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价铜离子掺杂无铅钙钛矿Cs_(2)AgBiBr_(6)对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
1
作者 潘炀烜 刘义保 +2 位作者 魏强林 张子雄 李凯旋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无铅双钙钛矿Cs_(2)AgBiBr_(6)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受到了核辐射探测领域的广泛关注,实验上发现对Cs_(2)AgBiBr_(6)进行Cu^(+)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稳定性与光电转换率。目前Cu^(+)掺杂Cs_(2)AgBiBr_(6)的影响还未得到理论系统研究,本文... 无铅双钙钛矿Cs_(2)AgBiBr_(6)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受到了核辐射探测领域的广泛关注,实验上发现对Cs_(2)AgBiBr_(6)进行Cu^(+)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稳定性与光电转换率。目前Cu^(+)掺杂Cs_(2)AgBiBr_(6)的影响还未得到理论系统研究,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密度泛函,开展了Cu^(+)掺杂Cs_(2)AgBiBr_(6)对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掺杂会提高Cs_(2)AgBiBr_(6)的稳定性。掺杂形成的Cs_(2)Ag_(1-x)Cu_(x)BiBr_(6)与原始材料Cs_(2)AgBiBr_(6)皆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并随着Cu^(+)掺杂比例提高能带间隙会显著缩短。根据态密度图分析,能带间隙缩短是由于Cu^(+)掺杂会导致由Bi6p轨道主导的导带底部下移。Cs_(2)Ag_(1-x)Cu_(x)BiBr_(6)相比Cs_(2)AgBiBr_(6)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更优的电学性能,可作为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cs_(2)Ag_(1-x)Cu_(x)BiBr_(6) 核辐射探测 电子结构 Cu^(+)掺杂
下载PDF
基于TiO_(2)纳米柱的多波段响应Cs_(2)AgBiBr_(6)双钙钛矿光电探测器
2
作者 孙堂友 余燕丽 +4 位作者 覃祖彬 陈赞辉 陈均丽 江玥 张法碧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3-343,共11页
全无机无铅双钙钛矿材料(Cs_(2)AgBiBr_(6))具有载流子寿命长、稳定性高和禁带宽度适中等优点,近年来在光电探测器的应用研究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将水热法生长的TiO_(2)纳米柱阵列嵌入到Cs_(2)AgBiBr_(6)层中形成紧密的核壳结构,增... 全无机无铅双钙钛矿材料(Cs_(2)AgBiBr_(6))具有载流子寿命长、稳定性高和禁带宽度适中等优点,近年来在光电探测器的应用研究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将水热法生长的TiO_(2)纳米柱阵列嵌入到Cs_(2)AgBiBr_(6)层中形成紧密的核壳结构,增大两者的物理接触面积,提高光电探测器电子注入与电荷分离的效率.此外,TiO_(2)纳米柱阵列还可以有效减小光在器件表面的反射损耗,增强Cs_(2)AgBiBr_(6)薄膜的光捕获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iO_(2)纳米柱的多波段响应Cs_(2)AgBiBr_(6)双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在365 nm及405 nm多个波长均能激发高光响应且有良好稳定性和重复性,所得平均开关比分别为522和2090,以0.056 W/cm^(2)固定光强激发,响应度分别为0.019 A/W和0.057 A/W,比探测率分别为1.9×10^(10)Jones和5.6×10^(10)Jones.相比于传统TiO_(2)薄膜型Cs_(2)AgBiBr_(6)光电探测器,平均开关比分别提升65倍和110倍,响应度分别提升35%和256%,比探测率分别提升6.9倍和25倍.上述结果表明,基于TiO_(2)纳米柱的多波段响应Cs_(2)AgBiBr_(6)双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可为提高光电器件的效率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AgBiBr_(6) 光电探测器 TiO_(2)纳米柱 多波段响应
下载PDF
