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肺炎CT图像识别的DL-CTNet模型
1
作者 王威 黄文迪 +1 位作者 王新 王珑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肺炎常缺乏明显呼吸系症状,症状多不典型,易发生漏诊、错诊.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辅助医务人员安全、高效地检测感染者是一种有效途径.针对COVID-19感染者CT图像的磨玻璃影、铺路石征、血管扩张等特点,提出一种可有效地提取CT图像中的局部... 肺炎常缺乏明显呼吸系症状,症状多不典型,易发生漏诊、错诊.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辅助医务人员安全、高效地检测感染者是一种有效途径.针对COVID-19感染者CT图像的磨玻璃影、铺路石征、血管扩张等特点,提出一种可有效地提取CT图像中的局部与全局特征的轻量级模型——DL-CTNet.输入预处理的CT图像后,首先采用空洞卷积和动态双路径多尺度特征融合(D-DMFF)模块的2个支路提取浅层特征;然后使用局部与全局特征拼接模块(LGFC)中的D-DMFF模块提取局部特征、Swin Transformer提取全局特征,并通过拼接获得深层特征;最后经过全连接层输出分类标签.实验结果表明,在2个CT图像数据集上,验证了LGFC模块以及DL-CTNet的低复杂度与有效性;DL-CTNet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8.613%,与其他方法相比,其能更准确地识别肺炎的CT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胸部CT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TRANSFORMER
下载PDF
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
2
作者 杜芳莉 李园 杨晓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与肺通气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86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纳入尘肺病组,早期煤尘肺病HRCT分期法分为Ⅰ期33例、Ⅱ期29例和Ⅲ期24例,另选取86例同... 目的探讨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与肺通气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86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纳入尘肺病组,早期煤尘肺病HRCT分期法分为Ⅰ期33例、Ⅱ期29例和Ⅲ期24例,另选取86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HC)组,均接受胸部CT检查和肺通气功能检查,采用Camiciotoli视觉评分法评估两组胸部CT影像肺间质纤维化评分,记录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CV)、最大自主通气量(MMV)。分析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比较尘肺病组和HC组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和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不同分期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和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主要表现为小结节影、小结节聚集、纤维斑块形和小叶间隔增厚、胸膜斑;尘肺病组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为(20.16±5.01)分,其FEV_(1)、PEF、FEV_(1)/FVC值、MVV低于HC组(P<0.05);Ⅲ期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高于Ⅰ期、Ⅱ期患者,FEV_(1)、PEF、FEV_(1)/FVC值、MVV低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与FEV_(1)、PEF、FEV_(1)/FVC值、MVV呈负相关(r=-0.625,-0.865,-0.636,-0.673,P<0.05)。结论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可作为临床判断职业性尘肺病和评估病情进展的可靠的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尘肺病 胸部CT 影像表现 肺通气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胸部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评估及其与疾病进程关系的研究
3
作者 李静 马芹 路磊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评估价值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胸部CT检查显示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将其分为淋巴结肿大组(35例,短径>10... 目的:探讨胸部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评估价值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胸部CT检查显示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将其分为淋巴结肿大组(35例,短径>10 mm)和非淋巴结肿大组(35例,短径<8 mm)。采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并进行对比,将上述指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淋巴结肿大的危险因素,分析典型病例的影像学图像。结果:淋巴结肿大组患者关节炎的发生率高于非淋巴结肿大组,肾损害的发生率低于非淋巴结肿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9、4.884,P<0.05);淋巴结肿大组患者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淋巴结肿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0、5.040、5.833,P<0.05),白细胞计数(WBC),补体C3和C4水平均低于非淋巴结肿大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G(IgG)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高于非淋巴结肿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79、20.791、26.192、16.173、41.142、10.0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补体C3、IgG及SLEDAI评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淋巴结肿大的危险因素(OR=3.034、2.721、1.127,P<0.05),而年龄大、肾损害为保护因素(OR=0.259、0.254,P<0.05)。结论:淋巴结肿大的出现预示着患者的疾病进展的过程中发生多系统损害的风险较大,且病情活动度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淋巴结肿大 评估 疾病进程
下载PDF
