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Ⅱ)催化NaOCl氧化碘帕醇的效果和过程解析
1
作者 魏红 滕锐杰 +3 位作者 郑佳欣 高美娟 钮金芬 蔡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67-3178,共12页
本文研究Cu(Ⅱ)催化NaOCl氧化非离子型碘代X射线造影剂—碘帕醇(IPM),对IPM降解过程中Cu的回收和形态进行解析,考察Cu(Ⅱ)、NaOCl浓度和卤素离子对IPM降解效果及碘代消毒副产物-碘仿的生成影响;采用XRD、XPS分析Cu(Ⅱ)反应后的产物晶型... 本文研究Cu(Ⅱ)催化NaOCl氧化非离子型碘代X射线造影剂—碘帕醇(IPM),对IPM降解过程中Cu的回收和形态进行解析,考察Cu(Ⅱ)、NaOCl浓度和卤素离子对IPM降解效果及碘代消毒副产物-碘仿的生成影响;采用XRD、XPS分析Cu(Ⅱ)反应后的产物晶型和形态变化,结合循环伏安曲线和计时电流表征Cu(Ⅲ)的生成,推测Cu(Ⅱ)催化NaOCl氧化IPM的机理.利用HPLC/MS/MS分析中间产物,推测IPM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与Co(Ⅱ)、Fe(Ⅱ)、Mn(Ⅱ)相比,Cu(Ⅱ)显著提高了NaOCl的分解率和IPM的氧化效果,25℃、pH=6.71,500r/min,NaOCl和Cu(Ⅱ)浓度分别为0.5和0.05mmol/L,60min,8.0mg/L IPM的降解率达到77.51%;HO·、活性氯自由基和Cu(Ⅲ)都有助于Cu(Ⅱ)/NaOCl氧化IPM,且Cu(Ⅲ)的贡献随pH值升高而增大.NaOCl浓度在0.1~2.5mmol/L范围增加,IPM降解率增加;Cu(Ⅱ)浓度在0.005~0.5mmol/L存在适宜值.HPLC/MS/MS共检测出13种产物,IPM的降解途径主要包括:侧链酰胺键水解和氧化,碘取代、羟基加成.Cl^(−)、Br^(−)和I^(−)(1~5mmol/L)在影响IPM氧化效果的同时,Br^(-)显著促进了CHI_(3)的生成,生成量达到48.28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帕醇 cu(Ⅱ)/NaOCl cu() 碘仿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Performances and Mechanism of Fluoride Removal by Fe(Ⅲ)-Loaded Ligand Exchange Cotton Cellulose Adsorbent 被引量:2
2
作者 ZHAO Ya-ping LI Xiu-yan +1 位作者 LIU Lu CHEN Fu-hu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5年第5期936-940,共5页
Novel adsorbent, Fe(Ⅲ)-loaded ligand exchange cotton cellulose adsorbent [Fe(Ⅲ) LECCA], was used to in 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s and mechanism of fluoride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The adsorben... Novel adsorbent, Fe(Ⅲ)-loaded ligand exchange cotton cellulose adsorbent [Fe(Ⅲ) LECCA], was used to in 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s and mechanism of fluoride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The adsorbent was found to adsorb fluoride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The fluoride removal was influenced by pH. Adsorption mode followed first-order reac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theapparent adsorption activated energy Ea was 6.37 kJ·mol^-1, and adsorption enthalpy △H was 5.35 kJ·mol^-1. The adsorption enfluoride on adsorbent was 3.2 mmol·g^-1 (dry weight). The maximal integer coordination ratio of fluoride with Fe(Ⅲ) LECCA was 3:1. The ligand exchange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was elucidated through chemical methods and IR spectr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ide Fe()LECCA adsorption mechanism ligand exchange
下载PDF
Access to Versatile Functionalized Cu(Ⅲ) Complexes Enabled by Direct Transmetalation to Well-Defined Copper(Ⅲ) Fluoride Complex Me_(4)N^(+)[Cu(CF_(3))_(3)F]^(-)
3