无铅双钙钛矿Cs_(2)NaScX_(6)(X=Cl,Br,I)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林佳怡 欧天吉 马新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结构稳定、易于获取、成本低廉和易于合成等优点,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和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部分适合UV-LED应用的钙钛矿具有结构不稳定性。为了寻找结构稳定的钙钛矿,此项研究利用... 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结构稳定、易于获取、成本低廉和易于合成等优点,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和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部分适合UV-LED应用的钙钛矿具有结构不稳定性。为了寻找结构稳定的钙钛矿,此项研究利用第一性原理对无铅双钙钛矿Cs_(2)NaScX_(6)(X=Cl,Br,I)的电子及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s_(2)NaScX_(6)(X=Cl,Br,I)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值分别为5.545 e V(Cl)、4.549 eV(Br)和3.408 eV(I),Cs_(2)NaScI_(6)在紫外光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本研究内容为无铅A_(2)B^(I)B^(III)X_(6)型双钙钛矿成为UV-LED的候选材料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LED 第一性原理 cs_(2)NaScX_(6)(X=Cl Br I) 电子性质 光学性质 超宽带隙
下载PDF
Effect of Lewis acid-base additive on lead-free Cs_(2)SnI_(6) thin film prepared by direct solution coating process
4
作者 Saqib Nawaz Khan 王燕 +3 位作者 钟李祥 梁会力 杜小龙 梅增霞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444-451,共8页
Inorganic Cs_(2)SnI_(6) perovskite has exhibited substantial potential for light harvesting due to its exceptional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remarkable stability in ambient conditions.The charge transport characte... Inorganic Cs_(2)SnI_(6) perovskite has exhibited substantial potential for light harvesting due to its exceptional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remarkable stability in ambient conditions.The charg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within perovskite films are subject to modulation by various factors,including crystalline orientation,morphology,and crystalline quality.Achieving preferred crystalline orientation and film morphology via a solution-based process is challenging for Cs_(2)SnI_(6) films.In this work,we employed thiourea as an additive to optimize crystal orientation,enhance film morphology,promote crystallization,and achieve phase purity.Thiourea lowers the surface energy of the(222)plane along the(111)direction,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studies,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Varying thiourea concentration enables a bandgap tuning of Cs_(2)SnI_(6) from 1.52 eV to1.07 eV.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novel method for utilizing Cs_(2)SnI_(6) films in high-performanc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SnI_(6) crystalline orientation Lewis acid-case additive engineering bandgap engineering
下载PDF
Cs_(2)(Ag∶Cu)BiBr_(6)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5
