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ension Model of Crustal Uplifting in Western Shandong 被引量:1
1
作者 Yan Shouxun,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Wang Guiliang, Shao Zhenji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and Meng Xiangang Institute ofGeomechanics, Ministr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a, Beijing Fei Zhenb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19-232,共14页
Block faults, as the -dominant tectonic framwork of western Shandong, were formed by the linked extensional fault system through two extensional movements during the Meso-Cenozoic. Both of the extensional movements ex... Block faults, as the -dominant tectonic framwork of western Shandong, were formed by the linked extensional fault system through two extensional movements during the Meso-Cenozoic. Both of the extensional movements experienced the same evloutional process: first, the upper crust was pulled apart to form faults; then the Tai-Lu-Yi (Taishan-Lushan-Yishan) fault block occurring in the footwall of the extensional fault was uplifted, which induced the shallow-level detachment movement along the early Precambrian and Palaeozoic unconformity; the ' branching' fault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deep-level detachment layer propagated. As the shallow detachment moved towards the north and the deep one towards the south, the Tai-Lu-Yi fault block acted as the common footwall of both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etachment systems. The Tai-Lu-Yi fault block rebounded and uplifted as the overlying material was pulled apart to cause an unloading. Sialic material of the mid-crust below the deep detachment flowed to and accumulated in the free space below the rebounding uplifted body and thickened the body; whereas the mid-crust thinned under the graben systems. The rebounding uplifted body cooled, and then the graben system was occluded, which resulted in the crust-mantle isostatic adjustment and asthenospheric convection. As a result of the two extensional movements, the uplifted central Shandong block with the Tai-Lu-Yi area as the core stands highly above the surrounding plain characterized by graben systems. The present Mount Taishan forms the climax of the upl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onal linked system extensional cycle mantle-derived magma rebounding uplift crustal fluid layer crust-mantle isostatic adjustment.
下载PDF
对强震地形变监测预报方法的思考
2
作者 薄万举 张立成 +2 位作者 苏国营 徐东卓 赵立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7,共14页
简要回顾了中国地形变用于强震监测预报领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对几次强震前得到的比较突出的地形变异常进行了分析,收集了大面积形变异常与强震中长期预测、地震前兆分布存在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强震前发现巨幅形变异常,InSAR给出强震... 简要回顾了中国地形变用于强震监测预报领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对几次强震前得到的比较突出的地形变异常进行了分析,收集了大面积形变异常与强震中长期预测、地震前兆分布存在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强震前发现巨幅形变异常,InSAR给出强震前地面垂向形变,强震前地倾斜异常,慢地震和预滑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强震前震中区附近存在与孕震体尺度相当的巨幅快速地面异常隆升。及时有效地捕捉强震前巨幅快速地面异常隆升的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的异常信息,可望针对人口稠密区域未来发生的强震给出具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意见,值得尝试。基于本研究提出了针对人口稠密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高密度、大量程、低精度地倾斜观测的设想,并初步给出了观测方案、基本原理和数据计算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预报 地形变监测 巨幅形变 地倾斜 地面隆起
下载PDF
