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food organism culture and technology utilization in crab seed production in ponds i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Jibing Qi Xiaolian Gu +2 位作者 Lingbo Ma Zhenguo Qiao Kai Che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10期563-569,共7页
Eriocheirsinensis,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and Scylla paramamosain are important commercial culture crab species in China. Traditional factory breeding of crabs depends on Artemia nauplius. The rising price of Artemi... Eriocheirsinensis,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and Scylla paramamosain are important commercial culture crab species in China. Traditional factory breeding of crabs depends on Artemia nauplius. The rising price of Artemia cysts has led to the decline of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crab breeding factory. Factory crab breeding has been gradually replaced by pond breeding in recent years. E. sinensis and P. trituberculatus have been bred mainly in ponds. Meanwhile, S. paramamosain is still mainly bred in factories because of the crudeness of pond breed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food organism utilization in the three species of commercially bred crab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 the workshop seeds production, rotifer and Artemia nauplii were necessary in the early stages from zoea I to zoea II in the three crab species. Adult artemia, minced fish and shellfish were fed to the larvae in the later zoea stages from zoea III to Megalopa.?The rising of the price of artemia eggs made people find other feed organism to replace artemia. Copepods have been used in crab seeds production in pond from zoea III stage to replace artemia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reduced the cost of seeds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ORGANISMS crab SEEDS PONDS
下载PDF
Growth and survival of blue swimming crab (<i>Portunus pelagicus</i>) reared on frozen and artificial foods 被引量:1
2
作者 Mhd Ikhwanuddin Mohamad N. Azra +2 位作者 Yeong Yik Sung Abol-Munafi Ambok Bolong Shabdin Mohd L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6期76-82,共7页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wo frozen organism (with and without instant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with and without instant encapsulated Spirulina) and artificial diet (with and without a...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wo frozen organism (with and without instant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with and without instant encapsulated Spirulina) and artificial diet (with and without artificial encapsulated shrimp larvae feed) with live food as continues feed in the larval rearing of blue swimming crab, Portunus pelagicus. The larvae were conducted with six treatments and each treatment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on newly one day hatched larvae in each repl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larvae fed with a combination diet of instant frozen N. oculata, Artemia nauplii and rotifer give a higher survival rate till 1st day juvenile crab compared to the treatment with instant encapsulated Spirulina and artificial diet (with artificial encapsulated shrimp larvae feed). One of experiments treated with encapsulated Spirulina recorded only 16 days for the zoea to reach the C1, one day earlier as compared to previous trials treated with and without instant frozen N. oculata. One of the experiments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encapsulated shrimp larvae feed recorded 18 days for the zoea to reach the C1, 1 to 2 days longer as compared to all the previous trials earlier. Food type influenced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metamorphosis to megalopa and 1st day juvenile crab of P. pelagicus zoea larvae. Our findings illustrate that the best survival, the most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highest number of 1st day juvenile crabs were obtained from larvae fed with a combination diet of frozen N. oculata, Artemia nauplii and rotifer from hatching till the 1st day juvenile cr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food crab FROZEN food GROWTH Portunus pelagicus SURVIVAL
