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livine and Cr-spinel as indicators of the petrogenesis and partial melting conditions of the high-MgO ultramafic volcanic rocks from NW Ad Dhala Province—Yemen
1
作者 Mukhtar A.Nasher Murad Ali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32-556,共25页
The high-MgO ultramaf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NW Ad Dhala province are classified as meimechite according to the IUGS classification scheme.This province represents the southeastern outcrops of the Yemen Volcanic Grou... The high-MgO ultramaf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NW Ad Dhala province are classified as meimechite according to the IUGS classification scheme.This province represents the southeastern outcrops of the Yemen Volcanic Group(YVG),which constitutes part of the AfroArabian continental large igneous province(LIP) and located within the boundary of the Afar mantle plume.In this study,we presen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olivine and Cr-spinel in meimechite rocks from Bagah Village in NW Ad Dhala province,aiming to characterize the genesis and partial melting conditions and to estimate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se high-MgO rocks.Olivine crystal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forsterite,ranges from Mg-rich core(up to Fo_(89.69)) to relatively Fe-rich rim(down to Fo_(78.57)),high CaO,MgO and MnO whereas Cr-spinel crystals have high TiO_(2) and Cr# values ranging from 0.49 to 0.63 which indicate that they are crystallized from primary magma and are typical of volcanic olivine and Crspinel that formed in intraplate tectonic setting.Olivine and Cr-spinel compositional data and primary melt composition(MgO ~ 23 wt.%)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derivation of studied meimechite rocks from peridotite mantle source by small degrees of partial melting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t great depths,mostly within the garnet stability field.Also,these data provide a compelling indicator for the important role of upwelling Afar mantle plume in the genesis of these high-MgO ultramafic volcanic rocks.Finally,based on the different olivine-liquid equilibrium methods and Al-in-olivine thermometer approach the estimated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ranges from 1450 to 1490℃,and mantle potential temperature(Tp) ranges from 1617 to 1677℃,at high pressure(3-4.8 GPa).These high temperatures substantiate the existence of the Afar thermal mantle plume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sis of the studied meimechite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IVINE cr-spinel High-MgO ultramafic volcanic rocks meimechite Afro-arabian LIP Yemen
下载PDF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spinel of Chromites in Kuda Ophiolite of Western Kunlun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2
