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regimes of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cross-basin dependent or Atlantic-intrinsic 被引量:8
1
作者 Pengfei Lin Zipeng Yu +3 位作者 Jianhua Lü Mengrong Ding Aixue Hu Hailong Li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198-204,共7页
The Atlantic Multidedal Oscillation(AMO) is a prominent mod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in the Atlantic and incurs significant global influence. Most coupled models failed to reproduce the observed 50–80-... The Atlantic Multidedal Oscillation(AMO) is a prominent mod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in the Atlantic and incurs significant global influence. Most coupled models failed to reproduce the observed 50–80-year AMO, but were overwhelmed by a 10–30-year AMO. Here we show that the 50–80-year AMO and 10–30-year AMO represent two different AMO regimes. The key differences are:(1) the 50–80-year AMO involves transport of warm and saline Atlantic water into the Greenland-Iceland-Norwegian(GIN)Seas prior to reaching its maximum positive phase, while such a transport is weak for the 10–30-year AMO;(2) the zonality of atmospheric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50–80 year AMO favors the transport of warm and saline water into the GIN Seas;(3) the disappearance of Pacific variability weakens the zonality of atmospheric variability and the transport of warm and saline water into the GIN Seas, leading to the weakening of the 50–80-year AMO. In contrast, the 10–30-year AMO does not show dependence on the variability in Pacific and in the GIN Seas and may be an Atlantic-intrinsic mod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differentiating these AMO regimes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ross-basin connections are essential to reconcile the current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AMO and hence to its reliable prediction, which is still lacking in most of coupled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cross-basin interaction Internal climate variability AMO regimes
原文传递
水网格局下流域生态流量保障调度研究——以永定河流域为例
2
作者 蒋云钟 蔡思宇 王超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8期61-67,共7页
水利部2022年起部署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以生态流量和水量为保障目标,生态流量管理模式也转向以水量、流量和过程等多样化生态保障为目标的新模式。生态用水需求的多样化,对流域生态用水总量、水利工程调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证... 水利部2022年起部署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以生态流量和水量为保障目标,生态流量管理模式也转向以水量、流量和过程等多样化生态保障为目标的新模式。生态用水需求的多样化,对流域生态用水总量、水利工程调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证永定河流域防洪、供水安全前提下,充分发挥跨流域调水对流域生态流量的补偿作用,提出了水网格局下江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框架,包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考虑跨流域调水的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方案制定、考虑跨流域调水的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方案执行3个方面,以永定河为例,分析了流域生态流量保障调度实践及效果,提出以贯通“调算—优化—优选”全过程的生态调度决策方法,构建以生态效益最优、补水效率最高、补水费用最小为调度目标的多目标生态流量优化调度模型,可为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流域开展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国家水网 跨流域调水 生态调度 生态流量
下载PDF
