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tical model to estimate the time delay to reach spontaneous ignition considering heat loss in oil reservoirs 被引量:1
1
作者 James J.Sheng Er-Long Y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469-2474,共6页
During air injection into an oil reservoir,an oxidation reaction generates some heat to raise the reservoir temperature.When the reservoir temperature reaches an ignition temperature,spontaneous ignition occurs.There ... During air injection into an oil reservoir,an oxidation reaction generates some heat to raise the reservoir temperature.When the reservoir temperature reaches an ignition temperature,spontaneous ignition occurs.There is a time delay from the injection to ignition.There are mixed results regarding the feasibility of spontaneous ignition in real-field projects an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No analytical model i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to estimate the oxidation time required to reach spontaneous ignition with heat los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spontaneous ignition from theoretical points and experimental and field project observations.An analytical model considering heat loss is proposed.Analytical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heat loss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spontaneous ignition.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investigations,we find that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spontaneous ignition to occur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an in oil reservoirs;spontaneous ignition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initial reservoir temperature,oil activity,and heat loss;spontaneous ignition is only possible when the initial reservoir temperature is high,the oil oxidation rate is high,and the heat loss is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ignition time delay Air injection Heat loss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COMBUSTION
下载PDF
A Chemical Kinetics Perspective on the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Methane and Propane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Kinetic Analysis
2
作者 Ma Shoutao Yang Zhe +4 位作者 Zhu Yunfeng Sun Bing Jiang Jie Xu Wei Meng Ruiji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In the conversion of methane and propan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the ignition delay time(IDT)is a key parameter to consider for designing an inherently safe process.In this study,the IDT characteristics of... In the conversion of methane and propan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the ignition delay time(IDT)is a key parameter to consider for designing an inherently safe process.In this study,the IDT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and propane(700–1000 K,10–20 bar)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nd using kinetic modeling tools at stoichiometric fuel-tooxygen ratios.All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hrough insentropic compression.The reliabl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adiabatic core hypothesis,which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and validate the detailed chemical kinetics model.The IDTs of methane and propane were recorded by a rapid compression machine(RCM)and compared to the predicted values obtained by the NUIGMech 3.0 