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根浸提液对5种陕北主栽农作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张瑞益 田丽 +1 位作者 徐庆杰 刘寰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4-81,共8页
本研究以陕北子洲黄芪根浸提液为供体,小麦、绿豆、玉米、糜子(雁黍11号)和糜子(榆黍3号)五种陕北主栽经济农作物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黄芪根浸提液(0.01、0.03、0.05、0.07、0.09 g·mL^(-1))对五种农作物种子萌... 本研究以陕北子洲黄芪根浸提液为供体,小麦、绿豆、玉米、糜子(雁黍11号)和糜子(榆黍3号)五种陕北主栽经济农作物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黄芪根浸提液(0.01、0.03、0.05、0.07、0.09 g·mL^(-1))对五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幼苗生长(根长、茎长、芽长、苗高、鲜重)的影响,以探明黄芪根浸提液对五种陕北主栽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黄芪根浸提液对陕北5种主栽农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化感作用,对绿豆、小麦和糜子(雁黍11号)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SE>0),促进强度顺序为绿豆>小麦>糜子(雁黍11号);对玉米和糜子(榆黍3号)表现为化感抑制(SE<0),抑制强度顺序为糜子(榆黍3号)>玉米。因此,选择与黄芪轮作的作物时,优先选择绿豆,其次为小麦和糜子(雁黍1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化感作用 陕北农作物 萌发生长 抑制率 化感指数
下载PDF
温室大棚内石墨烯材料对作物生长周期与产量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买静 买莉 单薄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38-41,共4页
该研究选用纯度高、结构稳定的石墨烯材料,并将其以一定比例混入草莓作物的培养土中。同时,在试验过程中,严格监控温室大棚的光照、温度、湿度条件,确保这些环境因素不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通过记录草莓种子的萌发率、生长速度、生育... 该研究选用纯度高、结构稳定的石墨烯材料,并将其以一定比例混入草莓作物的培养土中。同时,在试验过程中,严格监控温室大棚的光照、温度、湿度条件,确保这些环境因素不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通过记录草莓种子的萌发率、生长速度、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全面评估石墨烯材料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烯处理组的草莓作物在生长周期和产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来说,石墨烯处理组的草莓作物的萌发率提高9%,生长速度提高25%,生育期缩短10 d。该研究表明,温室大棚内石墨烯材料对草莓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具有积极影响。石墨烯材料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草莓作物的萌发率、生长速度、产量,同时改善果实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石墨烯材料 作物生长周期 作物产量 生长速度
下载PDF
Comparisons of Yield and Growth Behaviors of Hybrid Ric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Management Method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s 被引量:12
3
作者 Ibrahim Md PENG Shao-bing +3 位作者 TANG Qi-yuan HUANG Min JIANG Peng ZOU Ying-b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21-629,共9页
To compare the grain yield and growth behaviors of hybrid ric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subtropical environment in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China, and in two tropical environments in Gazipur and Habigan... To compare the grain yield and growth behaviors of hybrid ric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subtropical environment in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China, and in two tropical environments in Gazipur and Habiganj in Bangladesh during 2009 to 2011. Three hybrid rice cultivars were grown under three nitrogen (N) management treatments in each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in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ocations, N treatm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 but not by cultivars. Changsha produced 8-58% higher grain yields than Bangladesh locations. Sink size (spikelet number per unit land area) was responsible for these yield differences. Larger panicle size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contributed to greater sink size in Changsha. Aboveground total biomass was greater in Changsha than in Bangladesh locations, whereas harvest index was higher in Bangladesh locations than in Changsha. Crop growth rate (CGR) was greater at Changsha than Bangladesh locations during vegetative phase, while the difference was relatively small and not consistent during the later growth phases. Higher leaf area index and leaf area duration were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greater CGR in Changsha. Real-time N management (RTNM) produced lower grain yields than fixed-time N management in more than half of the experiments.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further improvement in rice yield in the tropical environments similar to those of Bangladesh will depend mainly on the ability to increase panicle size as well as CGR during vegetative phase, and the chlorophyll meter threshold value used in RTNM needs to be modified according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ultivar characteristics to achieve a desirable grain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growth rate biomass production hybrid rice leaf area duration leaf area index real-time nitrogenmanagement