作者 曹士双 王宝宁 李林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2-670,共9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掺杂的Cs_(2)AgBiBr_(6)双钙钛矿并基于其制备了太阳能电池。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单色光量子效率光谱及光电流-电压曲线等手段对其光电性能进行探究。研究发现,Cu^(+)掺杂...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掺杂的Cs_(2)AgBiBr_(6)双钙钛矿并基于其制备了太阳能电池。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单色光量子效率光谱及光电流-电压曲线等手段对其光电性能进行探究。研究发现,Cu^(+)掺杂能够显著增强Cs_(2)AgBiBr_(6)粉末样品的光学吸收,但对于薄膜样品几乎没有效果,这是由于Cu相双钙钛矿在溶于二甲基亚砜的过程中会发生分解。实验结果表明,当Cu^(+)掺杂量较低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显著提升,这是由于Cu^(+)掺杂对Cs_(2)AgBiBr_(6)薄膜结晶过程的调控作用,微量Cu^(+)掺杂能够显著降低钙钛矿薄膜的缺陷态密度。最终,基于Cu^(+)掺杂的太阳能电池获得了最高1.93%的能量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2AgBiBr6 Cu+掺杂 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
下载PDF
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的生长及发光性能研究
6
作者 杨江浩 黄欣帅 +2 位作者 蓝陈慧 魏钦华 秦来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3,共7页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S和ICP-OES等手段研究了晶体的组分和结构。结果表明,Sm^(2+)成功掺入Cs_(4)EuI_(6)基质,且对基质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在紫外和X射线的激发下,晶体主要呈现两个发光中心(Eu^(2+)和Sm^(2+)),发光峰位于450和840 nm左右,分别对应于Eu^(2+)和Sm^(2+)的5d→4f的跃迁发光,紫外激发下的Eu^(2+)和Sm^(2+)的荧光衰减寿命均处于微秒级别。结果表明,随着Sm^(2+)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波长由蓝光逐渐变为近红外光。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Sm^(2+)浓度掺杂对晶体发光性能、Eu^(2+)-Sm^(2+)能量传递及荧光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Sm^(2+)掺杂浓度可以调控晶体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4)EuI_(6) Sm^(2+)掺杂 闪烁晶体 近红外发光 布里奇曼法 能量传递
下载PDF
1英寸Cs_(2)LiLa(Br,Cl)_(6):Ce闪烁晶体的生长及性能
7
作者 刘生伟 魏钦华 +5 位作者 童宇枫 郑中秋 尹航 唐高 张素银 秦来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3-1930,共8页
Ce^(3+)掺杂的钾冰晶石结构的卤化物闪烁晶体因具有优异的闪烁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制备了1英寸高质量Ce^(3+)掺杂Cs_(2)Li La(Br,Cl)_(6)闪烁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谱、EDS、X射线光电子谱等手段对Cs_(2)Li La(... Ce^(3+)掺杂的钾冰晶石结构的卤化物闪烁晶体因具有优异的闪烁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制备了1英寸高质量Ce^(3+)掺杂Cs_(2)Li La(Br,Cl)_(6)闪烁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谱、EDS、X射线光电子谱等手段对Cs_(2)Li La(Br,Cl)_(6):Ce晶体的晶体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l-成功掺入基质材料后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光致发光荧光光谱、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紫外荧光衰减等结果表明,Cl-掺杂后未产生新的发光中心,紫外衰减时间约为28 ns。最后测试了晶体在137Cs@662 keV的伽马源和252Cf源下的能谱,发现晶体具有优异的能量分辨率(4.2%@662 ke V)和中子甄别性能(FOM值达到1.9),在核辐射探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LiLa(Br Cl)6:Ce 闪烁晶体 坩埚下降法 中子/伽马甄别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Cs_(2)Ag_(0.1)Na_(0.9)BiCl_(6):Tm^(3+)双钙钛矿及其近红外发光性能
8
作者 王马超 唐扬敏 +4 位作者 邓明雪 周真真 刘小峰 王家成 刘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3-1088,共6页
