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基凝胶吸附材料对Cr(VI)吸附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红菊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0-52,共3页
海藻酸钠(SA)是一种天然生物质材料,其来源广、价格低,聚乙烯亚胺是一种含有氨基(-NH_(2))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螯合重金属离子能力强,众多研究者将二者结合其制备成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为基体,加入碳酸钙... 海藻酸钠(SA)是一种天然生物质材料,其来源广、价格低,聚乙烯亚胺是一种含有氨基(-NH_(2))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螯合重金属离子能力强,众多研究者将二者结合其制备成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为基体,加入碳酸钙和聚乙烯亚胺,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经冷冻干燥后形成吸附较好的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吸附材料。采用吸附实验研究了材料对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并研究初始浓度、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r(VI)溶液初始浓度为15 mg/L、吸附剂用量0.4 g、吸附时间200 min,吸附温度为313 K时,Cr(VI)去除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cr(vi) 吸附 性能
下载PDF
电纺丝制备磁性单晶BiFeO_(3)纳米纤维并用于Cr(VI)的可见光催化还原
2
作者 张立 周晓玲 涂新满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本工作提出一种将溶胶凝胶与静电纺丝结合的分步快速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单晶BiFeO_(3)纳米纤维。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G)、XRD、SEM、TEM、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同时... 本工作提出一种将溶胶凝胶与静电纺丝结合的分步快速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单晶BiFeO_(3)纳米纤维。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G)、XRD、SEM、TEM、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BiFeO_(3)纳米纤维在可见光下对水中Cr(VI)的光催化还原性能。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方式制备的纳米颗粒,该材料因更大的比表面积而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空穴消耗剂酒石酸的加入能够促进该材料对Cr(VI)的光催化还原反应,使还原效率提高87%。总之,本文制备的BiFeO_(3)材料能在可见光下响应,并在常温下具有弱磁性,能通过磁场力回收,在环境净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丝 单晶BiFeO_(3) 可见光光催化 cr(vi)还原
下载PDF
磁性茶渣的制备及其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胡芳 张顺宝 +2 位作者 谭嘉琪 史长伟 郑顺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9,共5页
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废茶渣(TW)上负载Fe_(3)O_(4)磁性粒子,制备了新型生物质基磁性吸附剂-磁性茶渣(MTW),利用SEM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TW对于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在30℃、pH为2、吸附剂用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MTW对... 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废茶渣(TW)上负载Fe_(3)O_(4)磁性粒子,制备了新型生物质基磁性吸附剂-磁性茶渣(MTW),利用SEM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TW对于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在30℃、pH为2、吸附剂用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MTW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Cr(Ⅵ)的吸附率为91%。Cr(Ⅵ)在MTW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40℃下,最大吸附容量为33.847 mg/g。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是自发和吸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茶渣 Fe_(3)O_(4) cr(vi)
下载PDF
铁改性污泥生物炭对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霞 罗欣怡 +3 位作者 冯昊 刘慢 安秋凤 马明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6,46,共10页
