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R冷中子源物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峰 袁履正 +2 位作者 柯国土 吕征 孙志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50-53,共4页
冷中子源是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作为应用平台开展中子散射实验的重要系统。本文建立了可开展冷中子源装置氢系统物理方案研究的计算程序和方法。对影响核发热和冷中子增益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计算和优化选择,确定了氢系统物理方案。分析... 冷中子源是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作为应用平台开展中子散射实验的重要系统。本文建立了可开展冷中子源装置氢系统物理方案研究的计算程序和方法。对影响核发热和冷中子增益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计算和优化选择,确定了氢系统物理方案。分析结果表明:符合CARR冷中子源自身特点且在国际上具有创新意义的月牙形冷包结构,在核发热量较小的条件下获得了较好的冷中子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冷中子源 氢系统 核发热 冷中子增益 月牙形冷包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冷中子源中子性能和自稳特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峰 袁履正 贾占礼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针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冷中子源的技术难点,研究采用国际上尚无先例的带助冷冷包结构及带助冷两相热虹吸自然循环冷却方式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冷却方式下冷包内液氢形状的优化,对不同冷包结构下的中子性能进行分析,优化出较... 针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冷中子源的技术难点,研究采用国际上尚无先例的带助冷冷包结构及带助冷两相热虹吸自然循环冷却方式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冷却方式下冷包内液氢形状的优化,对不同冷包结构下的中子性能进行分析,优化出较好的冷包结构。针对该冷却方式,进行对冷中子源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的自稳特性研究,推导出具有一阶惯性环节的自稳特性方程。通过对方程解的分析,证明了CARR新冷却方式具有较好的自稳特性并可据此开展优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冷中子源 月牙形冷包 带助冷两相热虹吸 中子性能 自稳特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新月体肾炎肾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志红 周虹 +2 位作者 宦红娣 陈惠萍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不同类型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分析VCAM-1在新月体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肾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VCAM-1... 目的:观察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不同类型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分析VCAM-1在新月体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肾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VCAM-1、CD4+、CD8+和CD68+细胞在不同患者中的分布及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后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新月体肾炎肾小球新月体处VCAM-1均呈强阳性表达。VCAM-1表达增加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新月体肾炎患者肾小管及间质细胞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其表达程度与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且不同类型患者间差异不明显。MP冲击治疗能明显减少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但对VCAM-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VCAM-1是介导新月体肾炎新月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月体肾炎存在肾小管上皮及间质细胞VCAM-1的异常表达,MP冲击治疗对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体肾炎 炎症因子 VCAM-1
下载PDF
四氯联苯对鸡胚生殖新月原始生殖细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易祥 金秀梅 李赞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25-1328,共4页
为了探索四氯联苯(2,2′,5,5′)对鸡胚生殖新月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布的影响,本试验将四氯联苯注入种蛋的胚盘(第X期)处,在38℃,相对湿度60%,每2h45度转蛋的条件下孵化至原条期,通过不同方法检测原条期生殖新月明区、暗区及血液循环中... 为了探索四氯联苯(2,2′,5,5′)对鸡胚生殖新月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布的影响,本试验将四氯联苯注入种蛋的胚盘(第X期)处,在38℃,相对湿度60%,每2h45度转蛋的条件下孵化至原条期,通过不同方法检测原条期生殖新月明区、暗区及血液循环中的PGCs,探讨四氯联苯对胚盘生殖新月区PGCs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联苯明显降低了原条期明区和血液中PGSs的数量(P<0.01),但对暗区PGCs的数量影响不明显。这说明四氯联苯对血液中PGCs的影响是由于降低了生殖新月明区PGCs的缘故,和暗区的PGCs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联苯 鸡胚 生殖新月 原始生殖细胞
下载PDF
壁层上皮细胞活化与肾小球疾病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炯 王金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3-547,共5页
