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Cr_(2)O_(3)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方琴 陈庚 +4 位作者 曾舟 李京筱 白莹莹 苗景国 王正云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在恒流模式下对7050铝合金开展微弧氧化试验。用SEM、EDS、XRD、膜层测厚仪、维氏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和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纳米Cr_(2)O_(3)含量对7050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Cr_(2)O_(3)能减小... 在恒流模式下对7050铝合金开展微弧氧化试验。用SEM、EDS、XRD、膜层测厚仪、维氏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和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纳米Cr_(2)O_(3)含量对7050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Cr_(2)O_(3)能减小陶瓷膜孔径,提升致密度,优化陶瓷膜结构;当纳米Cr_(2)O_(3)由1 g/L增至5 g/L时,陶瓷膜的厚度、硬度均先增后减;与未添加相比,添加纳米Cr_(2)O_(3)的陶瓷膜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均明显提升;陶瓷膜主要由γ-Al_(2)O_(3)相和少量的α-Al_(2)O_(3)相、莫来石相、Cr_(2)O_(3)相构成;总体来看,当纳米Cr_(2)O_(3)为3 g/L时,陶瓷膜的性能最优,厚度、显微硬度、自腐蚀电流和磨耗比分别为30.98μm、1273HV0.1、5.162×10^(-8)A/cm^(2)、0.0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7050铝合金 陶瓷膜 cr_(2)o_(3)
下载PDF
Cr_(2)O_(3)添加量对SrAl_(12)O_(19)-Al_(2)O_(3)-ZrO_(2)复相陶瓷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影响
2
作者 江书豪 杨金萍 +4 位作者 孙怡 马腾 毛君妍 章健 王士维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0-728,共9页
以3Y-TZP、α-Al_(2)O_(3)、Sr(NO3)2为基础原料,掺杂了不同含量的Cr(NO_(3))_(3)·9H_(2)O,通过无压预烧和热等静压烧结结合的方式制备了SrO和Cr_(2)O_(3)共掺杂的ZTA复相陶瓷。研究了Cr_(2)O_(3)添加量对SrAl_(12)O_(19)-Al_(2)O_... 以3Y-TZP、α-Al_(2)O_(3)、Sr(NO3)2为基础原料,掺杂了不同含量的Cr(NO_(3))_(3)·9H_(2)O,通过无压预烧和热等静压烧结结合的方式制备了SrO和Cr_(2)O_(3)共掺杂的ZTA复相陶瓷。研究了Cr_(2)O_(3)添加量对SrAl_(12)O_(19)-Al_(2)O_(3)-ZrO_(2)复相陶瓷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XRD衍射谱显示,随着Cr_(2)O_(3)添加量的增多,α-Al_(2)O_(3)和SrAl_(12)O_(19)的衍射峰向左偏移,晶胞参数逐渐增大。结合EDS分析推测,Cr_(2)O_(3)更偏向于进入SrAl_(12)O_(19)的晶格。微观结构显示,Cr_(2)O_(3)的加入促进了晶粒生长。随着Cr_(2)O_(3)添加量的增多,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Cr_(2)O_(3)掺杂量为0.50 wt.%时力学性能最佳,其显微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为18.45 GPa、6.9 MPa·m^(1/2)和91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_(2)o_(3) ZTA复相陶瓷 SrAl_(12)o_(19) 原位增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r-MIL-101介导的纳米Cr_(2)O_(3)高效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研究
3
作者 李修仪 申浩伟 +1 位作者 徐家乐 李春义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6-1515,共10页
通过热解大比表面Cr-MIL-101制备纳米Cr_(2)O_(3)(n-Cr_(2)O_(3)),考察其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性能,并比较与沉淀法p�Cr_(2)O_(3)-1、焙烧铬盐得到的p-Cr_(2)O_(3)-2以及工业Cr_(2)O_(3)/Al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活性差异。n-Cr_(2)O_(3... 通过热解大比表面Cr-MIL-101制备纳米Cr_(2)O_(3)(n-Cr_(2)O_(3)),考察其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性能,并比较与沉淀法p�Cr_(2)O_(3)-1、焙烧铬盐得到的p-Cr_(2)O_(3)-2以及工业Cr_(2)O_(3)/Al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活性差异。n-Cr_(2)O_(3)能够催化正己烷高效脱氢为己烯和苯,并且其催化脱氢活性与焙烧温度有关。