通过剩余污泥热解、活化、铁改性,制备了铁改性污泥生物炭(Fe-S@HKBC),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生物炭用量、Cr(VI)初始浓度、溶液pH、共存... 通过剩余污泥热解、活化、铁改性,制备了铁改性污泥生物炭(Fe-S@HKBC),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生物炭用量、Cr(VI)初始浓度、溶液pH、共存离子(Na^(+)、Ca^(2+))等对Fe-S@HKBC吸附去除水中Cr(VI)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Fe-S@HKBC的比表面积为283.96 m^(2)/g,其表面富含Fe-O、C-O、-C=O、-OH等官能团.在生物炭用量为4 g/L,Cr(VI)初始浓度为10~300 mg/L时,Fe-S@HKBC对Cr(VI)的吸附量可达47.69 mg/g,去除率高达99.82%,均明显高于BC.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均能够较好描述吸附过程.Fe-S@HKBC吸附Cr(VI)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氢键、络合、还原和静电引力作用.研究结果为Cr(VI)的有效去除和污泥的处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炭 铁改性 cr(vi) 吸附
下载PDF
微塑料对重金属Cr(Ⅵ)和Pb(Ⅱ)的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芷晗 刘研萍 +2 位作者 郭荣欣 郑旭升 邹德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7,272,共7页
通过氧化-紫外老化的实验室模拟老化法对原始微塑料进行老化,研究原始和老化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微塑料在水溶液中对Cr(Ⅵ)、Pb(Ⅱ)的吸附特征。SEM、BET、XRD、XPS和FTIR结果表明,氧化-... 通过氧化-紫外老化的实验室模拟老化法对原始微塑料进行老化,研究原始和老化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微塑料在水溶液中对Cr(Ⅵ)、Pb(Ⅱ)的吸附特征。SEM、BET、XRD、XPS和FTIR结果表明,氧化-紫外老化法增加微塑料表面粗糙度、孔隙体积和含氧官能团。动力学和等温线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微塑料和老化微塑料对Cr(Ⅵ)和Pb(Ⅱ)的吸附分别以单层的物理吸附和多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微塑料对重金属Cr(Ⅵ)和Pb(Ⅱ)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特点与微塑料种类有关。可生物降解微塑料PLA对Cr(Ⅵ)和Pb(Ⅱ)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聚乳酸 重金属cr(Ⅵ) 重金属Pb(Ⅱ) 吸附特征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煜昕 张爱佳 单凤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39,共8页
针对目前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热点研究,利用商用花生壳生物炭(BC1)优异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凹陷和孔道结构,制备一种改性生物炭(H_(2)O_(2)-Fe(Ⅱ)-BC1)。以废水中Cr(Ⅵ)为处理目标物,研究H_(2)O_(2)-Fe(Ⅱ)-BC1对废水中Cr(Ⅵ)吸附性能的... 针对目前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热点研究,利用商用花生壳生物炭(BC1)优异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凹陷和孔道结构,制备一种改性生物炭(H_(2)O_(2)-Fe(Ⅱ)-BC1)。以废水中Cr(Ⅵ)为处理目标物,研究H_(2)O_(2)-Fe(Ⅱ)-BC1对废水中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XRD,FESEM,FTIR表征吸附剂结构,利用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拟合分析改性生物炭的吸附机理。此外,研究了吸附温度、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H_(2)O_(2)-Fe(Ⅱ)-BC1投加量和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生物炭显著增强了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且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 cr(Ⅵ) 吸附
下载PDF
伊利石/海藻酸钠复合材料吸附水中Cr(VI)
7
作者 于海洋 赵云鹏 +4 位作者 范伟 谭金鹏 初红涛 荆涛 田景芝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8期70-74,共5页
以海藻酸钠(SA)为原料,添加伊利石(IL)制备了伊利石/海藻酸钠(IL/SA)凝胶球复合材料.研究了凝胶球对水中Cr(VI)的吸附能力,探讨了溶液pH、Cr(VI)初始质量浓度对Cr(VI)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L/SA凝胶球对Cr(VI)的最佳吸附条件是溶液p... 以海藻酸钠(SA)为原料,添加伊利石(IL)制备了伊利石/海藻酸钠(IL/SA)凝胶球复合材料.研究了凝胶球对水中Cr(VI)的吸附能力,探讨了溶液pH、Cr(VI)初始质量浓度对Cr(VI)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L/SA凝胶球对Cr(VI)的最佳吸附条件是溶液pH为2,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L,吸附时间为4h.在热力学方面,吸附数据结果表明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Cr(VI)在凝胶球上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在动力学方面,吸附数据结果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 海藻酸钠 吸附 cr(vi)
下载PDF