作者 Guangyu Wang Huaiyuan Li +2 位作者 Xuebing Leng Long Lu Qilong She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107-1113,共7页
The invention of a well-defined Cu(Ⅲ)fluoride complex Me_(4)N^(+)[Cu(CF_(3))_(3)(F)]^(-)1 enabled to access a versatile of functionalized Cu(Ⅲ)complexes[Me_(4)N]^(+)[Cu(X)(CF_(3))_(3)]^(-)(X=C_(6)F_(5),C_(6)F_(5)C≡... The invention of a well-defined Cu(Ⅲ)fluoride complex Me_(4)N^(+)[Cu(CF_(3))_(3)(F)]^(-)1 enabled to access a versatile of functionalized Cu(Ⅲ)complexes[Me_(4)N]^(+)[Cu(X)(CF_(3))_(3)]^(-)(X=C_(6)F_(5),C_(6)F_(5)C≡C,CN,Cl,N_(3),^(t)BuOO,SCN,OAc,SAr),many of them for the first time.The availability of these complexes allowed us to evaluate the trans-influence order of ligand in Cu(Ⅲ)complexes:Bn>CF_(3)^(-)>C_(6)F_(5)^(-)>N_(3)^(-)>py~CH_(3)^(-)~C_(6)F_(5)C≡C>NO_(2)PhO^(-)~^(t)BuOO^(-)~CH_(3)CO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INE COPPER cu() cu()fluoride TRIFLUOROMETHYL
原文传递
电气石吸附Cu^(2+),As(Ⅲ),F^-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珍 陈文 +1 位作者 王雪琴 杨密纯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2,共5页
以新疆电气石为原料,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研究电气石的不同粒度、用量、吸附时间、热处理温度等对水中Cu2+,As(Ⅲ)吸附的影响;进而探讨分析电气石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电气石对Cu2+,As(Ⅲ),F-离子的去除率随... 以新疆电气石为原料,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研究电气石的不同粒度、用量、吸附时间、热处理温度等对水中Cu2+,As(Ⅲ)吸附的影响;进而探讨分析电气石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电气石对Cu2+,As(Ⅲ),F-离子的去除率随着电气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随着电气石用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提高,增至一定值后下降。热处理温度为300℃,500℃时,可提高电气石吸附Cu2+,As(Ⅲ)的效率。加热预处理未改善电气石对F-离子吸附能力。(2)电气石对带电性质不同的阴、阳离子都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电气石的极性和表面性质使其对离子可能存在络合吸附和静电吸附两种形式。电气石对Cu2+,As(Ⅲ)吸附为表面络合吸附与静电吸附共同作用,吸附效果好。对F-吸附只存在静电吸附,吸附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cu^2+ As() F^-离子 吸附 去除率
下载PDF
Eu(Ⅲ)、Cu(Ⅱ)对灯盏花素与BSA作用的扰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怀斌 马丽英 +1 位作者 刘向勇 李怀祥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8-1072,共5页
运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Eu(Ⅲ)、Cu(Ⅱ)对灯盏花素(Breviscapinun,B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用的扰动。金属离子存在时BR对BSA的猝灭机制未发生改变,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KA、n及热力学参数。结果... 运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Eu(Ⅲ)、Cu(Ⅱ)对灯盏花素(Breviscapinun,B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用的扰动。金属离子存在时BR对BSA的猝灭机制未发生改变,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KA、n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Cu(Ⅱ)的存在使得BR与BSA二者(BR-BSA)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均增大,二者的作用力并未发生变化;而Eu(Ⅲ)存在时,BR-BSA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均减小,BR-BSA之间的作用力由疏水作用变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从离子架桥作用、金属离子与BR的竞争作用,热力学参数的变化、配位化合物的形成等方面分析了影响BR-BSA作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牛血清白蛋白 Eu() cu(Ⅱ) 结合作用 扰动
