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香菇交配型位点保守区重测序设计引物鉴定单核菌丝交配型的研究
1
作者 简文成 邢鑫 +3 位作者 王琪 全建钰 王立安 葛荣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3,共7页
香菇单核菌丝的杂交受到A和B等2种交配型因子的影响。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对香菇单核菌丝进行交配型鉴定,但存在技术复杂和成本较高的局限。为实现对香菇单核菌丝未知交配型基因的快捷鉴定,以香菇H31和BJ4菌株为材料,采用对交配型位点... 香菇单核菌丝的杂交受到A和B等2种交配型因子的影响。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对香菇单核菌丝进行交配型鉴定,但存在技术复杂和成本较高的局限。为实现对香菇单核菌丝未知交配型基因的快捷鉴定,以香菇H31和BJ4菌株为材料,采用对交配型位点区域的特异性扩增和重测序的方法,确定了可用于未知交配型基因鉴定的PCR扩增引物。利用菌丝杂交结果确定能够杂交的2种单核菌丝,将其交配型分别记为A1B1和A2B2。根据NCBI获得的A和B交配型位点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在其保守区设计引物,对A1B1和A2B2单核菌丝进行PCR扩增。通过对扩增产物的重测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A1和A2、B1和B2不同交配型基因序列中的非保守区,然后在此区域设计4种交配型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实现对H31和BJ4香菇单核菌丝交配型基因的鉴定。根据分子水平的交配型鉴定结果,对H31和BJ4香菇单核菌丝分别进行杂交验证。结果表明,交配型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单核菌丝杂交结果一致。以香菇为试验材料确立的交配型基因鉴定方法不再依赖于全基因组测序,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食用菌交配型基因的鉴定,因此,研究结果对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杂交育种 交配型鉴定 单核菌丝 引物设计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nucleic aci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被引量:2
2
作者 SHUHUI WU PING XU +1 位作者 XIANGBIN XU SONG-BAI LIU 《BIOCELL》 SCIE 2023年第11期2385-2395,共11页
Nucleic acid(DNA and RNA)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methods play vital roles in molecular biolog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DNA/RNA,as a new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c... Nucleic acid(DNA and RNA)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methods play vital roles in molecular biolog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DNA/RNA,as a new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can be amplified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high specificity,and high efficiency,and has been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of biotechnology,including disease diagnosis,pathogen detection,food hygiene and safety detection and so 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gress of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including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nucleic acid sequence-dependent amplification(NASBA),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helicase-dependent amplification(HD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cross-priming amplification(CPA),and its principl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re briefly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 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Helicase-dependent amplification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cross-primer amplification
下载PDF
对赤点石斑鱼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跨种扩增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董颖 韩洁 蔡厚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1-514,共4页
利用近缘种中已发表的微卫星DNA标记引物,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eaara)进行跨种PCR扩增,得到12个多态位点,其等位基因数目从2到20不等;表观杂合度范围是0.22240.861,平均为0.595;期望杂合度范围是0.20040.932,平均... 利用近缘种中已发表的微卫星DNA标记引物,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eaara)进行跨种PCR扩增,得到12个多态位点,其等位基因数目从2到20不等;表观杂合度范围是0.22240.861,平均为0.595;期望杂合度范围是0.20040.932,平均为0.637.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经过邦佛伦尼校正(Bonferronicorrection)后,这些微卫星位点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并且各位点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连锁不平衡(1inkagedisequilibrium)现象.阂此可以认为,这12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是研究赤点石斑鱼种群遗传结构的良好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跨种PCR扩增 赤点石斑鱼 引物
下载PDF
近缘种扩增法对黑叶猴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特征分析(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涛 王博石 +4 位作者 刘志瑾 阙腾程 黄乘明 周岐海 李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1-353,共3页
