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food organism culture and technology utilization in crab seed production in ponds i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Jibing Qi Xiaolian Gu +2 位作者 Lingbo Ma Zhenguo Qiao Kai Che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10期563-569,共7页
Eriocheirsinensis,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and Scylla paramamosain are important commercial culture crab species in China. Traditional factory breeding of crabs depends on Artemia nauplius. The rising price of Artemi... Eriocheirsinensis,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and Scylla paramamosain are important commercial culture crab species in China. Traditional factory breeding of crabs depends on Artemia nauplius. The rising price of Artemia cysts has led to the decline of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crab breeding factory. Factory crab breeding has been gradually replaced by pond breeding in recent years. E. sinensis and P. trituberculatus have been bred mainly in ponds. Meanwhile, S. paramamosain is still mainly bred in factories because of the crudeness of pond breed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food organism utilization in the three species of commercially bred crab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 the workshop seeds production, rotifer and Artemia nauplii were necessary in the early stages from zoea I to zoea II in the three crab species. Adult artemia, minced fish and shellfish were fed to the larvae in the later zoea stages from zoea III to Megalopa.?The rising of the price of artemia eggs made people find other feed organism to replace artemia. Copepods have been used in crab seeds production in pond from zoea III stage to replace artemia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reduced the cost of seeds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ORGANISMS crab SEEDS pondS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seg的蟹塘水草区域分割与定位方法
2
作者 孙月平 刘勇 +3 位作者 郭佩璇 李自强 孟祥汶 赵德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24-233,共10页
目前蟹塘内水草清理以人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自动水草清理船能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而确定蟹塘水草分布是规划水草清理船高效作业路径的关键基础。针对无人机采集的蟹塘水草图像中水草与岸边植被相似性高、难... 目前蟹塘内水草清理以人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自动水草清理船能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而确定蟹塘水草分布是规划水草清理船高效作业路径的关键基础。针对无人机采集的蟹塘水草图像中水草与岸边植被相似性高、难以准确区分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seg的蟹塘水草区域分割与定位方法。改进模型从降低模型大小和提高召回率的角度出发,首先基于RT-DETR(real-timedetectiontransformer)的HGNetv2(hierarchical graph network)轻量化网络结构重设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缩减模型体积;其次以Efficient Rep轻量化结构为基准重构颈部网络,在降低参数量的同时增强模型的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接着在特征提取层引入SegNext注意力机制,加强模型对蟹塘水草区域的敏感度。为了消除模型在识别过程中产生的冗余区域,进一步提高分割精度,采用二值化处理对分割结果进行优化,并结合图像处理算法对水草区域进行面积筛选;经过坐标转换后得到精确水草轮廓经纬度坐标。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对蟹塘水草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分割效果,其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为1.49 M和8.4 GFLOPs,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91.5%和95.6%,与原YOLOv8n-seg模型相比,模型体积减小了49.7%,分割速度提升了32.3%。在坐标转换试验中,水草定位精度平均误差为0.22 m,验证了改进模型能够满足蟹塘水草区域分割与定位要求。研究结果为后续水草清理船自动作业路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塘 水草清理船 图像分割 YOLOv8n-seg 坐标转换 路径规划
下载PDF
健康与患病河蟹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特征差异
3
作者 陈友明 葛家春 +3 位作者 李建刚 夏爱军 马行空 董元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66,共9页
