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Change Tendency of the Precipitation Resource during Growth Period of the Conventional Crops in Plain Area before Taihang Mountains
1
作者 Suqing Han Shijing Ji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2期49-52,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change tendency of the precipitation resource during growth period of the conventional crops in plain area before Taihang Mountains. [ Method] 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Shij...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change tendency of the precipitation resource during growth period of the conventional crops in plain area before Taihang Mountains. [ Method] 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Shijiazhuang meteorological station in recent 51 years, average rainfall dudng growth periods of the 9 kinds of conventional crops was obtained. Precipitation tendency dudng growth periods of the 9 kinds of conventional crops in plain area before Taihang Mountains was analyzed by Mann-Kendall nonparametric test. [ Result] Seen from rainfall during growth pedods of the different crops, rainfall was the least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 followed by summer corn. Rainfall during growth peri- ods of the cotton, oil plant, vegetable, fruit tree, potato, rice and legumes was more. Under different guaranteed rates, precipitation change also had difference. Rainfall change during growth periods of the wheat and corn was bigger, and rainfall change during growth period of the rice was smaller. Change degree of the precipitation during growth periods of the cotton, oil plant, vegetable, fruit tree and legumes was equivalent, while precipitation change during growth period of the potato was the biggest. Seen from change tendency of the precipitation during growth periods of the different crops, precipitation in the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 was increasing at a speed of 0.62 mm/a. However, precipitation in growth periods of the other crops had a decreasing tendency. Precipitation in the growth periods of summer corn and legumes decreased at the same speed which was 2.11 mm/a, while precipitation in growth periods of the cotton, oil plant, vegetable, fruit tree, potato and rice decreased insignificantly. [ Con dusion] The study laid found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gional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resource Conventional crops growth period Change trend Plain area before Taihang Mountains China
下载PDF
The Variation Rule and Anomaly Features of the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in the Growth Period of Crop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Part of Ningxia
2
作者 ZHANG Zhi FENG Rui-ping +2 位作者 CHEN Yu-hua LIANG Xu SUN Yin-chua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2年第8期49-52,共4页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and its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crops in the mid- dle and southern part of Ningxia. [ Methed] Through Takahashi's evaporation...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and its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crops in the mid- dle and southern part of Ningxia. [ Methed] Through Takahashi's evaporation equation, linear trend analysis, Mann -Kendall, Lepage, wavelet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and its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its growth period in Ningxia were analyzed based on monthly precipitation (March- September), temperature, and NCAR/NCEP reanalysis data in 9 observation stations from 1961 to 2010. E Result l In recent 50 years, the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crops in central drought area and south hilly area varied a lot, more in the south and less in the north. The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in these two areas was reducing and varied a lot in different ages. The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was less in the middle drought region after 1970s and in the southern hilly region after 