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GPS MonitoringNetwork,Characteristics of RecentCrustal Movement,and Relationbetween Stress Field and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NingxiaRegion
1
作者 Xu Wenjun,Zhao Weiming,Chai Chizhang,Jin Yanlong,Sun Lixin,Zheng Sihua,and Satoshi Miura1)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Yinchuan 750001,China2)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CSB. Beijing 100036, China3) Faculty of Scienc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1年第3期252-265,共14页
GPS observation network is deploy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ingxia, which is the juncture of the Alxa block, Ordos block and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 Using the data of five phases of repeated survey sine 1996, th... GPS observation network is deploy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ingxia, which is the juncture of the Alxa block, Ordos block and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 Using the data of five phases of repeated survey sine 1996, the current state of crustal movement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ingxia is analyzed. From the result, we can know the following. (1) In the period from Dec. 1996 to May 1999, the central part of Ningxia had the phenomenon of left-lateral movement about the west margin of Ordos (measuring station P2) and the Lingwu fault on the east of the Yinchuan basin displayed the mode of left-lateral reverse strike slip movement. In that region, the direction of the principal stress field was NNE-SSW (with an azimuth of 29.8?; the central part to the south of the measuring station P2 displaced eastward;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wa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in order of magnitude; the Yinchuan basin and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 were in a state of rising; the measuring station P1 in the hinterland of Ordos showed a trend of subsiding year by year; and there may be a hidden fault to exist between the measuring points P3 and P4. (2) About one year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measuring region, deformation anomalies and abnormal changes of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can be observed by the GPS measuring stations in that region; befor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near the measuring region and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in adjacent regions, the simulated GPS deformation vector field ofthat region can betoken the approximate position of the coming earthquake. These result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eigenvalue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for consid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gxia CONSTRUCTION of GPS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movement Strain vector field Earthquake activity
下载PDF
Aseismic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and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during 1999--2001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希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琪 王双绪 张晓亮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3年第4期395-403,共9页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GPS data, aseismic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for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during 1999~2001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is presented, combined with the spatial 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GPS data, aseismic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for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during 1999~2001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is presented, combined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pparent strain field in this are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tion and deformation of active blocks and their boundary faults, together with the place and intensity of strain accumulation a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a) 9 active