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Crop Water Demand and Deficit for the Growth of Spring Highland Barley in Tibet, China 被引量:25
1
作者 LIU Zhao-fei YAO Zhi-jun +1 位作者 YU Cheng-qun ZHONG Zhi-m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41-551,共11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rop water demand and deficit of spring highland barley and discuss suitable irrigation systems for different regions in Tibet, China. Long-term trends in reference crop evapot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rop water demand and deficit of spring highland barley and discuss suitable irrigation systems for different regions in Tibet, China. Long-term trends in 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and crop water demand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regions, together with crop water demand and deficit of spring highland barley under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frequencies. Results showed that precipitation trends during growth stages did not benefit the growth of spring highland barley. The crop coefficient of spring highland barley in Tibet was 0.87 and crop water demand was 389.0 ram. In general, a water deficit was found in Tibet, because precipitation was lower than water consumption of spring highland barley. The most severe water deficit were in the jointing to heading stage and the heading to wax ripeness stage,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growth stages for spring highland barley; water deficit in these two stages would be harmful to the yield. Water deficit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onclusion, irrigation systems may be more successful if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water deficit with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 highland barley PENMAN-MONTEITH 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crop water requirement crop coefficient crop water deficit
下载PDF
Field water surplus and deficit of major crops in dryland of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Received date: 2000-01-23 Foundation item: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project: Field water balance and its regulation techniques, water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its proper exploitation in typical dryland farming areas of northern China for the Ninth Fiv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0年第3期1-12,共2页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ield evapotranspiration was discussed, based on which the calculation model for field evapotranspirat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crop, soil measurements and mean climatic data i...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ield evapotranspiration was discussed, based on which the calculation model for field evapotranspirat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crop, soil measurements and mean climatic data in 1950-1980, mean field water surplus or deficit on climatic, crop and cropland basis in dryland of northern China was calculated, and the pattern of field water surplus or deficit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China DRYLAND field evapotranspiration crop water requirement crop water consumption field water surplus or deficit
下载PDF
基于CROPWAT模型的玉米水分盈亏及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杜崇 王天倚 +2 位作者 聂堂哲 戴长雷 李铁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97,共7页
为研究黑龙江省中部地区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水分盈亏指数(CWSDI)、干旱等级变化和不同水文年灌溉制度,基于哈尔滨市1955-2014年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玉米作物参数,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和灌溉需水量,计... 为研究黑龙江省中部地区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水分盈亏指数(CWSDI)、干旱等级变化和不同水文年灌溉制度,基于哈尔滨市1955-2014年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玉米作物参数,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和灌溉需水量,计算水分盈亏指数并划分干旱等级,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以上因素变化趋势,针对不同典型水文年制定灌溉制度。结果表明,该地区1955-2014年生育期内玉米需水量以9.41 mm/10 a的速率下降;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水年需水量分别为407.80、423.80、452.00和485.60 mm;多年平均CWSDI没有明显变化,生育期内每月CWSDI变化较为明显,干旱等级分析表明在玉米生长初期和生长后期较干旱;不同水文年干旱情况不同,除丰水年外,有效降雨量均难以满足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不同典型水文年应建立不同的灌溉制度。特枯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的灌水净定额分别为151.30、117.10和39.7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需水量 水分盈亏指数 cropWAT模型 灌溉制度
