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anada
1
作者 ZHENG Chun-sheng CHEN Yu-L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9年第12期1305-1308,共4页
The paper combed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It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 The paper combed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It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nd Culture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At the end of the paper,the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is predicted and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educATION cultural
下载PDF
On the cultural legacy of the Cold War:Sino-US educational exchange(1949−1990)
2
作者 Gu Ning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6年第4期487-504,共18页
The Cold War affected the Sino-US educational exchange between 1949 and 1990.During those years,preparation for educational exchanges,personal contact and cross-government relations characterized the three periods of ... The Cold War affected the Sino-US educational exchange between 1949 and 1990.During those years,preparation for educational exchanges,personal contact and cross-government relations characterized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exchanges.However,even though the relationship had developed very fast,it was by no means smooth sailing.These exchanges served as a political barometer and also acted as a conduit between the two when diplomatic relations were non-existent.It eased the tension w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d problems.The 40 years of exchanges wer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sides and one of the valuable cultural legacies that came out of the Cold War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War cultural legacy Sino-US relations educational exchange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的实践类型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慧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6,共8页
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是扩大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历经初步探索阶段、多元拓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了助力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 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是扩大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历经初步探索阶段、多元拓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了助力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平台、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应用科研与技术服务国际合作平台、促进民心相通的跨文化交流互鉴国际合作平台。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需要以专业群为基础,整合升级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对接“走出去”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提升应用科研与技术服务平台效能;回应国际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需求,全面优化跨文化交流互鉴国际合作平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 人才培养 应用科研与技术服务 跨文化交流互鉴
下载PDF
唐朝马球运动军事功用的历史探赜
4
作者 李春木 王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9,共7页
回溯马球运动在大唐王朝的兴盛繁荣历程,探究马球在训练提升军队骑兵战力方面的价值功用,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或者视角审视一项体育运动对唐王朝军事武备与尚武风气的深远影响。运用历史考证、文本分析等方法,从文物、文献与文化遗存等证... 回溯马球运动在大唐王朝的兴盛繁荣历程,探究马球在训练提升军队骑兵战力方面的价值功用,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或者视角审视一项体育运动对唐王朝军事武备与尚武风气的深远影响。运用历史考证、文本分析等方法,从文物、文献与文化遗存等证据链互补的视角展开论证。研究认为,马球由我国古代蹴鞠演变而来,繁荣兴盛于唐朝并逐渐形成完备的训练与竞赛体系。唐朝时期国家富强、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为马球在朝野广泛开展奠定了物质与文化基础,而其间不断发生的战事与外敌威胁,也为马球成为军队训练将士的重要手段提供了条件。结论显示,作为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马球不仅是王公贵族和民众娱乐之戏,还是军队骑兵的重要科目。唐朝军中经常举行马球比赛活动,因此在增强士兵体能素质与马上对敌作战技巧,提高骑兵之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锻炼马匹作战对抗与奔袭能力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军事功能,同时在塑造整个社会尚武精神、增进唐朝军事外交、增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马球运动 军事功能 唐朝武备 人文交流
下载PDF
中美文化交流的独特符号:丁龙研究的解构与再建构
5
作者 张国雄 石坚平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论文回顾和梳理了120多年来丁龙研究的成果与主体,丁龙研究的学术分期以及丁龙文化符号的再建构。研究显示,1901—2022年,中美有关丁龙研究的文献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有126篇(部),成果形式多样。丁龙研究的主体,包括新闻记者、专家学者、... 论文回顾和梳理了120多年来丁龙研究的成果与主体,丁龙研究的学术分期以及丁龙文化符号的再建构。研究显示,1901—2022年,中美有关丁龙研究的文献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有126篇(部),成果形式多样。丁龙研究的主体,包括新闻记者、专家学者、广播电视工作者和侨务工作者。丁龙研究的学术分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建构阶段(1901—2000年)和解构阶段(2000年至今)。丁龙的“视野和理想”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为再构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一是从美国排华视域研究丁龙;二是从美国早期“中国观”视域研究丁龙;三是从中美文化交流视域研究丁龙。“丁龙汉学讲座教授”的设立,是20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历史事件,开美国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研究之先河。如今,“丁龙”已经成为美国汉学史、美国华侨史、中美文化交流史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象征和标志性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文化 文化交流 华侨史 汉语教学 丁龙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模式探索——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
6
作者 樊清华 王之昊 张迪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36-140,共5页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目的国。思想文化教育是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来华留学研究,关注点都在知识传授和课程建设方面,对留学生本身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和思想文化教...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目的国。思想文化教育是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来华留学研究,关注点都在知识传授和课程建设方面,对留学生本身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和思想文化教育问题缺乏重视。基于问题,山西医科大学在国际学生培养理念、思想教育体系、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多重探索,形成了以“FAMILY”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产出了一批国际学生理解中国、融入中国、传播中国的典型事例,成为省内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的领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跨文化交流 思想教育模式
下载PDF
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7
作者 牛韵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60-164,共5页
该文深入探讨了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多方面影响。首先,回顾了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艺术文化交流历史,特别是中西方在艺术文化方面的互动和影响。其次,重点讨论了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提升文化认知、激... 该文深入探讨了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多方面影响。首先,回顾了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艺术文化交流历史,特别是中西方在艺术文化方面的互动和影响。其次,重点讨论了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提升文化认知、激发艺术创新及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此外,还分析了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对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强调了加强和实施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对促进全球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必要性。通过这一综合研究,该文旨在为理解和推动全球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展现多元化对外文化艺术教育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艺术教育 对外艺术教育 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 全球化
下载PDF
郑州市文化“走出去”对策研究
8