mechanism.To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NUIGMech 3.0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700–1000 K(and 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in the range of 10–20 bar)on the IDT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UIGMech 3.0 could reasonably reproduce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IDT under the wide range of conditions studied.The constant volume chemical kinetics model was used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elementary reaction,and the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behavior of propane was also observed at 20 bar.The experimental data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orr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inetic data,as well a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afe conversion of low-carbon hydrocarbon chemic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nition delay time NUIGMech 3.0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ki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用热爆炸临界温度评价火药装药热安全性的试验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郑朝民 王琼 +2 位作者 丁黎 张冬梅 刘文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8-552,共5页
探索采用热爆炸临界温度(Tcr)评价火药装药热安全性的可行性及合适的试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了双基推进剂和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多种尺寸装药的热爆炸试验,获得了装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燃烧的延滞期及热爆炸临界温度。结果表明,可用... 探索采用热爆炸临界温度(Tcr)评价火药装药热安全性的可行性及合适的试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了双基推进剂和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多种尺寸装药的热爆炸试验,获得了装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燃烧的延滞期及热爆炸临界温度。结果表明,可用热爆炸临界温度评价双基或改性双基推进剂不同装药体系的热安全性,最佳试样直径为20~25mm。延滞期采用10h和最低爆炸(燃烧)温度与最高不爆炸(燃烧)温度相差5℃的结束试验的假设条件对于双基或改性双基推进剂是合理的。采用lnr(半径)-Tcr拟合外推获得的Tcr值比文献报道的方法获得的Tcr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双基推进剂 热安全性 热爆炸临界温度(Tcr) 延滞期
下载PDF
含AP的浇铸PBX炸药的热安全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琼 丁黎 +3 位作者 张冬梅 刘文亮 常海 郑朝民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用自行研制确定火炸药热爆炸临界温度(Tcr)的试验装置测定了直径为10,15,20,30 mm和40 mm,长径比为1∶1的含高氯酸铵(AP)的PBX-A药柱的热爆炸临界温度。用Tcr测定和5 s爆发点试验装置测定了85℃老化70 d前后PBX-A的热爆炸临界温度和5 s... 用自行研制确定火炸药热爆炸临界温度(Tcr)的试验装置测定了直径为10,15,20,30 mm和40 mm,长径比为1∶1的含高氯酸铵(AP)的PBX-A药柱的热爆炸临界温度。用Tcr测定和5 s爆发点试验装置测定了85℃老化70 d前后PBX-A的热爆炸临界温度和5 s爆发点。获得了PBX-A炸药在恒温热刺激下的响应程度,不同直径药柱的热爆炸临界温度,爆炸延滞期(t)与温度(T)的关系以及PBX-A炸药老化前后的热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直径小于40 mm的无约束PBX-A炸药装药在恒温条件下仅发生燃烧。由拟合方程外推直径1 m长径比为1∶1的PBX-A炸药药柱的热爆炸临界温度大于120℃。lnt与1/T只在有限温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85℃老化70 d前后PBX-A炸药的热爆炸临界温度不变,5 s爆发点降低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铸PBX 热安全性 热爆炸临界温度 爆炸延滞期
下载PDF
熔铸炸药热爆炸临界工艺温度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罗一鸣 王浩 +1 位作者 蒋秋黎 王玮 《兵工自动化》 2012年第7期42-44,共3页
为评估熔铸炸药装药工艺的热安全性,提出一种热爆炸临界工艺温度的计算方法。以纯DNTF炸药的性能数据,计算不同工艺温度下的热爆炸延滞期,并将其与实际工艺处理时间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热安全水平以及发生热爆炸的临界工艺温度值。计算... 为评估熔铸炸药装药工艺的热安全性,提出一种热爆炸临界工艺温度的计算方法。以纯DNTF炸药的性能数据,计算不同工艺温度下的热爆炸延滞期,并将其与实际工艺处理时间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热安全水平以及发生热爆炸的临界工艺温度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常规工艺条件下,处理DNTF炸药不会发生热爆炸反应;但随着工艺处理量的增加,发生热爆炸的危险性也会不断增加。该计算方法对于熔铸工艺参数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铸炸药 热爆炸 临界工艺温度 爆炸概率 热爆炸延滞期 DNTF
下载PDF
三基发射药M32和SD的热安全性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凤起 胡荣祖 高红旭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90-493,共4页