间接带隙的Cs_(2)NaBiCl_(6)双钙钛矿材料具有近红外宽波段发射特性,但低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近红外发光领域的应用。本工作通过共沉淀法快速制备微米级尺寸的Cs_(2)Ag_(0.1)Na_(0.9)BiCl_(6):Tm^(3+)双钙钛矿晶体,实现了近红外荧光增强... 间接带隙的Cs_(2)NaBiCl_(6)双钙钛矿材料具有近红外宽波段发射特性,但低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近红外发光领域的应用。本工作通过共沉淀法快速制备微米级尺寸的Cs_(2)Ag_(0.1)Na_(0.9)BiCl_(6):Tm^(3+)双钙钛矿晶体,实现了近红外荧光增强,并系统研究了其光学吸收、光致发射(PL)、光致激发(PLE)、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和荧光量子效率(PLQY)等光学性能。共沉淀法制备的Cs_(2)Ag_(0.1)Na_(0.9)BiCl_(6):Tm^(3+)的光学带隙为3.06 eV。在350 nm紫外光激发下,可以观察到峰值位于680 nm的近红外宽峰发射,这源于自陷激子发光。通过引入Tm3+作为新的发光中心,实现了810 nm波段的近红外发光增强,在780~830 nm波段荧光量子效率(PLQY)从1.67%提高到11.77%,提高了6.05倍。在650~900 nm波段,Cs_(2)Ag_(0.1)Na_(0.9)BiCl_(6):Tm^(3+)的近红外PLQY高达25.22%。本研究证明了共沉淀法快速制备的Cs_(2)Ag_(0.1)Na_(0.9)BiCl_(6):Tm^(3+)钙钛矿作为新型近红外光源材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发光 自陷激子 共沉淀 双钙钛矿 cs_(2)Ag_(0.1)Na_(0.9)BiCl_(6)
下载PDF
Cs_(2)AgBiBr_(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伦 吕梅 朱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4-1054,共11页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制造成本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其含有铅元素的毒性以及稳定性阻碍了进一步商业化应用。双钙钛矿材料Cs_(2)AgBiBr_(6)具有稳定性优异、毒性低、载流子寿命长和载流子有效...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制造成本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其含有铅元素的毒性以及稳定性阻碍了进一步商业化应用。双钙钛矿材料Cs_(2)AgBiBr_(6)具有稳定性优异、毒性低、载流子寿命长和载流子有效质量小的优势,是一种颇具潜力的光伏材料,已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并展现出良好的性能。但是Cs_(2)AgBiBr_(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还无法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媲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Cs_(2)AgBiBr_(6)的晶体结构及容忍因子等结构参数;然后介绍了溶液法、反溶剂辅助成膜法、气相法、真空辅助成膜法以及喷涂法等薄膜制备工艺的进展,评述了各种薄膜制备工艺的优缺点;接着从元素掺杂、添加剂工程及界面工程(界面能级匹配和界面缺陷钝化)三方面介绍了Cs_(2)AgBiBr_(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优化策略,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最后指出Cs_(2)AgBiBr_(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面临的挑战,并从前驱体溶剂工程、带隙工程以及器件降解机理三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AgBiBr_(6) 太阳能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双钙钛矿 综述
下载PDF
高压下碲基双钙钛矿Cs_(2)TeBr_(6)的结构及光学性质
10
作者 吴学仟 王玲瑞 +2 位作者 袁亦方 马良 郭海中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6,共8页
碲基双钙钛矿材料具有光电特性良好、带隙可调、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应用潜力巨大的光吸收材料。为进一步调控碲基双钙钛矿材料的光学性能,选取了一种典型的碲基双钙钛矿Cs_(2)TeBr_(6),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及多种原位高压... 碲基双钙钛矿材料具有光电特性良好、带隙可调、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应用潜力巨大的光吸收材料。为进一步调控碲基双钙钛矿材料的光学性能,选取了一种典型的碲基双钙钛矿Cs_(2)TeBr_(6),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及多种原位高压测量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0~51.0 GPa压力范围内,Cs_(2)TeBr_(6)的晶体结构发生了从立方相(Fm3m)到四方相(P4/mnc)的结构相变,相变由高压下八面体[TeBr_(6)]^(4-)的倾斜变形所致。同时发现,高压下Cs_(2)TeBr_(6)的带隙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并在14.0 GPa附近出现拐点,拐点的出现意味着结构相变开始。研究结果有助于建立Cs_(2)TeBr_(6)的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为调控碲基钙钛矿的物性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基双钙钛矿 cs_(2)TeBr_(6) 高压 相变 带隙调控
