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Cu(Ⅱ)和Zn(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1
作者 王佳乐 苏武 +3 位作者 田文豪 张梦瑶 陆飘飘 李文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利用3,5-二氯水杨醛与4-氨基安替比林,通过缩合反应,合成3,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希夫碱配体(HL),配体与CuCl_(2)·2H_(2)O、Zn(Ac)_(2)·2H_(2)O,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两个新型的希夫碱配合物[CuL_(2)](配合物1)和[ZnL_(... 利用3,5-二氯水杨醛与4-氨基安替比林,通过缩合反应,合成3,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希夫碱配体(HL),配体与CuCl_(2)·2H_(2)O、Zn(Ac)_(2)·2H_(2)O,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两个新型的希夫碱配合物[CuL_(2)](配合物1)和[ZnL_(2)](配合物2)。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PXRD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体(HL)、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分子结构,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体(HL)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配合物1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配合物2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配合物1是四配位的四方形结构,配合物2是扭曲的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MTT法检测了配体(HL)及配合物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株(MDA-MB-231、CNE-2Z、A-549)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配合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比配体好,配合物1对MDA-MB-231细胞和CNE-2Z细胞抗增殖活性最好,其IC_(50)值分别为(1.215±0.07)μmol/L、(4.417±0.28)μmol/L均低于顺铂IC_(50)值,配合物2对A-549细胞和MDA-MB-231细胞也表现出较好的抗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 cu()配合 Zn()配合 晶体结构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N,N,N-三齿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儿茶酚酶活性
2
作者 白一泽 刘睿端 +1 位作者 鲁秋然 赵海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6,共10页
选用N,N,N-三齿席夫碱化合物2-氨基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1))和2-氨基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2))为配体,与过渡金属Cu(Ⅱ)盐反应合成了4个单核铜配合物:[Cu(L^(1))Cl_(2)](1),[Cu(L^(1))(SCN)_(2)](2),[Cu(L^(1))bpy](Cl... 选用N,N,N-三齿席夫碱化合物2-氨基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1))和2-氨基丙基苯并咪唑缩吡啶-2-甲醛(L^(2))为配体,与过渡金属Cu(Ⅱ)盐反应合成了4个单核铜配合物:[Cu(L^(1))Cl_(2)](1),[Cu(L^(1))(SCN)_(2)](2),[Cu(L^(1))bpy](ClO_(4))_(2)·CH_(3)OH(3)和[Cu(L^(2))bpy](ClO_(4))_(2)(4)(b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循环伏安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4均为单核Cu(Ⅱ)配合物,中心Cu(Ⅱ)均为畸变四方锥构型,结构参数τ=0.088~0.340.以3,5-二叔丁基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配合物1~4模拟儿茶酚氧化酶的催化活性,采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和Lineweaver-Burk图法计算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具有儿茶酚氧化酶活性,催化活性顺序为2>3≈4>1,氧化速率取决于Cu(Ⅱ)配位环境的畸变程度、离去基团与中心Cu(Ⅱ)的键长和配合物的空间位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cu()配合 晶体结构 儿茶酚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腙基席夫碱配体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生物活性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3
作者 Bhattacharjee Maitri Boruah Smriti Rekha +4 位作者 Dutta Purkayastha R.N. Maniukiewicz Waldemar Chowdhury Shubhamoy Maiti Debasish Akhtar Tamanna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9-1422,共14页
以甲醇为介质,合成了3种新的席夫碱配体HL^(1)(2-hydr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HL^(2)(4-hydr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和L^(3)(2-methoxybenzaldehyde2-(2-oxo-1... 以甲醇为介质,合成了3种新的席夫碱配体HL^(1)(2-hydr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HL^(2)(4-hydr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和L^(3)(2-methoxybenzaldehyde2-(2-oxo-1,2-diphenylethylidene)hydrazone)的Cu(Ⅱ)配合物1-3。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方法、磁化率测量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对合成的配体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DFT计算确定了配合物的优化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能力。吸收光谱研究揭示了增色效应,并提出了与CT-DNA相互作用的可能模式。溴化乙锭(EB)竞争结合研究表明,配合物可以取代DNA-EB加合物中的DNA,且配合物可能以嵌入模式与CTDNA结合。配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鲍氏志贺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配合物2对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志贺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但配合物1和3没有表现出任何显著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配合 席夫碱 结构 活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钙(Ⅱ)和铜(Ⅱ)吡嗪-2-甲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美娟 郭铭成 +1 位作者 谷长生 郝晓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1-1860,共10页