blocks appeared totally clockwise motion from eastward by north to eastward by south. Obvious sinistral strike-slip and NE-NEE relative compressive motion between the blocks separated by Qilianshan-Haiyuan fault zone was discovered; b) 20 fault segments (most of them showed compression) locked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blocks to varying degrees, among the total, the mid-east segment of Qilianshan fault (containing the place where it meets Riyueshan-Lajishan fault) and the place where it meets Haiyuan fault and Zhuanglanghe fault, more favored accumulation of strain. Moreover, the region where Riyueshan-Lajishan fault meets north boundary of Qaidam block may have strain accumulation to some degree. c) Obtained magnitude of block velocities and locking of their boundaries were less than relevant results for observation in the period of 1993~1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GPS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aseismic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apparent strain field
下载PDF
Effect of Kunlun Ms 8.1 earthquake on crustal deformation in northeastern edge region of Qinghal-Tibet plateau 被引量:2
3
作者 Duxin Cui Qingliang Wang Wenping W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0年第1期34-41,共8页
Seismic fault parameters can be inversed with Okada model based on deformation data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in focal region and its adjacent area.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can be simulated by using these paramete... Seismic fault parameters can be inversed with Okada model based on deformation data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in focal region and its adjacent area.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can be simulated by using these parameters,and then regional velocity field obtained by deducting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from the observed displacements by GPS method. We process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in the northeastern edge reg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bserved during 2001 -2003 in two steps: firstly, the displacements generated by Kunlun MsS. 1 earthquake of 2001 in this region was simulated, and secondly, deducted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from it and obtained the horizontal crustal velocity field. The results reveal : 1 ) the effect of Kunlun Ms8.1 earthquake on crustal deformation in this region is significant; 2 )the velocity field obtained with this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GPS velocity field in reflecting the status of regional crustal movement and s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ern edge of the Qinghai-Tibet block co-seismic displacement GPS velocity field Kunlun Ms8.1 earthquake crustal movement
下载PDF
基于CGCS2000的中国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模型研究 被引量:64
4
作者 蒋志浩 张鹏 +1 位作者 秘金钟 李志才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1-476,共6页
首先介绍通过数据处理获取CGCS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统2000)下点位坐标和速度场的方法,其次研究分析在CGCS2000下建立满足中国大陆区域无整体旋转条件的中国大陆板块位移基准方法,计算得到的CGCS2000下中国大陆区域的欧拉角速度是0.2997(... 首先介绍通过数据处理获取CGCS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统2000)下点位坐标和速度场的方法,其次研究分析在CGCS2000下建立满足中国大陆区域无整体旋转条件的中国大陆板块位移基准方法,计算得到的CGCS2000下中国大陆区域的欧拉角速度是0.2997(°)/Ma,旋转极的位置为(64.77°N,94.093°E),最后利用计算获取的CGCS2000下的国家高精度GPS网的坐标和速度值,采用有限元插值方法建立中国大陆区域地壳运动速度场模型,并初步分析CGCS2000下的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整体趋势。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维护和精化中国CGCS2000的稳定性、动态性和精确性,也可对CGCS2000坐标参考框架下的中国区域地壳运动特征的研究提供科学方法和高时空分辨率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CS 2000 中国地壳水平运动 速度场模型
下载PDF
利用局域复测GPS网研究中国大陆块体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经南 施闯 +1 位作者 许才军 姜卫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9-195,共7页