下载PDF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猫粮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研究
3
作者 林钦恒 伍玲燕 +4 位作者 黄璇莹 罗锦霞 黄启红 彭静雅 方丽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猫粮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猫粮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用水提取,离心,过滤,滤液适当稀释,采用动态浊度法在细菌内毒素测定仪上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0.040~5.000 EU/mL的范围内细菌内毒素的...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猫粮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猫粮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用水提取,离心,过滤,滤液适当稀释,采用动态浊度法在细菌内毒素测定仪上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0.040~5.000 EU/mL的范围内细菌内毒素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53,|r|>0.980),标准曲线有效,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9%~14.0%(n=6),当稀释因子≥1000时干扰试验的回收率均在50%~200%之间,方法定量限(LOQ)为0.04 EU/mg。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检测猫粮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粮 细菌内毒素 动态浊度法 鲎试剂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各种食物的贡献率
4
作者 刘文明 朱筛成 +3 位作者 张光宝 何先林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确定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的食物来源及贡献比例,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蟹肌肉、硬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中的碳、氮稳定性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肌肉中的碳稳定性同位素(... 为确定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的食物来源及贡献比例,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蟹肌肉、硬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中的碳、氮稳定性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肌肉中的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为(-19.86±0.03)‰,氮稳定性同位素(δ^(15)N)为(7.47±0.03)‰。配合饲料和池塘中天然饵料的δ^(13)C值分布范围为-27.04‰~-22.87‰,δ^(15)N值分布范围为1.46‰~7.20‰。通过食源贡献率分析,在养殖池塘中,中华绒螯蟹的第一食物来源为配合饲料,其中硬颗粒饲料占18.68%,软颗粒饲料占16.81%,其余饵料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底栖生物、浮游动物、浮萍、本底中华绒螯蟹、沉积物、伊乐藻和浮游植物,贡献率分别为16.37%、12.72%、8.29%、7.91%、7.90%、5.79%和5.53%。综上,在养殖池塘中,硬颗粒饲料和软颗粒饲料为中华绒螯蟹成蟹的主要食物,两者约占总食物贡献的35.49%,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等天然饵料的食物贡献率合计约为5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成蟹 池塘养殖 食物 配合饲料 天然饵料
下载PDF
中国鲎和圆尾鲎组织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廖永岩 李晓梅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4-185,共2页
以昆明种小白鼠进行中国鲎和圆尾鲎组织的提取物毒性试验。结果发现圆尾鲎的毒性远远大于中国鲎。圆尾鲎致小白鼠死亡的征象为急动、惊跳而死 ,与河豚毒素中毒特点类似 ;而中国鲎中毒则为静伏昏睡而死。成鲎的毒性均比幼鲎大。
关键词 食物中毒 中国鲎 圆尾鲎 组织毒性
下载PDF
两种相手蟹对不同红树植物叶片取食的偏好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旭林 彭逸生 +2 位作者 万如 伍卡兰 陈桂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52-3759,共8页
大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消费者,在红树林的营养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设置室内模拟饲喂实验,研究了华南沿海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常见种--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和双齿相手蟹(S.bidens)对外... 大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消费者,在红树林的营养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设置室内模拟饲喂实验,研究了华南沿海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常见种--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和双齿相手蟹(S.bidens)对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乡土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凋落叶片的取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淋溶作用的进行,各树种叶片中单宁含量和C/N均逐渐降低,两个数值的变化幅度以秋茄叶片最大,分别达(45.85±7.74)g·kg-1和11.24%,无瓣海桑为(45.15±11.14)g·kg-1和2.43%,桐花树则为(18.75±15.15)g·kg-1和-1.36%。随着叶片中单宁含量和C/N的降低,两种相手蟹的取食量相应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双齿相手蟹从3.097g到10.079g和无齿相手蟹则从2.480g到8.723g。