Cu负载花生壳生物炭对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卢坤 石柳 +1 位作者 邓泉荣 张义强 《材料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本文以花生壳作为原料,成功制备出了活化生物炭与Cu负载生物炭。所制备的活化生物炭对Cr(VI)去除量可达225.7 mg∙g−1,Cu负载后,去除量达到244.74 mg∙g−1。等温吸附模型的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活化生物炭更加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负载生物... 本文以花生壳作为原料,成功制备出了活化生物炭与Cu负载生物炭。所制备的活化生物炭对Cr(VI)去除量可达225.7 mg∙g−1,Cu负载后,去除量达到244.74 mg∙g−1。等温吸附模型的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活化生物炭更加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负载生物炭更加符合Langmiur模型,说明负载使得生物炭从非理想多层吸附向理想单层吸附转变。动力学吸附模型的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活化生物炭更加符合Elovich模型,而负载生物炭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负载后生物炭的吸附过程转变为化学吸附。本文的研究成果在废水中Cr(VI)的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Cu负载 cr(vi)吸附
下载PDF
榛子壳活性炭对Cr(VI)重金属废水的吸附研究
9
作者 刘鸣兴 温宇彤 +3 位作者 项哲 于伟婕 刘思岑 杜国丰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33-235,240,共4页
以榛子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通过700℃高温炭化150 min制备活性炭,评价榛子壳活性炭对Cr(VI)重金属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活性炭添加量、接触时间、溶液初始pH值、Cr(VI)初始浓度对Cr(VI)吸附能力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以榛子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通过700℃高温炭化150 min制备活性炭,评价榛子壳活性炭对Cr(VI)重金属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活性炭添加量、接触时间、溶液初始pH值、Cr(VI)初始浓度对Cr(VI)吸附能力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镜对吸附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r(VI)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活性炭用量0.4 g(100 mL体系),接触时间240 min,溶液初始pH值=3.0,Cr(VI)初始质量浓度50 mg·L^(-1),吸附率高达98.67%。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活性炭表面存在大量以—OH、—C=O、—C=C基团为主的官能团,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吸附前后活性炭微粒的扫描电镜显示,吸附后的活性炭颗粒由于表面附着有大量Cr(VI),较吸附前的活性炭颗粒明显变长,说明榛子壳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较强。本研究表明,利用磷酸为活化剂,经高温活化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良好的Cr(VI)吸附性能,为进一步开发农林果壳废弃物的高附加值环保吸附剂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壳 活性炭 吸附 cr(vi) 表征
下载PDF
Fe/活性炭材料对电镀废水中Cr(VI)的去除研究
10
作者 刘勤伟 周其胤 +3 位作者 彭书传 赵军 潘一平 高毛林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7期31-33,52,共4页
为了深度去除电镀废水中的Cr(Ⅵ),利用FeSO_(4)·7H_(2)O和Fe_(2)(SO_(4))_(3)制备Fe_(3)O_(4)颗粒对活性炭进行磁改性处理,制备了磁性复合材料Fe_(3)O_(4)@AS。用多种表征方法研究活性炭磁性改性前后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探讨了pH... 为了深度去除电镀废水中的Cr(Ⅵ),利用FeSO_(4)·7H_(2)O和Fe_(2)(SO_(4))_(3)制备Fe_(3)O_(4)颗粒对活性炭进行磁改性处理,制备了磁性复合材料Fe_(3)O_(4)@AS。用多种表征方法研究活性炭磁性改性前后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探讨了pH、吸附剂投加量等对Fe_(3)O_(4)@AS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及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cr(vi) 磁改性 杏壳炭 吸附
下载PDF
电纺BiOCl@UiO-66-NH_(2)@TSPAN纳米纤维可见光催化还原Cr(Ⅵ)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美梅 向婉婷 +4 位作者 王鹏博 朱雪梅 邹伟 何家慧 罗平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6-1375,共10页
