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e-pot Synthesis of Mesostructured Ag/Siliea Composite Films
1
作者 郭丽萍 雷家珩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7年第4期657-660,共4页
Mesoporous silica films embedded with Ag nanoparticles were directly synthesized by a solgel dip-coating process, combining alkyl (ethylene oxide) surfactant as temple and tetraethoxysilane as inorganic precursor. T... Mesoporous silica films embedded with Ag nanoparticles were directly synthesized by a solgel dip-coating process, combining alkyl (ethylene oxide) surfactant as temple and tetraethoxysilane as inorganic precursor. The addition of Ag^+ ion to the reaction sol was prior to the formation of films, followed by the heat treatment at 150℃ led to the creation ofAg nanoparticies. The formation ofAg nanoparticles and the change of its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absorp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Uv-vis. The small angle XRD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films had an ordered hexagonal mesoporous structure, of which the unit cell parameter was about 4.26 nm. The TEM images and EDS spectra of the samples have directly verified the presence of mono-dispersed Ag nanoparticles within the films, due to the confine effects of mesop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porous films ag nanoparticles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composite film
下载PDF
Light scattering effect of submicro-textured Ag/Al composite films prepared at lower substrate temperatures
2
作者 唐平林 吴永刚 +4 位作者 童广德 夏子奂 刘仁臣 梁钊铭 周建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7期590-595,共6页
We present a new and practical approach for preparing submicro-textured silver and aluminum (Ag/Al) double-structured layers at low substrate temperatures. The surface texturing of silver and aluminum double-structu... We present a new and practical approach for preparing submicro-textured silver and aluminum (Ag/Al) double-structured layers at low substrate temperatures. The surface texturing of silver and aluminum double-structured layers was performed by increasing the depo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Al layers to 270℃. The highly submicro-textured silver and aluminum double-structured layers were prepared by thermal evaporation on quartz glasses and their surface microstructure, light scattering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t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ly submicro-textured Ag/Al composite films prepared at low substrate temperatures used as back reflectors not only can enhance the light scattering and have good thermal stability, but also have good adhesion properties. In addition, their fabrication is low cost and readily carri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submicro-textured ag/Al composite films light scattering
下载PDF
Ag含量对CrN/Ag薄膜微结构、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喻利花 叶刚 +1 位作者 鞠洪博 许俊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3-417,共5页