下载PDF
电子传输层锂盐掺杂对Cs_(2)AgBiBr_(6)双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杨阿康 张伦 +1 位作者 吕梅 朱俊 《太阳能》 2023年第10期30-37,共8页
电子传输层是影响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常用的介孔二氧化钛(mp-TiO_(2))电子传输层存在较多表面缺陷,电荷提取效率较低,复合几率高。利用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对mp-TiO_(2)进行锂盐掺杂,并将其应用于Cs_(2)AgBiBr_... 电子传输层是影响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常用的介孔二氧化钛(mp-TiO_(2))电子传输层存在较多表面缺陷,电荷提取效率较低,复合几率高。利用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对mp-TiO_(2)进行锂盐掺杂,并将其应用于Cs_(2)AgBiBr_(6)双钙钛矿太阳电池(下文简称为“Cs_(2)AgBiBr_(6)太阳电池”)中,以研究锂盐掺杂对Cs_(2)AgBiBr_(6)薄膜和Cs_(2)AgBiBr_(6)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锂盐掺杂改善了Cs_(2)AgBiBr_(6)薄膜的结晶度,降低了其缺陷态密度,促进了电子传输层/钙钛矿界面处的电荷转移;2)掺杂的锂盐最优质量浓度为10 mg/mL,在该掺杂浓度下制备的Cs_(2)AgBiBr_(6)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从1.92 mA/cm^(2)提升到2.43 mA/cm^(2),填充因子从58.87%增加到68.05%,光电转换效率从1.19%提升到1.66%;3)在空气环境条件下放置66天后,未封装的Cs_(2)AgBiBr_(6)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仍可保持初始值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铅钙钛矿 双钙钛矿太阳电池 cs_(2)AgBiBr_(6) 介孔二氧化钛 电子传输层 锂盐掺杂 光电转换效率
下载PDF
Cs_(2)LiYCl_(6)∶Ce晶体的n/γ双探测闪烁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越云 桂强 +5 位作者 张春生 杨蕾 袁辉平 刘珊 任国浩 张明荣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33-1939,共7页
Cs_(2)LiYCl_(6)∶Ce(CLYC)晶体是一种具有n/γ双探测能力的新型闪烁晶体。采用坩埚垂直下降法生长出富^(6)Li的CLYC晶体毛坯,经加工、封装得到Φ50 mm×50 mm的CLYC闪烁晶体封装件,其对^(137)Cs 662 keVγ射线的能量分辨率为4.22%... Cs_(2)LiYCl_(6)∶Ce(CLYC)晶体是一种具有n/γ双探测能力的新型闪烁晶体。采用坩埚垂直下降法生长出富^(6)Li的CLYC晶体毛坯,经加工、封装得到Φ50 mm×50 mm的CLYC闪烁晶体封装件,其对^(137)Cs 662 keVγ射线的能量分辨率为4.22%;测量^(252)Cf中子源的脉冲波形甄别(PSD)品质因子(FOM)为3.45。凭借其优异的性能,CLYC闪烁晶体有望在中子探测领域替代3He正比计数管,并可作为n/γ双探测的优选材料,应用于中子辐射探测器、放射性同位素识别仪、个人辐射剂量仪,以及其他中子、伽马射线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晶体 cs_(2)LiYCl_(6)∶Ce 中子/伽马甄别 中子辐射探测 坩埚下降法 脉冲波形甄别 能量分辨率
下载PDF
基质组分配比对Cs_(2)LiYCl_(6)∶Ce晶体生长及闪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绍涵 吴云涛 +2 位作者 李焕英 史坚 任国浩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25-1932,共8页
Cs_(2)LiYCl_(6)∶Ce(CLYC∶Ce)是一种具有良好能量分辨率、高光输出,以及优秀的中子/伽马分辨能力的新型闪烁晶体,但因其组分复杂,晶体生长很困难。本文使用坩埚下降法分别生长了LiCl占57%、60%和63%(摩尔分数)及CsCl与YCl_(3)比例为1.... Cs_(2)LiYCl_(6)∶Ce(CLYC∶Ce)是一种具有良好能量分辨率、高光输出,以及优秀的中子/伽马分辨能力的新型闪烁晶体,但因其组分复杂,晶体生长很困难。本文使用坩埚下降法分别生长了LiCl占57%、60%和63%(摩尔分数)及CsCl与YCl_(3)比例为1.9∶1和2.1∶1共5种不同组分配比的CLYC晶体,发现LiCl占比为60%的组分得到的CLYC相体积占比最大,而改变CsCl与YCl3的比例对晶体生长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5 mm×5 mm×5 mm和φ25 mm×10 mm样品在137Cs激发下的能量分辨率分别为4.8%和5.6%。CLYC晶体在662 keV伽马射线激发下的闪烁衰减时间为17 ns、436 ns和3603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LiYCl_(6)∶Ce 稀土卤化物 闪烁晶体 坩埚下降法 晶体生长 闪烁性能
下载PDF
