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sopalatine Canal Revisited: An Insight to Anterior Maxillary Implants 被引量:1
1
作者 Atul Anand Bajoria Tripti Kochar +3 位作者 N. C. Sangamesh Silpiranjan Mishra Purnendu Rout Abhay Sonthalia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8年第1期1-15,共15页
Purpose: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variability in nasopalatine canal using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in relation to age and gender. The study also provides an insight while considering anterior ma... Purpose: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variability in nasopalatine canal using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in relation to age and gender. The study also provides an insight while considering anterior maxillary impla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200 subjects aged between 19 and 67 years who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3 groups: 1) 19 - 34 years old;2) 35 - 49 years old;3) >50 years old. The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were 104 and 96 respectively. After obtaining a prior consent, CBCT was performed using a standard exposure and patient positioning protocol. The CBCT volume was sliced in three planes (X, Y, and Z) and was sequentially analyzed for the location, morphology and morphometric dimensions of the nasopalatine canal. The correlation of age and gender with all the variabl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ngth of the nasopalatine canal based on the age group. The slanted and the cylindrical variety of the nasopalatine canal were commonly observed in the study. However,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noted in the other variables such as number of openings at the nasal fossa, diameter of the incisive fossa, angulation of the canal as viewed in the sagittal sections and antero-posterior dimensions of the canal in the sagittal sections.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e variability observed in the anatomy and morphology of the nasopalatine canal which is an important landmark for placing dental implants in the anterior maxillary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Nasopalatine canal Dental implantS
下载PDF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nimal Experiment of Ti and Ti-Alloy as Endodontic-Endosseous Implants
2
作者 彭式韫 汪阿冬 +3 位作者 周以钧 陈美美 李伟英 马仁增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89年第4期337-339,387,共4页
In order that the involved teeth might survive TA2&TC4 endodontic-endosseousimplanation was performed in 27 teeth(18 with periodonto-endodontic combined lesion andwith periodontitis).Ajter 1-34 months’obseroation... In order that the involved teeth might survive TA2&TC4 endodontic-endosseousimplanation was performed in 27 teeth(18 with periodonto-endodontic combined lesion andwith periodontitis).Ajter 1-34 months’obseroation,6 teeth were prominently improoed,15improoed and 6 had no change.For the purpose of observing the ccnditon of implants inbones,endodontic-endosseous im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in ■ of a dog,with the implantsbeing TA2 for ■ and TC4 for■.Seventeen months later,the animal was killed.Analysisof SEM and electron microprobe findings showed that Ca was attached to both TA2 and TC4imlants.Histological sections showed connective tissue capsule formation with osteoid tissueat the bottom and lateral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eth implantation CONNECTIVE killed observing SECTIONS ATTACHED SURVIVE LAMINA canal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Genial Plexus,Related to Age,Sex and Dental Presence,in Implant Surgeries
3
作者 Joao Henrique Scotti Alerico Neuza Maria Souza Picorelli Assis +3 位作者 Carlos Eduardo Francischone Karina Lopes Devito Francisco Antoninho Alerico Bruno Salles Sotto-Maior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10期456-465,共10页
