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3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超低碳CrMnN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维东 汪海涛 +4 位作者 王亮 王维亮 鲜林云 郭克星 房世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0,76,共4页
采用等离子弧焊接对QN1804L(下称18Cr)超低碳CrMn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并对焊接接头分别进行形变热处理和固溶处理。结果表明:焊态下接头组织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铁素体呈骨架和板条状分布在奥氏体组织中间,焊缝硬度略高于母材的;... 采用等离子弧焊接对QN1804L(下称18Cr)超低碳CrMn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并对焊接接头分别进行形变热处理和固溶处理。结果表明:焊态下接头组织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铁素体呈骨架和板条状分布在奥氏体组织中间,焊缝硬度略高于母材的;形变热处理后焊缝组织发生扭曲,晶粒被拉长,焊缝硬度远高于母材的;同时由于形变强化,焊缝强度也明显提高。固溶处理后焊缝中的铁素体在高温转变为奥氏体,未及时转变的呈点状分布,焊缝硬度与母材的基本保持一致;不同热处理后的焊缝均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等离子弧焊 形变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 腐蚀性能
下载PDF
CrMnN奥氏体不锈钢冲压开裂的原因分析
2
作者 王宏霞 刘刚 +1 位作者 吴月龙 李铁 《中国重型装备》 2013年第2期46-48,共3页
针对TS21CrMnN奥氏体不锈钢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冲压开裂现象,对开裂部位取样进行了宏观检测、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开裂部位存在大量的非金属夹杂物,是导致开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裂纹分析 夹杂物 crmnn奥氏体不锈钢 冲压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辐照脆化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
3
作者 贾丽霞 王东杰 +2 位作者 贺新福 吴石 杨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5-1645,共11页
奥氏体不锈钢因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是反应堆内重要的结构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会遭受中子辐照引起微观结构变化,从而导致断裂韧性下降,影响其服役行为。在反应堆延寿时需考虑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脆化行为,即断裂韧性降... 奥氏体不锈钢因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是反应堆内重要的结构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会遭受中子辐照引起微观结构变化,从而导致断裂韧性下降,影响其服役行为。在反应堆延寿时需考虑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脆化行为,即断裂韧性降低行为。辐照后断裂韧性实验数据较少,而辐照后拉伸性能实验数据较多,根据断裂韧性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可以用辐照后拉伸性能数据实现对辐照后断裂韧性的行为预测。为预测奥氏体不锈钢辐照脆化性能,首先根据辐照硬化和辐照后微观结构信息关联模型,利用辐照后微观结构信息实现对辐照后拉伸屈服应力的预测;再根据辐照硬化和断裂韧性的关联模型,利用辐照前的均匀延伸率、屈服应力/流体应力和断裂韧性,结合拟合获得的辐照后流体应力、均匀延伸率,实现奥氏体不锈钢辐照后断裂韧性预测,即实现对奥氏体不锈钢辐照脆化的预测。通过以上步骤,可基于辐照后微观结构信息直接预测奥氏体不锈钢辐照后的断裂韧性。利用文献中获得的奥氏体不锈钢辐照后微观结构实验数据对辐照后断裂韧性进行预测,断裂韧性预测值与文献中报道的奥氏体不锈钢断裂韧性实验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辐照后出现的位错环是引起奥氏体不锈钢辐照脆化的主要微观结构。未来可根据实验测得或模拟计算获得的辐照后微观结构信息,实现对奥氏体不锈钢辐照脆化的预测,为反应堆延寿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内构件 奥氏体不锈钢 断裂韧性 辐照脆化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焊接方法对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苏文娟 管凌峰 +2 位作者 方俊 王康帅 彭剑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共11页