为改善UiO-66-NH_(2)的光催化活性,以热氧化稳定处理的电纺聚丙烯腈(TSPAN)纳米纤维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原位负载UiO-66-NH_(2)和Bi OCl晶体,设计构筑了柔性BiOCl@UiO-66-NH_(2)@TSPAN复合纳米纤维,并考察了其可见光催化还原Cr(VI)的性... 为改善UiO-66-NH_(2)的光催化活性,以热氧化稳定处理的电纺聚丙烯腈(TSPAN)纳米纤维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原位负载UiO-66-NH_(2)和Bi OCl晶体,设计构筑了柔性BiOCl@UiO-66-NH_(2)@TSPAN复合纳米纤维,并考察了其可见光催化还原Cr(VI)的性能.结果表明,UiO-66-NH_(2)和BiOCl可先后均匀负载于TSPAN纤维表面,且由于BiOCl的引入,形成了BiOCl/UiO-66-NH_(2)异质结构,提高了材料的可见光响应性,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对Cr(VI)表现出增强的可见光驱动光催化还原活性,在120min内还原率达到100%,5次循环后,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对Cr(VI)的光催化还原效率仍在90%以上.此外,该复合材料具有柔韧性,可以快速方便地从反应溶液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光催化 六价铬 金属有机框架物 氯氧化铋
下载PDF
La-TiO_(2)/高岭土对Cr(VI)的吸附-光催化协同净化性能
12
作者 彭富昌 《非金属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0,104,共5页
为改善TiO_(2)光催化材料对废水中重金属Cr(VI)的净化性能,以高岭土、硝酸镧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TiO_(2)/高岭土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 为改善TiO_(2)光催化材料对废水中重金属Cr(VI)的净化性能,以高岭土、硝酸镧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TiO_(2)/高岭土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研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制得样品对Cr(VI)的吸附和可见光催化还原净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掺杂细化了TiO_(2)晶粒,稳定了TiO_(2)锐钛矿相结构,拓展其吸收光谱阈值,从而增强其光催化还原Cr(VI)的性能;高岭土复合改善了TiO_(2)的分散性,赋予样品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对Cr(VI)的吸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掺杂和复合的耦合作用提高了TiO_(2)对Cr(VI)的吸附-可见光催化还原去除效率。La-TiO_(2)/高岭土在可见光辐照下6 h内对Cr(VI)的吸附-光催化净化效率最高达到96.5%,其光催化还原反应的表观一级动力学常数是纯TiO_(2)的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掺杂TiO_(2) 高岭土 复合材料 吸附-光催化 cr(vi)净化
下载PDF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d(Ⅱ)、Cr(Ⅵ)、Pb(Ⅱ)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李琋 张桂森 +2 位作者 王雅璇 古雪 王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7-1833,1837,共8页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和XPS分析,揭示了BC-BE-nZVI对单一和复合重金属体系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BC-BE-nZVI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最强,Cd(Ⅱ)、Cr(Ⅵ)、Pb(Ⅱ)去除率分别可达96.43%,97.70%和95.69%,并且能够适应pH范围较广的重金属废水;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更适合描述BC-BE-nZVI的吸附过程;复合重金属体系下,BC-BE-nZVI的吸附过程更适用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竞争吸附能力Cd(Ⅱ)>Cr(Ⅵ);单一重金属体系下,Cd(Ⅱ)去除机制主要包括吸附沉淀,Cr(Ⅵ)的去除主要为还原和吸附,Pb(Ⅱ)主要为吸附沉淀;而复合重金属体系下吸附机理主要为沉淀和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Ⅱ) cr(Ⅵ) Pb(Ⅱ) 改性纳米零价铁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氮掺杂超交联聚合物增强纳米零价铁去除废水中Cr(Ⅵ)的性能研究
14
作者 唐成 郭庆 +3 位作者 廖梓芹 程文燕 魏伟 刘矩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49,共6页
以吡咯(Py)为单体,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二甲氧基甲烷(FDA)为交联剂制备了氮掺杂超交联聚合物(HCP-Py),通过负载不同质量比的nZVI获得HCP-Py@Fe(9:1).探究HCP-Py、nZVI和HCP-Py@Fe去除Cr(Ⅵ)的性能.在初始pH值为2,用量为0.75g/L,温... 以吡咯(Py)为单体,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二甲氧基甲烷(FDA)为交联剂制备了氮掺杂超交联聚合物(HCP-Py),通过负载不同质量比的nZVI获得HCP-Py@Fe(9:1).探究HCP-Py、nZVI和HCP-Py@Fe去除Cr(Ⅵ)的性能.在初始pH值为2,用量为0.75g/L,温度为25℃,转速为160r/min的条件下,HCP-Py@Fe(9:1)对Cr(VI)的去除率达到99%,去除量达到了125.85mg·g^(-1).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HCP-Py@Fe(9:1)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实验结果表明,HCP-Py@Fe(9:1)中铁的使用量较少,在低pH条件下,有机骨架中的胺基有利于吸附Cr(VI),同时协同还原性的铁物种去除Cr(VI).这些结果为铁基氮掺杂超交联聚合物对Cr(Ⅵ)的去除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 超交联聚合物 纳米零价铁 cr(vi)
下载PDF
水热炭的制备及其对Cr(VI)离子吸附效果的研究
15
