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crack tip fields in rubber materials under large deform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Xia Xiao Hai-Peng Song +3 位作者 Yi-Lan Kang Xiao-Lei Li Xiao-Hua Tan Hao-Yun Tan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32-437,共6页
A three-nested-deformat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crack-tip fields in rubber-like materials with large deformation. The model is inspir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easured in-plane and out-of-plane deformatio... A three-nested-deformat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crack-tip fields in rubber-like materials with large deformation. The model is inspir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easured in-plane and out-of-plane deformation. The in- plane displacement of crack-tip fields under both Mode 1 and mixed-mode (Mode I-II) fracture conditions is measured by using the digital Moir6 method.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 istics and experimental sector division mode are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the measured displacement fields under differ- ent fracture modes. The out-of-plane displacement field near the crack tip is measured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tip field. large deformation Sector divi- sion mode. Three-nested-deformation model- Digital Moir6 method
下载PDF
大凉山背斜核部区隧道初支大变形机理与控制
2
作者 梁斌 陈诺 +1 位作者 苗景川 李文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6,M0007,共10页
针对大凉山2号公路隧道穿越高地应力背斜核心区域,隧道易发生初支大变形、坍塌、钢架扭曲等问题,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围岩岩性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和围岩接触压力监测等综合分析,研究了大凉山2号隧道背斜核部大变形成因机理。... 针对大凉山2号公路隧道穿越高地应力背斜核心区域,隧道易发生初支大变形、坍塌、钢架扭曲等问题,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围岩岩性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和围岩接触压力监测等综合分析,研究了大凉山2号隧道背斜核部大变形成因机理。研究表明:背斜核部玄武岩单轴抗压强度为23.31 MPa,凝灰质泥岩遇水具有一定膨胀性,给围岩变形创造了条件。由于岩层岩性不同,开挖后洞周玄武岩呈独立受弯剪梁状态。相对无水条件下,受地下水补给影响,围岩塑性区面积增加,拱腰部位较为明显。加固前,拱顶沉降量最大达470 mm,拱腰最大收敛值为844 mm,围岩接触压力为523.47 kPa。采用双层小导管+中台阶临时支撑+边墙临时支撑的“主动适应+强支撑”的综合处置方式,隧道拱顶变形减少87.6%,水平收敛变形减少95%,围岩接触压力最大值降至128 kPa,隧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背斜核部区 大变形机理 现场监测 岩性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Large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slope failure using material point method with cross-correlated random fields 被引量:3
3
作者 Chuan-xiang QU Gang WANG +1 位作者 Ke-wei FENG Zhen-dong XI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856-869,共14页
Large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slope failure is important for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of infrastructure.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robabili... Large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slope failure is important for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of infrastructure.