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田氮素运移规律
1
作者 李垣 童菊秀 +1 位作者 成宽 孙小颖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8,共8页
为了提高水稻田氮素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选取了2块大田,分别采取干湿交替节水灌溉和传统淹灌方式,分析稻田土壤剖面NH_(4)^(+)-N、NO_(3)^(-)-N及TN浓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节水灌溉和传统淹灌条件下,施入3次氮肥后,地表水及土壤... 为了提高水稻田氮素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选取了2块大田,分别采取干湿交替节水灌溉和传统淹灌方式,分析稻田土壤剖面NH_(4)^(+)-N、NO_(3)^(-)-N及TN浓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节水灌溉和传统淹灌条件下,施入3次氮肥后,地表水及土壤不同深度处NH_(4)^(+)-N和TN浓度变化规律相似且均会出现峰值后迅速降低。而节水灌溉条件下由于NO_(3)^(-)-N浓度太低导致峰值不明显,传统淹灌条件下的NO_(3)^(-)-N浓度峰值到达时间相比于NH_(4)^(+)-N有一定滞后性。整体来说,水稻田施肥后5 d内是防控田间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田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素生产率更高。此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节水灌溉 淹水灌溉 氮素运移 水稻田 灌溉水利用效率 氮素生产率
下载PDF
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氧气和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静 刘娟 +4 位作者 陈浩 杜彦修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8-413,共6页
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良土壤通气性,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已广泛应用。干湿交替灌溉技术的核心是协调土壤水分与氧气之间的平衡。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在水稻生育后期进行干湿交替处理,同步监测稻田5 cm土层土壤氧气、... 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良土壤通气性,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已广泛应用。干湿交替灌溉技术的核心是协调土壤水分与氧气之间的平衡。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在水稻生育后期进行干湿交替处理,同步监测稻田5 cm土层土壤氧气、水分及温度的变化,以探讨稻田土壤氧气和水分运移变化规律及其互作关系,为进一步揭示干湿交替灌溉技术的内在生理机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时,基本监测不到土壤含氧量;而稻田土壤在慢慢变干的过程中,5 cm土层土壤体积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氧气含量逐渐升高。在花后19 d、24 d、29 d,当5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下降为25.4%、25.1%、24.7%时,土壤含氧量则分别上升到17.5%、17.4%、17.4%。在水稻生育后期不同阶段,土壤氧气含量的日变化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谷值一般出现在14:00—15:00之间;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呈波动式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温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一般出现在15:00—16:00之间。从上午8:00到下午17:59,当土壤温度升至峰值时,土壤水分含量较低,而土壤含氧量开始升高。水稻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氧气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土壤氧气与土壤温度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干湿交替条件下,水稻生育后期稻田土壤中的水分和氧气含量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通过适度的干湿交替管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水稻根系周围的土壤水分和氧气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后期 干湿交替 土壤氧气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下载PDF
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志毅 汤文娟 +4 位作者 熊又升 徐祥玉 袁家富 王娟 黄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共7页
采集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设置不添加任何物质和分别添加白云石粉、生物炭、粉煤灰、聚丙烯酰胺和混合改良剂等6个处理,在持续淹水和干湿交替2种水分管理下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培养后第30、90、180和360天土壤团聚... 采集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设置不添加任何物质和分别添加白云石粉、生物炭、粉煤灰、聚丙烯酰胺和混合改良剂等6个处理,在持续淹水和干湿交替2种水分管理下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培养后第30、90、180和360天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水稳性。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条件下,改良剂对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达到180d时基本稳定;在持续淹水条件下,改良剂对2种类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具有短暂促进作用,且不稳定。在几种改良剂中,粉煤灰和混合改良剂(粉煤灰+生物炭+聚丙烯酰胺)对2种类型冷浸田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均表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团聚体 干湿交替 持续淹水 改良剂
下载PDF
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士红 王乙江 +1 位作者 徐俊增 刘笑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0-146,共7页