600℃焙烧的n-Cr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转化率最高40.6%,对产物己烯和苯的选择性分别为20.1%和69.3%。提高焙烧温度,n-Cr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活性下降但稳定性增强,催化剂积炭量减少。p-Cr_(2)O_(3)-1和p-Cr_(2)O_(3)-2催化正己烷脱氢转化率很低(<7.5%),比活性分别为1.5和1.7 g/(m^(2)·h),低于n-Cr_(2)O_(3)-600的(2.0 g/(m^(2)·h))。通过BET、XRD、TEM和FT-IR等表征发现,n-Cr_(2)O_(3)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的纳米颗粒(10−20 nm),多暴露晶面和脱氢活性位,而p-Cr_(2)O_(3)是比表面非常小的大颗粒,所暴露脱氢活性位少。相比之下,Cr_(2)O_(3)/Al_(2)O_(3)催化剂由于大比表面Al_(2)O_(3)的分散作用,催化正己烷脱氢效率更高(2.4 g/(m^(2)·h))。因此,由Cr-MIL-101焙烧得到的n-Cr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的高活性源于这种纳米Cr_(2)O_(3)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小颗粒,大比表面,多暴露活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脱氢 己烯 纳米cr_(2)o_(3)
下载PDF
Cr_(2)O_(3)掺杂量对SnO_(2)压敏电阻微观结构和电气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郝亚超 赵洪峰 谢清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以SnO_(2)粉、CuO粉、Nb_(2)O_(5)粉、Cr_(2)O_(3)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烧结制备(98.95-x)SnO_(2)-1CuO-0.05Nb_(2)O_(5-x)Cr_(2)O_(3)(x=0,0.01,0.02,0.03,0.05,物质的量分数/%)压敏电阻,研究了Cr_(2)O_(3)掺杂量对该压敏电阻微... 以SnO_(2)粉、CuO粉、Nb_(2)O_(5)粉、Cr_(2)O_(3)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烧结制备(98.95-x)SnO_(2)-1CuO-0.05Nb_(2)O_(5-x)Cr_(2)O_(3)(x=0,0.01,0.02,0.03,0.05,物质的量分数/%)压敏电阻,研究了Cr_(2)O_(3)掺杂量对该压敏电阻微观结构和电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_(2)O_(3)掺杂量的增加,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收缩率、平均晶粒尺寸均先增大后减小,当Cr_(2)O_(3)物质的量分数为0.02%时相对密度和收缩率最高,Cr_(2)O_(3)物质的量分数为0.01%时晶粒尺寸最大,粒径分布最均匀;随着Cr_(2)O_(3)掺杂量增加,SnO_(2)压敏电阻的电压梯度增大,泄漏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非线性系数则先增大后减小,当Cr_(2)O_(3)物质的量分数为0.02%时,压敏电阻的泄漏电流密度最小,非线性系数最大,电压梯度较高,综合电气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基压敏电阻 cr_(2)o_(3) 电气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Cr_(2)O_(3)对ZnO-Bi_(2)O_(3)基高压压敏陶瓷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桂阳海 涂远生 +3 位作者 田宽 郭会师 黄海 张心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ZnO-Bi_(2)O_(3)-Co_(2)O_(3)-NiO-Mn_(3)O_(4)-SiO_(2)-Cr_(2)O_(3)压敏陶瓷,研究不同掺杂量的Cr_(2)O_(3)对ZnO压敏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电气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电化学...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ZnO-Bi_(2)O_(3)-Co_(2)O_(3)-NiO-Mn_(3)O_(4)-SiO_(2)-Cr_(2)O_(3)压敏陶瓷,研究不同掺杂量的Cr_(2)O_(3)对ZnO压敏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电气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及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r_(2)O_(3)的加入不仅具有抑制ZnO晶粒异常生长和提升晶粒均匀分布的作用,而且能显著降低ZnO晶粒电阻,增加晶界电阻。在Cr_(2)O_(3)添加量为0%~0.21%(摩尔分数,下同)范围内,随着添加量的增大,压敏陶瓷的非线性系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当Cr_(2)O_(3)掺杂量为0.14%时,ZnO压敏陶瓷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电位梯度E_(1 mA)=216 V·mm^(-1)、泄漏电流J_L=0.36μA·cm^(-2)、非线性系数α=25、残压比K=1.815、老化系数K_(ct)=0.647。此外,该压敏陶瓷在4/10μs波形下100 kA脉冲电流冲击2次后U_(1 mA)仍保持为初始的96.75%,表现出良好的冲击稳定性,在配电系统避雷器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压敏陶瓷 cr_(2)o_(3)掺杂 微观结构 电气性能 阻抗性能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Cr_(2)O_(3)/8YSZ复合涂层微观组织及抗热冲击性能研究
