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iltration of Mould from Crawl Space under the Prefabricated Bathroom
1
作者 Motoya Hayashi Haruki Osawa +2 位作者 Kenichi Hasegawa Yoshinori Honma Hiromi Yamad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4年第10期914-921,共8页
The indoor mould concentration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outdoor mould source but also on the indoor mould source. The mould source is not only on the interior surface but also in the concealed spaces: a crawl space, a ... The indoor mould concentration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outdoor mould source but also on the indoor mould source. The mould source is not only on the interior surface but also in the concealed spaces: a crawl space, a beam space, a wall cavity etc. Most detached houses in Japan have crawl spaces under the first floor. The humidity is high from spring to autumn in crawl spaces. Therefore the concentration of mould spore is very high in most crawl spaces. Prefabricated bathrooms called “bath-units” are installed in most Japanese houses. The authors showe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at there are infiltration routes between bath-units and walls that the routes may lead chemical compounds from crawl space to indoor space.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ould infiltration from crawl space upon indoor mould concentration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test house which consists of a lavatory and a bathroom. The structure of the house is wooden post-and-beam. The house is airtight and insulate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building code for save energy. The mould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the crawl space and the indoor spaces continuously using a mould multi-sampling system with a pump, valves and impingers. Before the measurements, the indoor mould concentration was made low using an air cleaner. The air flow rates were measured using tracer gases. After the exhaust fan was switched on, the mould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infiltrated mould was calculated using air flow rates and mould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uld infiltration ratio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indoor ai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LD INFILTRATION Air TIGHTNESS crawl space TRACER Gas
下载PDF
Impact of weather conditions and building design on contaminant infiltration from crawl spaces in Swedish schools-Numerical modeling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 被引量:2
2
作者 Fredrik Domhagen Paula Wahlgren Carl-Eric Hagentoft 《Building Simulatio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5期845-858,共14页
Some Swedish school buildings built in the 1960s and 1970s experience indoor air quality problems,where the contaminants are suspected to come from the crawl space underneath the building.The poor indoor air quality c... Some Swedish school buildings built in the 1960s and 1970s experience indoor air quality problems,where the contaminants are suspected to come from the crawl space underneath the building.The poor indoor air quality causes discomfort among pupils and teachers.Installing an exhaust fan to maintain a negative pressure difference in the crawl space relative to indoors or increasing the ventilation in the classroom are two examples of common measures taken to improve the indoor air quality.However,these measures are not always effective,and sometimes the school building has to be demolished.The relation between pressure distribution,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 in the classroom,outdoor temperature,wind,mechanical ventilation,and air leakage distribution is complex.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relations is crucial for making decisions on the most efficie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indoor air quality.In this paper,a model for contaminant infiltration from the crawl space is used together with the Monte Carlo method to study these relations.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for several cases where different building shapes,building orientations,shielding conditions,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s are simulated.Results show,for example,that for a building with an imbalanced ventilation system,air is leaking from the crawl space to the classroom for the majority of cases and that concentration levels in the classroom are usually the highest during mild and calm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TIGHTNESS air permeability Monte Carlo method infiltration model crawl space indoor air quality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爬虫的网页大数据抓取方法仿真 被引量:13
3
作者 谢蓉蓉 徐慧 +1 位作者 郑帅位 马刚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9-443,共5页
为了提高网页大数据抓取效率,解决传统抓取方法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爬虫的网页大数据抓取方法。首先分析网络爬虫运行的基本流程,按流程提取大数据关键特征,然后根据特征提取结果提出基于网络爬虫的数据抓取策略。经计算得到数... 为了提高网页大数据抓取效率,解决传统抓取方法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爬虫的网页大数据抓取方法。首先分析网络爬虫运行的基本流程,按流程提取大数据关键特征,然后根据特征提取结果提出基于网络爬虫的数据抓取策略。经计算得到数据关键特征,从而选择广度优先策略抓取数据信息,并利用相重新构建相空间的方式得到爬虫维度,引入关联维数值完成网页大数据抓取,对数据关键特征完成抓取任务。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网页大数据的抓取率更好、耗时更短,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抓取 网络爬虫 特征 相空间 关联维
下载PDF
一种空间吸附式爬行机器人设计及其步态规划 被引量:1
4
作者 唐玲 袁宝峰 +1 位作者 王耀兵 危清清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5期486-491,共6页
针对可在空间飞行器表面吸附爬行和自主可控飞行的空间机器人爬行过程进行控制与仿真问题,在某系统方案和机构设计基础上,基于机器人行走稳定裕度的要求,设计了一种稳定快速爬行的步态,对其足端步态运动轨迹采用三次多项式插值的方法进... 针对可在空间飞行器表面吸附爬行和自主可控飞行的空间机器人爬行过程进行控制与仿真问题,在某系统方案和机构设计基础上,基于机器人行走稳定裕度的要求,设计了一种稳定快速爬行的步态,对其足端步态运动轨迹采用三次多项式插值的方法进行规划,并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各个关节的运动轨迹,基于Adams软件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结果表明在空间零重力环境下,四足吸附式爬行机器人能够快速稳定的行走,验证其机构设计和步态规划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吸附 爬行机器人 步态 仿真
下载PDF
准高速列车-轨道时变系统空间振动随机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德建 曾庆元 黄玉盈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0-72,共3页
以准高速列车构架人工蛇行波及前苏联规律性的竖向不平顺函数为横向及竖向激振源,作准高速列车-轨道时变系统空间振动随机分析.首次算出了与实测时程波形图相当接近的轨枕空间振动时程波形图,计算的响应最大值与国内外实测最大值接近.