下载PDF
Study on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for Paddy Rice: Ⅱ. Crop Responses 被引量:3
4
作者 LUJUN T.HIRASAW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7-234,共8页
Effect of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paddy rice was studied in a well-puddled paddy field with four treatments and 2 replicates: continuous flooding irrigation (CFI), and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Ⅱ-... Effect of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paddy rice was studied in a well-puddled paddy field with four treatments and 2 replicates: continuous flooding irrigation (CFI), and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Ⅱ-O, Ⅱ-1 and Ⅱ-2, in which plants were re-irrigated when the soil water potential fell below 0, -10, and -20 kPa, respectively, at soil depth of about 5 c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duction in soil water potential to about -10 or -20 kPa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number of grains and the percentage of ripened grains. While, a lower crop growth rate (CGR) resulted from a decrease in the 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 during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Ⅱ-1 and Ⅱ-2, and there was also a reduction in the leaf area index (LAI) during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Ⅱ-2. Senescence of lower leaves on stems was promoted in treatments Ⅱ-1 and Ⅱ-2 at the ripening stage. Early senescence at ripening stage and water stress around midday decreased the rate of photosynthesis in leaves, causing the lower NAR. Thes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he plant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duction in the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grain yield in the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growth rate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net assimilation rate paddy rice yield components
下载PDF
Alterations in Growth and Yield of Camelina Induced by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under Water Deficit Stress 被引量:2
5
作者 Ejaz Ahmad Waraich Zeeshan Ahmed +4 位作者 Zahoor Ahmad Rashid Ahmad Murat Erman Fatih Cig Ayman El Sabagh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0年第3期587-597,共11页
Camelina(Camelina sativa L.)is famous for its oil quality and unique fatty acid pattern.Growth and yield of crops reduced under water deficit conditions.Environmental threat such as drought or water deficit condition ... Camelina(Camelina sativa L.)is famous for its oil quality and unique fatty acid pattern.Growth and yield of crops reduced under water deficit conditions.Environmental threat such as drought or water deficit condition is the emerging problem which creates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plants.Based up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 pot study was performed in rain out-shelt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 densities(15,10 and 5 plants per pot)on growth and seed yield of two camelina genotypes under normal(100%WHC)and water deficit(60%WHC)conditions by using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with factorial arrangement having three replicates.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dividual effects of plant densities and water deficit stress levels considerably influenced the growth and seed yield of camelina but interaction effects did not indicate any significant variation.Maximum values of leaf area index(LAI)and crop growth rate(CGR)were recorded in P_(3) treatment(15 plants per pot).However,maximum values of leaf area duration(LAD),net assimilation rate(NAR),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treatment P_(1)(5 plants per pot).Water deficit condition(60%WHC)significantly minimized the growth,seed yield(0.82 g/m^(2))and yield components of camelina genotypes.Both camelina genotypes(611 and 618)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under water defici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ina sativa crop growth rate net assimilation rate planting density water stress