6
作者 袁湖川 孙登月 +2 位作者 孟庆栋 田招刚 孙振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3,共9页
为了探究Cr_(2)O_(3)/8YSZ复合涂层高温性能,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4种不同混合比例的Cr_(2)O_(3)/8YSZ复合涂层(8YSZ含量分别为50%,30%,20%,0%)。通过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涂层的形貌进行SEM表征并对涂层的截面元素分布进... 为了探究Cr_(2)O_(3)/8YSZ复合涂层高温性能,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4种不同混合比例的Cr_(2)O_(3)/8YSZ复合涂层(8YSZ含量分别为50%,30%,20%,0%)。通过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涂层的形貌进行SEM表征并对涂层的截面元素分布进行EDS线扫,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复合涂层的物相组成,利用表面轮廓仪测量了复合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使用全自动显微维氏硬度计对涂层的显微硬度进行测量,采用划痕仪对涂层的抗划伤性能进行对比,利用Gleeble-3800热物理实验模拟机对涂层的抗热冲击性能进行测试,并对热冲击之后的截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当Cr_(2)O_(3)与8YSZ比例为7∶3时,由于8YSZ对垂直裂纹的偏转作用以及涂层内部存在的孔隙和裂纹对热应力的释放作用,该样本涂层具有较好的抗热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cr_(2)o_(3) 8YSZ 复合涂层 抗热冲击性能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Cu-Y_(2)O_(3)-Ti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秦永强 韦国宣 +4 位作者 罗来马 庄翌 马冰 张一帆 吴玉程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1,共7页
以Cu、Y、Ti和CuO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MA)和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Cu-Y_(2)O_(3)-Ti复合粉末。然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Cu-Y_(2)O_(3)-Ti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900℃固溶1 h和不同温度时效2 h的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 以Cu、Y、Ti和CuO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MA)和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Cu-Y_(2)O_(3)-Ti复合粉末。然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Cu-Y_(2)O_(3)-Ti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900℃固溶1 h和不同温度时效2 h的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拉伸试验和导电率测量仪等研究了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对Cu-Y_(2)O_(3)-Ti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Cu-Y_(2)O_(3)-Ti复合材料的晶粒和第二相尺寸增大,导电率降低,最大应变和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Cu-Y_(2)O_(3)-Ti复合材料经900℃固溶1 h+400℃时效2 h后,综合性能最优,其具有良好塑性的同时,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分别达到326.4 MPa和73.0%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Y_(2)o_(3)-Ti复合材料 弥散强化 固溶时效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悬浮液等离子喷涂的Ba(Mg_(1/3)Ta_(2/3))O_(3)悬浮液制备及涂层组织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毓鹏 赵王鑫 +6 位作者 李立 马新野 郑晓霞 刘义 李文辉 宁先进 王全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2,共10页
