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ude oil mobility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ight sand reservoirs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East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FENG Jun ZHANG Bowei +9 位作者 FENG Zihui WANG Yachun ZHANG Juhe FU Xiaofei SUN Yonghe HUO Qiuli SHAO Hongmei ZENG Huasen QU Bin CHI Huanyu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324-334,共11页
Taking tight oil in Gaotaizi and Fuyu oil layers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analyses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high pressure mercury inject... Taking tight oil in Gaotaizi and Fuyu oil layers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analyses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high 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 methods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displacement and extraction are firstly employed to quantify crude oil mobility in tight sand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lithologies and oil cont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imulating the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at a temperature of 76-89 °C and a pressure of 35-42 MPa, the lower limit of the porosity of the movable oil is4.4%, and the lower limit of the permeability is 0.015′10-3 mm2. The lower limit of the average pore throat radius is 21 nm. On this basis,a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for three types of tight sand reservoirs is proposed. Type I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larger than 40%, the movable oil ratio(ratio of movable oil to total oil) greater than 30% and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in the range of 0.3-0.6 MPa/m; Type II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in the range of 10%–40%, the movable oil ratio in the range of 5%–30% and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in the range of 0.6–1.0 MPa/m; Type III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less than 10% in general, the movable oil ratio less than 5%, and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greater than1.0 MPa/m. The fluid mobility in tight sand reservoirs is mainly affected by diagenesi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Reservoirs with depth lower than 2000 m are dominated by type I reservoir, whereas those with greater depth are dominated by type I and II reservoirs.Reservoirs in inner delta-front facies are dominated by type I reservoir, whereas those in outer delta-front facies and shore-shallow lacustrine facies are dominated by type II and III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TIGHT oil pore structure crude oil MOBILITY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movable oil ratio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下载PDF
启动压力梯度对稠油油藏开发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柯文丽 张文艳 +1 位作者 郭伟泽 喻高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3期390-398,共9页
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加剧了稠油渗流的阻力,为稠油开发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利用NRSNL非线性渗流模拟软件建立机理模型,研究稠油油藏在不同韵律、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与否对剩余油分布、含水率、采出... 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加剧了稠油渗流的阻力,为稠油开发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利用NRSNL非线性渗流模拟软件建立机理模型,研究稠油油藏在不同韵律、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与否对剩余油分布、含水率、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会降低油藏采出程度,油井含水率上升较快,开采20年,采出程度降低1.72%~3.09%,含水上升1.31%~2.78%;相同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反韵律储层采出程度低于正韵律与复合韵律;原油黏度越大、渗透率级差越大,启动压力梯度对采出程度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启动压力梯度 剩余油分布 韵律 渗透率级差 原油黏度