关键词 列车 轨道 时变系统 空间振动 随机分析
下载PDF
飞机制孔爬行机器人的位姿调节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得礼 陈文亮 王珉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7,85,共5页
飞机制孔8足并联爬行机器人是由多个构件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多维运动系统,末端执行器姿态的调整不是通过设置独立的运动轴来实现,而是通过所有腿的复合运动(升/降)来实现。当进行制孔运动时,需要实时计算各腿的空间位置和调节量,实现刀具... 飞机制孔8足并联爬行机器人是由多个构件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多维运动系统,末端执行器姿态的调整不是通过设置独立的运动轴来实现,而是通过所有腿的复合运动(升/降)来实现。当进行制孔运动时,需要实时计算各腿的空间位置和调节量,实现刀具沿着加工点处法矢方向进行制孔。通过分析各构件的空间几何位置关系建立调姿计算局部坐标系,根据机器人的动作特点,建立末端执行器空间运动坐标系;利用机构在调姿过程中,各腿一直与动平台保持垂直这一特点,建立空间变换矩阵;根据测量系统给定的制孔处法矢,计算各腿的伸缩量和空间位置补偿量;把末端执行器看作一只虚拟的腿,可用同样的方法求得其X、Y、Z向的调整量。从而不需要设置独立的旋转轴就能实现机器人的位姿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机器人 位姿调节 制孔 运动控制 空间变换
下载PDF
列车-直线轨道空间耦合时变系统振动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德建 曾庆元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建立了一种列车-直线轨道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其中车辆(包括机车)表示成19自由度多刚体系统模型,轨道离散成30自由度空间轨道单元。以势能驻值原理和“对号入座”法则形成空间耦合时变系统的振动矩阵方程,以振动能量随机分... 建立了一种列车-直线轨道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其中车辆(包括机车)表示成19自由度多刚体系统模型,轨道离散成30自由度空间轨道单元。以势能驻值原理和“对号入座”法则形成空间耦合时变系统的振动矩阵方程,以振动能量随机分析原理为基础,根据实测构架蛇行波随机模拟出各种速度下的构架人工蛇行波作为激振源,采用Wilson-θ法求解各响应的时程曲线,计算结果与列车、轨道振动测试结果一致,首次得出了轨枕横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空间耦合 时变系统 铁路 列车 振动
下载PDF
电力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技术性能的比较
8
作者 朱海钢 祝丽雯 《上海电力》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针对越来越多的预制式中间接头被应用到电缆中间接头上,市东电缆公司对其内部进行解剖,并作了分类统计分析。介绍了预制式中间接头的结构,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硅橡胶(SIR)这两种绝缘材料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如何加强不同绝缘材料的复... 针对越来越多的预制式中间接头被应用到电缆中间接头上,市东电缆公司对其内部进行解剖,并作了分类统计分析。介绍了预制式中间接头的结构,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硅橡胶(SIR)这两种绝缘材料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如何加强不同绝缘材料的复合界面的耐压水平,包括确保界面上的压力,确保应力管与外屏蔽间的距离(内爬距)以及确保界面干燥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预制式中间接头 技术性能 界面特性 绝缘材料 电缆附件
下载PDF
基于词共现模型与DOM的石油主题采集策略
9
作者 李村合 李晗 《微计算机应用》 2008年第2期28-3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DOM树的词共现模型,首先利用文档的结构信息生成DOM树,并依据DOM树的结构特点来统计文档中主题词的共现信息,最后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实现对石油主题网页的采集和分类。它改进了原有的词共现模型,突出了利用位置信息来优化... 提出了一种基于DOM树的词共现模型,首先利用文档的结构信息生成DOM树,并依据DOM树的结构特点来统计文档中主题词的共现信息,最后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实现对石油主题网页的采集和分类。它改进了原有的词共现模型,突出了利用位置信息来优化词共现模型的特点。实验证明该策略使采集和分类的性能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共现模型 DOM树 文本分类 主题采集 向量空间模型
下载PDF
多元数据下24小时便利店选址研究——以北京市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翔 余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75-86,共12页
以北京市老城区为例,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使用八爪鱼采集器及Python编码在内的爬取方式所得的POI数据;再利用ArcGIS、SPSS及空间句法对影响24小时便利店选址的人口、夜间、交通、场域、同行竞争力、租金六大构面量化分析数据,构建土地... 以北京市老城区为例,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使用八爪鱼采集器及Python编码在内的爬取方式所得的POI数据;再利用ArcGIS、SPSS及空间句法对影响24小时便利店选址的人口、夜间、交通、场域、同行竞争力、租金六大构面量化分析数据,构建土地利用混合程度求算模型、人口预测模型以及24小时便利店选址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有实用价值;24小时便利店最佳安置地在北京东城区内.研究方法亦为24小时便利店的布局及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便利店 网络爬取 空间句法 空间分析 选址模型
