SRB)对Cr(Ⅵ)的吸附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晓丽 李雪 +3 位作者 寇志健 王军强 尚小清 陈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6-875,共10页
分别在300、500℃和700℃下制备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比以不同类型生物炭为载体制备的炭基硫酸盐还原菌(SRB)对Cr(Ⅵ)的吸附效应,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炭基菌剂。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测试仪对生物炭进行表... 分别在300、500℃和700℃下制备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比以不同类型生物炭为载体制备的炭基硫酸盐还原菌(SRB)对Cr(Ⅵ)的吸附效应,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炭基菌剂。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测试仪对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溶液pH、吸附时间、生物炭添加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炭基SRB吸附Cr(Ⅵ)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其对Cr(Ⅵ)的吸附过程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700℃限氧热解小麦秸秆(XM700)为载体制备的炭基SRB(IBXM700)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佳,其最佳吸附条件为pH=5、生物炭添加量0.6 g·100 mL^(-1)、吸附时间24 h、Cr(Ⅵ)的初始浓度100 mg·L^(-1);IBXM700对Cr(Ⅵ)的吸附更符合拟一级动力学,以离子交换和表面物理吸附为主,以化学吸附作用为辅,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SRB能还原SO^(2)_(4)-为S^(2-),或分泌还原酶将Cr(Ⅵ)还原为Cr(Ⅲ),从而达到去除目的。研究表明,IBXM700去除Cr(Ⅵ)的主要机制为吸附作用与还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载体 硫酸盐还原菌(SRB) cr()污染 吸附动力学 最佳吸附条件
下载PDF
黑炭/零价铁复合材料耦合金属还原菌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维大 李硕 +3 位作者 林薇 李玉梅 张连科 韩剑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62-2069,共8页
针对黑炭/零价铁复合材料(BF)、金属还原菌(GY-1)单独使用修复Cr(Ⅵ)污染环境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黑炭零价铁与金属还原菌的耦合体系,考察了耦合体系中溶液pH值、Cr(Ⅵ)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和溶液中Cr(Ⅵ)去除的影响,并且研... 针对黑炭/零价铁复合材料(BF)、金属还原菌(GY-1)单独使用修复Cr(Ⅵ)污染环境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黑炭零价铁与金属还原菌的耦合体系,考察了耦合体系中溶液pH值、Cr(Ⅵ)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和溶液中Cr(Ⅵ)去除的影响,并且研究了耦合体系中铁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黑炭/零价铁复合材料可作为金属还原菌的固定化载体,为金属还原菌提供繁殖场所的同时,提高其对Cr(Ⅵ)的抗性。耦合体系中Cr(Ⅵ)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零价铁/黑炭和单独铬还原菌的效果。在耦合体系中,3 mL细胞培养液(OD600为1.2-1.6)和0.1 g黑炭负载零价铁材料,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1条件下,反应24h后可将溶液中Cr(Ⅵ)完全去除。XPS结果显示,反应阶段Cr(Ⅵ)和Cr(Ⅲ)共同存在于耦合体系中,但大部分的Cr(VI)会被零价铁和铬还原菌还原为Cr(Ⅲ),此外,存在黑炭和菌体对Cr(Ⅵ)的吸附作用。耦合体系中Fe(Ⅱ)含量高于单独黑炭负载零价铁材料,说明微生物能还原零价铁钝化层的Fe(Ⅲ)为Fe(Ⅱ),使Fe(II)继续参与还原反应,产生循环效果,增强耦合体系对Cr(Ⅵ)的去除效果。同时,铁离子作为一种电子传递介质增强微生物对Cr(Ⅵ)还原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加速反应进行的同时,解决零价铁表面易钝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还原菌 零价铁 黑炭 cr() 耦合体系
下载PDF
过氧化氢加Fe(Ⅱ)作催化剂处理电镀废液中Cr(Ⅵ)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淼 董德明 +4 位作者 邱立民 方国利 鲁垠涛 张菁菁 吴迪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6-409,共4页