通过反应磁控溅射法分别沉积了不同Ag含量(Ag/(Ag+Cr)=2.9~21.2%(原子比))的CrN/Ag复合膜,采用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扫描电镜、摩擦磨损仪等研究了CrN/Ag复合膜的化学成份、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 通过反应磁控溅射法分别沉积了不同Ag含量(Ag/(Ag+Cr)=2.9~21.2%(原子比))的CrN/Ag复合膜,采用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扫描电镜、摩擦磨损仪等研究了CrN/Ag复合膜的化学成份、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N/Ag薄膜为面心立方结构,由fcc-CrN及fcc-Ag构成。薄膜晶粒尺寸随Ag含量的升高逐渐降低。薄膜硬度随Ag含量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当Ag含量为8.3%时,薄膜硬度最高,其最高值为23 GPa。薄膜硬度受细晶强化与软质Ag相的共同作用。CrN/Ag薄膜平均摩擦系数及磨损率随Ag含量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当Ag含量为8.3%时,薄膜平均摩擦系数与磨损率最小,其最小值分别为0.50和0.68×10^(-8)mm^3。/N·mm。薄膜平均摩擦系数及磨损率主要受低剪切强度Ag含量和H/E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ag复合膜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不同黏度合成油下CrN/TiN多层薄膜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全德 陈庆春 +3 位作者 苏桐 赵勤 郭峰 王晓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180,共10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黏度合成酯润滑油的作用下,CrN/TiN多层薄膜的摩擦学性能及协同润滑机制。方法选用聚α烯烃(PAO)与三羟甲基丙烷辛癸酸酯(TME)复配,得到不同黏度梯度的合成油。利用全自动黏度测定仪、倾点测试仪、开口闪点测定器和傅里... 目的探究在不同黏度合成酯润滑油的作用下,CrN/TiN多层薄膜的摩擦学性能及协同润滑机制。方法选用聚α烯烃(PAO)与三羟甲基丙烷辛癸酸酯(TME)复配,得到不同黏度梯度的合成油。利用全自动黏度测定仪、倾点测试仪、开口闪点测定器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对合成油的运动黏度(40、100℃)、倾点、闪点和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316不锈钢和单晶硅片基底表面制备CrN/TiN多层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FIB-TEM表征手段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用纳米压痕仪和划痕仪测试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利用球-盘式摩擦试验机表征薄膜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XPS对摩擦实验后的磨痕元素价态进行表征。结果CrN/TiN薄膜具有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FCC)、异质多层结构,且其硬度可达32.2 GPa。在干摩擦条件下,与裸316基体相比,经表面镀制CrN/TiN薄膜后平均摩擦因数由0.95降至0.71,磨损深度由25.0μm降至16.8μm。在合成油作用下,316不锈钢-GCr15钢球(钢-钢摩擦副)、CrN/TiN多层薄膜-GCr15钢球(CrN/TiN多层薄膜-钢摩擦副)2种摩擦配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随着合成油黏度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且在同一黏度条件下薄膜试样的磨损率更低。结论CrN/TiN多层薄膜在PAO与TME复配获得的一系列不同黏度合成油的作用下,随着合成油黏度的增加,薄膜的磨损率和磨损深度逐渐下降,其减摩抗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磨痕表面的XPS分析可知,合成油中极性的酯基吸附在滑动界面,增强了油膜的承载性能,从而减缓了对偶间的摩擦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TiN多层薄膜 聚α烯烃 多元醇酯 摩擦学性能 固-液复合润滑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based composite co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and 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performance
5
作者 WANG Bo LI Jia-wei +3 位作者 XIE Zhi-hui LIU Kang XU Tao YU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24年第10期3517-3531,共15页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odic oxide film containing active sites and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cti...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odic oxide film containing active sites and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ctive anodic oxide film and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were studied by several surface and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 nanograin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10 nm were embedded into the anodic oxide film with pores of 0.1−2μm.Ag nanoparticles provided a catalytic site for the deposition of Ni-B alloy,and the Ni crystal nucleus was first grown in horizontal mode and then in cylindrical mode.