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溪流水生脊椎动物现状与保护对策
1
作者 曾凡海 邓维德 +2 位作者 邹佩贞 李智 何南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3期86-91,共6页
水生脊椎动物分布和数量调查可为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11月—2022年1月、2022年4—5月、2022年9—10月调查了罗坑鳄蜥保护区的溪流水生脊椎动物。共采集鱼类4500尾/次以上,隶属于5目12科共33种,其中鲤形目3科21种... 水生脊椎动物分布和数量调查可为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11月—2022年1月、2022年4—5月、2022年9—10月调查了罗坑鳄蜥保护区的溪流水生脊椎动物。共采集鱼类4500尾/次以上,隶属于5目12科共33种,其中鲤形目3科21种,鲈形目5科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3.6%和24.2%;两栖类共采集到24种,隶属于2目7科,其中有尾目1科1种—黄斑肥螈,为广东省首次记录,无尾目6科23种;爬行类共采集到9种,隶属于2目8科,其中,龟鳖目1科1种,其余为有鳞目。调查中发现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各1种;在IUCN红色名录中,极危2种,濒危1种,易危2种,外来入侵生物4种。保护区内溪流水生脊椎动物的自然恢复不甚理想,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宣教、监管力度需要加强,重要物种的保护及监测需要加大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 鳄蜥 溪流 水生脊椎动物
下载PDF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夏季生境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宁加佳 黄乘明 +3 位作者 于海 戴冬亮 武正军 钟移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9-426,共8页
2005年6—8月,在广东省罗坑自然保护区对36处鳄蜥的生境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在保护区内鳄蜥分布区随机选取了30条溪沟进行调查,对每处有鳄蜥分布的生境测量了15个相关的生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回水塘长度和宽度、水... 2005年6—8月,在广东省罗坑自然保护区对36处鳄蜥的生境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在保护区内鳄蜥分布区随机选取了30条溪沟进行调查,对每处有鳄蜥分布的生境测量了15个相关的生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回水塘长度和宽度、水源距离、水流速度、栖枝高度、栖枝直径、干扰距离、植被类型、植被盖度等9个生态因子对鳄蜥的生境选择有显著影响,而回水塘底质组成、回水塘水深、栖枝枯活状况、栖枝角度、溪沟类型和溪沟坡向6个生态因子的影响不显著。鳄蜥偏好的生境可归结为回水塘长度、宽度中等(均为1.0—2.0m),有位于水源正上方的栖枝,水流速度缓慢,栖枝高度0.5—1.0m、栖枝直径≤1.00cm,干扰距离>500m,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植被盖度>60%的生境。建议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重点保护水源林和溪沟两侧的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生境特征 主成分分析 夏季
下载PDF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生境选择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16
3
作者 武正军 戴冬亮 +2 位作者 宁加佳 黄乘明 于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691-4699,共9页
2006年3—10月,在广东省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鳄蜥春、夏、秋3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夏、秋3季各测定了31、71、31个有鳄蜥样方以及50、90、51个对照样方的14种生态因子。利用生态因子对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各... 2006年3—10月,在广东省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鳄蜥春、夏、秋3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夏、秋3季各测定了31、71、31个有鳄蜥样方以及50、90、51个对照样方的14种生态因子。利用生态因子对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各季节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和植被盖度,正确判别率为97.5%;夏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溪流宽度和枯枝百分比,正确判别率为94.4%;秋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和可利用食物量,正确判别率为97.6%。在区分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选择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可利用食物量、干扰距离、枯枝百分比、溪水流速、溪沟坡度和溪宽等6个因子,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6.7%。判别函数的分析表明,春、夏、秋3季鳄蜥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以判别函数建立的判别分类图表明,春、夏季以及夏、秋季鳄蜥的生境选择重叠较多,而秋季与春季的重叠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生境选择 季节性
下载PDF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的体温调节及静止代谢率的热依赖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振兴 武正军 +2 位作者 于海 黄乘明 钟移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4-971,共8页