以微量Fe( )作催化剂,利用还原剂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催化处理电镀含Cr( )废水,使Cr( )转变为Cr( ),再将Cr(OH)3沉淀使铬从原废水体系中分离.还原剂分解后的产物对环境无二次污染;经30min处理后,Cr( )含量由初始值200mg/L降至0.2mg/L以... 以微量Fe( )作催化剂,利用还原剂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催化处理电镀含Cr( )废水,使Cr( )转变为Cr( ),再将Cr(OH)3沉淀使铬从原废水体系中分离.还原剂分解后的产物对环境无二次污染;经30min处理后,Cr( )含量由初始值200mg/L降至0.2mg/L以下,去除率达9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液 含铬废水 废水处理 过氧化氢 FE 催化剂 处理工艺
下载PDF
耐铬菌株CQMUXH-1耐受和还原Cr(Ⅵ)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白群华 肖虹 +1 位作者 贾燕 张永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菌株CQMUXH-1耐受和还原C(rⅥ)的特性。方法:实验室模拟含C(rⅥ)环境,于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反应时间、pH、温度、C(rⅥ)浓度、其它污染物)培养细菌,测定细菌的生长量和(或)剩余C(rⅥ)浓度以评价菌株耐受和还原C(rⅥ)的能力。结... 目的:探讨菌株CQMUXH-1耐受和还原C(rⅥ)的特性。方法:实验室模拟含C(rⅥ)环境,于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反应时间、pH、温度、C(rⅥ)浓度、其它污染物)培养细菌,测定细菌的生长量和(或)剩余C(rⅥ)浓度以评价菌株耐受和还原C(rⅥ)的能力。结果:菌株CQMUXH-1在30℃振荡培养5~20h为对数生长期;该菌株对C(rⅥ)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对照菌大肠杆菌DH5α;该菌株在恒温振荡培养(37℃,200r/min)下,对100mg/LC(rⅥ)的去除率为84h73%;弱碱环境对CQMUXH-1的生长有较大影响,37℃培养能加快细菌的生长,Hg^(2+)、As^(3+)能明显抑制、Cu^(2+)能促进CQMUXH-1的生长。结论:菌株CQMUXH-1能耐受和还原较高浓度C(rⅥ),可有效应用于废水中C(rⅥ)污染的生物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细菌 耐受 还原
下载PDF
鞘细菌细胞吸附Cr(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全桂静 金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0-63,86,共5页
采用实验室保藏的鞘细菌,经过液体扩大培养后处理含Cr(Ⅵ)的废液,通过振荡吸附试验考察一系列物理化学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鞘细菌吸附Cr(Ⅵ)的适宜pH为8.0,适宜温度为30℃,适宜的菌龄是液体培养18h,适宜的吸附时间为8h,适... 采用实验室保藏的鞘细菌,经过液体扩大培养后处理含Cr(Ⅵ)的废液,通过振荡吸附试验考察一系列物理化学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鞘细菌吸附Cr(Ⅵ)的适宜pH为8.0,适宜温度为30℃,适宜的菌龄是液体培养18h,适宜的吸附时间为8h,适宜的投加量是0.05g/100mL;在Cr(Ⅵ)初始浓度为5mg/L时,吸附量可以达到2.25mg/g,吸附后液体中Cr(Ⅵ)残留仅为0.45mg/L;废水中的有机质浓度对吸附有很大影响,其中COD为100mg/L时可以促进Cr(Ⅵ)的吸附。结果说明鞘细菌可以很好的降低污废水中的Cr(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 鞘细菌 生物吸附cr()
下载PDF
Ch-1菌还原碱性介质中Cr(Ⅵ)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9
作者 柴立元 王云燕 +1 位作者 赵堃 舒余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4-1099,共6页
通过研究Ch-1菌还原碱性介质中Cr(Ⅵ)过程Cr(Ⅵ)浓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初始pH值和细菌接种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相应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得到了按细菌接种量划分的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控制区域图。研... 通过研究Ch-1菌还原碱性介质中Cr(Ⅵ)过程Cr(Ⅵ)浓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初始pH值和细菌接种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相应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得到了按细菌接种量划分的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控制区域图。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8~10时,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基本相同,当pH<8和pH>10时,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为零级反应,但细菌接种量减少,反应速率减小,反应表观活化能增大。