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increased by 1.37 V and the corrosion current reduced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due to the subsequent deposition of Ni-P alloy.The 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misaligning of these micro defect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layers and the amorphous structure of the Ni-P alloy in the outer layer.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idea for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nodic oxide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composite coating ag+activation active anodic oxidation film growth mechanism
下载PDF
CrN基复合薄膜的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广安 王立平 +1 位作者 刘千喜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86,共6页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CrN、CrSiN与CrAlN复合薄膜,分析了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并考察了3类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晶体结构没有随着Si或Al的加入发生转变,仍然为面心立方结构.CrAlN复合薄膜为合金复合薄膜,其中Al...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CrN、CrSiN与CrAlN复合薄膜,分析了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并考察了3类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晶体结构没有随着Si或Al的加入发生转变,仍然为面心立方结构.CrAlN复合薄膜为合金复合薄膜,其中Al以置换方式固溶于CrN中,取代了一部分Cr原子,形成固溶体;CrSiN复合薄膜为晶态CrN与非晶态Si3N4组成纳米复合结构.复合薄膜结构致密且硬度较CrN大幅提高,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抗形变能力,能够有效阻止裂纹,抗摩擦磨损性能较CrN薄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crn基薄膜 结构:摩擦磨损
下载PDF
Ag-MoS2复合材料电磨损表面膜结构和形成机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庶 凤仪 +2 位作者 杨茜婷 陈淑娴 王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81-1885,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Ag-MoS2复合材料。初压压力300MPa,在H2保护气氛下烧结并保温1h,经500MPa压力的复压过程制得复合材料,用XRD对烧结后的材料进行了物相分析。对材料进行电磨损实验,并对磨损后的材料表面进行XPS分析。结果表明,复...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Ag-MoS2复合材料。初压压力300MPa,在H2保护气氛下烧结并保温1h,经500MPa压力的复压过程制得复合材料,用XRD对烧结后的材料进行了物相分析。对材料进行电磨损实验,并对磨损后的材料表面进行XPS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烧结过程中Ag基体和MoS2并未发生化学反应,而在磨损过程中,由于电流和化学作用,材料表面产生了MoO3,MoO2,同时由粘着作用从对磨环转移到电刷表面的铜与大气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Cu2O,CuOandCu2S。表面膜的存在降低了材料的摩擦系数,影响着材料的电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oS2复合材料 电磨损 表面膜
下载PDF
IBAD制备WS_2-Ag固体润滑膜在海南湿热环境的耐候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金杰 黄晓林 +2 位作者 邱维维 崔华威 孟祥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3,共8页
为了研究固体润滑膜的耐候性失效行为,利用考夫曼离子源与磁控溅射相结合的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技术在9310基底材料上制备Ag掺杂WS_2固体润滑膜。通过海南湿热环境挂片、摩擦磨损性能测试以及Pro-XPS、XRD和FESEM检测技术,检测膜层的... 为了研究固体润滑膜的耐候性失效行为,利用考夫曼离子源与磁控溅射相结合的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技术在9310基底材料上制备Ag掺杂WS_2固体润滑膜。通过海南湿热环境挂片、摩擦磨损性能测试以及Pro-XPS、XRD和FESEM检测技术,检测膜层的耐候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并表征测试前后的化学态、物相与表面形貌等,分析膜层在海南湿热环境下的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WS2-Ag固体润滑膜实现了纳米级Ag颗粒的掺杂,WS_2与Ag皆为六方层状晶体结构,维持0.05摩擦因数的时间超过600 min。挂片试验后复合膜表层生成WO_3和AgO_2,内部形成非晶AgO_2,WO_3含量降低甚至消失;氧化物的形成影响了转移膜的形成与磨粒磨损过程,进而导致复合膜的润滑性能降低,使其维持低摩擦因数(0.09)的时间降至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润滑膜 湿热 WS2-ag复合膜 挂片试验 氧化
下载PDF