下载PDF
掺稀稠油重组分沉积规律研究
3
作者 黄辉荣 虞维超 +3 位作者 唐艺宁 梁平 王大庆 孙晓波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1期158-166,共9页
稠油因蜡、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含量多,致使其流动性差,在管输过程中极易出现重组分沉积堵塞管道,给管输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掺混稀油是改善稠油流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对掺混原油沉积规律关注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小型沉... 稠油因蜡、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含量多,致使其流动性差,在管输过程中极易出现重组分沉积堵塞管道,给管输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掺混稀油是改善稠油流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对掺混原油沉积规律关注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小型沉积实验装置,系统研究稀油类型、掺混比例、沉积时间等对掺混原油沉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时间增加,掺混原油沉积物质量逐渐增大;施加搅拌后,掺混原油沉积物质量减小,且搅拌速率越大,沉积物质量越小;增大稀油掺混量,掺混原油析蜡点降低,沉积物质量减小。揭示了沉积物中蜡、胶质、沥青质含量增加是造成沉积物质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将掺混原油析蜡点作为稠油掺稀输送的重要工艺参数加以考虑。该结论为掺混原油管道主要进线指标以及清管周期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掺混原油 掺混比例 析蜡点 沉积规律
下载PDF
中国原油期货动态套期保值比率研究
4
作者 尹继元 《江苏商论》 2023年第11期3-7,共5页
原油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择中国原油期货和原油现货作为研究对象,在风险最小化的标准下构建DCC-GARCH与Copula-GARCH两种动态模型进行套期保值比率研究,并且将由两种动态套保模型所得到的套期保值比率和OLS、B-VAR以及VEC... 原油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择中国原油期货和原油现货作为研究对象,在风险最小化的标准下构建DCC-GARCH与Copula-GARCH两种动态模型进行套期保值比率研究,并且将由两种动态套保模型所得到的套期保值比率和OLS、B-VAR以及VECM模型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证明:中国原油期货和现货具有显著的反向“杠杆效应”;中国原油期货在大多数模型下都具有超过70%的方差减少幅度;Copula-GARCH模型在五种模型中所取得的套保绩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期货 DCC-GARCH 套期保值比率
下载PDF
加工塔河重质原油的延迟焦化装置结焦问题分析
5
作者 吴振华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22-26,I0002,共6页
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加工原油品种单一,为塔河重质原油,该原油密度高、性质恶劣,沥青质、残炭、金属含量高,重质馏分易结焦,全厂加工主流程采用焦化路线。随着原油劣质化程度不断加剧,分馏塔底结焦、炉管结焦、焦炭塔顶大油气线结焦问... 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加工原油品种单一,为塔河重质原油,该原油密度高、性质恶劣,沥青质、残炭、金属含量高,重质馏分易结焦,全厂加工主流程采用焦化路线。随着原油劣质化程度不断加剧,分馏塔底结焦、炉管结焦、焦炭塔顶大油气线结焦问题经常发生,造成装置降负荷、产品质量波动、安全风险大幅增加,严重制约了装置乃至全厂的长周期平稳生产。首先介绍了装置现状和结焦原理,然后从原油性质、焦化炉出口温度、分馏塔底温度、炉管注汽、生焦高度、循环比、消泡剂、急冷油、污油回炼等多方面分析造成焦化装置各部位结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沥青质 残炭 结焦 循环比
下载PDF
基于炼油过程仿真的原油混炼比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兰鸿森 黄河清 +2 位作者 毛福忠 丁锋 杨家本 《石油炼制与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50-54,共5页
讨论基于炼油过程仿真的原油混炼比优化方法,使原油混炼比的确定,不仅考虑原油物性,而且考虑装置特性、炼油工艺过程及原油、产品市场价格,从而有效地实现稳定生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实例分析证实,此方法实用、有效。
关键词 原油 混合比 最优化 仿真 炼油过程
下载PDF
微波法测量原油含水率计算公式的推导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国忠 穆磊 +1 位作者 张永攀 杨显志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5-37,共3页
基于微波双参数法测量原油含水率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油气水三相混合流体的复介电常数模型,研究了储能因子和损耗因子与混合流体密度的关系,给出了消除混合流体密度影响的原油含水率微波测量方法,推导了原油含水率与微波测量参数的函数... 基于微波双参数法测量原油含水率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油气水三相混合流体的复介电常数模型,研究了储能因子和损耗因子与混合流体密度的关系,给出了消除混合流体密度影响的原油含水率微波测量方法,推导了原油含水率与微波测量参数的函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含水率 微波法 复介电常数 衰减量 公式 推导
下载PDF
油管钢在饱和二氧化碳模拟油田液中的腐蚀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水林 崔振铎 +2 位作者 李春福 朱胜利 杨贤金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40-344,共5页