本研究采集了江苏省扬中地区健康与患病河蟹池塘表层(0~5 cm)和深层(5~10 cm)的底泥,分析了不同池塘底泥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和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患病组底泥的pH(7.77)和全钾(1.78 g/kg)显著低于健康组(7.91和1.95 g/kg),而水溶性盐... 本研究采集了江苏省扬中地区健康与患病河蟹池塘表层(0~5 cm)和深层(5~10 cm)的底泥,分析了不同池塘底泥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和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患病组底泥的pH(7.77)和全钾(1.78 g/kg)显著低于健康组(7.91和1.95 g/kg),而水溶性盐总量(1.50 g/kg)显著高于健康组(1.05 g/kg)。在0~10 cm深度范围的底泥中,健康组深层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显著高于表层(P<0.05),而患病组深层的微生物丰富度(ACE和Chao)、多样性(Shannon)均显著高于表层(P<0.05)。两种池塘底泥微生物中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两种池塘存在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内的多种差异菌群。RDA分析结果表明,全氮是影响河蟹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此外,决定健康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的环境因子还有水溶性盐、碳酸钙和全硫,而决定患病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的环境因子为有机质和p H。因此,底泥中芽孢杆菌和pH等可能是潜在影响河蟹健康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养殖河蟹池塘的微生态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底泥 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和宏基因组学的养殖蟹塘浮游植物群落分析
4
作者 张旭 周丽 +6 位作者 蔡敏 崔娜欣 邹国燕 赵志勇 袁泉 黄伟伟 张亚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为全面准确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中后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水质指标,同时采用基于形态学和宏基因组学的人工镜检和高通量测序两种方法分析浮游植物的群落结... 为全面准确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中后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水质指标,同时采用基于形态学和宏基因组学的人工镜检和高通量测序两种方法分析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工镜检鉴定的浮游植物共4门65种,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所得浮游植物共4门1463种,其中人工镜检鉴定的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所得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人工镜检方法计算所得多样性指数普遍低于高通量测序结果。两种方法共同分析得出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总氮(TN)和氨氮(NH3-N)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建议采用人工镜检与高通量测序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养殖期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便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养殖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蟹塘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人工镜检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指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水华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及潜在致病菌的影响
5
作者 李彤 成永旭 +4 位作者 孙云飞 杨筱珍 肖温温 张德民 张化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8-996,共9页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潜在病原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优势细菌类群为伯克霍尔德菌科(Burkholderiaceae)和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aceae),底泥中的优势类群为Steroidobacteraceae菌科和Burkholderiaceae等;科水平下的蓝细菌门类群和其他大部分细菌群落呈显著正相关。养殖水体中潜在病原菌的丰度与水华的生消呈现出相反的趋势,OTU365和OTU1614(均属于Candidatus Similichlamydia epinepheli)是其主要的潜在病原菌,而在底泥中潜在致病菌表现出富集的特征,以OTU1280(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CCA结果显示,蓝藻暴发过程中,Tem、NO3--N、NO2--N及NH4+-N驱使水体蓝藻门细菌类群的变异,NO2--N是驱动养殖水体潜在致病菌群落变异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为防治中华绒螯蟹养殖水华发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系统 水华 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 细菌群落 潜在致病菌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分析
6
作者 张旭 周丽 +7 位作者 蔡敏 崔娜欣 庞思 邹国燕 赵志勇 袁泉 黄伟伟 张亚雷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4,共13页
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组成对养殖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系统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上海市崇明区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内水质指标,同时... 