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面锻造和超深冷处理对Cr12Mo1V钢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恒 黄宁 庞辉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34-136,147,共4页
研究六面锻造和液氮处理对Cr12Mo1V钢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六面锻造加余热淬火处理,使钢中碳化物级别降低1~2级,使钢的奥氏体晶粒度降低2级,从而提高了耐磨性.淬火后再经液氮处理,既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提高硬度,又降低钢中残余应... 研究六面锻造和液氮处理对Cr12Mo1V钢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六面锻造加余热淬火处理,使钢中碳化物级别降低1~2级,使钢的奥氏体晶粒度降低2级,从而提高了耐磨性.淬火后再经液氮处理,既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提高硬度,又降低钢中残余应力,明显地提高了钢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面锻造 超深冷处理 cr12mo1v钢 耐磨性
下载PDF
12Cr2Mo1V钢凸台附加填充丝埋弧堆焊工艺研究
2
作者 王雪骄 何鹏 +1 位作者 晏君文 吴成林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79,共7页
针对12Cr2Mo1V钢加氢反应器壳体凸台采用单丝埋弧焊进行堆焊、制造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采用附加填充丝埋弧焊的焊接方法堆焊12Cr2Mo1V材质凸台本体的工艺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2Cr2Mo1V钢上采用附加填充丝埋弧焊进行本体堆焊,焊接工... 针对12Cr2Mo1V钢加氢反应器壳体凸台采用单丝埋弧焊进行堆焊、制造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采用附加填充丝埋弧焊的焊接方法堆焊12Cr2Mo1V材质凸台本体的工艺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2Cr2Mo1V钢上采用附加填充丝埋弧焊进行本体堆焊,焊接工艺性良好;其工艺评定试验的各项力学性能完全满足母材的要求,特别是-30℃夏比KV_(2)型缺口冲击试验冲击值均≥54 J,抗回火脆化倾向评定试验结果均满足v Tr54+3Δv Tr54≤0℃的要求。与单丝埋弧堆焊相比,两枪六丝附加填充丝埋弧堆焊凸台可提高生产效率200%~250%。该项工艺研究在满足加钒钢凸台性能的前提条件下,能极大缩短凸台制造周期、节能减排,为加氢反应器先进绿色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制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填充丝埋弧焊 12cr2mo1v 凸台 堆焊
下载PDF
汽轮机材料1Cr12Ni2W1Mo1V超临界钢的热压缩流变应力行为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清郁 李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117,124,共4页
为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汽轮机材料1Cr12Ni2W1Mo1V超临界钢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在变形温度1000~1150℃,应变速率0.005~5 s^(-1)的条件下进行热压缩试验,得到了相应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果表明:1Cr12Ni2W1Mo1V超临界钢的高温流变应力对... 为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汽轮机材料1Cr12Ni2W1Mo1V超临界钢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在变形温度1000~1150℃,应变速率0.005~5 s^(-1)的条件下进行热压缩试验,得到了相应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果表明:1Cr12Ni2W1Mo1V超临界钢的高温流变应力对温度和应变速率比较敏感。通过双曲正弦本构方程和线性回归分析构建1Cr12Ni2W1Mo1V高温塑性变形的本构模型,并将流变应力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二者拟合程度高,表明该模型能较好描述该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2Ni2W1mo1v超临界 高温变形 本构模型 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Cr12Mo1V1钢组织及硬度与切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秀华 刘明 曹莹 《模具制造》 2017年第11期79-82,共4页
试验室研究了Cr12Mo1V1钢的退火工艺,讨论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等温温度对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退火硬度对切削性能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和等温温度的提高,显微组织中粒状珠光... 试验室研究了Cr12Mo1V1钢的退火工艺,讨论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等温温度对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退火硬度对切削性能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和等温温度的提高,显微组织中粒状珠光体的碳化物数量减少、由成堆分布的质点转变成均匀分布的球状,同时硬度逐渐降低,切削性能也逐渐改善,最佳工艺为890℃加热后830℃等温退火。在工业化生产中对大尺寸钢材的应用效果较好,硬度202~214HB,切削后表面粗糙度值1.452~1.51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1v1 退火工艺 组织 硬度 切削性能