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robability of slope failure.However,due to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numerical tools,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on the post-failure behavior of slopes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Therefore,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ross-correlation between cohesion and the friction angle on the probability of slope failure and post-failure behavior(e.g.run-out distance,influence distance,and influence zone)using a random material point method(RMPM).The study showed that mesh size,strength reduction shape factor parameter,and residual strength all play critical roles in the calculated post-failure behavior of a slope.Based on stochastic Monte Carlo simulation,the effects of cross-correlation between cohesion and the friction angle on the probability of slope failure,and its run-out distance,influence distance,influence zone,and sliding volume were studied.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material point method(MPM)has great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in handling large de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ial point method(MPM) Spatial variability Random field large deformation Risk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研究
4
作者 潘利 徐文 +1 位作者 梁志雯 王育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 208 m的公铁两用双塔钢桁梁斜拉桥,主墩承台尺寸为77 m(横桥向)×39.8 m(顺桥向)×8 m(厚),采用C40混凝土,单个承台混凝土超过2万方。为降低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提高其抗裂性能,采用具有水...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 208 m的公铁两用双塔钢桁梁斜拉桥,主墩承台尺寸为77 m(横桥向)×39.8 m(顺桥向)×8 m(厚),采用C40混凝土,单个承台混凝土超过2万方。为降低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提高其抗裂性能,采用具有水化热调控和补偿收缩的功能性材料,基于温度场和变形场协同调控试验,开展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化热调控材料可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及放热速率,调控混凝土温度历程,有利于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复合膨胀材料可以调控混凝土变形历程,有利于减小混凝土收缩变形,抑制混凝土收缩开裂。根据研究结果,该桥主墩承台混凝土掺加0.2%的水化热调控材料和8%的复合膨胀材料(配比为50%CaO+50%MgO),施工过程中采取控制入模温度、设置冷却水管、加强保温与保湿养护等措施。主墩承台混凝土拆模后未见裂缝,说明基于温度场和变形场协同调控的混凝土抗裂技术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 水化热调控材料 复合膨胀材料 温度场 变形场 协同调控 混凝土抗裂技术
下载PDF
富水软弱破碎带大断面隧道施工渗流影响及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罗燕平 刘得第 +4 位作者 王生 曾斌 邱军领 冯志华 王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756-5763,共8页
依托大断面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方法研究了隧道不同埋深条件下拱顶沉降、水平收敛、整体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隧道在富水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 依托大断面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方法研究了隧道不同埋深条件下拱顶沉降、水平收敛、整体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隧道在富水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与水位高度呈正相关,埋深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小,但影响范围增大;且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位移将在与破碎带间隔10 m左右开始呈“瀑布式”增长;围岩应力随埋深和水位高度呈线性增长,其最大值集中在拱腰处,最大达到1.34 MPa,增长速率受水位高度影响更大;塑性区主要分布在隧道两侧,但随着埋深增加,拱顶也出现少量塑性区,这对拱顶的稳定是十分有利的;隧道周围孔隙水压力与埋深和地下水位高度呈正相关。该项研究可为提升大断面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铁路隧道 富水断层破碎带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围岩变形 塑性区 渗流场
下载PDF
砂土中桩循环打入过程大变形数值模拟
6
作者 黄中原 杨仲轩 郭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1-418,共8页