针对肾小球固有细胞的研究,促进了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近年来,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PECs)越来越受重视,PECs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中的异常活化,与新月体、球性硬化等病变形成和转归有密切关系。本文将讨论PECs在维持肾小球正... 针对肾小球固有细胞的研究,促进了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近年来,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PECs)越来越受重视,PECs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中的异常活化,与新月体、球性硬化等病变形成和转归有密切关系。本文将讨论PECs在维持肾小球正常结构功能中的作用,分析目前已知可能参与PECs活化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及其在肾小球疾病中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 增殖 再生 新月体 肾小球硬化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新月体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卫平 袁发焕 赵红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检测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组织浸润炎细胞的增殖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正常肾组织和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 目的检测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组织浸润炎细胞的增殖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正常肾组织和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IDO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肾间质浸润PCNA阳性炎细胞数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正常肾组织未检测到IDO表达,而在新月体肾炎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IDO的表达显著上调,并且新月体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IDO的表达强度与肾小管-间质PCNA阳性浸润细胞数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显著负相关。结论IDO在新月体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并与肾小管-间质炎细胞增殖及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相关,提示IDO可能通过抑制炎细胞增殖活性参与新月体肾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体肾炎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核增殖抗原
下载PDF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发生机制
7
作者 邹万忠 张瓦利 +2 位作者 王盛兰 衡万杰 程惠芳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473-475,547,共3页
对22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用光镜、电镜、免疫病理学方法进了病理学研究。免疫复合物沉积(12例)、抗基膜抗体(3例)及不明原因(6例),均可严重损伤肾小球,血液有形成分积纤维蛋白涌入肾小囊,导致新月体形成。新月体细胞具有肾小囊上皮细... 对22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用光镜、电镜、免疫病理学方法进了病理学研究。免疫复合物沉积(12例)、抗基膜抗体(3例)及不明原因(6例),均可严重损伤肾小球,血液有形成分积纤维蛋白涌入肾小囊,导致新月体形成。新月体细胞具有肾小囊上皮细胞的超微形态,细胞间有基膜样物质形成,单核巨噬细胞弥漫、均匀地分布于肾组织,从而证明新月体主要由上皮细胞增生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 新月体细胞
下载PDF
The distribu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renal infiltrating cells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8
作者 唐政 吴燕 +5 位作者 胡伟新 姚小丹 周红 陈惠萍 刘志红 黎磊石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35-37,103-104,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renal infiltrating cells, including monocytes (CD68+ cells), 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 positive cells (PCNA+ cells), CD4+ and CD8+ cells in diffuse cres...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renal infiltrating cells, including monocytes (CD68+ cells), 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 positive cells (PCNA+ cells), CD4+ and CD8+ cells in diffuse crescent glomerulonephritis (DCGN). Methods Fifty-six patients with DCGN were studied, including 10 cases of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type Ⅰ DCGN, 26 immune complex-type Ⅱ DCGN, and 20 cases of pauci-immune-type Ⅲ DCGN. Glomerular and interstitial infiltrates of CD68+ and PCNA+ cells, and interstitial infiltrates of CD4+ and CD8+ cell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four-layer PAP methods.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renal infiltrating CD68+, PCNA+, CD4+ and CD8+ cells in patients with DCGN compared with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Ⅰ DCGN, there was a higher number of renal infiltrating CD68+ and PCNA+ cells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type Ⅱ and Ⅲ DCGN. A glomerular infiltrates of CD68+ and PCNA+ cells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rstitial infiltrates of CD4+ cells in type Ⅰ or Ⅲ DCGN patients. In lupus DCGN patients, the numbers of renal infiltrating CD68+ and PCNA+ cells were similar to vasculitis or type Ⅲ DCGN patients.