下载PDF
Cr12Mo1V1钢表面激光熔覆Fe基合金熔覆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鹏飞 魏昕 +1 位作者 屈海艳 李京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102,共4页
选用Cr12Mo1V1钢作为基体材料,Fe基合金粉末为熔覆材料,以同步送粉的方式在基体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分析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和基体结合处出现了一道明... 选用Cr12Mo1V1钢作为基体材料,Fe基合金粉末为熔覆材料,以同步送粉的方式在基体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分析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和基体结合处出现了一道明亮区,底部大多由胞状晶组成,熔覆层中部出现较多的树枝晶和粗大的柱状晶,熔覆层顶部出现较多的等轴晶。测得基体的平均硬度为241.78 HV0.2,熔覆层的平均硬度为493.22 HV0.2,熔覆层的硬度为基体的2.04倍,表明熔覆层的硬度比基体明显提升。基体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456,而熔覆层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375,比基体的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cr12mo1v1 显微组织 摩擦磨损
下载PDF
钢锭截面形状对Cr12Mo1V1锻制扁钢和圆钢的共晶碳化物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继红 孙秀华 +2 位作者 王琳 康爱军 蔡清 《模具制造》 2019年第9期86-89,共4页
采用金相分析的方法,对4.2t矩形截面钢锭和4t八角形截面钢锭以及锻制的110×460mm扁钢和φ250mm圆钢的共晶碳化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2t矩形截面钢锭比4t八角形截面钢锭易于获得细的共晶碳化物网,两种钢锭锻制的圆钢均比扁钢的... 采用金相分析的方法,对4.2t矩形截面钢锭和4t八角形截面钢锭以及锻制的110×460mm扁钢和φ250mm圆钢的共晶碳化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2t矩形截面钢锭比4t八角形截面钢锭易于获得细的共晶碳化物网,两种钢锭锻制的圆钢均比扁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级别低0.5级,而且扁钢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角部级别相当、对角线1/4处和心部4.2t比4t钢锭的级别低0.5级;圆钢亦如此,边部级别相当,直径1/4处和心部4.2t比4t钢锭的级别低0.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1v1 锭截面形状 锻制扁和圆 共晶碳化物
下载PDF
12Cr2Mo1V钢回火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振江 贾鹏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1-203,208,共4页
采用力学性能检测、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研究了回火热处理及焊后热处理对12Cr2Mo1V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回火及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在晶界上会有析出相M23C6析出。保温时间越长,晶界上M23C6越多;而M23C6在晶界析出是... 采用力学性能检测、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研究了回火热处理及焊后热处理对12Cr2Mo1V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回火及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在晶界上会有析出相M23C6析出。保温时间越长,晶界上M23C6越多;而M23C6在晶界析出是导致12Cr2Mo1V钢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2mo1v 热处理 析出相
下载PDF
临氢用12Cr2Mo1V锻用钢的留氧冶炼工艺研究
8
作者 陈建东 苏德利 +1 位作者 曹立民 王珏 《大型铸锻件》 2015年第6期8-12,共5页
临氢用12Cr2Mo1V锻用钢采用VCD真空浇铸工艺。由于钢液黏度较大,为防止浇铸时大尺寸夹杂物被卷入钢液,质量控制的要点是采取留氧冶炼工艺。LF操作选用电石粒脱氧,电石粒用量根据LF第一个目标样C含量确定。钢液入VD时活度氧控制在(19.0~... 临氢用12Cr2Mo1V锻用钢采用VCD真空浇铸工艺。由于钢液黏度较大,为防止浇铸时大尺寸夹杂物被卷入钢液,质量控制的要点是采取留氧冶炼工艺。LF操作选用电石粒脱氧,电石粒用量根据LF第一个目标样C含量确定。钢液入VD时活度氧控制在(19.0~23.0)×10-6,VD结束时活度氧控制在(14.0~18.0)×10-6。这样的留氧量能确保真空浇铸时,钢液以滴流状态进入钢锭模,从而有效避免钢液卷入中间包熔损耐材类大尺寸夹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2mo1v锻用 夹杂物 冶炼工艺
下载PDF
Cr12Mo1V1钢真空热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戴文武 《模具制造》 2009年第1期67-69,共3页
叙述了Cr12Mo1V1钢的入库检验方法,并详细介绍了Cr12Mo1V1钢的真空热处工艺。
关键词 cr12mo1v1 真空热处理 检验方法
下载PDF
Cr12Mo1V1冷作模具钢的技术开发
10
作者 尹熙武 《重庆特钢》 1992年第3期178-191,共14页
关键词 cr12mo1v1 冷作模具
下载PDF
12Cr2Mo1V加氢钢表面缺陷分析
11
作者 张峰 《大型铸锻件》 2021年第1期53-54,共2页
