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x-related gene and sex identification of Crested Ibis Nipponia nippon (Ciconiifor-mes: Threskiornithidae) 被引量:3
1
作者 LI Ming DING Changqing +3 位作者 WEI Fuwen MENG Shijie XI Yongmei LU Baozh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8期669-671,共3页
The Crested Ibis (Nipponia nippon) is a critical endangered species of the world. At present, a reintroduction program will be conducted to save this species essentially. However, because the Crested Ibise is a sexual... The Crested Ibis (Nipponia nippon) is a critical endangered species of the world. At present, a reintroduction program will be conducted to save this species essentially. However, because the Crested Ibise is a sexual alike bir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sex from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sex easily and select the right individuals for captive breeding and reintroduction, the sex related gene on W chromosome was amplified and the sex of three Crested Ibises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262bp fragment was also sequenced, and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13 different nucleotide sites with 2.25 of transition/transversion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The sequence will also provide a theoretic base for further designing specific primer for sex related gene in the Crested Ib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sted ibis nipponia nippon SEX-RELATED GENE SEX ide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的陕西铜川朱鹮再引入种群的可持续性及保护对策
2
作者 王华强 仝艺玮 +1 位作者 张雅帅 于晓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PVA)虽然已经在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采用PVA分析影响濒危物种种群长期维持的内外因子。经过数十年的保护,朱鹮(Nipponia nippon)野生种群的数...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PVA)虽然已经在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采用PVA分析影响濒危物种种群长期维持的内外因子。经过数十年的保护,朱鹮(Nipponia nippon)野生种群的数量已经从7只增长到约4 400只,若干再引入计划也分别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相继实施。过去的研究表明,种群统计随机性、灾害和种群性比等因素是影响朱鹮野生种群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对影响朱鹮再引入种群长期稳定维持的因素却知之甚少,这严重阻碍了在释放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优先保护计划。本研究在野外收集了2014—2023年铜川朱鹮再引入种群的生活史监测数据,利用基于个体的Vortex模型(Version 10.0),将朱鹮移动的适应模式与环境容纳量、死亡率、扩散、性比和灾害频率相结合,预测该种群的未来生存能力。结果发现,铜川朱鹮种群在未来100年内的存活概率为99.10%,种群规模估计值为508只,种群遗传多样性估计值为0.930 4。敏感性分析表明,种群大小和灭绝概率主要取决于环境容纳量、幼鸟死亡率和扩散存活率。因此,后续的保护措施应优先考虑如何提高与栖息地质量密切相关的环境容纳量、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扩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种群生存力分析 环境容纳量 死亡率 扩散 再引入 漩涡模型
下载PDF
朱鹮性别分子鉴定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邱国强 杜美衡 +4 位作者 白洪青 刘小甜 杨永春 宋厚辉 牛冬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0-674,共5页