下载PDF
Cu(Ⅱ)-VO(Ⅱ),Cu(Ⅱ)-Cr(Ⅲ)和Cu(Ⅱ)-Fe(Ⅲ)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陶偌偈 杨国忠 +1 位作者 于兆文 周绪亚 《化学研究》 CAS 1998年第3期36-39,共4页
合成了三种二 ( 3 羧基水杨醛叉 )缩丙撑二胺 (TS)的Cu(Ⅱ ) VO(Ⅱ )、Cu(Ⅱ ) Cr(Ⅲ )、Cu(Ⅱ ) Fe(Ⅲ )异双核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光谱、UV光谱室温磁矩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磁性研究表明 ,在Cu(Ⅱ ) ... 合成了三种二 ( 3 羧基水杨醛叉 )缩丙撑二胺 (TS)的Cu(Ⅱ ) VO(Ⅱ )、Cu(Ⅱ ) Cr(Ⅲ )、Cu(Ⅱ ) Fe(Ⅲ )异双核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光谱、UV光谱室温磁矩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磁性研究表明 ,在Cu(Ⅱ ) Fe(Ⅲ )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是反铁磁性的 ,而Cu(Ⅱ ) VO(Ⅱ )、Cu(Ⅱ ) Cr(Ⅲ )离子间是铁磁性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 异双核配合物 Fe() 磁相互作用 反铁磁性 磁矩 离子 二胺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啉酮/盐液-固体系分离Zr(Ⅳ)- Cu(Ⅱ)、Bi(Ⅲ)- Sc(Ⅲ)的萃取机理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成智 孙小梅 李步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质量浓度 2 0 %的聚乙烯吡咯啉酮 (PVP)水溶液与 1.5 15 m ol· L- 1硫酸铵混合 ,能形成聚合物固相和盐水相 .研究了溴邻苯三酚红 (BPR)及其与 Zr( )、Cu( )、Bi( )、Sc( )形成的螯合物在两相的分配行为 .该相系借 BPR作萃取剂在 p ... 质量浓度 2 0 %的聚乙烯吡咯啉酮 (PVP)水溶液与 1.5 15 m ol· L- 1硫酸铵混合 ,能形成聚合物固相和盐水相 .研究了溴邻苯三酚红 (BPR)及其与 Zr( )、Cu( )、Bi( )、Sc( )形成的螯合物在两相的分配行为 .该相系借 BPR作萃取剂在 p H1.5 0和 2 .5 0的萃取酸度下分别实现了 Zr( ) - Cu( )和 Bi( ) - Sc( )的定量萃取分离 .采用连续变化法测定了 BPR螯合物的摩尔比 ,并探讨了 PVP固相萃取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啉酮 溴邻苯三酚红 液-固萃取 锆(Ⅳ) 铜(Ⅱ) 铋() 钪()
下载PDF
Cu(Ⅲ)配合物氧化亮氨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8
作者 霍树营 宋常英 +2 位作者 单金缓 申世刚 孙汉文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76,386,共5页
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u(Ⅲ)配合物氧化亮氨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Cu(Ⅲ)为准一级,对亮氨酸为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随着[OH-]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随着[IO4-]的增加而减小.据此提出了此反应的反应机理,由假... 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u(Ⅲ)配合物氧化亮氨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Cu(Ⅲ)为准一级,对亮氨酸为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随着[OH-]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随着[IO4-]的增加而减小.据此提出了此反应的反应机理,由假设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能很好地解释全部实验现象,进一步求得速控步速率常数k和298.2 K时的活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 cu() 动力学 机理 氧化反应
下载PDF
Gd(Ⅲ)-Cu(Ⅱ)杂核大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磁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秋云 李长江 胡学雷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2期26-29,共4页