利用自制压力釜 ,通过失重法 ,分别研究了静态及动态条件下不同原油 /水介质含量 (体积 )比对油管钢在CO2 饱和的模拟油田液中的腐蚀影响 ,并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能谱、X -ray衍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腐蚀产物膜的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 利用自制压力釜 ,通过失重法 ,分别研究了静态及动态条件下不同原油 /水介质含量 (体积 )比对油管钢在CO2 饱和的模拟油田液中的腐蚀影响 ,并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能谱、X -ray衍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腐蚀产物膜的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原油 /水介质含量比对阴极析氢反应有显著影响 ,与CO2 腐蚀速率的关系是 :动态条件下 ,水介质含量为 70 %时 ,腐蚀速率出现波谷 ;动、静两种条件下 ,水介质含量为 5 0 %时 ,腐蚀速率各自出现一个波峰 .腐蚀产物膜中含有复盐 (Mn ,Fe)CO3 、(Ca,Mn)CO3 及 (Ca ,Mn ,Fe)CO3 ,腐蚀产物为FeCO3 ,在空气中不稳定 ,发生分解 ,最终生成Fe2 O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钢 二氧化碳腐蚀 原油/水介质含量比 腐蚀产物
下载PDF
俄罗斯含硫原油常压渣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及硫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植昌 李鹏 +1 位作者 徐春明 高金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利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对俄罗斯含硫原油常压渣油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并研究了原料油中硫在催化裂化产品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低的剂油比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轻油收率,降低焦炭产率;而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高的剂油... 利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对俄罗斯含硫原油常压渣油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并研究了原料油中硫在催化裂化产品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低的剂油比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轻油收率,降低焦炭产率;而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高的剂油比有利于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但会导致柴油中的硫含量迅速增加;催化裂化过程中,原料中约40%以上的硫会转化成为分子量很低的硫化物,其次是柴油和焦炭中,分别占25%和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含硫原油 剂油比 硫分布
下载PDF
原油储罐油量动态计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曲艺 陈祥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98-1001,1010,共5页
为了比较精确地计量原油储罐的动态油量,在分析研究油罐液位、油水界面、原油含水率、密度以及温度测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测量中的含水率测量不确定度和净油质量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了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实例提出储罐油... 为了比较精确地计量原油储罐的动态油量,在分析研究油罐液位、油水界面、原油含水率、密度以及温度测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测量中的含水率测量不确定度和净油质量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了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实例提出储罐油量的计量方案和解决在线监测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实用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和解决误差的方法可用于油田联合站和油库罐区动态油量的计量或自动化盘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原油 计量 含水率
下载PDF
基于PLS的原油选择与混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祜康 赵英凯 +1 位作者 李丽娟 俞辉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0,共4页
为降低原油采购成本和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将原油的选择与混合看作一个整体,基于原油属性数据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原油选择与混合优化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应用分支定界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证实了模... 为降低原油采购成本和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将原油的选择与混合看作一个整体,基于原油属性数据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原油选择与混合优化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应用分支定界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证实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选择 混炼比 偏最小二乘法 优化
下载PDF
混合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贡献率 被引量:9
12
作者 常象春 林玉祥 +1 位作者 郭海花 庞凌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80,共6页