Generally being considered as a safe area for surgical approaches, the region between the mental foramina presents importa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dimensions of the geni... Generally being considered as a safe area for surgical approaches, the region between the mental foramina presents importa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dimensions of the genial plexus and its three-dimensional location in CBCT images, correl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tructure with dental presence, sex and age of patients. A total of 149 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 scans of dentate (n = 74) and edentulous patients (n = 75) were selected, 59 male and 90 female, aged 18 - 86 years. Measurements of width and length of the genial canal were performed, and the shortest distances of the genial plexus were determined in relation to the alveolar bone crest, the buccal cortical bone and the base of the mandib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ntate and edentulous groups for the mandibular canal length (p = 0.030), distance from alveolar crest (p < 0.001), and distance from buccal cortical bone (p < 0.001),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values in dentate patients. As for gender, the distances between the genial plexus and the alveolar bone crest (p < 0.001) and the buccal cortical bone (p = 0.028)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for females. Regarding age, onl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genial plexus and the alveolar crest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01), and the smallest values were measured in the older patien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variations of the genial plexus in relation to gender, age and between edentulous and dentate patients. Therefore, the anterior region of the mandible, especially the midline should be observed with caution when undergoing surgical procedures, such as removal of bone grafts and installation of dental im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ial canal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Dental implants Measurement PARESTHESIA
下载PDF
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技术
4
作者 崔丹默 薛书锦 +3 位作者 魏兴梅 陈彪 邹馨悦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9-994,共6页
目的报告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例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 目的报告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例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等。结果6例患者中,1例患者行前庭窗植入,2例患者行面后径路植入,3例患者行经耳道径路或耳道/耳后联合径路植入。6例患者均顺利植入电极,1例患者术后面瘫情况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余5例患者术后未见面神经损伤,6例患者均未出现外耳道后壁塌陷、脑脊液耳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发现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情况时可根据面神经走行情况选择不同径路,完成人工耳蜗电极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面神经发育异常 前庭窗径路 面后径路 经耳道径路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测量分析中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赵文博 李昕茹 +3 位作者 苏航 滕微微 蔡雯昱 周立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分析并验证一种人工智能软件ITK-SNAP在识别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关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0名大学生的锥形束CT(CBCT)影像资料,随机抽取30例作为试验组,剩余70例与试验组的30例一并作为验证组。分别采用CBCT图像分析软件和IT... 目的分析并验证一种人工智能软件ITK-SNAP在识别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关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0名大学生的锥形束CT(CBCT)影像资料,随机抽取30例作为试验组,剩余70例与试验组的30例一并作为验证组。分别采用CBCT图像分析软件和ITK-SNAP测量下颌磨牙根尖及牙槽间隔顶到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结果CBCT和ITK-SNAP软件测量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的距离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r>0(相关系数r均大于0.9),相关性较高;在男性和女性中,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尖、远中根尖、牙槽间隔顶至下牙槽神经管上壁的距离均明显大于第二磨牙(P<0.05),左右两侧下颌第一磨牙各位点到下牙槽神经管上壁的距离均明显大于第二磨牙(P<0.05)。结论人工智能软件ITK-SNAP测量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的距离具有可行性,为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术前规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下牙槽神经管 下颌磨牙 图像分割 即刻种植
