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国辐射环境影响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盛黎 周斌 +3 位作者 孙明华 吕恺 佟华 胡江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90-1499,共10页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受此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3月26日,我国黑龙江监测站首次在空气样品中监测到来自日本福岛的放射性元素Ⅰ-131,监测持续近一个月。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大气...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受此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3月26日,我国黑龙江监测站首次在空气样品中监测到来自日本福岛的放射性元素Ⅰ-131,监测持续近一个月。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大气放射性浓度监测记录,综合利用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HYSPLIT)模式的扩散轨迹模拟技术和大气环流形势,分析讨论了日本福岛核事故泄漏期间我国大气放射性环境水平。整个监测期间,我国Ⅰ-131的浓度最大值位于吉林省8.01 mBq·m^3,发生在4月7日左右,与在此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的持续东风紧密相关;此外,华北、东北和西北的整体Ⅰ-13l相对浓度较高。Cs-137和Cs-134的最大值均发生在新疆地区,浓度分别为1.55和1.42mBq·m^3;与此同时,其全国平均浓度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分别发生在4月4日和9日左右,其结果反映了大气环流和排放速率变化的综合影响。我国西北和华北的监测浓度值较高。此外,还就Cs-137/Ⅰ-131和Cs-134/Cs-137的比值与其他国家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监测到的Cs-137/Ⅰ-13l比值在0.04~0.9之间,其值变化范围较大,且整体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整个监测期间Cs-134/Cs-l 37比值在l附近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福岛核事故 放射性物质监测 I-131监测浓度 cs-137监测浓度 cs-134监测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