长江流域环境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问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秘明杰 戴文 《行政与法》 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以行政区划为标准的传统环境司法管辖模式与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生态性、整体性、系统性相矛盾,而流域环境案件集中管辖可作为破解环境治理难题的关键路径。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长江流域所涉各省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的具体实践存在... 以行政区划为标准的传统环境司法管辖模式与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生态性、整体性、系统性相矛盾,而流域环境案件集中管辖可作为破解环境治理难题的关键路径。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长江流域所涉各省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的具体实践存在行政区划分离程度不高、法律规范依据不足、环境司法专门机构设置衔接不畅等制约因素。因此,要明确以流域治理所遵循的整体和系统理论为基础,确立长江流域地理单元为基础的整体环境治理理念,确保集中管辖实质效用得到发挥;确立与完善流域跨行政区划环境案件管辖法律规范供给,为司法实践提供统一标准遵循;坚持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以长江生态环境法院为基础框架发展完善专门管辖,以便破除行政区划对流域环境司法的阻碍,增强流域集中管辖的规范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环境司法 跨区域集中管辖
下载PDF
浏阳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与关键水文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阮俞理 刘翠善 +2 位作者 王国庆 鲍振鑫 王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68,共8页
探究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为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土资源管理和旱涝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浏阳河流域1990-2019年土地利用、降雨以及蒸发数据,采用动态度、新型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流... 探究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为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土资源管理和旱涝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浏阳河流域1990-2019年土地利用、降雨以及蒸发数据,采用动态度、新型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关键水文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森林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9.12%~76.64%,且呈现减少的趋势,而城镇用地则逐年扩张,土地利用的转移主要发生于森林、耕地和城镇用地之间;新型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可有效挖掘浏阳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过程中抑制性和倾向性等深层次特征规律,其中,森林向耕地的转化呈现绝对倾向性的转化特征;年降雨量与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无明显线性关系,而蒸发与森林、耕地和城镇用地均存在较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年降雨量、年蒸发量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灰关联度指标在0.4982~0.8097范围内变动,非线性相关关系均较为显著;耕地面积的变化会显著促进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的变化,而森林面积则受到流域关键水文要素的显著影响。浏阳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变化,且土地利用类型与关键水文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优化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可为缓解流域气象水文灾害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文要素 土地利用动态度 交叉小波分析 浏阳河流域
下载PDF
大规模水能富集电网短期多目标嵌套多能互补运行方式研究
5
作者 章雅雯 马光文 +2 位作者 朱燕梅 黄炜斌 姚铧宸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254,共7页
在“双碳”的背景下,亟需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多能互补系统内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能源深度融合。针对这一问题,在考虑水能富集地区大规模电网不同断面输送电任务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区分内外层,逐层递进优化并尽可能消纳风光清洁能源... 在“双碳”的背景下,亟需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多能互补系统内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能源深度融合。针对这一问题,在考虑水能富集地区大规模电网不同断面输送电任务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区分内外层,逐层递进优化并尽可能消纳风光清洁能源,且兼顾全网源荷匹配程度的多目标嵌套多能互补模型,两层均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MILP)进行求解。内层立足于断面角度,以通道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将水风光打捆进行互补优化,使其出力最大化,尽可能占满通道。外层立足于全网角度,以源荷匹配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全网水风光电源联合调节后的剩余负荷波动最小来表达源荷匹配目标,使剩余负荷平稳。本文以西南某水能富集地区大规模电网为研究对象,包含304座水电站,12个断面,选取夏秋丰水期和冬春枯水期风光峰谷差最大日、风光平均发电日共4个典型日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电网丰水期平均通道利用率约为80%,枯水期平均通道利用率约为40%,丰枯期内全网剩余负荷波动率均小于5%。得出以下结论:在夏秋丰水期,水风光系统可为电网提供更多电能,在冬春枯水期,水风光系统出力过程更为稳定。在风光出力平稳时期可为电网提供更多电能,同时使得电网运行更为稳定。本次研究成果对大规模水能富集地区电网多能互补优化调度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水能富集电网 水风光互补系统 多断面跨流域补偿 分层嵌套 短期调度
下载PDF
流域国水资源短缺性组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6