深入认识桩打入过程引起的桩周土体应力场变化对准确计算打入桩的竖向承载力十分重要。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采用大变形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以及状态相关莫尔-库仑砂土本构模型,模拟了室内标准模型槽试验,得到了桩循环打入... 深入认识桩打入过程引起的桩周土体应力场变化对准确计算打入桩的竖向承载力十分重要。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采用大变形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以及状态相关莫尔-库仑砂土本构模型,模拟了室内标准模型槽试验,得到了桩循环打入过程中桩周砂土全阶段的应力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了径向应力,验证了桩侧砂土应力水平的h/R效应(h为测点与桩尖竖向距离,向上为正;R为桩半径),获得了应力与桩尖和桩中心线相对位置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实测结果较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有效补充了试验中难以测量的近桩侧区域的应力分布数据,可为打入桩的承载力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打入桩 数值模拟 循环打入 应力场 大变形
下载PDF
孤岛煤柱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7
作者 张浩 李英明 陈天佑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7,共5页
针对刘庄矿120502孤岛煤柱巷道回采期间出现的大变形破坏情况,通过现场监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巷道围岩塑性区发育特征,从塑性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阐释孤岛煤柱巷道大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塑性区发育形态受双向... 针对刘庄矿120502孤岛煤柱巷道回采期间出现的大变形破坏情况,通过现场监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巷道围岩塑性区发育特征,从塑性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阐释孤岛煤柱巷道大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塑性区发育形态受双向主应力比影响,当主应力比较大时,塑性区形态呈蝶形分布且成蝶前后对主应力比敏感程度不同;塑性区形态成蝶后蝶叶旋转角度与主应力方向相关;相对于普通工作面,孤岛工作面回采期间受采空区侧向及工作面超前应力集中的叠加影响,主应力比增大,在巷道周围形成高偏应力环境,且最大主应力向采空区一侧偏转,使蝶叶旋转至巷道顶底和两帮位置,造成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煤柱巷道 大变形 蝶形塑性区 叠加应力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潘文韬 何川 +4 位作者 吴枋胤 徐迪 王飞 杨文波 寇昊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5,共12页
为探究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隧道的影响,依托九绵高速全线软岩大变形隧道,通过岩石力学试验确定遍布节理模型参数,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软岩大变形等级(轻微、中等、强烈)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及支护体系... 为探究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隧道的影响,依托九绵高速全线软岩大变形隧道,通过岩石力学试验确定遍布节理模型参数,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软岩大变形等级(轻微、中等、强烈)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及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的影响,并通过现场统计的层理角度与大变形情况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层理小角度(0°、15°)与大角度(90°)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变形较大,随着大变形等级的增大,层理角度引起的围岩支护变化效果越明显。2)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围岩变形从拱底逐渐转移到右拱腰。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隧道轮廓与层理面相切位置,其中拱底及左拱脚对层理角度变化较敏感。3)初支应力偏向及节理塑性区大致与层理弱面法向一致,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节理的剪切塑性区由拱顶、拱底转移到左拱脚、右拱肩,最终偏移到左右拱腰上下位置;相比初支压应力,初支拉应力对层理角度更敏感,垂直节理增大了张拉剪切破坏塑性区贯通的风险,但剪切破坏塑性区半径反而有可能减小。4)现场的统计规律表现为小角度与大角度大变形等级较高,层理角度为60°以下时,岩层破坏发生在拱腰及拱肩处,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有向拱肩发展的趋势,大角度层理时岩层破坏主要发生在拱腰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软岩隧道 大变形等级 层理角度 遍布节理模型 数值分析 现场实测
下载PDF
层状软岩隧道超前支护及锚杆定向预加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潘文韬 何川 +2 位作者 吴枋胤 傅舰锋 杨文波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1-585,共15页
为探究适应大变形隧道层理特性的定向预加固方法,依托九绵高速大变形隧道,通过岩石试验确定围岩参数,在数值模拟中验证了不同大变形等级及平纵层理角度下通过调整锚杆、超前支护施作角度与小导管间距的定向加固方法效果,3种大变形等级... 为探究适应大变形隧道层理特性的定向预加固方法,依托九绵高速大变形隧道,通过岩石试验确定围岩参数,在数值模拟中验证了不同大变形等级及平纵层理角度下通过调整锚杆、超前支护施作角度与小导管间距的定向加固方法效果,3种大变形等级的现场试验段隧道变形均有较明显提升,验证了该方法适用性。结果表明:(1)支护压应力来自围岩变形挤压作用,锚杆、超前支护优化影响锚杆、小导管受力进而改变支护受拉,锚杆小导管优化效果随大变形等级增加而增强;(2)平面层理下,锚杆施作角度定向加固效果显著,强烈大变形采用双层小导管时可考虑超前定向加固,不同层理角度对锚杆、超前支护优化敏感性不同;(3)纵向层理斜向下时,通过增大小导管与纵向层理夹角而进行外插角定向优化;(4)纵向层理斜向上时,寻找围岩变形随小导管间距减小变化速率转折点从而确定最优间距,大变形等级越高、纵向层理倾角越大,最优间距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软岩隧道 定向预加固 大变形等级 层理角度 超前支护