朱鹮(Nipponia nippon)为世界濒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虽然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显著增加了朱鹮种群规模和分布区域,但近交衰退、低繁殖力和雏鸟高致残率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朱鹮种群的发展。朱鹮由于雌雄同型,难以从外观区分性别... 朱鹮(Nipponia nippon)为世界濒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虽然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显著增加了朱鹮种群规模和分布区域,但近交衰退、低繁殖力和雏鸟高致残率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朱鹮种群的发展。朱鹮由于雌雄同型,难以从外观区分性别,因此性别鉴定将对其人工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朱鹮性别的分子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性染色体连锁的染色体解旋酶DNA结合蛋白CHD基因及EcoRⅠ片段的PCR鉴定方法,以期进行有效的人工繁育工作,实现对朱鹮种群的保护及规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性别鉴定 CHD基因 EE0.6序列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河南董寨保护区再引入朱鹮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
4
作者 蔡德靖 黄华 +4 位作者 黄治学 朱家贵 王科 祝文平 刘进法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9-414,共6页
2021年9—11月,对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引入朱鹮(Nipponia nippon)的分布区和潜在分布区进行调查,共发现游荡期夜宿地17个,分布在河南罗山县12个、浉河区1个、光山县砖桥镇1个和湖北大悟县1个,11月朱鹮利用夜宿地15个。对这些夜... 2021年9—11月,对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引入朱鹮(Nipponia nippon)的分布区和潜在分布区进行调查,共发现游荡期夜宿地17个,分布在河南罗山县12个、浉河区1个、光山县砖桥镇1个和湖北大悟县1个,11月朱鹮利用夜宿地15个。对这些夜宿地同步开展野外朱鹮种群数量调查,共统计到268只,其中84.33%的朱鹮种群分布在罗山县。最大夜宿集群数量为46只,集群超过15只的10个夜宿地停歇的朱鹮数量占总数的80.22%。结果表明,罗山县是再引入朱鹮的主要分布地,部分种群已出现向周边其他地区活动迁移和跳跃式向外扩散的现象。野外朱鹮种群中当年出生的幼鸟数量占20.52%,截至秋冬季,朱鹮幼鸟存活率为77.78%。建议加强管理保护区以外的朱鹮栖息地,尤其是再引入朱鹮的新扩散、新迁移地。同时,应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优化朱鹮联合保护措施,对研究朱鹮习性特征,促进再引入朱鹮种群的扩大和复壮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再引入种群 同步调查 夜宿地 种群扩散
下载PDF
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蒋佳能 王娟 杨增岐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8,共7页
为初步了解朱鹮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并对其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用药监测及预防,对采集自成年健康朱鹮的11份肛拭子进行了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从11只朱鹮肛拭子中分离到9株大肠... 为初步了解朱鹮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并对其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用药监测及预防,对采集自成年健康朱鹮的11份肛拭子进行了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从11只朱鹮肛拭子中分离到9株大肠埃希氏菌、7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4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分别为81.8%、63.6%和36.4%。药敏试验显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磺胺异噁唑、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产气荚膜梭菌仅对磺胺类药物表现出较强耐药性。初步鉴定朱鹮的肠道正常菌群中存在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并检测分析了各菌株的耐药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朱鹮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和防控朱鹮消化道疾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大肠埃希氏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产气荚膜梭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河南董寨再引入朱鹮的巢址选择
6
作者 朱家贵 黄治学 +4 位作者 王科 蔡德靖 祝文平 席学博 王代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197,共6页