配体吡嗪-2-甲酸将其与CaCl_(2)和CuSO_(4)·5H_(2)O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了两个新的单核钙和铜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一个Ca(Ⅱ)离子与二个配体和四个配位水分子形成的单核结构,... 配体吡嗪-2-甲酸将其与CaCl_(2)和CuSO_(4)·5H_(2)O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了两个新的单核钙和铜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一个Ca(Ⅱ)离子与二个配体和四个配位水分子形成的单核结构,配合物2为一个Cu(Ⅱ)离子与一个配体和一个配位水分子形成的单核结构,单核结构之间通过O—H…H、N—H…H氢键作用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和荧光吸收及配合物2非均相类Fenton试剂的催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紫外可见吸收峰均在268 nm,配合物1固态荧光发射峰在414 nm和441 nm及配合物1和2在不同溶剂中荧光发射峰均为364 nm。含Cu(Ⅱ)的配合物2对甲基橙(MO)溶液可以达到81.76%的降解率,显示了良好的类Fenton催化性质,表明其是一种潜在的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配合 cu()配合 吡嗪羧酸 催化降解
下载PDF
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CT-DNA的结合活性
5
作者 王洋 李铭 +4 位作者 关金涛 张智勇 闫俊涛 熊兰 毛佳伟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8-1866,共9页
本文通过3,3′-((乙基-1,2-二基双((吡啶-2-甲基)杂氮二基))双亚甲基)二(2-羟基-5-甲基苯甲醛)(H2L)和丙二胺在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 本文通过3,3′-((乙基-1,2-二基双((吡啶-2-甲基)杂氮二基))双亚甲基)二(2-羟基-5-甲基苯甲醛)(H2L)和丙二胺在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P63/m空间群,a=1.982 18(17) nm,b=1.982 18(17) nm,c=1.839 4(2) nm,分子式为C37H41CuN6O4Zn。金属中心Cu(Ⅱ)和Zn(Ⅱ)由两个酚氧原子和一个醋酸根桥联,它们的配位环境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为四方锥结构,Cu(Ⅱ)和Zn(Ⅱ)之间的距离是0.289 7 nm。本文还利用循环伏安实验和黏度实验的方法对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方式为弱的插入模式,其相应的结合活性为6.92×103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吡啶悬臂 cu()-Zn()异双核配合 单晶衍射 配位环境 CT-DNA结合
下载PDF
3,5-二溴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席夫碱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评价
6
作者 陈司燮阳 李茹 +4 位作者 柴俊 张涤清 殷华军 陈莎莉 胡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80-1084,1089,共6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的3,5-二溴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席夫碱Cu(Ⅱ)配合物([CuL_(2)]),并评价其抗癌活性。方法:利用3,5-二溴水杨醛与4-氨基安替比林发生缩合反应,合成新的3,5-二溴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席夫碱配体(HL)。将HL与Cu(Ac)...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的3,5-二溴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席夫碱Cu(Ⅱ)配合物([CuL_(2)]),并评价其抗癌活性。方法:利用3,5-二溴水杨醛与4-氨基安替比林发生缩合反应,合成新的3,5-二溴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席夫碱配体(HL)。将HL与Cu(Ac)_(2)·H_(2)O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CuL_(2)],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多晶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DSC)等技术对[CuL_(2)]进行表征。MTT法检测HL及[CuL_(2)]对MDA-MB-231细胞、SMMC-7721细胞、CNE-2Z细胞和A-549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uL_(2)]对MDA-MB-231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CuL_(2)]为单核金属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 2/c,具有微扭曲的四方形配位结构;PXRD显示,[CuL_(2)]结晶度良好,晶体结构符合单晶测试的分析结果;配体和配合物的FT-IR特征峰与分子结构一致;TGA-DSC显示,[CuL_(2)]在27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MTT实验结果显示,当HL与Cu(Ⅱ)形成配合物时,[CuL_(2)]抗癌活性优于HL,其抑制MDA-MB-231细胞和SMMC-7721细胞活性较强,略低于顺铂。FCM分析结果显示,[CuL_(2)]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5);[CuL_(2)]诱导MDA-MB-231细胞阻滞在G_(0)/G_(1)期和S期(P<0.05)。结论:合成得到[CuL_(2)],其可抑制MDA-MB-231细胞和SMMC-7721细胞活性,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溴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 cu()配合 晶体结构 抗癌活性
下载PDF
基于季戊四胺席夫碱的Ni(Ⅱ)和Cu(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奇龙 王焕宇 +3 位作者 江峰 冯广卫 徐红 黄亚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4-468,共5页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都为双核配合物。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Ni()配合 cu()配合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下载PDF
