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物种扩增筛选获得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微卫星多态分子标记(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谷浪屿 刘阳 +1 位作者 王宁 张正旺 《Chinese Birds》 201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微卫星是分子生态学研究常用分子标记之一。与建库筛选获得微卫星的方法相比,跨物种扩增是快速获得近缘物种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特有雉类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进行跨物种扩增,从鸡形目112个微卫星... 微卫星是分子生态学研究常用分子标记之一。与建库筛选获得微卫星的方法相比,跨物种扩增是快速获得近缘物种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特有雉类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进行跨物种扩增,从鸡形目112个微卫星位点筛选获得了11个微卫星多态分子标记。这组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从中度到高度,并包含一个Z-染色体连锁位点。利用这组分子标记对已知谱系的笼养个体进行初步亲子鉴定,表明这组微卫星分子标记的高度实用性能够为马鸡属及鸡形目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遗传学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optilon auritum 微卫星 跨物种扩增 Z-染色体连锁
下载PDF
甘肃莲花山蓝马鸡孵卵节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悦华 贾陈喜 +1 位作者 方昀 郑光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3,共5页
2002~2003年5~6月,应用温度自动监测技术,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及孵卵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蓝马鸡的巢址位于海拔2 900~3 020 m的针阔混交林或灌木林中,蓝马鸡的窝卵数为9.5(n=4),孵卵期的... 2002~2003年5~6月,应用温度自动监测技术,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及孵卵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蓝马鸡的巢址位于海拔2 900~3 020 m的针阔混交林或灌木林中,蓝马鸡的窝卵数为9.5(n=4),孵卵期的主要天敌为哺乳类.根据对4个巢的监测,蓝马鸡雌鸟在孵卵期的平均日离巢次数在1.25~4.00次,平均日离巢时间在16.6~46.4 min之间.雌鸟的平均在巢率为97.0%(n=3).根据对4号巢雌鸟孵卵节律连续27 d的观测,发现雌鸟在每日离巢2次或3次时,其首次离巢时间要显著早于每日仅离巢1次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繁殖 孵卵节律 甘肃莲花山
下载PDF
贺兰山蓝马鸡越冬期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振生 曹丽荣 +2 位作者 李志刚 李涛 王小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3,共6页
20 0 3年 1 1~ 1 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蓝马鸡 (Crossoptilonauritum)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 2 5条样带上的 62个蓝马鸡栖息地利用样方和 5 0个任意样方的 1 3个生态因子 ,结果表明 ,蓝马鸡偏好利用山地针叶林带 ,避... 20 0 3年 1 1~ 1 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蓝马鸡 (Crossoptilonauritum)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 2 5条样带上的 62个蓝马鸡栖息地利用样方和 5 0个任意样方的 1 3个生态因子 ,结果表明 ,蓝马鸡偏好利用山地针叶林带 ,避免选择山地草原带、山地疏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 ;偏好利用油松和青海云杉占优势的生境 ,避免选择山杨、杜松占优势和无树的生境 ;偏好阳坡和阴坡 ,避免利用半阳坡和半阴坡。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Mann WhiteyU检验 ,发现利用样方以乔木密度高、灌木密度高、坡度大、隐蔽程度高、雪覆盖浅、高海拔为主要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 ,隐蔽级、灌木密度、乔木密度、距水源距离和坡度具有重要作用 ,由这 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正确区分的概率达到 91 7%。蓝马鸡的栖息地选择主要与食物条件和隐蔽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栖息地选择 逐步判别分析 越冬期 贺兰山
下载PDF
蓝马鸡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俞诗源 司克媛 +2 位作者 刘忠虎 王子仁 王建林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54-1258,共5页
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观察研究了蓝马鸡(Crossoptilonauritum)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蓝马鸡的心脏由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左冠状动脉分为前室间隔支、前降支和旋支.前降支又分出动脉圆锥左支,旋支又分出左缘支.... 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观察研究了蓝马鸡(Crossoptilonauritum)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蓝马鸡的心脏由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左冠状动脉分为前室间隔支、前降支和旋支.前降支又分出动脉圆锥左支,旋支又分出左缘支.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3部,前降支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动脉圆锥的左侧部及右心室上部的小部等,旋支分布于左室侧壁、隔壁的部分及左心房等处.右冠状动脉沿途分出后室间隔支、动脉圆锥右支、右室前支及右缘支.后室间隔支分为三支分布于室间隔后2/3部及左右心室的隔壁等,动脉圆锥右支分布于右室前壁的部分及动脉圆锥的右侧部,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的部分,右缘支分布于心右缘壁.心脏的室间隔由前室间隔支和后室间隔支营养.左右冠状动脉在隔面的分布属于右优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心脏 冠状动脉 铸型