细菌接种量分别为50%,30%,20%,10%和5%时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7.521 1,51.630 6,45.976 4,24.002 5和7.326 5,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89,14.75,19.24,33.54和72.52 kJ/mol;Cr(Ⅵ)的细菌还原反应随着细菌接种量的增加逐渐由内扩散控制区转入混合控制区,当细菌接种量减少至近9%时,转入化学反应控制区,并由此确定了Ch-1菌还原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30℃,pH值10,细菌接种量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1菌 cr()还原 反应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外控电势对Ch-1菌株生长及Cr(Ⅵ)还原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荣 柴立元 王云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6-1121,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Ch-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的处理及铬渣的解毒效果,以细菌总数和6价铬的还原率为指标,详细考察了外控电位对Ch-1菌株生长及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对细菌生长及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不锈钢电极和铂电极体系对细菌... 为进一步优化Ch-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的处理及铬渣的解毒效果,以细菌总数和6价铬的还原率为指标,详细考察了外控电位对Ch-1菌株生长及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对细菌生长及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不锈钢电极和铂电极体系对细菌生长及活性的影响基本相同,而采用石墨电极细菌的培养效果欠佳.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Ch-1菌株时,Cr(Ⅵ)的最终还原率与初始Cr(Ⅵ)浓度无关,24h时Cr(Ⅵ)的还原率均达到了100%;但就还原过程而言,动态培养对Cr(Ⅵ)的还原速率明显优于静态培养,外控电势能够增强或抑制Ch-1菌株的生长及活性,0^-900mV的负电位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而400mV以上的正电势对Ch-1菌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800^+200mV的电势范围内,Ch-1菌株还原6价铬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此范围外其还原能力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控电势 Ch-1菌株 生长 活性 cr()还原
下载PDF
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群还原Cr(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光 方晓兰 蔡志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6期77-79,共3页
利用驯化后的耐受Cr(Ⅵ)的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群处理含Cr(Ⅵ)废水,探讨了pH值、培养温度等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Ⅵ)浓度为50 mg.L-1、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6℃、培养时间为36 h时,该混合菌群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最高,... 利用驯化后的耐受Cr(Ⅵ)的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群处理含Cr(Ⅵ)废水,探讨了pH值、培养温度等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Ⅵ)浓度为50 mg.L-1、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6℃、培养时间为36 h时,该混合菌群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7.6%。该混合菌群能适应较宽的pH值和温度范围且处理效率高、性能稳定,有望成为处理高浓度含Cr(Ⅵ)废水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硫酸盐还原菌 cr()废水
下载PDF
基于硫酸盐还原菌作用的油菜秆固定床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
12
作者 刘畅 陈天虎 +1 位作者 周跃飞 金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2-749,共8页
探讨了固定床除Cr工艺以油菜秆为微生物生长的缓释碳源,含SRB的混合微生物和油菜秆对Cr(Ⅵ)的还原和固定的共同作用。动态实验分2阶段开展:初始2周的驯化阶段和梯度增加Cr(Ⅵ)浓度的除Cr实验阶段。除Cr实验中,间歇对固定床出水pH、氧化... 探讨了固定床除Cr工艺以油菜秆为微生物生长的缓释碳源,含SRB的混合微生物和油菜秆对Cr(Ⅵ)的还原和固定的共同作用。动态实验分2阶段开展:初始2周的驯化阶段和梯度增加Cr(Ⅵ)浓度的除Cr实验阶段。除Cr实验中,间歇对固定床出水pH、氧化还原电位、SO42-及硫化物浓度、DOC、Cr(Ⅵ)浓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束后对固定床中固体产物进行SEM、EDS和XPS等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秆固定床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效果明显。当进水Cr(Ⅵ)浓度ρ[Cr(Ⅵ)]<19.52 mg/L时,出水Cr(Ⅵ)和Cr(Ⅲ)浓度均低于排放标准(0.05 mg/L);Cr(Ⅵ)被还原为Cr(Ⅲ),Cr(Ⅲ)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附着于油菜秆和其它固体物质之上。分析认为,油菜秆在固定床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3方面(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缓释碳源;吸附Cr(Ⅵ),降低其对微生物的毒性;作为Cr(Ⅲ)矿化产物的沉淀附着界面);Cr(Ⅵ)主要通过SRB的直接作用及H2S的作用被还原为Cr(Ⅲ);以油菜秆为碳源的固定床处理Cr(Ⅵ)的浓度上限介于15.05~19.52mg/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秆固定床 硫酸盐还原菌 cr还原 cr固定 废水