为了揭示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蒸渗仪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的影响,阐明了土壤呼吸速率对节水灌溉干湿交替过程的响应;同时,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 为了揭示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蒸渗仪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的影响,阐明了土壤呼吸速率对节水灌溉干湿交替过程的响应;同时,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处理间土壤水分状况差异较小的生育阶段,节水灌溉和常规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处理间水分差异较大的生育阶段,控灌稻田土壤呼吸日变化幅度较大,且速率和变化幅度均要大于常灌稻田土壤。控灌稻田全生育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值为常灌稻田的1.47倍。控灌稻田土壤一般在复水和脱水的临界点上会出现土壤呼吸速率峰值。控灌稻田土壤呼吸速率受土温和土壤水分影响较大。稻田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温有较好的指数相关性,控灌稻田土壤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土壤体积含水率在35%~55%之间时,土壤体积含水率43%为控灌稻田土壤呼吸的一个临界值,当土壤体积含水率低于临界值时,土壤呼吸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大(P〈0.05),当土壤体积含水率超过临界值时,土壤呼吸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P〈0.05)。研究结果为更加全面地评价节水灌溉的生态环境效应,同时为准确评估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 含水率 节水灌溉 稻田 土壤呼吸 日变化 干湿交替
下载PDF
水稻株高生长对旱涝交替胁迫的动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肖梦华 胡秀君 褚琳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8,22,共5页
目前农田水位调控通过调节农田水位状况降低旱涝胁迫对麦田生长指标变化规律研究已成为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水位调控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水位调控下不同生育阶段旱涝胁迫对作物株高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条件下水稻株高均... 目前农田水位调控通过调节农田水位状况降低旱涝胁迫对麦田生长指标变化规律研究已成为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水位调控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水位调控下不同生育阶段旱涝胁迫对作物株高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条件下水稻株高均较对照(CK)高,而若其中两个生育期均被控水处理,则对株高的促进作用较单个生育期处理强;水稻在旱涝交替胁迫条件下出现抗倒伏能力增强的现象;此外,通过对旱涝交替胁迫的控水时间和阈值作合理安排,实现弱化单一胁迫危害的作用,可以获得水稻种植上较积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田水位 旱涝胁迫 株高
下载PDF
水分管理方式对寒地稻田土壤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磊 徐姗姗 +2 位作者 韩利萍 毕诗婷 罗盛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0,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干湿交替和长期淹水对黑龙江省广泛分布的四种类型水稻土钾淋洗损失和不同形态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土钾淋洗量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或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除草甸土在干湿交替处理下钾淋洗量高于...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干湿交替和长期淹水对黑龙江省广泛分布的四种类型水稻土钾淋洗损失和不同形态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土钾淋洗量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或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除草甸土在干湿交替处理下钾淋洗量高于淹水处理外,其他三种土壤在连续淹水条件下的钾淋洗量均高于干湿交替处理,且白浆土>黑土>暗棕壤。与连续淹水相比,干湿交替有利于外源钾在表土层积累,同时促进黑土、白浆土和草甸土中缓效钾释放,但减弱暗棕壤中缓效钾的释放。因此,为提高土壤中有效钾供给量,减少钾的淋洗损失,白浆土型水稻土和黑土型水稻土宜采取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式,草甸土型水稻土和暗棕壤型水稻土可适当延长淹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寒地 干湿交替 水分管理
下载PDF
模拟干湿交替对水稻土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包丽君 贾仲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1-203,共13页
干湿交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的限制,复杂土壤中微生物对水分变化的响应规律仍不清楚。针对我国江苏常熟湖泊底泥发育的典型水稻土,在室内开展湿润-风干以及风干-湿润各三次循环,每次循环中湿润、风干状态各维持... 干湿交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的限制,复杂土壤中微生物对水分变化的响应规律仍不清楚。针对我国江苏常熟湖泊底泥发育的典型水稻土,在室内开展湿润-风干以及风干-湿润各三次循环,每次循环中湿润、风干状态各维持7d,利用微生物核糖体rRNA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古菌多样性变化,同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DNA和RNA水平研究古菌数量对干湿交替过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水稻土湿润-风干过程中,在DNA水平土壤古菌数量降幅约为149倍~468倍,而在RNA水平降幅最高仅为2.06倍;水稻土风干-湿润过程中,在DNA水平古菌数量增幅在147倍~360倍之间,而在RNA水平增幅最高仅为2.95倍。表明在干湿交替过程中,DNA水平的古菌16S rRNA基因数量变化远高于RNA水平。基于高通量测序多样性的结果表明,在DNA和RNA水平,湿润土壤3次风干、以及风干土壤3次加水湿润7d恢复后,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均发生统计显著性改变。在微生物门、纲、目、科和属的不同分类水平下,水稻土古菌主要包括3、10、13、14、10种不同的类群,在RNA和DNA水平的结果基本一致。干湿交替导致部分古菌类群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在微生物分类学目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古菌最高达到6种,主要包括产甲烷古菌和氨氧化古菌,如Methanobacteriales、Methanosarcinales、Methanomicrobiales和Nitrososphaerales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反复的干湿交替并未显著改变水稻土中古菌的主要类群组成,古菌类群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丰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与微生物生理作用的联系仍需进一步研究;风干土壤中古菌RNA序列极可能来自于完整的古菌细胞,暗示了这些古菌细胞能够较好地适应水稻土中水分的剧烈变化,风干状态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也可用于土壤古菌群落组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水稻土 16S RRNA 16S RRNA基因 干湿交替 古菌