下载PDF
高地应力作用下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围岩大变形灾变预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玉璐 曹佳文 +5 位作者 余顺 丰成君 张鹏 孟静 戚帮申 王惠卿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6-800,共15页
为解决在建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地应力环境下软岩大变形问题,基于工程区已有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反演工程区地应力场,并结合Hoek围岩变形预测公式计算分析隧道围岩的变形量。结果表明... 为解决在建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地应力环境下软岩大变形问题,基于工程区已有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反演工程区地应力场,并结合Hoek围岩变形预测公式计算分析隧道围岩的变形量。结果表明:工程区的地应力场主要受断裂控制,其次还受到岩体强度和地形的双重影响,强构造变形区的水平主应力值普遍低于弱构造变形区,沿隧道轴线三向主应力大小关系为最大水平主应力(S_H)>最小水平主应力(S_h)>垂直应力(S_V),强构造变形区最大水平主应力值在G8区段最大,而在G6区段和G11区段最小;弱构造变形区的水平主应力值自G12区段开始逐渐增大,直至G14中段开始因埋深减小而逐渐降低。沿隧道轴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为北东向,而在断裂间挤压构造带多偏转为北东东—近东西向。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受岩体强度和地应力场的双重影响,其中,岩体强度占主导作用,围岩变形量主要集中在20~80 cm范围内,变形等级以中等和强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高地应力环境 围岩大变形 地应力场反演 隧道稳定性
下载PDF
梯度磁场下变截面硬磁软梁的大变形力学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雪 王琳 +2 位作者 陈伟 杨文正 郭梓龙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99-1710,共12页
文章研究变截面参数和梯度磁场作用对硬磁软梁的大变形的影响,为研制先进的硬磁软材料器件和系统提供理论指导.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梯度磁场作用下变截面硬磁软梁静变形的力学理论模型.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变截面对硬磁软梁... 文章研究变截面参数和梯度磁场作用对硬磁软梁的大变形的影响,为研制先进的硬磁软材料器件和系统提供理论指导.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梯度磁场作用下变截面硬磁软梁静变形的力学理论模型.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变截面对硬磁软梁屈曲失稳行为的影响.基于非线性力学理论,研究了变截面参数对硬磁软梁的后屈曲构型和弯曲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磁场梯度对变截面硬磁软梁大变形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截面参数对硬磁软梁的临界屈曲载荷有较大影响,通过改变变截面参数值可调节梁的屈曲稳定性.当弯曲变形较小时,变截面参数对硬磁软梁后屈曲构型和横向变形的影响不可忽略,而这种影响在弯曲变形趋于饱和时,则变得很弱.磁场梯度参数的增大可引起变截面硬磁软梁出现更大幅值的静变形.当磁场梯度参数增大而使磁场力大于屈曲临界载荷时,变截面硬磁软梁不会出现前屈曲变形,而直接导致梁发生非线性的后屈曲变形.研究结果还显示,增大磁场梯度参数可以提高变截面硬磁软梁自由端的磁偏转精度,从而可有效地控制变截面硬磁软梁的磁转向.研究结果可为基于硬磁软材料的可展开柔性结构、柔性电子器件和软体机器人等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 梯度磁场 硬磁软梁 大变形
下载PDF
软弱破碎炭质板岩地层隧道施工受力研究
12
作者 卢颖 易鹏豪 +4 位作者 何平 胡跃 刘大华 陈松 张东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6期133-136,共4页
以峨(峨眉)汉(汉源)高速金口河隧道为工程依托,针对炭质板岩地层隧道施工技术难点,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炭质板岩地层隧道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与二台阶开挖施工大变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较优的施工方法,并通过现场监测... 以峨(峨眉)汉(汉源)高速金口河隧道为工程依托,针对炭质板岩地层隧道施工技术难点,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炭质板岩地层隧道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与二台阶开挖施工大变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较优的施工方法,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验证了工法选择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方案较二台阶开挖方案,隧道围岩变形最大速率降低了25.8%~34.4%,变形最大值降低了4.81%~8.01%,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更加合理;现场监测数据显示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大变形特征 炭质板岩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13
作者 徐西久 范江涛 +2 位作者 袁可佳 白晨帆 蒋应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857,共9页