作者 王永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152-157,共6页
郑州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郑州作为中原文化中心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未能建立文化“进”“出”的根本机制,在文化教育、文化中心建设、文化创新、文化开放、文化交流等方面尚存在短板。该文通过对郑州市现代旅游、博物馆、文化创新... 郑州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郑州作为中原文化中心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未能建立文化“进”“出”的根本机制,在文化教育、文化中心建设、文化创新、文化开放、文化交流等方面尚存在短板。该文通过对郑州市现代旅游、博物馆、文化创新中心、网红打卡点建设与发展的调研和分析,梳理郑州市文化的现状,揭示其内引和外联的薄弱环节。该文通过对相关跨文化机理、文化网红点建设、翻译传播等方面的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的症结所在,指出只有加强自身文化的发掘和宣传,改变轻文化重经济的单打局面,改进主打文化的娱乐功能而忽视其教育功能的畸形模式,真正实现文化的综合功能,文化“走出去”才能真正打好根基。最后精准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郑州文化的发展和“走出去”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文化 “走出去”和“引进来” 跨文化交流 “走出去”对策 文化教育 复合型文化人才
下载PDF
中国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9
作者 叶晓平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课程思政教学要找准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目标的契合点。中国文化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关键点,正好契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多元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所教授的内容。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实存在的母语失语问题出发,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凸显中国文... 课程思政教学要找准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目标的契合点。中国文化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关键点,正好契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多元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所教授的内容。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实存在的母语失语问题出发,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凸显中国文化的时代价值,解决学生学习语言的难题,以中国文化故事提高学生兴趣,学习对比语言现象中隐含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教学方法等六个方面探索中国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中国文化 多元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对比
下载PDF
What They Learned Won't Go Away:The Impacts ofa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on Chinese Teacher Candidates' Understanding of and Practice in Science Educat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George Zhou Peiyu Wang +4 位作者 Tian Liu Junyi Zhang Yuanrong Li Chengyin Fu Shue Wu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2022年第3期404-424,共21页
Purpose:The Canadian university where this study took place has established a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in teacher education with a large Chinese university.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how the internation... Purpose:The Canadian university where this study took place has established a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in teacher education with a large Chinese university.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how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influenced Chinese science teacher candidates'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how such learning impacted their teaching in China.Design/Approach/Methods:The study adopt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with interview and reflective journal as the main approaches for data collection.Findings:Participants greatly appreciated the opportunity of exchange.They reported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Canadian school education and its science curriculum and pedagogy,which changed many aspects of their original valu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classroom environment,and so on.Although they faced many constraints to implement what they learned from the exchange in Chinese science classrooms,what they learned had never been forgotten.Participants tried to apply them here and there at the level they could control.Originality/Value:There are many reported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about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n Western campuses.However,research on Chines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is very rare.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inform policymakers and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about stud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and benefit future exchange particip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culture learning 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teac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视域下斯里兰卡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前瞻
11
作者 杨思帆 童泽川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
斯里兰卡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国,研究斯里兰卡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中斯文化教育交流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斯里兰卡基础教育的历史脉络可从其殖民时期、独立前后、内战前后和新冠疫情时期四个阶段... 斯里兰卡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国,研究斯里兰卡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中斯文化教育交流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斯里兰卡基础教育的历史脉络可从其殖民时期、独立前后、内战前后和新冠疫情时期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当前,其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学校组织体系低效、教师数量不足、区域教育发展失衡、教育政策缺乏稳定性、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等诸多困境。为解决以上问题,斯里兰卡推出《斯里兰卡普通教育发展规划(2020-2025)》,这是斯里兰卡基础教育面向未来谋篇布局的发展蓝图,从中可以大致预测斯里兰卡基础教育的发展走向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制定追求科学化、评价监督体系指向系统化、课程内容紧跟现代化、教育资金来源注重多元化、教育方式力推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 “一带一路” 基础教育 文化教育交流 教育政策 信息化
下载PDF
国际艺术教育中的色彩实践:地域文化与全球化的互动
12
作者 林啸 《色彩》 2024年第7期112-114,共3页
色彩实践在国际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与全球化的互动中。地域文化赋予色彩独特的意义与技法,体现出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色彩理论、材料及应用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愈加频繁。这种交流促... 色彩实践在国际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与全球化的互动中。地域文化赋予色彩独特的意义与技法,体现出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色彩理论、材料及应用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愈加频繁。这种交流促进了色彩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强调在传授色彩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艺术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实践 地域文化 全球化 艺术教育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研究——以百色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为例
13
作者 黄雾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是拆不散、离不开的好邻居、好兄弟、好伙伴。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10周年,也是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10周年。10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百色干部学院积极服务...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是拆不散、离不开的好邻居、好兄弟、好伙伴。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10周年,也是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10周年。10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百色干部学院积极服务国家周边外交,以“东盟牌”为办学特色,举办面向东盟国家的领导干部培训班,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内外宣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学院针对面向东盟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做出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选取百色干部学院为个案,对面向东盟的干部教育培训进行研究,总结百色干部学院举办东盟干部培训班的经验做法,并对面向东盟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就提升办学质量方面为其他院校东盟干部培训提供参考性建议。这不仅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领域的发展,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交往交流,更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教育 东盟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探讨交际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
