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压力性损伤图片分析系统的精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世玫 余爱华 +3 位作者 王苗苗 李敬 熊新荣 谢晓俭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3194-3196,320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压力性损伤图片分析系统的精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0)采用基于人工智能压力性损伤图片分析系统的精细干预,对...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压力性损伤图片分析系统的精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0)采用基于人工智能压力性损伤图片分析系统的精细干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12.67%(13/60)(P<0.05),研究组HAMA量表评分和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压力性损伤图片分析系统的精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减少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压力性损伤图片分析系统 精细干预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小云 李玉肖 +3 位作者 陈亚玲 傅保国 丁娟 郑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血氧饱和度、急诊B超、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是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发生病情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血氧饱和度、携氧装置、Ⅲ类管路、护工参与转运是技术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AUC分别为0.813,0.756。结论构建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护理安全信息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实证: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3
作者 刘晓敏 魏丽丽 +4 位作者 卜娜 姜文彬 代月光 盖玉彪 郭小靖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9期10-14,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预防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形成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应对策略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提供更全面、便捷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法初步构建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目的:构建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预防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形成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应对策略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提供更全面、便捷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法初步构建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2023年7~8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结果:本研究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是95.5%、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4,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89、0.223(P<0.05);最终形成的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26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可靠,为更全面地评估患者转运风险、护航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可为形成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风险预警模型及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危重患者 转运安全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下载PDF
营养专科护士主导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管理的国内现状与思考
4
作者 张伟林 封斯露 +4 位作者 黄雪丽 钟柏丽 王昌利 施维 卓新凤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884-2888,共5页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营养支持治疗模式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感染、脏器功能障碍、死亡风险增加,导致不良临床预后。近年来,随着我国专科护士的逐步发展,以营养专科护士为...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营养支持治疗模式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感染、脏器功能障碍、死亡风险增加,导致不良临床预后。近年来,随着我国专科护士的逐步发展,以营养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治疗管理模式逐渐出现,其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对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管理的国内现状与思考展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专科护士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 国内现状 思考
下载PDF
有创动脉监测在危急重症患者手术麻醉诱导前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吴小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0期127-131,共5页
目的:评估有创动脉监测技术在危急重症患者手术麻醉诱导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2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危急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评估有创动脉监测技术在危急重症患者手术麻醉诱导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2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危急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麻醉程序,而观察组则在手术麻醉诱导前采用有创动脉监测。比较两组麻醉前(T_(0))、麻醉诱导时(T_(1))、手术开始时(T_(2))、手术结束时(T_(3))及术后30 min(T_(4))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手术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_(2)、T_(3)、T_(4),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观察组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T_(4),观察组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急重症患者手术麻醉诱导前应用有创动脉监测可以有效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动脉监测 危急重症患者 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呼吸科护理亚专业小组对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营养、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谢旭萍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科护理亚专业小组对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营养、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肠内营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呼吸科护理亚专业小组对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营养、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肠内营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由护理亚专业小组实施护理,比较干预前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患者在营养评分、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PG-SG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干预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FVC%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的患者干预组的生活质量在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总分方面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科护理亚专业小组的建立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肺功能得到有效提高,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 亚专业小组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院内分级及标准化转运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全慧君 曾谷清 +2 位作者 康慧玲 许仙花 戴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56-1261,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转运核查单的神经外科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指南、文献分析及专家会议法,构建神经外科重症病人院内分级及标准化转运方案。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湖南省衡... 目的:构建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转运核查单的神经外科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指南、文献分析及专家会议法,构建神经外科重症病人院内分级及标准化转运方案。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湖南省衡阳市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院内转运的6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转运方式,试验组按院内分级及标准化转运方案进行转运,比较两组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病情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7%,技术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3%,转运时间为(12.58±3.17)min,医护人员对转运的满意度为98%,病人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为97%;对照组病人病情变化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0%,技术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33%,转运时间为(25.50±4.94)min,医护人员对转运的满意度为75%,病人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为86%。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MEWS评分及转运核查单的神经外科重症病人院内分级及标准化转运方案,可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提高医患双方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病人 MEWS评分 转运 效果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心脏术后早期活动规范化管理 被引量:25
