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s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Earth's Crust Movement Now Operational
1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1年第1期10-10,共1页
An observation network focusing on earthquakes wascompleted one year aheadof schedule and put into operationrecently. According to scientists, this135-million-yuan (U.S.$16.3million) project could also be usedfor geod... An observation network focusing on earthquakes wascompleted one year aheadof schedule and put into operationrecently. According to scientists, this135-million-yuan (U.S.$16.3million) project could also be usedfor geodetic surveying, ionosphereand sea-level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China’s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Earth’s crust movement Now Operational
下载PDF
Earth crust vertical movements according to ITRF2000, ITRF2005,ITRF2008 and ITRF2014 coordinate systems and their comparing analysis 被引量:3
2
作者 N.A.Chujkova T.G.Maximova +1 位作者 T.S.Chesnokova A.N.Grushinsky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The analysis of Earth’s crust movement vertical velocities was made both for separate regions, and averaged on regions. As input data coordinates and velocities of earth crust points, obtained in International Coordi... The analysis of Earth’s crust movement vertical velocities was made both for separate regions, and averaged on regions. As input data coordinates and velocities of earth crust points, obtained in International Coordinate Systems ITRF2000, ITRF2005,ITRF2008 on the base of processing radio interferometric(VLBI), laser(SLR), Doppler(DORIS) and GPS observations was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global analysis all input velocity values were averaged in the x trapezoids. For filling trapezoids the spherical function expansion to N=36 was made. Expansion harmonic coefficients allowed determine the glob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 crust movements both for all Earth, and for separate hemispheres, polar and equatorial regions, continents and oceans. It appears, that polar regions were risen, and equatorial ones were lowered, that can indicate the modern Earth oblateness reduction. The constructed maps of vertical velocities were compared with obtained by us map of earth crust strain distribution. It is appeared, that regions of modern earth surface rising(Fennoscandia, Canada, Antarctica) coincide with regions of vertical extension strain, and the lowering regions-with compression region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harmonious coefficients the mean-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for expansion of power n=1 N and power dispersion were determined. Whereas the results converge badly and dispersion increased with the n grows, hence we can concludes, that vertical movements do not characterized global earth crust movement and denotes the unrelated character of these movement. Seemingly, the main cause of such movement origin is the local seismic events(earthquake, volcanic eruption and so on). It confirms by our conclusions about correspondence of vertical strain maximal gradient(and therefore vertical velocities) map of the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In work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obtained results for separate Earth’s regions was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st movement Coordinate system UPLIFT
下载PDF
Analysis on monitoring crust movement by using GPS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
3
作者 蔡宏翔 宋成骅 刘经南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7年第3期300-305,共6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1993 and 1995 GPS data acquired from crust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monitoring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e following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could be drawn: the levelly movingrate 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1993 and 1995 GPS data acquired from crust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monitoring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e following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could be drawn: the levelly movingrate and direction of the land massifs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tally with the viewpoint generally held by geologistsand geophysicists in recent years; the accuracy of monitoring crust movement has reached the world advanced level;the result has provided valuable and reliable information t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odern crust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the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st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GPS QINGHAI-XIZANG PLATEAU GEOLOGY GEOPHYSICS
原文传递
The Rigid body of Paleo-continent in the crust of Taiwan and the recent plate movement
4
作者 刘光夏 赵文俊 +1 位作者 任文菊 吴岫云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1994年第S1期133-136,共4页