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nal infiltrates of CD68+ and PCNA+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ients with DCGN, that the infiltrates of CD4+ cells correlate with the infiltrates of CD68+ and PCNA+ cells may be an active marker of DCGN, and that cell-mediated immunity may contribute to crescent formation in lupus DCGN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8 + cells · PCNA + cells · CD8 + cells ·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谭保林 梁玉美 +1 位作者 凌赛泳 冯燕妮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818-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过敏性紫癜(HSP)患儿38例(HSP组),HSPN患儿58例(HSPN组)和健康儿童6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受试者的血常规。比较不同病情程度HSPN患儿的RDW,并应...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过敏性紫癜(HSP)患儿38例(HSP组),HSPN患儿58例(HSPN组)和健康儿童6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受试者的血常规。比较不同病情程度HSPN患儿的RDW,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对HSPN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HSP组和HSPN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HSPN组血红蛋白高于HSP组,RDW高于对照组(均P<0.05)。有新月体形成的HSPN组患儿RDW高于无新月体形成组患儿(P<0.05)。RDW值为13.45%时,RDW诊断有新月体形成的HSP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灵敏度为69.7%,特异性为73.8%。结论HSPN患儿的RDW高于健康儿童,RDW对HSPN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均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红细胞分布宽度 新月体形成 儿童
下载PDF
寿光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观察
10
作者 刘艳艳 潘莹 +4 位作者 曹国强 张进玉 于晓云 张圆 宋学雄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4,共5页
采用连续切片法进行鸡胚胎显微观察,研究寿光鸡原始生殖细胞(PGCs)形态和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PGCs在迁移过程中出现3次聚集高峰。第1次是在孵化19~22 h时聚集在生殖新月处;第2次是在孵化48~55 h时聚集在心脏和背主动脉中;第3次是... 采用连续切片法进行鸡胚胎显微观察,研究寿光鸡原始生殖细胞(PGCs)形态和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PGCs在迁移过程中出现3次聚集高峰。第1次是在孵化19~22 h时聚集在生殖新月处;第2次是在孵化48~55 h时聚集在心脏和背主动脉中;第3次是孵化4~5 d时的生殖嵴中。生殖新月区的PGCs呈不规整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糖原颗粒,血液中PGCs呈规整的圆形。性腺中PGCs呈圆形或卵圆形,有伪足。胞核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偏向细胞边缘。细胞直径为10~22.5μm,细胞核的大小均为7.5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原始生殖细胞 生殖新月 血液 性腺
下载PDF
猫眼草水提物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11
作者 肖宝红 张春玲 武晓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猫眼草对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免疫调节、血液系统、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对其抗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C57BL/6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为实验模型进行试验,观察猫眼草对肺癌的抑制、免疫调节以及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猫眼草对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免疫调节、血液系统、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对其抗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C57BL/6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为实验模型进行试验,观察猫眼草对肺癌的抑制、免疫调节以及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瘤组织的细胞周期、凋亡率,应用TUNEL法观察猫眼草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①猫眼草7.5,15,30,60 g.kg-1组抑瘤率分别为0.61%,16.93%,32.81%和58.26%,与模型组相比30,60 g.kg-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猫眼草各组对荷瘤小鼠胸腺指数无明显影响,60 g.kg-1组可显著降低荷瘤小鼠脾指数(P<0.05)。③猫眼草各组对荷瘤小鼠血液系统无影响。④流式细胞仪检测猫眼草30,60 g.kg-1组可使Lewis肺癌组织肿瘤细胞S期细胞比例增高,凋亡率分别为(16.43±18.69)%,(24.37±15.48)%,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⑤TUNEL法测定猫眼草30,60 g.kg-1组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4.00±7.15)%,(5.93±5.96)%;60 g.kg-1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有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结论:猫眼草可抑制Lewis肺癌生长,对小鼠血液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眼草 LEWIS肺癌 免疫调节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实验性家兔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组化、光镜及电镜研究
12
作者 黄寿珍 彭杰青 陈昌纬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21-224,共4页