Ag、Ta元素对MoS_2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仲阳 王培录 +2 位作者 廖小东 郑思孝 孙官清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12,共3页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方法 (IBAD)制备MoS2 Ag和MoS2 Ta复合膜以及MoS2 膜。用XPS分别检测在相对湿度 10 0 %室温环境下存放 4 5天和室温去离子水浸泡 15 8h以及在 4 30℃加热 1h后的三种膜中Mo、S元素的电子结构。数据表明 :掺有Ag、Ta...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方法 (IBAD)制备MoS2 Ag和MoS2 Ta复合膜以及MoS2 膜。用XPS分别检测在相对湿度 10 0 %室温环境下存放 4 5天和室温去离子水浸泡 15 8h以及在 4 30℃加热 1h后的三种膜中Mo、S元素的电子结构。数据表明 :掺有Ag、Ta元素的MoS2 复合膜抗氧化特性远优于同种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纯MoS2 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辅助沉积 复合膜 氧化 二硫化钼 固体润滑剂
下载PDF
Ag/SiO_2复合薄膜的紫外光还原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小飞 魏长平 +1 位作者 李启源 许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95-189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不同Ag掺杂量的Ag/SiO2复合薄膜,通过紫外辐射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还原处理,采用XRD、SEM、IR、UV-Vis、Raman和荧光光谱(PL)等技术对薄膜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光学性能测试。XRD结果表明,复合薄膜样品中的Ag...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不同Ag掺杂量的Ag/SiO2复合薄膜,通过紫外辐射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还原处理,采用XRD、SEM、IR、UV-Vis、Raman和荧光光谱(PL)等技术对薄膜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光学性能测试。XRD结果表明,复合薄膜样品中的Ag纳米粒子呈面心立方相,利用谢乐公式计算出金属银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2nm;SEM结果显示,所得Ag/SiO2复合薄膜均匀性良好,薄膜中绝大部分纳米颗粒尺寸较小,薄膜约厚1μm;UV-Vis结果表明,随着nAg/nSi的增加,Ag纳米粒子在420nm附近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逐渐增强,并伴有一定的红移;PL谱表明,由于Ag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薄膜样品在442nm处发出强光,并且随着Ag浓度增大,发光强度略有降低,出现蓝移;从Raman光谱可以看出由于Ag纳米颗粒表面局域电磁场增强造成的表面增强的拉曼散射(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 复合薄膜 紫外辐射 光学性能
下载PDF
在Si基底上真空蒸发沉积Ag-MgF_2复合薄膜的内应力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爱侠 孙大明 +3 位作者 孙兆奇 宋学萍 赵宗彦 刘艳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1-463,共3页
 报道了用电子薄膜应力分布测试仪测量了不同温度、不同厚度的Ag MgF2复合薄膜的内应力变化情况,得到了基底温度(退火温度)在300~400℃范围内薄膜平均应力最小,且处于张应力向压应力转变区域。XRD分析表明,在Ag MgF2复合薄膜中Ag对复...  报道了用电子薄膜应力分布测试仪测量了不同温度、不同厚度的Ag MgF2复合薄膜的内应力变化情况,得到了基底温度(退火温度)在300~400℃范围内薄膜平均应力最小,且处于张应力向压应力转变区域。XRD分析表明,在Ag MgF2复合薄膜中Ag对复合薄膜内应力的影响大于Mg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蒸发沉积 ag-MgF2复合薄膜 内应力 微结构 制备
下载PDF
Ag-Cu-Ti活性钎料真空钎焊金刚石/Cu复合材料和金刚石膜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明 贾成厂 +2 位作者 郭宏 徐超 褚玉娴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4-450,共7页
采用Ag-Cu-Ti活性钎料钎焊金刚石/Cu复合材料和金刚石膜,实现其高强度连接。用SEM对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用无损探伤检测钎焊质量,用拉伸试验测定接头的力学性能,用热循环试验检验其可靠性。结果表明:焊料与金刚石膜连接处有一... 采用Ag-Cu-Ti活性钎料钎焊金刚石/Cu复合材料和金刚石膜,实现其高强度连接。用SEM对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用无损探伤检测钎焊质量,用拉伸试验测定接头的力学性能,用热循环试验检验其可靠性。结果表明:焊料与金刚石膜连接处有一层均匀连续的富Ti相,大大改善了焊料与金刚石膜的润湿性;与金刚石膜粗糙面相比,采用金刚石膜光滑面进行钎焊,焊接接头的质量较高,焊缝内存留的夹孔、气泡等缺陷较少,热导率较高;钎焊接头的抗拉强度>23.12MPa,能够承受50个周期的冷热循环,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CU复合材料 金刚石膜 钎焊 ag-Cu-Ti活性钎料
下载PDF
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光催化剂Ag@AgBr/CNT/Ni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爱昌 赵娣 +3 位作者 卢艳红 杨晓静 王瑶 刘建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09-2018,共10页