作者 吴骁远 吴凤平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8,共14页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跨境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已成为引发流域国水资源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首先,通过考察美、非、亚、欧典型跨境河流,梳理流域国水资源短缺性的影响因素。其次,针对跨境河流的特点,构建流域国水资源短缺性评价...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跨境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已成为引发流域国水资源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首先,通过考察美、非、亚、欧典型跨境河流,梳理流域国水资源短缺性的影响因素。其次,针对跨境河流的特点,构建流域国水资源短缺性评价的8个评价指标,包括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等反映水资源自然禀赋和水资源供给能力的指标,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占比等反映水资源需求状况的指标,以及内部可再生淡水资源等反映替代水源的指标。再次,构建流域国水资源短缺性指数测度模型,在通过加性加权法、物元关联法、改进TOPSIS法分别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基于循环修正的组合评价模型集成评价结果,并通过Kendall协和系数法开展事前一致性检验,通过Spearman法开展事后一致性检验。最后,结合澜湄流域开展应用研究,测算澜湄流域内六个流域国的水资源短缺性状况,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水资源 流域国 水资源短缺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太原组铝土岩跨频段岩石物理实验及认识
7
作者 李斐 闫国亮 +6 位作者 杜广宏 高建虎 张盟勃 赵万金 佘钰蔚 何润 瞿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天然气勘探已实现突破,多口探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铝土岩天然气勘探成为该区热点领域。但针对该区铝土岩频散特征的基础研究尚未开展,为了进一步探索铝土岩的地震波频散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天然气勘探已实现突破,多口探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铝土岩天然气勘探成为该区热点领域。但针对该区铝土岩频散特征的基础研究尚未开展,为了进一步探索铝土岩的地震波频散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通过跨频段实验分析了太原组铝土岩的岩石物理特性,明确了铝土岩的频散特征,并运用改进的Gurevich喷射流模型解释了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铝土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水硬铝石和黏土矿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粒内溶蚀孔洞、晶间溶孔和微裂缝,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孔隙度为0.2%~28.7%,平均值为10.7%,渗透率为0.004~38.550 mD,平均值为4.040 mD,储层物性条件好;②孔隙度大小是决定含铝岩石频散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饱和水铝土岩和铝土质泥岩均存在频散现象,孔隙度较高的铝土岩样品频散特征明显强于孔隙度较低的样品,1~10 Hz范围内频散特征较强;③孔隙度是影响岩石压力敏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高孔隙度铝土岩样品随着压力增加,超声波测试的纵波速度与低频应力—应变计算的速度相近,纵波速度变化范围超过700 m/s,远大于低孔隙度样品;④含水饱和度与超声波速度之间呈现震荡变化关系,存在多个局部极值点。结论认为:①高孔隙度铝土岩样品速度测试结果与频散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一致,而低孔隙度样品频散主要出现在10 Hz以上,超声频段实验结果与频散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不符;②通过跨频段实验探索了铝土岩的频散岩石物理特征,为采用频散理论预测铝土岩储层分布及含气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铝土岩 岩石物理 跨频段 频散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污染跨部门协同治理的问题检视及法律保障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露文 史玉成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39,62,共9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河流纳污能力较弱,水污染呈现复合性特征。由于流域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动态性特征,单一政府部门独立治理无法解决流域整体水污染问题。应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动、多方配合的协同治理模式。当前,协同治...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河流纳污能力较弱,水污染呈现复合性特征。由于流域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动态性特征,单一政府部门独立治理无法解决流域整体水污染问题。应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动、多方配合的协同治理模式。当前,协同治理的相关法律供给不足、部门利益冲突、数据信息共享滞缓、行政体制分割、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激励性不足等问题是实现跨部门协同治理的主要阻碍。应以“整体主义”思维完善综合性立法,明确部门职权划分的同时,健全协同治理体制和责任共担机制、统一部门治理目标、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畅通数据循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激发部门参与协同治理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协同治理 跨部门 水污染
下载PDF
基于BPNN-SHAP模型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以伊犁河流域为例
9
