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quality, nutrient budget, and pollutant loads in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farms around East Taihu Lake 被引量:11
1
作者 蔡春芳 谷孝鸿 +3 位作者 黄鹤忠 戴修赢 叶元土 施陈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9-36,共8页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causing frequent outbreaks of harmful algae blooms in the Taihu Lake, China, we studied water quality and nutrient budget in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farm ponds in the eastern...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causing frequent outbreaks of harmful algae blooms in the Taihu Lake, China, we studied water quality and nutrient budget in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farm pond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lake from November 2007 to December 2009. We estimated the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loads. Materials input and output ponds, water exchange, and applied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838.5-hm2 crab ponds were surveyed using questionnaires. Water quality of 12 ponds, which were located no more than 2 km from East Taihu Lake, were monit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quality in the crab ponds was better than reference data. Feeds, including corn seed, commercial feed, trash fish, and gastropod, were the major sources of N and P input in the crab ponds, contributing 88.7% and 94.9%, respectively. In total, 60.5% of N and 37.3% of P were sequestered by macrophytes, and only 15.7% and 8.5% of them were discharged as effluent. The net loads of N and P in effluent were 16.43 kg/hm2/cycle and 2.16 kg/hm2/cycle,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D load was -17.88 kg/hm2/cycle. This indicated that crab farming caused minor negative impact on the trophic status of the lake area, which was attenuated by macrophytes. However,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is still necessary in crab fa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water quality mass budget pollutant load Taihu lake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一龄幼蟹外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107
2
作者 耿绪云 王雪惠 +1 位作者 孙金生 张印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4,共6页
选取本实验室群体选育的F3代一龄幼蟹216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Ⅳ步足长节长、体重等性状,应用通径分析原理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性状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明确影响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体... 选取本实验室群体选育的F3代一龄幼蟹216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Ⅳ步足长节长、体重等性状,应用通径分析原理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性状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明确影响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中华绒螯蟹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头胸甲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5984**)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35.8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Ⅳ步足长节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12837*,0.23698**)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头胸甲宽的间接作用(0.55280,0.56598)影响体重。所选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8955,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重点性状。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指标值估计体重的回归方程:y^=0.5727X2+0.2284X3+0.3473X4-15.0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形态性状 幼蟹 体重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长江野生和池塘养殖河蟹(Eriocheir sinensis)蟹种早期养殖性能、抗病力和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4 位作者 刘青 何杰 张庆华 王幼鹏 成永旭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37,共7页