为了研究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性能对低温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影响,本文通过-196℃的低温冲击试验,对比研究了钨极气体保护焊(GTAW)、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MAW)、埋弧焊(SAW)3种焊接方法对S30408和S31608两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 为了研究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性能对低温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影响,本文通过-196℃的低温冲击试验,对比研究了钨极气体保护焊(GTAW)、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MAW)、埋弧焊(SAW)3种焊接方法对S30408和S31608两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对于S30408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性能小于母材与焊缝区,成为薄弱位置;3种焊接方法中,GTAW获得的焊接接头在热影响区的冲击性能处于最优水平。对于S31608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性能,焊缝、热影响区与母材的差异较小;3种焊接方法中,SAW获得的焊接接头在冲击吸收能量上与母材结果相近,能够获得焊接接头较好的综合冲击性能。通过对比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断口形貌特征表明,焊接接头不同区域冲击断口形貌特征与低温冲击性能的结果相吻合。本文研究工作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焊接接头 低温冲击 冲击韧性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薄板激光焊表面张力驱动熔池形成的数值模拟分析
5
作者 周世杰 段瑞 +1 位作者 苏哲 李雪峥 《电焊机》 2024年第6期87-93,共7页
为探究奥氏体不锈钢薄板激光焊接过程中表面张力对熔池形状、熔池流速、熔池静压的影响,以期优化焊接工艺并提高焊接质量。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建立了移动旋转高斯曲面体热源模型,通过改变Marangoni对流系数来模拟不同表面张力条件,... 为探究奥氏体不锈钢薄板激光焊接过程中表面张力对熔池形状、熔池流速、熔池静压的影响,以期优化焊接工艺并提高焊接质量。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建立了移动旋转高斯曲面体热源模型,通过改变Marangoni对流系数来模拟不同表面张力条件,分析其对熔池形成过程、熔池形状、流速及熔池内静压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是影响熔池形态和内部静压力的关键因素,表面张力指向熔池内部,驱动熔池向中心汇聚,从而促进熔池的形成;表面张力的大小与熔池峰值温度、熔深、深宽比呈负相关,与峰值流速、熔宽、熔池内部静压力呈正相关;铜衬底的加入显著增大了过冷度,加速了熔池的冷却,有助于避开奥氏体不锈钢的敏化温度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激光焊 表面张力 熔池流动 熔池形状
下载PDF
QN1803奥氏体不锈钢温热本构模型构建
6
作者 夏琴香 袁云鹏 +1 位作者 肖刚锋 张俊豪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基于QN1803奥氏体不锈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存在的马氏体相变现象,提出采用基于热激活位错运动理论的物理基Zerilli-Armstrong(Z-A)模型,构建了其温热成形时的修正本构模型。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QN1803奥氏体不锈钢在温度为25... 基于QN1803奥氏体不锈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存在的马氏体相变现象,提出采用基于热激活位错运动理论的物理基Zerilli-Armstrong(Z-A)模型,构建了其温热成形时的修正本构模型。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QN1803奥氏体不锈钢在温度为25~200℃、应变速率为0.001~0.1 s^(-1)的变形条件下进行了温热拉伸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QN1803奥氏体不锈钢的温热流变行为,构建了QN1803奥氏体不锈钢在温热成形条件下的修正Z-A本构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5~100℃范围内,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拉伸试样中的马氏体含量迅速减少。在各应变速率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含量也迅速减少。采用相关系数R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 AR量化了本构模型的精确度,修正的Z-A本构模型的R和E AR的值分别为0.998和1.225%,能较好地描述QN1803奥氏体不锈钢的温热流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N1803奥氏体不锈钢 温热流变行为 Zerilli-Armstrong本构模型
下载PDF
耐老化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纳米析出相和逆变奥氏体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润涛 周张健 +1 位作者 白冰 杨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7,共7页