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组成对养殖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系统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上海市崇明区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内水质指标,同时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了养殖期内水体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功能结构特征,并探讨了二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养殖池塘在养殖中后期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p 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在养殖期水体中,6―8月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7―8月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处于较高水平,优势门为细菌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病毒中的尾噬菌体门(Uroviricota),而在属水平上,丰度占比前10的优势属在多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如7月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细菌和8―10月的有尾噬菌体目(unclassified_o_Caudovirales)病毒丰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微生物的主要功能为代谢功能包括能量代谢、全局和概览图、氨基酸代谢等,不同月份的功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6―7月代谢途径丰度明显高于8―10月,而优势细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上述功能的主要贡献者。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的影响趋势一致,叶绿素a和pH是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溶解氧、总磷的影响作用稍弱。在养殖水体中,丰度占比较大的致病菌为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可为养殖水质调控及生态系统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塘 中华绒螯蟹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群落 功能 环境因子
下载PDF
西北盐碱池塘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技术
7
作者 秦勇 丁丰源 +1 位作者 王秀琴 杨娟 《河北渔业》 2024年第9期35-36,46,共3页
为综合利用盐碱水资源,有效改善甘肃省盐碱土壤,提高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效益,引进河蟹大眼幼体进行池塘盐碱水培育扣蟹养殖;经过6个月的培育,大眼幼体成功培育成扣蟹,平均体质量5 g/只左右,共收获扣蟹10447 kg/hm^(2),平均售... 为综合利用盐碱水资源,有效改善甘肃省盐碱土壤,提高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效益,引进河蟹大眼幼体进行池塘盐碱水培育扣蟹养殖;经过6个月的培育,大眼幼体成功培育成扣蟹,平均体质量5 g/只左右,共收获扣蟹10447 kg/hm^(2),平均售价7.5元/kg,成活率达到65%以上,产值7.86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池塘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 大眼幼体 扣蟹
下载PDF
河蟹养殖池塘微囊藻水华毒性及其光合作用活性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大命 周军 +4 位作者 唐晟凯 李旭光 林海 张彤晴 周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苏州市吴中区一河蟹养殖池塘在2013年7月和8月发生了严重的微囊藻水华.采用单一和双重PCR扩增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用以检测微囊藻水华是否产毒,结果显示为阳性.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微囊藻水华的毒性大小.结果表明:7月和8月微囊... 苏州市吴中区一河蟹养殖池塘在2013年7月和8月发生了严重的微囊藻水华.采用单一和双重PCR扩增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用以检测微囊藻水华是否产毒,结果显示为阳性.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微囊藻水华的毒性大小.结果表明:7月和8月微囊藻水华的胞内微囊藻毒素浓度分别为1.49和0.88μg/L,胞外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分别为0.75和1.09μg/L.另外,采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测定河蟹养殖水体形成水华的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活性.结果显示:7月和8月水华微囊藻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分别为0.48和0.44,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II分别为0.38和0.32,表明形成水华的微囊藻有较高的生长潜力.非光化学荧光淬灭值NPQ分别为0.28和0.36.从快速光响应曲线RLC的特征参数来看,7月水华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活性和光能利用效率高于8月.本研究结果表明,河蟹养殖池塘水体受到微囊藻水华和微囊藻毒素的污染,进而可能对河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池塘 微囊藻水华 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光合作用活性 浮游植物荧光仪
下载PDF
蟹、虾养殖池塘移动投饲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9
作者 洪扬 陈晓龙 +5 位作者 田昌凤 朱烨 车轩 陈超 陈翔 江涛 《渔业现代化》 2018年第3期9-14,共6页
为解决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存在投饲不均匀的问题,设计制作了一种用于大中型蟹、虾塘养殖池塘的移动投饲装置。该装置可实现行动轨迹自动控制,可不间断向池塘抛撒饲料。通过自动行走机构在池塘中行走,其绞龙结构将饲料从饲料箱输送到... 为解决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存在投饲不均匀的问题,设计制作了一种用于大中型蟹、虾塘养殖池塘的移动投饲装置。该装置可实现行动轨迹自动控制,可不间断向池塘抛撒饲料。通过自动行走机构在池塘中行走,其绞龙结构将饲料从饲料箱输送到撒料盘,撒料盘配有可调频伺服电机,通过变频器调节撒料盘转速,可控制撒料半径和撒料量。设计投饲储料箱容积0.08 m3,撒料盘距水面高度0.62 m。试验选用养殖池塘长100 m、宽33 m。结果显示:满储料箱饲料可满足面积0.33 hm2蟹、虾池塘投喂一次的要求;直线行走时,投饲直径可调节范围为1.2~5.8 m;投饲速度可调节,饲料破碎率在1%左右,储料箱残饲率在2%~8%。研究表明:该移动投饲装置具有自动行走、投饲均匀、投饲范围广等优点,能有效提高蟹、虾池塘饲料利用率,减少劳动力成本,可推广到各大中型养殖池塘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蟹塘 虾塘 投饲装置 移动投饲 自动控制
下载PDF