低程度风化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与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为例
3
作者 韩慧妹 孟凡超 +3 位作者 王千军 陈林 张曰静 王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78,共12页
为解决低风化程度的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及火山岩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的难题,利用研究区28口井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储层物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整体... 为解决低风化程度的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及火山岩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的难题,利用研究区28口井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储层物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整体风化程度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土壤带、水解带、淋滤带、崩解带、蚀变带、母岩带的6层划分方案。利用研究区玄武安山岩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电阻率4种测井数据,结合过采样算法的决策树模型对淋滤带、崩解带、蚀变带进行分类判别,准确率达87.8%。综合分析认为:低风化程度火山岩风化壳有效储层厚度、结构带发育程度、横纵向分布等具有非均质性;有利储层发育主要受古地貌和断裂作用的控制,淋滤带、崩解带是主要有利储层发育区,常分布于古地貌的斜坡地带,一般厚度在350 m以内;受断裂作用影响,风化壳有效储层厚度可达4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风化程度火山岩 火山岩风化壳结构 决策树判别模型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西缘
下载PDF
Faulting, magmatism and crustal oceanization of the Okinawa Trough 被引量:5
4
作者 GAO Jinyao ZHANG Tao +2 位作者 FANG Yinxia YANG Chuanguo MEI Sa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0-49,共10页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ing and magmatism of the Okinawa Trough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En-echelon grabens are ranked oblique to the continental shelf edge uplift, and the Longwang upli...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ing and magmatism of the Okinawa Trough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En-echelon grabens are ranked oblique to the continental shelf edge uplift, and the Longwang uplift, the rifting block ridge in the northern segment and the "Mianhua uplift"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have possibly preserved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sm and magmatism occurring with those rifting phases. The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southern Ryukyu Islands, driven by collision between Luzon and Taiwan,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crustal oceanization, enhancing the crustal extension of the southern segment and inducing volcanic magmatism in those grabens, among which the Yaeyama graben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presence of oceanic crust. Faulting and magmatism were mainly migrating towards the island arc asymmetrically. The crustal oceanization of the Okinawa Trough is difficultly interpreted by the linear magnetic anomaly model, which is fit for the symmetric spreading of the mid-oceanic 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kinawa Trough fault GRABEN uplift oceanic crust volcanic magma
下载PDF
Earth crust vertical movements according to ITRF2000, ITRF2005,ITRF2008 and ITRF2014 coordinate systems and their comparing analysis 被引量:3
5