下载PDF
Cluster planting impact on cotton growth, yield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in an arid region oasis
6
作者 Ting Ting Xie Pei Xi Su +1 位作者 Wen Zhi Zhao Li Shan Sha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3期271-278,共8页
The cluster planting pattern (3 plants per hole) for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may increase economic yield over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pattern (1 plant per hole) in arid regions of China. This in... The cluster planting pattern (3 plants per hole) for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may increase economic yield over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pattern (1 plant per hole) in arid regions of China. This increase in yield depends on either increased biomass production or greater partitioning to frui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differences in biomass accumulation or partitioning to reproductive growth contributed to higher yield in the cluster planting patter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ne. Growth parameters, biomass accumulation, crop growth rate and partitioning between cluster planting pattern and traditional planting pattern was compared in northwest of China. The biomass production and partitioning in cluster planting plot was higher than in traditional planting one. Biomass accumulation was faster early in the clustered treatment, and it was also higher at harvest time.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per unit are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On a per plant basis,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faster and total biomass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luster planting pattern. Numbers of sympodia and boll sizes were also larger, indicating that facilitation among plants was promoting crop yield. The increase in yield in the cluster planting treatment occurred through increased partitioning of dry matter to fruits than in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pattern, resulting in more bolls and increased lint yield in 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 planting growth parameter BIOMASS crop growth rate distribution ratio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基因型产量形成与源库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王勋 戴廷波 +2 位作者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5-619,共5页
以日本和IRRI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以武香粳9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在江苏南京和云南丽江研究了不同水稻基因型干物质积累与源库形成特征及其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高产水稻品... 以日本和IRRI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以武香粳9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在江苏南京和云南丽江研究了不同水稻基因型干物质积累与源库形成特征及其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高产水稻品种积累了高额干物质量,且干物质生产优势在中后期.高产品种的总颖花量、LAI及群体生长速率(CGR)都较高.稻谷产量随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增加而提高,与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总颖花量和LA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叶比呈显著正相关.与云南丽江点相比,群体LAI、单位面积颖花量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少及生长速率(CGR)低是南京点稻谷产量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干物质积累 群体生长速率cgr 叶面积指数(LAI) 粒叶比
下载PDF
高产水稻品种的物质生长特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从党 周能 +4 位作者 袁平荣 贺庆瑞 应继锋 杨洪 杨高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90-95,共6页
本试验于1995年在云南省丽江地区永胜县涛源乡进行,研究了每公顷实收7.47~14.33吨的6个籼稻品种的物质生长特性。结果表明:①生物产量的差异主要出现在抽穗以后,生物产量高的品种,籽粒产量也高,者的相关性达极显著... 本试验于1995年在云南省丽江地区永胜县涛源乡进行,研究了每公顷实收7.47~14.33吨的6个籼稻品种的物质生长特性。结果表明:①生物产量的差异主要出现在抽穗以后,生物产量高的品种,籽粒产量也高,者的相关性达极显著(r=0.9579**)。②抽穗后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大于运转量的贡献,然而产量却随着运转量的增加而提高。③群体生长率(CGR)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3次高峰,分别在穗分化期、开花期和收获期;不同品种CGR的差异主要出现在某一生长期的结束阶段;④穗分化前,CGR主要受叶面积指数(LAI)的限制;穗分化以后,主要受净光合速率(NAR)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物质生长 生物产量 籽粒产量 群体生长率