本研究采用养殖性能评价、攻毒实验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方法,比较了2个种群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在成蟹阶段的早期养殖性能[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成活率(SR)和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攻毒后的死亡率和免疫性能。结... 本研究采用养殖性能评价、攻毒实验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方法,比较了2个种群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在成蟹阶段的早期养殖性能[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成活率(SR)和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攻毒后的死亡率和免疫性能。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扣蟹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和SGR显著短于野生扣蟹(P<0.05),而2种来源扣蟹的SR和WG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野生扣蟹攻毒后的累计死亡率一直低于池塘养殖扣蟹,攻毒96 h后,野生扣蟹累计死亡率(28.3%)明显低于养殖扣蟹(50.0%);(3)比较肝胰腺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无论雌蟹还是雄蟹,野生扣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养殖扣蟹,野生雄蟹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雄蟹,而野生雌蟹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雌蟹;(4)比较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野生扣蟹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扣蟹,而养殖扣蟹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野生扣蟹。此外,野生雌蟹血清中的血蓝蛋白(Hc)含量、T-AOC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活性显著高于养殖雌蟹,而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活性显著低于养殖雌蟹。综上所述,2种来源蟹种各有优势,池塘养殖扣蟹具有较好的早期养殖性能,野生蟹种具有较强的免疫性能,有关其质量差异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扣蟹 野生群体 养殖性能 免疫性能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两个地理种群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潘建林 牟大凯 +6 位作者 郝莎 易龙 陈姗 朱清顺 王勇 陈建秀 侯亚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7-462,共6页
为了获取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态性的基本数据,寻找合适的遗传标记区分不同种类及不同水系的河蟹种群,采用微卫星DNA分型技术,对江苏地区两个地理种群(本地种与荷兰种)的中华绒螯蟹共计140个样本,通过DNA提取、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 为了获取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态性的基本数据,寻找合适的遗传标记区分不同种类及不同水系的河蟹种群,采用微卫星DNA分型技术,对江苏地区两个地理种群(本地种与荷兰种)的中华绒螯蟹共计140个样本,通过DNA提取、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的方法,进行了两个微卫星基因座(Esin 67和Esin 87)的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本地种与荷兰种的两个微卫星基因座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在Esin 67基因座中,本地种和荷兰种绒螯蟹均有8个等位基因,两组的最高频率等位基因均为8重复序列;在Esin 87基因座中,本地种绒螯蟹有9个等位基因,荷兰种有7个等位基因,两组的最高频率等位基因均为9重复序列.同时中华绒螯蟹荷兰种这两个基因座的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均高于本地种.这些结果提示了江苏本地的绒螯蟹可能受到其它地区河蟹的种质污染,基因多态性下降,因此需要加强对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的深入研究,以便采取措施对河蟹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微卫星DNA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维生素E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酚氧化酶、抗菌力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艾春香 陈立侨 +2 位作者 刘晓玲 高露姣 温小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每kg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VE0、100、200、400、600mg配制成五种试验饲料,对均重为(37.52±2.19)g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60天的饲养试验,以酚氧化酶(PO)、抗菌力(Ua)、溶菌酶活性(UL... 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每kg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VE0、100、200、400、600mg配制成五种试验饲料,对均重为(37.52±2.19)g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60天的饲养试验,以酚氧化酶(PO)、抗菌力(Ua)、溶菌酶活性(UL)等指标为依据,探讨VE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VE对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PO、Ua、UL等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在适宜范围内,随着VE添加量的增加,PO、Ua和UL活性显著增强,从而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综上所述,VE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VE适宜添加量为200—400mg/kg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维生素E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溯河洄游期食物来源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莹 吴旭干 +3 位作者 赵峰 李嘉尧 连一霖 王福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2-829,共8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来源等样品。通过对比分析幼体及食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对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期的食物组成及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碳稳定同位素(δ^13C)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氮稳定同位素(δ^15N)呈现逐渐变重的趋势。表明中华绒螯蟹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的发育过程中,随着幼体不断向上游江段回溯,食物中陆源物质的比例逐渐增大,食物来源由浮游性食物向底栖性食物转变,且营养级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证明,在生境多样化、食物来源复杂的河流生态系统中,δ^13C值呈现的是食物来源的区域性和特异性,可以识别中华绒螯蟹洄游过程中的食源变化。δ^15N值虽受到区域氮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仍能体现幼体发育过程中营养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溯河洄游 稳定同位素 食物来源