作者 戴勇 孟庆凯 +2 位作者 陈世泷 李威 杨立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4-546,共13页
为进一步提高滑坡危险性预测模型精度、增强模型可解释性,本文以新疆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8个影响滑坡发生的危险性因子,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基础上,借鉴博弈论思想,构建一种可解释BP神经网络模型(BPNNSHAP),解决神经网络滑坡... 为进一步提高滑坡危险性预测模型精度、增强模型可解释性,本文以新疆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8个影响滑坡发生的危险性因子,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基础上,借鉴博弈论思想,构建一种可解释BP神经网络模型(BPNNSHAP),解决神经网络滑坡危险性评价的“黑箱”问题。将数据集分为70%训练集和30%测试集,采用5折交叉验证提高模型稳定性,对比深度神经网络(DNN)、随机森林(RF)和逻辑回归(LR)3个模型的评价精度,并探讨BPNNSHAP预测结果的可解释性,完成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BPNN-SHAP模型的5个精度评价指标均为最高,分别是:准确率(A)=0.904、精准度(P)=0.911、召回率(R)=0.919、F1分数(F1_(Score))=0.915、曲线下面积(SAUC)=0.901;研究区滑坡极高、高危险区分别占比11.96%、15.53%,其中新源县和巩留县极高、高危险区占比最高,分别为51.1%、45.6%;滑坡主控因子为高程、坡度、降雨量和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定量揭示高程在1500~2000 m、坡度大于14°、年降雨量在260~310 mm、PGA大于0.23 g的区域对滑坡发生起促进作用,表明该区域滑坡可能为高程和坡度主控的降雨型、地震型滑坡。本研究方法可为滑坡危险性评价提供新的技术参考,为伊犁河流域防灾减灾韧性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危险性评价 BP神经网络 5折交叉验证 可解释性 伊犁河流域
下载PDF
陕西区域间生态环境协同执法的实践困境和完善路径
10
作者 白思 陈静 刘婉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业集聚和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出现跨区域、跨流域的复合型污染形态,生态环境治理也出现了区域外溢效应...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业集聚和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出现跨区域、跨流域的复合型污染形态,生态环境治理也出现了区域外溢效应,突破了传统的以“行政区”进行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管辖范围。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京津冀、长三角、川渝等地区开展的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执法的生动实践,为陕西提供了宝贵经验。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执法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地域管辖的独立性,在实践中为区域间、流域间生态环境协同执法的实施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行政执法 跨区域跨流域 协同执法 联防共治
下载PDF
流域跨界污染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框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鹏 赵海峰 高乐敏 《开发研究》 2024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河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水环境污染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游地方政府与下游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博弈过程中,水环境污染逐... 河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水环境污染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游地方政府与下游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博弈过程中,水环境污染逐渐演变成更为复杂的流域跨界污染。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的关键阶段,如何系统治理流域跨界污染是新时代治水工作必须要解决和回应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现阶段治理政策不匹配、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效应不持续制约了我国流域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厘清上述机理和困境的基础上,我国流域水环境治理亟须探索和建立打破传统行政壁垒,健全从中央到地方,从上游到下游的协同治理体系,形成以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垂直管理新体制、企业清洁生产、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监管督察为基础的治理框架,实现流域跨界污染的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现代化、多元化治理,推动流域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跨界污染 环境规制 负外部性 污染转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岩石类型测井识别
12
作者 黄文科 马雄雄 +4 位作者 潘晓丽 薛媛竹 贺刚 张小莉 杨懿 《国外测井技术》 2024年第1期32-39,M0002,共9页