作者 QIAO Gengbiao WANG Ping ZHAO Xiaoj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92-,共1页
The Kuda ophiolite belongs to the early Paleozoic ophiolite belt in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and is composed of metamorphic peridotites,cumulate peridotites,mafic volcanic rocks and quartzites(Li et al.,
关键词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spinel of Chromites in Kuda Ophiolite of Western Kunlun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Cr
下载PDF
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朱昱桦 张嘉玮 +6 位作者 高军波 杨瑞东 曾禹人 陈建书 杨光忠 饶红娟 李永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7-1632,共6页
对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镁铝榴石、铬尖晶石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区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镁铝榴石主要属于G9型(约占87%),次为G12型(约占11%)和G3型(约占2%),源区为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 对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镁铝榴石、铬尖晶石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区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镁铝榴石主要属于G9型(约占87%),次为G12型(约占11%)和G3型(约占2%),源区为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当其与橄榄石共生,获得平衡温度(tNi)为686~1225℃,压力(PCr)为1.9~4.0 GPa,少数落在形成金刚石的主要温压范围内(压力约4.0~6.5 GPa,温度约950~1300℃);铬尖晶石主要来源于橄榄岩尖晶石捕虏晶(Xen)(约占90%),少量为铬铁矿(Chr)(约占10%),个别落在全球原生金刚石中铬铁矿包裹体的范围内。研究认为,恢复区域加里东期造山运动以来的古地貌,寻找金刚石指示矿物的母岩体/新岩体及开展其矿物间的对比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加里东期以来区域的地幔物质组成、岩石圈厚度和热状态等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扬子克拉通的演化、深部地幔结构剖析和金刚石成矿事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榴石 铬尖晶石 金刚石指示矿物 黔东
下载PDF
碱式氧化焙烧-水浸-还原法从电镀污泥中制备三氧化二铬
4
作者 周铭江 李磊 +1 位作者 肖阳 吴国东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电镀污泥中铬主要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存在,氧气气氛中以Na_(2)CO_(3)为添加剂对电镀污泥进行焙烧,并对焙烧渣进行水浸处置,最后加入Na_(2)S还原,可实现铬资源的高效回收。结果显示:O_(2)流量40 mL/min条件下,焙烧过程中控制Na_(2)CO... 电镀污泥中铬主要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存在,氧气气氛中以Na_(2)CO_(3)为添加剂对电镀污泥进行焙烧,并对焙烧渣进行水浸处置,最后加入Na_(2)S还原,可实现铬资源的高效回收。结果显示:O_(2)流量40 mL/min条件下,焙烧过程中控制Na_(2)CO_(3)添加量100%、焙烧温度700℃和焙烧时间90 min,焙烧渣水浸工艺中铬浸出率可达97.8%,一定范围内,增加Na_(2)CO_(3)添加量、提高焙烧温度和延长焙烧时间,可促进Cr由尖晶石相(FeCr_(2)O_(4)和AlCr_(2)O_(4))转变为Na_(2)CrO_(4),使铬浸出率提高;Na_(2)CrO_(4)浸出液Na_(2)S还原工艺中,在60℃条件下,控制还原反应物料比n(CrO_(4)^(2-))/n(S^(2-))为8∶9,反应80 min,还原工艺中铬回收率可达92.3%,增加Na_(2)S添加量、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可以促进Na_(2)CrO_(4)转变为Cr_(2)O_(3),提高铬收率,但过多的Na_(2)S会使体系pH值升高,导致Cr_(2)O_(3)反溶,造成铬回收率下降。研究实现了电镀污泥中铬的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污泥 碱式氧化焙烧 铬尖晶石 硫化钠还原 三氧化二铬 浸出 铬回收率
下载PDF
尖晶石型铁氧体处理废水中Cr(Ⅵ)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竞哲 苑高千 +3 位作者 解厚波 王洪红 张海军 李发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8-2063,共16页