下载PDF
三峡库区面向水土保持的土地利用模式 被引量:7
8
作者 金慧芳 韦杰 贺秀斌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6-38,66,共3页
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对确保三峡水库安全运行和库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库岸复合立体农业、有限顺坡耕作、水旱耕地交错布局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模式,介绍了各种模式的结构和布局设计,分析了各种模... 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对确保三峡水库安全运行和库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库岸复合立体农业、有限顺坡耕作、水旱耕地交错布局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模式,介绍了各种模式的结构和布局设计,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基本原理及功能。三种模式投入低、操作方便并且高效、实用,适合三峡库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和社会经济环境。今后应加强对各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效应监测和适宜性评价,以筛选出适合三峡库区不同环境条件的土地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立体农业 有限顺坡耕作 水旱耕地交错布局 水土保持 土地利用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旱涝交替胁迫对稻田地表及地下水总磷的影响
9
作者 王梅 周伟 +2 位作者 高世凯 郭蓉 俞双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通过蒸渗测坑对水稻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2个重要生育期进行水位调控试验,研究单个生育阶段旱涝交替胁迫及2个生育阶段连续旱涝交替胁迫的稻田地表水、地下水总磷(TP)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对稻田地表水、地下水TP质量... 通过蒸渗测坑对水稻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2个重要生育期进行水位调控试验,研究单个生育阶段旱涝交替胁迫及2个生育阶段连续旱涝交替胁迫的稻田地表水、地下水总磷(TP)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对稻田地表水、地下水TP质量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先旱后涝处理地表水的平均TP质量浓度比先涝后旱处理地表水TP质量浓度高,且P释放量下降速率快;地下水各处理受涝阶段的平均TP质量浓度比受旱阶段高,旱涝急转后TP质量浓度显著增加;与单个生育期进行旱涝交替胁迫处理相比,连续2个生育期进行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时抽穗开花期TP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相似,但地表水平均TP质量浓度偏低,地下水平均TP质量浓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水位调控试验 旱涝交替胁迫作用 水稻拔节孕穗期 水稻抽穗开花期 稻田地表水 稻田地下水 TP质量浓度
下载PDF
干湿交替条件下铁氧化对水稻土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凌玉 刘飞 +4 位作者 赵双娇 李朋相 丁冠宇 石旭 彭其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76,共5页
以湖北省2种典型水稻土[咸宁市的中稻-冬闲水稻土(第四世纪红壤,XR)和潜江市的中稻-冬闲水稻土(钙质潮土,QR)]为材料,研究土壤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落干(孔隙含水率55%)到完全淹水(土水比1∶1)]添加Fe2+对土壤Fe3+、可溶性有机碳(DOC)含... 以湖北省2种典型水稻土[咸宁市的中稻-冬闲水稻土(第四世纪红壤,XR)和潜江市的中稻-冬闲水稻土(钙质潮土,QR)]为材料,研究土壤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落干(孔隙含水率55%)到完全淹水(土水比1∶1)]添加Fe2+对土壤Fe3+、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及CO2排放的影响,拟揭示水分转变过程中土壤活性铁氧化对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培养期间,与CK(不添加Fe2+)相比,添加Fe2+促进了XR和QR土壤中活性铁的氧化,XR和QR土壤中Fe3+平均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33.87%和95.66%。落干期间,与CK相比,添加Fe2+促进了CO2的排放,XR和QR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59.77%和124.48%;促进了土壤DOC的积累,XR和QR土壤DOC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42.57%和23.71%。淹水期间,与CK相比,添加Fe2+抑制了CO2的排放,XR和QR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54.03%和35.27%;培养前期促进了土壤DOC的积累,培养后期抑制了土壤DOC含量的积累,总体上XR土壤DOC平均含量降低了35.29%,QR土壤DOC含量提高了16.59%。整个培养期间,添加Fe2+后,XR和QR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43.87%和22.14%。综上,我国南方富含铁氧化物的红壤具有更高的固碳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水稻土 铁氧化 可溶性有机碳 CO2排放量
下载PDF
虾稻连作结合人畜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义斌 赵志宏 +5 位作者 徐乾成 代志文 张玉其 秦琴 刘凤春 王文梁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年第4期25-26,29,共3页