下载PDF
覆土浅埋滴灌玉米分阶段亏水条件下AquaCrop与Dual Crop Coefficient模型精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戚迎龙 赵举 +3 位作者 宁小莉 李彬 李敏 史海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7,共14页
近年来,西辽河流域地下水超采问题日益突出,改进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该技术缺乏科学的水分管理方法及适宜的理论模型。基于单阶段及多阶段亏水情形试验,对比同类农田水分模型精度,优选阶段性亏水管理辅助模型。... 近年来,西辽河流域地下水超采问题日益突出,改进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该技术缺乏科学的水分管理方法及适宜的理论模型。基于单阶段及多阶段亏水情形试验,对比同类农田水分模型精度,优选阶段性亏水管理辅助模型。研究设置7个玉米分阶段亏水调控处理,于2018、2019年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取得2个同类模型的本地化参数并比较其模拟精度。结果表明,AquaCrop和双作物系数模型可相近表达玉米冠层发育到最大而未开始衰减期间土壤水分的消耗过程,而对快速生长期与后期1m土层贮水量的模拟差异大。AquaCrop模型在土壤贮水量偏低时高估其实测值,其他情形正负偏差分布相对均匀,双作物系数模型多数情形低估其实测值。AquaCrop模型描述玉米各阶段蒸散量因亏水情形而变化能力优于双作物系数模型。AquaCrop模型和双作物系数模型的标准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在模拟1 m土层贮水量时分别为4.494%~8.443%、6.017%~8.626%,在模拟蒸散量时分别为8.158%~9.510%、5.980%~15.022%。综合来看,AquaCrop模型表现更好,推荐作为适宜西辽河流域覆土浅埋滴灌玉米水分管理模型。研究可为该区域覆土浅埋滴灌种植玉米选出适宜的水分管理模型,理解新技术条件下玉米分阶段亏水调控机制及田间灌溉管理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精度 Aquacrop模型 双作物系数模型 覆土浅埋滴灌 玉米分阶段亏水
下载PDF
Status and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in dryland field of southeast Shanxi Province
5
作者 Zhong Zhao zhan, Zhao Ju bao, Mei Xu rong Institute of Agrometeor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7-34,共8页
Based on the observed soil water data from experimental site located in southeast of Shanxi Provinc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crop effect on soil moisture, and the field water circulation pattern w... Based on the observed soil water data from experimental site located in southeast of Shanxi Provinc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crop effect on soil moisture, and the field water circulation pattern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water balance metho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oil water deficit often exists in fields of these areas. From May to June, the amount of water deficit in bare land rises to the maximum (232 8 mm) and falls to the minimum (66 6 mm)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By comparison, because of crop transpiration, both soil water deficit and dry soil layer in cultivated land are 15 1—40 4 mm more and 20—70 mm deeper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of bare land. Crops mainly planted in these areas have a relatively weak utilization ability to soil water. Winter wheat has the highest utilization ability to soil water among the crops planted in these areas. The soil water utilization ability of winter wheat is 26 2%—30 6% and winter wheat can use soil water that lies in soil layer below a depth of over 200 cm. Spring corn and millet can only consume soil water with the maximum ability of 13 4% and the deepest layer of 0—50 cm or 0—100cm, which shows that the soil water utilization ability of winter whea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pring crops. After crop is ripe, more than 41% of available soil water remains unused in field. So, increasing soil water storage and improving crop utilization ability to soil water by adopting efficient agrotechnique measures are the main ways for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dry farming areas of Nor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ter field water deficit crop utilization ability to soil water dry land southeast of Shanxi Province.
下载PDF
长岭县近60年干旱特征分析
6