六价铬(Cr(Ⅵ))具有生物积累性、生物持久性和剧毒性三大特性,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污染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含Cr(Ⅵ)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多,Cr(Ⅵ)污染日趋严重,必须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尖晶... 六价铬(Cr(Ⅵ))具有生物积累性、生物持久性和剧毒性三大特性,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污染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含Cr(Ⅵ)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多,Cr(Ⅵ)污染日趋严重,必须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尖晶石型铁氧体具有吸附;催化还原Cr(Ⅵ)的能力和特殊的磁分离性能,是一种重要的Cr(Ⅵ)无害化处理材料.本文综述了尖晶石型铁氧体在Cr(Ⅵ)无害化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含Cr(Ⅵ)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及绿色工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污染 尖晶石型铁氧体 吸附 催化还原
下载PDF
SOFCs金属连接体表面改性Mn-Co尖晶石涂层研究现状
6
作者 张勇 李强 +3 位作者 伍彩虹 符明君 马江 孙也泽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共9页
Fe-Cr铁素体不锈钢是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的理想连接体材料,但其在高温有氧环境中表面易被氧化,且会引起阴极“Cr毒化”现象,致使电池工作效率降低。Mn-Co尖晶石因其较高的高温导电性和抗氧化性,被广泛应用于连接体保护涂... Fe-Cr铁素体不锈钢是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的理想连接体材料,但其在高温有氧环境中表面易被氧化,且会引起阴极“Cr毒化”现象,致使电池工作效率降低。Mn-Co尖晶石因其较高的高温导电性和抗氧化性,被广泛应用于连接体保护涂层以提高连接体的抗氧化性,并减少Cr的扩散。但Mn-Co尖晶石涂层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仍存在Cr元素扩散导致Cr2O3过渡氧化层不断增厚、涂层导电性能下降的现象,研究发现通过对Mn-Co尖晶石涂层进行掺杂改性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来Mn-Co尖晶石涂层研究进展,简述了典型的Mn-Co尖晶石晶体结构及其导电机制,总结了改性元素在Mn-Co尖晶石中可能的掺杂位点及对尖晶石晶体结构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稀土元素Y、La、Ce,以及过渡族元素Cu、Fe改性对Mn-Co尖晶石涂层抗氧化性、导电性、黏附性,以及热膨胀系数相容性的影响,详述了改性元素作用机理,总结对比了不同元素对Mn-Co尖晶石涂层改性的侧重点。最后,对当前研究中Mn-Co尖晶石涂层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性Mn-Co尖晶石涂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Fe-Cr铁素体不锈钢 Mn-Co尖晶石涂层 改性机理 导电性 抗氧化性
下载PDF
Co-Ni-Fe-Cr系红外辐射材料自蔓延燃烧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健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9-293,共5页
采用溶液自蔓延燃烧合成法及煅烧法制备了Co-Ni-Fe-Cr系红外辐射粉体材料,对前驱体和煅烧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红外发射率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自蔓延燃烧得到的燃烧产物呈无定形态,显微结构为多孔薄片状。燃烧产物经800~100... 采用溶液自蔓延燃烧合成法及煅烧法制备了Co-Ni-Fe-Cr系红外辐射粉体材料,对前驱体和煅烧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红外发射率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自蔓延燃烧得到的燃烧产物呈无定形态,显微结构为多孔薄片状。燃烧产物经800~1000℃煅烧处理后转变为尖晶石相,随煅烧温度升高晶粒长大并趋近尖晶石相八面体形貌。1000℃煅烧得到的粉体团聚较少且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0.6μm)。获得的Co0.5Ni0.5(Fe0.375Cr0.625)2O4粉体全波段法向红外发射率为0.92,添加质量分数20%的Ca-Mg-Zr-Al-Si玻璃粉配制成丝网印刷浆料,经施釉、干燥和800℃釉烧在氧化铝黑瓷基板表面形成致密釉层,釉层红外发射率达到0.87,材料可用于氧化铝陶瓷基红外加热器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材料 红外加热器 Co-Ni-Fe-Cr尖晶石 自蔓延燃烧合成 红外发射率
下载PDF
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造矿铬尖晶石蚀变特征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建 徐海山 +3 位作者 王登红 张作衡 陈振宇 张让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9-606,共8页