作者 N.A.Chujkova T.G.Maximova +1 位作者 T.S.Chesnokova A.N.Grushinsky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The analysis of Earth’s crust movement vertical velocities was made both for separate regions, and averaged on regions. As input data coordinates and velocities of earth crust points, obtained in International Coordi... The analysis of Earth’s crust movement vertical velocities was made both for separate regions, and averaged on regions. As input data coordinates and velocities of earth crust points, obtained in International Coordinate Systems ITRF2000, ITRF2005,ITRF2008 on the base of processing radio interferometric(VLBI), laser(SLR), Doppler(DORIS) and GPS observations was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global analysis all input velocity values were averaged in the x trapezoids. For filling trapezoids the spherical function expansion to N=36 was made. Expansion harmonic coefficients allowed determine the glob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 crust movements both for all Earth, and for separate hemispheres, polar and equatorial regions, continents and oceans. It appears, that polar regions were risen, and equatorial ones were lowered, that can indicate the modern Earth oblateness reduction. The constructed maps of vertical velocities were compared with obtained by us map of earth crust strain distribution. It is appeared, that regions of modern earth surface rising(Fennoscandia, Canada, Antarctica) coincide with regions of vertical extension strain, and the lowering regions-with compression region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harmonious coefficients the mean-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for expansion of power n=1 N and power dispersion were determined. Whereas the results converge badly and dispersion increased with the n grows, hence we can concludes, that vertical movements do not characterized global earth crust movement and denotes the unrelated character of these movement. Seemingly, the main cause of such movement origin is the local seismic events(earthquake, volcanic eruption and so on). It confirms by our conclusions about correspondence of vertical strain maximal gradient(and therefore vertical velocities) map of the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In work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obtained results for separate Earth’s regions was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st movement Coordinate system uplift
下载PDF
用拉萨点大地测量资料检测青藏高原地壳的增厚 被引量:31
6
作者 邢乐林 孙文科 +1 位作者 李辉 杨光亮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4,58,共5页
青藏高原地壳的隆升与增厚,是一个复杂的热点问题。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地壳的隆升与增厚,已被地质、构造学等方面资料证实,但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定量确定高原地下地壳增厚速率的很少。基于此,利用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资料及... 青藏高原地壳的隆升与增厚,是一个复杂的热点问题。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地壳的隆升与增厚,已被地质、构造学等方面资料证实,但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定量确定高原地下地壳增厚速率的很少。基于此,利用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资料及GPS结果定量检测高原拉萨点地下地壳增厚速率((3.9±0.8)cm/a),并给出简单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高原地下物质亏损,地壳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 GPS 青藏高原 拉萨 地壳 隆升 增厚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钾氩年龄的解释——差异上升的地块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江峰 董树文 +1 位作者 邓衍尧 陈移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22,共6页
根据冷却年龄理论和大别造山带变质岩K-Ar表面年龄的平面分布,指出这些年龄既不代表岩石形成事件,也不简单地反映后期热事件,而代表岩石经剥蚀隆起温度下降到该矿物封度温度以来的时间,即反映地区的构造隆起历史。现有资料说明大别造山... 根据冷却年龄理论和大别造山带变质岩K-Ar表面年龄的平面分布,指出这些年龄既不代表岩石形成事件,也不简单地反映后期热事件,而代表岩石经剥蚀隆起温度下降到该矿物封度温度以来的时间,即反映地区的构造隆起历史。现有资料说明大别造山带整体在印支期开始隆起,但中部罗田—英山一带则隆起较快或地热增温率高,因而表现出年轻(燕山期)的表面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造山带 地块 地壳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古油藏的确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0