下载PDF
不同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66
9
作者 林瑞余 梁义元 +2 位作者 蔡碧琼 何海斌 林文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2003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农场以晚季稻汕优63(三系杂交稻)、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为材料,研究了3种晚季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 2003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农场以晚季稻汕优63(三系杂交稻)、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为材料,研究了3种晚季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似,干物质积累量间亦无显著差异。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在黄熟期最高,依次达到2074.13g/m2、1976.10g/m2和1924.14g/m2,完熟期时依次降低到1926.38g/m2、1933.80g/m2和1842.30g/m2,完熟过程中损耗的干物质分别占其干物质积累量的7.12%、2.63%和4.25%,这与呼吸消耗增强,稻株自然衰老有关。汕优63和IR64的群体生长率均以孕穗初期最大,分别为52.13g/(m2·d)和44.26g/(m2·d),两优2186的CGR以齐穗期最大(45.15g/<m2·d>),3种水稻各生育期CGR的大小依次为:孕穗初期(齐穗期)>灌浆期>黄熟期>分蘖盛期>分蘖初期。3种水稻的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均以籽粒的最大,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分配在籽粒中的比例分别为47.94%,41.14%和45.69%。灌浆过程中,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总干物质的表观转化率依次为46.87%、24.98%和34.41%。汕优63(三系杂交稻)在物质转化和分配方面比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更优。采用三次曲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3种水稻产量形成过程干物质积累变化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三次曲线模型拟合的精度均比Logistic模型高,R2均大于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群体生长率 模型
下载PDF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被引量:212
10
作者 杨惠杰 李义珍 +2 位作者 杨仁崔 姜照伟 郑景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5-270,共6页
以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 ,在福建龙海和云南涛源研究分析了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高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积累了高额的生物量。稻谷产量随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增加而提高 ,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产量的高低 ,而收获指... 以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 ,在福建龙海和云南涛源研究分析了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高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积累了高额的生物量。稻谷产量随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增加而提高 ,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产量的高低 ,而收获指数对稻谷产量的贡献较小。超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优势在中期和后期 ,产量随中期和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中期和后期的群体生长率 (CGR)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 ,而前期 CGR与产量的关系不密切。茎叶干物质输出量构成籽粒产量平均为 2 4% (福建龙海 )和 33% (云南涛源 ) ,茎叶干物质输出量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一地点 ,对干物质积累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品种 干物质生产 群体生长率 干物质运转 高产机理
下载PDF
超级杂交中籼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被引量:107
11
作者 吴文革 张洪程 +6 位作者 钱银飞 陈烨 徐军 吴桂成 翟超群 霍中洋 戴其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7-293,共7页
以具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作对照,比较研究了超级中籼杂交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性。超级稻具有显著的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产量随成熟期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超级稻的物质生产优势集中在中期和后期,产量与拔节前的... 以具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作对照,比较研究了超级中籼杂交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性。超级稻具有显著的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产量随成熟期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超级稻的物质生产优势集中在中期和后期,产量与拔节前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关不显著,与拔节至抽穗期的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级稻抽穗期营养器官贮存了较多的结构物质但干物质表观输出量均低于对照,平均少148.5 kg/hm2,表观输出率也低,平均低2.5个百分点。超级稻的叶面积及光合势的显著提高促进了群体生产率的提高,大田期平均群体生产率比对照高4542(m2.d)/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物质生产 作物生长率 光合势 叶面积指数 净同化率
下载PDF
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水稻生长速率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贵勇 杨从党 +4 位作者 Kwak Kang-Su 杨天梅 周能 周玉萍 袁平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6-711,共6页