本文通过对萨尔托海矿区25矿群矿体边部、接近围岩造矿铬尖晶石的镜下观察发现:造矿铬尖晶石由三部分组成,自核部至边部依次是未蚀变的核部(灰色)、早期蚀变的中间带(灰白色)和晚期蚀变的边部(浅灰色)。探针分析上述三部分的成分... 本文通过对萨尔托海矿区25矿群矿体边部、接近围岩造矿铬尖晶石的镜下观察发现:造矿铬尖晶石由三部分组成,自核部至边部依次是未蚀变的核部(灰色)、早期蚀变的中间带(灰白色)和晚期蚀变的边部(浅灰色)。探针分析上述三部分的成分,得出早期蚀变中Al大量流失,而Fe发生富集,晚期蚀变Al、Cr、Mg相对于早期蚀变发生富集,而Fe大量流失。通过研究区造矿铬尖晶石与国外变质超基性岩副矿物铬尖晶石对比,认为早期蚀变对应的低角闪岩相变质,温度为550℃~600℃,晚期蚀变对应的是绿片岩相变质,温度为350℃~500℃,核部对应蚀变环境介于低角闪岩相和高角闪岩相之间,稳定温度高于600℃,故未发生蚀变。通过分析区域变质特征并结合造矿铬尖晶石所处的空间部位,认为晚期蚀变是达拉布特蛇绿岩定位后期区域构造作用的结果,推测早期蚀变可能与蛇绿岩构造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萨尔托海 铬尖晶石 蚀变特征
下载PDF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铬铁矿中铬尖晶石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乔耿彪 伍跃中 +2 位作者 尹传明 陈登辉 赵晓健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46-356,共11页
库地蛇绿岩属于西昆仑早古生代蛇绿岩带,主要由变质橄榄岩、堆晶橄榄岩、基性火山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库地蛇绿岩体具有较好的岩相分带,其中纯橄岩相与辉橄岩相中产出豆荚状铬铁矿。与其他岩相对比,铬铁矿具有最高的Cr2O3含量、最大的Mg... 库地蛇绿岩属于西昆仑早古生代蛇绿岩带,主要由变质橄榄岩、堆晶橄榄岩、基性火山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库地蛇绿岩体具有较好的岩相分带,其中纯橄岩相与辉橄岩相中产出豆荚状铬铁矿。与其他岩相对比,铬铁矿具有最高的Cr2O3含量、最大的Mg#值和最小的Fe#值,表明铬铁矿形成于富Mg的环境,且经历了更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利用铬铁矿(铬尖晶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得出铬尖晶石的结晶温度为1366~1404℃,平均1379℃;压力为2.98~3.03GPa,平均3.00GPa;地幔部分熔融程度F为17.33%~18.84%,平均18.28%。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推测库地蛇绿岩的基底橄榄岩单元源区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对应的大地构造位置为消减带之上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尖晶石 物理化学条件 构造背景 库地蛇绿岩 西昆仑
下载PDF
塔里木东北缘坡十Ni矿化侵入体中橄榄石和铬尖晶石对成岩成矿及源区特征的约束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胜超 秦克章 +3 位作者 唐冬梅 毛亚晶 姚卓森 康珍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1-1203,共23页
坡十Ni矿化超镁铁侵入体的矿化岩相主要为第二侵入期次的(斜长)单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 纯橄岩等岩相。坡十超镁铁岩的橄榄石成分变化范围较大, 橄榄石的Fo值在76.8~89.6之间, Ni含量为767×10^-6~4 580×10^-... 坡十Ni矿化超镁铁侵入体的矿化岩相主要为第二侵入期次的(斜长)单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 纯橄岩等岩相。坡十超镁铁岩的橄榄石成分变化范围较大, 橄榄石的Fo值在76.8~89.6之间, Ni含量为767×10^-6~4 580×10^-6。铬尖晶石的Mg^#值和Cr^#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9.4~41.9和49.8~64.8, 原生铬尖晶石中Cr2O3和Al2O3表现为负相关, 蚀变改造的铬尖晶石则表现为正相关。橄榄石成分剖面显示坡十母岩浆处于一个动态的岩浆系统中, 成分稳定的新鲜岩浆的补给、 持续向上的动力及浅部橄榄石快速分离结晶,造成了不同深度橄榄石成分的不同变化。坡十侵入体母岩浆估算结果为MgO=14.49%, FeO=10.01%,模拟结果显示橄榄石中Ni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橄榄石结晶分异和硫化物不混溶作用共同控制,其中橄榄石与硫化物熔体发生明显的Fe-Ni交换反应。坡十母岩浆中橄榄石分离结晶造成的硫饱和,是坡十硫化物熔离的重要因素。橄榄石高Fo值、母岩浆高MgO、超镁铁岩中斜长石发育、矿物高结晶温度和铬尖晶石成分的弧岩浆特征显示,塔里木东北缘坡十侵入体是俯冲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母岩浆的产物,表现出低压高温的演化特征,其中源区熔融机制可能与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提供的热源或该区大规模拆沉作用造成的软流圈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石 铬尖晶石 母岩浆 坡十 超镁铁侵入体
下载PDF
应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北京密云放马峪铬铁矿床成因--来自含铬尖晶石矿物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立兴 朱明玉 +1 位作者 方同明 李厚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0-608,共9页