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朱鹮(Nipponia nippon)保护计划,促进朱鹮再引入,壮大野外种群规模,2014—2019年7—11月,对河南董寨再引入朱鹮的35个巢址及其周边3 m×3 m样方的22个生境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结果表明:大多数巢筑于针阔混交... 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朱鹮(Nipponia nippon)保护计划,促进朱鹮再引入,壮大野外种群规模,2014—2019年7—11月,对河南董寨再引入朱鹮的35个巢址及其周边3 m×3 m样方的22个生境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结果表明:大多数巢筑于针阔混交林(n=23)和针叶林(n=10)。在野化放飞初期,朱鹮对营巢树种选择相对多样,但后期对大别山低山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显现明显的偏好(n=27,占81.8%)。筑巢树的平均胸径(35.53±9.82)cm,平均高度(16.07±2.27)m,巢距地面平均高度(12.58±1.70)m (n=33)。各巢间主要在巢树胸径大小、巢址距觅食地或乡县交通干道远近以及巢点上下郁闭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巢位大多数选择在树中位(n=18)或上位(n=11)。巢距交通干道较近对朱鹮繁殖孵化有一定干扰,巢距觅食地远近对朱鹮幼鸟的成活率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再引入野化放飞朱鹮的巢址选择规律,对朱鹮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再引入 巢址选择 河南董寨
下载PDF
朱鹮分布与栖息地内农民的关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欣海 马志军 +2 位作者 丁长青 翟天庆 李典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5-732,共8页
1998到 2 0 0 0年间 ,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应用样方法调查了朱 (Nipponianippon)活动区 (面积约10 0 0平方公里 )内所有正在使用的巢和部分往年的旧巢 ,以及主要夜宿地和觅食地 ,并将当地的地形、水系和居民区数字化 ,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 1998到 2 0 0 0年间 ,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应用样方法调查了朱 (Nipponianippon)活动区 (面积约10 0 0平方公里 )内所有正在使用的巢和部分往年的旧巢 ,以及主要夜宿地和觅食地 ,并将当地的地形、水系和居民区数字化 ,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对其空间位置的统计分析 ,发现朱显著倾向于在村庄附近栖息。朱的活动区与湿地的分布密切相关 ,而村庄都分布在湿地附近。朱与人类保持一定的预警距离 ,同时也对农民的日常活动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我们分析了朱二十年来的繁殖成功率 ,发现它与巢址到农户的距离无关。而且 ,朱营巢的海拔逐年降低 ,其主要活动区正向人口更密的低海拔农村转移。因此 ,我们认为朱对以人类为主导的山村生态系统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Huan 分布 栖息地 农民 关系 适应 人类干扰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朱鹮繁殖期的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冬平 丁长青 楚国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5-763,共9页
20 0 0~ 2 0 0 2年 ,我们应用标记识别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朱繁殖期的活动性、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朱在越冬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觅食距离存在差异 ,分别为 2 82 1± 1 4 88km、0 5 6 3± 0 6 81km和... 20 0 0~ 2 0 0 2年 ,我们应用标记识别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朱繁殖期的活动性、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朱在越冬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觅食距离存在差异 ,分别为 2 82 1± 1 4 88km、0 5 6 3± 0 6 81km和 1 70 6± 0 834km ,但同一时期中不同个体间的觅食距离无显著差异。不同年份中 ,朱在越冬期和繁殖期的觅食距离无显著差异 ;在繁殖后期 ,由于受到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两年的觅食距离差异显著。一天中觅食距离最远的是 10 :0 0~ 12 :0 0 ,最近的是 0 6 :0 0~ 0 8:0 0。不同时间段中觅食行为的比例差异显著 ,0 6 :0 0~ 10 :0 0和 16 :0 0~ 18:0 0为取食高峰期 ,中午和夜宿前的休息和理羽行为则高于其他时间段。MCP法和 90 %Kernel法的计算结果表明 ,其中 8只观测次数较多的朱在繁殖期的平均活动区面积分别为10 0 8± 4 9 8hm2 和 175 6± 91 3hm2 ,5 0 %Kernel法计算的活动区的核心面积为 4 3 8± 2 1 5hm2 。朱个体间的繁殖活动区重叠强度较大 ,达到各自活动区的 2 4 5 %± 2 7 3%。朱营巢比较密集 ,配对亲鸟间的活动区重叠强度和其他个体的重叠强度无显著差别。栖息地利用研究表明 ,朱对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率显著低于研究区内的可利用率 ,对水田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区 栖息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朱鹮 繁殖期
下载PDF
一个人工朱鹮种群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8
9
作者 雷初朝 范光丽 +2 位作者 张永德 邱荣斌 陈宏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0-656,共7页