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向太湖排放氮磷的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陈家长 胡庚东 +1 位作者 瞿建宏 樊恩源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据2001年调查,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面积为11377.86hm2,河蟹产量为6681.18t。按物料平衡计算,1hm2养蟹池塘向环境排放的TN为27.08kg,TP为7.85kg,太湖流域池塘养蟹向环境中年排放TN为308.12t,TP为89.32t。按池塘进排水实测值计算,太湖流... 据2001年调查,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面积为11377.86hm2,河蟹产量为6681.18t。按物料平衡计算,1hm2养蟹池塘向环境排放的TN为27.08kg,TP为7.85kg,太湖流域池塘养蟹向环境中年排放TN为308.12t,TP为89.32t。按池塘进排水实测值计算,太湖流域按池塘养蟹外排水中TN、TP浓度增量分别为0.34、0.05mg·L-1,太湖流域池塘养蟹年外排TN和TP的增量分别为154.74t和22.75t。排放的TN、TP通过太湖水网流入太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蟹 生态环境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洪湖流域半封闭池塘河蟹养殖氮磷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戴捷 李传岭 +2 位作者 邓楚洲 吴忠 杨立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9-172,共4页
选取洪湖流域半封闭池塘河蟹养殖区域为调查样本,针对一个养殖周期内6个监测点位(1个背景点,3个养殖水体点,2个纳污水体点)TN、TP值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养殖准备期(12月~1月),养殖水体TN、TP值与同期背景值没有明显差异;养殖... 选取洪湖流域半封闭池塘河蟹养殖区域为调查样本,针对一个养殖周期内6个监测点位(1个背景点,3个养殖水体点,2个纳污水体点)TN、TP值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养殖准备期(12月~1月),养殖水体TN、TP值与同期背景值没有明显差异;养殖中后期(3月~10月),养殖水体和纳污水体TN、TP均明显高于同期背景值,大部分为劣Ⅴ类水质。按5~10月份养殖水体TN、TP实测值进行化学分析法估算,一个养殖周期内养殖水体TN、TP污染负荷为27.61kg/hm2、7.33kg/hm2,则洪湖流域半封闭池塘河蟹养殖排放的TN、TP污染负荷约为269.11t/a、71.46t/a。另据对样本区域养殖生产过程的调查,按物料平衡法估算的TN、TP污染负荷为57.61kg/hm2、11.60kg/hm2,而洪湖流域半封闭池塘河蟹养殖TN、TP污染负荷约为561.51t/a、113.06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河蟹养殖 化学分析法 物料平衡法 氮磷污染负荷
下载PDF
大通湖水域河蟹体长、体重及头胸甲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静安 陈开健 +3 位作者 刘小燕 唐英 戴振炎 林曙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了了解养殖环境对河蟹生长特性的影响,对大通湖水域中湖泊和池塘养殖的河蟹体长、体重及头胸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雌雄河蟹头胸甲长、宽、厚与体重均存在密切的线性相关性,且湖泊河蟹其相关性(0.821 4~0.903 3)比池... 为了了解养殖环境对河蟹生长特性的影响,对大通湖水域中湖泊和池塘养殖的河蟹体长、体重及头胸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雌雄河蟹头胸甲长、宽、厚与体重均存在密切的线性相关性,且湖泊河蟹其相关性(0.821 4~0.903 3)比池塘河蟹(0.898 8~0.945 7)要稍高;同环境下,母蟹头胸甲宽、厚与体重相关性均比公蟹高,公蟹头胸甲长与体重相关性比同环境下母蟹高。因此,河蟹部分生长特性与养殖环境、性别与其环境相互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湖 河蟹 生长特性 头胸甲
下载PDF
湖南大通湖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水质净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戴恒鑫 马旭洲 +3 位作者 李应森 王武 朱欣云 李祖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4,共6页
为检验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渔业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于2011年4—9月(河蟹主要生长时期)对湖南大通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进行调查监测。大通湖水源区常年肥水养鱼,TN、TP、CODMn等均超标,水体呈富营养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TP等超标。9... 为检验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渔业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于2011年4—9月(河蟹主要生长时期)对湖南大通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进行调查监测。大通湖水源区常年肥水养鱼,TN、TP、CODMn等均超标,水体呈富营养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TP等超标。9月底,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CODMn、TN、NH4+-N、NO2--N相对于水源区分别降低了56.5%、72.9%、66.6%、79.5%;而TP的质量浓度有所上升,增幅为83.3%。TP的上升与水源区水质、后期饲料投喂量增大和伊乐藻的衰亡有一定关系。总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且池塘中大量水生植物对N、P的吸收效果显著,池塘水质显著优于水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学 河蟹 池塘 水质 净化 环境 水生植物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轻量化蟹塘障碍物检测与定位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月平 孙杰 +3 位作者 袁必康 方正 秦云 赵德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52-163,共12页