应用自制羊抗兔肾毒血清,经静脉1次注射免疫家兔,成功地复制了抗基底膜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技术,动态观察了细胞性新月体形成的过程。结果表明,细胞性新月体主要由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构成... 应用自制羊抗兔肾毒血清,经静脉1次注射免疫家兔,成功地复制了抗基底膜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技术,动态观察了细胞性新月体形成的过程。结果表明,细胞性新月体主要由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构成,其间杂有少量纤维素、中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对新月体形成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球囊壁层增生 显微镜
下载PDF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genic (TG) chickens caping an exogenous gene
13
作者 Furmio Ebara Noboru Fujihara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9-144,共6页
An exogenous gene (lacZ/MiwZ) introduced into the germinal crescent region (GCR) of avian embryos was con-firmed to b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o the gonads via the 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 Following hatching, t... An exogenous gene (lacZ/MiwZ) introduced into the germinal crescent region (GCR) of avian embryos was con-firmed to b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o the gonads via the 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 Following hatching, the chickswere raised until the stage of sexual maturation. The incorporation of MiwZ DNA was detected in male and female trans-genic chickens, respectively. The normal male and female transgenic birds were subjected to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c-cording to routine methods. Fertilized eggs obtained from female transgenic chickens were incubated for 72 h and the em-bryos removed from the yolk were examined by X-gal staining to detect the introduction of MiwZ in the offspring. As aresult, the expression of MiwZ was detected in the offspring. Furthermore, the presence of MiwZ in the extracts fromembryos was also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alysis. In male transgenic chickens, the presence of in-jected MiwZ in the extracts from sperm was also confirmed. The exogenous gene introduced into the GCR migrated suc-cessfully to the gonad resulting in its incorporation into the offspring and spermatozoa of transgenic chickens. (Asian JAndrol 1999 Sep ; 1: 139 - 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genous genes CHICKEN MiwZ germinal crescent primordial germ cells SPERMATOZOA transgenic animals
下载PDF
肾脏病患者尿液中三种分子的检测及其与肾小球新月体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君 丁洁 +1 位作者 管娜 范青锋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检测肾脏病患者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壁层上皮细胞标志物β-catenin和角蛋白(CK)19分子的方法,并分析这些分子水平与肾小球新月体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正常人和肾脏病患者... 目的探讨检测肾脏病患者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壁层上皮细胞标志物β-catenin和角蛋白(CK)19分子的方法,并分析这些分子水平与肾小球新月体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正常人和肾脏病患者肾活检当日和部分患者肾活检后1个月晨尿中的MCP-1、β-catenin和CK19分子水平进行检测。将其结果与患者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肾组织中细胞性新月体指数和纤维性新月体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肾脏病患者尿MCP-1、β-catenin和CK19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细胞新月体组患者尿MCP-1、β-catenin水平较无新月体组显著升高[(MCP-1水平Mr范围)247.54(22.17—2335.18)ng/mmol Cr比113.55(1.75~1057.77)ng/mmol Cr;尿β-catenin水平M(范围)219.40(0.93~3827.50)ng/mmol Cr比82.30(4.03。1632.58)ng/mmolCrP均〈0.01]。上述3种分子水平和细胞新月体指数呈正相关(r=0.75、0.21、0.63。P均〈0.01)。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尿MCP-1、CK1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分别减少45%、57%,P〈0.01)。结论应用ELISA方法可以检测肾脏病患者尿MCP-1、β-catenin和CK19的水平,且尿液中上述分子水平与。肾组织细胞性新月体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角蛋白 β—catenin 新月体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RL/lpr狼疮鼠的疗效 被引量:17
15