下载PDF
利用湖泊内源性饵料饲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养殖与净水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孟祥雨 宋学宏 +3 位作者 陈桂娟 冯育青 吴林坤 沈振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3-728,共6页
在东太湖网围养殖区进行不同放养密度(3000、6000、9000只/hm2)饲喂太湖水草与螺蛳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实验,各处理组均设投喂鱼肉与玉米等外源性饵料的对照,以获得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品质及养殖水环境的... 在东太湖网围养殖区进行不同放养密度(3000、6000、9000只/hm2)饲喂太湖水草与螺蛳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实验,各处理组均设投喂鱼肉与玉米等外源性饵料的对照,以获得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品质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利用浅水草型湖泊内源性饵料养殖中华绒螯蟹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表明,规格和增肉倍数虽然均显著小于相同养殖密度下投喂外源性饵料的对照组,但是各实验组商品蟹体重均能达到150 g;低密度养殖组(3000只/hm2)的产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余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低密度养殖组的河蟹回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两组则无显著差异.实验养殖区水质状况优于投喂外源性饵料的对照区,其T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区,投喂外源性饵料会增加水体N、P含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投喂太湖水草与螺蛳等内源性饵料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不但可以有效地抑制浅水湖泊水草的疯长,还可通过中华绒螯蟹收获从水体输出N、P营养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不同密度养殖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对比结果显示,利用草型湖泊内源性饵料养殖中华绒螯蟹的适宜放养密度为6000只/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放养密度 草型湖泊 净水效应 太湖
下载PDF
大通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自然生产潜力估算模型探讨
8
作者 杨品红 邹万生 +8 位作者 刘良国 徐黎明 王文彬 陈红文 唐琳 曹苗 黄春红 罗玉双 韩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3-837,共5页
人放天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质量好、个体大、耐运输、肉质鲜美,是优质高档蟹的代表,但产量严重不足。建立一套湖泊中华绒螯蟹自然生产潜力估算的模型来估算湖泊中华绒螯蟹自然生产潜力,确定放养量,以达到湖泊中华绒螯蟹... 人放天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质量好、个体大、耐运输、肉质鲜美,是优质高档蟹的代表,但产量严重不足。建立一套湖泊中华绒螯蟹自然生产潜力估算的模型来估算湖泊中华绒螯蟹自然生产潜力,确定放养量,以达到湖泊中华绒螯蟹稳产已迫在眉睫。本文根据近20年来作者对湖泊中华绒螯蟹放养的经验,结合灰估理论,提出蟹自然生产潜力:W=[B1K1C1/R1+B2K2C2/R2]·(B1+B2)2/B12+B2和蟹种放养量:W0=P0[B1K1C1/R1+B2K2C2/R2]·U/P估算模型,并与生产实践进行求证。其结果与生产实践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其估算结果可作为指导湖泊中华绒螯蟹生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湖 中华绒螯蟹 自然生产潜力 模型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种苗土池培育技术研究Ⅰ-Ⅰ期溞状幼体的适宜密度 被引量:2
9
作者 庞璞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共3页
在6口海水土池(计1.9hm2)中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Ⅰ期氵蚤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在6口海水土池(计1.9hm2)中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Ⅰ期氵蚤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活率(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溲状幼体 池塘 人工繁殖
下载PDF
基于AlexNet模型的大闸蟹自动分级系统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黄旭 吴开龙 曾孟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5-8,12,共5页
针对目前大闸蟹人工分级方法的局限性,设计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大闸蟹分级系统。首先,在湖州市太湖养殖基地采集不同等级大闸蟹背部和腹部图像,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灰度化、阈值分割、形态学等预处理。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模型提... 针对目前大闸蟹人工分级方法的局限性,设计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大闸蟹分级系统。首先,在湖州市太湖养殖基地采集不同等级大闸蟹背部和腹部图像,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灰度化、阈值分割、形态学等预处理。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模型提取大闸蟹公母特征,利用面积法计算其大小。通过选取的10只大闸蟹的重量和系统计算得到的像素转化为面积参数,分析得到大闸蟹背部图像像素占比与其重量成近似正比例关系,因此可根据背部图像的计算值得到其大小特征。根据大闸蟹公母、大小特征完成分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大闸蟹公母识别方面平均准确率达到92.655%,大小分级方面平均准确率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闸蟹 分级 AlexNet模型 MATlAB 图像处理