微卫星位点近缘种筛选法使得在探讨各种灵长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生殖策略上更加便捷。我们利用138条人类微卫星引物在黑叶猴中进行筛选,得到了23个具有多态性位点。在28个检测个体中,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到9个,期望杂合度为0.62,观测... 微卫星位点近缘种筛选法使得在探讨各种灵长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生殖策略上更加便捷。我们利用138条人类微卫星引物在黑叶猴中进行筛选,得到了23个具有多态性位点。在28个检测个体中,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到9个,期望杂合度为0.62,观测杂合度为0.50,其中有7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9个位点存在无效等位基因现象。但是各位点之间均未检测到连锁不平衡现象。这些位点将在黑叶猴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缘种扩增 微卫星引物 黑叶猴
下载PDF
锦鲤疱疹病毒单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聪慧 徐进 +2 位作者 刘文枝 周勇 曾令兵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22-1431,共10页
为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结果判定直观、成本低廉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为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KHV)疾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根据KHV保守的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Sph)基因,设计一组单交叉扩增引物,以构建的... 为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结果判定直观、成本低廉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为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KHV)疾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根据KHV保守的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Sph)基因,设计一组单交叉扩增引物,以构建的Sph基因重组质粒作为标准DNA模板,采用单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single 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SCPA)进行扩增,优化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组合、Mg2+浓度、d NTPs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并结合核酸试纸条技术(nucleic acid test strip detection method),建立了快速可视化检测锦鲤疱疹病毒的单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检测方法(KHV-SCPA)。结果表明,最佳引物浓度组合为引物2a1s1.0μmol/L,2a(2a-Bio)和3a(3a-FIT)各0.5μmol/L,4s和5a各0.6μmol/L,M g2+浓度为8.0 mmol/L,d NTPs浓度为1.2 mmol/L,反应温度63℃,时间60 min。本实验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呈现梯形条带,可特异性地检测出KHV,灵敏度较常规PCR方法提高约1 000倍。带有探针的反应产物采用核酸试纸条检测,在3~5 min内即可通过条带出现与否对反应产物进行可视化检测。KHV-SCPA检测方法不依赖昂贵的仪器设备与专业技术人员,可应用于锦鲤疱疹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中,为锦鲤疱疹病毒病的准确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疱疹病毒 交叉引物 等温扩增 核酸试纸条 检测
下载PDF
多重PCR-RFLP检测XRCC1基因两位点多态性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威 金如锋 +1 位作者 吴芬 夏昭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多重PCR-RFLP)技术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多重PCR)原理设计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基因)194、399位点引物,通过PCR-RFLP技术判...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多重PCR-RFLP)技术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多重PCR)原理设计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基因)194、399位点引物,通过PCR-RFLP技术判断XRCC1基因2个SNP位点多态性。结果设计的两对引物可同时PCR扩增分别含2个多态位点的DNA片段,Msp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可判断2位点多态性,PCR和酶切效果均较好。结论多重PCR-RFLP技术可应用于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检测,并节省时间和费用,提高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PCR-RFLP 单核苷酸多态性 XRCC1 引物设计
下载PDF
RAPD分析在诸葛菜与太白诸葛菜种间正反交杂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刚刚 谭仲明 张义正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3-346,共4页
用20个随机序列的寡聚核苷酸作为引物,对诸葛菜95002和太白诸葛菜95-49及其种间正反交杂种进行了RAPD分析,9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95002和95-49间相似率为48.1%,差异较大;在其正反交杂种中相似率为9... 用20个随机序列的寡聚核苷酸作为引物,对诸葛菜95002和太白诸葛菜95-49及其种间正反交杂种进行了RAPD分析,9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95002和95-49间相似率为48.1%,差异较大;在其正反交杂种中相似率为96.6%,差异不明显.RAPD产物在亲子间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诸葛菜 正反杂交种 种间 太白诸葛菜
下载PDF
饲料中肠炎沙门氏菌CPA-LFD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潘展锋 车立忱 +4 位作者 齐景文 杜润东 袁帅 周铁忠 唐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9-112,共4页