似层状铬铁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岩浆分异成因,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其中个别产在蛇绿岩中。本文选择北京放马峪似层状铬铁矿床中纯橄岩、辉橄岩和辉石岩中不同类型的含铬尖晶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岩浆早期的纯橄岩和辉橄岩中... 似层状铬铁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岩浆分异成因,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其中个别产在蛇绿岩中。本文选择北京放马峪似层状铬铁矿床中纯橄岩、辉橄岩和辉石岩中不同类型的含铬尖晶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岩浆早期的纯橄岩和辉橄岩中的铬尖晶石富铬(Cr2O3平均43.32%),而岩浆晚期辉石的结晶消耗了大量Cr3+,由于氧逸度的升高,在辉石岩的单斜辉石中出溶贫铬的铬磁铁矿(Cr2O3平均10.32%)和富铝尖晶石(Cr2O3平均15.77%)。与世界上不同类型铬尖晶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可以认为放马峪铬铁矿床是产在阿拉斯加型岩体中的早期岩浆矿床,而与蛇绿岩无关。本文对放马峪铬铁矿床成因和成矿专属性的限定,为这类镁铁-超镁铁岩体的铬、铜镍、铂族元素的找矿勘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马峪 铬铁矿床 铬尖晶石 超镁铁岩 阿拉斯加型岩体 电子探针
下载PDF
日喀则弧前盆地碎屑铬尖晶石地球化学与物源判别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荣华 胡修棉 王建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3-220,共8页
该工作在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砂岩中发现了大量碎屑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显示这些铬尖晶石具有高铬(铬指数Cr#为0.52~0.89)、低Fe3+含量(Fe3+/Fe2+<0.5)、低TiO2含量(多小于0.2%)的特征,指示这些铬尖晶石来源于与洋壳俯冲... 该工作在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砂岩中发现了大量碎屑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显示这些铬尖晶石具有高铬(铬指数Cr#为0.52~0.89)、低Fe3+含量(Fe3+/Fe2+<0.5)、低TiO2含量(多小于0.2%)的特征,指示这些铬尖晶石来源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橄榄岩和火成岩,因此弧火山岩和SSZ型蛇绿岩套是其最可能的物源。考虑到日喀则弧前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源于拉萨地体,而拉萨地体北侧的班公—怒江缝合带的碎屑物质不可能穿过晚白垩世时期已经隆起的冈底斯岩浆弧。笔者推测,铬尖晶石可能来自于冈底斯弧和拉萨地体内部已经消失的古蛇绿岩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尖晶石 日喀则弧前盆地 藏南 物源区
下载PDF
新疆达拉布特超镁铁岩成因——来自铬尖晶石的证据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博 朱永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2-322,共11页
通过研究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中方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的岩石学特征,分析方辉橄榄岩广泛发育的铬尖晶石和斜方辉石构成的蠕虫状共生连晶结构的成因,得出结论认为:这种共生连晶结构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文象结构或者石榴石的后成合晶... 通过研究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中方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的岩石学特征,分析方辉橄榄岩广泛发育的铬尖晶石和斜方辉石构成的蠕虫状共生连晶结构的成因,得出结论认为:这种共生连晶结构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文象结构或者石榴石的后成合晶,而是原始地幔岩熔融形成富铬岩浆的演化产物。这种富铬岩浆高度分异形成铬铁矿块体(即萨尔托海铬铁矿矿床)后,熔体进入地幔岩中结晶形成铬尖晶石和斜方辉石的蠕虫状共生连晶结构。因此,铬尖晶石与辉石的共生连晶结构可以作为豆荚状铬铁矿的重要找矿标志。方辉橄榄岩中的斜方辉石发育铬尖晶石出溶结构,出溶棒的成分特点表明,该结构是达拉布特蛇绿岩在快速就位过程中环境氧逸度突然升高诱发变质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拉布特 蛇绿岩 铬尖晶石 共生连晶结构 出溶结构 新疆
下载PDF
赣东北蛇纹岩中铬尖晶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国林 潘家永 +2 位作者 刘晓东 何光玉 韩善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7,共5页