目的评价虾稻连作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各选择自然环境和流行程度相接近的3个行政村,2个村实施虾稻连作治理措施,另1个村实施一般综合治理措施,比较其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实施虾稻连作的2个... 目的评价虾稻连作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各选择自然环境和流行程度相接近的3个行政村,2个村实施虾稻连作治理措施,另1个村实施一般综合治理措施,比较其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实施虾稻连作的2个村,3年后人群感染率下降51·11%,耕牛感染率下降60·74%;钉螺面积下降51·23%,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77·71%和52·94%;农业产值和人均收入分别增加14倍与3·5倍。对照区人和耕牛感染率下降幅度较小。结论虾稻连作措施在短期内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连作 人畜化疗 血吸虫病 防制效果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超凡 洪大林 +2 位作者 和玉璞 纪仁婧 芮旭倩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5,共7页
[目的]探究节水灌溉模式条件下稻田地下水补给特征。[方法]采用定地下水埋深的蒸渗仪开展试验,分析节水灌溉干湿循环下稻田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过程,研究地下水补给对节水灌溉稻田作物需水的贡献及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结果]控制灌溉稻... [目的]探究节水灌溉模式条件下稻田地下水补给特征。[方法]采用定地下水埋深的蒸渗仪开展试验,分析节水灌溉干湿循环下稻田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过程,研究地下水补给对节水灌溉稻田作物需水的贡献及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结果]控制灌溉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频繁,当稻田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分降至一定限度时,稻田地下水补给量在复水后(灌水或降雨)1 d内出现峰值,稻季共出现16次峰值。控制灌溉稻田稻季地下水补给量达253.98mm,约占水稻需水量的51.1%。稻田干湿循环中,在稻田地下水补给与土壤水入渗的综合作用下,30 cm深度以下土壤含水率保持稳定,0~3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节水灌溉干湿循环下稻田地下水补给量显著增加,有效补给了水稻需水。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直接影响水稻根区土壤水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稻田 地下水补给 干湿循环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氮气气调储粮对稻谷脂肪酸值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健 黎万武 +5 位作者 周浩 吴芳 严晓平 冯永建 盛强 邓庆 《粮食储藏》 2013年第3期35-39,53,共6页
通过对不同水分的稻谷(13.6%、15.1%)在3种不同温度(20℃、25℃和30℃)条件下,进行持续充氮气调储藏、交替充氮气调储藏和常规储藏18个月,研究不同氮气气调浓度(90%、95%和98%)对稻谷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充氮气调储藏、交替... 通过对不同水分的稻谷(13.6%、15.1%)在3种不同温度(20℃、25℃和30℃)条件下,进行持续充氮气调储藏、交替充氮气调储藏和常规储藏18个月,研究不同氮气气调浓度(90%、95%和98%)对稻谷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充氮气调储藏、交替充氮气调储藏都可以延缓稻谷脂肪酸的增加;持续充氮气调储藏延缓稻谷脂肪酸增加的效果明显高于交替充氮气调储藏;在20℃条件下90%氮气浓度的交替充氮几乎没有延缓效果;氮气气调储藏对启封后稻谷的脂肪酸值不会产生影响。可为粮库根据不同水分的稻谷需要控制的脂肪酸值增加值来选择合适的储藏方式(控温、充氮方式等)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充氮气调储藏 稻谷脂肪酸值 交替充氮气调储藏
下载PDF
水旱田轮作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玮晶 韩德宏 +1 位作者 李国良 姚章村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3年第2期23-25,共3页
阐述了水旱轮作的必要性及其优点;分析了水旱轮作的理想土壤水理条件;提出了水旱轮作的应急措施。
关键词 水田与旱田轮作 土壤水理条件 应急措施
下载PDF
镉污染稻田甘薯替代种植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道微 赵修忠 +4 位作者 张亚 董芳 黄艳岚 项伟 张超凡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51-54,共4页
以低镉积累的鲜食用甘薯品种普薯32及淀粉加工用甘薯品种湘薯98为材料,在典型镉重度污染稻田种植结构调整区域开展了甘薯替代种植模式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普薯32与湘薯98的平均单产分别为45917.2与54371.8 kg/hm^(2),在水改旱稻田种... 以低镉积累的鲜食用甘薯品种普薯32及淀粉加工用甘薯品种湘薯98为材料,在典型镉重度污染稻田种植结构调整区域开展了甘薯替代种植模式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普薯32与湘薯98的平均单产分别为45917.2与54371.8 kg/hm^(2),在水改旱稻田种植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特性;普薯32平均产值为61983元/hm^(2);湘薯98平均鲜薯产值为48465元/hm^(2);湘薯98折算淀粉加工产值为162844元/hm^(2)。在土壤全镉含量为0.94~1.84 mg/kg的稻田区,测得普薯32鲜薯镉含量范围为0.006~0.021 mg/kg,湘薯98鲜薯镉含量范围为0.011~0.045 mg/kg,淀粉制样镉含量为0.003~0.014 mg/kg,相关农产品镉含量均未超出国家相关限量标准值(0.1 mg/kg)。同时,该研究发现甘薯淀粉加工制品镉含量显著低于鲜薯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稻田 替代种植 甘薯 镉含量 限量标准值
下载PDF
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研究Ⅲ——水稻改旱作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铁球 戴力 +4 位作者 夏胜平 晏小虎 王艳兰 李基光 赵正洪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05-109,共5页