为建立饲料中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sdfⅠ基因设计交叉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饲料中肠炎沙门氏菌的交叉引物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可视化检测法(CPALFD)。检测条件: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 为建立饲料中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sdfⅠ基因设计交叉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饲料中肠炎沙门氏菌的交叉引物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可视化检测法(CPALFD)。检测条件: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63℃、甜菜碱浓度1.2 mmol/L、Mg^(2+)浓度5.0 mmol/L、BST DNA聚合酶8 U、dNTPs浓度0.3 mmol/L。结果显示:检测限为1.0×10^(1)ng/L,与鼠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德尔卑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氏菌等常见菌无交叉反应;对56份疑似污染样品检测结果显示,CPA-LFD法与国标法和PCR法检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初步建立饲料中肠炎沙门氏菌的CPA-LFD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饲料 交叉引物扩增 可视化核酸检测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旦一 金亚南 +4 位作者 李玲 何谦 胡林 李晓琪 孙志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5-1913,共9页
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现场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疾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原理,根据PCV2 Cap基因设计一组交叉扩增引物,用构建的Cap基因重组质粒作为标准DNA模板,对反应... 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现场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疾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原理,根据PCV2 Cap基因设计一组交叉扩增引物,用构建的Cap基因重组质粒作为标准DNA模板,对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Betaine、MgSO4、dNTP、Bst酶、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并结合核酸试纸条技术,建立可视化检测PCV2的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PCV2-CPA)。用建立的CPA检测方法、常规PCR和ELISA方法检测经IFA方法标定的127份临床样品,比较这些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显示,最佳反应体系为引物F3、B3各0.5μmol·L-1,CPR 1μmol·L-1,DF5F0.7μmol·L-1、DF5B0.9μmol·L-1,Betaine 0.075mol·L-1,MgSO43mol·L-1,dNTPs 0.4mmol·L-1,Bst DNA聚合酶9.6U。建立的检测方法58℃扩增50min,检测限可达7.6拷贝·μL-1,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倍;与PCV1、PRV、CSFV、PRRSV、PEDV、TGEV和RV无交叉反应。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78.08%~94.52%,特异性为87.03%~92.59%,符合率为84.25%~91.34%,ROC曲线图显示三种检测方法中,CPA检测方法效能最优。建立的猪圆环病毒2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不需要PCR仪,仅一台水浴锅或金属浴即可完成病毒DNA的扩增,密闭的核酸检测试纸条使结果判定直观、客观,且可有效避免气溶胶污染,可应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交叉引物 恒温扩增 检测 气溶胶污染 生物安全防控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基层门诊肺结核筛查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昌伟 马玲娣 +4 位作者 魏振华 蒋淑萍 李斌 王艳 黄敏聪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63-68,共6页
目的通过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γ release assay,IGRA)在基层门诊肺结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合理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接诊的307... 目的通过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γ release assay,IGRA)在基层门诊肺结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合理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接诊的3073例疑似初诊肺结核患者,收集患者痰液标本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AFS)、BACTEC-MGIT 960液体培养法、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rossing-primer amplification,CPA)对抗结核治疗前痰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检测,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IGRA,以临床诊断作为确诊依据,评价IGRA与其他方法对结核感染的检测效能。结果不同年龄患者IGRA阳性检出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30~40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0~10岁组最低,且男性高于女性(P<0.01)。痰培养和CPA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62%和66.88%,明显优于IGRA。IG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89%和40.96%,总体诊断准确率仅为59.04%。IGRA与痰培养或CPA联用可显著提高检测敏感度(86.89%和84.22%),但总体诊断效率无明显提升(67.39%比77.62%,65.86%比66.88%)。IGRA对确诊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2.89%,假阴性率为27.11%,对非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40.96%(136/332),假阳性率为59.34%,对肺结核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明显低于液体培养法。IGRA对菌阴肺结核和菌阳肺结核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0.147,P=0.7014)。结论尽管IGRA有较好的敏感度,但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相较于病原学检测,其对目标患病或密接人群的肺结核筛查有一定优势,但排除非结核病的效能不足,期望与其他方法联用提高其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痰培养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交叉引物扩增法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研究
11