赣东北蛇纹岩主要分布于该区的蛇绿混杂岩带内,经ICPMS分析发现该区蛇纹岩Cr的丰度达6187×10^-6,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主要以铬尖晶石类矿物形式存在。铬尖晶石矿物的Cr^#[=100*Cr/(Cr+Al)]为60~69,指示其形成环境可能与SSZ... 赣东北蛇纹岩主要分布于该区的蛇绿混杂岩带内,经ICPMS分析发现该区蛇纹岩Cr的丰度达6187×10^-6,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主要以铬尖晶石类矿物形式存在。铬尖晶石矿物的Cr^#[=100*Cr/(Cr+Al)]为60~69,指示其形成环境可能与SSZ型蛇绿岩(supra—subduction zone ophiolite)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 蛇纹岩 铬尖晶石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错不扎铬铁矿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慧 杨经绥 +4 位作者 刘飞 熊发挥 连东洋 姚虎 董玉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是国内铬铁矿床出露点最多,且铬铁矿石储量、产量最大的一个蛇绿岩带。根据空间展布规律,该岩带被划分为东段(曲水—墨脱)、中段(昂仁—仁布)和西段(萨嘎至中印边境)3部分。其中,西段自萨嘎以西分为南、北两支亚带。...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是国内铬铁矿床出露点最多,且铬铁矿石储量、产量最大的一个蛇绿岩带。根据空间展布规律,该岩带被划分为东段(曲水—墨脱)、中段(昂仁—仁布)和西段(萨嘎至中印边境)3部分。其中,西段自萨嘎以西分为南、北两支亚带。长期以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东段和中段,西段的研究程度非常薄弱,尤其是北亚带。不同区段研究程度的不平衡十分不利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内铬铁矿找矿工作的开展。错不扎蛇绿岩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的北亚带,呈北西-南东向带状产出,主要由方辉橄榄岩组成,并普遍发育基性岩脉。野外地质调查在该蛇绿岩体中发现了多个铬铁矿化点,矿化体呈透镜状产于方辉橄榄岩中,出露地表的长度为0.5~1m,厚为0.2~0.5 m,矿石均为致密块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错不扎铬铁矿属于高铬型铬铁矿,铬尖晶石的Cr#[=100×Cr/(Cr+Al)]为75~78,Mg#[=100×Mg/(Mg+Fe2+)]为66~69。计算结果表明,母岩浆的FeO/MgO比值为0.51~0.65,Al2O3和Ti O2含量分别为11.27%~12.1%和0.19%~0.4%,与玻安质岩浆的化学成分相当。然而,针状单斜辉石出溶体的发现指示错不扎铬铁矿可能还经历了一个深部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错不扎铬铁矿 铬尖晶石 玻安质岩浆 单斜辉石出溶体
下载PDF
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中铬尖晶石成分的两种分带趋势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鲍学昭 关雅先 +1 位作者 王公庆 黄顺福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81-386,共6页
首次报道金伯利岩中铬尖晶石的两种成分分带趋势,其中斑晶铬尖晶石以核部富Cr、边缘逐渐富Al和Fe ̄(+3)为特征,该铬尖晶石为金伯利岩岩浆上升过程中形成的;基质铬尖晶石则同上述变化趋势相反,它们是岩浆在温、压增大或母... 首次报道金伯利岩中铬尖晶石的两种成分分带趋势,其中斑晶铬尖晶石以核部富Cr、边缘逐渐富Al和Fe ̄(+3)为特征,该铬尖晶石为金伯利岩岩浆上升过程中形成的;基质铬尖晶石则同上述变化趋势相反,它们是岩浆在温、压增大或母岩在熔融程度增加过程中形成的。根据Cr_2O_3含量,基质铬尖晶石可分为两类:一是岩浆演化晚期,岩管爆发前槽压过程中结晶的低铬铁尖晶石(Cr_2O_3<54%);二是来自深源捕虏体的高铬铁尖晶石(Cr_2O_3>60%),本文探讨了它们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伯利岩 铬尖晶石 成分 分带 成因 辽宁
下载PDF
Opaque Mineralogy as a Tracer of Magmatic History of Volcanic Rocks: an Example from the Neogene-Quaternary Harrat Rahat Intercontinental Volcanic Field, North Western Saudi Arabia 被引量:2
17
作者 A.A.SUROUR A.M.B.MOUFT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281-1305,共25页
The Neogene-Quaternary Harrat Rahat volcanic field is part of the major intercontinental Harrat fields in western Saudi Arabia. It comprises lava flows of olivine basalt and hawaiite, in addition to mugearite, benmori... The Neogene-Quaternary Harrat Rahat volcanic field is part of the major intercontinental Harrat fields in western Saudi Arabia. It comprises lava flows of olivine basalt and hawaiite, in addition to mugearite, benmorite, and trachyte that occur