借助不同升温速率(β)下,三基发射药M32和SD的非等温DSC曲线的onset温度(Te)和最大峰温(Tp),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K和EO)和指前因子(AK),标准方法GJB 772A-97-406.1,401.2和409.1确定的比热... 借助不同升温速率(β)下,三基发射药M32和SD的非等温DSC曲线的onset温度(Te)和最大峰温(Tp),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K和EO)和指前因子(AK),标准方法GJB 772A-97-406.1,401.2和409.1确定的比热容(Cp)、密度(ρ)和热导率(λ),以及分解热(Qd,取爆热之半)数据,由Zhang-Hu-Xie-Li公式、Smith方程和Wang-Du公式求得了三基发射药M32和SD在β→0时的Te和Tp值(Te0和Tp0)、热点火温度(TTIT)、绝热至爆时间(tTIad)、半径为0.05 m的圆柱和球状三基发射药M32和SD装药被373 K环境包围的热感度概率密度函数S(T)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S(T)-T曲线峰值温度(TS(T)max)及热安全度(Sd)和热爆炸临界环境温度(Tacr)。结果表明,三基发射药SD的热安全性优于M32,绝热分解至爆炸的加速趋势为:后者小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三基发射药 热安全性 自加速分解温度 热点火温度 绝热至爆时间 安全度 热爆炸临界环境温度 热爆炸概率
下载PDF
热辐射下木材热解与着火特性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德魁 方梦祥 +2 位作者 李社锋 骆仲泱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5-369,共5页
对几种木材在不同辐射热流下的热解与着火特性进行了研究,且研究了含水率对木材热解与着火过程的影响.分析热解与着火过程中木材试样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与失重变化,对木材的着火时间与着火温度进行记录,并着重分析水分对木材温度分布、... 对几种木材在不同辐射热流下的热解与着火特性进行了研究,且研究了含水率对木材热解与着火过程的影响.分析热解与着火过程中木材试样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与失重变化,对木材的着火时间与着火温度进行记录,并着重分析水分对木材温度分布、着火时间与着火温度的影响.通过间接的方法从实验的着火数据中获得了木材的临界着火热流值约为25 k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着火 辐射热流 含水率 表面温度 着火时间 临界着火热流
下载PDF
氟橡胶包覆TANPyO的热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志伟 葛玉强 +3 位作者 孟涛 汪扬文 朱文宇 李远园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对氟橡胶包覆的多氨基多硝基吡啶氮氧化合物的热安全性进行研究,使用氟橡胶(F_(2311)),通过溶液-悬浮-蒸馏的方法对2,4,6-三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TANPyO)进行包覆处理,制得TANPyO/F_(2311)造型粉。使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 为了对氟橡胶包覆的多氨基多硝基吡啶氮氧化合物的热安全性进行研究,使用氟橡胶(F_(2311)),通过溶液-悬浮-蒸馏的方法对2,4,6-三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TANPyO)进行包覆处理,制得TANPyO/F_(2311)造型粉。使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仪对包覆前、后的TANPyO进行对比研究。使用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仪对TANPyO/F_(2311)造型粉的热分解行为进行研究。使用Ozawa法、Kissinger法等对TANPyO/F_(2311)造型粉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而后再求得TANPyO/F_(2311)的热点火温度T_(be)、自加速分解温度T_(be)、热爆炸临界温度T_(be)等数据,并对半径为1 m的球状TANPyO/F_(2311)造型粉在不同超临界环境温度下的延滞期进行计算。实验及计算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氨基多硝基吡啶氮氧类化合物,TANPyO经氟橡胶包覆后,T_(be)为575.54 K,T_(be)为566.07 K,T_(be)为614.03 K,热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热安全性 爆炸延滞期 临界温度
下载PDF
热爆炸理论在硝酸铵水溶液热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梅辉辉 曹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本文概述了均温系统热爆炸非稳定理论,将其应用于含不同量杂质的硝酸铵水溶液体系中,并将临界爆炸温度和爆炸延滞期的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热爆炸理论预先估算硝酸铵水溶液体系中达到任意升温的时间和预先计算达到预先... 本文概述了均温系统热爆炸非稳定理论,将其应用于含不同量杂质的硝酸铵水溶液体系中,并将临界爆炸温度和爆炸延滞期的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热爆炸理论预先估算硝酸铵水溶液体系中达到任意升温的时间和预先计算达到预先选择的对应于爆炸的升温所需要的时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爆炸理论 硝酸铵溶液 临界温度 爆炸延滞期
下载PDF
基于等效氧化暴露时间理论的褐煤自燃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河猛 张晓明 +2 位作者 王永军 王继仁 佐佐木久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8-1364,共7页