作者 刘文鑫 袁超文 +1 位作者 张力国 冯瑜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3-148,共6页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可引起严重食源性疾病,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ETEC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交叉引物等温扩...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可引起严重食源性疾病,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ETEC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特异性引物,同时对反应温度、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dNTPs)浓度、Bst-DNA聚合酶大片段浓度、Mg^(2+)浓度、甜菜碱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选取6株大肠杆菌和其他8株近源菌对CPA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将纯培养后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液稀释后随机污染46份不含LT肠毒素的生猪肉样品以评价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CPA的最优反应温度为62℃、dNTPs浓度为0.3 mol/L、Bst聚合酶浓度为8 U/管、Mg^(2+)浓度为2.0 mmol/L、甜菜碱浓度为0.8 mol/L、反应时间为45 min;CPA方法检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液的最低检出量为40 cfu/mL,为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的2倍,且特异性较高;46份人工污染生猪肉样品中共检测出阳性样品7份,CPA扩增结果与LAMP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一致,检出率均为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不耐热肠毒素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下载PDF
TB-CPA法、液体培养法及传统PCR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价值探讨
12
作者 王超 徐东芳 +1 位作者 彭远远 王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119-2121,共3页
目的探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TB-CPA)法、液体培养法及传统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119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生化、超声波检查及胸膜活检等确诊为结... 目的探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TB-CPA)法、液体培养法及传统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119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生化、超声波检查及胸膜活检等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1例,分别采用TB-CPA法、液体培养法及传统PCR法进行诊断,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为依据,对3种方法结核性胸膜炎阳性检出率、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TB-CPA法的结核性胸膜炎阳性检出率较液体培养法、传统PCR法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CPA法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较液体培养法及传统PCR法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CPA法、液体培养法、传统PCR法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7、0.715、0.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CPA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更具优势,可准确、快速检出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 液体培养法 聚合酶链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下载PDF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在EHEC检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文鑫 袁超文 冯瑜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组织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为临床诊断提供快速、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EHEC O157:H7的基因特征性保守序列,进行交叉、剥离引物设计之后,采用检测探针来进行O157:H7检测,从...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组织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为临床诊断提供快速、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EHEC O157:H7的基因特征性保守序列,进行交叉、剥离引物设计之后,采用检测探针来进行O157:H7检测,从而检测出比较常见的食源性细菌并对这些细菌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对菌液进行不同浓度稀释,从而对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的灵敏度进行评估,多次实验验证此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检测中,仅O157:H7菌株呈阳性,特异性良好,灵敏度也比较高。结论在EHEC O157:H7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用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来进行,操作简单易上手,检测速度比较快,检测灵敏结果准确,特异性比较强,应当广泛应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实践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引物 等温扩增技术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快速检测 特异性 灵敏度
下载PDF
交叉引物扩增法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探讨
14
作者 李伟 任重杰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6期169-171,共3页
CPA技术与常规PCR技术相比,既避免了对昂贵的仪器设备的依赖性,又能减少检测费用,且由于其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可大幅度提高检测速度。本文基于交叉引物扩增法技术及应用,设计了使用该方法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实验,以期能... CPA技术与常规PCR技术相比,既避免了对昂贵的仪器设备的依赖性,又能减少检测费用,且由于其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可大幅度提高检测速度。本文基于交叉引物扩增法技术及应用,设计了使用该方法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实验,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引物扩增法 大肠杆菌 不耐热肠毒素