4,5—二氮芴—9—酮Cu(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振动光谱的简正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娟 汤桦 +3 位作者 何水样 赵建社 孙杰 刘建宁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158-1162,共5页
合成了4,5-二氮芴-9-酮的Cu(Ⅱ)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分子中铜(Ⅱ)分别和来自两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六配位的配位环境中,两配体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两水分子垂直于两配体所在平面,铜(Ⅱ)处于畸变... 合成了4,5-二氮芴-9-酮的Cu(Ⅱ)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分子中铜(Ⅱ)分别和来自两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六配位的配位环境中,两配体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两水分子垂直于两配体所在平面,铜(Ⅱ)处于畸变八面体中心.晶体学数据: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7987(2)nm,b=1.0543(1)nm,c=0.70403(5)nm,α=91.557(8)°,β=96.711(10)°,γ=94.45(1)°.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振动光谱用Hyper Chem 5.11软件包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测光谱比较,初步结果帮助解析了过渡金属配合物振动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二氮芴-9-酮 cu()配合 晶体结构 理论计算 合成 振动光谱 铜()配合
下载PDF
配合物C_(30)H_(58)O_4N_2·Cu(Ⅱ)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9
作者 杜巧云 郭旭明 +1 位作者 王建革 张振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709,共3页
Grafting dodecyl in EDTA,A ligand-N,N′-di ( dodecyl )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 di-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omplex C 30 H 58 O 4N 2Cu ( Ⅱ ) was obtained in chloroformme∶thanol=1∶1( V/V ).The products we... Grafting dodecyl in EDTA,A ligand-N,N′-di ( dodecyl )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 di-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omplex C 30 H 58 O 4N 2Cu ( Ⅱ ) was obtained in chloroformme∶thanol=1∶1( V/V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EA? 1HNMR and UV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C30H58O4N2·cu()合成 表征 EDTA 十二烷 铜()
下载PDF
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及其Cu(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与CT-DNA的结合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向荣 孙秀超 +3 位作者 杨再文 赵顺省 杨水兰 闫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8,共9页
通过2-呋喃甲醛与4-羟基苯甲酰肼缩合得到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H2L),并以其为配体与Cu(Ⅱ)配位得到了配合物[Cu(HL)2]·2H2O(1),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 通过2-呋喃甲醛与4-羟基苯甲酰肼缩合得到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H2L),并以其为配体与Cu(Ⅱ)配位得到了配合物[Cu(HL)2]·2H2O(1),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利用热重实验研究了H2L和1的热稳定性,并计算了它们主要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发现H2L和1的热稳定性都较高。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H2L和1与CT-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并利用微量热计测量了其作用过程的热效应,结果表明H2L和1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且作用过程放出的热量1大于H2L,说明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腙化合 cu()配合 晶体结构 CT-DNA 微量热
下载PDF
Schiff碱Cu(Ⅱ)配合物的结构、光谱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业高 李丹 吴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11-2016,共6页
为了探讨配合物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合成了两个Schiff碱的铜配合物 { [Cu(Ⅱ ) (L1) ]ClO4(1)和 [Cu(Ⅱ ) (L2 ) (H2 O) 2 ](BF4) 2 (2 ) } ,并用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 .实验结... 为了探讨配合物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合成了两个Schiff碱的铜配合物 { [Cu(Ⅱ ) (L1) ]ClO4(1)和 [Cu(Ⅱ ) (L2 ) (H2 O) 2 ](BF4) 2 (2 ) } ,并用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 1和 2均属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1的晶胞参数为a =1 114 7(6 )nm ,b =1 14 81(7)nm ,c =0 770 (3)nm ;α=98 81(4)°,β =10 6 94 (4)° ,γ =6 6 4 9(4)° ;V =0 8715 (8)nm3 ,Z =2 ,R =0 0 4 4 2的晶胞参数为a=1 0 819(4)nm ,b =1 4 0 95 (6 )nm ,c=1 0 192 (4)nm ;α =96 5 4 (4)° ,β =10 6 18(3)° ,γ =80 5 1(3)°;V =1 4 6 81(5 )nm3 ,Z =2 ,R =0 0 6 8.此外 ,配合物 1的Cu—O (1)键长 [0 1880 (5 )nm]和可见吸收波长 (λmax=5 5 7nm )比 2[0 1982 (6 )nm ,λmax=6 0 5nm]短 .配合物 2在 - 0 80~ - 1 2 0V范围内出现两个氧化和两个还原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cu()配合 晶体结构 电子光谱 电化学 铜() 模拟酶 配位化学