TheRigidbodyofPaleo-continentinthecrustofTaiwanandtherecentplatemovementGang-XiaLIU(刘光夏),Wen-JunZHAO(赵文俊)Wen... TheRigidbodyofPaleo-continentinthecrustofTaiwanandtherecentplatemovementGang-XiaLIU(刘光夏),Wen-JunZHAO(赵文俊)Wen-JuREN(任文菊)andX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st of Taiwan plate movement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怀远运动期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地质意义
5
作者 吴淳 刘波 +3 位作者 魏柳斌 刘新社 芦飞凡 石开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2-743,共12页
怀远运动不整合面附近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的勘探新方向。在地层的暴露剥蚀和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作用下,寒武系顶部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储层,但岩溶古地貌尚未得到恢复,难以满足勘探的要求。本文基于录井、测井、岩心及野外剖面等资料,通... 怀远运动不整合面附近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的勘探新方向。在地层的暴露剥蚀和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作用下,寒武系顶部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储层,但岩溶古地貌尚未得到恢复,难以满足勘探的要求。本文基于录井、测井、岩心及野外剖面等资料,通过地层划分、对比和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寒武系上覆地层中优选马三段顶面作为岩溶古地貌恢复的基准面。根据寒武系顶部与马三段顶面之间的印模厚度,绘制地层等值线图,并恢复岩溶古地貌。基于此,可以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共3个古地貌单元,在岩溶斜坡中可划分出次一级地貌单元——残丘。研究区在怀远运动期为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西部庆阳、同心、鄂尔多斯一带为岩溶高地,中部条带状岩溶斜坡区发育乌审旗、大荔等残丘地貌,东部吕梁一带为岩溶盆地。根据古地貌单元与储层发育的关系,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内的残丘有利于储层的形成,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怀远运动 风化壳岩溶 岩溶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Mantle/Crust Evolution and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as Exemplified by Zhangjiakou-West Beijing Region 被引量:5
6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4 位作者 李红阳 侯泉林 宋立军 王宝德 许传诗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4年第1期1-14,共14页
The living circumstances of human being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s exemplified by the Zhangjiakou-West Beijing reg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tensive mantle-crust uplift, which led to a... The living circumstances of human being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s exemplified by the Zhangjiakou-West Beijing reg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tensive mantle-crust uplift, which led to anomalous element background values for regional rocks (ores) and soils. As a result, some agricultural crops, and forests and fruits are of “super-quality and high yield” or of “poor quality and low yield”. The anomalous elements can find their way into grains, fruits, vegetables and drinking water and then will be taken by human beings, constituting a food chain, which would directly impact human health and lead to the spread of some endemic diseas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Zhangjiakou-West Beijing region are the outcome of geotectonic evolution since the Mesozoic. Mantle-crust movement is the key factor leading to the evolution and change of the regionall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岩石 土壤 农作物 水果 饮水 人类健康
下载PDF
Crust-Mantle Structures and Gol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Mantle Fluid System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军 孙忠实 +1 位作者 王庆飞 韦延光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3年第3期263-270,共8页
Gol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ore-forming fluid is the essenc e of gold metalliz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stinguishing symbols of man tle fluid and effect of crust-mantle structure on fluid movement. Fluid mov... Gol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ore-forming fluid is the essenc e of gold metalliz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stinguishing symbols of man tle fluid and effect of crust-mantle structure on fluid movement. Fluid moving processes include osmosis, surge, gas-liquid alternation and mutation of fluid speed. During fluid movement, gold will be enriched gradually. Finally, a layere d circulatory system is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地层相互作用 金矿床 聚集运动 富集机制 储集层流动系统
下载PDF
GPS技术应用于中国地壳运动研究的方法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31
8
作者 江在森 马宗晋 +3 位作者 牛安福 张晓亮 王双绪 陈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79,共9页
文中主要就中国利用GPS等空间测地资料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 ,以及用于地震预测探索方面 ,从方法技术和近年来取得的一些初步结果进行了概要性论述。介绍了利用GPS技术资料研究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水平应变场、建立地壳运动模型等方... 文中主要就中国利用GPS等空间测地资料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 ,以及用于地震预测探索方面 ,从方法技术和近年来取得的一些初步结果进行了概要性论述。介绍了利用GPS技术资料研究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水平应变场、建立地壳运动模型等方法研究的进展。由GPS观测给出的地壳水平运动初步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现时水平运动在全球参考系中为整体向东 ,并兼有顺时针扭转运动。西部地区构造形变强烈 ,整个青藏块体及其边界带 ,以及新疆西部是应变值最高的区域 ,水平应变场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为近NE向 ,空间差异显著 ,反映了印度板块碰撞推挤和青藏块体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东部水平运动的差异性不显著。强震分布于地壳运动的大小、方向显著变化的区域 ,大地震通常发生在水平剪应变高值区或其边缘 ,尤其是与区域主干断裂的构造活动背景相一致的剪应变率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技术 中国地壳运动 水平应变场 构造变形 地震预测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中国大陆近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 被引量:86