为探讨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体温调节和静止代谢率及其热依赖性特征,测定了在自然和实验室条件下的环境温度、鳄蜥体温以及静止代谢率(RMR)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鳄蜥的野外活动体温(Tb)稍高于基质温度(Tc... 为探讨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体温调节和静止代谢率及其热依赖性特征,测定了在自然和实验室条件下的环境温度、鳄蜥体温以及静止代谢率(RMR)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鳄蜥的野外活动体温(Tb)稍高于基质温度(Tc)和空气温度(Td)并与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Tb=11.65+0.47Tc,r2=0.34,F1,75=39.11,P<0.0001;Tb=11.61+0.46Td,r2=0.56,F1,75=96.56,P<0.0001)。鳄蜥在野外的活动体温存在明显的月份间差异,但无性别及年龄上的差异。环境温度为15℃-30℃的实验条件下,鳄蜥的静止体温(Tb)与环境温度(Ta)呈正相关关系:Tb=12.450+0.5641Ta(F1,110=11.34,r2=0.997,P<0.001);在缺乏温度梯度的环境中,尽管鳄蜥的体温、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都有显著的昼夜差异,但体温、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鳄蜥的RMR不存在雌雄个体间的差异,并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分析显示鳄蜥的体温既有行为调节也有生理调节,其体温调节及RMR符合变温动物的热生物学特征,但是相对于其他活动较多的蜥蜴而言,鳄蜥的生理调节能力较强,这可能与其活动时间分配中静栖占绝大部分的行为特点是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野外活动体温 体温调节 静止代谢率
下载PDF
洗胃法在鳄蜥食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戴冬亮 武正军 +3 位作者 黄乘明 宁加佳 于海 钟移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8-441,共4页
为了研究洗胃法是否适用于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食性研究,2006年8~9月我们在广东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投喂食物,然后再冲洗的方法来检验洗胃法的冲洗效果。结果显示洗胃法对成体和亚成体鳄蜥的总洗出率均高于99.3... 为了研究洗胃法是否适用于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食性研究,2006年8~9月我们在广东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投喂食物,然后再冲洗的方法来检验洗胃法的冲洗效果。结果显示洗胃法对成体和亚成体鳄蜥的总洗出率均高于99.30%,食物个体数的洗出率均高于90.83%,投喂的12种食物都能被洗出。观察发现洗胃之后,对鳄蜥的正常生活没有影响。鳄蜥吃进的实验食物中,未洗出的食物大小与鳄蜥的体长、头宽、体重不相关;食物的洗出效率与鳄蜥的体长、头宽、体重不相关。成体、亚成体洗出和未洗出的食物大小均存在显著差异。未被洗出的食物个体在12种食物中不是随机分布的,体积大的食物比体积小的食物容易被洗出。研究表明,洗胃法适用于鳄蜥的食性研究,并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洗胃法 食物大小 食物种类 食性研究
下载PDF
圈养鳄蜥放归初期的活动监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龙强 张玉霞 +3 位作者 梁文波 苏萍 罗保庭 黄金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8-311,共4页
2006年5月至9月,陆续将圈养的3雄1雌1亚成体健康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放归到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运用一套监测系统监视其活动路线、区域、选择的洞穴、摄食等情况,每天22:00后根据当天录像对其活动距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2006年5月至9月,陆续将圈养的3雄1雌1亚成体健康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放归到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运用一套监测系统监视其活动路线、区域、选择的洞穴、摄食等情况,每天22:00后根据当天录像对其活动距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3个个体一直在放归地生活;个体日活动距离与其选择隐蔽所、进食相关,并与温度非常显著的相关(r=0.352,P<0.01),个体间活动距离差异不显著(F=1.028,P>0.05);在同一回水塘活动的个体,其活动区域重叠大,区域大小与回水塘面积、树枝位置及周围隐蔽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放归 日活动距离 活动区域
下载PDF
放归鳄蜥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龙强 张玉霞 +2 位作者 梁文波 苏春田 邓志勇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68-271,共4页
2006年5—9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放归鳄蜥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放归鳄蜥昼间活动时间分配中,在穴占61.02%±30.56%、静栖占36.72%±19.71%、运动占1.55%±0.96%、摄食占0.12%±0.... 2006年5—9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放归鳄蜥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放归鳄蜥昼间活动时间分配中,在穴占61.02%±30.56%、静栖占36.72%±19.71%、运动占1.55%±0.96%、摄食占0.12%±0.08%、其他行为占0.59%±0.16%.晴天和阴天条件下放归鳄蜥的在穴、静栖、运动、摄食活动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圈养鳄蜥和放归鳄蜥的在穴、静栖、摄食活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及亚成体放归鳄蜥间的在穴、静栖、运动活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也表明,长期人工饲养对鳄蜥的摄食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放归 昼间 活动时间分配
下载PDF