胸部定量CT对COPD患者治疗反应预测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佳萍 张卫国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分析胸部定量CT扫描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接受治疗COPD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随访1年,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有治疗反应组[n=24,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 目的分析胸部定量CT扫描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接受治疗COPD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随访1年,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有治疗反应组[n=24,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增加≥0.225 L]和非无治疗反应组(n=96,FEV_(1)增加<0.225 L)。对2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预测COPD患者治疗反应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治疗反应组和无治疗反应组在EI、ATI、Pi10、WA%、T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性别比、年龄、体重指数、GOLD分期、入院肺功能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10为预测COPD患者治疗反应的因素(OR=2.321,P<0.05)。ROC曲线显示,Pi10在预测COPD患者治疗反应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ROC曲线显示,Pi10预测COPD患者治疗反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为0.610~0.781,约登指数为0.354,最佳截断值为4.65 mm,灵敏度为85.40%,特异度为50.00%。结论胸部定量CT扫描参数Pi10能够帮助预测COPD患者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胸部定量CT 治疗反应 预测因素
下载PDF
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5
作者 霍成存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 目的:分析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112例)和无肺动脉高压组(107例),并根据肺动脉高压分级将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分为中重度组(64例)和轻度组(48例)2个亚组。比较肺动脉高压组与无肺动脉高压组以及中重度组与轻度组患者低剂量胸部CT扫描结果,分析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肺动脉高压组患者主肺动脉直径(MPAD),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的比值(rPD)以及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的比值(rPA)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AD、rPD、rPA诊断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AUC分别为0.929、0.791、0.892,应用价值较高;中重度组患者MPAD、rPD、rPA高于轻度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AD、rPD、rPA诊断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分级的AUC分别为0.761、0.728、0.872,有一定应用价值。结论:低剂量胸部CT扫描中的相关参数MPAD、rPD、rPA在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低剂量胸部CT
下载PDF
胸部CT椎体HU值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机会性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力平 连天星 +4 位作者 胡永荣 杨红胜 曾智谋 刘浩 屈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0-954,共5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基于腰椎CT的HU(hounsfield units)值可以筛查骨质疏松症,而目前因肺部感染就诊的患者增加,肺部感染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加,增加了胸部CT的使用率。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中L_1椎体HU值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筛查... 背景:有研究表明基于腰椎CT的HU(hounsfield units)值可以筛查骨质疏松症,而目前因肺部感染就诊的患者增加,肺部感染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加,增加了胸部CT的使用率。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中L_1椎体HU值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获得骨密度T值,按WHO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非骨质疏松组(n=120)及骨质疏松组(n=12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骨密度T值及胸部CT检查中L_(1)椎体的HU值,分析HU值与各部位T值的关系并评估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糖、钙、磷、2型糖尿病患病时间、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之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HU值与最低T值呈正相关(r=0.619,P<0.01),与髋部T值呈正相关(r=0.584,P<0.01),与股骨颈T值呈正相关(r=0.641,P<0.01);当HU值取98时,其预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敏感性为70.8%;(3)提示基于胸部CT检查的L_1椎体HU值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筛查具有良好的价值,可作为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一种机会性、无成本的补充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检查 HU值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下载PDF
人工智能迭代重建算法对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和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的影响
7
作者 张宝平 李傲 +12 位作者 李宇航 朱书萌 田倩 赵文哲 肖瑶 侯伟 刘哲 王睿 黄欣 郝辉 王怡名 杨健 金超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84-391,共8页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迭代重建(AIIR)算法对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和计算机辅助(CAD)肺结节检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9月至10月于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41例,同时采集常规剂量(120 kVp),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剂量等级2级,参考管...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迭代重建(AIIR)算法对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和计算机辅助(CAD)肺结节检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9月至10月于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41例,同时采集常规剂量(120 kVp),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剂量等级2级,参考管电流(106 mAs)和超低剂量(120 kVp,15 mAs)胸部CT,记录辐射剂量参数。常规剂量CT采用Karl迭代重建,超低剂量CT采用Karl和AIIR(1、3、5级)重建,测量5组图像的主动脉、脂肪、肌肉区域的CT均值、噪声指数(SD)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5组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以2名胸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确定的≥4 mm非钙化实性肺结节作为参考标准,记录5组图像CAD肺结节检测的真阳性、假阳性(误诊)和假阴性(漏诊)数量并与参考标准比较,记录超低剂量Karl重建组图像人工阅片时间和CAD阅片时间。