下载PDF
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配对期行为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3,86,共3页
2007年和2008年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肃省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配对期行为做了观察。在配对期行为中雄性蓝马鸡的取食行为(34.39%±1.83%)和警戒行为(29.62%±1.93%)比例较高,其次为移动、休息、站立、其他行为、驱逐。而... 2007年和2008年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肃省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配对期行为做了观察。在配对期行为中雄性蓝马鸡的取食行为(34.39%±1.83%)和警戒行为(29.62%±1.93%)比例较高,其次为移动、休息、站立、其他行为、驱逐。而雌性取食行为比例最高(53.23%±2.19%),其次为移动、警戒、休息、其他行为、站立。在共有行为中,雄性警戒行为时间显著高于雌性(P<0.01),而取食(P<0.05)和其他行为(P<0.01)时间显著低于雌性。在配对期雌、雄个体始终保持较近距离(2.59m±0.07m,n=535),雌性觅食效率显著高于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雌雄间距 取食效率 时间分配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南部蓝马鸡的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1-253,共3页
2007年和2008年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野外发现12个巢址,其中后方隐蔽度最高,为90.83%,其次是上方隐蔽度、左侧隐蔽度、右侧隐蔽度、前方隐蔽度。窝卵数为9.67±1.15(n=3... 2007年和2008年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野外发现12个巢址,其中后方隐蔽度最高,为90.83%,其次是上方隐蔽度、左侧隐蔽度、右侧隐蔽度、前方隐蔽度。窝卵数为9.67±1.15(n=3)。卵平均大小为(56.64±1.75)mm×(41.88±0.98)mm。卵体积为(50.39±2.64)cm3,卵重为(54.97±2.87)g。在4个繁殖巢中,只有1个巢成功孵化。营巢失败原因有人为干扰和天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繁殖生物学 窝卵数 巢址 甘肃南部
下载PDF
蓝马鸡繁殖期的夜栖地选择 被引量:8
7
作者 吴逸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624-8626,共3页
[目的]研究蓝马鸡繁殖期的夜栖地特征以及影响夜栖地选择的因素。[方法]在蓝马鸡的繁殖季节,在甘肃省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选择32个蓝马鸡夜栖地样方和45个对照样方,调查并测量各个样方中的地形、植被、距离等15个参数。数据进行卡方检... [目的]研究蓝马鸡繁殖期的夜栖地特征以及影响夜栖地选择的因素。[方法]在蓝马鸡的繁殖季节,在甘肃省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选择32个蓝马鸡夜栖地样方和45个对照样方,调查并测量各个样方中的地形、植被、距离等15个参数。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以及差异显著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蓝马鸡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经卡方检验,坡向和坡位对蓝马鸡夜栖地的选择影响很大;夜栖地样区的乔木胸径、高度和盖度显著高于对照样区,灌木盖度、灌木高度、草本盖度和草本高度显著低于对照样区;主成分分析表明灌木盖度、灌木高度、距小路距离、苔藓盖度和草本高度是影响蓝马鸡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子。[结论]蓝马鸡偏向选择阳坡和高坡位,以及具有较大灌木高度和盖度的针叶林为夜栖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夜栖地 主成分分析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蓝马鸡卵壳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琳 胡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173-175,共3页
本文报道了蓝马鸡卵壳的壳膜层、乳锥层、海绵层、表层等在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
关键词 蓝马鸡 超微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我国蓝马鸡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第4期99-102,共4页
蓝马鸡为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蓝马鸡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接区域以及宁夏贺兰山地。从进化地位、栖息地选择、习性、食性、生理生化、人工养殖等方面对蓝马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蓝马鸡为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蓝马鸡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接区域以及宁夏贺兰山地。从进化地位、栖息地选择、习性、食性、生理生化、人工养殖等方面对蓝马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全方面的了解蓝马鸡的生物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进化地位 习性 食性 栖息地选择