下载PDF
下颌神经管分支在下颌骨内的走行
6
作者 王中 孙晓梅 +2 位作者 于德明 刘静静 张荣和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胶东地区成年人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lomography, CBCT)结果,对下颌神经管的分支在下颌骨内走行进行分析统计,为口腔医学临床工作尤其是牙槽外科、口腔种植科操作提供准确的临床影像数据。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 目的 通过观察胶东地区成年人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lomography, CBCT)结果,对下颌神经管的分支在下颌骨内走行进行分析统计,为口腔医学临床工作尤其是牙槽外科、口腔种植科操作提供准确的临床影像数据。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到2022年1月期间在烟台市口腔医院拍摄CBCT影像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88例成年人(男性78人,女性110人,年龄18~59岁)患者的口腔CBCT数据,应用NNT图像系统分析观察,汇总统计分支发生率。结果 下颌神经管分支发生率为52.12%,侧别发生率为43.35%,其中Ⅰ、Ⅱ、Ⅲ、Ⅳ、Ⅴ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1.70%、9.30%、9.84%、6.38%、6.11%。男性和女性左侧和右侧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相较于平片更能够清晰显示下颌神经管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对于牙槽外科及口腔种植科进行手术时,可以更细致进行术前设计,避免损伤神经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神经管分支 牙槽外科 种植
下载PDF
69例中老年人群切牙管形态学特征的CBCT测量分析
7
作者 王敬夫 张宁 +2 位作者 杨勇 张巍瀚 常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使用CBCT对中老年人群切牙管的相关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切牙管位置与形态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切牙管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该人群的前牙种植美学修复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69例50岁以上患者的CBCT资料进行测量,项... 目的:使用CBCT对中老年人群切牙管的相关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切牙管位置与形态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切牙管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该人群的前牙种植美学修复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69例50岁以上患者的CBCT资料进行测量,项目包括冠状面上位于切牙管切牙孔(WIF)、中位(Wm)和斯坦森孔(WSF)处的切牙管宽度,矢状面切牙管长轴上的切牙孔(DIF)、中位(Dm)和斯坦森孔(DSF)处的切牙管直径,唇侧的骨最凹处到切牙管前壁的距离(A),以及牙槽嵴顶到A处的距离(B)。根据患者性别、是否缺失上前牙进行分组,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牙管平均宽度(W)为(3.93±0.83)mm,平均直径(D)为(3.03±0.83)mm;唇侧骨最凹处到切牙管前壁的距离(A)平均为(6.15±1.53)mm,牙槽嵴顶到A处的距离(B)平均为(11.98±2.50)mm。男性组的DIF[(3.61±0.79) mm]高于女性组[(3.14±0.94)mm],男性组的DSF[(2.96±1.22)mm]高于女性组[(2.31±0.92)mm],男性组的A值[(6.76±1.43)mm]高于女性组[(5.48±1.36)mm],牙缺失组的A值[(5.73±1.55)mm]低于无牙缺失组[(6.41±1.48)mm],牙缺失组的B值[(10.73±2.64)mm]低于无牙缺失组[(12.78±2.0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对切牙管的直径、牙槽嵴厚度有影响,上前牙是否缺失对牙槽嵴高度有影响。在中老年前牙缺失患者中,需要更精确地控制种植方向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CBCT 牙种植 牙槽嵴厚度 牙槽嵴高度
下载PDF
内听道狭窄伴脑白质异常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
8
作者 袁存梅 赵娅琪 冯蕾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内听道狭窄伴脑白质异常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通过对1例内听道狭窄伴脑白质异常患儿2年康复期内的声场下助听听阈、林氏六音测试、听觉语言能力、听觉行为分级(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IR)的阶段性评估...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内听道狭窄伴脑白质异常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通过对1例内听道狭窄伴脑白质异常患儿2年康复期内的声场下助听听阈、林氏六音测试、听觉语言能力、听觉行为分级(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IR)的阶段性评估结果进行追踪,分析其听觉言语能力。结果患儿人工耳蜗术后左右耳助听听阈稳定期存在差异,右耳不能辨识林氏六音及言语,康复2年后其听觉能力及语言能力均达到二级,听觉行为达5级,言语可懂度达3级。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可提高内听道狭窄伴脑白质异常患儿的听觉言语能力,针对患儿的特殊性,需灵活运用康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道狭窄 脑白质异常 人工耳蜗 听觉言语能力 个案
下载PDF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与根管治疗后邻牙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应亮 周炜 +2 位作者 李德华 赵铱民 刘宝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明确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与根管治疗后邻牙的关系。方法:对32例(39枚种植体:ITI28枚,MDIC11枚)邻牙根管治疗后种植体植入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研究,分别对邻牙根管治疗后的时间进行记录,测量X线片中种植体与邻牙的距离。结果:39枚种... 目的:明确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与根管治疗后邻牙的关系。方法:对32例(39枚种植体:ITI28枚,MDIC11枚)邻牙根管治疗后种植体植入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研究,分别对邻牙根管治疗后的时间进行记录,测量X线片中种植体与邻牙的距离。结果:39枚种植体中有10枚出现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症状,其中8枚(6枚ITI,2枚MDIC)邻牙是根管治疗完成时间不足3个月(P<0.05),X线片显示与邻牙的距离都小于3mm(P<0.05)。结论:邻牙根管治疗后至少3个月的观察时间进行种植体手术,控制好种植体与邻牙的距离是预防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 根管治疗 种植体