1990s and the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in middle drought area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in the two areas appeared in July, August, and September, above 76% of general growth period, while that in March, April and May was 14% lower than that in growth period. No abrupt changes in central drought area and south hilly area. There were the periods of 5 -7 a and 2 -3 a oscillations in the middle drought region, 2 -3 a and 10 -12 a oscillations in the southern hilly region. There were negative anomaly field at 500hPa height in high-precipitation years between the Baikal and the China's northwestern, and there were positive anomaly field in low-precipitation years. [ Ce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in cen- tral and south Ningx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and southern Ningxia growth period of crops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rule Anomaly features China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陆浑灌区生育期内实际蒸散发研究
3
作者 张金萍 李杜白 +1 位作者 李学淳 崔云斐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探索基于遥感技术和能量平衡模型建立准确快捷评估灌区高空间分辨率蒸散发值的方法。【方法】基于SEBAL模型,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估算了作物生育期内陆浑灌区的实际蒸散发值,验证了能量平衡模型在陆浑灌区的适用性... 【目的】探索基于遥感技术和能量平衡模型建立准确快捷评估灌区高空间分辨率蒸散发值的方法。【方法】基于SEBAL模型,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估算了作物生育期内陆浑灌区的实际蒸散发值,验证了能量平衡模型在陆浑灌区的适用性,进而分析了陆浑灌区实际蒸散发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SEBAL模型模拟值与蒸散发产品(v 1.5)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SEBAL模型模拟值与站点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在0.96以上。生育期内,2—5月实际蒸散发值逐月增加,作物种植区实际蒸散发值大于林区,实际蒸散发高-高聚类点主要分布在作物种植区;6—7月实际蒸散发出现年内最高值106.52 mm,林区实际蒸散发值大于作物种植区,实际蒸散发高-高聚类点主要分布在林区;8—9月实际蒸散发值整体开始降低,实际蒸散发高-高聚类点数量减少,并向东北地区收缩。【结论】SEBAL模型利用遥感卫星影像等数据可以得到准确的高空间分辨率地表实际蒸散发估算结果,在灌区尺度具有强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SEBAL模型 作物生育期 空间自相关性
下载PDF
甘肃白银农作物生长期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干旱风险评估
4
作者 邵清军 张俊红 +3 位作者 徐科展 郭凯忠 杨博成 景怀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16-222,共7页
为更好地分析甘肃白银农作物生长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白银市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和37个区域气象站点1994-2022年降水日资料,并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小波分析、Mann-KendaⅡ法及目估适配线法等方法,着重对农作物生长... 为更好地分析甘肃白银农作物生长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白银市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和37个区域气象站点1994-2022年降水日资料,并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小波分析、Mann-KendaⅡ法及目估适配线法等方法,着重对农作物生长期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周期性、突变性及干旱风险进行讨论和评估。结果表明:农作物生长期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受地形影响,高值区位于南部地区最南端,低值区位于北部地区呈“钳形状”干舌当中,空间异常形态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一致型、南北相反型、地形型;年际变化北部地区有增加趋势且不显著,南部地区有减少趋势且显著,存在30 a、10~15 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目前均处于相对偏少期;用pearson-Ⅲ分布较好地拟合白银市农作物生长期不同保证率下的降水值,并以此为依据,将研究区按农作物生长期的降水量划分为4个区:可用区、短缺区、紧缺区、稀有区,其干旱风险分别为20%、35%、6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生长期 降水时空变化 干旱风险评估
下载PDF
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生殖生长期对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二华 周广胜 +4 位作者 武炳义 宋艳玲 何奇瑾 吕晓敏 周梦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5-1315,共11页
作物生殖生长期长度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为深入探究作物生殖生长期长度(reproductive growth period lengths,RGLs)对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响应,基于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生殖生长期和气象数据,量化不同RGLs (孕穗... 作物生殖生长期长度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为深入探究作物生殖生长期长度(reproductive growth period lengths,RGLs)对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响应,基于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生殖生长期和气象数据,量化不同RGLs (孕穗期—抽穗期(booting to heading,BDHD)、抽穗期—乳熟期(heading to milking,HDMS)、乳熟期—成熟期(milking to maturity,MSMD)和孕穗期—成熟期(booting to maturity,BDMD))对平均温度(mean temperature,TEM)、累积降水量(cumulative precipitation,PRE)和累积日照时数(cumulative sunshine duration,SSD)的敏感性,并分离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对不同RGLs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BDMD呈延长趋势(0.24d a^(–1)),其中,HDMS延长趋势最明显(0.16 d a^(–1))。