两种相手蟹种间的取食特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不同树种的取食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桐花树的取食偏好性显著差于无瓣海桑和秋茄(P<0.01),这主要与桐花树叶片的高单宁含量和低营养价值有关。研究结论说明大面积引种外来物种无瓣海桑将可能对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产生潜在影响,并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和科学造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手蟹 红树植物 凋落叶 取食偏好性 单宁 C/N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法回收废弃虾蟹壳中虾青素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平怀 时杰 沈世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7-500,共4页
考察了以废弃虾蟹壳为原料,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虾青素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条件,提取工艺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100℃,9.31~11.72 MPa,静态提取时间15 min,循环2次,提取率为0.037 3%。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 考察了以废弃虾蟹壳为原料,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虾青素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条件,提取工艺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100℃,9.31~11.72 MPa,静态提取时间15 min,循环2次,提取率为0.037 3%。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结果比较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的提取率高出33.2%,且耗时减少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萃取 虾蟹壳 虾青素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下载PDF
水中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虾蟹繁育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维娜 王安利 +2 位作者 胡俊荣 陈红 孙儒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405-409,共5页
介绍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光合细菌等饵料生物的种类及其不同的配比对虾蟹变态率、成活率及其生长率等的影响 。
关键词 饵料生物 繁育率 饵料种类
下载PDF
海南产虾蟹壳制取甲壳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时杰 刘平怀 +2 位作者 刘洋洋 杨勋 欧阳全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研究酸碱法从海南产虾蟹壳中制取高纯度甲壳素的工艺条件.以甲壳素产品质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制备工艺为:废弃虾蟹壳原料经预处理后依次以1.5mol/L盐酸溶液浸泡6h、质量分数2%NaOH溶液浸泡24h、质量分数10%过氧化氢溶... 研究酸碱法从海南产虾蟹壳中制取高纯度甲壳素的工艺条件.以甲壳素产品质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制备工艺为:废弃虾蟹壳原料经预处理后依次以1.5mol/L盐酸溶液浸泡6h、质量分数2%NaOH溶液浸泡24h、质量分数10%过氧化氢溶液浸泡2h,干燥得成品.结果,采用此工艺制取的甲壳素的质量指标为水分含量5.32%、灰分含量0.34%、氮含量5.98%、甲壳素含量93.7%,达到食品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 蟹壳 甲壳素 功能性食品
下载PDF
醉制食品的卫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云升 董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5,111,共4页
对醉制用水产原料及其醉制后的细菌数变化、残存细菌菌相、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性检验。结果表明,水产原料带菌量为螃蟹、螃蜞>河蚌,细菌总数为6.2×102~6.4×104CFU/g。市售醉制品醉螺、醉螃蜞(瓶装制品)带菌量较低,细菌总... 对醉制用水产原料及其醉制后的细菌数变化、残存细菌菌相、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性检验。结果表明,水产原料带菌量为螃蟹、螃蜞>河蚌,细菌总数为6.2×102~6.4×104CFU/g。市售醉制品醉螺、醉螃蜞(瓶装制品)带菌量较低,细菌总数只有10~40CFU/g。厨房醉制品在醉制数小时至数天后,都有活菌残存,残存菌相为弧菌属及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将自行研制的醉蟹宝以100%浓度使用于醉蟹、醉虾在24d内无菌检出,醉虾则在3~4h内杀菌率达92%~95%,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厨房醉制品的保藏期限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蟹 醉虾 醉泥螺 醉蟹宝 食品卫生
下载PDF
稻蟹种养田环境及稻蟹质量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云 邵凌云 +2 位作者 孙富余 李志强 于凤泉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稻蟹种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本研究对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稻蟹种养基地的大气、灌溉水(养殖水)和土壤污染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条件》(NY/T391-2000)规定,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证明,该生产... 稻蟹种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本研究对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稻蟹种养基地的大气、灌溉水(养殖水)和土壤污染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条件》(NY/T391-2000)规定,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证明,该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水稻和河蟹生产的要求。同时对其产出的水稻和河蟹,按照绿色食品大米(NY/T419-2007)和无公害食品淡水蟹(NY/T5064-2005)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证明,该基地所生产大米符合绿色食品大米(NY/T419-2007)标准规定的要求;因重金属镉超出限量(镉<0.05mg/kg),所产河蟹没有达到绿色食品蟹(NY/T841-2004)标准的要求,但达到了无公害食品淡水蟹(NY/T5064-2005)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种养 监测 绿色食品 污染指数