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了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深入研究了原状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和渗流特性,揭示了地表及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浸水范围及湿陷范围.结果表明,试坑地表、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变化... 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了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深入研究了原状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和渗流特性,揭示了地表及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浸水范围及湿陷范围.结果表明,试坑地表、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变化曲线都呈现慢-快-慢-稳定的特点,湿陷变形发展过程都经历4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初期平缓段、迅速变形段、过渡段及后期平缓段,黄土的自重湿陷变形基本发生在迅速变形段和过渡段.土层湿陷范围小于饱和范围,黄土在饱和条件及上覆饱和自重应力作用下也不会发生湿陷.提出了路基防排水宽度为12 m的建议,该结论可为西韩城际铁路路基排水及地基处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湿陷性 湿陷变形特征 渗流特性
下载PDF
浅埋偏压隧道大变形监测分析及施工处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克南 杜立辉 +1 位作者 侯海明 王平让 《北方交通》 2023年第6期70-74,共5页
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浅埋偏压特点及施工中出现的大变形问题,通过初期支护病害现场调查和变形监测,系统分析隧道发生大变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处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发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工序不当及初期支护不足,次要... 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浅埋偏压特点及施工中出现的大变形问题,通过初期支护病害现场调查和变形监测,系统分析隧道发生大变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处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发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工序不当及初期支护不足,次要原因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围岩状况及其他因素;通过实施临时支撑加固、反压回填、地表处理、岩体注浆加固及拱架更换等施工处治措施,变形速率和变形量都明显减小,大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隧道的安全顺利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浅埋偏压 大变形 现场监测 处治技术
下载PDF
大变形隧道中鸟笼锚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5
作者 田新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6期137-139,共3页
为适应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支护构造对及时主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提出并研究“树脂端锚+水泥浆全长锚固”的鸟笼锚索系统。通过介绍鸟笼锚索系统的结构组成及施工工艺,并在软岩隧道中开展现场试验研究,为地下工程新型锚索结构的开发与应用... 为适应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支护构造对及时主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提出并研究“树脂端锚+水泥浆全长锚固”的鸟笼锚索系统。通过介绍鸟笼锚索系统的结构组成及施工工艺,并在软岩隧道中开展现场试验研究,为地下工程新型锚索结构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隧道 鸟笼锚索系统 锚索结构 施工工艺 现场测试
下载PDF
浅埋大跨连拱隧道施工中变形的监测与控制措施 被引量:59
16
作者 刘招伟 何满潮 肖红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9-342,共4页
详细介绍了京珠高速公路某双连拱隧道采用三导洞超前法施工过程中变形的现场监测结果与分析 ,提出了抑制变形的工程措施 ,对后续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施工 变形监测 浅埋大跨 控制 三导洞超前法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软岩隧道大变形破坏机制及开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徐国文 何川 +1 位作者 代聪 汪耀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6-154,共9页
通过对汶马高速公路鹧鸪山软岩隧道多次出现的大变形现象进行分析,文章将围岩破坏分为3大类,即软岩塑流、板梁弯曲变形及结构面滑移。针对建设过程中的大变形问题,选取了50 m典型围岩区段作为试验段,开展了两台阶开挖参数优化试验及两... 通过对汶马高速公路鹧鸪山软岩隧道多次出现的大变形现象进行分析,文章将围岩破坏分为3大类,即软岩塑流、板梁弯曲变形及结构面滑移。针对建设过程中的大变形问题,选取了50 m典型围岩区段作为试验段,开展了两台阶开挖参数优化试验及两台阶与三台阶开挖工法的比选试验。两台阶开挖参数优化试验表明,开挖进尺以及下台阶左右侧前后间距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最大。开挖工法比选试验中,通过对两台阶与三台阶开挖洞周位移、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及钢拱架受力的对比发现,两台阶开挖方法由于一次开挖断面过大,围岩来压快,导致洞周变形值及围岩与初期支护压力值相对偏大,钢拱架安全储备相对不足。因此,对于处于复杂区域环境中的软岩隧道,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围岩的预留变形量;合理地选择开挖工法与开挖进尺,且在围岩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采用三台阶法可有效控制大变形灾害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大变形 破坏模式 现场试验