为了解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中水田改旱作的发展现状,对湖南省14个州市的29个县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同时重点对醴陵市进行了座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湖南省稻田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比率为8.42%,比2017年稍有增加,且2019年预计... 为了解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中水田改旱作的发展现状,对湖南省14个州市的29个县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同时重点对醴陵市进行了座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湖南省稻田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比率为8.42%,比2017年稍有增加,且2019年预计仍将增加;调整推进速度主要受政府引导、水稻生产效益和改制作物市场预期的影响。稻田种植结构调整后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其次为粮食作物,此外果蔬、中药材和园艺观赏类作物也占有一定比例;影响稻改作物选择的主要因素有种植效益、产品市场和种植技术难易度。此外,综合考虑稻改旱粮模式的种植成本、效益和机械化、产业化发展潜力可以发现,稻改大豆和红薯具有相对较高的发展潜力。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水田改旱作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结构调整 水改旱 模式 效益 湖南
下载PDF
Adopting the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SRI) in Tanzania: A review 被引量:1
17
作者 Zacharia Katambara Frederick C. Kahimba +5 位作者 Henry F. Mahoo Winfred B. Mbungu Fikiri Mhenga Paul Reuben Muyenjwa Maugo Anthony Nyarubamba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8期369-375,共7页
The demand of water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in Tanzania outstrips the amount of water available for irrigation and other deman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mand for more food to feed the growing population is increasin... The demand of water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in Tanzania outstrips the amount of water available for irrigation and other deman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mand for more food to feed the growing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calling for the need to have technologies and farming practices that ensure more food production while minimizing water uses. Rice is among cereal crops grown in Tanzania, and it can assist in meeting the food demand for the nation. Majority of rice producers in Tanzania and Sub-Saharan Africa(SSA) are subsistence farmers and they practice continuous flooding, a technique that requires much water. In addition to using large amounts of water, the conventional practices of growing paddy using local varieties transplanting process are implemented when seedlings are more than 21 days old, and 3-4 seedlings are transplanted in one hole. This practice results in low yields, and low water productiv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SRI) on the other hand, is a promising new practice of growing paddy rice that has proven to be very effective in saving water and increasing rice yield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SRI practice is spreading fast and it has been adopted in many countries. The SRI practice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anzania during the last 3 years as such it is not widely practiced. This paper reviews SRI practice at global, regional and country (Tanzania) level, and evaluates the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its adoption in Tanzania. Knowledge gaps at each level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discussed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researchabl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RICE Production PADDY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下载PDF
Sustainabilty of Rice Processing in Rural Sub-Saharan Africa
18
作者 Mohammed Bakari Michael Ngadi Robert Kok Vijaya Raghav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2年第9期1044-1050,共7页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r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for increased rice produc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nergy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rice processing in sub-Saharan Africa. The community...