【目的】常规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新型热障涂层陶瓷层候选材料Ba(Mg_(1/3)Ta_(2/3))O_(3)(BMT)涂层应变容限较低。【方法】基于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以乙醇为分散介质,聚丙烯酸(PAA)、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借... 【目的】常规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新型热障涂层陶瓷层候选材料Ba(Mg_(1/3)Ta_(2/3))O_(3)(BMT)涂层应变容限较低。【方法】基于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以乙醇为分散介质,聚丙烯酸(PAA)、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借助机械球磨制备了不同成分配比的BMT悬浮液。通过重力沉降观察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仪对悬浮液的分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分散剂种类及添加量对BMT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SPS沉积了BMT涂层,对涂层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截面组织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分散剂PEI在BMT颗粒表面吸附能够提高其Zeta电位,增强颗粒间斥力,并提供空间位阻作用,相比PAA和PEG,BMT悬浮液可以获得更好的分散效果。同时,添加PEI的BMT悬浮液黏度较低(介于1.5~2mPa·s),适用于SPS.由SPS制备的BMT涂层基本维持了BMT的物相结构,涂层呈现明显的柱状晶组织,且随悬浮液固含量的提高,涂层沉积效率增加,所形成的柱状晶体积更大,符合高应变容限涂层的组织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g_(1/3)Ta_(2/3))o_(3)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分散剂 稳定性 组织结构
下载PDF
Al/Cr_(2)O_(3)对硝化棉热分解过程的影响
9
作者 赵宁宁 马海霞 +2 位作者 姚二岗 安亭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5-723,I0003,共10页
为了探讨Al/Cr_(2)O_(3)纳米铝热剂对硝化棉(NC)热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DTG-FTIR)研究了单组分NC和Al/Cr_(2)O_(3)/NC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过程。运用Kissinger法、Starink法、Kissinger-迭代法... 为了探讨Al/Cr_(2)O_(3)纳米铝热剂对硝化棉(NC)热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DTG-FTIR)研究了单组分NC和Al/Cr_(2)O_(3)/NC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过程。运用Kissinger法、Starink法、Kissinger-迭代法和Ozawa-迭代法计算得到NC及Al/Cr_(2)O_(3)/NC的表观活化能。通过FWO法、KAS法和Friedman法得到NC和Al/Cr_(2)O_(3)/NC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并引入修正后的?esták-Berggren经验方程对相应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重建。结果表明,Al/Cr_(2)O_(3)纳米铝热剂可使NC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降低33.7kJ/mol,热点火温度降低3.5℃,热爆炸临界温度降低3.0℃。Al/Cr_(2)O_(3)/NC的热分解反应过程遵循n级动力学方程f(α)=7.25α^(0.73)(1-α)^(2.12)。在Al/Cr_(2)O_(3)催化作用下,NC首先断裂O—NO_(2)键,最终释放H_(2)O、CO_(2)、CO、NO_(2)、NO、N_(2)O、HCHO和HCOOH气体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l/cr_(2)o_(3) 纳米铝热剂 硝化棉 NC 热分解动力学 燃烧催化剂 TG/DTG-FTIR
下载PDF
Cr在Cr_(2)O_(3)晶体中的扩散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鸿莉 马张博 +4 位作者 杨宏昊 李刚 李凯迪 姚庆 杨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VASP程序建立了Cr_(2)O_(3)晶体的间隙缺陷结构模型,对Cr原子在Cr_(2)O_(3)晶体中占据不同间隙位置时进行了结构优化,并结合NEB(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计算并分析了Cr_(2)O_(3)晶体中...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VASP程序建立了Cr_(2)O_(3)晶体的间隙缺陷结构模型,对Cr原子在Cr_(2)O_(3)晶体中占据不同间隙位置时进行了结构优化,并结合NEB(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计算并分析了Cr_(2)O_(3)晶体中间隙Cr原子在不同晶向的迁移路径和迁移势垒。结果表明:Cr原子在Cr_(2)O_(3)晶体中的最稳定间隙位置是氧八面体间隙中心,并发现Cr原子在[110]、[100]、[001]晶向上的迁移势垒分别为1.03、2.22、7.68 eV。揭示了Cr在Cr_(2)O_(3)晶体中扩散的取向性,可为相关实验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推动铁素体合金连接体材料在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_(2)o_(3) 第一性原理计算 迁移势垒 NEB方法