下载PDF
微种植体颌骨植入区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文艳 彭嘉琪 +6 位作者 林巍 余新洲 尹璐 侯伟 刘翔 林汤毅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利用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以及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侧植入的微种植体周围组织结构。方法收集34例患者的CBCT数据。上颌测量不同植入角度的颧牙槽嵴厚度及种植体与上颌... 目的利用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以及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侧植入的微种植体周围组织结构。方法收集34例患者的CBCT数据。上颌测量不同植入角度的颧牙槽嵴厚度及种植体与上颌牙合平面间的距离;下颌测量不同植入高度牙槽骨各部位的最小植入角度以及颊侧骨厚度。结果 1上颌距离牙合平面13~17 mm植入微种植体,植入角度为40°~75°,上颌颧牙槽嵴厚度为(4.7±0.3)^(8.1±0.1)mm。2在下颌不同的植入点中,距离牙合平面11 mm时植入角度应大于82°,距离牙合平面16 mm时,植入角度应大于51°;距离牙合平面11 mm时第二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最小,距离牙合平面16 mm时最大。3不同植入点中,以距离牙合平面16 mm植入时至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平均距离最小,为(9.0±1.6)mm。结纶1为保证上颌颧牙槽嵴骨厚度至少6 mm且不触及上颌窦底壁,理想的植入位置为距离上颌牙合平面13~16 mm,植入角度55°~75°。2在第二磨牙近中根颊侧植入微种植体时,建议植入点与牙合平面距离大于12 mm,植入最小角度依不同植入点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CBCT 颧牙槽嵴 上颌窦 下颌神经管
下载PDF
下颌管的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3 位作者 苗莹莹 许伟 陶晶 邓晓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5-377,381,共4页
目的为下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以眶耳线(OML)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技术(CPR)重建下颌管,观察下颌管的位置、构造和测量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 目的为下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以眶耳线(OML)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技术(CPR)重建下颌管,观察下颌管的位置、构造和测量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在Amira三维重建软件下重建下颌骨及下颌管的可视化模型,观察透明下颌骨内下颌管的走行及其与下颌后牙的关系。结果下颌管壁由一薄层骨密质构成,自磨牙牙根尖舌侧和前磨牙牙根尖颊侧的下方走行;透明下颌骨内的下颌管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及走行,下颌管与下颌体下缘、牙槽嵴及内、外侧骨板的距离。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的距离以第2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2磨牙、第1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下颌磨牙的远中根至下颌管的距离均较近中根近。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最短距离分别为(8.38±1.04)mm(左)和(8.44±1.05)mm(右)、(7.51±0.85)mm、(3.40±0.65)mm、(2.93±0.61)mm、(3.92±0.63)mm(左)和(3.97±0.63)mm(右)。结论下颌管的三维重建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管 三维重建 可视化 牙种植术
下载PDF
磨牙与下颌管、上颌窦的位置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3 位作者 刘恒兴 李敏 窦文广 马会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为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新鲜及成人全牙上、下颌骨标本和全牙志愿者,观察下牙槽神经、血管的关系和上颌窦下壁的凸起结构,测量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颌窦的距离和牙槽窝的深度.结果:下颌管内的下牙槽... 目的:为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新鲜及成人全牙上、下颌骨标本和全牙志愿者,观察下牙槽神经、血管的关系和上颌窦下壁的凸起结构,测量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颌窦的距离和牙槽窝的深度.结果:下颌管内的下牙槽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上方,下颌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分别为(3.22±1.40)mm、(2.96±1.54)mm、(3.64±1.72)mm.上颌窦下壁有凸起的骨隔和黏膜隔,上颌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上颌窦下壁的距离分别为(2.02±0.91)mm、(2.06±1.04)mm、(3.74±1.73)mm.下颌磨牙的牙槽窝深度均大于上颌磨牙相应的牙槽窝.结论: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颌窦的距离和牙槽窝的深度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损伤下牙槽神经和误入上颌窦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下颌管 上颌窦 牙槽窝 牙种植术
下载PDF