作者 高峰 辛文春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本文使用1961—2020年逐日基础气象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根据农业干旱等级国标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CWDI_(a),根据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CWDI_(a)干旱等级标准及玉米干旱灾害... 本文使用1961—2020年逐日基础气象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根据农业干旱等级国标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CWDI_(a),根据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CWDI_(a)干旱等级标准及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计算玉米生产5~9月逐旬干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发生频率,对5~9月干旱发生规律及干旱年代际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5~9月轻旱、中旱、重旱发生频率多在10%以下,出现频率较低,特旱发生频率最高。特旱及干旱在6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出现两个峰值,6月下旬至8月下旬干旱发生频率作物生长季最低。2001—2010年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及干旱发生频率最高,2011—2020年干旱发生频率最低。9月轻旱有随年代际增加趋势,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中旱有随年代际增加趋势,重旱各年代5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维持较高发生频率。特旱各年代都维持较高发生频率,7月中旬至8月下旬特旱有随年代际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
下载PDF
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时空变化规律
7
作者 陆玟 朱永华 +4 位作者 吕海深 彭宇杰 朱婉婷 王启猛 王振龙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74-81,106,共9页
【目的】探究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淮北平原1957—2018年各地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CWDI年际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波动范围、干旱站次比和空间频率分布,探讨淮北平原... 【目的】探究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淮北平原1957—2018年各地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CWDI年际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波动范围、干旱站次比和空间频率分布,探讨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淮北平原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旬需水量和旬供水量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旬有效降水量变幅不大,均在10mm以内,而潜水蒸发强度在3月中旬—5月下旬显著增加,增幅达260%。阜阳、蚌埠和蒙城地区的冬小麦生长期水分供需相对平衡,而砀山、亳州和宿州地区水分供需不平衡;宿州CWDI波动性最大,蚌埠CWDI波动性最小。1957—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干旱站次比呈显著上升趋势;2010年干旱范围最广、干旱程度最大。各生育阶段农业干旱程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呈由南到北递增的趋势,黄潮土区干旱等级普遍高于砂姜黑土区;轻旱发生频率高值中心由淮北平原南部向北部迁移,中旱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亳州和宿州;重旱呈北高南低的特征;特旱在全生育期内较为罕见,发生频率不足5%。【结论】淮北平原1957—2018年冬小麦干旱程度呈上升趋势,水分供需不平衡,砀山和宿州地区需增加灌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冬小麦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未来春玉米干旱风险时空分布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8
作者 杨王华 刘志娟 +5 位作者 巩敬锦 付真真 张太林 张晓龙 沈彦军 杨晓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6-2349,共14页
【目的】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发重发严重影响玉米的高产稳产。评估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其空间格局变化,为该地区春玉米防旱避... 【目的】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发重发严重影响玉米的高产稳产。评估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其空间格局变化,为该地区春玉米防旱避灾以及保障其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东北地区春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ISIMIP输出的SSP1-2.6、SSP3-7.0和SSP5-8.53种气候情景的1981—206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春玉米生育期资料,选取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为农业干旱指标,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等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选择最优概率理论分布函数进行干旱指数序列的概率估算,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估算得到各点春玉米不同等级干旱风险,构建干旱风险指数,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未来各等级风险区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1)1981—2014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全生育期干旱指数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表现为内蒙古东四盟(57.3%)>黑龙江省(40.6%)>辽宁省(39.5%)>吉林省(38.9%)。(2)研究区域春玉米生育中期干旱指数整体高于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其中,2030s和2050s研究区域春玉米生育前期干旱风险概率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生育中期干旱风险概率为特旱>重旱>轻旱≈中旱,生育后期干旱风险概率轻旱>中旱>重旱>特旱。(3)1981—2060年,SSP1-2.6低排放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较高等级干旱风险发生概率将减少,极高和较高干旱风险区明显向西南收缩,2030s和2050s面积占比分别减少5.4%和9.6%、0.8%和2.5%;而SSP3-7.0和SSP5-8.5两个高排放情景下,较高等级干旱风险发生概率增加,且较高干旱风险区向东北扩张,2050s面积占比分别增加8.5%和9.7%。【结论】基于干旱风险指数的未来干旱风险时空分布格局中,东北春玉米干旱风险呈现由西南向东北减少的特征,且未来SSP3-7.0和SSP5-8.5情景下,较高干旱风险区向东北方向扩张,需关注作物关键生育时期提出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风险 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 春玉米 CMIP6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下载PDF