结果 5组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剂量AIIR 5重建的SD、SNR和CNR值均优于常规剂量和超低剂量Karl重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超低剂量AIIR 5重建的胸部CT整体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Karl重建相当,优于超低剂量Karl重建(P<0.005)。5组图像CAD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剂量AIIR重建CAD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剂量和超低剂量Karl重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超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约89.3%,CAD阅片时间较人工阅片减少63.3%。结论 AIIR在改善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保持CAD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降低CAD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肺结节 人工智能迭代重建 超低剂量CT
下载PDF
对比剂稀释法在婴幼儿胸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
8
作者 边传振 张朋 朱明水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生理盐水稀释对比剂,以降低儿童胸部增强CT检查对比剂浓度和剂量。方法:前瞻性搜集行胸部CT增强检查的0~3岁患儿100例,随机分配到A、B两组,使用注碘克沙醇(规格:320 mgI/mL)对比剂进行增强检查,A组对比剂用量为2 mL/kg, B... 目的:探讨通过生理盐水稀释对比剂,以降低儿童胸部增强CT检查对比剂浓度和剂量。方法:前瞻性搜集行胸部CT增强检查的0~3岁患儿100例,随机分配到A、B两组,使用注碘克沙醇(规格:320 mgI/mL)对比剂进行增强检查,A组对比剂用量为2 mL/kg, B组对比剂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A组浓度的60%,3 mL/kg,其余扫描条件均相同。测量两组患儿增强图像主动脉弓处、降主动脉处及肺动脉干处CT值,测量主动脉弓层面竖脊肌CT值和CT值标准差(SD)值,计算SNR和CNR,并对两组患儿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后对A、B两组患儿的CT值、SNR、CNR、主观评分、辐射剂量、对比剂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患儿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处CT值分别为(336.4±11.7)HU、(347.2±10.6)HU和(365.5±12.3)HU,均低于A组同感兴趣区测量值[(464.3±13.1)HU、(485.4±12.9)HU和(492.2±11.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20.6、12.8;P均<0.001);B组患儿SNR和CNR分别为44.7±4.6和35.6±3.9,均低于A组同感兴趣区测量值(53.2±5.1和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6.37;P均<0.001);B组患儿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低于A组(P<0.001);A组患儿的CTDIVOL[(1.91±0.18)mGy]、DLP[(56.41±3.53)mGy·cm]和B组CTDIVOL[(1.89±0.16)mGy]、DLP[(53.17±4.05)mGy·cm]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1.48;P=0.86、0.15);B组患儿对比剂剂量[(21.75±2.73)mL]低于A组[(15.55±2.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0.001)。结论:在婴幼儿胸部CT增强检查时,将碘克沙醇(规格:320 mgI/mL)浓度降低至60%,能够得到满足临床需求的图像质量且能降低注入患儿体内对比剂剂量,降低患儿肾损伤风险,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对比剂 胸部CT 辐射剂量
下载PDF
1例人偏肺病毒感染中年女性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于明霞 林蕊艳 祝兆萌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56-160,共5页
患者女性,48岁,2023年6月13日主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核酸转阴后,于6月19日出院。6月22日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1℃,伴畏寒,肌肉酸痛,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实变影,部分较前吸收,部分较前新发,于6月25日再次入本科... 患者女性,48岁,2023年6月13日主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核酸转阴后,于6月19日出院。6月22日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1℃,伴畏寒,肌肉酸痛,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实变影,部分较前吸收,部分较前新发,于6月25日再次入本科住院治疗。体格检查可闻及湿啰音及散在哮鸣音。血气分析(不吸氧):酸碱度(pH)7.4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36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分压(PaO_(2))57 mm Hg,氧合指数(P/F ratio)282 mm Hg;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5.8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68%,淋巴细胞百分数(LYM)26%,血红蛋白(Hb)116 g/L;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完善检查,呼吸道病毒十三项提示偏肺病毒核酸阳性,支气管镜灌洗液微生物二代基因测序(NGS)提示偏肺病毒序列数24469条。综合分析诊断为肺炎-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停用抗生素,予以对症治疗及中药治疗。复查胸部CT提示两肺散在斑片影明显吸收。说明随着宏基因组学的应用普及,越来越多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得以明确。hMPV支气管炎或肺炎患者,病程多为自限性,继发细菌感染几率较低,治疗往往并不需要抗生素,可采用支持性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偏肺病毒 胸部CT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下载PDF
胸部CT肺部炎症指数联合乳酸、NLR在新冠肺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郑文川 钟献阳 +2 位作者 顾银中 张淇钏 吴敏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胸部CT及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纳入新冠肺炎生存组45例及死亡组13例,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胸部CT肺部炎症指数(PI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胸部CT及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纳入新冠肺炎生存组45例及死亡组13例,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胸部CT肺部炎症指数(PI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蛋白、氧合指数、乳酸、PII(首次及7-14天复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二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淋巴细胞(OR6.392)、NLR(OR0.933)、氧合指数(OR1.011)、乳酸(OR0.076)、首次PII(OR0.065)在新冠肺炎预后上有统计学差异。逐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酸是新冠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5)。ROC结果显示:乳酸、PII(首次)+乳酸+NLR三者联合预测新冠肺炎预后的AUC分别为0.875(95%CI 0.755~0.995)、0.895(95%CI 0.755~0.999)。结论乳酸是新冠肺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II(首次)+乳酸+NLR三者联合可能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后 胸部CT肺部炎症指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乳酸