基于靖边气田上古生界盒_(8下)和山_(2)^(3)录井、岩心薄片分析、x衍射粘土分析、全岩分析、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含气层系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有3种: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针对3种砂岩类型,分析... 基于靖边气田上古生界盒_(8下)和山_(2)^(3)录井、岩心薄片分析、x衍射粘土分析、全岩分析、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含气层系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有3种: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针对3种砂岩类型,分析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优选出对砂岩岩石类型敏感的测井参数:光电吸附截面指数和自然伽马,进而采用交会图技术分别确定盒_(8下)和山_(2)^(3)的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解释标准,系统开展砂岩岩石类型测井解释,与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比,盒_(8下)和山_(2)^(3)测井解释符合率分别为89.2%和95.0%。最后,利用系统的测井砂岩岩石类型解释结果,厘清了不同类型砂岩的纵向和平面分布特征,为储层精细评价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岩石类型 测井解释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盒_(8下)段 山_(2)^(3)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石漠化区两种下垫面小气候日动态效应
13
作者 王佳 李生 +2 位作者 郑艳红 潘雯 孙彦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21,853,共13页
为探究石漠化区异质化下垫面小气候效应,以安顺市普定县石灰岩分布区两种典型下垫面(土面、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开展近地表温、湿度日动态变化长期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时空尺度上,土面、裸地下垫面小气候日动态分异显著... 为探究石漠化区异质化下垫面小气候效应,以安顺市普定县石灰岩分布区两种典型下垫面(土面、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开展近地表温、湿度日动态变化长期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时空尺度上,土面、裸地下垫面小气候日动态分异显著,表现为夏季太阳辐射最强时,土面各空间高度气温显著高于裸地(P<0.05),相对湿度显著低于裸地(P<0.05),引发增温、减湿效应;冬季10:00-16:00时,土面下层气温显著低于裸地(P<0.05),相对湿度显著高于裸地(P<0.05),产生降温、增湿效应。受季节性影响,土面、裸地小气候日变化程度差异显著,表现为夏季土面上层气温日较差显著高于裸地(P<0.05),加剧气温日变化;冬季土面下层温度、湿度日较差显著低于裸地(P<0.05),缓冲小气候日变化。相较于裸地,土面小气候条件更为严酷、多变。结合异质化下垫面小气候效应差异,改善局部小气候条件,对缓冲石漠化区小气候变化及加快植被生态恢复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下垫面 小气候 温湿度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威海市水资源供需形势分析与建议
14
作者 张立晶 张明芳 姚军超 《山东水利》 2024年第8期61-63,共3页
基于当前威海市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现状,假定三种情景实施跨区域、跨流域调水。分析了三种情景下的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并提出建议,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水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决策服务。
关键词 威海市 跨区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 水资源
下载PDF
长江流域环境司法管辖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15
作者 曹晴晴 王梦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传统行政区划下碎片化的环境司法管辖模式难以为流域整体性保护提供统一的司法保障。综合环境案件跨区域管辖实践情况,长江流域形成了环境司法管辖模式多元化、审判模式类型化以及...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传统行政区划下碎片化的环境司法管辖模式难以为流域整体性保护提供统一的司法保障。综合环境案件跨区域管辖实践情况,长江流域形成了环境司法管辖模式多元化、审判模式类型化以及受案范围复杂化的环境司法管辖格局。环境案件存在跨区域管辖依据不足、管辖模式混乱、受案范围界定难以及与其他机关衔接配合存在障碍等问题。对此,可通过补足跨区域管辖依据、统一环境司法管辖模式、明确受案范围以及加强与其他机关的衔接配合等方面完善长江流域环境司法管辖制度,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跨区域管辖 巡回法庭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贾鲁河向黄河跨流域分洪策略研究
16
作者 董永立 张剑波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12期54-59,共6页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分洪决策模型,运用模糊推理机制生成了分洪方案集,通过数值模拟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模拟了不同分洪方案下的洪水演进过程,定量分析了分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理论的分洪策略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为...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分洪决策模型,运用模糊推理机制生成了分洪方案集,通过数值模拟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模拟了不同分洪方案下的洪水演进过程,定量分析了分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理论的分洪策略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为贾鲁河向黄河跨流域分洪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理论 跨流域分洪 分洪决策模型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互相关分析的降雨—地下水水位动态响应特征研究——以贵阳岩溶盆地为例
17
作者 汪莹 宋小庆 +3 位作者 王飞 彭钦 曹振东 蒲秀超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3-853,共11页