下载PDF
金刚烷甲酸铜(Ⅱ)配合物Cu(ada)_2(py)_2(H_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云龙 胡晓春 孔黎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09-1111,共3页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Cu(ada)2(py)2(H2O)(ada=adamantanecarboxylic group, py=pyridine), C 32H 42CuN2O5, were determined by XRD. It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Cu(ada)2(py)2(H2O)(ada=adamantanecarboxylic group, py=pyridine), C 32H 42CuN2O5, were determined by XRD. It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1/n and crystal cell parameters:a=1.619 9(3), b=0.680 5(1), c=2.802 8(6) nm, β=94.15(3)°; V=3.082(1) nm 3, Z=4, Dc=1.289 g/cm3, Mr=589.22, μ(MoKα)=0.750 mm -1, F(000)=1 268.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R=0.057 8 and wR=0.158 1 for 4 447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2σ(I). The aquo complex is mononuclear with distorted square-pyramidal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 cu(ada)2(py)2(H2O) cu()配合 金刚烷甲酸 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Cu(Ⅱ)-α-氨基酸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及组成测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俊 李茂国 +2 位作者 高迎春 阚显文 方宾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研究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 ,Cu( )与人体所含 α-氨基酸 [L=甘氨酸 ( Gly)、组氨酸 ( His)等 ]形成的二元及其混合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及稳定性 。
关键词 cu() Α-氨基酸 配合 紫外光谱性 分光光度法 微量元素
下载PDF
Cu(Ⅱ) Schiff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欣妍 费锡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8,共4页
用电化学法、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一种自合成的Schiff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此配合物在0.4和-0.8 V分别出现一个灵敏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加入DNA使其峰电流降低,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实该配合物能插入DNA双螺旋结构内部,并得... 用电化学法、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一种自合成的Schiff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此配合物在0.4和-0.8 V分别出现一个灵敏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加入DNA使其峰电流降低,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实该配合物能插入DNA双螺旋结构内部,并得到该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SCHIFF碱配合 DNA 循环伏安 吸收光谱 粘度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酰胺多胺配体Cu(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和酸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延河 高东昭 +3 位作者 林海 林华宽 盖庆春 朱守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合成了酰胺多胺配体 ( L) ,测定了 5,10 ,15和 2 5℃时其 Cu(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用标准摩尔焓变ΔH 0_m 和标准摩尔熵变ΔS0_m 解释了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并利用停流技术 ( Stopped- flow)研究了 Cu L配合物在 0 .0 4~ 2 .3m ol/L(... 合成了酰胺多胺配体 ( L) ,测定了 5,10 ,15和 2 5℃时其 Cu(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用标准摩尔焓变ΔH 0_m 和标准摩尔熵变ΔS0_m 解释了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并利用停流技术 ( Stopped- flow)研究了 Cu L配合物在 0 .0 4~ 2 .3m ol/L( I=2 .34 mol/L Na Cl)盐酸溶液中的酸分解动力学 .提出了反应机理 ,并求得了速控步骤的活化能 Ea,标准摩尔活化熵 Δ≠ S0_m 和标准摩尔活化焓 Δ≠ H0_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多胺配体 cu()配合 稳定性 酸分解 分解动力学
下载PDF
聚4-乙烯基吡啶与Cu(Ⅱ)离子配合过程及配合物的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孔德轮 高保娇 李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9-1403,共5页
采用粘度法确定了聚4-乙烯基吡啶(P4VP)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临界交迭浓度c*,分别在稀溶液与亚浓溶液浓度范围内,采用光谱法与电导滴定法研究了P4VP与Cu(Ⅱ)离子的配合过程及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 采用粘度法确定了聚4-乙烯基吡啶(P4VP)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临界交迭浓度c*,分别在稀溶液与亚浓溶液浓度范围内,采用光谱法与电导滴定法研究了P4VP与Cu(Ⅱ)离子的配合过程及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配合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对于相对分子质量为1.06×105的P4VP,其c*为15 mmol·L-1(按P4VP中的链节量计算).在稀溶液中P4VP与Cu(Ⅱ)离子形成可溶性的分子内配合物,表观配位数为9-10;在亚浓溶液中,P4VP与Cu(Ⅱ)离子发生分子间配合作用,由于配位交联,形成不溶性的配合物P4VP-Cu(Ⅱ),配位数为3.P4VP与Cu(Ⅱ)离子形成配合物后,玻璃化温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金属配合 配合结构 聚4-乙烯基吡啶 cu()离子