气候因子中高温和寡照不利于单季稻不同RGLs延长,其中,TEM对BDHD、HDMS和MSMD变化趋势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50.0%、–50.7%和–21.9%,SSD对BDHD、HDMS和MSMD变化趋势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47.2%、–48.7%和–67.6%。技术进步弥补了气候变化对不同RGLs变化趋势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可能是当前单季稻稳产高产和趋利避害的主要手段,未来可以采用较长生殖生长期和耐热性品种来适应持续的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气候变化 生殖生长期 技术进步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三湖连江灌区水稻生育期和灌溉需水量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朱士江 李凯凯 +5 位作者 徐文 丁学军 张国红 朱瑾 贵树彪 张礼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三湖连江灌区水稻生育期和灌溉需水量变化的影响,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嘉鱼县三湖连江水库灌区1982—2021年的水稻灌溉需水量,并通过MK检验和时间序列分解。结果表明:在过去40年里,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三湖连江灌区水稻生育期和灌溉需水量变化的影响,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嘉鱼县三湖连江水库灌区1982—2021年的水稻灌溉需水量,并通过MK检验和时间序列分解。结果表明:在过去40年里,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明显下降;水稻生育期平均缩短14.75 d;水稻生育期内ETc上升,占全年的37.6%;多年平均有效降雨量下降,灌溉需水量增大,灌溉需求指数为0.42。水稻生育期缩短和灌溉需水量的增大是由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效降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呈相反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期 参照作物腾发量 灌溉需水量 趋势分析 有效降水量
下载PDF
覆盖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和叶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研究
7
作者 许留兴 罗昌芬 +8 位作者 蒙元燕 刘丽 张小龙 郑晋静 何绍申 季成佳 祁启树 武丹 蔡荣靖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为研究植物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变化,以田间种植的5种冬季覆盖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覆盖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和叶际微生物变化情况,探明其变化机理。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稀释平板计数法)对覆盖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和叶际的可培养微生物... 为研究植物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变化,以田间种植的5种冬季覆盖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覆盖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和叶际微生物变化情况,探明其变化机理。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稀释平板计数法)对覆盖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和叶际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数量统计。结果显示:在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逐渐增加,在蜡熟期略微下降,其中小黑麦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叶际微生物变化特征不明显。研究的禾本科覆盖作物中,种植小黑麦最有利于增加土壤和环境微生物数量,对改善环境和改善土质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土壤和叶际微生物 生育期
下载PDF
作物生育期内光合碳在地下部的分配及转化 被引量:21
8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4 位作者 刘晓冰 张磊 米亮 刘俊杰 Stephen J Herbert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93-1399,共7页
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生长期内光合碳在地下部的去向及代谢机理易被忽视,此方面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植物-土壤-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农田土壤... 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生长期内光合碳在地下部的去向及代谢机理易被忽视,此方面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植物-土壤-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农田土壤质量变化及全球碳循环规律却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综述了作物生育期内光合碳在地下部的动态分配、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及微生物在光合碳转化中的作用,总结了碳示踪技术;提出应加强在典型土壤类型上的光合碳研究,明确其对不同土壤有机碳组分贡献;重点开展大豆、玉米等作物光合碳在地下部动态分配研究;探讨根系分泌含碳化合物与微生物利用的关系;强调气候条件和农艺措施等综合因素对碳分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育期 光合碳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 根际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24
9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5 位作者 蒲金涌 刘德祥 郭慧 王全福 赵鸿 王鹤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60-3768,共9页
采用对农作物生长有指标意义的≥10℃积温和<0℃负积温与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生长发育速度及产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研究,指出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冬小麦种植区西伸北扩,棉花面积迅速扩大,多熟制向... 采用对农作物生长有指标意义的≥10℃积温和<0℃负积温与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生长发育速度及产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研究,指出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冬小麦种植区西伸北扩,棉花面积迅速扩大,多熟制向北和高海拔地区推移。农作物生长发育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春播作物提早播种,喜温作物生育期延长,越冬作物推迟播种,生育期缩短。棉花气候产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喜温及喜凉农作物 气候变暖 生育期