为探究降雨影响下的岩溶盆地地下水位动态的时空变化,选取2007-2021年贵阳岩溶盆地7个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点不同时段观测资料以及降雨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及互相关分析对贵阳岩溶盆地地下水位动态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进行分析... 为探究降雨影响下的岩溶盆地地下水位动态的时空变化,选取2007-2021年贵阳岩溶盆地7个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点不同时段观测资料以及降雨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及互相关分析对贵阳岩溶盆地地下水位动态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贵阳岩溶盆地地下水水位动态存在显著的256~512 d的主振荡周期。(2)贵阳岩溶盆地地下水位动态对降雨的响应滞后性明显,总体表现为地下水径流路径越长,地下水水位对降雨的响应越滞后。其中径流-排泄区地下水水位对降雨的滞后时间为2.66~7.7 d,排泄区的滞后时间为1.25~8.04 d。研究区内两个地下水系统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因此南北两个地下水系统对降雨响应的滞后性存在差异。南部地下水系统从径流-排泄区至排泄区地下水对降雨的响应滞后性逐渐增强。北部地下水系统,径流-排泄区域受上游远距离降水补给的影响,地下水位变化较多源补给的排泄区更为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互相关分析 地下水位动态 岩溶盆地
下载PDF
竞争情境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鲍淑君 张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2,共6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黄河流域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亟须进一步统筹研判、有效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基于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竞争视角,研究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及影... 为推动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黄河流域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亟须进一步统筹研判、有效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基于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竞争视角,研究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及影响因素。引入二阶段DEA博弈交叉模型分析得出: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趋势,区域间、地级市间效率水平、变化幅度差异较大。构建Tobit模型分析得出:对外开放程度对水资源绿色效率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对其有负面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其均有正面影响,上述因素对各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提出了黄河流域统筹治理,对资源类、工业升级型城市分类推进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治理,细化实化责任、强化重工业等各领域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加大科技投入、发挥技术进步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升作用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绿色效率 DEA博弈交叉效率 TOBIT模型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50
19
作者 王信国 曹代勇 +1 位作者 占文锋 刘天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2-596,共5页
运用沉降史和平衡剖面技术分别对柴北缘中、新生代盆地垂向上的升降史和水平方向上的伸缩史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中生代以来,柴北缘的构造演化可分为中生代(J—K)演化阶段和新生代(E1+2以来... 运用沉降史和平衡剖面技术分别对柴北缘中、新生代盆地垂向上的升降史和水平方向上的伸缩史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中生代以来,柴北缘的构造演化可分为中生代(J—K)演化阶段和新生代(E1+2以来)演化阶段。中生代演化阶段(J1—J2),沉降史曲线具有伸展盆地特征,平衡剖面恢复结果也以伸展为主,最大伸展率和伸展速率分别达1.9%和19.48 m/(M a.km)。这是受柴北缘周缘地块和柴达木地块运移差异引起的拉张应力场控制,因而具有伸展盆地性质。此外,由于柴达木地块的自身旋转,3个坳陷的沉降速率、伸缩率和伸缩速率也存在差异。新生代演化阶段(E1+2以来),沉降史曲线具有前陆盆地特征,平衡剖面恢复结果也以压缩型为主,最大压缩率和压缩速率分别为4.96%和14.09 m/(M a.km),这是受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所引起的挤压应力场控制,因而具有前陆盆地性质。此外,受喜山运动各期的影响,各坳陷沉降速率和伸缩率均具有“幕式”渐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沉降史 平衡剖面 盆地分析 回剥法
下载PDF
塔里木北缘库车盆地冲断构造平衡地质剖面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庚 钱祥麟 +3 位作者 李茂松 张明山 张志诚 郭召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95-299,共5页
库车盆地位于天山与塔里木之间,在盆内发育有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其主要构造样式为沿倾角2.5°基底拆离面上发育的背驮式冲断构造系,逆冲方向由北向南形成时代为中新世—第四纪.应用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建立了该冲断构造带的... 库车盆地位于天山与塔里木之间,在盆内发育有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其主要构造样式为沿倾角2.5°基底拆离面上发育的背驮式冲断构造系,逆冲方向由北向南形成时代为中新世—第四纪.应用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建立了该冲断构造带的两条平衡地质剖面和复原剖面,结果表明,库车盆地冲断构造缩短率达到35%~45%,但缩短量不一致.三叠系—侏罗系缩短40~5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构造 平衡地质剖面 库车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