马氏体时效不锈钢通过中温时效可析出高数密度超细纳米级析出相,使其获得高强度和一定的韧性。但是,当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中低温下长期服役时,由于富Cu相、NiAl相等析出强化相的粗化及Fe-Cr基体调幅分解形成脆性富Cr相等,其延展性和冲... 马氏体时效不锈钢通过中温时效可析出高数密度超细纳米级析出相,使其获得高强度和一定的韧性。但是,当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中低温下长期服役时,由于富Cu相、NiAl相等析出强化相的粗化及Fe-Cr基体调幅分解形成脆性富Cr相等,其延展性和冲击性能大幅降低,出现明显的热老化脆化问题,给服役安全性带来隐患。通过适当降低铬含量和析出元素含量、提高镍含量可有效抑制析出强化相的粗化及脆性相的析出。若进一步通过成分设计和热处理调控获得适量的逆变奥氏体,可望有效改善其热老化脆化问题。本文介绍了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成分设计原则、析出相特点及其热稳定性对热老化脆化的影响,综述了有利于提高组织热老化稳定性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中纳米析出强化相和逆变奥氏体的调控方法,为新型耐老化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成分设计和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纳米析出相 逆变奥氏体 热老化
下载PDF
Al含量对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均匀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珠 龙家琛 +2 位作者 高阳 郭相龙 张乐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10,共10页
为进一步提升奥氏体不锈钢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核反应堆候选包壳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Al含量的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及不含Al基材在650℃/20 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均匀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材料的腐蚀增重随Al含量增加... 为进一步提升奥氏体不锈钢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核反应堆候选包壳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Al含量的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及不含Al基材在650℃/20 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均匀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材料的腐蚀增重随Al含量增加而降低,不同Al含量材料的腐蚀增重均近似服从抛物线生长规律。Al含量低于1.5wt%时,材料表面生成双层富Fe氧化膜,保护性差,渗碳层厚度可达约12μm;Al含量高于2.5wt%时,材料表面生成保护性氧化膜,外层富Cr、内层富Al,氧化膜及基体中仍存在渗碳行为,渗碳层厚度减小至约6μm。造成差异的原因是较高Al含量能有效促进保护性富Al氧化膜的形成,抑制Fe的向外扩散和C的向内扩散,进而提升材料的耐氧化和渗碳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奥氏体不锈钢 超临界二氧化碳 均匀腐蚀 AL含量
下载PDF
低温液体氧氮化对奥氏体不锈钢磨损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李龙义 杨涛 +3 位作者 樊勋 陈波 王均 王天石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4,共11页
[目的]奥氏体不锈钢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航空电子装备零部件,但其硬度和耐磨性欠佳。[方法]采用低温液体氧氮化技术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等分析了所得复合改性层的微观组... [目的]奥氏体不锈钢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航空电子装备零部件,但其硬度和耐磨性欠佳。[方法]采用低温液体氧氮化技术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等分析了所得复合改性层的微观组织和截面显微硬度分布,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探究了表面改性层的耐磨性。[结果]低温液体氧氮化表面改性层由外侧致密的Fe_(3)O_(4)相和内侧富氮S相构成。S相是含氮过饱和固溶体,含有大量位错、层错和孪晶,因此硬度较高。载荷和温度会影响不锈钢样品的磨损行为,温度升高和载荷增大都会使304奥氏体不锈钢样品和低温液体氧氮化样品的平均摩擦因数轻微下降,磨损体积损失增大。不过低温液体氧氮化处理能够缩短304奥氏体不锈钢样品初始磨损阶段的持续时间,使其在载荷10 N、温度200℃条件下的最大磨损体积损失由1.086 mm^(3)降至0.144 mm^(3)。[结论]低温液体氧氮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304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低温液体氧氮化 微观组织 磨损行为
下载PDF
15-15Ti奥氏体不锈钢热老化小尺寸试样单轴拉伸行为的GTN微观损伤模型研究
10
作者 李帅 张子诚 +2 位作者 黎军顽 宁广胜 钟巍华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3期67-74,82,共9页