8
作者 宁宁 陈孟晋 +1 位作者 孙粉锦 许化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0-286,共7页
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沥青含量丰富,其光性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如旬探1井的沥青反射率为2.35%-3.15%,换算成镜质华反射率为1... 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沥青含量丰富,其光性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如旬探1井的沥青反射率为2.35%-3.15%,换算成镜质华反射率为1.85%-2.35%。根据沥青充填特征、面积系数,并结合电测资料确定的古油层的厚度一般为10—22m。TOC、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相分析表明,西缘坳陷平凉组自东而西逐渐增厚的泥页岩含有机质丰富,以咸水低等生物的有机质为特征,是中央隆起带古油藏的可靠烃源岩。成藏史分析表明,J2~K1期的埋深加大和古地温升高,导致古油藏石油裂解转化为古气藏;K2-E时期,燕山运动致使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反转,陕北斜坡形成,古油藏被破坏,一部分油气向浅部运移散失,一部分向陕北斜坡高部位运移,可能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气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古油藏 平凉页岩 奥陶系 风化壳 中央隆起带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印支期地壳隆升与剥蚀及其地质意义:来自黑云母矿物压力计的证据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7-546,628,共11页
区域的隆升与剥蚀是影响成矿岩体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的主要因素,矿物压力计能定量获取花岗质岩浆初始结晶时的压力条件,是研究花岗岩体形成深度及隆升剥蚀历史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黑云母的TAl地质压力计,计算了云南格咱岛弧岩浆岩带印支... 区域的隆升与剥蚀是影响成矿岩体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的主要因素,矿物压力计能定量获取花岗质岩浆初始结晶时的压力条件,是研究花岗岩体形成深度及隆升剥蚀历史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黑云母的TAl地质压力计,计算了云南格咱岛弧岩浆岩带印支期典型成矿斑岩体侵位的深度,并估算了格咱岛弧地区地壳的隆升与剥蚀速率,探讨了矿床形成后变化及保存的情况,结果表明印支期以来格咱岛弧地区的成矿岩体剥蚀速率较小,平均为0.018 mm/a,这对矿床形成后的保存较为有利。研究结果为探讨滇西高原印支期以来的构造隆升—剥蚀提供了定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隆升 剥蚀速率 变化与保存 壳幔作用 格咱岛弧 云南
下载PDF
汶川地震震前龙门山以西地壳垂直隆升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锋云 王庆良 +2 位作者 朱良玉 张晓亮 王双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29,共4页
结合流动GPS观测速度场及层析成像结果,构建跨龙门山断裂剖面的二维有限元分层模型,分两种情况讨论汶川地震前龙门山前缘地壳垂直隆升的物理机制,以及中、下地壳软物质垂向和横向的不均匀性对地壳隆升作用的影响。分析认为:川西高原相... 结合流动GPS观测速度场及层析成像结果,构建跨龙门山断裂剖面的二维有限元分层模型,分两种情况讨论汶川地震前龙门山前缘地壳垂直隆升的物理机制,以及中、下地壳软物质垂向和横向的不均匀性对地壳隆升作用的影响。分析认为:川西高原相对四川盆地的差异抬升和龙门山以西地壳缩短的共同作用是汶川地震震前龙门山前缘地壳垂直隆升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隆升 低速体 黏弹性有限元 GPS速度 川西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航磁异常及居里面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先 赵丽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14-20,共7页
在对青藏高原航磁异常及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频率域三维磁性层反演方法对青藏高原居里面埋深进行了定量计算。反演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居里面埋深相对较浅 ,一般为 2 0~ 2 3km ,羊八井、那曲地热田附近居里面埋深 14... 在对青藏高原航磁异常及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频率域三维磁性层反演方法对青藏高原居里面埋深进行了定量计算。反演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居里面埋深相对较浅 ,一般为 2 0~ 2 3km ,羊八井、那曲地热田附近居里面埋深 14~ 18km。依据反演结果对该地段地震测深的强反射亮点群及大地电磁测深的低阻高导构造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并对青藏高原的地震及地壳隆升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航磁异常 居里面 隆升机制 地震成因
下载PDF
冲绳海槽断裂、岩浆构造活动和洋壳化进程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金耀 张涛 +4 位作者 方银霞 杨春国 汪俊 谭勇华 梅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70,共9页
讨论了冲绳海槽断裂、岩浆构造活动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雁行排列的地堑斜交于陆架外缘隆起带,海槽北段断块隆脊、龙王构造带和海槽南段"棉花构造带"可能保留了海槽各幕断陷前的火山岩浆活动特征,而现在活动的吐噶喇火... 讨论了冲绳海槽断裂、岩浆构造活动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雁行排列的地堑斜交于陆架外缘隆起带,海槽北段断块隆脊、龙王构造带和海槽南段"棉花构造带"可能保留了海槽各幕断陷前的火山岩浆活动特征,而现在活动的吐噶喇火山岛弧可沿海槽南段岛坡追踪到台湾。吕宋岛向台湾的碰撞挤压引起的旋张活动加强了海槽南段的地壳拉张,诱发了地堑内火山岩浆活动,在洋壳化进程中起关键作用,其中最典型的八重山地堑已经形成洋壳。断裂和岩浆活动主要是单向地向岛弧侧迁移,由洋中脊扩张产生的对称条带状磁异常模式难以解释冲绳海槽的洋壳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断裂 地堑 隆起 洋壳 火山岩浆