利用 1992年以来我国进行的 6项不同规模高精度GPS地壳监测网的资料 ,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 ,重新进行了数据处理 ,并统一进行了平差 ,归算到相同的ITRF97坐标框架基准之下 ,获得了中国目前覆盖最广、测站最多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 利用 1992年以来我国进行的 6项不同规模高精度GPS地壳监测网的资料 ,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 ,重新进行了数据处理 ,并统一进行了平差 ,归算到相同的ITRF97坐标框架基准之下 ,获得了中国目前覆盖最广、测站最多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统一的GPS地壳运动图像和速度场 ,并对结果作了初步的地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大陆块体 地壳运动 速度场 平差 数据处理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与应变场动态特征 被引量:27
6
作者 江在森 武艳强 +2 位作者 方颖 李鹏 王武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6,共9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资料,通过获取水平相对运动、水平应变场分布变化等,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区域水平运动与应变率场变化,以及大尺度地壳运动动态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汶川8.0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由于受到其西侧巴...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资料,通过获取水平相对运动、水平应变场分布变化等,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区域水平运动与应变率场变化,以及大尺度地壳运动动态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汶川8.0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由于受到其西侧巴颜喀拉地块向东运动的构造动力作用,处于缓慢的应变积累状态。在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相对华南地块的差异运动小于GPS观测误差。川滇地区应变场图像显示2004-2007年面应变率负值最高区出现在汶川8.0级地震震中区及其附近,可能反应了局部挤压增强。GPS基准站资料反映的大尺度北东向地壳缩短的相对运动增强,也形成了促进龙门山断裂带发生大破裂的区域构造动力增强的背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GPS 地壳运动 应变场 构造动力背景
下载PDF
云南地区近期地壳活动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洪敏 张勇 +2 位作者 邵德盛 王伶俐 王岩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7-372,共6页
基于云南省的GNSS连续观测资料,通过最小二乘、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速度场、应变参数的求解,获得了自2010年起至今云南地区的地壳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最大剪应变变化速率存在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征,目前滇西北地区最大剪应... 基于云南省的GNSS连续观测资料,通过最小二乘、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速度场、应变参数的求解,获得了自2010年起至今云南地区的地壳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最大剪应变变化速率存在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征,目前滇西北地区最大剪应变增强最快,滇南至滇西南等区域挤压应变积累最明显,且2011年缅甸7.2级地震的发生未改变这一地区的应变积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活动 速度场 应变场 克里金插值 云南地区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伟 杨少敏 +2 位作者 赵斌 黄勇 王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2,共4页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1999—2011年六期GPS数据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1年区域网部分测站的两期观测数据,利用BERNESE软件解算了测站的位移速率,给出了测站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速度场。初步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1999—2011年六期GPS数据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1年区域网部分测站的两期观测数据,利用BERNESE软件解算了测站的位移速率,给出了测站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速度场。初步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速率较低,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地壳垂直运动趋势整体表现为较低速率的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速度场 地壳运动 GPS BERNESE
下载PDF
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变形与应变率场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伟 杨少敏 +4 位作者 谭凯 赵斌 黄勇 张彩红 王迪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0,共6页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13年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3年的GPS区域网观测资料,并结合境外天山、帕米尔等地区公开发布的速度场结果,获取整个天山及邻区较为完整的地壳运动图像以及应变率场分布特征。初步结果表明:...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13年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3年的GPS区域网观测资料,并结合境外天山、帕米尔等地区公开发布的速度场结果,获取整个天山及邻区较为完整的地壳运动图像以及应变率场分布特征。初步结果表明:1)天山地区现今应变率场分布的整体特征与该地区长期的地质构造背景具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天山以近南北向挤压缩短变形为主要特征,主压应变率由其西段(77°E附近)的约45×10-9/a,逐渐降至东段(86°E附近)的约10×10-9/a;2)天山西南部的帕米尔高原北缘逆冲断裂带及其北侧的阿莱山脉附近为面压缩区,主压应变率约为(50-60)×10-9/a,面膨胀率约为(40-50)×10-9/a,与已有GPS剖面观测到的该区域(10-15)mm/a的地壳缩短速率十分一致;3)与塔里木盆地相邻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地区(38°N附近),其现今地壳活动、应变率场分布与该地区目前处于拉张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有很好的一致性,主应变率和面膨胀率显示存在一定程度的拉张变形,拉张应变率约为(10-20)×10-9/a,方向为近东西向;4)最大剪应变率结果显示天山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剪切变形,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对应于西南天山的帕米尔北缘逆冲断裂带附近,幅度最大值约为40×10-9/a;5)另一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位于天山西部(78°E附近),幅度约为30×10-9/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GPS 地壳运动 速度场 应变率场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江在森 杨国华 +6 位作者 王敏 张希 吴云 方颖 王双绪 张晓亮 平建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GPS观测结果研究了中国大陆当前地壳运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所揭示的大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趋势;讨论了区域水平运动、应变率场分布与强震地点的关系;通过对昆仑山口西Ms8.1等地震区域水平运动与形变的分析,研究了强震过程的区域形变场... 