下载PDF
中国夏玉米和冬小麦近年生育期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崔耀平 肖登攀 +7 位作者 刘素洁 李楠 蒋琳 石欣瑜 刘小萌 李江苏 路婧琦 秦耀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8-396,共9页
作物物候期受气候条件和人为耕作的共同影响,而水热气候条件又直接影响着人为耕作时间。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增加的趋势在近年来出现了停滞现象,针对这一新的气候变化特征,本研究选取作物物候观测和气象观测的站点数据,利用经典的统计学... 作物物候期受气候条件和人为耕作的共同影响,而水热气候条件又直接影响着人为耕作时间。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增加的趋势在近年来出现了停滞现象,针对这一新的气候变化特征,本研究选取作物物候观测和气象观测的站点数据,利用经典的统计学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夏玉米和冬小麦主要物候期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及作物生育期与对应水热条件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夏玉米和冬小麦各主要物候期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延后,其中64%的站点显示夏玉米成熟期延后,冬小麦成熟期延后的站点数比例达78%。研究期间,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生育期历时对温度和降水变化均比较敏感,88%和64%的站点分别显示出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生育期历时与平均温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71%和77%的站点显示夏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历时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时段内的气温变化也不同于一般性认为的单调升温,夏玉米生育期对应的平均温度呈增加和降低趋势的站点数基本相同,但显示降水量增加的站点较多,达到总站点数的68%;而冬小麦整个生育期显示冷干化趋势的站点居多,显示温度降低和降水量下降的站点数均占总站点数的60%以上。此外,本研究还用轮作站点探讨说明了可以利用年值气候数据替代生育期气候数据分析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的物候和生育期特征。本研究通过站点数据证实了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新的气候条件下我国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物候也对应产生了新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夏玉米 冬小麦 轮作 生长期 气温 降雨 增温停滞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盛露 刘明春 +4 位作者 胡正华 潘莹 崔海羚 陈书涛 李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7,共9页
利用石羊河流域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51—2009年气象资料和武威市作物(春小麦、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对比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分析、Arcgis空间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 利用石羊河流域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51—2009年气象资料和武威市作物(春小麦、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对比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分析、Arcgis空间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作物(春小麦、玉米)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石羊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气温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月、季、年平均降水增量不同程度地增(减),并且气候变化显著周期分别为:平均气温3-5 a,降雨量1-3 a。从气象因素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可以看出,降水是影响春小麦乳熟期长短的主要气象因素,而气温和降水与玉米关键生育期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作物 生育期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作物生长期低温指数演变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丽霞 任桂林 +4 位作者 李秀芬 吕佳佳 吴双 王铭 赵慧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88,100,共11页
【目的】分析1971-2014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期基于最低气温的低温指数(cold day index,CDI)演变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揭示作物生长期低温冷害机理、甄别关键致灾因子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气... 【目的】分析1971-2014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期基于最低气温的低温指数(cold day index,CDI)演变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揭示作物生长期低温冷害机理、甄别关键致灾因子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气象资料和3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和水稻单产资料,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公认的农业气象指标,构建作物生长期内(05-21-09-30)CDI的计算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研究CDI的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并分析其与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1971-2014年,作物生长期内研究区平均CDI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1.5d/10年。20世纪70年代为低温事件高发期,80-90年代相对稳定,21世纪以来平原区CDI持续减少,而山区无变化或呈回升趋势。(2)研究期内,研究区CDI的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趋势,CDI由北向南、由山区向平原逐渐下降。CDI的气候变率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呈现西高东低特征。(3)在作物生长期内,研究区89%站点的CDI与玉米、水稻单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低温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不同区域CDI引起作物产量的下降幅度不同,CDI每增加1d,产量下降92.9~695.5kg/hm2。【结论】CDI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具有显著负效应,其对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和牡丹江半山区玉米、水稻影响较大,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重于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指数 高寒区域 最低气温 作物产量 作物生长期 黑龙江