信号采样对Cs_(2) LiYCl_(6):Ce^(3+)探测器中子-伽马甄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坤 黄广伟 +10 位作者 王利斌 李林祥 席善学 陈声强 徐思 张立功 朱红英 王尊刚 刘辉兰 宋玉收 周春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70-1676,共7页
针对核脉冲信号数字处理中采样率与采样深度对粒子脉冲形状甄别效果的影响问题,本文基于Cs_(2)LiYCl_(6)∶Ce^(3+)(CLYC)探测器进行^(239)Pu-Be中子场中子/伽马射线混合信号采集,研究几种中子/伽马射线脉冲波形甄别算法以及这些算法对... 针对核脉冲信号数字处理中采样率与采样深度对粒子脉冲形状甄别效果的影响问题,本文基于Cs_(2)LiYCl_(6)∶Ce^(3+)(CLYC)探测器进行^(239)Pu-Be中子场中子/伽马射线混合信号采集,研究几种中子/伽马射线脉冲波形甄别算法以及这些算法对波形采样率和采样深度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积分算法的电荷比较法与内积算法的k-means聚类配合向量投影法对采样率、采样深度、噪声的适应能力都好于基于微分算法的脉冲梯度法;由于k-means聚类配合向量投影法对向量维度敏感,在抗低采样率方面不如改进的电荷比较法,而在抗低采样深度方面二者能力相当;XGBoost和LightGBM这2种机器学习算法在采样率降至12.5 MS/s和采样深度降至4 bit后仍可获得100%的甄别准确度,在波形采样率和采样深度较低时相比传统算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LiYCl_(6)∶Ce^(3+)探测器 中子/γ甄别 采样率 采样深度 电荷比较法 向量投影法 聚类 极端梯度提升机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
下载PDF
Cs_(2)HfCl_(6)和Cs_(2)HfCl_(6)∶Tl晶体的生长、光学和闪烁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双良 任国浩 吴云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3-808,共6页
本文使用坩埚下降法制备了∅7 mm的未掺杂Cs_(2)HfCl_(6)与Cs_(2)HfCl_(6)∶0.2%Tl(摩尔分数)单晶,对晶体样品进行了物相、杂质含量、光学和闪烁性能的研究。该晶体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m3m。在荧光和X射线激发下,未掺杂Cs_(2)HfCl_(6... 本文使用坩埚下降法制备了∅7 mm的未掺杂Cs_(2)HfCl_(6)与Cs_(2)HfCl_(6)∶0.2%Tl(摩尔分数)单晶,对晶体样品进行了物相、杂质含量、光学和闪烁性能的研究。该晶体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m3m。在荧光和X射线激发下,未掺杂Cs_(2)HfCl_(6)晶体的发光主峰皆为380 nm,对应于自陷激子发光。Cs_(2)HfCl_(6)∶0.2%Tl晶体在荧光和X射线激发下,发射光谱中除了存在380 nm处的自陷激子发光,也存在505 nm处Tl^(+)的sp-s^(2)跃迁发光。Cs_(2)HfCl_(6)和Cs_(2)HfCl_(6)∶0.2%Tl晶体的光输出分别为37000 photons/MeV和36500 photons/MeV,在662 keV处的能量分辨率皆为3.5%。在137 Cs源激发下,Cs_(2)HfCl_(6)晶体的闪烁衰减时间为0.37μs(4.2%)、4.27μs(78.9%)和12.52μs(16.9%),Cs_(2)HfCl_(6)∶0.2%Tl晶体的闪烁衰减时间为0.33μs(3.5%)、4.09μs(81.9%)和10.42μs(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HfCl_(6)∶Tl 自陷激子发光 sp-s^(2)跃迁 闪烁晶体 坩埚下降法 能量分辨率
下载PDF
Ultrasonic-assisted fabrication of Cs_(2)AgBiBr_(6)/Bi_(2)WO_(6) S-scheme heterojunction for phot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被引量:2
16
作者 Jiaqi Wang Hao Cheng +1 位作者 Dingqiong Wei Zhaohui L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2606-2614,共9页
In this manuscript,Cs_(2)AgBiBr_(6)/Bi_(2)WO_(6) nanocomposites was fabricated via an ultrasonic-assisted process.The activity of the as-obtained Cs_(2)AgBiBr_(6)/Bi_(2)WO_(6) nanocomposites for photocatalytic CO_(2) ... In this manuscript,Cs_(2)AgBiBr_(6)/Bi_(2)WO_(6) nanocomposites was fabricated via an ultrasonic-assisted process.The activity of the as-obtained Cs_(2)AgBiBr_(6)/Bi_(2)WO_(6) nanocomposites for phot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was studied under visible light.The as-obtained Cs_(2)AgBiBr_(6)/Bi_(2)WO_(6) nanocomposites show a superior activity for phot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to produce