作者 杜欣 马明华 王森 《水污染及处理》 CAS 2023年第2期31-40,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剩余污泥(SS)和玉米秸秆(CS)混合物制备的水热炭(WBC),并研究了水热炭对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制备WB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秸秆与污泥的比例为1:4,水热温度为220℃,水热时间为1 h,固液比为1:10。对不... 本文研究了剩余污泥(SS)和玉米秸秆(CS)混合物制备的水热炭(WBC),并研究了水热炭对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制备WB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秸秆与污泥的比例为1:4,水热温度为220℃,水热时间为1 h,固液比为1:10。对不同混合比例原料制备的水热炭产率分析表明,当秸秆与污泥的比例为1:4时,CS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才能充分反应;对正交实验得到的不同水热炭产率进行分析,证明了220℃为水热反应的最佳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vi) 剩余污泥 正交实验 最佳温度 水热炭 混合比例 水热反应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竹皮活性炭对工业废水中高浓度Cr(Ⅵ)的吸附
16
作者 张艳娟 段正康 张锟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171-2176,共6页
以竹皮废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的高浓度Cr(Ⅵ)离子并探究其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通过BET、SEM、FTIR、pH及等电点测定对其微观物理形貌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1 068 ... 以竹皮废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的高浓度Cr(Ⅵ)离子并探究其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通过BET、SEM、FTIR、pH及等电点测定对其微观物理形貌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1 068 cm^(2)·g^(-1),总孔容达0.55 cm^(3)·g^(-1)、微孔比例达72.7%、平均孔径为1.01 nm,主要含有羟基、羰基等含氧官能团。单因素吸附实验发现,对于质量浓度为150 mg·L^(-1)的Cr(Ⅵ)在活性炭用量1.2 g·L^(-1)、pH为2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去除率达99.7%,残留质量浓度符合国家标准。推测吸附机理为活性炭表面官能团质子化、活性炭与铬离子之间静电吸引、Cr(Ⅵ)表面还原、Cr(Ⅲ)的吸附或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皮活性炭 工业废水 cr(Ⅵ)离子 吸附机理
下载PDF
ZnO/C复合光催化剂处理含Cr(VI)废水的试验研究
17
作者 尤勇 常博 张利杰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56-58,共3页
采用葡萄糖(glucose)还原水热法制备了ZnO/C复合光催化剂,并对其光催化还原含Cr(VI)废水的过程进行了研究。ZnO复合样品具有更窄的禁带宽度和更多的氧空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可见光的利用效率和光吸收反应活性。ZnO/C光催化还原含铬废水... 采用葡萄糖(glucose)还原水热法制备了ZnO/C复合光催化剂,并对其光催化还原含Cr(VI)废水的过程进行了研究。ZnO复合样品具有更窄的禁带宽度和更多的氧空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可见光的利用效率和光吸收反应活性。ZnO/C光催化还原含铬废水的最佳条件为:ZnO/glucose摩尔比15/1,废水pH值4.0和催化剂用量0.2g/L。在上述工艺下,300W氙灯光照反应3h后,废水中的Cr(VI)还原率在80%以上。在此基础上,同样对还原过程中废水的电化学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cr(vi)废水 氧空位 氧化锌 可见光 禁带宽度
下载PDF
载铁生物炭复合材料吸附固定Cr(VI)的性能研究
18
作者 夏采怡 付敦 +3 位作者 李倩 陶正妍 崔雪倩 包志良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29-31,38,共4页
针对化工行业产生的含铬废水导致的坏境污染问题,分别以葡萄籽和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了载铁生物炭复合材料用于废水中Cr(VI)的去除,探究了不同吸附材料、载铁生物炭投加量、Cr(VI)初始浓度、共存离子、pH值等对Cr(VI)的去除影响。结果表... 针对化工行业产生的含铬废水导致的坏境污染问题,分别以葡萄籽和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了载铁生物炭复合材料用于废水中Cr(VI)的去除,探究了不同吸附材料、载铁生物炭投加量、Cr(VI)初始浓度、共存离子、pH值等对Cr(VI)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载铁葡萄籽生物炭复合材料(nZVI@GSB)具有最强的Cr(VI)去除能力。在最佳反应条件下(1 g/L投加量、1 mg/L Cr(VI)浓度、pH=3),nZVI@GSB对Cr(VI)的最大吸附率为93.8%。以上结果表明载铁葡萄籽生物炭复合材料是一种有前景的Cr(VI)吸附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铁生物炭复合材料 纳米零价铁 吸附
下载PDF
浮选药剂油酸对施氏矿物转化及重金属Cr迁移的影响
19
作者 于生慧 冯馨怡 +2 位作者 王翼远 张蕾 郭军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780,共13页
