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满意度及造成不满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9例CroweⅢ-Ⅳ型DDH患者,通过...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满意度及造成不满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9例CroweⅢ-Ⅳ型DDH患者,通过微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总体满意度、10项日常功能满意度和患者认为对自己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前5个问题。手术前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收到完整调查问卷145份,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5(3.23±1.22)年。145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手术疗效满意的118例,不满意的27例,手术总体满意率81.38%(118/145)。患者认为对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前5个问题分别是术后髋部疼痛,肢体明显不等长、行走、上下楼梯、蹲起。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术后Harris评分较低。术后髋关节疼痛、肢体不等长是影响手术不满意的直接因素。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Ⅲ-Ⅳ型DDH患者手术难度大;术后髋关节疼痛(轻度以上),肢体不等长(>2 cm)是术后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为临床THA髋臼解剖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为临床THA髋臼解剖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例因左侧CroweⅢ型DDH伴终末期髋骨关节炎于2020年4月就诊并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女,57岁。术前、术后分别行骨盆CT平扫三维重建。在Mimics和3-Matic软件里建立14组髋臼杯不同前倾角、外展角、旋转中心高度模型并进行材料赋值,在Abaqus软件里设置边界和负载条件,计算并观察髋关节应力峰值和分布。结果:对于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外展角设置为40°时,髋臼杯前倾角5°~2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前倾角20°;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时,髋臼杯外展角30°~5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外展角35°;当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外展角设置为40°时,旋转中心上移0~20 mm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旋转中心上移10 mm。在所有14组髋臼杯参数模型中,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时,髋臼、髋臼杯、聚乙烯内衬Von Mises值最低。结论:在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建议解剖重建旋转中心,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同时进行髋臼外上方植骨并增加螺钉以进一步减少髋关节应力峰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50例(51髋)CroweⅢ型DDH患者。男20例(20髋),女30...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50例(51髋)CroweⅢ型DDH患者。男20例(20髋),女30例(31髋);年龄19~55岁,平均39岁。左髋34例、右髋15例,双髋1例。患者均伴明显跛行步态,患侧髋关节疼痛明显。临床症状出现至入院就诊时间为10~47个月,平均26个月。患髋"4"字征、Trendenleburg征均呈阳性,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8.9±7.1)分。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相差2.5~4.0 cm,平均3.3 cm。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THA,其中28例(28髋)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2髋)出现股神经牵拉麻木疼痛,7例(7髋)出现患肢肿胀,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5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跛行步态均明显改善;4例(5髋)髋关节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46例(46髋)髋关节无疼痛。X线片复查示,髋关节外上方结构性植骨均在术后3~6个月达骨性愈合,平均5个月;随访期间假体均无松动、下沉;末次随访时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相差0~1 cm,平均0.4 cm,视为双下肢等长。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1.2±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7,P=0.00)。结论对于CroweⅢ型成人DDH患者,采用生物型THA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满意度及造成不满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9例CroweⅢ-Ⅳ型DDH患者,通过微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总体满意度、10项日常功能满意度和患者认为对自己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前5个问题。手术前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收到完整调查问卷145份,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5(3.23±1.22)年。145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手术疗效满意的118例,不满意的27例,手术总体满意率81.38%(118/145)。患者认为对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前5个问题分别是术后髋部疼痛,肢体明显不等长、行走、上下楼梯、蹲起。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术后Harris评分较低。术后髋关节疼痛、肢体不等长是影响手术不满意的直接因素。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Ⅲ-Ⅳ型DDH患者手术难度大;术后髋关节疼痛(轻度以上),肢体不等长(>2 cm)是术后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摘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解剖重建与非解剖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为临床THA髋臼解剖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例因左侧CroweⅢ型DDH伴终末期髋骨关节炎于2020年4月就诊并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女,57岁。术前、术后分别行骨盆CT平扫三维重建。在Mimics和3-Matic软件里建立14组髋臼杯不同前倾角、外展角、旋转中心高度模型并进行材料赋值,在Abaqus软件里设置边界和负载条件,计算并观察髋关节应力峰值和分布。结果:对于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外展角设置为40°时,髋臼杯前倾角5°~2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前倾角20°;当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时,髋臼杯外展角30°~55°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外展角35°;当髋臼杯前倾角设置为15°、外展角设置为40°时,旋转中心上移0~20 mm变化时,髋臼杯、聚乙烯内衬最低Von Mises值出现在旋转中心上移10 mm。在所有14组髋臼杯参数模型中,旋转中心解剖重建,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时,髋臼、髋臼杯、聚乙烯内衬Von Mises值最低。结论:在CroweⅢ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建议解剖重建旋转中心,髋臼杯前倾角15°、外展角35°,同时进行髋臼外上方植骨并增加螺钉以进一步减少髋关节应力峰值。
文摘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50例(51髋)CroweⅢ型DDH患者。男20例(20髋),女30例(31髋);年龄19~55岁,平均39岁。左髋34例、右髋15例,双髋1例。患者均伴明显跛行步态,患侧髋关节疼痛明显。临床症状出现至入院就诊时间为10~47个月,平均26个月。患髋"4"字征、Trendenleburg征均呈阳性,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8.9±7.1)分。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相差2.5~4.0 cm,平均3.3 cm。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THA,其中28例(28髋)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2髋)出现股神经牵拉麻木疼痛,7例(7髋)出现患肢肿胀,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5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跛行步态均明显改善;4例(5髋)髋关节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46例(46髋)髋关节无疼痛。X线片复查示,髋关节外上方结构性植骨均在术后3~6个月达骨性愈合,平均5个月;随访期间假体均无松动、下沉;末次随访时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相差0~1 cm,平均0.4 cm,视为双下肢等长。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1.2±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7,P=0.00)。结论对于CroweⅢ型成人DDH患者,采用生物型THA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