下载PDF
一株Cr(Ⅵ)还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还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维宏 杨宁 +2 位作者 魏晓峰 岳秀萍 徐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33-2139,共7页
从山西某铬渣堆场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还原Cr(Ⅵ)的细菌C2L,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hormaechei)。该菌株能在较宽的p H值(5~9)和温度(25~45℃)范围内还原Cr(Ⅵ),最佳反应条件... 从山西某铬渣堆场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还原Cr(Ⅵ)的细菌C2L,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hormaechei)。该菌株能在较宽的p H值(5~9)和温度(25~45℃)范围内还原Cr(Ⅵ),最佳反应条件为p H8和30℃。在Cr(Ⅵ)初始浓度为50、100、200、400、800 mg·L-1时,C2L菌株对Cr(Ⅵ)的还原效率分别为99.3%、94.2%、85.6%、82.1%、58.2%。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高Cr(Ⅵ)浓度下仍可表现出良好的还原能力,具有独特的还原Cr(Ⅵ)性能,在处理Cr(Ⅵ)污染土壤中存在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氏肠杆菌 cr() 还原菌 筛选鉴定
下载PDF
氢自养还原菌同步去除水中Cr(Ⅵ)和NO3-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思雯 吴成阳 +2 位作者 谢裕威 周云 夏四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0-287,共8页
本实验研究了序批式条件下Cr(Ⅵ)和NO3-浓度、pH值和H2含量对于氢自养还原菌同步去除水中Cr(Ⅵ)和NO3^-的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中存在氢气时,正常活性的氢自养还原菌可实现Cr(Ⅵ)的还原;Cr(Ⅵ)初始浓度不高于2000μg/L... 本实验研究了序批式条件下Cr(Ⅵ)和NO3-浓度、pH值和H2含量对于氢自养还原菌同步去除水中Cr(Ⅵ)和NO3^-的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中存在氢气时,正常活性的氢自养还原菌可实现Cr(Ⅵ)的还原;Cr(Ⅵ)初始浓度不高于2000μg/L时,Cr(Ⅵ)和NO3-的还原速率及氢自养还原菌的活性不会受到Cr(Ⅵ)初始浓度的影响;作为一种优先电子受体,NO3-会与Cr(Ⅵ)争夺电子,降低Cr(Ⅵ)的还原速率;氢自养还原菌同步还原Cr(Ⅵ)和NO3^-的最佳pH值为7.0左右,酸性或碱性环境都会抑制Cr(Ⅵ)还原,且NO2^-会随着pH值的升高逐渐积累;作为电子供体,H2是还原Cr(Ⅵ)和NO3^-的必要条件,但H2足量后,过量提供H2不能提高Cr(Ⅵ)和NO3-的还原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自养还原菌 六价铬 硝酸盐 反硝化
下载PDF
一株典型伯克氏菌对Cr(Ⅵ)/Cu(Ⅱ)复合污染的吸附转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檀笑 曾洁仪 +2 位作者 张逸凡 曾巧云 陈烁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2-937,共6页
工业废水和环境污染中往往含有两种或以上的金属离子,因此筛选分离能吸附多种重金属的菌株是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关键。从剩余污泥中筛选获得一株能耐受重金属Cr和Cu的细菌,经鉴定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sp.),命名为Y-... 工业废水和环境污染中往往含有两种或以上的金属离子,因此筛选分离能吸附多种重金属的菌株是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关键。从剩余污泥中筛选获得一株能耐受重金属Cr和Cu的细菌,经鉴定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sp.),命名为Y-12,用于开展水体Cr(Ⅵ)/Cu(Ⅱ)复合污染微生物吸附转化研究。结果表明,Y-12对Cr(Ⅵ)和Cu(Ⅱ)的吸附规律不同。随时间延长,Cr(Ⅵ)的去除率逐渐增大,但是共存Cu(Ⅱ)的去除率在2.00h达到最大值之后却又逐渐被解吸出来;Y-12去除Cr(Ⅵ)/Cu(Ⅱ)复合污染的最佳pH为6,强酸条件下,Y-12对Cr(Ⅵ)的吸附受到抑制,而当溶液pH为9时,Y-12主要通过还原作用对Cr(Ⅵ)进行解毒;Cr(Ⅵ)浓度越大越不利于Cr(Ⅵ)的去除,溶液中Cu(Ⅱ)浓度变化对Cr(Ⅵ)去除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适宜环境条件下,Y-12能有效去除水体中Cr(Ⅵ)/Cu(Ⅱ)复合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Cu(Ⅱ) 复合污染 微生物吸附 还原解毒