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Ag@AgBr/CNT/Ni表面等离子体薄膜催化剂,以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和光谱特性... 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Ag@AgBr/CNT/Ni表面等离子体薄膜催化剂,以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和光谱特性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用罗丹明B(RhB)作为模拟污染物对薄膜的光催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测定,采用测定薄膜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向反应系统中加入活性物种捕获剂的方法对薄膜光催化机制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下制备的Ag@AgBr/CNT/Ni薄膜是由少量碳纳米管(CNT)和表面沉积纳米Ag粒子的AgBr晶体构成的复合薄膜。薄膜具有突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光催化罗丹明B 20 min,Ag@AgBr/CNT/Ni薄膜的降解率是Ag@AgBr/Ni薄膜的1.32倍,是P25 TiO_2/ITO多孔薄膜的21.6倍。在保持光催化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循环使用5次。CNT的存在使薄膜电荷传导性能和光催化还原溶解氧的性能大幅增加,是所制薄膜相对于Ag@AgBr/Ni薄膜光催化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薄膜光催化罗丹明B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Br/CNT/Ni薄膜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复合电沉积 光催化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涤纶基材表面沉积Ag/ZnO复合膜形貌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灵灵 黄新民 +1 位作者 魏取福 王小慧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5-178,共4页
以组织结构不同的纯涤纶非织造布、机织布、针织布作为基材,采用直流射频共溅法,在织物表面沉积Ag/ZnO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镀膜织物的表面形貌以及结构成分进行分析,测试了镀膜织物的抗静电、... 以组织结构不同的纯涤纶非织造布、机织布、针织布作为基材,采用直流射频共溅法,在织物表面沉积Ag/ZnO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镀膜织物的表面形貌以及结构成分进行分析,测试了镀膜织物的抗静电、抗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沉积Ag/ZnO复合膜后,机织布表面最不平整,针织布表面最平整;纯涤纶非织造布的结晶度较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证明Ag以单质形式存在于纯涤纶非织造布表面;纯涤纶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最差,针织布最好;机织布抗紫外线性能最好,纯涤纶非织造布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射频共溅法 ag/ZnO复合膜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Ag-MgF_2的复合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亚丽 许小亮 明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6-388,392,共4页
采用RF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Ag-MgF2复合薄膜。通过XRD测量,发现当退火温度在300-500℃时,Ag以晶态形式镶嵌在非晶态介质中;当退火温度低于300℃时候,Ag以非晶态形式存在。在分层镀Ag和MgF2薄膜后,经过热处理使Ag颗粒扩散在MgF2介质中,通... 采用RF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Ag-MgF2复合薄膜。通过XRD测量,发现当退火温度在300-500℃时,Ag以晶态形式镶嵌在非晶态介质中;当退火温度低于300℃时候,Ag以非晶态形式存在。在分层镀Ag和MgF2薄膜后,经过热处理使Ag颗粒扩散在MgF2介质中,通过AFM观察,对复合薄膜形貌进行了分析:如果先镀MgF2薄膜,再镀Ag薄膜,发现Ag颗粒主要分布在薄膜的表面,并且富集形成较大的颗粒,表现出块体Ag的吸收特性。而先镀Ag薄膜,然后再镀MgF2薄膜,经过热处理,可以形成Ag颗粒均匀镶嵌在介质中形成的复合薄膜。同时对样品的吸收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gF2复合薄膜 磁控溅射 吸收谱 纳米颗粒
下载PDF
应用于FED Al/Ag/Al导电复合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兰 郭太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07-2310,共4页
利用Ag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磁控溅射沉积Al/Ag/Al导电复合薄膜,并在480℃下进行热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表明磁控溅射的Al/Ag/Al导电复合薄膜表面平整,热处理后表面Al膜生成致密的氧化层。溅射沉积和热处理过... 利用Ag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磁控溅射沉积Al/Ag/Al导电复合薄膜,并在480℃下进行热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表明磁控溅射的Al/Ag/Al导电复合薄膜表面平整,热处理后表面Al膜生成致密的氧化层。溅射沉积和热处理过程中Ag和Al原子的相互扩散,最后形成富Ag的Ag-Al合金和Ag3Al化合物。Al/Ag/Al导电复合薄膜比Ag/Al复合薄膜的电阻率增大了一个数量级,导电复合薄膜热处理后导电性能更优,电阻率约为19.4×10-6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g/Al 导电复合薄膜 热处理 电阻率
下载PDF
奥斯瓦尔德熟化机制对Ag/TiO_2复合薄膜中银离子释放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剑 何禄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0-1165,共6页