下载PDF
Cr_(2)O_(3)掺杂在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中呈色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张景林 张培志 +3 位作者 祁海 郭方全 田云龙 韩伟月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5期28-34,共7页
1600℃常压烧结制备了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研究添加Cr_(2)O_(3)在ZTA陶瓷中的呈色性能是否优异。结果表明:适量的Cr_(2)O_(3)加入ZTA陶瓷中会固溶进Al_(2)O_(3),烧结后样品均呈现出粉红色,并且随着Cr_(2)O_(3)添加量的增大,样品... 1600℃常压烧结制备了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研究添加Cr_(2)O_(3)在ZTA陶瓷中的呈色性能是否优异。结果表明:适量的Cr_(2)O_(3)加入ZTA陶瓷中会固溶进Al_(2)O_(3),烧结后样品均呈现出粉红色,并且随着Cr_(2)O_(3)添加量的增大,样品对可见光(400~700 nm)的反射率逐渐下降,即粉色不断加深,样品颜色的明度值不断下降,饱和度不断上升,a^(*)值始终大于零且数值不断增大,也说明样品的粉色不断加深。测试其力学性能发现:当Cr_(2)O_(3)添加后,小幅提高样品的力学性能,在添加量为0.7wt.%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但添加量超过0.7wt.%时,样品的力学性能和致密度有小幅下降,原因可能是过量的Cr_(2)O_(3)加入后,导致了样品内部气孔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_(2)o_(3) ZTA 呈色性能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B_(2)O_(3)-ZnO-SiO_(2)Glass and Sintering Densification of Copper Terminal Electrode Applied in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
12
作者 YUE Yi LI Hong +6 位作者 CAO Xiuhua ZHANG Xuehui HUANG Jun HUANG Xuye ZHANG Yongqiang XU Ruipeng XIONG Dehua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60-968,共9页
B_(2)O_(3)-Zn O-SiO_(2)(BZS)glass containing Cu O with excellent acid resistance,wetting properties,and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density was prepared by high temperature melting method and then applied in copper ter... B_(2)O_(3)-Zn O-SiO_(2)(BZS)glass containing Cu O with excellent acid resistance,wetting properties,and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density was prepared by high temperature melting method and then applied in copper terminal electrode for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MLCC)applications.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characterization of B_(2)O_(3)-Zn O-SiO_(2)glass,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FTIR,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high-temperature microscopy,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CuO improved the glass’s acid resistance and glass-forming ability.The wettability and acid resistance of this glass were found to be excellent when CuO content was 1.50 wt%.Compared to BZS glass,the CuO-added glass exhibited excellent wettability to copper powde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to the plating solution.The sintered copper electrode films prepared using the glass with CuO addition had better densification and lower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750℃.