报道了Gd(Ⅲ) Cu(Ⅱ)杂核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等数据证明杂核配合物的存在。变温磁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内Gd(Ⅲ)和Cu(Ⅱ)成铁磁性偶合。
关键词 稀土 Gd()-cu(Ⅱ) 磁性
下载PDF
Ln(Ⅲ)-Cu(Ⅱ)-Ln(Ⅲ)异三核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10
作者 范玉华 郑庚修 毕彩丰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3,共3页
合成了三种新的异三核配合物,其组成为{Ln2(bpy)4〔Cu(opba)〕(ClO4)2}(ClO4)2。其中opba表示邻苯双(草胺酸根);bpy表示2,2′-联吡啶;Ln表示La、Nd、Tb。通过元素分析、红外... 合成了三种新的异三核配合物,其组成为{Ln2(bpy)4〔Cu(opba)〕(ClO4)2}(ClO4)2。其中opba表示邻苯双(草胺酸根);bpy表示2,2′-联吡啶;Ln表示La、Nd、Tb。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胺酸根 稀土 异三核配合物 配合物
下载PDF
Ln(Ⅲ)-Cu(Ⅱ)-Ln(Ⅲ)多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1
作者 范玉华 郑庚修 毕彩丰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0-202,共3页
合成了3种新的异三核配合物,其组成为{Ln2(bPy)4[Cu(oPba)](ClO4)2}(ClO4)2。其中oP-ba表示邻苯双(草胺酸根);bPy表示2,2-联吡啶,Ln表示Pr,Sm,Eu。通过元素分析、红... 合成了3种新的异三核配合物,其组成为{Ln2(bPy)4[Cu(oPba)](ClO4)2}(ClO4)2。其中oP-ba表示邻苯双(草胺酸根);bPy表示2,2-联吡啶,Ln表示Pr,Sm,Eu。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对它们的配位方式和某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三核 配合物 草胺酸根 联吡啶
下载PDF
铁磁偶合的Gd(Ⅲ)Cu(Ⅱ)配合物──组装分子基铁磁体的一种重要元件
12
作者 缪明明 廖代正 王耕霖 《稀土》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1-45,共5页
铁磁偶合的Gd(Ⅲ)Cu(Ⅱ)配合物──组装分子基铁磁体的一种重要元件缪明明,廖代正,王耕霖(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摘要分子基磁体的设计是自然界向化学家挑战的一个热点课题。铁磁偶合的Gd(Ⅲ)Cu(Ⅱ)配合... 铁磁偶合的Gd(Ⅲ)Cu(Ⅱ)配合物──组装分子基铁磁体的一种重要元件缪明明,廖代正,王耕霖(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摘要分子基磁体的设计是自然界向化学家挑战的一个热点课题。铁磁偶合的Gd(Ⅲ)Cu(Ⅱ)配合物是组装分子基磁体的一种重要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基磁体 铁磁偶合 配合物
下载PDF
两种微藻胞外分泌物与Fe(Ⅲ)、Cu(Ⅱ)对苯酚光解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淮 王华 +2 位作者 刘萱 于春艳 葛林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6-390,共5页
为了考察扁藻Tetraselmis chui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胞外分泌物(Ex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EOM)及其分别与Fe(Ⅲ)、Cu(Ⅱ)共存条件下对海水中苯酚光解的影响,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利用自制光化学反应器进行苯酚光解试... 为了考察扁藻Tetraselmis chui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胞外分泌物(Ex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EOM)及其分别与Fe(Ⅲ)、Cu(Ⅱ)共存条件下对海水中苯酚光解的影响,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利用自制光化学反应器进行苯酚光解试验。结果表明:苯酚在扁藻和新月菱形藻EOM及分别与Fe(Ⅲ)、Cu(Ⅱ)共存下的光解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苯酚的光解速率常数随着扁藻和新月菱形藻EO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这两种微藻的EOM可抑制海水中苯酚的光解;当加入不同浓度的Fe(Ⅲ)或Cu(Ⅱ)后,两种微藻的EOM对苯酚光解的抑制作用减弱,且苯酚的光解速率常数随着Fe(Ⅲ)或Cu(Ⅱ)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微藻EOM、Fe(Ⅲ)、Cu(Ⅱ)三者共存时,可进一步促进苯酚光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胞外分泌物 光解 苯酚 Fe() cu(Ⅱ)
下载PDF