基于CWDI蒙冀半干旱区近60a谷子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9
作者 赵凌暄 王靖 +7 位作者 李扬 王孝贤 赵熙玲 陈仁伟 胡琦 张佳莹 王慧烨 赵庚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4期419-430,共12页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具有耐旱稳产的特点。蒙冀半干旱区是谷子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干旱严重威胁着该区谷子生产。为揭示干旱对谷子生长过程的影响,提高谷子生产应对干旱风险的能力,选取研究区内27个气象站...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具有耐旱稳产的特点。蒙冀半干旱区是谷子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干旱严重威胁着该区谷子生产。为揭示干旱对谷子生长过程的影响,提高谷子生产应对干旱风险的能力,选取研究区内27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谷子生长季(5-9月)逐日气象数据,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结合干旱强度、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分析谷子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60a,蒙冀半干旱区谷子干旱强度呈下降趋势。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站次比均随干旱等级的升高而降低。(2)在谷子各生育阶段,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表现为拔节期>苗期>成熟期>灌浆期>抽穗期。(3)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内谷子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均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其中中旱、重旱和特旱的发生范围均减小。干旱强度和频率的降低有利于蒙冀半干旱区的谷子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CWDI干旱指数 谷子 生育阶段 干旱强度与频率
下载PDF
基于闪烁通量和土壤水分的春玉米干旱研究
10
作者 戴欣钰 刘聪 +2 位作者 李琪 德吉卓玛 吴东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68-73,共6页
为了识别河北省怀来县春玉米生长季内不同生育期的干旱情况。基于大孔径闪烁仪观测系统的数据,本研究用河北省怀来县2021年春玉米的实际蒸散量代替潜在蒸散量,计算了修订的水分亏缺指数(RCWDI)。根据土壤相对湿度得到的春玉米实际干旱等... 为了识别河北省怀来县春玉米生长季内不同生育期的干旱情况。基于大孔径闪烁仪观测系统的数据,本研究用河北省怀来县2021年春玉米的实际蒸散量代替潜在蒸散量,计算了修订的水分亏缺指数(RCWDI)。根据土壤相对湿度得到的春玉米实际干旱等级,重新构建了RCWDI的干旱等级,并利用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21年怀来县春玉米生育期内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降水量与蒸散量差值的累积值可以反映春玉米的干旱状况。2021年怀来县春玉米干旱主要发生在播种到拔节期。2019年利用RCWDI获得的干旱等级与基于土壤水分得到的干旱等级相似度高达80%。研究表明基于闪烁通量修订的水分亏缺指数及其干旱等级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通量 干旱 水分亏缺指数 春玉米
下载PDF
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时荣超 郭文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农业灌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类型,对单一作物灌溉优化决策、多作物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灌溉渠系水资源优化...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农业灌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类型,对单一作物灌溉优化决策、多作物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灌溉渠系水资源优化调度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指出了当前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认为当前的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应在如下4个方面进行完善:1)建立更具生理意义的作物水分-产量-品质模型;2)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情景下实现农业灌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3)构建全面考虑水源、渠系、灌区面积、作物配置以及生育阶段的系统性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4)建立以棵间蒸发最小为目标的动态灌溉优化决策模型。研究可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作物 水资源 灌溉优化决策 非充分灌溉 节水调质 渠系
下载PDF
马铃薯水分胁迫指数模型优化研究
12
作者 何幸莹 李强 +2 位作者 解英超 王谦 寇渊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3-582,共10页
【目的】探究马铃薯的叶气温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一步优化马铃薯水分胁迫指数模型。【方法】在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试验基地进行马铃薯盆栽试验,选择晴朗天气测定不同土壤含水率下马铃薯的叶气温差随太阳辐射和大气饱和水汽压差(VPD)... 【目的】探究马铃薯的叶气温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一步优化马铃薯水分胁迫指数模型。【方法】在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试验基地进行马铃薯盆栽试验,选择晴朗天气测定不同土壤含水率下马铃薯的叶气温差随太阳辐射和大气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变化规律,确定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的上下基线,进一步试验后得到优化后的马铃薯CWSI经验模型,并对相关模型进行验证。【结果】马铃薯的叶气温差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升高;当土壤含水率较低(7.28%)时,马铃薯的叶气温差随太阳辐射的增大而增大,呈显著线性关系;当土壤含水率较高(15.85%)时,马铃薯的叶气温差随VPD的增大而减小,呈显著线性关系;构建出马铃薯CWSI的上基线为y=0.0098Q-0.68[Q为太阳辐射强度/(W·m^(-2))],下基线为y=-1.67V+3.75(V为大气饱和水汽压差/kPa);将优化的CWSI模型验证后得知,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减少,CWSI值增加,且CWSI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马铃薯的最大叶气温差与太阳辐射的线性关系作为马铃薯水分胁迫指数的上基线是可行的,该研究对传统CWSI经验模型进行改进,进一步优化了CWSI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叶气温差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太阳辐射 大气饱和水汽压差
下载PDF