下载PDF
一株Cr(Ⅵ)还原菌对Cr(Ⅵ)胁迫下小白菜幼苗植物毒性及植物有效性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土凤 谢光炎 +1 位作者 许燕滨 陈鹏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77-86,共10页
【目的】研究Cr(Ⅵ)还原菌Exiguobacterium sp.EH5(简称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四季青小白菜幼苗的植物毒性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盆栽试验,向等体积、含有不同Cr(Ⅵ)质量浓度(0、1、2、3、4、5 mg/L)的水培营养液中按体积... 【目的】研究Cr(Ⅵ)还原菌Exiguobacterium sp.EH5(简称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四季青小白菜幼苗的植物毒性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盆栽试验,向等体积、含有不同Cr(Ⅵ)质量浓度(0、1、2、3、4、5 mg/L)的水培营养液中按体积比1%添加菌悬液(菌悬液OD600nm≈4),考察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小白菜幼苗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及铬含量的影响。【结果】(1)Cr(Ⅵ)质量浓度越高,Cr(Ⅵ)毒性抑制小白菜幼苗生长及其蛋白质、叶绿素合成的效果越显著。加入菌株E后,在相同最高Cr(Ⅵ)质量浓度(5 mg/L)对比下,小白菜幼苗茎长、根长、鲜重、叶绿素总量及蛋白质含量比不加菌E对照分别增加98.10%、5.32%、90.49%、10.07%、11.11%。(2)随着Cr(Ⅵ)胁迫质量浓度升高,小白菜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随着Cr(Ⅵ)质量浓度升高呈先增后降趋势。加入菌株E后,在相同质量浓度1~5 mg/L下,小白菜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比不加菌对照分别降低19.60%、17.05%、58.85%、28.19%、11.66%。在Cr(Ⅵ)胁迫质量浓度≤4 mg/L时,加菌株E的SOD活性比不加菌对照有所降低,随着Cr(Ⅵ)质量浓度升高(>4 mg/L),加菌株E的SOD活性比不加菌对照提高11.51%。(3)Cr(Ⅵ)胁迫质量浓度越高,小白菜幼苗体内(根、茎叶)Cr含量越高。加入菌株E后,小白菜幼苗根、茎叶部分的Cr含量比不加菌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添加菌株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r(Ⅵ)对小白菜幼苗的生长毒性以及Cr(Ⅵ)诱导的氧化胁迫,并降低小白菜幼苗对Cr(Ⅵ)的可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植物毒性 植物有效性 cr()还原菌 cr()胁迫
下载PDF
Cr(Ⅵ)还原菌Microbacterium sp.QH-2对铝氧化物吸附铬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春勇 张震斌 +3 位作者 崔岩山 朱博 商井远 陈玥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1-805,共5页
氧化铝是土壤中最丰富和最活泼的矿物质之一,能对土壤中铬元素的迁移和转化产生影响。而土壤Cr(Ⅵ)还原菌能将Cr(Ⅵ)还原成Cr(Ⅲ)。本研究探讨了Cr(Ⅵ)还原菌对铝氧化物吸附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4时,γ-氧化铝对Cr(Ⅵ)吸附能力明... 氧化铝是土壤中最丰富和最活泼的矿物质之一,能对土壤中铬元素的迁移和转化产生影响。而土壤Cr(Ⅵ)还原菌能将Cr(Ⅵ)还原成Cr(Ⅲ)。本研究探讨了Cr(Ⅵ)还原菌对铝氧化物吸附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4时,γ-氧化铝对Cr(Ⅵ)吸附能力明显强于α-氧化铝。α-氧化铝和γ-氧化铝与Cr(Ⅵ)还原菌株Microbacterium sp.QH-2混合培养后,二者的晶体结构并未受影响,但菌株QH-2的存在增加了α-氧化铝和γ-氧化铝对总铬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氧化铝 Γ-氧化铝 cr()还原菌
下载PDF
土壤中磁铁矿对Cr(Ⅵ)还原菌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春勇 张震斌 +1 位作者 朱博 商井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87-2193,共7页
土壤矿物和土壤微生物都是土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存在的Cr(Ⅵ)还原菌在矿物上的吸附行为可能会影响土壤中Cr(Ⅵ)的还原及铬的迁移。研究选取土壤中典型矿物(磁铁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对Cr(Ⅵ)还原菌QH-2的吸附行为。在试验... 土壤矿物和土壤微生物都是土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存在的Cr(Ⅵ)还原菌在矿物上的吸附行为可能会影响土壤中Cr(Ⅵ)的还原及铬的迁移。研究选取土壤中典型矿物(磁铁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对Cr(Ⅵ)还原菌QH-2的吸附行为。在试验过程中,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磁铁矿对菌株的吸附量及Zeta电位。使用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吸附菌株后的磁铁矿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铁矿可以吸附菌株QH-2,且吸附后晶体结构没有改变;菌株同磁铁矿的吸附在接触1 h后基本达到稳定,且磁铁矿对菌株的最高吸附量能达到129 mg/g。随pH值变化(6~10),磁铁矿对菌株吸附量先上升后下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表明磁铁矿吸附菌株后,特征峰位置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磁铁矿能有效地吸附菌株QH-2,且二者吸附以静电作用为主,不涉及价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 磁铁矿 cr()还原菌