下载PDF
胸部CT在预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邢德明 黄琳 程瑞学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预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邓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1月到2023年2月的462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实施胸部CT检测,对比不同组织学亚型(贴壁... 目的分析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预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邓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1月到2023年2月的462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实施胸部CT检测,对比不同组织学亚型(贴壁为主型、腺泡为主型、乳头为主型、微乳头为主型、实体为主型)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胸部CT图像特征(部位、形态、磨玻璃密度影、最大直径、磨玻璃密度影中瘤直径比、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毛刺、肿瘤不伴有囊腔样改变),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胸部CT影像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本组EGFR基因突变共计180例(突变组),野生型共计282例(野生组),通过分析组织学亚型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显示,突变组中贴壁为主型占比显著高于野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野生组具有磨玻璃密度影占比显著高于突变组,肿瘤不伴有囊腔样改变占比显著低于突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磨玻璃密度影、肿瘤不伴有囊腔样改变对于预测EGFR基因突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胸部CT可较为准确的预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 EGFR 基因突变
下载PDF
CT肺小血管定量参数评估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徐承啸 张月 +2 位作者 张宁 祝因苏 鲁珊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2-83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测量的肺小血管参数在评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分型及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rel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D-PH)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7...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测量的肺小血管参数在评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分型及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rel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D-PH)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70例PH患者,包括60例CTD-PH患者、52例特发性PH(idiopathic pumonary hypertension,IPAH)患者和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PH(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b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OPD-PH)患者,同时纳入120例健康受试者(health control,HC)作为对照。基于胸部CT测量横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5 mm^(2)的肺小血管CSA之和及CSA 5~10 mm^(2)的肺小血管CSA之和与肺总CSA的比率(%CSA_(<5)和%CSA_(5-1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4组之间%CSA_(<5)和%CSA_(5-10)的差异,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SA区分重度CTD-PH(CTD-S-PH组)和中重度CTD-PH(CTD-LM-PH组)的能力,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与HC组比较,IPAH组和COPD-PH组的%CSA_(<5)均小于HC组(P均<0.001),COPD-PH组的%CSA_(5-10)低于HC组(P=0.038),而CTD-PH和IPAH组的%CSA_(5-10)均显著高于HC组(P均<0.05)。不同类型PH组间比较,CTD-PH的%CSA<5和%CSA_(5-10)均高于COPD-PH组(P均<0.001),IPAH组的%CSA_(5-10)显著高于CTD-PH组(P=0.022),而IPAH和COPD-PH组的%CSA_(<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CTD-S-PH组患者的%CSA_(<5)显著低于CTD-LM-PH组(P=0.00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SA_(<5)预测CTD-S-PH的最佳截断值为0.804,AUC为0.710(95%CI:0.573~0.847),灵敏度为0.714,特异度为0.320。结论:基于胸部CT定量的肺小血管参数%CSA可以区分不同类型PH。在CTD-PH人群中,%CSA_(<5)可作为评估PH严重程度分级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小血管 胸部CT 分型 严重程度
下载PDF
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的影响
13
作者 秦芬芬 范克 +4 位作者 赵丽 孙学智 李威 石丽稳 郑春兰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3-166,18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值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18)、血糖控制一般组(n=22)、血糖控制差组(n=20),比较三组之间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值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n=18)、血糖控制一般组(n=22)、血糖控制差组(n=20),比较三组之间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相比,血糖控制差组干酪样渗出、空洞等病变最常见且病灶范围更广泛,病灶多位于下叶基底段及右肺中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病灶空洞个数、病灶累及肺叶数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抗结核治疗后,与血糖控制差组相比,血糖控制良好及控制一般的两组患者病灶吸收好转率更高,且血糖控制良好组患者影像学病变特征(班片/大片状影、单个/多个空洞、支气管播散)好转率高于血糖控制一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影像学表现密切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肺部病灶范围及空洞个数呈显著正相关性,临床上良好的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的吸收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肺结核 糖化血红蛋白 胸部CT影像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胸部CT肺结节检出率及良恶性诊断研究