下载PDF
L-色氨酸和褪黑激素对中华绒螯蟹血清血糖水平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敏杰 张佳鑫 +3 位作者 黄根勇 张聪 成永旭 杨筱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9,共9页
为探究L-色氨酸和褪黑激素(MT)对中华绒螯蟹血糖水平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6.58±2.20)g的雌性中华绒螯蟹,随机分成8组(L-色氨酸和MT处理各4组),实验周期均为30 d。(1)L-色氨酸饲料投喂实验4组:L-色氨... 为探究L-色氨酸和褪黑激素(MT)对中华绒螯蟹血糖水平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6.58±2.20)g的雌性中华绒螯蟹,随机分成8组(L-色氨酸和MT处理各4组),实验周期均为30 d。(1)L-色氨酸饲料投喂实验4组:L-色氨酸所占饲料比重分别为0.36%(基础饲料即对照组)、0.47%、0.73%和1.05%(分别记为1、2、3和4组),30 d后分别测定各组蟹的血糖水平及肝胰腺的T-AOC和SOD活性;(2)MT注射实验4组:每组分别在第1天和15天时注射生理盐水(即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的MT 10–6 mol/只(μM组)、10–9 mol/只(n M组)和10–12 mol/只(p M组)。分别于第1天和15天时,收集血淋巴和肝胰腺,分别测定血糖水平、T-AOC和SOD活性。于第30天时,再次收集血淋巴以测定血糖水平。结果显示:不同含量L-色氨酸对中华绒螯蟹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其血糖含量约为(4.62±0.20)mmol/L。此外,0.73%L-色氨酸的饲料能显著提高肝胰腺SOD活性(82.86±1.07)U/m L;注射MT仅在第1天时对中华绒螯蟹的血糖水平有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升高,其中μM组蟹血糖水平高达(7.56±0.36)mmol/L,其值显著高于C、p M和n M组。此外注射MT在第1天时,对肝胰腺T-AOC和SOD活性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μM组蟹肝胰腺T-AOC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p M和n M组。研究表明,饲喂0.73%L-色氨酸的饲料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的抗氧化能力,但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注射10–6 mol/只MT可以在短时间内(1 d)提高中华绒螯蟹的血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l-色氨酸 褪黑激素 血糖水平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池塘养殖“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滋味特征
12
作者 刘洪波 薛竣仁 +4 位作者 唐静 任黎华 姜涛 陈修报 杨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7期61-65,共5页
为揭示“六月黄”中华绒螯蟹食用部分(几乎全部为肝胰腺)的滋味品质特征,利用味觉分析系统,研究昆山市养殖池塘产雌、雄“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滋味特征。结果表明,新鲜蒸制的“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基本味味觉指标中,鲜味... 为揭示“六月黄”中华绒螯蟹食用部分(几乎全部为肝胰腺)的滋味品质特征,利用味觉分析系统,研究昆山市养殖池塘产雌、雄“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滋味特征。结果表明,新鲜蒸制的“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基本味味觉指标中,鲜味非常突出,其次是苦味和涩味。而其回味味觉指标中苦味回味最高,其次是涩味回味和鲜味回味。“六月黄”雌、雄蟹个体间,苦、涩味和苦味回味等味觉强度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线性判别分析的初始验证判别和交互验证回判的正确率均可达到100%。池塘养殖“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滋味具有显著性别差异性,雄蟹的滋味特征显示出较雌蟹更为美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肝胰腺 味觉特征 电子舌 滋味 品质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栖息生境选择与行为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伍烨菱 王思凯 +2 位作者 赵峰 李春波 庄平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在早期发育阶段对不同栖息生境的选择偏好及其行为特征,实验以长江口近岸微生境类型为基础,在室内建立了藨草、泥底、铁板沙、砾石等4种模拟生境,选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分别开展了对不同生境选择的...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在早期发育阶段对不同栖息生境的选择偏好及其行为特征,实验以长江口近岸微生境类型为基础,在室内建立了藨草、泥底、铁板沙、砾石等4种模拟生境,选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分别开展了对不同生境选择的行为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在藨草生境中分布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生境。随着仔蟹的生长发育,Ⅲ、Ⅴ期仔蟹在泥底和铁板沙生境中占比增大。在藨草生境中,中华绒螯蟹幼体具有游泳、附着藨草、表栖、埋栖等4种行为,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主要表现为附着藨草行为,Ⅲ期仔蟹的表栖、埋栖行为显著增加。幼体在藨草生境中的蜕壳率显著高于泥生境,而死亡率显著低于泥生境。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幼体偏好栖息于有利于其生存、发育的藨草等植被生境中,这可能与藨草等植被生境为中华绒螯蟹幼体提供了适宜的庇护场所有关。本研究结果指出了植被生境对中华绒螯蟹幼体阶段的重要性,丰富了早期生活史资料,并为其资源保护和栖息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大眼幼体 仔蟹 生境选择 行为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Eriocheir sinensis)越冬前后脂肪酸和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鑫 王春 +1 位作者 杨璐 成永旭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78-4985,共8页