在亚热带生态环境下的云南省宾川县和温带环境下的韩国水原市,2002和2003年对中国和韩国筛选出的4个水稻(Oryza sativa)高产品种进行了生长速率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热带和温带的两种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收获... 在亚热带生态环境下的云南省宾川县和温带环境下的韩国水原市,2002和2003年对中国和韩国筛选出的4个水稻(Oryza sativa)高产品种进行了生长速率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热带和温带的两种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指数相近,但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生长速率分别比温带条件下高3.06t·hm-2和7.09g·m-2·d-1,产量高50.75%和生长速率高58.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亚热带条件下,移栽到移栽后20d、孕穗到抽穗的生长速率的增加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移栽到移栽后20d的生长速率影响最大,抽穗后20d生长速率的增加能增加水稻产量,但不显著。在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穗肥=0%∶50%∶30%∶20%的氮肥施用方式和稀植(30cm×14cm)条件下获得该生态区的最高产量和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9.26t·hm-2、19.53g·m-2·d-1;在温带条件下,移栽到抽穗的生长速率的增加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移栽后21d到孕穗的生长速率影响最大,抽穗后20d生长速率的增加反而减低水稻产量,但不显著,氮肥施用方式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穗肥=50%∶20%∶30%∶0%和密植(20cm×14cm)条件下获得该生态区的最高产量和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6.31t·hm-2、12.00g·m-2·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生长速率 叶面积指数 产量 水稻
下载PDF
杂交水稻超高产特性研究 被引量:85
13
作者 谢华安 王乌齐 +2 位作者 杨惠杰 杨高群 李义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01-204,共4页
2001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种植的特优175和Ⅱ优明86超高产展示田,最高产量田块的产量分别达到17.78 t·hm-2和17.95 t·hm-2,创造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研究结果表明,获得杂交水稻超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库容量大和生物产量高;... 2001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种植的特优175和Ⅱ优明86超高产展示田,最高产量田块的产量分别达到17.78 t·hm-2和17.95 t·hm-2,创造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研究结果表明,获得杂交水稻超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库容量大和生物产量高;大库容量主要靠培育大穗;干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中、后期,特优175和Ⅱ优明86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分别较汕优63高34.5%~37.2%和31.4%~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云南 永胜县 特优175 Ⅱ优明86 品种 产量 库容量 生物产量 干物质生产 产量构成 群体生长率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群体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世州 乔玉强 +4 位作者 李玮 陈欢 赵竹 张向前 曹承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为了解安徽省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群体生长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4年度,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济麦22和皖麦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年度间比较,2... 为了解安徽省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群体生长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4年度,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济麦22和皖麦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年度间比较,2013-2014年度的小麦产量较高;播期为10月3日时,两个小麦品种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以密度为210×104株·hm-2处理产量最高;播期为10月15日时,两个小麦品种的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均以密度为330×104株·hm-2处理产量最高。早播(10月3日)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播期相同时,小麦的叶面积持续时间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净同化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小麦群体生长率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其叶面积持续时间和群体生长率的相关性极显著,与净同化率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均以10月3日播种、密度为210×104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叶面积持续时间 叶面积指数增长率 净同化率 群体生长率
下载PDF
宽窄行配置对机插中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德泉 储婷婷 +3 位作者 武立权 张顺 何海兵 张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02-112,共11页
为了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对机插单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单季中稻丰两优香1号和徽两优898以及双季晚稻镇稻18和上农粳2号4个品种为材料,开展了等行距25、30 cm,宽窄行20 cm+30 cm、25 cm+30 cm、25 cm+35cm共5种机插水... 为了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对机插单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单季中稻丰两优香1号和徽两优898以及双季晚稻镇稻18和上农粳2号4个品种为材料,开展了等行距25、30 cm,宽窄行20 cm+30 cm、25 cm+30 cm、25 cm+35cm共5种机插水稻行距配置对比试验,分析了插秧后不同品种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对不同品种机插水稻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蘖动态、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5种行距配置下,各生育期株高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不同行距配置间差异不显著,叶面积指数、茎蘖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在不同行距配置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各品种机插水稻生长特性随行距配置变化趋势不同,单季中稻品种叶面积指数、分蘖稳定后的茎蘖数、分蘖成穗率、干物质累积量和生长率均在宽窄行25 cm+35 cm配置下最大,且随着行距配置的增大而增大,而双季晚稻品种各项生长指标则在宽窄行20 cm+30 cm配置下最大,且随行距配置增大而减小。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受行距配置影响较大的是有效穗数(变异系数1.93%~7.50%)、穗粒数(变异系数1.58%~6.08%)和结实率(变异系数0.86%~4.54%),较小的是千粒质量(变异系数0.81%~2.70%)和穗长(变异系数0.89%~2.82%)。3)单季中稻在宽窄行25 cm+35 cm配置下产量最高,双季晚稻则在宽窄行20 cm+30 cm配置下产量最高,各产量构成因素峰值基本与产量峰值接近。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沿江江淮地区机插单季中稻和机插双季晚稻配套品种选用及栽植行距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机械化 栽培 行距 机插稻 产量 群体生长率