利用GPS观测结果研究了中国大陆当前地壳运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所揭示的大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趋势;讨论了区域水平运动、应变率场分布与强震地点的关系;通过对昆仑山口西Ms8.1等地震区域水平运动与形变的分析,研究了强震过程的区域形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识别孕震形变场以进行中长期强震地点预测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中国大陆 地壳运动 孕震形变场 强震地点预测
下载PDF
华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力应变场特征 被引量:69
11
作者 江在森 张希 +1 位作者 陈兵 薛富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57-665,共9页
利用华北GPS监测网 1 992年、1 995年、1 996年的观测资料 ,应用最小二乘配置给出了华北地区相对水平位移场、应变场的分布图像 .经初步研究表明 :华北地区 1 992—1 995年间的水平位移和应变场表现为整体性不均匀的压性运动 ,1 995— 1... 利用华北GPS监测网 1 992年、1 995年、1 996年的观测资料 ,应用最小二乘配置给出了华北地区相对水平位移场、应变场的分布图像 .经初步研究表明 :华北地区 1 992—1 995年间的水平位移和应变场表现为整体性不均匀的压性运动 ,1 995— 1 996年测区东部仍以水平压性运动为主 ,但测区西部则主要表现为张性运动 .水平运动 (方向、大小 )发生显著变化和应变高值区的地带主要位于块体边界带和主要断裂带附近 .燕山断块南边界的北东向断裂存在着较显著的左旋运动 .区内最大剪应变、面膨胀的高值区在天津、北京、唐山一带 .结合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 (DDA)初步分析认为 ,1 992— 1 995年GPS观测结果显示的华北地区存在东、西部构造应力作用的明显差别 ,华北东部以东西向压应力作用为主 ,而西部的南北向构造应力作用又明显大于东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壳水平运动 应力应变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近期地壳水平运动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郝明 秦姗兰 +2 位作者 李煜航 王文萍 周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3,共5页
对2011-2013年7月的3期流动GPS最新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获取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图像。水平运动速率、跨主要活动断裂GPS运动剖面以及应变率场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缘断裂东段-榆木山断裂、六盘山断裂地壳缩短较为... 对2011-2013年7月的3期流动GPS最新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获取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图像。水平运动速率、跨主要活动断裂GPS运动剖面以及应变率场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缘断裂东段-榆木山断裂、六盘山断裂地壳缩短较为明显,但在断裂两侧邻近区域差异性运动并不明显,说明这两条断裂处于应变积累阶段,闭锁程度高;2)岷县-宕昌断裂处于剪切应变积累的强闭锁阶段,2013-07-22在该断裂带上发生了Ms6.6地震;3)受2008年汶川地震震后影响的龙门山震区已基本调整恢复到震前的运动态势,龙门山断裂带挤压缩短率为1-3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运动 水平速度场 岷县地震 地壳缩短
下载PDF
河西地区重力场及其动态演化特征 被引量:39
13
作者 祝意青 胡斌 +1 位作者 朱桂芝 操启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44-48,共5页
系统分析了河西地区 1992~ 2 0 0 1年流动重力测量资料 ,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 :地震孕育发生阶段 ,重力场出现一定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 ;震前震后重力变化所反映的构造活动含义不同 ;重力场变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 系统分析了河西地区 1992~ 2 0 0 1年流动重力测量资料 ,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 :地震孕育发生阶段 ,重力场出现一定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 ;震前震后重力变化所反映的构造活动含义不同 ;重力场变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 ,特别是跨断裂的重力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断层活动特征 ;重力场变化与区域应力 应变场微动态活动及地震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重力场 动态演化 地壳运动 构造活动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利用GPS资料分析天山现今地壳缩短速率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伟 杨少敏 +4 位作者 谭凯 赵斌 黄勇 张彩红 王迪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3,共5页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13年的GPS区域网资料,并结合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3年的GPS资料以及境外天山、帕米尔等地区公开发布的最新速度场结果,获取整个天山及邻区较为完整的地壳运动图像,以此研究天山及邻区的现...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13年的GPS区域网资料,并结合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3年的GPS资料以及境外天山、帕米尔等地区公开发布的最新速度场结果,获取整个天山及邻区较为完整的地壳运动图像,以此研究天山及邻区的现今地壳缩短速率及其空间变化。初步结果表明,自西向东分别横跨帕米尔北缘逆冲断裂带、柯坪塔格逆断裂-褶皱带、库车逆断裂-褶皱带、玛纳斯逆断裂-褶皱带和吐鲁番中央隆起逆断裂-褶皱带的5条GPS速度剖面显示,整个天山南北向的缩短速率由西向东逐渐减小,且剖面内的地壳缩短与变形并非线性分布,其现今地壳缩短速率分别为26、20、12、9和4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GPS 地壳运动 速度场 缩短速率
下载PDF
多面函数拟合法及其在建立中国地壳平面运动速度场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1
15
作者 刘经南 施闯 +1 位作者 姚宜斌 陶本藻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0-503,508,共5页
基于现有的GPS观测值 ,将多面函数拟合法用于速度场模型的建立 ,得到了目前中国覆盖范围最广、分布最均匀。