水分调亏对大田作物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于婧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27-30,共4页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水分调亏成为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策略。水分调亏是一种关键的灌溉管理策略。该策略通过在作物关键生长阶段减少灌溉水量,引导作物适应较少水分的条件,维持产量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水分调亏成为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策略。水分调亏是一种关键的灌溉管理策略。该策略通过在作物关键生长阶段减少灌溉水量,引导作物适应较少水分的条件,维持产量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基于此,探讨了水分调亏对大田作物生长和产量方面的影响机制,综述了水分调亏对作物根系生长、叶片水分蒸腾、光合作用等关键因素的调控作用,并强调了不同作物在水分调亏响应上的差异。以实践案例验证了水分调亏在不同地区和作物上的显著成效,包括提高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等。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应关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最佳实践和新兴农业技术的应用,以更科学合理地实现水分调亏的动态管理,推动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调亏 大田作物 影响机理 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春玉米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0
14
作者 黄晚华 杨晓光 +9 位作者 曲辉辉 冯利平 黄彬香 王靖 施生锦 武永峰 张晓煜 肖小平 杨光立 李茂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34,共7页
季节性干旱是影响湖南春玉米生产最突出的气象灾害,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的规律,可为湖南春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持。该文基于湖南省96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于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 季节性干旱是影响湖南春玉米生产最突出的气象灾害,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的规律,可为湖南春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持。该文基于湖南省96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于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玉米的作物需水量。考虑盈余降水对水分亏缺指数的影响,修正了的水分亏缺指数计算方法,并依据玉米的水分亏缺指数,分析了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特征。并选取不同区域典型站点分析了水分亏缺指数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春玉米生长季节内干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区域分布特征:干旱频率较高的时段主要在玉米抽雄-吐丝阶段及其后的生育阶段,且随生育期后移干旱频率明显增加,以轻旱程度为主。空间分布特征是以湘中南的衡阳及周边一带干旱频率最高,其次为湘东、湘北一带次高,湘西等地春玉米干旱频率低。各年代之间比较,以20世纪80年代干旱较严重,90年代干旱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干旱 水资源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作物需水量 时空特征 春玉米
下载PDF
作物调亏灌溉的适宜时间与调亏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147
15
作者 蔡焕杰 康绍忠 +3 位作者 张振华 柴红敏 胡笑涛 王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27,共4页
作物调亏灌溉是建立在作物与水分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节水高产灌溉技术。根据陕西长武、甘肃民勤等地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适度缺水对作物产量的有益效应 ,表明调亏灌溉的适宜时段应该在作物的早期生长阶段。陕西长武和甘肃民勤小麦和棉花... 作物调亏灌溉是建立在作物与水分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节水高产灌溉技术。根据陕西长武、甘肃民勤等地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适度缺水对作物产量的有益效应 ,表明调亏灌溉的适宜时段应该在作物的早期生长阶段。陕西长武和甘肃民勤小麦和棉花的试验结果表明 ,其水分亏缺程度可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45 %~ 5 0 % ,而对作物的产量没有不利影响 ,但可明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并且讨论了调亏灌溉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作物水分亏缺 水分利用效率 节水灌溉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作物水分状况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08
16
作者 高峰 俞立 +2 位作者 张文安 徐青香 于莉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实现准确判断作物水分亏缺程度,为精量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论文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了作物水分状况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节点的自动部署、数据自组织传输,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精确获取作物需水信息,包括引起作物水分... 为实现准确判断作物水分亏缺程度,为精量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论文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了作物水分状况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节点的自动部署、数据自组织传输,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精确获取作物需水信息,包括引起作物水分亏缺的环境信息(温度、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以及水分亏缺时作物水分生理指标微变化信息等。它具有功耗低、成本低廉、鲁棒性好、扩展灵活等优点。初步试验表明了该系统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可以应用于温室、农田、苗圃等区域。该文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做出了探索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精量灌溉 作物水分亏缺 监测系统 设施农业
下载PDF
水分亏缺下作物补偿效应类型及机制研究概述 被引量:126
17
作者 赵丽英 邓西平 山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23-526,共4页
