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处理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经验分享 被引量:6
1
作者 丰雷 慕朝伟 +4 位作者 颜红兵 吴永健 乔树宾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7期412-415,共4页
介入医师在处理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分叉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时,经常需要借助微导管来改善导丝的操控性,提高导丝的支撑力、通过性以及快速交换导丝。目前临床常用的微导管如Finecross导管(Terumo... 介入医师在处理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分叉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时,经常需要借助微导管来改善导丝的操控性,提高导丝的支撑力、通过性以及快速交换导丝。目前临床常用的微导管如Finecross导管(Terumo Corporation,Tokyo,Japan)和Corsair导管(Asahi Intecc,Aichi,Japan)均为单腔结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尚存有明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sade双腔微导管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庆 梁田 +2 位作者 梅发光 王忠良 李家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32-1232,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反复胸闷痛15年,加重半个月余”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患者于2017-03-28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中见:前降支(LAD)中段80%。90%狭窄,远段90%狭窄,回旋支(...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反复胸闷痛15年,加重半个月余”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患者于2017-03-28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中见:前降支(LAD)中段80%。90%狭窄,远段90%狭窄,回旋支(LCX)近中段100%闭塞,远段可见右冠脉(RCA);近段不规则,中远段60%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 导管 入院诊断 2型糖尿病 临床资料 高血压病 胸闷痛
下载PDF
双腔微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泽升 彭万忠 +2 位作者 宋志远 马增才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5,I0003,共4页
目的总结双腔微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例CTO患者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了双腔微导管,其中7例为左前降支闭塞,1例为右冠状动脉闭塞。结果 8例患者罪犯血管均为CTO伴分支病变,前向导... 目的总结双腔微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例CTO患者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了双腔微导管,其中7例为左前降支闭塞,1例为右冠状动脉闭塞。结果 8例患者罪犯血管均为CTO伴分支病变,前向导丝技术成功2例,逆向导丝技术6例;双腔微导管经前向指引导管应用7例,经逆向侧支循环途径应用1例。8例患者CTO病变均成功开通,且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双腔微导管用于CTO伴分支病变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导管
下载PDF
双腔微导管在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5 位作者 孙家安 赵玉英 张莉 齐书英 丁超 王冬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20-324,共5页
目的评价双腔微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白求恩国... 目的评价双腔微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应用双腔微导管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CTO患者2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患者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双腔微导管对存在分叉病变的23支CTO血管进行处理,共计21支(91.3%)血管成功完成支架置入,2支血管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因靶血管过小未置入支架。所有处理的血管均实现血管开通,TIMI血流Ⅲ级,操作成功率为100%。11支(47.8%)右冠状动脉及3支(13.0%)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单支架策略,9支(39.1%)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双支架策略,其中4处采用mini-crush支架术,4处采用改良裤裙支架术,1处采用改良T支架术,所有双支架术式均完成对吻扩张。术中术后无MACE发生。结论双腔微导管可用于PCI术中协助处理存在分叉病变的C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分叉病变 导管
下载PDF
半永久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晓东 李小萍 +2 位作者 宋洁 李瑛 李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期913-919,共7页
背景: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要补充形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有研究发现,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不... 背景: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要补充形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有研究发现,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还鲜有报道。目的:比较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48例及颈静脉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组32例,以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内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使用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基础实验 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健康对照 炎性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症状态 省级基金
下载PDF
自制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引导下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4 位作者 赵玉英 孔令锋 马彦卓 孙家安 王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9期696-699,共4页
处理入口不明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借助血管内超声,但反复交换微导管和超声导管可能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由血管内超声导管以及与其并联为一体的治疗微导管构成,超声... 处理入口不明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借助血管内超声,但反复交换微导管和超声导管可能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由血管内超声导管以及与其并联为一体的治疗微导管构成,超声导管和工作导丝同步进入病变部位,相当于在血管内超声实时探查下进行直接定位操作,有助于正确把握穿刺方向,为介入医师进行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增添了新工具。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结合1例应用此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成功治疗入口闭塞的CTO病变经验,为读者提供更为直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血管内超声 导管 血管内超声导管