Cu(Ⅱ)-铍试剂Ⅲ-吐温-80三元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铜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志刚 徐国想 +1 位作者 张成燕 陈文宾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47-49,共3页
在吐温-80存在下,研究了铜(Ⅱ)与铍试剂Ⅲ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9.07硼砂-盐酸缓冲溶液中,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64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35×10^5L/(mol.cm),检出限... 在吐温-80存在下,研究了铜(Ⅱ)与铍试剂Ⅲ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9.07硼砂-盐酸缓冲溶液中,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64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35×10^5L/(mol.cm),检出限为0.02μg/mL。10 mL显色液中铜(Ⅱ)在0.06-3.2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可用于铝合金和水样中铜(Ⅱ)的测定,回收率在98.4%-104.6%之间,RSD在1.03%-5.20%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试剂 分光光度法 铜(Ⅱ)
下载PDF
过渡金属Ni(Ⅲ)面和Cu(Ⅲ)面吸附乙烯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恒泰 袁维富 高国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11期1004-1008,共5页
用EHMO方法计算Ni(111)面和Cu(111)面吸附乙烯分子的几何构型、键连能和活化能。结果表明,Ni吸附的稳定构型为C-C,键长l=1.60A、C-C键与金属面距离h=1.80A,HCH面向上弯曲角θ=30°;Cu吸附的h=1.70A,l=1.94A,θ=60°。两个体系... 用EHMO方法计算Ni(111)面和Cu(111)面吸附乙烯分子的几何构型、键连能和活化能。结果表明,Ni吸附的稳定构型为C-C,键长l=1.60A、C-C键与金属面距离h=1.80A,HCH面向上弯曲角θ=30°;Cu吸附的h=1.70A,l=1.94A,θ=60°。两个体系的键连能分别为260.8和89.5kJ/mol。讨论了键连能差异并用MO自然相关法解释了不同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11) () 键长 分子的几何构型 弯曲角 稳定构型 活化能 金属面
下载PDF
Cu^(2+)在厌氧培养过程中对异化铁(Ⅲ)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佳璐 弓晓峰 +3 位作者 袁少芬 江良 申钊颖 马秋霞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3-477,共5页
为探究Cu^(2+)对异化铁还原的抑制程度,以鄱阳湖沉积物浸提液作微生物接种液,人工合成的Fe(OH)3为唯一电子受体,研究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Cu^(2+)对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培养过程中... 为探究Cu^(2+)对异化铁还原的抑制程度,以鄱阳湖沉积物浸提液作微生物接种液,人工合成的Fe(OH)3为唯一电子受体,研究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Cu^(2+)对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培养过程中不同浓度Cu^(2+)对异化铁还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异化铁还原开始所需的时间增长,当Cu^(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几乎不发生异化铁还原。异化铁还原的速率越慢,铁还原量越小,铁还原量抑制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cu^2+ 异化Fe()还原
下载PDF
Synthes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u(Ⅱ)-RE(Ⅲ) Heterobinuclear Complexes with N,N′-Bis(3-carboxyisalicylidene)-trimethylenediamine 被引量:4
17
作者 TAO Ruo-jie, YU Zliao-wen and ZHOU Xu-ya(Departmeut of Chemistry, Henan University , Kaifeng, 475001 )JIN Dou-man(Hauau Institute of Chemistry . Zhengzhou, 450003 )LIAO Dai-zhe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Nankai University , Tianjin, 300071)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79-184,共6页