9
作者 李辉 申重阳 +3 位作者 孙少安 王晓权 项爱民 刘少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0,共10页
根据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网络、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重力网流动观测成果,给出中国大陆1998年以来2—3年尺度的中国大陆动态重力场变化图像,并结合中国动力构造环境和强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动态重力场变化图像... 根据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网络、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重力网流动观测成果,给出中国大陆1998年以来2—3年尺度的中国大陆动态重力场变化图像,并结合中国动力构造环境和强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动态重力场变化图像基本反映了中国大陆近期地壳物质运动和主要强震活动的基本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重力观测网 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地壳运动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变化与汶川8.0级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113
10
作者 祝意青 徐云马 +1 位作者 吕弋培 李铁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38-2546,共9页
利用成都地区1996-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果,系统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其与汶川8.0级地震的关系.①重力变化与龙门山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空间联系,重力测量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 利用成都地区1996-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果,系统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其与汶川8.0级地震的关系.①重力变化与龙门山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空间联系,重力测量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变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效应.②成都地区重力场动态图像较完整地反映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前兆信息.③映秀及北川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累积量达120×10^(-8)m·s^(-2),较好地反映了汶川地震前映秀和北川两个极震区附近的重力测点随时间的剧烈波动性上升变化.④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东侧的四川盆地相对稳定,而较显著的重力变化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川西高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重力异常 地壳运动 构造活动
下载PDF
华北东部地幔热柱的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27
11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5 位作者 马宝军 张建珍 毛景文 李厚民 王宝德 陈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1-942,共12页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华北地幔热柱强烈上隆过程中,在岩石圈底部受阻并呈蘑菇状向外拆离流变,在使上部岩石圈发生...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华北地幔热柱强烈上隆过程中,在岩石圈底部受阻并呈蘑菇状向外拆离流变,在使上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流变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受到韧性剪切带的切割,导致深熔岩浆活动并带动围岩上隆,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幔枝构造)。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隆起的高原转变为一盆多山耦合格局——地幔热柱上部的热减薄断(拗)陷与外围的一系列幔枝构造的空间有机组合,即华北东部裂陷盆地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朝鲜半岛、南与大别造山带(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幔枝构造)均为盆-山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壳运动 地幔热柱 幔枝构造 伸展构造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垂直形变特征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1
12
作者 刘经南 姚宜斌 +2 位作者 施闯 陶本藻 姜卫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GPS观测资料进行大范围的垂直形变特征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网络工程基准站和基本站的GPS观测资料 ,绘制了中国大陆的垂直速率等值线图像 ,并对中国大陆垂直运动特征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垂直运动在 70 %以... 利用GPS观测资料进行大范围的垂直形变特征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网络工程基准站和基本站的GPS观测资料 ,绘制了中国大陆的垂直速率等值线图像 ,并对中国大陆垂直运动特征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垂直运动在 70 %以上的区域表现为沉降运动 ,在青藏高原和除北京外的整个华北块体及燕山块体的垂直运动表现为隆升的趋势。中国大陆西北和东南、西南和东北的整体垂直运动呈一种斜对称状态。对基于GPS观测所得的等值线图与基于水准观测所得的等值线图进行了比较 ,比较结果显示 ,除了华南块体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垂直形变 GPS观测 水准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南极板块运动新模型的确定与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姜卫平 鄂栋臣 +1 位作者 詹必伟 刘友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9,共9页
自1995年起,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组织实施全南极国际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联测.本文运用GAMIT/GLOBK软件分析了从1997到2004年的SCAR GPS数据和在南极的一些GP... 自1995年起,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组织实施全南极国际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联测.本文运用GAMIT/GLOBK软件分析了从1997到2004年的SCAR GPS数据和在南极的一些GPS永久跟踪站数据.数据处理分为两步,第一步:运用GAMIT软件进行单天解算,估计站位置、轨道等参数,其数据源主要有以下三类:(1)SCAR GPS观测站;(2)南极的连续跟踪站;(3)南极及其周边的部分IGS站;第二步:运用GLOBK软件加入SOPAC(Scripps Orbit and Permanent Array Center)的全球GPS子网(IGS1、IGS2、IGS3)进行全球网平差解算测站位置和速度.然后,参照地质构造讨论网的形变,分析了南极板块的现今地壳运动.GPS结果显示南极板块的欧拉角速度是0.224(°)/Ma,旋转极的位置为(58.69°N,128.29°W),这与NNR-NUVEL-1A预测的和一些前期GPS研究的成果有着较大的不同.相对于澳大利亚板块,本文结果同其他模型的旋转角速度相差约0.01(°)/Ma,旋转极的位置相差在4°以内,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这为描述南极板块运动提供了一个更为精确的新的运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R GPS 速度场 南极板块 地壳运动
下载PDF
关于巴楚运动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艺斌 李罗照 +3 位作者 姜衍文 刘秉理 肖传桃 周淑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江汉石油学院在研究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纪地层时,曾对前人提出的“巴楚运动”及其相关地层作了详细研究。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对剖面上牙形石的详细分析、研究后认为,所谓“巴楚运动”并不存在,对“运动”所依据的牙形类化石资料和... 江汉石油学院在研究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纪地层时,曾对前人提出的“巴楚运动”及其相关地层作了详细研究。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对剖面上牙形石的详细分析、研究后认为,所谓“巴楚运动”并不存在,对“运动”所依据的牙形类化石资料和所建立的“平行不整合”提出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地壳运动 石炭纪 牙形石 巴楚运动