下载PDF
一次漆膜鼓泡缺陷的分析及解决
15
作者 陈杰 邾立亮 周杰 《上海涂料》 CAS 2018年第4期39-42,共4页
针对一次漆膜鼓泡缺陷进行分析,发现汗液污染是导致该缺陷的关键因素。采用异丙醇清洁和优化深灰中涂配方以提高交联反应效率这2个措施成功解决了漆膜鼓泡问题。
关键词 鼓泡缺陷 深灰中涂 交联
下载PDF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在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晓芳 纪蕾 +2 位作者 严伟 黄世旺 马学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不耐热溶血素(TLH)的CPA-核酸试纸条法.方法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TDH和TLH毒力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最佳反应温度和时间,并将CPA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不耐热溶血素(TLH)的CPA-核酸试纸条法.方法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TDH和TLH毒力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最佳反应温度和时间,并将CPA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CPA-核酸试纸条法最佳反应温度和时间为60℃40 min,对副溶血性弧菌的TDH和TLH毒力基因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对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和TDH检出极限分别为1.8 cfu/ml和16.0 cfu/m,与荧光定量PCR法一致;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464株菌株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TLH和TDH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464/464)和72.6%(337/464),其中,水产品中分离株TDH毒力基因阳性率为7.81% (10/128);临床标本分离株TDH毒力基因阳性率为97.32% (327/336).结论 该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TLH和TDH基因,具有检测时间短、扩增效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毒力基因
原文传递
Specific Control of Immunity by Regulatory CD8 T Cells 被引量:5
17
作者 XiaOIeiTang TrevorRFSmitl Vipin Kumar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19,共9页
T lymphocytes with dedicated suppressor function(Treg)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homeostatic control of immunity in the periphery.Several Treg phenotypes have now been identified in the CD4 and CD8 T cell populations,... T lymphocytes with dedicated suppressor function(Treg)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homeostatic control of immunity in the periphery.Several Treg phenotypes have now been identified in the CD4 and CD8 T cell populations, suggesting their down-regulatory function in both human and animal models of autoimmunity,transplantation and tumor immunity.Here we will focus on the CD8 Treg population and their ability to specifically inhibit a pathogenic autoimmune response.This review will detail the current advances in the knowledge of CD8 Treg in the context of antigen specificity,phenotype,MHC restriction,mechanism of action,and priming.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5;2(1):1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ulatory T cell Qa-1 TCR-peptides apoptosis immune deviation cross-primING EAE
原文传递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余黄 林翀 +5 位作者 欧阳范献 陈灼霖 陈林 陈小娟 许玉妮 陈少文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分析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ross-prim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CPA)在临床筛查、诊断结核病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543例,其中结核患者17... 目的分析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ross-prim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CPA)在临床筛查、诊断结核病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543例,其中结核患者179例、肺炎患者187例,其他疾病患者177例。对患者的痰液、肺泡灌洗液、胸水和中段尿等进行CPA检测、涂片镜检、培养法和基因检测,评估CPA检测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6.0进行。结果CPA检测总阳性率为14.4%(78/543),其中痰液标本阳性率29.1%(39/134),在78例CPA检测阳性病人的分布中,结核组占首位69.2%(54/78),其次为肺炎组21.8%(17/78),其他疾病组占最低位9.0%(7/78);以CPA检测为参照方法,涂片镜检“灵敏度”低于基因检测和培养法,而“特异度”高于培养法和基因检测,涂片镜检“漏诊率”高于基因检测和培养法;CPA检测阳性与性别、血沉和肺炎均有关;CPA检测与培养法和基因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CPA检测与涂片镜检也具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Kappa=0.616)。结论痰标本是CPA检测的最佳首选对象,而胸水检测的价值相对有限,筛查和诊断“结核组与其他疾病组”时可选用痰液、肺泡灌洗液和中段尿等作为CPA检测的临床标本,而筛查和诊断“结核组与肺炎组”时可选用痰液;性别、血沉和肺炎是CPA阳性患者的影响因素,因此,CPA检测值得在临床推广,但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结核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