蟹塘中不定期放置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养殖装置影响无人作业船的自动巡航作业,为了提高无人作业船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轻量化蟹塘障碍物检测模型,并结合深度相机对蟹塘障碍物进行定位。改进模型从平衡检测... 蟹塘中不定期放置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养殖装置影响无人作业船的自动巡航作业,为了提高无人作业船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轻量化蟹塘障碍物检测模型,并结合深度相机对蟹塘障碍物进行定位。改进模型从平衡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的角度出发,首先将ShuffleNetV2轻量化网络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大幅缩减模型体积;其次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同时引入SENet注意力机制,加强对蟹塘障碍物目标的特征感知;接着将SPPF模块改进为SPPFCSPC模块,增强不同尺度下蟹塘障碍物的检测效果;最后采用SIoU损失函数加速模型收敛,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改进模型结合RealSense D435i深度相机获取的彩色图像对障碍物进行检测,并得到障碍物中心点在蟹塘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和障碍物的投影宽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对竹竿、蟹笼、增氧机3类障碍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识别效果,与原始YOLOv5s模型相比,改进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减小了62.8%和80.0%,模型大小仅为5.5 MB,单张图像的检测速度达15.2 ms,检测速度提升了44.5%,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93.3%。与其他算法相比,改进模型在参数量、计算量、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上保持了最佳平衡,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定位精度试验中,2~10 m范围内测得相机与3类典型障碍物间距离的平均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分别为0.16 m和2.26%;测得3类障碍物投影宽度的最大误差为0.19 m,平均误差分别为0.03、0.05、0.10 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4.1%、7.5%和5.0%。在动态试验中,改进模型在蟹塘环境下均能检测出3类障碍物并输出其位置信息,检测成功率达96.8%,验证了该模型能够满足蟹塘环境下对常见障碍物进行检测与定位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无人作业船的自主避障与巡航作业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塘 无人作业船 障碍物检测 YOLOv5s ShuffleNetV2 深度相机
下载PDF
池养河蟹性早熟现象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杜晓燕 张德隆 +1 位作者 赵金利 郑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54-258,共5页
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积温、营养、品系 3个因素对河蟹性早熟的影响。通过观察蟹种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性腺发育情况确定性早熟比例 ,从而得出初步结论 :不同品系河蟹性早熟比例有显著差异 (F >0 0 5) ,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性早熟产... 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积温、营养、品系 3个因素对河蟹性早熟的影响。通过观察蟹种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性腺发育情况确定性早熟比例 ,从而得出初步结论 :不同品系河蟹性早熟比例有显著差异 (F >0 0 5) ,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性早熟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用第 2步足跗节内侧刚毛多寡来判别雄性蟹种的性早熟 ,即当跗节近趾节端1 /3处密布刚毛、长度 2mm左右时 ,即已成熟 ,此时性腺成熟系数 0 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河蟹养殖 积温 性早熟
下载PDF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凯 马旭洲 +2 位作者 王友成 王武 郎月林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6期69-74,共6页
为了探究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4年5—10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和水源水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水源区和蟹塘区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TN和TP,水源区的最大超标幅度为232.7%和78.5%,蟹塘区为20.4%和129.5%,总... 为了探究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4年5—10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和水源水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水源区和蟹塘区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TN和TP,水源区的最大超标幅度为232.7%和78.5%,蟹塘区为20.4%和129.5%,总体上水源区的超标幅度高于蟹塘区,水源区有富营养化特征和轻微的有机污染。蟹塘区的DO、NH_4^+-N、NO_2^--N和NO_3^--N均达标且优于水源区,pH、COD_(Mn)和PO_4^(3+)-P虽有超标,但超标幅度较小;蟹塘区每天有大量的外源性氮、磷投入,但是氮、磷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水草对氮、磷的吸收较充分。总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质要明显优于水源区,基本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河蟹生态养殖不会对外界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生态养殖 池塘 水质 水环境
下载PDF
我国南方沿海虾塘的青蟹养殖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小明 邹清 +1 位作者 李少菁 王桂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256-260,共5页
根据调查和笔者的多年实践,本文从苗种、养殖模式等方面评述我国南方沿海虾塘的青蟹养殖的概况,指出虾塘青蟹养殖是滩涂虾塘养殖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分析讨论了人工育苗、人工苗的中间培育、养殖模式、饲料及育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 根据调查和笔者的多年实践,本文从苗种、养殖模式等方面评述我国南方沿海虾塘的青蟹养殖的概况,指出虾塘青蟹养殖是滩涂虾塘养殖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分析讨论了人工育苗、人工苗的中间培育、养殖模式、饲料及育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为虾塘青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 虾塘 苗种 养殖模式