通过加速热老化试验模拟了15-15Ti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效应,构建了Ramberg-Osgood力学本构模型和GTN(Gurson-Tvergaard-Needleman)微观损伤模型。结合有限元方法,探讨了热老化不同时间的15-15Ti奥氏体不锈钢小尺寸试样在不同温度拉伸试... 通过加速热老化试验模拟了15-15Ti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效应,构建了Ramberg-Osgood力学本构模型和GTN(Gurson-Tvergaard-Needleman)微观损伤模型。结合有限元方法,探讨了热老化不同时间的15-15Ti奥氏体不锈钢小尺寸试样在不同温度拉伸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响应行为和损伤断裂过程。结果表明:热老化小尺寸试样中有少量碳化物析出和大量σ相形成,导致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显著下降;未热老化试样的拉伸断口中有大量韧窝,为韧性断裂,而热老化试样的拉伸断口中韧窝数量明显减少,析出相周围有撕裂棱,为脆性断裂;热老化试样标距段的应力集中和颈缩均延迟发生;热老化试样的断裂应变明显小于未热老化试样;热老化能促使小尺寸试样中孔洞的聚集和增多,从而加速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15Ti 奥氏体不锈钢 小尺寸试样 热老化 GTN 模型
下载PDF
Z2CND18.12N奥氏体不锈钢低周疲劳损伤的EBSD分析
11
作者 车枫 孟亦圆 +1 位作者 林莉 罗忠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183,共7页
针对核电管道用Z2CND18.12N奥氏体不锈钢的低周疲劳损伤,研究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采集与后处理参数对局域取向差(local misorientation,ML)的影响,基于优选参数探讨特征取向晶粒的损伤规律。结果表... 针对核电管道用Z2CND18.12N奥氏体不锈钢的低周疲劳损伤,研究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采集与后处理参数对局域取向差(local misorientation,ML)的影响,基于优选参数探讨特征取向晶粒的损伤规律。结果表明:测试步长、取向差平均范围(filter)及像素合并参数(binning)均影响ML测试结果,综合考虑晶粒尺寸、测试精度和效率等因素,优选确定binning 2×2,filter 11×11,测试步长为2μm或5μm。选取损伤程度不同的两个区域,〈111〉取向晶粒ΔM_(L)的峰值和平均值变化均高于〈101〉和〈001〉取向,〈101〉取向ΔM_(L)数值最小;同时,ML在小晶粒特别是晶界及交汇处数值较大。结合晶粒尺寸、晶界对变形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证实ML可以有效评价Z2CND18.12N钢的变形损伤,为发展基于多物理参量的材料以及结构损伤评价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疲劳 电子背散射衍射 晶体取向 局域取向差
下载PDF
LPBF增材制造纳米颗粒增强奥氏体不锈钢的进展
12
作者 梁泽芬 梁泽忠 +3 位作者 张俊喜 张继林 牛玉艳 梁补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4,共8页
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LPBF)增材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因良好的可打印性和力学性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其工业应用,添加纳米增强相是调控其性能的有效策略之一。综述了纳米颗粒增强LPBF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 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LPBF)增材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因良好的可打印性和力学性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其工业应用,添加纳米增强相是调控其性能的有效策略之一。综述了纳米颗粒增强LPBF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纳米颗粒对致密度、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强化机理。纳米颗粒的加入使复合材料孔隙率增加,致密度下降;胞状组织晶粒细化,且具有较低的各向异性;添加了增强相的奥氏体不锈钢在强度显著提高的同时还保持良好的延展性,主要归因于晶粒细化、位错强化、Orowan强化以及载荷传递强化的综合效应。最后展望了LPBF增材制造纳米颗粒增强奥氏体不锈钢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增材制造 奥氏体不锈钢 致密度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新型低铬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13
作者 高阳 郭相龙 +1 位作者 周张健 张乐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5-1343,共9页
基于超临界水冷堆对结构材料的需求,研究了一种低铬含铝奥氏体不锈钢(AFAs)在600℃、25 MPa的超临界水(SCW)中的均匀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技术分析了氧化膜的形貌、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低铬AFAs在SC... 基于超临界水冷堆对结构材料的需求,研究了一种低铬含铝奥氏体不锈钢(AFAs)在600℃、25 MPa的超临界水(SCW)中的均匀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技术分析了氧化膜的形貌、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低铬AFAs在SCW中腐蚀动力学符合抛物线规律。Al、Cr含量较低,不足以维持独立的氧化铝膜的形成,而是形成外层为磁铁矿、内层为Cr-Al混合氧化物的双层氧化膜结构。这种氧化膜的保护性较差,对低铬AFAs长期腐蚀不利。本研究揭示了低铬AFAs在SCW中的腐蚀机理,并指出充足的Cr、Al含量是材料在SCW中维持耐腐蚀性的基础。本研究可为超临界水冷堆结构材料选用及AFAs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含铝奥氏体不锈钢 均匀腐蚀 氧化铝膜 磁铁矿