鳄蜥的食物识别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蒋洁 武正军 +2 位作者 于海 黄乘明 王振兴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3-558,共6页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食物识别机制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鳄蜥的捕食行为和生态学习性有重要意义。使用棉棒分别沾上去离子水、香水、黄粉虫(Tene briomolitor L.)和蚯蚓(Pheretima sp.)的气味(蚯蚓和黄粉虫处死后绞碎以便于棉...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食物识别机制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鳄蜥的捕食行为和生态学习性有重要意义。使用棉棒分别沾上去离子水、香水、黄粉虫(Tene briomolitor L.)和蚯蚓(Pheretima sp.)的气味(蚯蚓和黄粉虫处死后绞碎以便于棉花棒蘸上),观察11只鳄蜥对4种化学刺激的反应,每个个体对每种刺激均进行24次实验重复。实验结果显示:鳄蜥对4种刺激均有反应,对黄粉虫和蚯蚓刺激的舔舌次数显著高于香水和去离子水的舔舌次数(Wilcoxon test,所有P<0.001),表明鳄蜥能检测以及识别控制刺激和食物刺激。再又对鳄蜥进行4种处理实验:(A)空白对照;(B)蚯蚓气味;(C)密封着的活蚯蚓;(D)活蚯蚓。每个个体每种处理均进行5次实验。结果显示:鳄蜥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持续时间、探究频次和攻击频次有显著差异(Friedman test,所有P<0.001)。鳄蜥在仅有视觉刺激出现的处理C以及既有化学刺激又有视觉刺激的处理D比仅有化学刺激的处理B在持续时间、探究频次和攻击频次上都显著要高(所有P<0.001)。在无视觉刺激的条件下,鳄蜥在处理B的行为持续时间以及探究频次均显著高于处理A的(所有P<0.001);而在视觉信息相同的条件下,鳄蜥在处理D中仅行为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处理C(Z=3.95,P<0.001),而探究频次以及攻击频次无显著差异(前者Z=1.53,P=0.13;后者Z=1.10,P=0.27)。结果表明,鳄蜥主要利用视觉捕食,化学感觉有辅助作用。鳄蜥这种食物识别机制可能与捕食模式和种系发生有关,也可能受食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食物识别 视觉信息 化学信息
下载PDF
广西大桂山鳄蜥的栖枝高度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罗树毅 黎永泰 +3 位作者 武正军 程瑞 陈耀还 何家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189,共8页
2018年7—9月,在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的鱼散冲、吃水冲和打柴冲,通过测量野外鳄蜥的栖枝高度,利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鳄蜥的栖枝高度与鳄蜥的身体形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成体不同性别的栖枝高度... 2018年7—9月,在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的鱼散冲、吃水冲和打柴冲,通过测量野外鳄蜥的栖枝高度,利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鳄蜥的栖枝高度与鳄蜥的身体形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成体不同性别的栖枝高度差异不显著,鳄蜥个体越大会倾向于选择更高的栖枝。这可能与较大个体鳄蜥所需的食物量、捕食范围、光照、躲避天敌的能力以及种内领地竞争能力有密切相关。另外,不同溪沟、不同月份的鳄蜥栖枝高度也有所不同,这可能跟所处生境的地势地貌、植被类型以及水文条件等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栖枝高度 身体测量值 大桂山自然保护区 广西
下载PDF
野生和人工饲养鳄蜥夏季行为时间分配及节律差异
10
作者 李胜明 程瑞 +3 位作者 钟春英 罗树毅 何明先 武正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8,共8页
为了探析人工饲养是否会导致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发生变化,2019年7月在广西大桂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置监控摄像头对22只野生鳄蜥和44只人工繁育鳄蜥进行监控,记录2种环境中被观察个体在每个时段... 为了探析人工饲养是否会导致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发生变化,2019年7月在广西大桂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置监控摄像头对22只野生鳄蜥和44只人工繁育鳄蜥进行监控,记录2种环境中被观察个体在每个时段(1 h)内每种行为的占用时长,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行为时间分配方面,野生鳄蜥种群的移动、捕食及晒太阳行为时间占比极显著高于人工饲养个体(P<0.01);2种环境中鳄蜥的静栖和隐蔽行为时间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夏季行为节律方面,当气温较高时(13:00—16:00),人工饲养个体静栖行为占比为73.04%~82.82%,而野生个体多选择隐蔽(行为占比56.82%~62.88%);野生个体移动行为占比有2个明显的高峰,分别位于07:00(5.42%)和18:00(6.02%),而人工饲养个体移动行为占比仅有1个明显高峰,位于19:00(2.34%);野生个体捕食行为有3个高峰,分别位于07:00(2.35%)、11:00(1.70%)及17:00(0.98%),而人工饲养个体几乎没有出现捕食行为(全天行为占比为0~0.08%)。人工饲养导致鳄蜥的行为时间分配及节律发生变化,建议改善饲养条件和方式,以减少人工饲养鳄蜥与野生鳄蜥的行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夏季 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下载PDF
鳄蜥对熟悉和陌生个体气味的辨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洁 武正军 +4 位作者 于海 黄乘明 蔡凤金 王振兴 何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2,共7页