含油气盆地中存在混合原油的现象非常普遍,按照形成条件可区分出4种不同的混合类型。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不同有机相原油混合后体现各自母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生物降解原油与正常原油混合后具有完整的饱和烃谱峰,同时还反映生物降... 含油气盆地中存在混合原油的现象非常普遍,按照形成条件可区分出4种不同的混合类型。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不同有机相原油混合后体现各自母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生物降解原油与正常原油混合后具有完整的饱和烃谱峰,同时还反映生物降解特点;不同成熟度的原油混合后既可检出热稳定性低的化合物,部分成熟度参数还可指示成熟特征;高成熟天然气与原油混合后,往往会使不同组分段的成熟度产生明显变化。特殊化合物绝对浓度定量法、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法、碳同位素法和拟合图版法是常见的定量成藏贡献率方法。针对混合原油地球化学识别和贡献率定量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指纹技术进行优化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原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球化学 贡献率 指纹技术
下载PDF
防气杆式抽油泵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东奇 佘梅卿 彭建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37,共3页
针对深井、高油气比油藏,常规管式泵抽油存在气体影响大、泵效低、作业工作量大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环形阀式防气杆式抽油泵。讨论了环形阀式防气杆式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密封材料对环形阀工作寿命的影响、泵的选井条件、适应范围、... 针对深井、高油气比油藏,常规管式泵抽油存在气体影响大、泵效低、作业工作量大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环形阀式防气杆式抽油泵。讨论了环形阀式防气杆式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密封材料对环形阀工作寿命的影响、泵的选井条件、适应范围、注意事项以及现场应用情况等。在室内对不同沉没度、不同油气比下泵的容积效率进行了模拟测试:当油气比在300m3/t以内时,泵的容积效率可达60%以上;油气比在1500m3/t时,泵仍不会出现气锁。现场应用表明,在油气比为250m3/t左右时,可提高泵效10个百分点,同时还能减少作业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式抽油泵 高油气比 防气 原油 开采 应用
下载PDF
小波变换式原油含水率测试仪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文科 朱长纯 刘君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采用了平行板电容器式原油水份传感器 ,使得原油水份传感器便于清洗。建立了原油水份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从而得到了原油含水率与原油水份传感器的等效电容之间的关系。首次把小波变换技术应用到原油含水率测试试仪中 ,构造的声表面波换... 采用了平行板电容器式原油水份传感器 ,使得原油水份传感器便于清洗。建立了原油水份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从而得到了原油含水率与原油水份传感器的等效电容之间的关系。首次把小波变换技术应用到原油含水率测试试仪中 ,构造的声表面波换能器的脉冲响应函数等于小波函数 ,从而制造出了声表面波式小波变换的重构器件 ,该器件可以有效滤除干扰信号。为了减小极板材料对测量的影响 ,极板材料可选用铁镍合金 ,也可选用镀有金或银的陶瓷或石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含水率 测试仪 变换式 脉冲响应函数 小波变换 声表面波 极板材料 含水率测试 传感器 数学模型 等效电容 技术应用 小波函数 干扰信号 铁镍合金 水份 容器式 平行板 换能器 器件 选用
下载PDF
自然风化条件下原油中金刚烷的风化规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詹天荣 张魁英 +4 位作者 杨佰娟 郑立 臧家业 王小如 黎先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以渤海2个原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然风化实验,探讨了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其风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00 d的室外自然风化,原油中金刚烷的分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风化损失程度与金刚烷化合物的沸点有关,风化初期单金刚烷损... 以渤海2个原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然风化实验,探讨了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其风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00 d的室外自然风化,原油中金刚烷的分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风化损失程度与金刚烷化合物的沸点有关,风化初期单金刚烷损失严重,风化45 d,单金刚烷完全消失;双金刚烷浓度变化较小,有较好的抗风化稳定性;通过t检验分析,所选取诊断比值中,单金刚烷指标A6、A8、A12和双金刚烷指标A16、A17、A18较为稳定,能很好地指示自然风化20 d内油样的来源;双金刚烷指标A17、A18风化100 d非常稳定,可用于长期自然风化油样来源鉴别,金刚烷化合物诊断比值对于溢油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金刚烷 自然风化 诊断比值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藿烷类的单体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继扬 向明菊 周友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0-313,318,共4页
对 5个广东泥炭样品和 3个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样品中支链烷烃和环烷烃进行了分离 ,应用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 (GC -IRMS)测定了其中藿烷类单体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研究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 ,结果表明泥炭中藿烷类δ1 3C为 - 2 1 .7... 对 5个广东泥炭样品和 3个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样品中支链烷烃和环烷烃进行了分离 ,应用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 (GC -IRMS)测定了其中藿烷类单体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研究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 ,结果表明泥炭中藿烷类δ1 3C为 - 2 1 .7‰~ - 34.4‰ ,与湖相页岩和原油中藿类相比 ,相对富集1 3C ;同一样品中 ,不同碳数和不同构型的藿烷之间 ,δ1 3C相差 4.4‰~ 1 2 .8‰ ,说明同一沉积环境中可能生长具有不同碳同位素组成藿类先质的多种微生物 ,相对亏损1 3C的C2 9βα、C2 9ββ、C31 βα藿烷可能来自甲烷菌 ,相对富集1 3C的C2 9αβ、C30 αβ藿烷可能来自化学自养型细菌 ;准噶尔盆地原油中藿烷类碳同位素δ1 3C为 - 30 .6‰~ - 53.4‰ ,原油之间藿烷δ1 3C值具有明显差别 ,它们指示克乌断裂带东部原油来自二叠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烷类 单体碳稳定同位素 原油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油指纹鉴别中特征比值的t检验比较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培艳 王鑫平 包木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9-82,共4页