CH4 and CO,with an optimum activity achieved over 0.5 Cs_(2)AgBiBr_(6)/Bi_(2)WO_(6).The obvious superior activity observed over Cs_(2)AgBiBr_(6)/Bi_(2)WO_(6) nanocomposites as compared with bare Cs_(2)AgBiBr_(6) and bare Bi_(2)WO_(6) as well as a mechanical mixture of Cs_(2)AgBiBr_(6) and Bi_(2)WO_(6) can be owe to the fabrication of an efficient S-scheme heterojunction,which accelerates the separation of the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s in Cs_(2)AgBiBr_(6) and Bi_(2)WO_(6)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high redox capability of Cs_(2)AgBiBr_(6) and Bi_(2)WO_(6).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upling of two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 with staggered band alignment to form an S-scheme heterojunction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develop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systems and also highlights the promising role of using lead free perovskites in phot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AgBiBr_(6) Bi_(2)WO_(6) S-Schem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Visible light
下载PDF
Regulation of the order-disorder phase transition in a Cs_(2)NaFeCl_(6) double perovskite towards reversible thermochromic application 被引量:2
17
作者 Wenzhe Li Naveed Ur Rahman +7 位作者 Yeming Xian Hang Yin Yunkai Bao Yi Long Songyang Yuan Yangyi Zhang Yaxuan Yuan Jiandong Fan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44-57,共14页
Multifunctional lead-free double perovskites demonstrate remarkable potential toward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Herein,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low-cost,high-throughput Cs_(2)NaFeCl_(6) single crystal with exc... Multifunctional lead-free double perovskites demonstrate remarkable potential toward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Herein,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low-cost,high-throughput Cs_(2)NaFeCl_(6) single crystal with exceedingly high thermal stability is designed and grown.It obtains a cubic lattice system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80-500 K,accompanied by a completely reversible chromatic variation ranging from yellow to black.Importantly,the intriguing thermochromism is proved to own extremely high reproducibility(over 1000 cycles)without a hysteretic effect,originating from its structural flexibility that including(i)the noteworthy distortion/deformation of[NaCl_(6)]5−and[FeCl_(6)]3−octahedra;(ii)order-disorder arrangement transition of[NaCl_(6)]5−and[FeCl6]3−octahedra a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This study paves the way towards a new class of smart windows and camouflage coatings with an unprecedented colour range based on a Cs_(2)NaFeCl_(6) perovsk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free perovskite cs_(2)NaFeCl_(6)single crystal THERMOCHROMISM crystallographic structure order-disorder phase transition