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r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for increased rice produc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nergy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rice processing in sub-Saharan Africa. The community of Gadan Loko village in the song local government of Adamawa State, Nigeria was selected as the focus of study. Rice parboiling, the most energy intensive process in rice processing is carried out usually by women in small quantities of about 13.2 kg using traditional pots on tripod support stoves. The parboiled rice is sun dried on mats before it is taken to the milling stalls where it is milled using milling machines driven by single cylinder diesel engines. There were large variations in the quality of milled rice due to lack of consistency in processing parameters. Accumulation of rice husk in the community created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is study, methods of improving sustainability of rice process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areas included: the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from the diesel engines for improved drying and efficient pre-soaking; the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for pre-soaking; the utilization of rice husks as alternative fuel to firewood;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redesign of the stoves and parboiling vessels to minimize heat loss to the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rice husk as alternative fuel and the redesign of the stoves and parboiling vessels will increase the sustainability of rice processing and can be easily adopted by the community. While solar energy pre-soaking was not economical and the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from the diesel engines for drying and pre-soaking would b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at the rural scale, because most of the parboiling is done far away from the milling stalls. The study showed that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RATE) of the rural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way of increasing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processing PARBOILING alternative energy heat recovery rice paddy solar presoaking researc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RATE).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蒋玉兰 陆凯明 +3 位作者 夏仕明 陈璐 刘贺 刘立军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5,共6页
干湿交替灌溉是一项重要的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技术。干湿交替改变了稻田土壤水分状况,从而会引起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改变,并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综述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品质以及稻田土壤呼吸、土壤酶... 干湿交替灌溉是一项重要的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技术。干湿交替改变了稻田土壤水分状况,从而会引起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改变,并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综述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品质以及稻田土壤呼吸、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稻田土壤生物学性状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水稻高产节水栽培和稻田土壤的定向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灌溉 水稻 水稻土 生物学性状
原文传递
水稻需水量对旱涝交替胁迫的响应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梦华 缪子梅 +1 位作者 肖万川 卢成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466,共12页
通过农田水位调控以降低旱涝胁迫对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稻作节水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水位调控技术研究了旱涝交替胁迫下水稻生理胁迫程度和需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水稻抗旱涝胁迫能力较强,分蘖... 通过农田水位调控以降低旱涝胁迫对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稻作节水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水位调控技术研究了旱涝交替胁迫下水稻生理胁迫程度和需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水稻抗旱涝胁迫能力较强,分蘖期和乳熟期较弱;水稻在两个生育期内受到旱涝交替胁迫时,水稻前期胁迫将对后期生长有影响且因后者对应水位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连续进行旱涝交替胁迫处理使水稻生理生长机能遭到破坏,对旱涝胁迫的抵抗能力下降;旱涝交替胁迫下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变化按照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分蘖期依次降低,此外,除乳熟期处理对旱涝胁迫调控表现为不显著,其余生育期旱涝胁迫对需水量变化影响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位调控 旱涝交替胁迫 需水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