采用快速化学法合成施氏矿物(Sch)和含Cr施氏矿物(Cr-Sch),并通过批量实验法,系统研究油酸浓度和pH值对Sch转化进程及转化过程中Cr的迁移.研究表明,油酸钠能够显著抑制Sch的溶解—转化进程,油酸根与Sch溶解所释放的Fe离子结合为络合物... 采用快速化学法合成施氏矿物(Sch)和含Cr施氏矿物(Cr-Sch),并通过批量实验法,系统研究油酸浓度和pH值对Sch转化进程及转化过程中Cr的迁移.研究表明,油酸钠能够显著抑制Sch的溶解—转化进程,油酸根与Sch溶解所释放的Fe离子结合为络合物或沉淀附着于Sch表面,抑制转化的进行;Cr(VI)的掺杂能够增强Sch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抑制Sch的转化速率.实验体系pH值升高有利于Sch向针铁矿的转化.此外,Sch中Cr的释放规律与Sch的溶解转化速率密切相关.在低pH值条件下,Cr持续向环境中释放;高的pH值条件下,环境中Cr的释放量极大降低,Sch中的Cr进入到次生针铁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矿物 油酸 针铁矿 转化 cr(vi)
下载PDF
Synergism of solar-driven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and photo-Fenton Cr(Ⅵ) reduction by sustainable Bi-MOF-based evaporator from waste polyester
20
作者 Zifen Fan Jie Liu +7 位作者 Huajian Liu Lijie Liu Yan She Xueying Wen Huiyue Wang Guixin Hu Ran Niu Jiang Go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527-540,共14页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facial solar steam gene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a promising platform to simultaneously produce freshwater and degrade pollutants.However,con-structing low-...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facial solar steam gene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a promising platform to simultaneously produce freshwater and degrade pollutants.However,con-structing low-cost,multi-functional evaporators for treating Cr(Ⅵ)-polluted water remains challenging,and 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on Cr(Ⅵ)reduction is fuzzy.Herein,we propose the combined strategy of ball milling and solution mixing for 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Bi-MOF microrod from wast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and construct Bi-MOF-based solar evaporators for simultaneous photo-Fenton Cr(Ⅵ)reduction and freshwater production.Firstly,the evaporator comprised of Bi-MOF microrod and graphene nanosheet possesses high light absorption,efficient photothermal conversion,and good hydro-philic property.Attributing to the advantages,the hybrid evaporator exhibits the evaporation rate of 2.16 kg m^(-2) h^(-1) and evaporation efficiency of 87.5%under 1 kW m^(-2) of irradiation.When integrating with photo-Fenton reaction,the Cr(Ⅵ)reduction efficiency is 91.3%,along with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0.0548 min^(-1),surpassing many advanced catalysts.In the outdoor freshwater production and Cr(Ⅵ)reduction,the daily accumulative water yield is 5.17 kg m^(-2) h^(-1),and the Cr(Ⅵ)reduction efficiency is 99.9%.Furthermore,we prove that the localization effect derived from the interfacial solar-driven evap-oration enhances H_(2)O_(2) activation for the photo-Fenton reduction of Cr(Ⅵ).Based on the result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Bi-MOF microrod provides rich active centers for H_(2)O_(2) activation to produce active sites such as e-or-O_(2).This study not only proposes a new strategy to construct multi-functional solar evaporators for freshwater production and catalytic reduction of pollutants,but also advances the chem-ical upcycling of waste polye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ial solar steam generation cr(vi)reduction Photo-Fenton reactio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aste plastic upcyc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