14
作者 张斌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肺结节疾病采用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胸部CT技术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接诊治疗的肺结节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胸部CT技术检...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肺结节疾病采用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胸部CT技术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接诊治疗的肺结节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胸部CT技术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通过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胸部CT技术共计检出结节126个,检出率为93.33%。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50例肺结节患者中,35例患者为良性结节,15例患者为恶性结节。通过计算,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胸部CT技术灵敏度为97.14%、特异性为100.00%、准确率为98.00%,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胸部CT技术对肺结节疾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能够鉴别结节良恶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 胸部CT 肺结节 检出率 良恶性诊断
下载PDF
GE Optima 128层CT超低剂量胸部扫描及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窦科妮 张敏刚 +2 位作者 张亚军 李笑石 吴永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究GE Optima 128层CT超低剂量扫描配合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呼吸科、急诊科就诊进行胸部CT检查的青少年110人,年龄范围12-18岁,其中男性72人,女性38人。按照性别... 目的探究GE Optima 128层CT超低剂量扫描配合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呼吸科、急诊科就诊进行胸部CT检查的青少年110人,年龄范围12-18岁,其中男性72人,女性38人。按照性别匹配分为两组,每组性别比例相等(男36人,女19人),A组采用超低剂量胸部扫描,使用ASIR算法重建技术,B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主观评价(4分制)并在相同层面肺窗下测量噪声值(SD),计算对比信噪比(CNR)及信噪比(SNR),最后记录两组患者辐射剂量。结果A、B两组图像质量在主观评分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客观评价中,SD值、CNR值及SNR值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GE Optima 128层CT配合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CT扫描应用中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大幅度减低辐射剂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低剂量 胸部CT 迭代重建
下载PDF
胸部低剂量CT过扫描患者相关因素的研究
16
作者 姚灵君 尤慧娣 +2 位作者 沈伟芬 鲍凯凯 王振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063-1066,1073,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因素对胸部低剂量CT(LDCT)过扫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30日至12月3日在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LDCT检查的患者467例,评估患者年龄、性别、BMI对肺尖过扫描、肺底过扫描长度的影响。结果存在肺尖过... 目的探讨患者因素对胸部低剂量CT(LDCT)过扫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30日至12月3日在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LDCT检查的患者467例,评估患者年龄、性别、BMI对肺尖过扫描、肺底过扫描长度的影响。结果存在肺尖过扫描319例(68.3%),优化扫描仅148例(31.7%);存在肺底过扫描239例(51.1%),优化扫描228例(49.9%)。男性患者肺尖过扫描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01)。BMI≥24 kg/m2患者肺尖过扫描明显增多(P<0.01)。其余肺尖和肺底过扫描患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部低剂量超解剖范围过扫描是常见的,熟悉患者因素(年龄、性别和体型)及影响程度对个体减少辐射剂量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低剂量CT 过扫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胸部CT影像特征联合血清GRP78和CST1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冯苏 张显文 万兵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CST1)在良恶性肺结节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胸部CT影像特征在诊断良恶性肺结节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98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CST1)在良恶性肺结节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胸部CT影像特征在诊断良恶性肺结节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98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45)和恶性组(n=53)。比较两组血清GRP78、CST1表达水平和胸部CT影像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RP78、CST1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四表格法分析胸部CT影像特征联合血清GRP78、CST1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血清GRP78、CST1的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在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胸部CT影像特征联合血清GRP78和CST1诊断恶性肺结节的准确率为92.86%,敏感度为96.23%,特异度为88.89%。其中三项联合的准确率高于胸部CT影像、血清CST1单独诊断(P<0.05),敏感度高于血清GRP78和CST1单独诊断(P<0.05)。结论 恶性肺结节患者血清GRP78、CS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患者;胸部CT影像特征联合血清GRP78和CST1在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 胸部CT影像 良恶性肺结节
下载PDF