总结了作物在水分亏缺下产生补偿效应的类型、机制及条件 .补偿效应类型可分为生长补偿、生理生化补偿、代谢及产量补偿等 ;从渗透调节、脱水保护等方面对补偿效应的生化及分子机制作了探讨 ,并阐明了作物产生补偿效应的生物学基础 。
关键词 农作物 水分亏缺 补偿效应 补偿类型 分子机制 生长补偿 生理生化补偿 代谢补偿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43
18
作者 董朝阳 杨晓光 +4 位作者 杨婕 解文娟 叶清 赵锦 李克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234-4245,共12页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研究区域1961—2010年29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明确了研究区域春玉米干旱的...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研究区域1961—2010年29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明确了研究区域春玉米干旱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西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年际间波动平稳,华北和东北地区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波动较为剧烈;华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在抽雄—成熟阶段明显低于其余两个阶段,东北、西北地区各生育阶段变化不明显;华北中部地区干旱等级的年代间波动明显。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等级和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形势,西北地区最高、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各旱级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以特旱和轻旱最为明显,其中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新疆大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北部等地区,发生频率在3年2遇以上,而轻旱主要集中在东北大部、华北大部以及西北东南部地区,发生频率在5年1遇以上。中旱和特旱主要集中发生在华北地区以及西北东部地区,频率均在5年1遇以上,并且随生育阶段更替有减轻的趋势。【结论】北方地区春玉米农业干旱指标CWDI年代间波动以华北、东北地区较为剧烈,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动有上升的趋势。干旱的等级和频率空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东西向分布。各旱级中特旱频率呈西高东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上呈扩大趋势,轻旱频率呈东高西低分布,生育后期有加重趋势,中旱和重旱频率呈中高东西低分布,生育后期在区域和程度上均呈下降趋势;生育阶段间旱级变化敏感的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和华北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春玉米 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4
19
作者 张淑杰 张玉书 +2 位作者 纪瑞鹏 蔡福 武晋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1-236,共6页
利用1961-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日气象数据,采用彭曼-蒙特斯方程计算参考蒸散量、作物需水量及玉米水分亏缺指数,按玉米生长的不同发育期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玉米水分亏缺干旱指标并计算了干旱频率,并就其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 利用1961-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日气象数据,采用彭曼-蒙特斯方程计算参考蒸散量、作物需水量及玉米水分亏缺指数,按玉米生长的不同发育期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玉米水分亏缺干旱指标并计算了干旱频率,并就其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长季内干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段主要在苗期生长阶段,其次是灌浆成熟期;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开花期、灌浆成熟期轻旱以上干旱频率都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分布趋势,区域性比较明显;辽宁西部和南部、吉林西部和黑龙江西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是干旱的主发区,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开花期、灌浆成熟期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60%-96%,30%-58%,20%-40%,30%-52%,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干旱缓和,从90年代初开始干旱呈增加的趋势,90年代中期以后干旱增加趋势明显,特别是2000-2004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东北地区近十年来干旱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干旱在各个发育阶段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频率 时空特征分析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25
20
作者 解文娟 杨晓光 +5 位作者 杨婕 刘利民 叶清 董朝阳 刘志娟 赵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232-6243,共12页
利用1961—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71个气象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干旱等级,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干旱发生频率演变趋势及干旱程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 利用1961—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71个气象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干旱等级,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干旱发生频率演变趋势及干旱程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干旱频率空间差异较大,呈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经向带状分布特征;大豆全生育期干旱频率以轻旱最高,中旱次之,重旱和特严重干旱频率最低;轻旱及以上干旱频率以播种到分枝阶段最高,分枝到开花阶段次之,开花到成熟阶段最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年际变化趋势各地不同,总体而言以播种到分枝期干旱为主向开花到成熟期干旱转变的特点;大豆全生育干旱等级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干旱范围最小、程度最轻,2000年以后重旱及中旱范围增加明显,干旱趋于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大豆 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