作者 顾志峰 金鸥阳 +2 位作者 徐婷 赵盛楠 孙凌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脐带问充质干细胞(UC—MSCs)对MRL/lpr狼疮鼠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1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分为3组:UC~MSCs1次治疗组(G1)、UC—MSCs3次治疗组(G2)、对照组(G3)。观察体质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定量(24h),... 目的探讨脐带问充质干细胞(UC—MSCs)对MRL/lpr狼疮鼠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1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分为3组:UC~MSCs1次治疗组(G1)、UC—MSCs3次治疗组(G2)、对照组(G3)。观察体质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定量(24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水平,观察肾脏、肺病理改变。结果①尿蛋白定量(24h)25周时G1组(2.3±1.9)mg和G2组(1.8±1.4)mg显著低于对照组(3.8±2.1)mg(P〈0.05),27周时G1组(2.5±1.5)mg和G2组(1.9±1.2)mg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4±2.4)mg(P〈0.01)。②24周时治疗组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9周时血清肌酐G1组(7.2±3.2)μmol/L和G2组(6.2±2.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2.5±2.3)μmol/L (P〈0.05)。③移植1周时,抗dsDNA抗体滴度G1组(46±11)×10^2U/ml和G2组(49±43)×10^2U/ml显著低于对照组(99±42)×10^2U/ml(P〈0.05);29周时G2组(36±15)×10^2U/ml显著低于对照组(68±32)×10^2U/ml。④肾小球新月体形成率G1组(0.12±0.07)和G2组(0.08+0.02)显著低于对照组(0.20±0.06)(P〈0.05),G2组较G1组显著减低(P〈0.05)。⑤间质性肺炎G1组和G2组较对照组减轻。结论UC—MSCs对MRL/1Dr狼疮鼠有显著疗效,安全且无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移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小鼠 近交MRL LPR 新月体形成指数
原文传递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在人类狼疮肾炎和新月体肾炎中的表达
16
作者 马利军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26-328,共3页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膜免疫印迹方法,观察了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在人类狼疮肾炎和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狼疮肾炎(Ⅱ、Ⅳ、Ⅴ型)和新月体肾炎患者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可见VCAM-1特异性荧...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膜免疫印迹方法,观察了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在人类狼疮肾炎和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狼疮肾炎(Ⅱ、Ⅳ、Ⅴ型)和新月体肾炎患者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可见VCAM-1特异性荧光;肾小球系膜区VCAM-1表达呈现增强的趋势;与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比较,狼疮肾炎(Ⅳ、Ⅱ型)患者血清中VCAM-1水平显著增加(P<0.01)。提示VCAM-1在狼疮肾炎和新月体肾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新月体肾炎 血管细胞 粘附分子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对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小鼠模型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正东 方凡 +1 位作者 徐波 陈安群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14-120,共7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肾毒性血清肾炎(NTSN)小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肾毒性血清(NTS)尾静脉注射构建NTSN模型,设置对照组、NTS组、NTS+维甲酸组。NTS注射前5 d给予羊免疫球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腹腔注射预处理,预处理后24 h给予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肾毒性血清肾炎(NTSN)小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肾毒性血清(NTS)尾静脉注射构建NTSN模型,设置对照组、NTS组、NTS+维甲酸组。NTS注射前5 d给予羊免疫球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腹腔注射预处理,预处理后24 h给予16 mg/kg全反式维甲酸或溶媒腹腔注射,NTS注射后7 d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小鼠BUN;肾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定量分析新月体肾炎、肾小球节段硬化的百分比;肾组织冰冻切片行CD8^+、CD4^+、CD68免疫荧光染色,并定量分析;QPCR方法分析肾皮质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如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的表达量。结果维甲酸处理组显著减轻肾毒性血清肾炎小鼠模型的蛋白尿[NTS组和NTS+维甲酸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别为:(4. 52±0. 36)×10^-3mg/g、(2. 63±0. 18)×10^-3mg/g;q=18. 45,P <0. 01]、肾功能[NTS组和NTS+维甲酸组BUN分别为:(16. 81±1. 23) mmol/L、(13. 33±0. 62) mmol/L;q=6. 155,P <0. 01]、减轻肾组织病变[NTS组和NTS+维甲酸组含新月体的肾小球百分比分别为:[(36±1. 58)%、(22. 2±1. 92)%;q=21. 46,P <0. 01]。维甲酸处理组每低倍镜视野下CD8^+淋巴细胞计数、CD4^+淋巴细胞计数、每高倍镜视野下CD68阳性细胞面积较NTS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9. 545、8. 610、11. 08;P <0. 01);维甲酸可以显著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因子(MCP-1、ICAM-1、LTN)的基因表达。结论维甲酸通过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减轻NTSN小鼠模型的蛋白尿、新月体形成等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新月体肾炎 炎症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