采用反应磁控共溅射法制备Ag/TiO_2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能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比较了致密/多孔两种Ag/TiO_2复合薄膜表面形貌和银离子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形貌致密的Ag/TiO_2复合薄膜表面展现出明显的Ag纳米... 采用反应磁控共溅射法制备Ag/TiO_2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能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比较了致密/多孔两种Ag/TiO_2复合薄膜表面形貌和银离子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形貌致密的Ag/TiO_2复合薄膜表面展现出明显的Ag纳米颗粒的奥斯瓦尔德熟化过程,银离子释放速率极为缓慢(7天后有6.8%的银离子释放);而多孔复合薄膜表面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奥斯瓦尔德熟化过程,银离子释放速率较为迅速(一周内有38%的银离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磁控共溅射 ag/TiO2复合薄膜 奥斯瓦尔德熟化 银离子释放速率
下载PDF
Ag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的抗红外隔热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超 张远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70,共2页
在合适的前驱盐溶液、还原荆和乙二醇溶液中一步合成了Ag金属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并以表面具有螯合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Poly(BA-co-GMA-IDA)为高分子液体模板制备了Ag功能性溶胶复合薄膜。Ag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在全棉类面料上表现出... 在合适的前驱盐溶液、还原荆和乙二醇溶液中一步合成了Ag金属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并以表面具有螯合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Poly(BA-co-GMA-IDA)为高分子液体模板制备了Ag功能性溶胶复合薄膜。Ag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在全棉类面料上表现出明显的抗红外隔热效果,对蓝、绿、红、白色布料降温可达3-5℃,对黑色布料的降温效果更高达8℃左右。在制备具有抗紫外、抗近红外功能的凉爽型纤维及织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 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 抗红外隔热性能
下载PDF
反应磁控溅射制备Ag/TiO_2复合薄膜及其银离子释放速率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剑 方微 何禄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0-835,共6页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Ag/TiO_2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能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不同实验参数对复合薄膜形貌和银离子溶解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流量的加大,银纳米颗粒在薄膜体相和表面的团...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Ag/TiO_2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能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不同实验参数对复合薄膜形貌和银离子溶解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流量的加大,银纳米颗粒在薄膜体相和表面的团聚和不规则分布增加;表面缓冲层对银纳米颗粒的表面偏析现象和银离子释放速率的抑制作用有限;复合薄膜中银元素的含量则对薄膜形貌和银离子释放速率有较大影响,银含量越少,银离子释放速率越慢。综合性能分析认为在复合薄膜中银含量为9%时,银纳米颗粒在薄膜内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银离子释放速率也最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磁控溅射 ag/TiO2复合薄膜 氧气流量 银离子释放速率
下载PDF
TiO_2膜层制备参数对Ag/TiO_2复合膜隔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泽良 杨益辉 +1 位作者 张诗淼 王双雄 《包装学报》 2017年第3期25-30,共6页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玻璃基Ag/TiO_2复合膜,研究TiO_2膜的射频功率、溅射时间、氩气流量和本底真空度4个制备参数对复合膜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的隔热温差随着射频功率、溅射时间、氩气流量、本底真空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大...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玻璃基Ag/TiO_2复合膜,研究TiO_2膜的射频功率、溅射时间、氩气流量和本底真空度4个制备参数对复合膜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的隔热温差随着射频功率、溅射时间、氩气流量、本底真空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趋势;4个制备参数对复合膜隔热温差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本底真空度、溅射时间、射频功率、氩气流量;4个制备参数的较优组合为本底真空度4×10^(-3) Pa,射频功率150 W,溅射时间15 min,氩气流量20 m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膜 磁控溅射 隔热性能 制备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