下载PDF
甘肃则岔林区蓝马鸡种群密度调查
10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66-11866,11879,共2页
采用样带调查法于2007~2008年对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的种群资源进行调查。2007年4~6月,蓝马鸡种群密度较低,为0.104~0.208只/hm2;2007年7~8月蓝马鸡群体数量略有增长,为0.162~0.236只/hm2;2007年12月(冬季),密度下降为0.148只/hm2;2... 采用样带调查法于2007~2008年对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的种群资源进行调查。2007年4~6月,蓝马鸡种群密度较低,为0.104~0.208只/hm2;2007年7~8月蓝马鸡群体数量略有增长,为0.162~0.236只/hm2;2007年12月(冬季),密度下降为0.148只/hm2;2008年5~8月,蓝马鸡群体种群密度呈增长趋势。综合2年资料,蓝马鸡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171只/hm2。蓝马鸡种群数量与10年前的调查比较增加不明显,当地林管部门还需要加大蓝马鸡栖息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种群密度 样线法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南部蓝马鸡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11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0-270,272,共2页
2007~2008年,在甘肃则岔林区对蓝马鸡种群生存状况作了调查。结果显示:鸦类和猛禽对繁殖期蓝马鸡的卵和雏鸟危害较大;林区内鸦类数量较多(78.7%),潜在威胁蓝马鸡野生种群;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质量下降也会对蓝马鸡种群产生威胁。根据... 2007~2008年,在甘肃则岔林区对蓝马鸡种群生存状况作了调查。结果显示:鸦类和猛禽对繁殖期蓝马鸡的卵和雏鸟危害较大;林区内鸦类数量较多(78.7%),潜在威胁蓝马鸡野生种群;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质量下降也会对蓝马鸡种群产生威胁。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提出相关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生存现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蓝马鸡卵的品质及孵化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青英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6年第6期13-14,19,共3页
对100枚蓝马鸡卵进行品质检测,并选择其中30枚分别进行家鸡代孵、亲鸟自孵和人工电孵试验。电孵化温度控制在37.5~38.5℃,湿度保持在50%~55%。试验结果:蓝马鸡卵平均纵径为56.60±2.47mm,横径... 对100枚蓝马鸡卵进行品质检测,并选择其中30枚分别进行家鸡代孵、亲鸟自孵和人工电孵试验。电孵化温度控制在37.5~38.5℃,湿度保持在50%~55%。试验结果:蓝马鸡卵平均纵径为56.60±2.47mm,横径40.07±1.58mm,平均卵重54.47±3.73g,平均卵壳重8.82±0.52g,卵壳厚度平均为0.64±0.3mm;在人工电孵和亲鸟自孵的孵化期内,卵减重分别为19.6%和20.1%;卵的受精率为76.6%,受精卵孵化率为100%,孵化期27d,出壳雏鸡重平均为35.33±1.68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品质检测 孵化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蓝马鸡的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天华 王继飞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6-979,982,共5页
从2003年1月到2009年12月,结合保护区内的巡护工作,行走样线2000多条次,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蓝马鸡的分布范围为375.29km2,且全部位于针叶林带;该种群的数量约为650只,远未摆脱易危状况。蓝马鸡贺兰山种群... 从2003年1月到2009年12月,结合保护区内的巡护工作,行走样线2000多条次,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蓝马鸡的分布范围为375.29km2,且全部位于针叶林带;该种群的数量约为650只,远未摆脱易危状况。蓝马鸡贺兰山种群保持着集小群的特点,集群大小在1~12只之间,比其它地区的小,这可能与种群密度较小有关。对活动节律的分析发现它们活动的早高峰期在上午的9:00~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分布范围 种群数量 活动节律 贺兰山保护区
下载PDF
蓝马鸡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皇甫冰 《饲料博览》 2020年第4期35-38,共4页
蓝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为更好地保护和繁殖蓝马鸡,文章从行为节律、取食行为、社群行为、繁殖行为等方面综述蓝马鸡行为研究现状。
关键词 蓝马鸡 行为生态学 行为节律 取食行为 社群行为 繁殖行为
下载PDF
笼养蓝马鸡取食高度偏好
15
作者 李菁 闫拯 +10 位作者 刘晓燕 周凯迪 冯妍 李静 张璐 吴秀山 姜淼 张增帅 夏雪宜 刘定震 刘学锋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6,共8页