实验以越冬前后的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一龄幼蟹越冬前后肝胰腺及头胸甲中脂肪酸含量变化、利用液相二级质谱法分别测定一龄幼蟹越冬前后肝胰腺、头胸甲和血淋巴中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结果表... 实验以越冬前后的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一龄幼蟹越冬前后肝胰腺及头胸甲中脂肪酸含量变化、利用液相二级质谱法分别测定一龄幼蟹越冬前后肝胰腺、头胸甲和血淋巴中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肝胰腺中的饱和脂肪酸(SFA)C20: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8:1n9作为主要能量脂肪酸被动用,其含量越冬后显著下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C18:3n3、C22:6n3越冬后含量显著升高(p<0.05)。头胸甲的饱和脂肪酸(SFA)C16: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的C18:1n7作为主要能量脂肪酸被动用,越冬后含量下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C18:2n6、C20:3n6越冬后含量显著升高(p<0.05)。越冬后头胸甲中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其中,血淋巴中虾青素、叶黄素含量极显著升高(p<0.05),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下降(p<0.05)。肝胰腺中虾青素与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变化趋势与血淋巴的一致,角黄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越冬期间气温、水温的短暂升高可能使一龄幼蟹短暂摄食。越冬前经育肥的扣蟹越冬后能量物质无显著变化,越冬后根据肝胰腺颜色来判断一龄幼蟹质量的方法不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一龄幼蟹 类胡萝卜素 脂肪酸 越冬
原文传递
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15
作者 和飞 王志忠 +5 位作者 卢红 于振海 闫法军 许国晶 朱永安 王新军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为确定影响黄河口地区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体质量的重要形态性状,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测定随机采集的247只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体高(X3)、第三步足长节长(X4)和体质量(Y),通过相关... 为确定影响黄河口地区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体质量的重要形态性状,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测定随机采集的247只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头胸甲长(X1)、头胸甲宽(X2)、体高(X3)、第三步足长节长(X4)和体质量(Y),通过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建立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显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程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回归分析,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性状,排除共线性自变量,建立了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328.06+5.43X2+2.43X4。拟合度检验表明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头胸甲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表明头胸甲宽是影响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在对黄河口中华绒螯蟹成蟹以体质量为目标性状进行选育时,可以头胸甲宽(X2)为主要间接选择指标,第三步足长节长(X4)为辅进行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中华绒螯蟹 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西北盐碱池塘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技术
16
作者 秦勇 丁丰源 +1 位作者 王秀琴 杨娟 《河北渔业》 2024年第9期35-36,46,共3页
为综合利用盐碱水资源,有效改善甘肃省盐碱土壤,提高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效益,引进河蟹大眼幼体进行池塘盐碱水培育扣蟹养殖;经过6个月的培育,大眼幼体成功培育成扣蟹,平均体质量5 g/只左右,共收获扣蟹10447 kg/hm^(2),平均售... 为综合利用盐碱水资源,有效改善甘肃省盐碱土壤,提高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效益,引进河蟹大眼幼体进行池塘盐碱水培育扣蟹养殖;经过6个月的培育,大眼幼体成功培育成扣蟹,平均体质量5 g/只左右,共收获扣蟹10447 kg/hm^(2),平均售价7.5元/kg,成活率达到65%以上,产值7.86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池塘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 大眼幼体 扣蟹
下载PDF
崇明地区河蟹与罗氏沼虾生态高效混养技术探究
17
作者 朱丽艳 周捷 《河北渔业》 2024年第7期39-41,46,共4页
为充分挖掘河蟹养殖池塘潜能和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经济效益,在崇明地区传统河蟹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密度的罗氏沼虾混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河蟹蟹种放养量为250 kg/hm^(2)时,罗氏沼虾放养1.8万尾/hm^(2)较为适宜,... 为充分挖掘河蟹养殖池塘潜能和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经济效益,在崇明地区传统河蟹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密度的罗氏沼虾混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河蟹蟹种放养量为250 kg/hm^(2)时,罗氏沼虾放养1.8万尾/hm^(2)较为适宜,罗氏沼虾销售价格为200元/kg,总产值比放养2.4万尾/hm^(2)高出5.985万元/hm^(2),较未混养罗氏沼虾的河蟹精养池塘增加6.195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混养 密度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检验 被引量:80
18