下载PDF
地壳抬升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付广 王剑秦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8-24,共7页
地壳抬升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现象可使油气藏上升至地表并遭到破坏。如果地壳抬升不足以使油气藏上升至地表,那么它也会对油气藏的保存产生重要影响。地壳抬升可使油气藏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增强,压力和烃浓度封闭能力减弱;地壳抬升使断... 地壳抬升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现象可使油气藏上升至地表并遭到破坏。如果地壳抬升不足以使油气藏上升至地表,那么它也会对油气藏的保存产生重要影响。地壳抬升可使油气藏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增强,压力和烃浓度封闭能力减弱;地壳抬升使断层垂向封闭性减弱,甚至开启;地壳抬升可以使地表水、游离氧和细菌直接作用于油气藏,使之遭到水洗、氧化和菌解破坏作用;地壳抬升可使气藏的天然气扩散损失量进一步增大,不利于气藏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抬升 油气藏 毛细管封闭 压力封闭 保存条件
下载PDF
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早期花岗岩的侵位模式及其与隆滑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38
14
作者 李三忠 杨振升 +1 位作者 刘永江 刘俊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9-202,共14页
通过对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裂谷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伸展构造环境下中深部地壳花岗质岩浆侵位的一种模式,即花岗质岩浆沿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滑脱带多次贯入,形成岩席,之后随着地壳拉伸(或伸展)作用,这些岩席逐渐远离侵位中心,... 通过对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裂谷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伸展构造环境下中深部地壳花岗质岩浆侵位的一种模式,即花岗质岩浆沿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滑脱带多次贯入,形成岩席,之后随着地壳拉伸(或伸展)作用,这些岩席逐渐远离侵位中心,发生侧向迁移。这种大陆壳内中深部花岗质岩浆的侵位和地壳的侧向伸展的模式,与有些学者提出的大洋中脊玄武质岩浆的侵位和洋壳扩张的模式是基本相似的。这一模式也是大陆地壳快速生长加厚的一种有效机制。由于花岗质岩浆的上涌引起上覆盖层因重力失稳形成一系列顺层滑脱构造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侵位模式 隆滑构造 古元古代
下载PDF
横过青藏高原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区的深反射地震试验剖面 被引量:27
15
作者 卢占武 高锐 +7 位作者 李秋生 贺日政 匡朝阳 侯贺晟 熊小松 管烨 王海燕 Klemperer.L.S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08-2014,共7页
跨越中央隆起区的深反射地震探测试验剖面,初步揭露出青藏高原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区的地壳结构.探测剖面表明,羌塘地体可能具有古老的结晶基底;中央隆起区上地壳变形主要以逆冲、褶皱为主,下地壳出现北倾与南倾"对冲"的反射,揭... 跨越中央隆起区的深反射地震探测试验剖面,初步揭露出青藏高原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区的地壳结构.探测剖面表明,羌塘地体可能具有古老的结晶基底;中央隆起区上地壳变形主要以逆冲、褶皱为主,下地壳出现北倾与南倾"对冲"的反射,揭示出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前缘汇聚的深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体 中央隆起区 地壳结构 深反射地震试验剖面 深部汇聚过程
下载PDF
风化壳储层分类、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7
16
作者 毛治国 崔景伟 +2 位作者 綦宗金 王京红 苏玲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2,共11页
作为一种由风化改造而成的油气储层,风化壳储层具有其特殊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已发现的风化壳储层,界定了风化壳储层的内涵,提出了三级分类方案,梳理了其全球分布及特征。认为风化壳储层可以分为隆升风化型和基岩风化型... 作为一种由风化改造而成的油气储层,风化壳储层具有其特殊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已发现的风化壳储层,界定了风化壳储层的内涵,提出了三级分类方案,梳理了其全球分布及特征。认为风化壳储层可以分为隆升风化型和基岩风化型,在全球不同地区和层系上均有分布;岩性几乎包括了碎屑岩、碳酸盐岩、岩浆岩及变质岩的所有岩石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孔隙(洞)型、裂缝型、孔缝复合型等均有发育;不同岩性的风化壳具有较独特的纵向结构和微观组构,纵向上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和储集空间组合;平面上形成区域性分布的大型油气藏。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多旋回叠合发育了多期大中型不整合面,风化壳储层分布广泛,油气勘探潜力大;东部断陷—坳陷型叠合盆地风化壳油气勘探应以基岩风化型为主,中西部克拉通—前陆型叠合盆地风化壳油气勘探应以隆升风化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储层 隆升风化型 基岩风化型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及其壳—幔演化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16