为研究堆积褐煤自燃特性,通过开放式恒温实验获得不同体积立方体褐煤(边长分别为0.05,0.1,0.15和0.25 m)内部升温曲线、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Tc)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基于等效氧化暴露时间(EOET)理论,针对实验条件建立均质多孔介质... 为研究堆积褐煤自燃特性,通过开放式恒温实验获得不同体积立方体褐煤(边长分别为0.05,0.1,0.15和0.25 m)内部升温曲线、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Tc)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基于等效氧化暴露时间(EOET)理论,针对实验条件建立均质多孔介质的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从而掌握了实验无法获得的温度场、氧浓度场和渗流场的动态分布。通过实验将褐煤升温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结合实验及数值模拟明确了煤体热量产生与传递、水分蒸发与运移、氧气消耗与运移、自然对流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升温过程中相对EOET与产热加速率的负相关关系。进而对大型煤堆自燃状态进行模拟,验证了煤堆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实验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自燃 开放式恒温法 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 等效氧化暴露时间 表面积体积比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在微尺度下摩擦着火特性数值计算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弭光宝 梁贤烨 +2 位作者 李培杰 曹京霞 黄旭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6期68-74,85,共8页
叶片与机匣的异常摩擦是航空发动机钛火发生的主要热源。将航空发动机钛合金摩擦着火过程的微凸起/微碎片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摩擦热源的微尺度着火模型,计算分析了粒径、摩擦系数、氧浓度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并与经典模型进行比... 叶片与机匣的异常摩擦是航空发动机钛火发生的主要热源。将航空发动机钛合金摩擦着火过程的微凸起/微碎片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摩擦热源的微尺度着火模型,计算分析了粒径、摩擦系数、氧浓度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并与经典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界着火温度及延迟时间随着粒径的减小不断降低,随着摩擦系数下降不断增大,随着氧浓度增加不断降低,随着流速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当粒径为82.5μm时,经典模型与摩擦模型的临界着火温度分别为825K和677K,着火延迟时间分别为0.035s和0.032s;当摩擦系数减小0.2时,其临界着火温度提高约20K,而着火延迟时间提高约10s;当氧浓度为50%时,经典模型与摩擦模型的着火温度分别为826K和782K;当流速为310m/s时,经典模型与摩擦模型的着火温度分别为966K和964K,着火延迟时间分别为0.54s和0.4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摩擦着火模型 着火温度及延迟时间 阻燃性能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离子液体对不粘煤煤粉自燃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马砺 何铖茂 +2 位作者 魏泽 魏高明 王洋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08-2016,共9页
为了研究煤粉储运过程中堆积煤粉在漏风环境下氧化升温导致其氧化自燃特征,揭示[BMIM][BF_(4)]离子液体抑制煤粉氧化阻燃反应机制.本文选用高效阻化剂[BMIM][BF_(4)]离子液体对红柳煤矿(HL)不粘煤煤粉进行阻化处理,通过煤粉恒温氧化实... 为了研究煤粉储运过程中堆积煤粉在漏风环境下氧化升温导致其氧化自燃特征,揭示[BMIM][BF_(4)]离子液体抑制煤粉氧化阻燃反应机制.本文选用高效阻化剂[BMIM][BF_(4)]离子液体对红柳煤矿(HL)不粘煤煤粉进行阻化处理,通过煤粉恒温氧化实验测定5%、10%、15%质量分数的[BMIM][BF_(4)]处理煤粉的自燃临界参数,即煤粉临界自燃温度T_(m)和着火延迟时间t_(i),分析[BMIM][BF_(4)]对煤粉加热、自热反应的影响;测试同一高温环境下(各煤粉均被点燃)[BMIM][BF_(4)]对煤粉的宏观阻化特性;通过FT-IR实验表征[BMIM][BF_(4)]对煤粉的微观阻化特征,验证煤粉自燃临界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MIM][BF_(4)]能够抑制煤粉自热反应并提高煤粉T_(m)和t_(i)值,降低煤粉自燃危险性,且其质量分数越大,煤粉自燃临界参数越大,其中15%质量分数的[BMIM][BF_(4)]处理煤粉的T_(m)为156℃,较原煤粉冗余度提高+26℃,t_(i)为80 min,较原煤粉着火延迟32 min.在同一环境温度T_(a)下(T_(a)>T_(m)),[BMIM][BF_(4)]处理煤粉的中心点温度、耗氧速率、CO产生量均小于原煤粉,且[BMIM][BF_(4)]的阻化效果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BMIM][BF_(4)]的阻化作用体现在强电负性氟原子与煤中羟基氢原子形成较强的氢键,溶解破坏煤中羟基基团,阻断煤氧链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自燃 离子液体 临界自燃温度 着火延迟时间 活性官能团
下载PDF
微圆管壁面材料和厚度对甲烷催化着火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晟 冉景煜 +2 位作者 杨德祥 张力 闫云飞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84-1888,共5页
对负载Pt催化剂的微圆管内CH_4的催化着火进行了非稳态和稳态模拟,重点研究了壁面材料和厚度对CH_4催化着火所需预热温度(表征着火温度)、着火时间、系统稳定时间以及极限着火条件的影响。非稳态研究结果表明:CH_4催化着火所需的预热温... 对负载Pt催化剂的微圆管内CH_4的催化着火进行了非稳态和稳态模拟,重点研究了壁面材料和厚度对CH_4催化着火所需预热温度(表征着火温度)、着火时间、系统稳定时间以及极限着火条件的影响。非稳态研究结果表明:CH_4催化着火所需的预热温度与壁面条件无关,但着火时间和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受壁面条件的影响较大,壁面热容量(mc)越大,着火及系统稳定时间越长;当壁面导热系数较小时,CH_4的催化着火发生在微圆管出口处,反应峰值区域随时间逐渐向进口移动,当壁面导热系数较大时,着火发生在进口处,且峰值反应位置不变。稳态结果显示,壁面轴向上热量的回流(大的导热系数和适当的壁面厚度)可以有效地拓宽甲烷的极限着火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材料和厚度 微尺度催化着火 着火温度 着火及系统稳定时间 极限着火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