下载PDF
再生水滴灌作物生育期内土壤中氮素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裴亮 刘荣豪 +1 位作者 薛铸 刘士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36,40,共4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地下水滴灌为对照,分析研究了再生水滴灌条件下土壤中氮素随作物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水滴灌条件下,表层土壤中NH4+-N浓度的峰值变化情况为:再生水滴灌〉50%再生水滴灌〉地下水滴灌。NH4+-N...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地下水滴灌为对照,分析研究了再生水滴灌条件下土壤中氮素随作物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水滴灌条件下,表层土壤中NH4+-N浓度的峰值变化情况为:再生水滴灌〉50%再生水滴灌〉地下水滴灌。NH4+-N在0-40cm处浓度较高,40cm以下深度处,NH4+-N积累量极少。在整个生育期内,NO3--N在土壤中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增加幅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滴灌 作物生育期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近九十年吉林省松辽平原作物生长季气温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安刚 廉毅 王琪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8-466,共9页
利用功率谱、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方法分析了以长春站为代表的吉林省松辽平原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气温近90a的变化,结果表明其存在3a左右的甚低频振荡,15a和60a左右两个主要长周期振荡,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到50... 利用功率谱、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方法分析了以长春站为代表的吉林省松辽平原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气温近90a的变化,结果表明其存在3a左右的甚低频振荡,15a和60a左右两个主要长周期振荡,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到50年代初期处于暖阶段,从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为冷阶段,从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又处于暖阶段内。预计现在所处的暖阶段将持续到2010年左右。由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松辽平原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各冷暖阶段同小波分析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作物生长季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有突变发生。在近期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平原 作物生长季 气温变化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4~10月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毅荣 王锡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7-743,共7页
利用黄土高原区域4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区作物生长期(4~10月)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于年和湿年的降水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期降水在1985年左右发生突变,由历史上的多雨转为少雨;降水异常变... 利用黄土高原区域4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区作物生长期(4~10月)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于年和湿年的降水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期降水在1985年左右发生突变,由历史上的多雨转为少雨;降水异常变化存在3~5年、8年左右和11~16年左右的振荡周期,3~5年的振荡周期更明显;干湿年降水存在明显差异,湿年比干年多40%以上;存在降水异常响应的敏感区,干旱在高原的东北部响应变幅大于其它地方,湿涝响应在高原的北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土高原 作物生长期 降水异常 区域响应
下载PDF
基于气温预报和HS公式的不同生育期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 被引量:7
16
作者 常晓敏 高占义 +1 位作者 王少丽 罗玉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9-174,共6页
根据南京站2001-2011年实测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PM)公式计算得到的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值作为基准值,对仅需要气温数据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的Hargreaves-Samani(HS)公式进行参数率定,采用率定后的HS公式依据2012年6月-2015年6... 根据南京站2001-2011年实测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PM)公式计算得到的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值作为基准值,对仅需要气温数据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的Hargreaves-Samani(HS)公式进行参数率定,采用率定后的HS公式依据2012年6月-2015年6月气温预报数据对南京水稻、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未来1~7d的ET0进行预报,并与基于实测气象数据的PM法计算的ET0值进行比较,评价HS法的ET0预报精度。结果表明:最低、最高气温实测值与预报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3,最低气温预报精度略高于最高气温;预见期1~7d内,水稻、冬小麦不同生育期ET0预报值与PM法计算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个生育期内冬小麦ET0预报值与PM法计算值吻合程度更好,水稻、冬小麦相关系数分别达0.60、0.80左右;水稻各生育期平均准确率为66.0%~97.5%,平均绝对误差为0.65~1.22mm/d,均方根误差为0.76~1.42mm/d,冬小麦各生育期平均准确率为75.4%~99.5%,平均绝对误差为0.33~1.06mm/d,均方根误差为0.43~1.23mm/d;作物生育期各阶段对气温预报误差越敏感,ET0预报精度越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水稻对气温预报误差的敏感程度逐渐减小,相应的ET0预报精度逐渐增加,而冬小麦反之;但整体上预见期1~7d的气温预报及ET0预报精度达到可利用程度,可为快速灌溉预报及灌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腾发量 气温预报 不同生育期 灌溉预报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作物典型物候期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5