利用蛋白质电泳、RAPD和微卫星DNA技术,对我国濒危保护动物———人工饲养朱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40只朱在前白蛋白(Pre)、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a)、运铁蛋白(Tf)共4个蛋白质位点上没有发现多态性。用40个随机引物对40只朱... 利用蛋白质电泳、RAPD和微卫星DNA技术,对我国濒危保护动物———人工饲养朱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40只朱在前白蛋白(Pre)、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a)、运铁蛋白(Tf)共4个蛋白质位点上没有发现多态性。用40个随机引物对40只朱进行RAPD分析,其中35个引物扩增出完全相同的RAPD带纹,仅筛选到5个多态性引物,朱群体的平均带纹相似率为0.86。利用其它物种的22对微卫星引物对30只朱的DNA进行检测,共筛选出4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扩增出13个等位基因。朱在这4对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376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382,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075。表明朱人工饲养群体的遗传多态性比发现之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蛋白质位点 RAPD 微卫星DNA 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人工饲养 平均等位基因数 RAPD分析 微卫星引物
下载PDF
朱鹮的潜在繁殖地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冬平 丁长青 楚国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0,共10页
利用ErdasImagine8.4和ArcViewGIS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卫片进行解译,分析其中的栖息地组成。结果表明,现有野生朱种群的最大繁殖地—花园繁殖区的栖息地组成为:马尾松林占73.1%,次生疏林占16.9%,农田占4.8%,稀疏灌木林占4.2%,油松栎类混... 利用ErdasImagine8.4和ArcViewGIS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卫片进行解译,分析其中的栖息地组成。结果表明,现有野生朱种群的最大繁殖地—花园繁殖区的栖息地组成为:马尾松林占73.1%,次生疏林占16.9%,农田占4.8%,稀疏灌木林占4.2%,油松栎类混交林占1.0%。使用彩色数字环标记重见法研究了朱繁殖期活动区的栖息地组成。根据花园繁殖地和朱鹮活动区内的栖息地组成,给各种栖息地赋予相应的适宜度值,以此作为朱鹮潜在繁殖地的评估标准。对卫片区域的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在的很适宜的繁殖地主要分布于洋县华阳镇周边、洋县花园乡周围地区、酉水河两岸山区、南郑县东南部和汉中西北部等地区,占总面积的5.2%;适宜的繁殖地占19.4%,不适宜繁殖的区域占75.4%。根据这个评估结果,野生朱鹮1995-2004年的97个巢中(花园繁殖地以外),87个(占89.7%)落入适宜的繁殖地中;野外核查的结果也表明,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达到88.4%。评估的误差主要源于遥感很难准确判别林木的生长状况(树高、胸径、密度等)和混交林中某些适于营巢的树种的存在,并忽略了小面积地块。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繁殖地 栖息地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下载PDF
笼养朱鹮繁殖期的鸣声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敏 吴晓民 +4 位作者 任建设 张军风 李亚微 王安文 丁长青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9-825,共7页
于2005年4月采集到笼养朱鹮(Nipponia nippon)4种行为状态的鸣叫声,对其繁殖期求偶鸣叫、交尾鸣叫、假交尾鸣叫和惊叫的鸣声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行为状态的鸣声差异。求偶鸣叫振幅小,主要频率范围在156±13.2 Hz-1 568±1... 于2005年4月采集到笼养朱鹮(Nipponia nippon)4种行为状态的鸣叫声,对其繁殖期求偶鸣叫、交尾鸣叫、假交尾鸣叫和惊叫的鸣声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行为状态的鸣声差异。求偶鸣叫振幅小,主要频率范围在156±13.2 Hz-1 568±120.3 Hz之间(n=30),声谱谐波丰富,频带呈直线型和拱型。交尾鸣叫由7-21声连续、急促的鸣叫和一声长鸣组成,声音宏亮有力,频域特征表现为主频呈现双峰,主要频率范围在346±16.7 Hz-2 396±138.2 Hz之间(n=14),音节高度重复并多有谐波。假交尾叫声有三种声模式,模式1包含2-10声短促鸣叫声和一声长鸣;模式2仅发出多声短促鸣叫声;模式3仅一声长鸣,频域特征在三种声模式下表现不同,模式1主频呈现双峰,模式2和模式3仅有一个峰值,主要频率范围在328±18.2 Hz-2 067±189.1 Hz之间(n=38),声谱多谐波,频带形状呈下滑状或直线状。遇险惊叫声信号振幅最大,每一声信号中包含多个脉冲组,惊叫声主频较高,主要频率范围在375-2 300 Hz之间,声谱多谐波,低频频带呈直线型,高频频带呈半拱形,声音末尾有明显的降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繁殖期 鸣声
下载PDF
朱鹮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永德 范光丽 +3 位作者 雷初朝 孙维斌 蓝贤勇 陈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5-918,共4页