下载PDF
V对S30403奥氏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沈彬 顾尚军 +4 位作者 王劼 魏福龙 黎志英 张钧祥 李长荣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145,共10页
研究了3种不同V含量(0 mass%、0.097 mass%和0.19 mass%)的S30403奥氏体不锈钢在500~900℃高温下的拉伸行为。结果表明:在500~900℃范围内,3种实验钢的抗拉强度都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而降低。V含量为0.097 mass%的实验钢在600、700和800... 研究了3种不同V含量(0 mass%、0.097 mass%和0.19 mass%)的S30403奥氏体不锈钢在500~900℃高温下的拉伸行为。结果表明:在500~900℃范围内,3种实验钢的抗拉强度都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而降低。V含量为0.097 mass%的实验钢在600、700和800℃的极限抗拉强度是3种钢中最高的,分别为362.9、271.4和156.1 MPa,这是不同温度下动态应变时效、动态再结晶和析出强化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含V钢在500~900℃范围内拉伸后的断面收缩率高于不含V钢,当V含量为0.19 mass%时,实验钢的断面收缩率最高,这是由于基体中固溶的V元素促进了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高温拉伸性能 动态再结晶(DRX) 动态应变时效(DSA) 析出强化
下载PDF
N含量对S32750双相不锈钢中二次奥氏体析出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吴晓涵 宋志刚 +3 位作者 何建国 丰涵 郑文杰 朱玉亮 《特殊钢》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随着行业对双相不锈钢品质及性能要求的提升,二次奥氏体已经成为影响S32750双相不锈钢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次奥氏体是“温度-冷却速率”共同作用的一种亚稳态产物,与铁素体相呈近K-S或N-W位向关系,且对N有富集作用,可按形貌将其分为... 随着行业对双相不锈钢品质及性能要求的提升,二次奥氏体已经成为影响S32750双相不锈钢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次奥氏体是“温度-冷却速率”共同作用的一种亚稳态产物,与铁素体相呈近K-S或N-W位向关系,且对N有富集作用,可按形貌将其分为针状二次奥氏体和孤岛状二次奥氏体。研究了N含量对二次奥氏体析出行为的影响。通过制备w[N]为0.02%、0.09%和0.17%的试验钢,并借助热模拟及EBSD检测可知,随着N含量增加,二次奥氏体由弯曲羽毛状向板条形针状转变,且奥氏体相的整体比例增加。经计算可知,奥氏体相的析出方式与本征吉布斯自由能相关,即受到成分与试验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二次奥氏体 N含量 析出行为 形核驱动力
下载PDF
不锈钢中亚稳奥氏体-马氏体相变行为的原位分析
16
作者 薛维维 孙殿东 +6 位作者 胡俊睿 顾新阳 杜兆鑫 崔丽 郭岩 郝旭龙 高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0,共8页
采用原位EBSD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铁素体不锈钢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工艺后残余奥氏体特征对其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行为与其晶粒尺寸、分布和形貌有关,其影响程度按降序排列。... 采用原位EBSD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铁素体不锈钢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工艺后残余奥氏体特征对其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行为与其晶粒尺寸、分布和形貌有关,其影响程度按降序排列。与马氏体间奥氏体和马氏体与铁素体间奥氏体相比,三叉晶界处的奥氏体和孪晶奥氏体在变形早期更容易发生马氏体相变,这与变形过程中不同分布残余奥氏体所受不同的应变或应力密切相关。与大尺寸奥氏体相比,小尺寸奥氏体在变形后期开始转变,有助于延长均匀伸长率。这可能是由于小尺寸奥氏体具有较高的界面能和平均C含量,并且由于细晶强化效应需要较大的宏观应力/应变来诱导马氏体相变。拉长/等轴残余奥氏体在变形早期容易转变,而薄膜状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主要集中在变形后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塑性。不同的转变行为是由于C和N含量的差异以及层错、位错和滑移等缺陷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原位分析 相变行为 残余奥氏体 塑性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中应变诱导α′-马氏体作为氢扩散通道的研究
17