17
作者 李正国 杨鹏 +5 位作者 唐华俊 吴文斌 陈仲新 周清波 邹金秋 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180-4189,共10页
【目的】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作物类型(水稻、玉米、春小麦和大豆)典型物候期(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气候倾向率(θ)确定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和典型物候期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对应关系。【结果】近20年... 【目的】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作物类型(水稻、玉米、春小麦和大豆)典型物候期(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气候倾向率(θ)确定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和典型物候期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对应关系。【结果】近20年来,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10℃初日出现了提前趋势,初霜日不断推迟,温度生长期天数持续增加,≥10℃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在此背景下,水稻和玉米均出现了出苗期提前(0.04<θ<0.55 d.a-1和0.04<θ<0.35 d.a-1)、成熟期推后(0.09<θ<0.35 d.a-1和0.23<θ<0.38 d.a-1)、以及生育期延长(0.31<θ<1.26 d.a-1和0.11<θ<0.57 d.a-1)的趋势;大豆则表现为出苗期提前(0.01<θ<0.61d.a-1)、成熟期提前(0.18<θ<0.19 d.a-1)、生育期缩短(0.06<θ<0.17 d.a-1)的趋势;而春小麦典型物候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东北三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使作物生长期内温度适宜程度偏向好转,总体上有利于早种晚收、生育期长的作物品种的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物候期 气候变化 生育期 东北三省
下载PDF
不同干旱程度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峰 李萍 +2 位作者 熊昱 陈家宙 林丽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共5页
连续两年在遮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地上部生长和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对干旱最敏感,其次是叶面积、株高和根系数量,作物茎粗对干旱不敏感。连续干旱不超过12 d有利于作物生长,否则不利于作物生... 连续两年在遮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地上部生长和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对干旱最敏感,其次是叶面积、株高和根系数量,作物茎粗对干旱不敏感。连续干旱不超过12 d有利于作物生长,否则不利于作物生长。夏玉米生长前期遇到干旱较前后期干旱的减产风险更大,而作物根系响应可能是干旱减产的原因之一。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促进根系下扎将是缓解南方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危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干旱 产量 生育期 作物需水规律
下载PDF
近51年海河流域作物生长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艳玲 王中良 王永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59-63,共5页
基于1960—2010年海河流域及周边地区116个气象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分析海河流域作物生长季(春季至秋季)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春季海河流域干旱最为严重,多年平均干旱率高达5... 基于1960—2010年海河流域及周边地区116个气象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分析海河流域作物生长季(春季至秋季)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春季海河流域干旱最为严重,多年平均干旱率高达56.90%;夏季较春季干旱率明显降低,多年平均干旱率为7.59%;秋季干旱率呈现出增加趋势.(2)春季干旱在1960年代最为严重,夏季干旱在1990年代最为严重,而秋季干旱在1980年代最为严重.(3)春季干旱发生概率最高,整个海河流域均在19.61%以上,干旱发生概率在50%以上的地区面积占海河流域的3/4,河北东北部和京津一带是春季干旱发生概率最高的地区;夏季干旱发生概率较春秋低,干旱发生概率最高的地区为大同和张家口以北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秋季干旱发生概率在25%以上,发生概率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唐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相对湿润指数 时空分布 海河流域 干旱发生率 作物生长季
下载PDF
作物生育期降雨量预测的灰色自记忆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荣峰 沈冰 张金凯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53,共4页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得出作物生育期降雨序列的GM(1,1)微分方程,建立了作物生育期降雨量的灰色自记忆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冬小麦和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拟合及预测,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灰色微分方程又利用了多个观测往值信息的预测模型具有...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得出作物生育期降雨序列的GM(1,1)微分方程,建立了作物生育期降雨量的灰色自记忆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冬小麦和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拟合及预测,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灰色微分方程又利用了多个观测往值信息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育期降雨量 灰色微分方程 自记忆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