14
作者 吴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7-178,191,共3页
在高职院校开展英语教育过程中,一直存在忽视交际能力培养的“哑巴英语”现象,不仅费时低效,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有鉴于此,文章对交际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对交际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渗透与融合的思... 在高职院校开展英语教育过程中,一直存在忽视交际能力培养的“哑巴英语”现象,不仅费时低效,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有鉴于此,文章对交际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对交际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渗透与融合的思路进行深入性讨论。最后,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探索交际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渗透与融合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英语 文化交流 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 英语教育 渗透融合
下载PDF
国际艺术教育中的中国元素:传统色彩教学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王薇 林啸 《色彩》 2024年第5期121-123,共3页
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艺术教育也需要践行跨文化交流和多元化教学。中国元素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国际艺术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本文探讨了中国元素在国际艺术教育中... 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艺术教育也需要践行跨文化交流和多元化教学。中国元素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国际艺术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本文探讨了中国元素在国际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融入路径,旨在为全球艺术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增强艺术教育在全球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方面的作用。研究揭示了中国元素如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造力,同时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中国色彩的独特视角提升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与现代艺术实践的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艺术教育 中国元素 色彩教学 文化交流 创新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的路径研究
16
作者 张立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2期143-146,共4页
高校英语教育作为高校公共必修类课程,力求在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实现文化交流与合作,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地位,为我国对外交流提供助力。该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的必要性,是深化高校英语教育、中华优... 高校英语教育作为高校公共必修类课程,力求在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实现文化交流与合作,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地位,为我国对外交流提供助力。该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的必要性,是深化高校英语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培养对外传播人才等的需要;其次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的目标,即筑牢思想观念、加强人文素养、深化知识学习、促进能力提升、提供价值塑造等;最后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的路径: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教学设计准备完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拓展课外学习渠道等,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英语教育 路径研究 对外交流 文化传播 英语学习
下载PDF
大力开展琼台高校合作 促进两岸教育文化交流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世贵 华世佳 龙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114-117,共4页
近年来,海南大学大力开展与台湾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对台工作的新局面,也凸显了海南大学办学的优势与特色。
关键词 琼台高校 教育合作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协议》的生成与建构——基于对《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的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宝蓉 邹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3期64-71,共8页
在两岸文化教育互动日趋热络的全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签署"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的呼声愈来愈高,但两岸当局对此态度却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形势下,两岸间有必要"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 在两岸文化教育互动日趋热络的全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签署"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的呼声愈来愈高,但两岸当局对此态度却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形势下,两岸间有必要"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地推进该协议的签署。两岸可先行签署《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协议》,随后再逐步扩大到文化创意、学术交流、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协商谈判,在此基础上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整体框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文教协议” “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协议” 内容框架
下载PDF
李约瑟与近代中英文化教育交流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朗 施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4,共10页
李约瑟在近代中外关系史及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是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倾毕生精力撰著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固然是一座丰碑,他在抗战时期来华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所从事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也是一座丰碑,因为中英科学合作馆不... 李约瑟在近代中外关系史及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是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倾毕生精力撰著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固然是一座丰碑,他在抗战时期来华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所从事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也是一座丰碑,因为中英科学合作馆不仅为战时中外科学界、教育界的沟通与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成为李约瑟设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原型及模式。与历来由传教士、外交家扮演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主角不同,李约瑟堪称科学家从事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中英科学合作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教育交流
下载PDF
继往开来,迎接汉语国际教育的新阶段 被引量:25
20
作者 许嘉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20,共7页
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在第一个历史阶段中,对外汉语教学顺利转型为汉语国际教育。国内一共有200多所大学参与创办孔子学院,全球一共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3个孔子课堂,已成为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北京师范... 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在第一个历史阶段中,对外汉语教学顺利转型为汉语国际教育。国内一共有200多所大学参与创办孔子学院,全球一共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3个孔子课堂,已成为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在第一阶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11年的孔子大会标志着进入第二历史阶段,这是国际形势的需要、中国的需要、当今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需要。我们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进行全面的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彼此的心灵。这需要在三方面做好准备:一是培养人才,尤其是职业化的中方院长,使之成为民间的文化交流大使;二是转变观念,要正确地、全面地认清形势,明确责任,调整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使人员整体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语言走向世界的中流砥柱和骨干;三是要有措施,要落实。在具体措施方面,需要各方支持,培养人才,综合利用,争取外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孔子学院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