作者 孙颖 郑留伟 张慧云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研究了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ASS)的组织演变和氢脆行为。用热脱附光谱仪测定了304和316L ASS的氢脱附速率和氢含量。结果表明,与固溶处理的304 ASS相比,冷轧样品中产生了应变诱导α′-马氏体,氢含量增加,氢脆敏感性增加;然而,316L AS... 研究了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ASS)的组织演变和氢脆行为。用热脱附光谱仪测定了304和316L ASS的氢脱附速率和氢含量。结果表明,与固溶处理的304 ASS相比,冷轧样品中产生了应变诱导α′-马氏体,氢含量增加,氢脆敏感性增加;然而,316L ASS冷轧后产生极少量α′-马氏体,氢含量较少,氢脆敏感性很低。4个样品在充氢前的断裂均为韧性断裂,冷轧316L ASS在充氢后的断裂为准解理和解理断裂,而冷轧304 ASS在充氢后的断裂为晶间断裂。确定了应变诱导α′-马氏体在氢扩散和氢脆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氢脆敏感性 α′-马氏体 氢扩散通道 HE机制
下载PDF
超低温热疲劳对Z2CND18.12奥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昀浩 马雁 +6 位作者 张涛 李世江 蒋兴宇 蓝宇宁 朱卉平 周犊 佟振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80-2188,共9页
核电厂低低水位阀门维修中经常采用冰塞封堵实现一段管道的封闭隔离,为研究冰堵作业中冷冻→解冻→加热过程对一回路管材Z2CND18.12奥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实验模拟方法开展了20个循环周次的超低温热疲劳(-196℃→... 核电厂低低水位阀门维修中经常采用冰塞封堵实现一段管道的封闭隔离,为研究冰堵作业中冷冻→解冻→加热过程对一回路管材Z2CND18.12奥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实验模拟方法开展了20个循环周次的超低温热疲劳(-196℃→0℃→350℃→室温)实验。通过金相、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设备表征材料经过不同循环周次的显微组织变化;通过室温、高温拉伸、室温冲击等测试方法获得试样宏观力学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Z2CND18.12奥氏体不锈钢管材在20个循环周次的超低温热疲劳后,仍然保持了0周次试样(原始样品)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显微组织中未发生相变和沉淀相析出,仅位错密度增加,晶粒尺寸略微减小。综上可知超低温热疲劳后Z2CND18.12奥氏体不锈钢管材显微结构稳定、力学性能良好,能够抵抗深冷热循环的反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2CND18.12奥氏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深冷 热疲劳
下载PDF
基于双晶相控阵探头的奥氏体不锈钢检测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云维锐 林佳琼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介绍了4种相控阵探头的检测方案,并进行各组声场工艺分析和试验对比,最终确定了双晶线阵/面阵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高穿透能力,降低了声场扭曲影响,另外纵波声束偏转能够激发爬波以覆盖表面,与灵活的扫查架配套,...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介绍了4种相控阵探头的检测方案,并进行各组声场工艺分析和试验对比,最终确定了双晶线阵/面阵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高穿透能力,降低了声场扭曲影响,另外纵波声束偏转能够激发爬波以覆盖表面,与灵活的扫查架配套,能够很好适应船舶、石油化工和核电等行业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超声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相控阵 双晶线阵 双晶面阵 超声检测
下载PDF
钠冷快堆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无缝管的开发 被引量:1
20
作者 庄建新 庄卓俊 《钢管》 CAS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采用真空感应+电渣重熔+均质化热处理+锻造+热挤压+冷轧工艺实现了钠冷快堆堆内构件用TP316H不锈钢无缝管的国产化,并检验了产品表面质量及尺寸、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室温-650℃的拉伸性能、室温冲击及硬度、高温持久性能等。结果表明:... 采用真空感应+电渣重熔+均质化热处理+锻造+热挤压+冷轧工艺实现了钠冷快堆堆内构件用TP316H不锈钢无缝管的国产化,并检验了产品表面质量及尺寸、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室温-650℃的拉伸性能、室温冲击及硬度、高温持久性能等。结果表明:该TP316H不锈钢无缝管表面质量良好,尺寸精度高;化学成分完全可控,纵向平均晶粒度约为5.5级,非金属夹杂物级别极低,铁素体含量为0,钢质纯净;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优异,耐晶间腐蚀性能优良,完全满足钠冷快堆堆内构件的工况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管 奥氏体不锈钢 钠冷快堆 堆内构件 热挤压 力学性能 晶间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