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intering mechanism reveals that the flowability and wettability of the glass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sintering densification of the copper terminal electr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_(2)o_(3)-Zno-Sio_(2)(BZS) low melting glass MLCC DENSIFICATIoN copper terminal electrode
下载PDF
Binder Effect on Properties of Cr_(2)O_(3)-bearing Corundum-based Refractory Castables
13
作者 ZHANG Hongrui CHEN Liugang 《China's Refractories》 CAS 2023年第3期36-41,共6页
Cr_(2)O_(3)-bearing castables bonded with reactive MgO(RM)or calcium aluminate cement(CAC)were studied to evaluate the binder effect on their performance in corrosive environments.The properties of the as-prepared cas... Cr_(2)O_(3)-bearing castables bonded with reactive MgO(RM)or calcium aluminate cement(CAC)were studied to evaluate the binder effect on their performance in corrosive environments.The properties of the as-prepared castables were compared with respect to the differences in phas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as-prepared castables by CaO-Al_(2)O_(3)-Fe_(2)O_(3)-SiO_(2)-based slag was systematically compared viarefractory cup testing at 1600℃with respect to the differences in phas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M bonded castables show higher apparent porosity,lower bulk density and strengths after drying at 110℃and firing at 1300℃,and higher permanent linear change after firing at 1300℃,but better slag corrosion and infiltration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CAC bonded castab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osion resistance cr_(2)o_(3)-bearing castables refractories reactive Mgo Mg(Al cr)2o4 spinel
下载PDF
热处理对Y_(2)O_(3)掺杂WC-Co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永强 袁健 +3 位作者 罗来马 田宇 彭宇强 吴玉程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6,共7页
采用固液掺杂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了WC-Co-Y_(2)O_(3)硬质合金,随后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维氏硬度计等研究了热处理前后WC-Co-Y_(2)O_(3)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采用固液掺杂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了WC-Co-Y_(2)O_(3)硬质合金,随后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维氏硬度计等研究了热处理前后WC-Co-Y_(2)O_(3)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钇的加入可以细化WC-Co-Y_(2)O_(3)合金中的WC晶粒,提高了合金的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WC-Co-Y_(2)O_(3)合金的维氏硬度逐渐降低,断裂韧性先升高后降低;WC-Co-Y_(2)O_(3)合金在500℃退火时拥有最佳的综合性能,维氏硬度为(1377±15)HV30,断裂韧性为(13.0±0.4)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Y_(2)o_(3)硬质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弥散强化 退火