内消瘰疬丸联合西药治疗空洞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黄河 谢伟 曾云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内消瘰疬丸联合西药治疗空洞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效果观察,为临床提供治疗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于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3例空洞型NTM肺病患者病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西药组(35例)和联合组(28例... 目的探讨利用内消瘰疬丸联合西药治疗空洞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效果观察,为临床提供治疗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于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3例空洞型NTM肺病患者病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西药组(35例)和联合组(28例)。西药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联合组在基础治疗的方案中加用内消瘰疬丸。观察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胸部CT征象中病灶范围和空洞的变化。结果联合组的咳嗽、咯血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胸闷症状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征象中,联合组的胸部CT肺内病灶的吸收情况、空洞病灶闭合情况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消瘰疬丸联合西药治疗NTM肺病能加快临床症状的缓解、缩短病程,胸部CT结果为疗效提供了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洞型非结核分枝杆菌 内消瘰疬丸 胸部CT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胸部定量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黄锦贤 侯东妮 +5 位作者 谢丛意 陈淑靖 许诺 周亚南 姜红妮 宋元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08-214,共7页
目的探讨胸部定量CT在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日至2014年5月20日上海市某社区COPD高危人群受访者,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的COPD高危咨... 目的探讨胸部定量CT在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日至2014年5月20日上海市某社区COPD高危人群受访者,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的COPD高危咨询者共13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高危者在基线及1年后均行肺功能及胸部CT检查,将胸部CT图像导入定量CT分析软件,收集定量CT数据。根据1年后的随访肺功能结果分为COPD组(n=40)与非COPD组(n=98),比较2组在基线时肺功能、定量CT指标的差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OPD高危者随访1年后发生COPD的预测指标,通过ROC曲线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效能。结果2组基线时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气道壁面积比值(WA%)、气道总数(TAC)、气道壁厚度(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组的气道内周长为10 mm处气管壁面积的平方根[Pi10;3.43(3.30,3.54)vs 3.23(3.15,3.36),P<0.001]、低于﹣950 HU的低衰减区面积百分比(LAA%-950)[2.06(0.32,6.29)vs 0.57(0.25,1.89),P=0.015]均显著高于非COPD组,COPD组平均肺密度(MLD)低于非COPD组[(﹣799.89±35.62)vs(﹣783.60±43.52),P=0.03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Pi10是患COPD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 0.714~0.868)。结论在肺功能正常的COPD高危人群中,Pi10、LAA%﹣950升高的患者1年后COPD发病率高,提示胸部定量CT的指标如Pi10、LAA%-950有助于临床医生识别早期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胸部定量CT 肺功能 气道壁厚度 肺密度
下载PDF
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诊断胸部创伤的研究
20
作者 潘伟 魏小东 +2 位作者 池保安 方旭涛 李翠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2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18例高度怀疑肋骨骨折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分析不同低剂量... 目的:探讨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2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18例高度怀疑肋骨骨折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分析不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及肋骨三维重建的图像质量,对比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与肋骨三维重建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胸部创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扫描管电流为50 mA时,支气管、血管边缘、肺实质、小叶间隔、纵膈、肋骨边缘锐利度清晰度均较差,软组织伪影较多,噪声较多,影响诊断;管电流70 mA时,支气管、血管边缘、肺实质、小叶间隔、纵膈、肋骨边缘锐利度清晰度均一般,有部分软组织伪影,噪声少量,不影响诊断。管电流50 mA时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70 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9,P<0.05);11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经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检测显示:肋骨骨折112例,肋软骨骨折7例,检测到388处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其中355处(占91.49%)肋骨骨折和33处(占8.51%)肋软骨骨折。11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76例(占64.41%)合并肺挫伤和撕裂伤,41例(占35.75%)合并胸腔积液,10例(占8.47%)合并胸椎骨折,6例(占5.08%)合并脾挫伤和裂伤,5例(占4.24%)合并纵隔和皮下气肿,肋骨骨折最直接的影像征象为可见透亮低密度影。胸部CT扫描一般能较好显示断端错位,如只有一侧肋骨断裂,另一侧完整,三维重建图像则显示一侧肋骨可见线样影;三维重建共检出肋骨及肋软骨骨折395处,其中肋骨骨折363处(占91.90%),肋软骨骨折32处(占8.10%);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共检出肋骨及肋软骨骨折410处,其中肋骨骨折375处(占91.46%),肋软骨骨折35处(占8.54%)。与术中检查到的418处肋骨损伤比较,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诊断肋骨及软肋骨骨折的准确率为92.82%(388/418),肋骨三维重建诊断肋骨及软肋骨骨折的准确率为94.50%(395/418),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诊断肋骨及软肋骨骨折的准确率为95.69%(410/418),两种检查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62,P<0.05)。结论: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可用于胸部创伤的诊断,其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低剂量扫描技术 肋骨三维重建 胸部创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