下载PDF
菌藻混合体系去除Cr(Ⅵ)的条件优化及Cr(Ⅵ)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胜男 刘娜 宋东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92,共10页
为了高效去除废水中的 Cr(Ⅵ),从天津某印染场印染废水中筛选出两株高效除 Cr(Ⅵ)细菌,探究了菌藻混合体系去除 Cr(Ⅵ)的效果及优化条件,并测定了 Cr(Ⅵ)还原酶活性。基于 16S rRNA 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通过 Placket-Burman、最陡爬... 为了高效去除废水中的 Cr(Ⅵ),从天津某印染场印染废水中筛选出两株高效除 Cr(Ⅵ)细菌,探究了菌藻混合体系去除 Cr(Ⅵ)的效果及优化条件,并测定了 Cr(Ⅵ)还原酶活性。基于 16S rRNA 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通过 Placket-Burman、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 实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交互作用。此外,对两株细菌 Cr(Ⅵ)还原酶进行了活性测定。两株细菌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最终确定菌藻混合体系去除 Cr(Ⅵ)的最优条件为:温度29.74℃,Cu2+27.65 mg/L,葡萄糖含量 2.41%(W/V),丙酮酸钠 2%(W/V),接菌量 7%,pH7.0,NaCl 浓度为 0,优化后菌藻混合体系 24 h 对 Cr(Ⅵ)去除率达到 97.89%。细菌 S-3 和 D-7 的 Cr(Ⅵ)还原酶的最适温度为 30℃,菌株 S-3 的 Cr(Ⅵ)还原酶的最适 pH 值为 6.0,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 Km=86.94 μmol/L,Vmax=2.71 μmol/(L min)。菌株 D-7 中 Cr(Ⅵ)还原酶最适 pH 值为 7.0,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 Km=103.18 μmol/L,Vmax=3.38 μmol/(L min)。菌藻混合体系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后不但能提高 Cr(Ⅵ)的去除率,也能缩短处理时间,在含铬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混合 微生物去除 六价铬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季也蒙毕赤酵母菌还原Cr(Ⅵ)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孔利 张子辉 +1 位作者 王珊珊 张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70,共8页
从喂食聚乙烯塑料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ener))幼虫的肠道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还原Cr(Ⅵ)的酵母菌ZJH-1,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该菌株对Cr(Ⅵ)的最小抑菌浓... 从喂食聚乙烯塑料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ener))幼虫的肠道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还原Cr(Ⅵ)的酵母菌ZJH-1,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该菌株对Cr(Ⅵ)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7 mmol/L,在含有50 mg/L Cr(Ⅵ)的条件下,对其他重金属的MIC分别为Cu(Ⅱ)13 mmol/L、Pb(Ⅱ)6 mmol/L、Ag(Ⅰ)4 mmol/L、Mn(Ⅱ)16 mmol/L、Ni(Ⅱ)3 mmol/L、Co(Ⅱ)3 mmol/L、Cd(Ⅱ)0.9 mmol/L和Hg(Ⅱ)0.2 mmol/L。以Cr(Ⅵ)还原率为指标,考察了温度、pH、接种量、供电子体以及不同重金属离子对Cr(Ⅵ)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YPD)中,菌株ZJH-1还原Cr(Ⅵ)的较优pH和温度分别为9.0和40℃;在最适条件下,接种量为8%时,Cr(Ⅵ)的还原效果最佳;当葡萄糖作为供电子体时,48 h内Cr(Ⅵ)的还原率为100%;菌株在含有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培养液中,除Cu(Ⅱ)、Pb(Ⅱ)和Co(Ⅱ)外,菌株ZJH-1还原Cr(Ⅵ)的能力和生长能力均受到抑制,抑制顺序为Mn(Ⅱ)>Hg(Ⅱ)>Ag(Ⅰ)>Ni(Ⅱ)>Cd(Ⅱ)。对菌株ZJH-1还原Cr(Ⅵ)能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JH-1在Cr(Ⅵ)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 cr() 重金属 污染修复 最小抑菌浓度 铬还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