8
作者 段霞 龚美芳 +3 位作者 陈蓓敏 施雁 张瑾 王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 :分析基于危重症评分系统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心脏术后早期活动规范化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心脏术后早期活动多学科团队、制定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管理制度、制定心脏术后早期活动的规范化流程,培训并实施心脏术后早期活动规范... 目的 :分析基于危重症评分系统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心脏术后早期活动规范化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心脏术后早期活动多学科团队、制定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管理制度、制定心脏术后早期活动的规范化流程,培训并实施心脏术后早期活动规范化流程。结果 :实施心脏术后早期活动规范化流程后,患者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肺部感染发生例数和谵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基于危重症评分系统的心脏术后早期活动规范化流程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士风险防控能力,保障住院患者安全,优化工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术后患者 危重症 早期活动 多学科团队合作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评价 被引量:84
9
作者 丁万红 夏海鸥 +1 位作者 徐春芳 徐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51-55,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组建项目团队,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列出转运过程中每个流程步骤及子流程,进行危急值计算及决策树分析,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对流程... 目的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组建项目团队,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列出转运过程中每个流程步骤及子流程,进行危急值计算及决策树分析,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对流程执行者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后实施转运。比较流程方案实施前与实施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转运过程中输液管滑脱或堵塞、血压下降、意外拔管、氧气供给不足、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运用HFMEA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以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安全管理
下载PDF
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持续改进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华晔 曹艳佩 杨晓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5-7,16,共4页
目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将急诊科4 899例急诊危重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 651例、观察1组1 568例、观察2组1 680例。对照组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按常规方式转运,观察1组成立医护工转运小组,在MEWS的基础上增加... 目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将急诊科4 899例急诊危重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 651例、观察1组1 568例、观察2组1 680例。对照组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按常规方式转运,观察1组成立医护工转运小组,在MEWS的基础上增加SpO2及GCS评分形成基于MEWS评分的综合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转运;观察2组再增加团队配合培训。结果观察1组、2组4项意外事件除输液外渗或堵塞1项外,另3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25);转运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MEWS评分的综合评估系统的应用及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患者 急诊科 院内转运 转运评估 安全护理
下载PDF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进展 被引量:48
11
作者 孙琳 韩小琴 狄开荣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9期644-645,659,共3页
文章阐述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分析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病情、转运、人员、药物及设备、沟通等相关危险因素,提出制订转运及相关护理文书规范、加强转运的沟通与交接、完善转运前准备、加强转运中... 文章阐述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分析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病情、转运、人员、药物及设备、沟通等相关危险因素,提出制订转运及相关护理文书规范、加强转运的沟通与交接、完善转运前准备、加强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等安全措施,为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安全
下载PDF
急诊科院际危重症转运专职护士岗位设立及实践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博 张利 +4 位作者 张真真 张倩倩 臧格 唐乃夫 娄小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设立院际危重症转运专职护士岗位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拔并规范化培训35名转运专职护士,制定转运制度和流程,明确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实施1年后共转运4 503例危重症患者;以设立转运专职护士岗位前转运的2 378例患者为对... 目的探讨急诊科设立院际危重症转运专职护士岗位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拔并规范化培训35名转运专职护士,制定转运制度和流程,明确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实施1年后共转运4 503例危重症患者;以设立转运专职护士岗位前转运的2 378例患者为对照,比较专职岗位设置前后院际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专职岗位设置后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设置前(P<0.05,P<0.01)。结论危重症转运专职护士岗位的设立可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际转运 专职护士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安全转运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丽 胡德英 +3 位作者 代艺 蔡梅杰 夏忞婧 刘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5-48,共4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方法将肿瘤中心改建为符合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标准的定点医院,设14个病区850张床位;与援鄂医疗队共同成立联合护理部,制定护理工作制...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方法将肿瘤中心改建为符合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标准的定点医院,设14个病区850张床位;与援鄂医疗队共同成立联合护理部,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和规范,建立护理安全事件处理流程,构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严格督导与质控。结果累计收治患者1 022例,治愈出院763例;三级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合格率为100%;隔离病区医护人员零感染。结论构建统一的制度、工作流程及质量与安全管理标准,有利于多团队协作工作及同质化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重症患者 联合护理部 同质管理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下载PDF
HFMEA在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周燕妮 陈晓蕾 +4 位作者 皇甫淑娇 袁媛 康佳妮 王哲妍 王筱君 《护理管理杂志》 2021年第5期375-379,共5页