首次利用RMAPD标记对43只洋县人工饲养朱鹮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MAPD技术的稳定性与多态性比RAPD高。12对引物共扩增出2147条带纹,93条具有多态性。朱鹮的条带共享率为0.71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3.664,反映群体内个体间... 首次利用RMAPD标记对43只洋县人工饲养朱鹮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MAPD技术的稳定性与多态性比RAPD高。12对引物共扩增出2147条带纹,93条具有多态性。朱鹮的条带共享率为0.71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3.664,反映群体内个体间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多态性较低,需要加强对朱鹮的遗传多样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遗传多态性 RMAPD
下载PDF
朱鹮的保护与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丁长青 李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62,共9页
朱(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现仅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及其邻近地区。我国自1981年重新发现野生朱以来,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本文综述了近年朱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进展,提出了当前我国朱保护面... 朱(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现仅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及其邻近地区。我国自1981年重新发现野生朱以来,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本文综述了近年朱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进展,提出了当前我国朱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亟待开展的工作,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再引入 研究
下载PDF
朱鹮自然育雏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福来 刘斌 +1 位作者 王淑玲 张敬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0,共4页
北京动物园自 1 986年对朱进行易地保护研究以来 ,已繁殖了 2 0多只 ,但都是人工孵化和哺育成活的。 2 0 0 1年试行朱自然育雏 ,首次获得成功。作者对朱育雏进行了系统观察 ,对亲鸟喂雏次数、换巢次数。
关键词 朱Huan 自然育雏 行为变化
下载PDF
朱鹮迁地保护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福来 刘斌 +1 位作者 史森明 刘凌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4-28,共5页
朱(Nipponianippon)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现存总数不过40余只。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种群生命力的脆弱,朱数量急剧下降。中国自1986年开始人工繁殖朱,1992年人工孵化并育活3只幼鸟,这是人工繁殖... 朱(Nipponianippon)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现存总数不过40余只。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种群生命力的脆弱,朱数量急剧下降。中国自1986年开始人工繁殖朱,1992年人工孵化并育活3只幼鸟,这是人工繁殖朱成功的首次记录。这篇文章总结了朱的野外生态,实验室研究及人工饲养、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护 朱huan 人工饲养
下载PDF
朱鹮不同生长发育期鸣声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敏 吴晓民 +3 位作者 任建设 张军风 李亚微 王安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4-72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朱鹮各生长阶段鸣声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为朱鹮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保护朱鹮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字分析技术,对朱鹮鸣叫声从时域、频域和时频三方面进行了特征定量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研究朱鹮各生长阶段鸣声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为朱鹮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保护朱鹮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字分析技术,对朱鹮鸣叫声从时域、频域和时频三方面进行了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朱鹮雏鸟鸣声单调,频域特征为没有固定主频,频谱为一个包络,声谱图结构表现出高度的音节重复,形状为针形;幼鸟鸣声信号振幅较小,与雏鸟声谱图最大区别在于每声信号都出现多条频带,各频带之间近似有等间隔的关系,属多谐波;日常召唤声声谱图属多谐波,频带形状呈拱型;警戒驱赶声振幅较大,每声信号含多个脉冲组,声谱图属多谐波。结论朱鹮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行为状态的鸣声之间特征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鸣声 时域 频域