233 t 12Cr2Mo1V加氢钢锭超声检测时,发现水口端有Φ3~4 mm密集缺陷,解剖缺陷部位后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确定了该缺陷主要为高熔点的MgO·Al2O3、CaO·MgO·Al2O3夹杂物。分析夹杂物来源,确定了钢锭无损检测不合格的... 233 t 12Cr2Mo1V加氢钢锭超声检测时,发现水口端有Φ3~4 mm密集缺陷,解剖缺陷部位后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确定了该缺陷主要为高熔点的MgO·Al2O3、CaO·MgO·Al2O3夹杂物。分析夹杂物来源,确定了钢锭无损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冶炼生产高质量加氢钢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2mo1v加氢 密集缺陷 质量控制
下载PDF
Cr12Mo1V1钢电连接压接模具失效的试验与仿真
12
作者 李永生 申江源 +2 位作者 冯天昱 潘杰 杨智勇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4,244,共8页
针对某型Cr12Mo1V1钢电连接压接模具在服役200次后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采用5M1E的失效分析方法,结合Cr12Mo1V1冷作模具钢特性,采用扫描电镜、直读光谱仪、洛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对Cr12Mo1V1钢电连接压接模具的宏观断口形貌、材料成... 针对某型Cr12Mo1V1钢电连接压接模具在服役200次后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采用5M1E的失效分析方法,结合Cr12Mo1V1冷作模具钢特性,采用扫描电镜、直读光谱仪、洛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对Cr12Mo1V1钢电连接压接模具的宏观断口形貌、材料成分、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分析检测,并借助Deform软件对电连接压接模具的压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电连接压接模具的材料成分不达标、强度过低以及内部共晶碳化物不均匀、碳化物尺寸超标是导致模具短寿命和脆性断裂的根本原因。此外,模具止裂槽、圆孔位置等分布不合理,导致模具在挤压过程中出现应力集中,是模具发生脆性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最后,从模具原材料、热处理、锻造工艺以及模具结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电连接压接模具的延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1v1 电连接压接模具 冷挤压工艺 脆性断裂 碳化物 模具寿命
原文传递
高端特殊钢分切圆刀片热处理工艺研究
13
作者 徐腾飞 赵磊 彭永强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对分切圆刀片国内外的工艺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采用Cr12Mo1V1作为刀片基体材料,针对高端特殊钢分切圆刀片的特性进行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空冷淬火后得到的分切圆刀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确定Cr12Mo1V1材料分切圆刀片的最佳热... 对分切圆刀片国内外的工艺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采用Cr12Mo1V1作为刀片基体材料,针对高端特殊钢分切圆刀片的特性进行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空冷淬火后得到的分切圆刀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确定Cr12Mo1V1材料分切圆刀片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加热至790℃退火保温2 h,随炉冷却至500℃后出炉空冷;淬火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先升温至600℃保温0.5 h,再升温至850℃保温0.5 h,然后升温至1050℃保温1 h,空冷至室温;一次回火工艺为200℃×2 h,随炉冷却至室温;二次回火工艺为480℃×2 h,随炉冷却至室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特殊分切圆刀片 cr12mo1v1 热处理 空冷淬火 强韧性
下载PDF
Cr12Mo1V1钢组织的高温转变行为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继浩 迟宏宵 +3 位作者 曹建春 周健 马党参 林鹏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0-506,共7页
使用高温金相技术观察研究了Cr12Mo1V1模具钢加热至950和1 200℃的升温过程、保温过程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碳化物溶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铁素体组织会呈现黑色,随着温度升高,会发生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在高温金相中表... 使用高温金相技术观察研究了Cr12Mo1V1模具钢加热至950和1 200℃的升温过程、保温过程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碳化物溶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铁素体组织会呈现黑色,随着温度升高,会发生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在高温金相中表现为黑色组织向灰白色组织转变;保温过程中,将会发生碳化物明显溶解现象,在高温金相中,碳化物溶解呈现黑色颗粒尺寸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减少的现象,大颗粒共晶碳化物将会发生溶断和粒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马氏体转变,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的结构会更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1v1 高温金相 组织转变 碳化物溶解