下载PDF
双腔微导管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庆 梅发光 梁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386-388,共3页
1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女性,61岁,因“反复胸闷痛15年,加重半个月余”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入院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LAD)中段80%-90%狭窄,远段90%狭窄;回旋支(LCX)近中段... 1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女性,61岁,因“反复胸闷痛15年,加重半个月余”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入院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LAD)中段80%-90%狭窄,远段90%狭窄;回旋支(LCX)近中段100%闭塞,远段可见右冠状动脉(R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导管 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 病例简介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多导丝斑块挤压结合双腔微导管在复杂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4 位作者 王鹏飞 赵玉英 马彦卓 王刚 刘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球囊难以通过靶病变时应用双腔微导管辅助多导丝斑块挤压技术开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解放军第九八〇医院成功接受PCI治疗的280例...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球囊难以通过靶病变时应用双腔微导管辅助多导丝斑块挤压技术开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解放军第九八〇医院成功接受PCI治疗的280例冠状动脉CT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导丝通过病变闭塞段后最小球囊是否能通过分成两组,球囊通过困难并接受双腔微导管辅助多导丝斑块挤压技术患者为实验组(n=60)例,导丝和球囊顺利通过闭塞段患者为对照组(n=220)。观察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及PCI治疗情况,比较住院期和出院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实验组严重钙化发生率、钝形残端或无残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7%比4.55%,P=0.041;80.0%比59.1%,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日本多中心慢性完全闭塞注册研究(J-CTO)评分≥2分、≥3分患者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比64.1%,P=0.002;43.3%比26.8%,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倾向性匹配前技术成功率实验组为93.3%(56/60),对照组为(94.1%,207/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成功率分别为80.0%(48/60)、92.3%(203/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技术成功率、操作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术中导丝通过但最小球囊或微导管不能通过CTO段时病变更复杂、钙化更严重,采用双腔微导管辅助多导丝斑块挤压技术开通有效且相对安全,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 多导丝斑块挤压技术 导管
下载PDF
使用共轴双腔球囊微导管进行球囊辅助Onyx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初步经验
9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25-525,共1页
Onyx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的动静脉畸形(AVM)栓塞,与传统的导管技术相比,球囊辅助Onyx栓塞在治疗AVM中具有独特优势。美国学者Jagadeesan等报道了在治疗脑和颈部AVM时,使用新型Scepter-C和Scepter-XC共轴双腔球囊微导管进行球囊辅助栓... Onyx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的动静脉畸形(AVM)栓塞,与传统的导管技术相比,球囊辅助Onyx栓塞在治疗AVM中具有独特优势。美国学者Jagadeesan等报道了在治疗脑和颈部AVM时,使用新型Scepter-C和Scepter-XC共轴双腔球囊微导管进行球囊辅助栓塞的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治疗 动静脉畸形 ONYX 导管 球囊 初步经验 导管技术
下载PDF
使用双腔球囊微导管血管内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10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51-551,共1页
美国学者Dabus等报道了采用血管内双腔球囊微导管,运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治疗侵袭性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经验。共有5例患者完全符合侵袭性DAVF的诊断标准,年龄为24~62岁,其中4例患者使用Scepter-C 4 mm×10 mm(Microventio... 美国学者Dabus等报道了采用血管内双腔球囊微导管,运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治疗侵袭性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经验。共有5例患者完全符合侵袭性DAVF的诊断标准,年龄为24~62岁,其中4例患者使用Scepter-C 4 mm×10 mm(Microvention,Tustin,CA),1例患者使用Ascent 4 mm×10 mm(Codman,Raynha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血管内治疗 硬脑膜动静脉瘘 球囊 美国学者 栓塞治疗 诊断标准 DAVF
下载PDF
双腔微导管在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莫名 陈忠军 +3 位作者 范铁平 赵旭生 胡腾 李迪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4期373-379,共7页
目的探讨双腔微导管在颈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再通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应用双腔微导管血管再通治疗的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mTIC... 目的探讨双腔微导管在颈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再通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应用双腔微导管血管再通治疗的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mTICI分级),术后30 d及术后6~10个月随访期间卒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事件和支架再闭塞率。结果共纳入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6例,年龄43~83岁,其中男性5例(83.3%),女性1例(16.7%)。长节段闭塞(闭塞段从颈内动脉起始处延伸到C5段远端以上)1例(16.7%)。临床表现为缺血性卒中5例(83.3%),反复TIA 1例(16.7%)。术前NIHSS 1~5分,mRS 1~2分。6例患者(100%)术后均达到mTICI 3级再通。术后2例(33.3%)血管残存狭窄<20%,4例(66.7%)残存狭窄<10%。随访期间无任何卒中或死亡事件,6个月随访mRS 0~1分。结论双腔微导管用于颈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血管再通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一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慢性闭塞 血管再通治疗 导管