目的研究HFMEA在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400例需院内转运的外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运用HF... 目的研究HFMEA在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400例需院内转运的外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运用HFMEA实施转运,通过早期预警评估、分析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失败原因,制订并实施整改措施进行院内安全转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转运中发生不良事件降低,转运时间缩短,转运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HFMEA可以科学有效实施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极大提升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MEA 急诊外科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急诊科护理三级质控互评互促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剑 张其红 +1 位作者 田钰 陈杰 《护理学报》 2018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互评互促方式在急诊科护理质控持续改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7月我科急诊科开始实施三级质控互评互促模式质控后150例危重患者为观察组,2016年3—7月采取常规护理质控模式的150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0名急诊...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互评互促方式在急诊科护理质控持续改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7月我科急诊科开始实施三级质控互评互促模式质控后150例危重患者为观察组,2016年3—7月采取常规护理质控模式的150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0名急诊科护士运用三级质控互评互促模式前后对质控模式的效果和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三级质控互评互促方式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病历书写、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等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达标率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护士对参与质控的积极性、沟通氛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用三级质控互评互促方式,提高了急诊科护理质控效果,并保障了护理安全及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患者 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急诊危重患者信息化转科交接单的研发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美英 王莎 +5 位作者 王红红 赵婷 沈志莹 曹敦 肖雪玲 肖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0-104,共5页
目的研发急诊危重患者信息化转科交接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组建研发团队,设计新增、填写、统计三大功能模块的信息化转科交接单。以便利抽样法选择急诊抢救室200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纸质... 目的研发急诊危重患者信息化转科交接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组建研发团队,设计新增、填写、统计三大功能模块的信息化转科交接单。以便利抽样法选择急诊抢救室200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纸质版转科交接单,试验组应用信息化转科交接单。结果试验组转科交接单书写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后,交接班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应用前,且再次核对/确定患者信息的频次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信息化转科交接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交接单书写质量,降低护士反复核对患者信息次数,从而提升护士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患者 转科 交接单 护理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 患者安全
下载PDF
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建 崔丽华 +3 位作者 郝兴亮 王世寿 冯涛 蔺景双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4期519-520,共2页
目的探讨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在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及神经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0月,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及神经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 目的探讨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在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及神经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0月,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及神经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25例,成功率100%。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气道吸痰30例,吸痰后患者胸部体征、动脉血氧分压、胸部影像学检查明显好转,纤支镜吸痰细菌培养阳性率80%。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18例,灌洗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胸部CT示肺完全复张。结论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在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及神经科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中,迅速、方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 重症患者 胸外科 神经科
下载PDF
气管插管拔出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7
18
作者 孔静 葛燕萍 +2 位作者 祁相焕 吴海霞 张红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管导管拔出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36例收治于急诊科ICU的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改良组224例和传统组212例。改良组拔管前后减少胃内滞留物并清洁口、鼻腔,采取正压通气拔管法拔出气管导管;传统组采用一般口腔护...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管导管拔出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36例收治于急诊科ICU的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改良组224例和传统组212例。改良组拔管前后减少胃内滞留物并清洁口、鼻腔,采取正压通气拔管法拔出气管导管;传统组采用一般口腔护理,边吸引边拔管的常规法拔出气管导管。结果拔管后5min、10min、30min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及SpO2比较,改良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传统组(均P<0.01)。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拔管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气管导管拔出方法能够有效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降低胃内压,减少因胃潴留造成的腹内高压引起的误吸,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从而缩短拔管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急诊科 ICU 气管导管 拔管 正压通气 动脉血气
下载PDF
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俐俐 高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建立危重症患者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急诊抢救室进行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7月至12月采用常规方法转运期间转运的10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 目的建立危重症患者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急诊抢救室进行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7月至12月采用常规方法转运期间转运的10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1月至6月采用标准化分级方案转运期间转运的11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单信息补充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单纯性转运路途时间、交接患者滞留时间以及检查等待时间均明显缩短〔转运至检查科室路途时间(min):14.73±2.50比18.21±3.10,转运至治疗性科室路途时间(min):8.09±2.48比9.41±3.35,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ICU)路途时间(min):15.94±2.73比18.70±3.37,转运至普通病房路途时间(min):14.68±2.56比16.66±3.48,治疗性科室交接时间(min):2.99±0.72比3.91±1.23,ICU交接时间(min):6.11±1.87比7.91±5.48,普通病房交接时间(min):4.21±1.78比5.84±2.06,检查等待时间(min):3.97±1.59比5.21±2.42,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因病情加重返回抢救室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心律失常:0.4%(5/1112)比1.3%(14/1075),血压(BP)下降:1.0%(11/1112)比2.5%(27/107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下降:0.9%(10/1112)比2.0%(21/1075),意识改变:0.4%(4/1112)比1.1%(12/1075),呼吸心搏骤停:0.2%(2/1112)比0.8%(9/1075),重返抢救室发生率:9.4%(3/32)比27.7%(23/83),均P<0.05〕.两组间因检查等待时间过长返回抢救室的发生率以及转运交接单信息补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可缩短转运时间,降低患者院内转运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因病情加重返回抢救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分级 院内转运方案 急诊 危重症患者
下载PDF
急救流程图在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兴莲 王曾妍 +2 位作者 吴荷玉 扬英 田莳 《护理学报》 2013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缩短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抢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手术室针对手术治疗环节存在的护理配合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图。根据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ABC手术分类评估病情,合理... 目的缩短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抢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手术室针对手术治疗环节存在的护理配合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图。根据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ABC手术分类评估病情,合理、迅速安排手术,配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实施手术。结果2011年应用急救手术流程图后,急危重症患者手术救治时间较2010年实施急诊手术平均缩短了35.4 min;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例数增加了21.12%;提高了手术间利用率1.52例/间。结论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图的应用优化了急危重手术患者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患者 急救流程图 手术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