关键词 多面函数拟合 速度场模型 地壳运动图像 中国 GPS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利用应变场和基线变化率研究新疆南天山地区近期地壳运动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杰 刘代芹 +2 位作者 王琪 王晓强 朱治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5,157,共7页
利用GPS数据研究南天山地区地壳运动特征,截取了该区域2005~2009年GPS数据,在统一框架下进行解算,并绘制出不同时段的主应变、剪应变以及基线变化速率等图像,研究表明该区域的地壳形变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减弱的特点,主压应变主要... 利用GPS数据研究南天山地区地壳运动特征,截取了该区域2005~2009年GPS数据,在统一框架下进行解算,并绘制出不同时段的主应变、剪应变以及基线变化速率等图像,研究表明该区域的地壳形变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减弱的特点,主压应变主要表现为受印度板块向北推挤而形成的近南北向压性应力场。2005~2009年基线变化速率表明,以喀什沿经线南北向为界,其东部区域基本上为压缩区,其西部区域基本上为拉张区,东部的基线缩短平均速率(4.84mm/a)大于西部基线伸长的平均速率(3.06mm/a),以喀什沿纬线东西向为界,其南部区域基线变化平均速率(5.58mm/a)明显高于北部区域基线变化平均速率(3.52mm/a),且伸长、压缩变化速率最大基线均在南部地区,说明南部区域受到塔里木块体和青藏高原挤压比较强烈,表明喀什南部区域地壳运动相对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应变场 基线变化 GPS 新疆南天山地区
下载PDF
基于多种GPS数据研究福建及其邻近海域1994-1997年地壳水平运动 被引量:30
17
作者 周硕愚 吴云 +6 位作者 秦小军 帅平 施顺英 邓干金 周昕 刘序俨 林继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1-479,共9页
为研究中国大陆东南部的边缘海动力学,基于中国大陆和福建区域的GPS观测网 以及环绕中国大陆的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跟踪站在1994—1997年间的测量数据, 建立块体运动和块内变形两... 为研究中国大陆东南部的边缘海动力学,基于中国大陆和福建区域的GPS观测网 以及环绕中国大陆的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跟踪站在1994—1997年间的测量数据, 建立块体运动和块内变形两种力学模型,研究了福建及其邻近海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 和应变率场.结果表明: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中国大陆周边框架内,或相对于台湾而言,福 建及其邻近海域均整体地向着东南或东偏南方向,即指向海洋的方向作水平运动.运动平均 速率为11.2±3.0mm/a(福建网)或14.0±4.0mm/a(全国网).然而在福建区域内还存在着 一种由海洋指向大陆内部的北西向运动,其运动平均速率为 3.0± 2.6mm/ a.区域应变率场 主压应变方位为NW(NWW)-SE(SEE).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通过中国大陆内部各 块体间的侧向传递和菲律宾海板块对台湾(欧亚大陆东南沿)的仰冲与挤压,同时作用到福建 及其邻近海域。此种联合作用现今仍在继续进行中,前者的影响比后者更强烈,但前者形成的 速率场均匀,而后者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力学模型 地壳运动 水平速度场 板块运动
下载PDF
基于GPS获得的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国强 苏小宁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3,共7页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至2011年底的全部GPS观测资料,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和最新的地球物理模型,分别获取了中国大陆相对于全球ITRF2005参考框架和欧亚板块的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通过速度...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至2011年底的全部GPS观测资料,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和最新的地球物理模型,分别获取了中国大陆相对于全球ITRF2005参考框架和欧亚板块的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通过速度场分析,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大背景和基本特征,为地震预测、地球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速度场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GPS 中国大陆
下载PDF
用GPS资料分析青藏高原现今应变率场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伟 王迪晋 +1 位作者 陈正松 乔学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1-883,897,共4页
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的GPS观测资料,获取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以及应变率场。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10a尺度应变率场分布的整体特征与该地区长期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主应变、剪应变以及... 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的GPS观测资料,获取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以及应变率场。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10a尺度应变率场分布的整体特征与该地区长期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主应变、剪应变以及面膨胀率的分布特征与高原边缘和天山地区的地壳缩短、藏中南地壳的东西向伸展以及高原内部走滑断裂的构造活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GPS 地壳运动 应变率
下载PDF
ITRF2000无净旋转对中国大陆地壳形变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国杰 申旭辉 +1 位作者 伍吉仓 张秋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9,60,共6页
通过计算全球14个1级板块的总角动量以及ITRF2000速度场相对NNR NUVEL1A的旋转分量,研 究了ITRF2000的无净旋转(也称无整体旋转)符合特性。结果表明,虽然ITRF2000的速度场通过50个核心站归 算到NNR NUVEL1A上,然而在研究中国大陆区... 通过计算全球14个1级板块的总角动量以及ITRF2000速度场相对NNR NUVEL1A的旋转分量,研 究了ITRF2000的无净旋转(也称无整体旋转)符合特性。结果表明,虽然ITRF2000的速度场通过50个核心站归 算到NNR NUVEL1A上,然而在研究中国大陆区域地壳形变时,它们之间的差异仍是不可忽视的,其差异性表现 为:ITRF2000的速度场相对于NNR NUVEL1A模型的速度场表现为顺时针旋转,前者速度模量大于后者;两个 速度场的差异量表现为东部大于西部,E W向差异量最大值达到5mm/a以上,N S向差异量接近4mm/a。提出 了2种消除这两个速度场之间系统差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F2000 地壳形变 速度场 归算 陆地 对中 板块 中国大陆 核心 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