下载PDF
成兰铁路千枚岩隧道初期支护形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磊 谭忠盛 +2 位作者 喻渝 姜波 张孟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9-24,共6页
在高地应力软岩地层中开挖隧道,易发生大变形,合理地选用初期支护的钢架形式,对软岩大变形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依托成兰铁路-茂县隧道,通过现场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挤压性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初支钢架选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高地应... 在高地应力软岩地层中开挖隧道,易发生大变形,合理地选用初期支护的钢架形式,对软岩大变形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依托成兰铁路-茂县隧道,通过现场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挤压性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初支钢架选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不宜选用强度较弱的钢架作为第一层支护,第一层支护应能保证支护封闭时的合理洞形;(2)挤压性大变形隧道宜采用多层、多次的支护方法,适当释放围岩应力,保证隧道的长期稳定;(3)大变形隧道多采用分部工法开挖,易导致支护结构受力不均,应提早支护封闭时机,改善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性软岩 大变形 初期支护 现场试验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高地应力深埋隧道断裂破碎带大变形控制方法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道远 刘佳 +4 位作者 张逴 袁金秀 朱永全 刘辉 崔光耀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8-666,共9页
针对新莲隧道大埋深、高地应力、大变形凸显的实际情况,开展单层支护、双层支护、刚性强支、超前导洞+扩挖方案下支护受力及变形控制方法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原设计方案1支护偏弱不足以抵抗围岩形变压力,平导支护应力超过设计应... 针对新莲隧道大埋深、高地应力、大变形凸显的实际情况,开展单层支护、双层支护、刚性强支、超前导洞+扩挖方案下支护受力及变形控制方法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原设计方案1支护偏弱不足以抵抗围岩形变压力,平导支护应力超过设计应力值率达100%,正洞支护侵限严重,换拱率100%;②“让抗结合”的双层支护方案2,下台阶与仰拱同步施作,不利于下部围岩应力释放,仰拱隆起开裂,边墙换拱率84%;变更下台阶与仰拱分段施作后,仰拱应力缓慢释放,大变形得以控制;③采用“刚性强支”理念的方案3,增设了“H175型钢+大拱脚靴套+锁脚锚杆套管”,提升了拱架整体刚度,最大收敛变形速率减小42.4%、月开挖进尺达90 m;④采取“超前导洞+扩挖”的方案4,实现了应力分阶段缓释,大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但纤维混凝土的应用及超前导洞支护的拆除增加了成本和工序。建议跨断裂破碎带段采用经济合理、工序简便、支护调整灵活的方案3进行施工,方案4可作为更大围岩变形的预备方案。同时拱顶预留变形量可近似按边墙预留变形量的1/2留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断裂破碎带 围岩大变形 大拱脚靴套 锁脚锚杆套管 控制方法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基于台阶法的极破碎软岩隧道开挖进尺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金华 何川 +1 位作者 周艺 汪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48,55,共8页
为探明极破碎区域软岩隧道在采取不同台阶间距情形下,隧道变形及结构内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寻求其合理开挖进尺,本文结合"5.12"特大地震发震断裂———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杜家山隧道的实际施工过程,根据隧道采取的三台阶+预留... 为探明极破碎区域软岩隧道在采取不同台阶间距情形下,隧道变形及结构内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寻求其合理开挖进尺,本文结合"5.12"特大地震发震断裂———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杜家山隧道的实际施工过程,根据隧道采取的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方法,以现场试验段采取的3种开挖进尺为依托,对不同工况下隧道变形及结构受力进行对比分析,初步认为:F1及F2工况为极破碎区域软岩隧道的最优进尺。在此基础上对1、1.5、2、2.5、3、3.5m开挖进尺,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现场试验进行补充验证,通过对开挖后隧道变形、支护受力与现场监测值的对比分析,进而对不同工况下隧道施工后结构的稳定进行评价,综合分析表明,对于软岩隧道,循环进尺应在1~2m间合理选择。现场试验段的成功运用也论证了这一方案的合理、有效性,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区软岩隧道 大变形 现场试验 施工进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