下载PDF
烹调对河蟹致病性气单胞菌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云升 王永坤 +2 位作者 朱国强 董杰 陈剑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30,共4页
从江苏扬州5个河蟹场分离到具有β溶血的气单胞菌.被检菌加热试验表明:在65℃10min、90℃1min条件下能将细菌灭活.调味品杀菌试验表明:50%食醋作用5min能将细菌灭活,而33%加饭酒24h内对细菌无杀灭作用.以一定浓度醉蟹宝与加饭酒同时加... 从江苏扬州5个河蟹场分离到具有β溶血的气单胞菌.被检菌加热试验表明:在65℃10min、90℃1min条件下能将细菌灭活.调味品杀菌试验表明:50%食醋作用5min能将细菌灭活,而33%加饭酒24h内对细菌无杀灭作用.以一定浓度醉蟹宝与加饭酒同时加入醉制品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气单胞菌 杀菌率 烹调 致病菌
下载PDF
中国人的虾、蟹致敏过敏原组分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一帆 黄建芳 +1 位作者 王彩霞 向军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分析鉴定中国人群的虾、蟹致敏组分,确定主要过敏原及其致敏率,为深入研究食物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46份虾蟹过敏症患者血清,对刀额新对虾、罗氏沼虾和锈斑鲟的蛋白粗提液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统计数据得出... 目的:分析鉴定中国人群的虾、蟹致敏组分,确定主要过敏原及其致敏率,为深入研究食物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46份虾蟹过敏症患者血清,对刀额新对虾、罗氏沼虾和锈斑鲟的蛋白粗提液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统计数据得出其全部过敏原组分及其致敏率,并确定主要过敏原。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虾与过敏患者血清IgE的反应强于蟹,且虾、蟹间存在很多Mr相同的过敏原;32~38 kD原肌球蛋白(TM)、40 kD精氨酸激酶(AK)、60~80 kD血蓝蛋白(Hc)和21 kD肌质钙结合蛋白(SCP)是虾的主要致敏组分,TM、AK和Hc是虾、蟹共同的主要过敏原,其中TM的致敏率最高;与国外研究结果相比,AK、Hc和SCP的致敏率相对较高,且发现虾中48 kD蛋白组分(未知过敏原)也具有较高致敏率。结论:对中国人群而言,虾的致敏性强于蟹,且虾、蟹的主要致敏组分基本相同;中国人的虾蟹主要致敏组分及其致敏率与国外研究大致相同但略有差异;发现一种潜在的新型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过敏原 WESTERN BLOT
下载PDF
配合饲料养蟹对河蟹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宏伟 贾文方 +5 位作者 季者 戴如燕 邵思 顾海霞 华佳 蔡春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0,共3页
以阳澄湖中围网养殖的投喂冰鲜鱼为主的河蟹为对照,对配合饲料饲养河蟹的安全质量、营养质量和感官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配合饲料饲养的河蟹达到了绿色食品蟹标准NY/T841—2004和无公害食品淡水蟹标准NY5064—2005。全蟹的水分、粗... 以阳澄湖中围网养殖的投喂冰鲜鱼为主的河蟹为对照,对配合饲料饲养河蟹的安全质量、营养质量和感官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配合饲料饲养的河蟹达到了绿色食品蟹标准NY/T841—2004和无公害食品淡水蟹标准NY5064—2005。全蟹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含量与阳澄湖蟹也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试验组河蟹蒸煮后体色不如阳澄湖蟹,主要原因是池塘中虾青素来源较少,并指出可通过改进配方增强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食品安全 营养质量 感官评定 饲料
下载PDF
东北稻蟹中18种微量元素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覃东立 姜海峰 +4 位作者 黄晓丽 高磊 王鹏 刘欢 韩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5-252,共8页
为探讨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稻田养殖河蟹的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和食用安全性,于2017年9月在东北主要养殖区采集稻田养殖河蟹56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了河蟹体内1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 为探讨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稻田养殖河蟹的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和食用安全性,于2017年9月在东北主要养殖区采集稻田养殖河蟹56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了河蟹体内1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和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目标危害商值(THQ)法分别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河蟹中检出的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该地区池塘养殖的淡水鱼类;吉林省河蟹体内的Cr、Cd、U等10种微量元素含量与其他两省份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样品的Cu、Pb、Cd和Cr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5种重金属(Cu、Zn、Pb、Cd和Cr)的成人每周实际摄入量(AWI)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5种重金属和其他4种有害微量元素(Ba、U、Ag和Be)的人体每日摄入量(EDI)低于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参考剂量(RfD)。研究表明食用东北稻田养殖河蟹摄入的微量元素对食用人群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在检测的18种微量元素中,Ba、Pb和Cd对复合污染物风险指数(HI)贡献率较高,是主要的风险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微量元素 稻田养殖 食用安全 东北
下载PDF
蟹味菇的营养价值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琦 章勤学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3-174,共2页