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在胸椎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郑燕平 关涛 +3 位作者 刘新宇 杜伟 王洪彬 原所茂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观察通过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自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56例胸椎椎管内肿瘤实施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3~68岁,平均34.7岁。病变部位:T_t~T_629例,... 目的 观察通过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自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56例胸椎椎管内肿瘤实施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3~68岁,平均34.7岁。病变部位:T_t~T_629例,T_7~T_12 37例。病变范围:1个节段8例,2个节段21例,3个节段18例,4个节段5例,6个节段3例,7个节段1例。本组患者硬膜外肿瘤43例,硬膜内肿瘤13例。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8例,脑室管膜瘤7例,脂肪瘤3例,囊肿3例,畸胎瘤2例。其中因肿瘤二次复发手术9例。结果 手术时间90~205min,平均137min。失血量300~1400ml,平均760ml。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X线平片、CT、MRI观察椎板愈合时间4.5~6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4例,肋间神经痛2例,术后复发9例,其中本院术后复发3例。结论 该术式安全可行,避免椎板咬骨钳咬除椎板造成椎管内的进一步占位损伤脊髓,而且缩短了手术时间。通过椎板回植恢复了脊髓所需要的椎管管性结构,减少了椎管内术后粘连,有利于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 胸椎椎管内肿瘤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术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下颌正中管的锥形束CT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弘 刘鹏 +4 位作者 李晓东 裴仲秋 杨小竺 白石 黄元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对下颌正中管(MIC)的三维位置、走向及毗邻关系进行测量,为确保颏孔前区域牙种植手术的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80例患者的双侧下颌骨CBCT影像,对MIC的直径和毗邻关系进行测量分析,包括MIC至下颌下缘、下颌牙根尖...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对下颌正中管(MIC)的三维位置、走向及毗邻关系进行测量,为确保颏孔前区域牙种植手术的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80例患者的双侧下颌骨CBCT影像,对MIC的直径和毗邻关系进行测量分析,包括MIC至下颌下缘、下颌牙根尖、下颌骨颊侧壁和舌侧壁,以及双侧颏孔连线平面的垂直距离。结果 80例患者中,63例(占78.75%)的CBCT影像上可以观测到MIC影像,其管径大小为(1.21±0.29)mm。在垂直方向上,MIC距下颌下缘和下颌牙根尖的距离分别为(7.82±1.86)、(7.24±2.82)mm;在颊舌方向上,MIC距下颌骨颊侧壁和舌侧壁的距离分别为(3.80±1.37)、(4.45±1.34)mm;MIC距双侧颏孔连线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62±2.21)mm。结论 CBCT通过多平面重建后,可以清晰显示MIC在下颌骨中的三维空间位置、走向及毗邻关系;利用CBCT对MIC的位置和走行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正中管 种植修复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 Dental成像技术在磨牙区牙种植术前设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向子云 詹勇 +2 位作者 叶坚 高永波 吴惠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 Dental成像技术在磨牙区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磨牙区部分缺失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重建出二维图像后导入工作站,通过专用Dental软件包及3D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应用Denta...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 Dental成像技术在磨牙区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磨牙区部分缺失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重建出二维图像后导入工作站,通过专用Dental软件包及3D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应用Dental软件及3D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拟种植区颌骨的全景形态,局部牙槽骨的高度、宽度、骨质密度及牙槽骨与下颌管及上颌窦的关系,牙列的空间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 Dental成像技术是磨牙区牙种植术前设计和评估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成像 下领管 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下颌神经管的螺旋CT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国兴 黄鸿源 +1 位作者 郝楠馨 王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研究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走行位置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utra多层螺旋扫描仪,对53例要求行下颌牙种植的患者行横断面扫描,通过GE 4.0工作站,在Den-tascan软件支持下进行牙重建。结果:下...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研究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走行位置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utra多层螺旋扫描仪,对53例要求行下颌牙种植的患者行横断面扫描,通过GE 4.0工作站,在Den-tascan软件支持下进行牙重建。结果: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总体走行相对偏向舌侧骨板;越向下颌孔方向走行,越紧贴舌侧骨板;越向颏孔方向走行,越紧贴颊侧骨板。而且,下颌神经管在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区走行与下颌下缘基本成平行状。结论:经螺旋CT扫描重建,能够很好地显示下颌神经管走行方向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对牙种植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管 螺旋CT 牙种植 并发症 扫描技术
下载PDF