下载PDF
双腔微导管辅助反转导丝处理左前降支极度成角分叉病变1例
12
作者 张晓江 马彦卓 汝磊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9期536-540,共5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之一。如何安全、高效地操作导丝进入边支,特别是合并极度成角的分叉病变,是对操作者极大的挑战。2008年反转导丝技术的提出以及此后联合双腔微导管的操作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之一。如何安全、高效地操作导丝进入边支,特别是合并极度成角的分叉病变,是对操作者极大的挑战。2008年反转导丝技术的提出以及此后联合双腔微导管的操作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因病例数限制,国内各中心对此法的相关实践及病例报道较少,经验不足。本文报道1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伴对角支严重狭窄及极度成角,在双腔微导管辅助下反转导丝进入对角支中段内膜下,平行导丝技术返回真腔,辅以血管内超声,明确血管真腔及分叉结构、斑块构成,以对角支为主支,成功行双支架置入术。以此探讨安全高效的分叉病变反转导丝技术,分析其术前准备、启动时机、术中操作技巧、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为临床处理此类病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反转导丝技术 导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吸痰管对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灵活应用
13
作者 安辉 张丽敏 +1 位作者 李立君 王勇 《黑龙江医学》 2005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导管 吸痰管 插管 肺隔离 心胸外科手术 灵活应用 社会 方法
下载PDF
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在可视DLT肺隔离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4
作者 苗芳芳 叶伟光 +1 位作者 王天龙 赵国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在可视DLT实施肺隔离技术教学中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优势。方法 选择2020年3—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未使用过可视DLT的住院医师共49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名采用传统教... 目的 本研究探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在可视DLT实施肺隔离技术教学中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优势。方法 选择2020年3—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未使用过可视DLT的住院医师共49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试验组24名采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再对比可视DLT插管考核情况以及教学问卷的调查结果。结果 培训结束后,试验组成功定位可视DLT所需时间为(51.78±9.98)s明显低于对照组为(58.88±12.40)s(P <0.05),试验组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为87.50%,学习能力为91.67%,实际操作能力为87.50%以及对教学模式整体的满意率为8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可视DLT实施肺隔离技术的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支气管导管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肺隔离 传统教学 满意率
下载PDF
支气管镜下置入双腔微导管治疗肺大咯血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晔 林勇 黄溢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20期2842-2843,共2页
肺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大多数肺大咯血经积极内科常规综合止血措施后咯血会很快停止,但仍有不少患者的大咯血难以控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笔者采用急诊支气管镜下微导管置入治疗肺大咯血.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肺大咯血 支气管镜 置入治疗 导管治疗 呼吸内科 文献分析 导管
原文传递
改良的双腔微导管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血流储备分数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文明 谢燕青 +5 位作者 孙勇 李长岭 蒋峻 周忠 麦一峰 王建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1-845,共5页
目的分析改良的双腔微导管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测定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两个中心28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传统技术组和新技术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进行FFR检查时的射线时间、... 目的分析改良的双腔微导管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测定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两个中心28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传统技术组和新技术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进行FFR检查时的射线时间、造影剂剂量及FFR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传统技术组16例,新技术组12例。传统技术组FFR平均射线时间(33.25±7.30)s,平均使用造影剂量(80.81±27.46)ml,显著多于新技术组的(21.17±3.33)s、(50.83±15.15)mL(两组均P<0.05)。传统技术组有3例操作失败,出现冠脉疼挛2例;新技术组全部操作成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有限的经验表明,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后,应用改良的双腔微导管协助进行“关闭分支”FFR测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血流储备分数 分叉病变
原文传递
纤维支气管镜下一次置入2根新型双腔微导管治疗大咯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晔 崔会芳 +6 位作者 林勇 黄溢华 陈辉民 熊贤俊 吕黎松 苏桂琴 陈艺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365-367,共3页
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大多经积极常规综合止血治疗后,咯血会很快减少和停止。但仍有不少患者大咯血难以控制,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在碘过敏及难以耐受手术和疑为肺动脉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本研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一次置入2根... 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大多经积极常规综合止血治疗后,咯血会很快减少和停止。但仍有不少患者大咯血难以控制,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在碘过敏及难以耐受手术和疑为肺动脉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本研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一次置入2根新型双腔微导管治疗大咯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纤维支气管镜 导管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