下载PDF
Cu/In_(2) O_(3)界面作用增强CO_(2)催化加氢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颖 兰晓孟 +2 位作者 孔垂旸 苏玉莹 汲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采用水热法结合沉淀沉积法制备出具有高度分散性和高活性的Cu-h-In_(2)O_(3)催化剂。研究表明:Cu和In_(2)O_(3)界面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Cu的负载促进h-In_(2)O_(3)表面氧空位的形成和氢溢出效应,增强Cu-h-In_(2)O_(3)催化剂对H_(2)和CO_... 采用水热法结合沉淀沉积法制备出具有高度分散性和高活性的Cu-h-In_(2)O_(3)催化剂。研究表明:Cu和In_(2)O_(3)界面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Cu的负载促进h-In_(2)O_(3)表面氧空位的形成和氢溢出效应,增强Cu-h-In_(2)O_(3)催化剂对H_(2)和CO_(2)的活化能力,从而提升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质量分数为1%的Cu-h-In_(2)O_(3)催化剂上发生的是甲酸盐路径;在280℃和3 MPa反应条件下,质量分数为1%的Cu-h-In_(2)O_(3) CO_(2)转化率为4%,甲醇选择性为71%,甲醇生成率可达2.79 mol·L^(-1)·h^(-1),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氧化铟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高分散
下载PDF
机械和超声波分散对纳米Al_(2)O_(3)颗粒在聚酯树脂中的分散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苗乃明 蒋雨生 +4 位作者 张澳 黄佳琪 吴王平 宋新隆 刘坤明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54,共8页
将纳米Al_(2)O_(3)颗粒分别通过机械和超声波分散工艺分散到聚酯树脂中,研究了机械分散转速和分散方式对纳米Al_(2)O_(3)/聚酯树脂复合涂层性能及纳米Al_(2)O_(3)在聚酯树脂中的分散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复合涂层的耐盐雾性、硬度、耐磨性... 将纳米Al_(2)O_(3)颗粒分别通过机械和超声波分散工艺分散到聚酯树脂中,研究了机械分散转速和分散方式对纳米Al_(2)O_(3)/聚酯树脂复合涂层性能及纳米Al_(2)O_(3)在聚酯树脂中的分散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复合涂层的耐盐雾性、硬度、耐磨性等,确定了最佳分散工艺。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可在1500 r/min的机械分散下形成均匀分散体系,再用超声波分散可进一步提升分散效果和涂料的稳定性,有效减少纳米Al_(2)O_(3)在水性聚酯树脂中的团聚,在提高所得复合涂层硬度、耐磨性的同时,增强其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_(2)o_(3) 机械分散 超声分散 聚酯复合涂层 防腐性能
下载PDF
水热温度对纳米Cr_(2)O_(3)/CeO_(2)复合氧化物低温催化氧化NO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炜 韩倩雯 +2 位作者 宫业辉 尚希婷 钟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26-3235,共10页
采用一锅水热法合成了纳米颗粒状铬铈复合氧化物(Cr_(2)O_(3)/CeO_(2)),并将其应用于催化氧化烟气脱硝(SCO),考察了不同水热温度对催化剂低温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热温度为180℃时制得的催化剂(CC180)具有较高的低温SCO活性,其... 采用一锅水热法合成了纳米颗粒状铬铈复合氧化物(Cr_(2)O_(3)/CeO_(2)),并将其应用于催化氧化烟气脱硝(SCO),考察了不同水热温度对催化剂低温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热温度为180℃时制得的催化剂(CC180)具有较高的低温SCO活性,其在200℃下NO氧化率高达59%.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手段探讨了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与催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Cr物种主要以表面分散的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同时适中的水热温度利于活性位点Cr物种的表面高分散,提升活性位点数量,而催化剂表面较高的六价铬Cr^(6+)和化学吸附氧O_(β)含量则提升了低温下NO和O_(2)的吸附容量,促进了低温下的NO氧化效率.此外,催化剂较高的稳定性及较强的抗硫抗水测试后自恢复性推进了SCO技术的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催化氧化 cr_(2)o_(3)/Ceo_(2)催化剂 抗硫抗水
下载PDF