下载PDF
江苏省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解与测算(2004-2013年)——基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的视角 被引量:22
16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朱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6,共6页
文章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重新对近10年来江苏省粮食持续增产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尽管过去10年来作物单产提升是江苏粮食增产的最主要贡献因素,但相比于其在年度间波动幅度大、... 文章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重新对近10年来江苏省粮食持续增产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尽管过去10年来作物单产提升是江苏粮食增产的最主要贡献因素,但相比于其在年度间波动幅度大、贡献不稳定的特点,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作用更为持久与稳定。同时,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相对高产的粮食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也是推动江苏粮食连续增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鉴于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持续而稳定的贡献作用,未来要实现江苏粮食可持续增产,保留一定的粮食用地规模是必须的;而进一步挖掘粮食单产潜力的重点,应该是在努力提升各粮食作物自身单产水平的同时,建立降低粮食单产年际间波动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种植结构调整 贡献率 江苏省
下载PDF
疲劳保载时间与固溶处理对PM René95合金高温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 董建新 +4 位作者 张丽娜 张麦仓 胡尧和 谢锡善 国为民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经不同固溶时效处理的 PM Rene95合金于 650℃分别在蠕变、保载 5和 90 s疲劳载荷条件下进行了裂纹扩展速率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热处理制度下,疲劳保载时间越长,裂纹扩展速率越高;相同载荷条件下,增加一次高温固溶... 经不同固溶时效处理的 PM Rene95合金于 650℃分别在蠕变、保载 5和 90 s疲劳载荷条件下进行了裂纹扩展速率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热处理制度下,疲劳保载时间越长,裂纹扩展速率越高;相同载荷条件下,增加一次高温固溶并缓冷,有利于降低合金的裂纹扩展速率,且固溶温度越高裂纹扩展速率越低;1200℃一次固溶缓冷并于1160℃二次固溶热处理比1140℃一次固溶的裂纹扩展速率约降低一个数量级;基体晶粒尺寸适当加大,强化相粒子γc数量增加、形状趋于田字形,有利于降低裂纹扩展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é95粉末高温合金 裂纹扩展速率 热处理 固溶处理 疲劳保载时间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效微生物肥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同小娟 李俊 李维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5-170,共6页
在多年连续定位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M微生物堆肥能明显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EM微生物堆肥处理的年均总产比等量传统堆肥增产8.3%~8.9%,其中冬小麦增产8.3... 在多年连续定位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M微生物堆肥能明显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EM微生物堆肥处理的年均总产比等量传统堆肥增产8.3%~8.9%,其中冬小麦增产8.3%,夏玉米增产8.2%~9.4%。EM微生物堆肥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EM微生物堆肥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总光合势比等量传统堆肥分别高5%~36%,5.2%~14,3%,比化肥处理分别高19%~72%,19.6%~46,4%,随EM微生物堆肥施用量的增加差异更明显。EM微生物堆肥比较高的光合势加快了干物质的积累速度,从而提高了冬小麦、夏玉米的群体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微生物堆肥 冬小麦 夏玉米 光合势 群体生长率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对粮饲兼用型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桂云 李宏伟 +3 位作者 侯迷红 周立业 张丽娟 王振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金创8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对粮饲兼用型玉米叶面积指数、比叶重、干物质积累、群体相对生长率和群体绝对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生育进行而增加,到抽雄期达到最大值,而比叶重随着... 以金创8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对粮饲兼用型玉米叶面积指数、比叶重、干物质积累、群体相对生长率和群体绝对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生育进行而增加,到抽雄期达到最大值,而比叶重随着生育进行而下降.两品种群体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表现为拔节-大口期高于大口-抽雄期,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两品种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及群体绝对生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重 群体相对生产率 群体绝对生产率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梁玉刚 李静怡 +3 位作者 王丹 余政军 黄璜 陈灿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175,共11页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栽培 稻鱼鸡共生 产量 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群体生长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