mainly as domes, tuff cones and lava flows. Based on opaque mineralogy and mineral chemistry, the Harrat Rahat volcanic varieties are distinguished into Group I (olivine basalt and hawaiite) and Group II (mugearite, benmorite and trachyte). The maximum forsterite content (-85) is encountered in zoned forsteritic olivine of Group I, whereas olivine of Group II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rmediate (Fo=50), fayalitic (Fo=25) and pure fayalite in the mugearite, benmorite and trachyte, respectively. The more evolved varieties of Group II contain minerals that show enrichment of Fe2+, Mn2~ and Na~ that indicates normal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The common occurrence of indicates that pS+ becomes saturated in this coarse apatite with titanomagnetite in the benmorite rock variety and drops again in trachyte. Cr-spinel is recorded in Group I varieties only and the Cr# (0.5) suggests lherzolite as a possible restite of the Harrat Rahat volcanics. The plots of Cr# vs. the forsterite content (Fo) suggest two distinct trends, which are typical of mixing of two basaltic magmas of different sources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partial melting. The bimodality of Harrat Rahat Cr-spinel suggests possible derivation from recycled MORB slab in the mantle as indicated by the presence of high-Al spinel.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was modified by pervious subduction process and played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genesis of the Harrat Rahat intraplate volcanics. The trachytes of the Harrat Rahat volcanic field were formed most probably by melting of a lower crust at the mantle-crust boundary. The increase in fo2 causes a decrease in Cr203, and A1203, and a strong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Fe3+ and Mg# of spinel crystallizing from the basaltic melt at T -1200~C. The olivine-pyroxene and olivine-spinel geothermometers yielded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935-1025~C, whereas the range of 〈500-850~C from single-pyroxene thermometry indicates either post crystallization re- equilibrium of the clinopyroxene, or the mineral is xenocrystic and re-equilibrated in a cooling basaltic ma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rat Rahat intraplate volcanism cr-spinel TITANOMAGNETITE Saudi Arabia
下载PDF
Fe-Cr-Zn-Al系尖晶石棕色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伟霞 包启富 +1 位作者 顾幸勇 华泽金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61,共4页