笼养鸟类取食高度对其自然行为表达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却少见报道。本文以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研究对象,观察笼养状态下其对不同高度取食槽内放置的种子或蔬菜的取食次序,并使... 笼养鸟类取食高度对其自然行为表达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却少见报道。本文以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研究对象,观察笼养状态下其对不同高度取食槽内放置的种子或蔬菜的取食次序,并使用回归分析建立取食高度与偏好值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笼养蓝马鸡取食种子类食物(玉米粒)最佳取食高度为0 cm,并且采食偏好随采食槽高度升高而下降(y=﹣0.564x+43.146,R^(2)=0.946,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油麦菜(Lactuca sativa)的最适取食高度范围为15~25 cm,随着取食槽高度的升高,偏好值先上升,至25 cm处后下降(y=﹣0.014x^(2)+0.543x+26.487,R^(2)=0.952,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当取食槽高度在65 cm及以上时,蓝马鸡拒食率上升(拒食率≥38.9%)。成年蓝马鸡体高对取食高度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笼养蓝马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取食 时间分配 环境丰容 人工养殖
原文传递
甘肃南部蓝马鸡的巢址选择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93-1397,共5页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是我国特有的雉类,仅分布在青海东部、东北部,甘肃西北部及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宁夏西部。2007和2008年在甘肃南部林区对蓝马鸡巢址进行了研究。在发现的12个蓝马鸡巢中,4巢(33.3%)在乔木下,4巢(33.3%)在...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是我国特有的雉类,仅分布在青海东部、东北部,甘肃西北部及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宁夏西部。2007和2008年在甘肃南部林区对蓝马鸡巢址进行了研究。在发现的12个蓝马鸡巢中,4巢(33.3%)在乔木下,4巢(33.3%)在岩石上或者岩洞内,2巢(16.7%)在枯枝下,2巢(16.7%)在灌丛下。U检验和T检验表明,坡位、坡度、灌木高度、灌木数量、灌木盖度、0.5m植被盖度、1.0m植被盖度、2.0m植被盖度、干扰度等9个生态因子在巢址(n=12)与对照样方(n=24)中存在显著差异。对13个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高坡位、高林下植被盖度及低干扰度是蓝马鸡巢址优先选择的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巢址选择 逐步判别分析 甘肃南部
原文传递
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冬季昼间行为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1,共5页
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月10日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群体昼间行为进行了研究。在行为时间分配上,取食比例最高(40.62%),其次是休息(28.01%)、移动(19.17%)、警戒行为(12.55%)。在不同生境... 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月10日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群体昼间行为进行了研究。在行为时间分配上,取食比例最高(40.62%),其次是休息(28.01%)、移动(19.17%)、警戒行为(12.55%)。在不同生境下,移动(χ2=13.994,df=3,P<0.01)和休息(χ2=15.899,df=3,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取食和警戒在各生境中无明显差异。在昼间行为节律上,蓝马鸡取食高峰出现在9:00~11:00时和15:00~17:00时,移动行为高峰出现在9:00~10:00时和18:00~19:00时,休息行为高峰出现在11:00~13:00时。在农田生境下,觅食与警戒比例较高,在溪流带和灌丛生境下,休息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觅食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蓝马鸡的潜在分布区 被引量:5
18
作者 油志远 王茗 +2 位作者 鲁碧耕 刘伟 杨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71-2277,共7页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是分布于中国中西部地区高海拔森林灌丛鸟类。本文利用12个可能影响其栖息地适宜性的潜在环境因子和158条蓝马鸡分布数据,基于MaxEnt模型预测蓝马鸡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和限制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是分布于中国中西部地区高海拔森林灌丛鸟类。本文利用12个可能影响其栖息地适宜性的潜在环境因子和158条蓝马鸡分布数据,基于MaxEnt模型预测蓝马鸡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和限制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蓝马鸡在中国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23×10^(5)km^(2),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青海省和甘肃省交界处,并向四周扩散,而次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13×10^(5)km^(2),集中分布于适宜栖息地的外围。影响蓝马鸡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和最适区间分别为海拔(2000~3800 m)、最暖季均温(9~18℃)、等温性(30%~38%)和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丛)。刀切法检验显示,海拔因子的AUC值最高,且提供了最大增益,是影响蓝马鸡栖息地适宜性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蓝马鸡适宜栖息地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MaxEnt模型 栖息地适宜性 环境因子 地理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