下载PDF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吴伟 范立民 +2 位作者 瞿建宏 何杰 吴婷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0-54,共5页
为了评判河蟹生态养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2004年4—11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监测。水源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源区水质主要是富营养化和轻微的有机污染。在池塘生态养... 为了评判河蟹生态养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2004年4—11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监测。水源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源区水质主要是富营养化和轻微的有机污染。在池塘生态养殖区中,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和总磷。生态养殖区水质虽有超标,但超标幅度明显低于水源区。调查同时发现,河蟹生态养殖区因栽有大量的水草,对氮磷的吸收比较充分,故生态养殖区的氮磷在养殖周期中的变化较水源区要小得多,叶绿素A的动态变化也证明了水草的生态意义。总体而言,生态养殖区的水质要明显优于水源区,基本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3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河蟹生态养殖不会对外界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学 池塘 水产养殖 生态 河蟹 环境 水质
下载PDF
河蟹池塘养殖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勃 蒋国春 +6 位作者 王惠平 刘颖斐 叶青 胡云飞 何义进 周群兰 黄东辉 《水产养殖》 CAS 2009年第4期8-14,共7页
在2007年-2008年通过底层微孔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河蟹池塘养殖增氧研究。结果表明养成河蟹规格和单产显著提高,池底增氧技术是河蟹池塘养殖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示范区、推广区河蟹的平均规格、单产、毛利比同期常规技术的一般平均... 在2007年-2008年通过底层微孔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河蟹池塘养殖增氧研究。结果表明养成河蟹规格和单产显著提高,池底增氧技术是河蟹池塘养殖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示范区、推广区河蟹的平均规格、单产、毛利比同期常规技术的一般平均水平分别提高了11.37%~36.26%、7.07%~28.49%;50.29%~71.67%、49.11%;177.51%~187.31%、122.2%;养蟹池塘水体DO、NH3-N、NO2-N、TN、TP、COD等主要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并实现了养殖期内零排放,是一项节水、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养殖 池塘底层 微孔曝气 增氧技术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野生和养殖蟹种对池塘养殖成蟹可食率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4 位作者 龙晓文 赵恒亮 姜晓东 王幼鹏 成永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蟹种比经过多代人工养殖的池塘群体蟹种具有更好的养殖性能,尚不清楚两种蟹种养成后成蟹的可食率及其营养品质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和养殖蟹种经池...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蟹种比经过多代人工养殖的池塘群体蟹种具有更好的养殖性能,尚不清楚两种蟹种养成后成蟹的可食率及其营养品质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和养殖蟹种经池塘养成成蟹的可食率、肥满度、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1)在相似的体重条件下,野生群体成蟹的肝胰腺指数极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1),性腺指数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两群体间的出肉率、总可食率及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两群体成蟹肝胰腺和性腺中的常规营养组成接近,但野生群体雄体肝胰腺和性腺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雄体(P<0.0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野生群体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但野生雄体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和雌体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显著高于后者(P<0.05);(3)就野生雌体脂肪酸组成而言,野生群体成蟹肝胰腺、卵巢和肌肉中的C18:1n9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雌体,但其C20:5n3、C22:6n3、ΣPUFA和ΣHUFA显著低于后者;就雄体而言,野生群体成蟹三种可食组织中的C18:2n6高于养殖群体,但其C20:5n3和C20:4n6低于养殖群体;整体上,肌肉中的HUFA含量显著高于肝胰腺和性腺;(4)就氨基酸组成而言,两群体雌体和雄体性腺中的氨基酸含量接近,均无显著差异,仅精巢中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无论雌体还是雄体,养殖群体肌肉中的主要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略高于野生群体,仅异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差异显著;此外,野生群体雄蟹肌肉中的亮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养殖群体。综上,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蟹种养成后成蟹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两者总可食率和肥满度接近,整体上两群体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氨基酸组成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野生蟹种 养殖蟹种 成蟹养殖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