下载PDF
光度法测定Cu(Ⅱ)-氨基酸配合物组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俊 高峰 +2 位作者 陶海升 宇海银 方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56-258,共3页
本文在模拟生理环境下(pH=6-7,T=37±0.5℃),在水溶液中合成了Cu(Ⅱ)与10种α-氨基酸配体(L=Gly(甘氨酸)、Val(缬氨酸)、Ala(丙氨酸)、Leu(亮氨酸)、Phe(苯丙氨酸)、Ser(丝氨酸)、Cys(半胱氨酸)、Gln(谷氨酰氨)、Thr(苏氨酸)、His(... 本文在模拟生理环境下(pH=6-7,T=37±0.5℃),在水溶液中合成了Cu(Ⅱ)与10种α-氨基酸配体(L=Gly(甘氨酸)、Val(缬氨酸)、Ala(丙氨酸)、Leu(亮氨酸)、Phe(苯丙氨酸)、Ser(丝氨酸)、Cys(半胱氨酸)、Gln(谷氨酰氨)、Thr(苏氨酸)、His(组氨酸))形成的二元配合物,测定了其紫外光谱,并用对应溶液法讨论了配合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cu()-氨基酸配合 紫外光谱 对应溶液法 无机化学
下载PDF
双核Cu(Ⅱ)-2,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文贯 彭翠红 +1 位作者 刘宏文 冯小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2-1226,共5页
The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with with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ligand, [Cu(C14H9NO4)]2· 2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Vis and therma... The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with with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ligand, [Cu(C14H9NO4)]2· 2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Vis and thermal analysis.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1/c. The cell parameters are: a=0.82510(11)nm, b=0.68870(9)nm, c=2.3007(3)nm, β =100.847(2)° , V=1.2840(3)nm3, Z=2, Dc=1.742Mg· m- 3, μ (MoKα )=1.723mm- 1, F(000)=684.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final R1=0.0267, wR2=0.0735. The complex molecule structure has dinuclear centrosymmetric dimeric structure in which a planar Cu2O2 core features. The ligand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dianion is μ 2 tridentate, chelating one copper? ion via one nitrogen, one hydroxy oxygen atom and on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and the hydroxy oxygen atom simultaneously coordinates to the other copper? ion of the dimer. In the structure the copper? ion rendered four coordination in a distorted square planar geometry structure. CCDC: 212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 铜离子 cu()-2 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 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大环二羰四胺Ni(Ⅱ)单核和Ni(Ⅱ)-Cu(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偌偈 臧双全 +1 位作者 江河清 娄本勇 《化学研究》 CAS 2001年第3期23-25,共3页
合成了一种草酰胺桥联大环二羰四胺Ni(Ⅱ )单核配合物 ,并以此为母体合成了Ni (Ⅱ ) -Cu (Ⅱ )双核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紫外光谱、摩尔电导以及循环伏安等测试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电化学性质研究 .经分析 ,... 合成了一种草酰胺桥联大环二羰四胺Ni(Ⅱ )单核配合物 ,并以此为母体合成了Ni (Ⅱ ) -Cu (Ⅱ )双核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紫外光谱、摩尔电导以及循环伏安等测试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电化学性质研究 .经分析 ,标题配合物具有草酰胺桥联结构 ,Ni(Ⅱ )处于平面正方场 ,Cu (Ⅱ )处于八面体场中 .循环伏安测试表明此类配合物能稳定Ni(Ⅲ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配合 循环伏安法 Ni() cu() 铜() 镍() 单核配合 大环二羰四胺 合成 表征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2-羟基-1-萘甲醛缩邻苯二胺双希夫碱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松 丁国华 樊润梅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Cu(Ⅱ)盐与2-羟基-1-萘甲醛缩邻苯二胺双希夫碱(H2L)在二氯甲烷-乙醇溶液中首次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缩邻苯二胺双希夫碱Cu(Ⅱ)配合物(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11.046 2... 采用Cu(Ⅱ)盐与2-羟基-1-萘甲醛缩邻苯二胺双希夫碱(H2L)在二氯甲烷-乙醇溶液中首次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缩邻苯二胺双希夫碱Cu(Ⅱ)配合物(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11.046 2(11)nm,b=13.6721(12)nm,c=16.6838(15)nm,β=103.7430(10)°,V=2447.5(4)nm3,Z=4,Dc=1.496 Mg.m-3,F(000)=1140,μ=0.93 mm-1,对I>2σ(I)衍射点的最终偏差因子R1=0.079,ωR2=0.201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配合 双希夫碱 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