综述了蟹味菇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介绍了其子实体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性成分,对蟹味菇多糖的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分析。为蟹味菇的深加工以及开发蟹味菇保健食品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蟹味菇 真菌多糖 营养 功能性食品
下载PDF
蟹类水产品过敏原及其致敏性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光明 刘庆梅 +5 位作者 杨阳 刘萌 李梦思 桓霏 郜帅 曹敏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4,共10页
蟹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也是诱发过敏反应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了解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种类及抗原表位,探究有效的蟹类致敏性消减技术等极为迫切。阐明蟹类水产品过敏原及其抗原表位是消减其致敏性的重要前提,概述了国内外分离鉴定... 蟹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也是诱发过敏反应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了解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种类及抗原表位,探究有效的蟹类致敏性消减技术等极为迫切。阐明蟹类水产品过敏原及其抗原表位是消减其致敏性的重要前提,概述了国内外分离鉴定的蟹类水产品过敏原,包括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质钙结合蛋白、磷酸丙糖异构酶、细丝蛋白c等;总结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一珠一化合物技术等定位分析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的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概况。比较了辐照技术、超声技术、美拉德反应技术、酶法交联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现代加工处理方法,或修饰过敏原抗原表位或破坏过敏原蛋白质结构,从而消减蟹类水产品过敏原致敏性。着重分析了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的未来研究趋势,提出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结构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解析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对比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在蟹类水产品致敏性消减方面的优缺点,提出未来重点发展复合加工处理方式,以便更大程度地降低过敏原致敏性,从而为低致敏性的蟹类食品或生物制品的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致敏性 消减技术 低致敏食品
下载PDF
饲料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与河蟹蟹种生长及性早熟的相关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雅珠 张根玉 +1 位作者 王建军 陈慧达 《水产科技情报》 1999年第1期21-24,33,共5页
配制总蛋白量为35%,以进口鱼粉作动物蛋白源,豆粕为植物蛋白源,添加少量菜粕、棉仁粕及必需的复合维生素、无机混合盐组成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采用体重1.43~1.48g的仔蟹,饲养119d。结果表明,配合饲料中动... 配制总蛋白量为35%,以进口鱼粉作动物蛋白源,豆粕为植物蛋白源,添加少量菜粕、棉仁粕及必需的复合维生素、无机混合盐组成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采用体重1.43~1.48g的仔蟹,饲养119d。结果表明,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占饲料中总蛋白的30%(鱼粉含量为18%),动、植物蛋白比为1∶2.3,幼蟹的生长处于最优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性早熟比例明显低于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饲料(P<0.05)。因而认为河蟹蟹种阶段不宜投喂动物蛋白含量过高的饲料,否则不仅抑制其生长,而且增加性早熟比例,明显影响蟹种的质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饲料 河蟹蟹种 动植物蛋白比 生长 性早熟
下载PDF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OFMüller)人工半海水的培养及利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海明 卢以群 唐吉余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人工半海水中主要生态因子与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生长的关系,得出了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因子最佳水平组合,并初步摸索出培养大个体轮虫的外界条件,在自然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生长周期为9d;它们的...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人工半海水中主要生态因子与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生长的关系,得出了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因子最佳水平组合,并初步摸索出培养大个体轮虫的外界条件,在自然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生长周期为9d;它们的种群生长曲线呈逻辑斯谛曲线。通过生化分析,褶皱臂轮虫体内Vc含量为45.1μg/g湿重。作为河蟹苗期二、三期幼体的饵料,可使河蟹幼体顺利地变态,且有较高的变态率,是河蟹苗期二、三期幼体理想的适口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培养 种群动态 河蟹 饵料
下载PDF
海岸带林渔复合经营灯诱昆虫增饲螃蟹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福元 张培 +7 位作者 张纪林 葛明宏 孙金林 俞学斌 廖桂成 汤爱平 周文明 葛小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9-82,共4页
用黑光灯将农、林、牧、蔬果及水域等昆虫引诱集中至精养蟹池中供螃蟹取食。能诱集昆虫近 30 0种 ,年诱虫重量达 90 .3~ 1 1 4.1kg/灯 ,每只螃蟹能取食昆虫 1 9.62± 2 8.1 5头 /晚 ,增加产量 1 1 8.35kg/hm2 ,增加产值 9468.0 0~... 用黑光灯将农、林、牧、蔬果及水域等昆虫引诱集中至精养蟹池中供螃蟹取食。能诱集昆虫近 30 0种 ,年诱虫重量达 90 .3~ 1 1 4.1kg/灯 ,每只螃蟹能取食昆虫 1 9.62± 2 8.1 5头 /晚 ,增加产量 1 1 8.35kg/hm2 ,增加产值 9468.0 0~ 1 42 0 2 .0 0元 /hm2 ,增产率达 2 2 .2 8%。同时减轻大田作物被害程度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渔复合经营 灯诱 增饲螃蟹 优化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