介绍了基于油品特征比值进行油指纹鉴别的t检验比较法,包括方法原理、特征比值的筛选及鉴别原则,并分别以某原油及其风化样品的油指纹鉴别和2种不同原油的油指纹鉴别为例,说明了t检验法在两个油品鉴别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方法将传统油指... 介绍了基于油品特征比值进行油指纹鉴别的t检验比较法,包括方法原理、特征比值的筛选及鉴别原则,并分别以某原油及其风化样品的油指纹鉴别和2种不同原油的油指纹鉴别为例,说明了t检验法在两个油品鉴别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方法将传统油指纹鉴别中繁杂的谱图比较或抽象的数值比较转化直观简洁图形判别,减小了目视谱图比较的主观随意性和人为差别,并提出了量化指标,使得鉴别结果更加可靠,利于油指纹鉴别方法的标准化和推广.同时综合文献也给出应用t检验法进行油指纹鉴别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风化油 特征比值 t检验法 油指纹鉴别
下载PDF
基于原油配比混合实验的显微荧光光谱特征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奥 陈红汉 +3 位作者 贺聪 雷明珠 雷川 王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39-3046,共8页
显微荧光光谱已经成为流体包裹体系统测试分析中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可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原油与油包裹体,从而为研究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成藏历史提供重要依据。不同来源的原油在运聚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为了有效识别... 显微荧光光谱已经成为流体包裹体系统测试分析中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可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原油与油包裹体,从而为研究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成藏历史提供重要依据。不同来源的原油在运聚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为了有效识别这一类地质过程,基于不同比例的原油配比混合实验,研究原油混合后的显微荧光光谱的具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原油混源使得显微荧光光谱参数λmax ,QF-535和CIE-XY发生了非线性变化,具体表现为混源后原油的荧光光谱参数均介于两个端元油之间,混源油中某一端元油的比例越大,其荧光光谱参数越靠近这一端元油。在CIE-XY色品图中主要表现为非线性渐变的荧光颜色特征。光谱谱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谱形由“单峰型”变为“双峰型”和“三峰型”,同时主峰波长和次峰波长保留了两个端元油的信息;QF-535与混源比例可建立曲线用来定量计算两端元油的相对贡献度。综合上述荧光光谱参数和谱形的变化特征,利用原油和油包裹体的显微荧光分析,识别出东海盆地西湖凹陷 A 气田有三种不同类型原油充注,中间还发生了一次原油混源作用,即蓝绿色荧光原油和黄色荧光原油发生了混合,定量计算其混源程度为介于4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荧光光谱 混源 原油 油包裹体 配比实验
下载PDF
电容法油罐多液位测量仪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丽钧 冯海杰 常丽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5年第1期70-73,共4页
基于含水率不同的原油其有效电容介电常数不同的理论和油罐不同高度其含水率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粗线、实时测量原油分离罐多液位的方法.详细地介绍了测量原理、系统组成以及工作过程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取得了如期的效果.此油... 基于含水率不同的原油其有效电容介电常数不同的理论和油罐不同高度其含水率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粗线、实时测量原油分离罐多液位的方法.详细地介绍了测量原理、系统组成以及工作过程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取得了如期的效果.此油罐多液位测量系统对于掌握油田的油量和油罐的排水量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法 介电常数 原油含水率 油罐液位 测量系统
下载PDF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冬至 夏伯锴 曾蕾蕾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2,45,共4页
通过多传感器技术对原油含水率测量影响的多个参量进行测定,提出基于样本矩阵非线性变换的多维回归和遗传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方法,对原油含水率的高精度、智能化测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结果明显优... 通过多传感器技术对原油含水率测量影响的多个参量进行测定,提出基于样本矩阵非线性变换的多维回归和遗传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方法,对原油含水率的高精度、智能化测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结果明显优于多维回归和单纯LM算法的神经网络方法,具有全局收敛、泛化能力强等特点,取得很好的融合效果和测量精度,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智能信息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含水率 多传感器 多维回归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