个体辨别对于减少同种争斗以及配偶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用棉棒粘取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尿液作为气味源,以香水作为对照,测定鳄蜥对熟悉个体气味、陌生个体气味以及香水的舔舌次数和舔舌潜伏期,来探讨鳄蜥通过化学信息辨... 个体辨别对于减少同种争斗以及配偶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用棉棒粘取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尿液作为气味源,以香水作为对照,测定鳄蜥对熟悉个体气味、陌生个体气味以及香水的舔舌次数和舔舌潜伏期,来探讨鳄蜥通过化学信息辨别熟悉和陌生个体的能力。结果显示,不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对不同个体尿液的舔舌次数均显著高于对香水的,舔舌潜伏期显著短于香水的;尽管雄性对陌生同性个体气味与熟悉同性个体气味的舔舌次数无显著差异,但对前者的舔舌潜伏期显著短于后者;雄性对陌生雌性气味的舔舌次数显著多于熟悉雌性气味的,对前者的舔舌潜伏期显著短于后者;雌性对陌生雄性气味的舔舌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熟悉雄性气味的;雄鳄蜥对陌生雌性气味的舔舌次数显著多于雌鳄蜥对陌生雄性的。结果表明,鳄蜥能辨别同种个体的化学信息,并能通过化学信息来辨别熟悉和陌生个体,推测鳄蜥的这种辨别能力对其领域分配以及繁殖交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化学信息 气味 个体辨别
原文传递
龟嗜皮菌的快速鉴定及其在鳄蜥皮肤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海英 陈金平 +4 位作者 黄铭威 林立波 李林妙 张秀娟 李官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8,共8页
龟嗜皮菌(Austwickia chelonae)感染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造成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患皮肤病甚至死亡,近年来这种病原体在Ⅰ级保护动物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救护种群中暴发。传统的病原检测方法费时耗力。本文基于龟嗜皮... 龟嗜皮菌(Austwickia chelonae)感染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造成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患皮肤病甚至死亡,近年来这种病原体在Ⅰ级保护动物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救护种群中暴发。传统的病原检测方法费时耗力。本文基于龟嗜皮菌全基因组序列开发了特异性高、方便快捷的龟嗜皮菌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鳄蜥的皮肤病风险预测。本研究开发的3对检测龟嗜皮菌的特异引物中,AC3引物的使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嗜皮菌 鉴定 皮肤病 鳄蜥
原文传递
人工饲养鳄蜥的潜水行为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刘亚婷 谭茵 +4 位作者 唐三淇 罗树毅 何家松 秦旭东 武正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性能是有机体完成某些生态相关任务的定量指标,自愿潜水的最长潜水持续时长是量化潜水性能的重要指标。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作为一种濒危的半水生蜥蜴,常将潜水行为作为避敌策略。2021年7至8月,人为干扰(不直接触碰)广西大... 性能是有机体完成某些生态相关任务的定量指标,自愿潜水的最长潜水持续时长是量化潜水性能的重要指标。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作为一种濒危的半水生蜥蜴,常将潜水行为作为避敌策略。2021年7至8月,人为干扰(不直接触碰)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鳄蜥,摄像记录其相应的潜水行为,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一元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5种方法分析了25只亚成体、19只成体雌性、17只成体雄性共61只人工饲养鳄蜥的潜水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工饲养鳄蜥的潜水行为具有可重复性。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工饲养鳄蜥的最长潜水持续时长没有差异,人工饲养鳄蜥潜水时的行为不影响其最长潜水持续时长,温度也不影响人工饲养鳄蜥的最长潜水持续时长。人工饲养鳄蜥的最长潜水持续时长与尾长、尾部体积呈负相关,与尾部损失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鳄蜥的潜水性能受到尾部特征的影响,潜水性能和游泳性能之间可能发生了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潜水时长 潜水性能 人工饲养
原文传递
救护鳄蜥食物有害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检测
14
作者 吕美 罗树毅 +6 位作者 郭怡德 陈耀还 罗文贤 李林妙 陈金平 秦旭东 江海英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2-786,共5页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我国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娄繁育基地救护的鳄蜥一直存在疾病困扰,但原因不明。为了探讨这些疾病的发生是否与其食物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相关,本研究采用电...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我国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娄繁育基地救护的鳄蜥一直存在疾病困扰,但原因不明。为了探讨这些疾病的发生是否与其食物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相关,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来检测其主要食物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结果显示,与其食物(蚯蚓)相比,鳄蜥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更低,同时,农药残留含量在鳄蜥及其食物中均未检测出,说明重金属和农药通过食物的生物放大作用而在鳄蜥体内累积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重金属与农药这两类环境污染物对鳄蜥疾病发生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鳄蜥的人工救护繁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鳄蜥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重金属 农药残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