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了Fe-Cr-Zn-Al高温棕色料,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高温棕色料在基础釉中的呈色效果和高温稳定性,从而确定出高温棕色料的最优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当ZnO 52%,Fe2O3 30%,Cr2O318%时所制备的色料,在1250℃烧成获得红棕色釉... 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了Fe-Cr-Zn-Al高温棕色料,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高温棕色料在基础釉中的呈色效果和高温稳定性,从而确定出高温棕色料的最优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当ZnO 52%,Fe2O3 30%,Cr2O318%时所制备的色料,在1250℃烧成获得红棕色釉面,这说明在煅烧温度1300℃时能合成Fe-Cr-Zn-Al系尖晶石色料。XRD实验结果表明:在Zn-Fe-Cr-Al系中合成了赤铁矿、ZnFe2O4和ZnCr2O3尖晶石,正是该尖晶石的合成,从而使色料在釉中呈色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Zn-Al系尖晶石 棕色色料 高温釉
下载PDF
5V正极材料LiCr_(0.5)Mn_(1.5)O_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巩桂英 徐宇虹 +1 位作者 马萍 张宝宏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6-58,共3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LiCr0.5Mn1.5O4正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恒流充放电等方法,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铬离子的加入不但增加了锰离子的平均化合价,有效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而且达到了5V的工作...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LiCr0.5Mn1.5O4正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恒流充放电等方法,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铬离子的加入不但增加了锰离子的平均化合价,有效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而且达到了5V的工作电压,稳定了尖晶石结构。材料存在一个活化过程,最大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45.85mAh·g–1。经过3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放电比容量仍然稳定在121.33mAh·g–1,显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为高电位锂离子电池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锂锰氧化物 尖晶石 铬离子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橄榄岩单斜辉石、铬尖晶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铬铁矿成矿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召林 孟贵祥 +3 位作者 汤贺军 袁璐璐 杨竹森 肖艳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7-494,共18页
扎河坝蛇绿岩是东准噶尔地区一条重要的蛇绿岩带,主要由橄榄岩、层状辉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硅质岩等组成。其中橄榄岩主要由方辉辉橄岩(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组成。二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Cr_2O_3平均1.11%,Al_2... 扎河坝蛇绿岩是东准噶尔地区一条重要的蛇绿岩带,主要由橄榄岩、层状辉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硅质岩等组成。其中橄榄岩主要由方辉辉橄岩(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组成。二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Cr_2O_3平均1.11%,Al_2O_3平均4.77%,MgO平均16.99%,CaO平均21.84%,SiO_2平均50.00%;铬尖晶石副矿物具有较低的Cr_2O_3(平均40.35%)、Cr~#(平均0.53)和更高的Al_2O_3(平均24.10%), MgO(平均13.23%)和Mg~#(0.62)含量,属高Al型,橄榄岩形成于扎河坝洋扩张时期(MOR环境);块状铬铁矿铬尖晶石各元素含量变化较小:Cr_2O_3平均55.45%,Al_2O_3平均10.88%, MgO平均11.98%和Mg~#为0.60,属SSZ背景高Cr型铬铁矿。二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具有典型的熔融残余结构和熔-岩反应结构,斜方辉石保留绢石化假晶和部分未蚀变的辉石残余体(主要是顽火辉石),铬尖晶石副矿物具有熔蚀特征。单斜辉石的熔融残余结构是含铬矿物熔融、释放铬的一种表现,是橄榄岩部分熔融程度升高,向更富镁方向演化的结构标志,但可能对富Cr型铬铁矿的形成贡献有限。橄榄岩存在熔-岩反应新生的单斜辉石、橄榄石及结构标志。熔-岩反应过程中流体、挥发分的作用不可忽视。文章还探讨了铬铁矿Cr~#、Mg~#和Al_2O_3含量差异与蛇绿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关系及影响因素。卡拉麦里洋壳俯冲和地幔对流循环使扎河坝早期形成于MOR环境的富Al铬尖晶石富集,形成高Cr块状铬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Cr铬铁矿 铬尖晶石 部分熔融 熔-岩反应 矿产勘查工程 扎河坝蛇绿岩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