下载PDF
天山现今地壳运动的形变场分析 被引量:40
15
作者 王晓强 李杰 +1 位作者 王琪 Alexander Zubovich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8,共6页
对天山地区GPS测量成果进行系统处理,获得了整体天山相对于欧亚大陆的现今地壳运动的212个GPS站速度场结果,再现了受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作用下天山地区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构造变形分布状态。天山地区GPS速度场表明,天山地壳缩短由南向北... 对天山地区GPS测量成果进行系统处理,获得了整体天山相对于欧亚大陆的现今地壳运动的212个GPS站速度场结果,再现了受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作用下天山地区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构造变形分布状态。天山地区GPS速度场表明,天山地壳缩短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表明板块的推挤作用力随着天山的褶皱变形相应减弱;西天山的变形强于东天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西部帕米尔高原对天山的直接俯冲推挤作用的结果;而东天山的构造活动则是塔里木块体对其缓慢推挤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地壳运动 GPS观测 推挤作用 构造变形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地壳垂直运动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冯浩鉴 顾旦生 +2 位作者 张莉 赵继林 王先昆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23,共8页
本文根据我国东部地区3756个重复水准点资料,提出了与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相结合的新的数据处理思想,分别绘制了我国东部地区陆地与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图。应用地球动力学观点,重点探讨了东部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特征及其机制,... 本文根据我国东部地区3756个重复水准点资料,提出了与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相结合的新的数据处理思想,分别绘制了我国东部地区陆地与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图。应用地球动力学观点,重点探讨了东部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特征及其机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东经108度以东)地壳垂直运动总体表现为以地块为单元的拼合构造运动,这些块体的垂直运动速率、倾角年变率及相对应的方位角均不一致,指出这个现象与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各板块水平运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垂直运动 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规律 中国
下载PDF
2008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中期预测 被引量:40
17
作者 祝意青 徐云马 梁伟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5,132,共4页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获得的重力变化及强震活动性,介绍2008年新藏交界地区(36.0°N,80.0°E为中心,半径200km)Ms7.3地震中期预报的基本依据及重力场动态演化图像。
关键词 地壳运动 重力变化 于田地震 中期预测 地震活动
下载PDF
GPS在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监测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云 孙建中 +1 位作者 乔学军 王辉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79-82,136,共5页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科学工程项目产出的GPS观测资料为基础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连续变形算法对资料进一步做了形变计算 ,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大陆地块及其边界带运动与形变进行了分析。对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序列采用小波变换进行...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科学工程项目产出的GPS观测资料为基础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连续变形算法对资料进一步做了形变计算 ,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大陆地块及其边界带运动与形变进行了分析。对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序列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分解变换 ,分析了部分震例 ,探讨了GPS连续观测序列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现今地壳运动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下载PDF
GPS揭示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前兆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云 孙建中 +3 位作者 乔学军 王辉 张燕 施顺英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14-20,共7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产出的GPS观测资料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连续变形算法对资料进行计算 ,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大陆地块及其边界带运动与形变进行了分析。对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序列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分解变换 ,分析了部分震例 ,...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产出的GPS观测资料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连续变形算法对资料进行计算 ,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大陆地块及其边界带运动与形变进行了分析。对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序列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分解变换 ,分析了部分震例 ,探讨了从GPS连续观测序列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初步取得两点认识 :(1) 7级以上的大地震主要发生在走滑运动量大的活动边界 ,且与高应变率地块有关 ,这可以作为地震中长期预测判据 ;(2 )GPS基准站连续观测序列中的低频段 ,地震前 6个月或稍长时段有一定的前兆异常出现 ,这可以作为地震中短期预测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地震前兆 GPS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张宣地区壳幔演化与生态效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4 位作者 李红阳 侯泉林 宋立军 王宝德 许传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7-606,共10页
人类的生存状况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文章以张宣地区为例,阐述了由于该区强烈的幔壳隆升,导致区域性岩(矿)石、土壤的元素背景值异常,使得某些农作物、林果“优质高产”或“劣质低产”。异常的元素分布还会通过粮食、水果、蔬菜、水等... 人类的生存状况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文章以张宣地区为例,阐述了由于该区强烈的幔壳隆升,导致区域性岩(矿)石、土壤的元素背景值异常,使得某些农作物、林果“优质高产”或“劣质低产”。异常的元素分布还会通过粮食、水果、蔬菜、水等饮食进入人体循环,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某些地方性疾病蔓延。研究表明,张宣地区的地貌景观是中生代以来地质构造演化的结果。幔壳运动是区域地质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元素背景 生态效应 幔枝构造 幔壳运动 张宣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