下载PDF
空间四足爬行机器人设计及步态规划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儒浩 王玉琳 +1 位作者 刘冀 徐清遥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现有的爬行机器人全空间内攀爬和越障能力不足、爬行转向不够灵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空间四足爬行机器人,该机器人从正四面体体心到4个顶角在空间中对称布置4只采用真空吸附的爬行足。机器人爬行期间,始终保持三只爬行足稳定吸附于... 针对现有的爬行机器人全空间内攀爬和越障能力不足、爬行转向不够灵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空间四足爬行机器人,该机器人从正四面体体心到4个顶角在空间中对称布置4只采用真空吸附的爬行足。机器人爬行期间,始终保持三只爬行足稳定吸附于爬行表面,另一爬行足可以在空间中选择三种路径翻转,可实现直行、转弯、越障及跨越直角爬行表面等功能,并可完成360°空间连续攀爬。文章分析了空间四足爬行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及其自由度,研究了爬行过程中机器人的球壳中心位移、移动副线位移以及转动副角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规划了机器人的爬行步态。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机器人结构紧凑、运动灵活,空间越障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机器人 四足机器人 空间攀爬 步态规划
下载PDF
基于水下六足机器人腿部运动控制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超 刘卫东 +2 位作者 俞键 高立娥 李乐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年第1期65-70,共6页
水下爬游六足机器人相比于传统的水下控制器ROV (Remote Operated Vehicle),AUV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具有造价低,运行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以及最主要的可以实现定点作业的问题,设计了能够在海底爬行的水下六足机器人... 水下爬游六足机器人相比于传统的水下控制器ROV (Remote Operated Vehicle),AUV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具有造价低,运行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以及最主要的可以实现定点作业的问题,设计了能够在海底爬行的水下六足机器人;基于以往的多足机器人腿部控制方法使得机器人在运动时存在严重的互斥力问题,尤其当机器人自身重量大时,对关节损伤严重,对如何解决分布于机体两侧各腿处于支撑态行走一步的过程中产生的互斥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控制算法进行改进,使得机器人的两侧腿处于支撑态时走出的轨迹为两条平行线;给出了机器人在不同爬行状态下正逆运动学解,并进行了Simulink仿真验证;此外,对机器人如何爬行,即控制策略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游六足机器人 平行间距控制算法 正逆运动学解 SIMULINK仿真 机器人控制策略
下载PDF
南京南站大跨度屋盖网架高空滑移施工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玉坤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7-131,共5页
通过对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屋盖网架滑移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的总结,系统阐述了大跨度网架高空滑移安装的总体思路、前提条件、设施设备,以及滑移施工计算机仿真分析、爬行机器人总线分布式控制、位移闭环控制、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并提出... 通过对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屋盖网架滑移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的总结,系统阐述了大跨度网架高空滑移安装的总体思路、前提条件、设施设备,以及滑移施工计算机仿真分析、爬行机器人总线分布式控制、位移闭环控制、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并提出滑移施工相关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站 屋盖网架 高空滑移 爬行机器人 控制技术
下载PDF
Web本体搜索中链接评价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14
作者 周文彬 《现代计算机》 2006年第2期27-30,共4页
基于对本体搜索的分析,本文从多个方面对聚焦搜索的链接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同时介绍了新方法实现中的多个关键步骤。
关键词 本体搜索 聚焦搜索 链接评价 向量空间模型 评价方法 WE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