两种3D微孔Zn⁃MOF对水溶液中Fe^(3+)、Cr_(2)O_(7)^(2-)和丙酮分子的荧光传感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楼军 米竟 +4 位作者 柴红梅 任宜霞 孙雪花 张钢强 张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5-734,共10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三维微孔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分子式为[Zn_(3)(DBA)(OH)(1,10⁃phen)_(2)]_(n)(1)和{[Zn_(2)(HDBA)(4,4′⁃bipy)_(1.5)]·H_(2)O}_(n)(2)(H_(5)DBA=3,5⁃二(2′,4′⁃对羧基苯基)苯甲酸;1,10⁃phen=1,10⁃菲咯啉;...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三维微孔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分子式为[Zn_(3)(DBA)(OH)(1,10⁃phen)_(2)]_(n)(1)和{[Zn_(2)(HDBA)(4,4′⁃bipy)_(1.5)]·H_(2)O}_(n)(2)(H_(5)DBA=3,5⁃二(2′,4′⁃对羧基苯基)苯甲酸;1,10⁃phen=1,10⁃菲咯啉;4,4′⁃bipy=4,4′⁃联吡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三核锌基金属单元的三维微孔骨架,配合物2为双核锌基的微孔结构。与2相比,配合物1在水中具有较强的发光性能,可作为检测Fe^(3+)、Cr_(2)O_(7)^(2-)和丙酮分子的发光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oFs Fe^(3+) cr_(2)o_(7)^(2-) 丙酮 荧光传感
下载PDF
Cr_(2)O_(3)含量对玻璃熔体黏度和熔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艺慈 王一帆 +3 位作者 王瑞鑫 赵凤光 柴轶凡 罗果萍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18-2523,2541,共7页
为了保证玻璃液顺利浇注成型,并为高炉渣和铬铁合金渣协同制备CaO-MgO-Al_(2)O_(3)-SiO_(2)-Cr_(2)O_(3)体系建筑微晶玻璃提供基础的工艺技术参数,采用FactSage7.1热力学软件绘制CaO-MgO-Al_(2)O_(3)-SiO_(2)-Cr_(2)O_(3)玻璃体系的五... 为了保证玻璃液顺利浇注成型,并为高炉渣和铬铁合金渣协同制备CaO-MgO-Al_(2)O_(3)-SiO_(2)-Cr_(2)O_(3)体系建筑微晶玻璃提供基础的工艺技术参数,采用FactSage7.1热力学软件绘制CaO-MgO-Al_(2)O_(3)-SiO_(2)-Cr_(2)O_(3)玻璃体系的五元相图,并通过试验探究基础玻璃熔体的黏度和熔化特性。结果表明,在FactSage7.1绘制的相图中,随着Cr_(2)O_(3)含量的增加,相图的液相区范围不断缩小,表明玻璃的进一步熔化受到阻碍。晶核剂Cr_(2)O_(3)的质量分数由0.85%增加到2.05%的过程中,玻璃熔体黏度逐渐减小,熔化性温度逐渐升高,在采用熔融法制备CaO-MgO-Al_(2)O_(3)-SiO_(2)-Cr_(2)O_(3)体系基础玻璃时应使熔融温度高于1469℃。Cr_(2)O_(3)含量增加会使基础玻璃熔化温度升高,具体表现为各组试样的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均不断升高,因此应尽量降低基础玻璃原料配比中Cr_(2)O_(3)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微晶玻璃 cr_(2)o_(3) 黏度 熔化特性 高炉渣 铬铁合金渣 FactSage热力学模拟
下载PDF
Cr_(2)O_(3)-Al_(2)O_(3)复合薄膜对304不锈钢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静 王瑞阳 +2 位作者 温宁 李建辉 王建刚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8-62,162,共6页
电沉积-热解法沉积氧化物薄膜是提高材料抗高温氧化性能的重要途径。采用电沉积-热解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Cr_(2)O3-Al_(2)O_(3)单一薄膜和复合薄膜,研究了单一薄膜和不同沉积液浓度制备的复合薄膜在900℃下的高温循环氧化行为。氧... 电沉积-热解法沉积氧化物薄膜是提高材料抗高温氧化性能的重要途径。采用电沉积-热解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Cr_(2)O3-Al_(2)O_(3)单一薄膜和复合薄膜,研究了单一薄膜和不同沉积液浓度制备的复合薄膜在900℃下的高温循环氧化行为。氧化动力学曲线、SEM形貌及XRD分析结果表明:电沉积-热解沉积薄膜明显提高了304不锈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Cr(NO3)3与Al(NO3)3酒精溶液摩尔浓度比为2∶1制备的Cr_(2)O3-Al_(2)O_(3)复合薄膜经高温氧化后表面生成了保护性的Cr1.3Fe0.7O3和NiCr_(2)O_(4) 氧化层,其氧化增重和氧化膜剥落量分别是未沉积试样的27.3%和17.6%,抗高温氧化性能最佳。复合薄膜降低了合金表面的氧分压,有利于形成保护性的选择性氧化膜,Cr_(2)O3和Al_(2)O_(3)均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而且Al_(2)O_(3)降低了高温下Cr_(2)O3的挥发,因此显著提高了试样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热解法 304不锈钢 cr_(2)o_(3)-Al_(2)o_(3)复合薄膜 高温氧化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