下载PDF
人工饲养朱鹮种群繁殖前期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炜 申琦 +4 位作者 马清义 李新春 张强 田瑞 陈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3,156,共4页
为了增强朱鹮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只朱鹮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鹮繁殖... 为了增强朱鹮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只朱鹮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鹮繁殖前期的日活动中,静栖约占55%,运动占15%,其次为取食12%、理羽10%和其他8%。(2)朱鹮静栖的高峰时间在13:00~14:00;取食有2个较为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4:00~15:00;运动的高峰在10:00~11:00;理羽的高峰在9:00~11:00;其他行为主要分布在10:00~12:00。(3)朱鹮的活动节律呈现上午强下午弱的趋势。(4)朱鹮繁殖前期交尾的高峰期在上午和下午,中午的交尾次数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笼养 昼间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下载PDF
朱鹮线粒体DNA的分子系统发育(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明 丁长青 +1 位作者 魏辅文 玉手英利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朱是一种濒危鸟类。过度开发和栖息地的破坏导致了朱日本种群的绝灭 ,而在中国目前也仅存一野生种群。本文利用NJ法和最大简约法分析了鹳形目鸟类 977bp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 ,以期从DNA水平上阐明朱的系统地位。... 朱是一种濒危鸟类。过度开发和栖息地的破坏导致了朱日本种群的绝灭 ,而在中国目前也仅存一野生种群。本文利用NJ法和最大简约法分析了鹳形目鸟类 977bp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 ,以期从DNA水平上阐明朱的系统地位。结果表明 ,朱与彩和非洲琶鹭组成一姐妹群 ;NJ法分析得出的结果与DNA杂交分析结果一致 ,即 ((科 ,鹭科 ) ,鹳科 ) ;而最大简约法分析的结果则与形态学结果一致 ,即 ((鹭科 ,鹳科 ) ,科 )。同时 ,这两种系统树上较低的置信度 ,认为部分是由于可用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有限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Huan 线粒体DNA 分子系统发育 鹳形目 NJ法 最大简约法
下载PDF
年龄对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于晓平 路宝忠 +1 位作者 卢西荣 刘廼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2-818,共7页
本文对陕西洋县16年间朱鹮(Nipponia nippon)年龄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朱鹮首次参加繁殖的平均年龄为3.89±1.40年(n=73),雌雄分别为3.64±1.36年(n=37)和4.17±1.47年(n=36),差异不显著。2-3龄亲鸟的平... 本文对陕西洋县16年间朱鹮(Nipponia nippon)年龄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朱鹮首次参加繁殖的平均年龄为3.89±1.40年(n=73),雌雄分别为3.64±1.36年(n=37)和4.17±1.47年(n=36),差异不显著。2-3龄亲鸟的平均窝卵数、孵化率和出飞率显著低于4-10龄的繁殖个体;>10龄繁殖个体的产卵数和卵的受精率显著降低,但雏鸟成活率较高。三个年龄组之间的繁殖成功率无显著差异(F2,146=1.963,P=0.144)。随着雌雄亲鸟年龄的增长,幼鸟的出飞率显著增加。刚参加繁殖的2龄雌性产卵数很低(2.63±0.74,n=8),至5龄时达到最大值(3.2±0.92,n=10)。6-9龄的雌雄个体产卵数量处于相对的低峰,10龄左右有所恢复(3.0±0,n=3),此后维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2.55±0.99,n=20)。刚参加繁殖的雄性朱鹮(2年)形成的配对卵的孵化率较低(0.67±0.29,n=3),但在第二年迅速达到高峰,而且能维持5-6年的时间。9-10年时略有下降(0.88±0.18,n=2;0.93±0.17,n=3),10年以后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0.56±0.51,n=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繁殖成功率 年龄 洋县
下载PDF
陕西洋县朱鹮活动区的鸟类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长青 刘冬平 +1 位作者 于晓平 楚国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55,共8页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在陕西省洋县进行朱研究过程中 ,对当地鸟类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 ,记录到鸟类 1 6目 48科 1 1 6属 ,共 2 0
关键词 陕西洋县 朱Huan活动区 鸟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