内听道狭窄的人工耳蜗植入术效果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烨 钱晓云 +2 位作者 陈杰 戴艳红 高下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一例内听道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远期康复效果,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类畸形的手术选择指标。方法收集患儿术前听力学资料以及颞骨薄层CT资料,分别于术后半年、2年、4年时进行声场测试、MAIS量表评分、言语识别率测试分... 目的通过观察一例内听道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远期康复效果,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类畸形的手术选择指标。方法收集患儿术前听力学资料以及颞骨薄层CT资料,分别于术后半年、2年、4年时进行声场测试、MAIS量表评分、言语识别率测试分析患者康复疗效。并以内听道狭窄、蜗神经管狭窄、蜗神经孔狭窄以及蜗神经发育不良为关键词搜索与人工耳蜗康复的相关文献。结果半年时声场测试500、1 000、2 000、4 000 Hz分别为35、40、40、45 d BHL,2年时MAIS量表评分24分,4年时言语识别率80%,患儿于术后3年时言语理解能力进步明显,康复效果优于文献搜索结果。结论存在内听道狭窄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前对影像学及听力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非常重要,选择耳蜗神经发育相对较好侧以及助听效果较好侧手术,同时需坚持术后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道狭窄 人工耳蜗 康复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影像对颏管的三维定量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石校伟 刘洪臣 +2 位作者 李亚男 王照五 李颖超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1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对颏管三维结构、走向及毗邻关系进行定量测量,为确保颏孔区域牙种植手术的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口腔科80例患者的160侧下颌骨CB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颏管的曲面...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对颏管三维结构、走向及毗邻关系进行定量测量,为确保颏孔区域牙种植手术的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口腔科80例患者的160侧下颌骨CB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颏管的曲面、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及3D影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曲面和矢状位影像可对下颌管进行全面的观察。水平位影像显示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靠近舌侧与下颌骨体平行走行,之后,以23°±5°角偏离舌侧转向颊侧走行,下颌管向颊侧走行与颏管形成的角度为101.76°±18.27°,最终分成切牙管与颏管。冠状位影像测量颏管的长度为8.09±1.06mm,直径为1.68±0.52mm,与下颌骨体下缘所呈的倾斜角为36.48°±8.43°。颏管起始处至牙槽嵴顶的距离16.10±4.29mm。3D侧位影像可清晰显示颏孔位置。结论:CBCT影像可清晰显示颏管的三维结构、走向及毗邻关系,明确了此区域神经、血管的分布及骨组织的状况,为牙种植钉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颏管 种植修复
下载PDF
正常婴幼儿及成人蜗神经管、内耳道及蜗神经影像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慧 李玉华 +3 位作者 曹雯君 李惠民 虞崚崴 张忠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测量正常婴幼儿和成人蜗神经管(CNC)、内耳道(IAC)及蜗神经(CN)的正常值并观察两组之间有无差异,为婴幼儿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CI)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30名,均行颞骨HRCT扫描,另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20名,均行内... 目的:测量正常婴幼儿和成人蜗神经管(CNC)、内耳道(IAC)及蜗神经(CN)的正常值并观察两组之间有无差异,为婴幼儿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CI)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30名,均行颞骨HRCT扫描,另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20名,均行内耳道MRI FIESTA序列扫描,所有病例均排除内耳疾患。在HRCT图像上分别测量CNC宽度及IAC最大径,在MRI图像上测量CN直径,各测量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各测量指标均进行婴幼儿及成人组间比较。结果:正常婴幼儿和成人CNC宽度、IAC最大径及CN直径测量结果分别如下:CNC宽度(1.92±0.25)mm、(1.84±0.19)mm;IAC最大径(4.92±0.69)mm、(5.04±0.59)mm;CN直径(1.06±0.08)mm、(1.02±0.11)mm。以上各测量指标婴幼儿及成人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婴幼儿CNC、IAC及CN大小与成人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婴幼儿期开展CI是可行的。同时本研究所得到的测量值为蜗神经发育不良(CND)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神经 耳道 耳蜗植入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下颌磨牙区种植体同下颌神经管间距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国云 杨煦 徐天舒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磨牙区种植体同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安全间距的范围。方法选择临床上种植体末端同下颌神经管距离小于2 mm的12例患者15颗种植体(包括软组织水平和骨水平种植体)测算出其种植体末端同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实际距离。记录种植体植... 目的探讨下颌磨牙区种植体同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安全间距的范围。方法选择临床上种植体末端同下颌神经管距离小于2 mm的12例患者15颗种植体(包括软组织水平和骨水平种植体)测算出其种植体末端同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实际距离。记录种植体植入期间下牙槽神经有无阳性体征。结果 15例种植体末端距离下颌神经管上缘平均距离为(0.94±0.50)mm(0.24-1.52 mm)。1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短期下颌神经感觉麻木。结论在回顾分析了下牙槽神经损伤、下颌骨感染、种植体周围炎、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等可能出现的问题后,结合本研究实际情况,我们考虑种植体末端同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安全距离可小于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下颌神经管 种植体周围炎 安全间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