17
作者 高山 金振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共9页
拆沉作用导致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下沉,相应软流圈上涌至壳—幔边界,使下地壳、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三者发生物质交换,引起岩浆作用、山脉隆升、伸展、垮塌,形成坳陷盆地,并最终使大陆地壳向长英质方向演化,产生与其它行星不同的、... 拆沉作用导致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下沉,相应软流圈上涌至壳—幔边界,使下地壳、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三者发生物质交换,引起岩浆作用、山脉隆升、伸展、垮塌,形成坳陷盆地,并最终使大陆地壳向长英质方向演化,产生与其它行星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中性安山质或英云闪长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沉作用 构造演化 地壳 地幔 动力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东良 林潼 +3 位作者 杨海波 石强 缪卫东 王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246,251,共6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岩心、铸体薄片的详细观察以及样品的压汞曲线和孔渗分析认为:研究区火山岩储集体岩石类型复杂;不同岩性的火山岩其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不同,表现为受岩性、成岩作用以及构造发育的影响,其储集空间类...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岩心、铸体薄片的详细观察以及样品的压汞曲线和孔渗分析认为:研究区火山岩储集体岩石类型复杂;不同岩性的火山岩其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不同,表现为受岩性、成岩作用以及构造发育的影响,其储集空间类型具有多样性。研究区整体呈现出孔隙发育受风化壳和裂缝的控制作用。成像测井分析认为火山岩体中裂缝较发育,且通过对裂缝的识别与分析得出研究区裂缝发育北东向,整体受近东西向的区域大断裂控制明显。同时对石炭系气藏的剖析认为断层对火山岩气藏具有改善和破坏作用,表现为断层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作用和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作用,以及断层对研究区气藏盖层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断层作用 风化壳 火山岩储集空间 滴南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安达古隆起风化壳特征及控藏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顺 王丽静 +2 位作者 张博远 徐庆霞 李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6,共8页
为了探索松辽盆地安达古隆起风化壳特征及控藏机制,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岩心及实验分析资料,从风化壳的岩性、结构、规模方面对安达古隆起风化壳的地质特征及控藏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达古隆起是由片岩、千枚岩、变质... 为了探索松辽盆地安达古隆起风化壳特征及控藏机制,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岩心及实验分析资料,从风化壳的岩性、结构、规模方面对安达古隆起风化壳的地质特征及控藏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达古隆起是由片岩、千枚岩、变质砾岩及糜棱岩组成的古生代基岩隆起,构造幅度超过3 500 m,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经历了约20 Ma风化剥蚀,形成了大规模的基岩隆起型变质岩风化壳,最大厚度为80~90 m,主体面积约为200 km2。风化壳具有典型的三元结构,即风化堆积层、半风化层及未风化基岩层,其中半风化层分为裂缝充填层、裂缝氧化层和原生裂缝层。风化壳被后期盆地坳陷地层覆盖且保存完整,形成良好的封盖条件,周边断陷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着隆起上超通道运移到风化壳内部聚集,形成了新生古储型气藏,半风化层储集性能及风化堆积层的封盖能力成为风化壳圈闭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对于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及其他古隆起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安达古隆起 基岩 松辽盆地 控藏机制
下载PDF
引起油气藏破坏与再分配的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付广 付晓飞 +1 位作者 薛永超 杨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6,共6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地壳抬升剥蚀、断裂活动、地下水活动和天然气扩散四个方面对油气藏的破坏机理及实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地壳抬升剥蚀和断裂活动是造成油气藏破坏的根本原因,其中地壳抬升和断至地表的开启断层可造成油气藏的严重破...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地壳抬升剥蚀、断裂活动、地下水活动和天然气扩散四个方面对油气藏的破坏机理及实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地壳抬升剥蚀和断裂活动是造成油气藏破坏的根本原因,其中地壳抬升和断至地表的开启断层可造成油气藏的严重破坏,未断至地表的开启断层虽不能造成油气藏的破坏,但却可以引起油气的再分配,使原生油气藏规模减小;地下水活动对油气藏的破坏应以地壳抬升剥蚀和断裂活动为前提条件,一方面地下水活动可直接冲刷油气藏使其发生破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氧化和菌解作用使油气藏发生破坏;天然气扩散作用使气藏储量逐渐减小,以至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地壳抬升 断裂活动 地下水活动 破坏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