作者 房海 陈翠珍 +2 位作者 张晓君 巩元芳 葛慕湘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为明确一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自然发病的病原,进行细菌学检验。方法随机取6只病(死)蟹做细菌分离,对其中6株分离菌(编号:HQ010516C-1至HQ010516C-6)按常规进行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鉴定;同时,选择1... 目的为明确一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自然发病的病原,进行细菌学检验。方法随机取6只病(死)蟹做细菌分离,对其中6株分离菌(编号:HQ010516C-1至HQ010516C-6)按常规进行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鉴定;同时,选择1个代表菌株(HQ010516C-1)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以代表菌株对健康蟹做人工感染试验;对分离菌以琼脂扩散(K-B)法进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6株被检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对供试健康蟹有致病作用,对供试37种抗菌类药物中的头孢噻肟等28种药物敏感或高度敏感、对新生霉素低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8种耐药。结论所检出的维氏气单胞菌为该病例的病原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维氏气单胞菌 检验
下载PDF
普通棉籽粕和发酵棉籽粕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杨霞 叶金云 +3 位作者 张易祥 吴成龙 刘沛 王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3-693,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普通棉籽粕(CSM)和发酵棉籽粕(FCSM)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0.56±0.04)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660只,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 本试验旨在研究普通棉籽粕(CSM)和发酵棉籽粕(FCSM)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0.56±0.04)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660只,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配制CSM添加量分别为0、8.0%、16.0%、24.0%、32.0%、40.0%(分别记为CSM0、CSM8、CSM16、CSM24、CSM32、CSM40组)和FCSM添加量分别为8.0%、16.0%、24.0%、32.0%、47.5%(分别记为FCSM8、FCSM16、FCSM24、FCSM32、FCSM47.5组)的11种等氮(粗蛋白质,38.39%)等能(总能,19.18 M J/kg)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CSM8、CSM16、FCSM8、FCSM16、FCSM24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与对照组(CSM0组)差异不显著(P>0.05)。CSM8、FCSM8、FCSM16、FCSM24组的全蟹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CSM添加量超过16%或FCSM添加量超过24%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全蟹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水平的CSM和FCSM替代鱼粉对全蟹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以及肝胰腺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随着CSM或FCSM替代水平的升高,肝胰腺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逐渐下降,而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则逐渐升高。在相同替代水平下,FCSM组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CSM组,而FCSM组的纤维素酶活性则显著低于CSM组(P<0.05)。由此得出,作为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鱼粉的替代蛋白质源时,CSM的适宜添加量为16%,FCSM的适宜添加量为24%。此外,相同替代水平下FCSM的替代效果好于C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普通棉籽粕 发酵棉籽粕 生长性能 体成分 消化酶活性 juvenile Chinese mitten crab ( eriocheir sinensis)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病原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 被引量:35
20
作者 陈翠珍 张晓君 +2 位作者 房海 巩元芳 葛慕湘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对从一起自然发病的病(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所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HQ010516B-1至HQ010516B-6)菌,进行在主要生物学性状、感染试验的致病作用、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检验,旨在明确分... 目的对从一起自然发病的病(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所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HQ010516B-1至HQ010516B-6)菌,进行在主要生物学性状、感染试验的致病作用、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检验,旨在明确分离菌的种类、病原学意义及耐药特征等。方法在发病情况及主要病变检验的基础上,以6只病(死)蟹的肝胰腺为材料做细菌分离与纯培养,对纯培养菌做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方面较系统的鉴定,主要依据《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9th ed》(1994)并结合系统发育特征做菌种归类判定;以3×108CFU/ml的菌悬液,对健康蟹做感染试验,测定相应的致病作用;用琼脂扩散(K-B)法做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以抑菌圈直径作为敏感与耐药的判定指标。结果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菌为同种的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对供试健康蟹有致病性,对供试37种抗菌类药物中的头孢噻肟等22种药物呈敏感或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等5种呈低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10种耐药。结论所检出的弗氏柠檬酸杆菌,构成了所检中华绒螯蟹病例的病原菌之一,对供试抗菌类药物未表现出敏感与耐药的明显株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弗氏柠檬酸杆菌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