下载PDF
两步法制备双钙钛矿Cs_(2)AgBiBr_(6)单晶
18
作者 冯季村 严铮洸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第10期87-89,95,共4页
铅元素的毒性和有机组分的不稳定性一直是阻碍有机-无机卤化钙钛矿光电器件商业化应用的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无铅双钙钛矿Cs_(2)AgBiBr_(6)由于其稳定的物理性能,在无铅钙钛矿材料中受到密切的关注。本文探索两步法制备Cs_(2)AgBiBr_(6... 铅元素的毒性和有机组分的不稳定性一直是阻碍有机-无机卤化钙钛矿光电器件商业化应用的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无铅双钙钛矿Cs_(2)AgBiBr_(6)由于其稳定的物理性能,在无铅钙钛矿材料中受到密切的关注。本文探索两步法制备Cs_(2)AgBiBr_(6)单晶,单晶质量良好。两步法不使用高纯溴化盐,合成成本大大降低。以上研究为Cs_(2)AgBiBr_(6)晶体生长和Cs_(2)AgBiBr_(6)光电探测器的制作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 cs_(2)AgBiBr_(6) 单晶 两步法
下载PDF
无铅双钙钛矿Cs_(2)AgInCl_(6)纳米晶体的合成策略及光学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嵩 潘凯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2年第1期25-31,共7页
无铅卤化物双钙钛矿(HDPs)作为替代有毒且稳定性弱的铅基钙钛矿引起广泛的关注。通过向Cs_(2)AgInCl_(6)双钙钛纳米晶体(NCs)中掺杂各种元素,产生了有趣的光学特性,即自陷激子发射和掺杂元素诱导光致发光。这种有趣的光学特性激发了人... 无铅卤化物双钙钛矿(HDPs)作为替代有毒且稳定性弱的铅基钙钛矿引起广泛的关注。通过向Cs_(2)AgInCl_(6)双钙钛纳米晶体(NCs)中掺杂各种元素,产生了有趣的光学特性,即自陷激子发射和掺杂元素诱导光致发光。这种有趣的光学特性激发了人们探索Cs_(2)AgInCl_(6) NCs的不同合成方法,以及对除Ag^(+)和In^(3+)外其他单价和三价阳离子的许多合金成分的探索。介绍了近年来Cs_(2)AgInCl_(6) NCs的研究进展,包括合成策略,光学特性以及不同合金化和掺杂效应引起的可协调的光致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 cs_(2)AgInCl_(6)纳米晶体 光学性质
下载PDF
Cs_(2)SnI_(6)低指数晶面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20
作者 林啊鸣 孙宜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1-696,共6页
Cs_(2)SnI_(6)是一种稳定且环保的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在光伏和光电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虽然表面性质对于光电器件的制备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没有对该材料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合SCAN+rVV10泛函,本工作研究了Cs_(2... Cs_(2)SnI_(6)是一种稳定且环保的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在光伏和光电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虽然表面性质对于光电器件的制备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没有对该材料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合SCAN+rVV10泛函,本工作研究了Cs_(2)SnI_(6)的(001)、(011)和(111)表面以揭示其热力学稳定性。针对每个表面,研究考虑了具有不同截断的模型,包括两个沿(001)方向(分别为CsI_(2)和SnI_(4)终止的表面),两个沿(011)方向(分别为I_(4)和Cs_(2)SnI_(2)终止的表面)和三个沿(111)方向(分别为非化学计量比的CsI_(3)、Sn和满足化学计量比的CsI_(3)终止的表面)。由于大多数表面模型是非化学计量比的,它们的相对稳定性取决于实验制备条件,因此需要考虑组成元素的化学势。通过确定允许的化学势区域,研究分析了这些表面的热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001)和(011)面的表面能会受到化学势的影响,而满足化学计量比的CsI_(3)终止的(111)表面不受化学势影响,是Cs_(2)SnI_(6)最稳定的表面。该结果说明,近期实验普遍观察到的暴露(111)面的晶体是受热力学稳定性驱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表面能 cs_(2)SnI_(6) 光伏材料 发光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