原文传递
不同截面尺寸Cr8Mo2SiV和Cr12Mo1V1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芬 迟宏宵 +3 位作者 马党参 马幼平 徐辉霞 朱旺龙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对不同截面尺寸Cr8Mo2SiV和Cr12Mo1V1冷作模具钢的组织,共晶碳化物尺寸及不均匀度,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8Mo2SiV钢和Cr12Mo1V1钢退火组织均为球状珠光体上分布着碳化物;随热轧截面尺寸的增大,碳化物尺寸变大,分布均匀性变差... 对不同截面尺寸Cr8Mo2SiV和Cr12Mo1V1冷作模具钢的组织,共晶碳化物尺寸及不均匀度,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8Mo2SiV钢和Cr12Mo1V1钢退火组织均为球状珠光体上分布着碳化物;随热轧截面尺寸的增大,碳化物尺寸变大,分布均匀性变差。适当减小试验钢的截面尺寸,能够显著减小共晶碳化物的尺寸并改善其分布不均度,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8mo2Siv cr12mo1v1 截面尺寸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DB.12Cr2Mo1V钢的大型四辊卷板机卷板减薄分析
16
作者 高淑娟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3-39,共7页
通过有限元分析仿真模拟软件Simufact建立板材卷制模型,开展了基于DB.12Cr2Mo1V钢的卷板成形工艺模拟设计,找出板材成形后最大减薄量出现的位置并与实际生产中测量的板材厚度减薄量进行对比,以掌握板材塑性成形技术中的减薄机理,形成有... 通过有限元分析仿真模拟软件Simufact建立板材卷制模型,开展了基于DB.12Cr2Mo1V钢的卷板成形工艺模拟设计,找出板材成形后最大减薄量出现的位置并与实际生产中测量的板材厚度减薄量进行对比,以掌握板材塑性成形技术中的减薄机理,形成有效的缺陷控制方法。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板材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塑性应变的最大值出现在板材边缘处,由第3道次中左侧辊对板材成形的过度挤压所导致,并观测到板材的中性层发生内移;板材成形过程中最大减薄量出现在板材前端预弯处,减薄量为2.2 mm,与实际生产中测得的结果吻合度较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12cr2mo1v 四辊卷板机 减薄量 等效塑性应变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加氢反应器12Cr2Mo1V钢筒体热处理工艺改进
17
作者 王亚安 李慧 +3 位作者 李七平 袁旗 祁庆花 王旭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5-198,共4页
对12Cr2Mo1V钢筒体锻件热处理后冲击性能,常温以及450℃下强度差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2Cr2Mo1V钢筒体锻件经原工艺处理后,组织中贝氏体含量仅50%,不符合要求。经过930℃锻后退火,930℃水淬以及... 对12Cr2Mo1V钢筒体锻件热处理后冲击性能,常温以及450℃下强度差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2Cr2Mo1V钢筒体锻件经原工艺处理后,组织中贝氏体含量仅50%,不符合要求。经过930℃锻后退火,930℃水淬以及710℃回火改进工艺处理后,组织全部为贝氏体,强度及冲击吸收能量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2mo1v 热处理 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Cr12Mo1V1轧辊钢电渣冶炼工艺探讨
18
作者 赵小刚 李建军 《太钢科技》 2000年第3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cr12mo1v1轧辊 电渣冶炼工艺 电渣重溶
原文传递
冷作模具钢的强韧化工艺研究进展
19
作者 程晓农 严学华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1年第4期21-24,共4页
冷作模具钢是工业应用中一种重要的模具材料。本文对冷作模具钢系列中的Cr12、Cr12MoV和Cr12Mo1V1的强韧化工艺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
关键词 冷作模具 热处理 强韧化 cr12 cr12mov cr12mo1v1 等温淬火处理
下载PDF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大型12Cr2Mo1V钢热处理中的应用
20
作者 高新勃 覃庆良 《金属热处理》 CAS 2024年第9期290-296,共7页
针对大口径厚壁12Cr2Mo1V钢的加热及焊后热处理,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并选择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代替传统的PID算法对其加热温度进行控制。首先分析工件的物理参数,计算出加热频率、线圈电流、电源配置等参数,再通过COMSOL软件将得... 针对大口径厚壁12Cr2Mo1V钢的加热及焊后热处理,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并选择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代替传统的PID算法对其加热温度进行控制。首先分析工件的物理参数,计算出加热频率、线圈电流、电源配置等参数,再通过COMSOL软件将得到的各项参数带入,对现场条件进行磁-热耦合的仿真分析,验证计算数据的可行性;之后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MFAC模型并与传统PID模型作比较,并将两种算法实际应用到现场观测加热效果。结果表明,将大型工件加热到目标温度700℃,采用MFAC算法加热的温度波动更小,稳定性更高,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感应加热 12cr2mo1v COMSOL有限元仿真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