ine heterobinuclear complexes of Cu (Ⅱ)-RE (Ⅲ) with N, N′-bis-(3-car-boxylsalicylidene ) trimetliylenediamine (TS) were syntli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es, molar conductivity, thermogravim... ine heterobinuclear complexes of Cu (Ⅱ)-RE (Ⅲ) with N, N′-bis-(3-car-boxylsalicylidene ) trimetliylenediamine (TS) were syntli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es, molar conductivity, thermogravimetry,IR and elec-tronic spectra. The measurements of variable-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sliow that there exists only a very weak antiferromagnetic spin exchange interactionbetween the ions of Cut(Ⅱ) and RE(Ⅲ) in CuRETSCI . 3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 base cu(Ⅱ)-RE() Heterobinuclear complex Variable-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下载PDF
酸性废水中As(Ⅲ)、Cu(Ⅱ)与铁粉的反应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帅飞 宋卫锋 +3 位作者 何如民 胡元娟 唐瑜钟 覃吉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97,共4页
在Fe-As(Ⅲ)-Cu(Ⅱ)-H2O体系中,研究了酸性废水中As(Ⅲ)、Cu(Ⅱ)与金属铁粉的反应行为,考察了反应过程中As在气、液、固三相中的分配比。结果表明,As(Ⅲ)和Cu(Ⅱ)离子被Fe还原为单质As和Cu后,As、Cu进一步结合成Cu5As2等金属间化合物,... 在Fe-As(Ⅲ)-Cu(Ⅱ)-H2O体系中,研究了酸性废水中As(Ⅲ)、Cu(Ⅱ)与金属铁粉的反应行为,考察了反应过程中As在气、液、固三相中的分配比。结果表明,As(Ⅲ)和Cu(Ⅱ)离子被Fe还原为单质As和Cu后,As、Cu进一步结合成Cu5As2等金属间化合物,从而促进As(Ⅲ)沉淀反应的发生,且无AsH3生成。在反应时间40min、铁粉过量系数1.2、溶液初始pH=0.0、温度40℃、Cu/As摩尔比1.0条件下,As在气、液、固三相中的分配比分别为0、20.7%和79.3%,沉砷率为7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酸性废水 置换反应 As() cu(Ⅱ) 铁粉 沉砷 AsH3
下载PDF
LLM-105的Cu(Ⅱ)和Co(Ⅲ)含能配合物:热分解特性及与HMX相容性
19
作者 晋永 陆明 《爆破器材》 CAS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LLM-105(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与过渡金属Cu和Co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及其相容性,合成了LLM-105与Cu(Ⅱ)和Co(Ⅲ)的配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不同升... 为了研究LLM-105(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与过渡金属Cu和Co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及其相容性,合成了LLM-105与Cu(Ⅱ)和Co(Ⅲ)的配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不同升温速率下Cu(Ⅱ)和Co(Ⅲ)配合物的分解温度,并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计算了其表观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利用转化率(α)和与其对应的温度(T),得到不同转化率下活化能随温度变化曲线。利用DSC测试了Cu(Ⅱ)和Co(Ⅲ)配合物与HMX在不同质量比下混合炸药的分解温度,并对其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Ⅱ)配合物与HMX相容性较好,且优于Co(Ⅲ)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M-105(2 6-二氨基-3 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 cu(Ⅱ)配合物 Co()配合物 热分解 相容性
下载PDF
偶氮氯膦Ⅲ-Cu(Ⅱ)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人血清蛋白
20
作者 郑帆 方芳 +2 位作者 刘玲玲 曹建明 赵长容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29-33,共5页
目的建立了简单、灵敏的测定人血清中总蛋白的新方法。方法在pH3.5的B—R缓冲溶液中,往偶氮氯磷Ⅲ-Cu(Ⅱ)体系中加入蛋白质,体系的共振散射信号线形增加,根据信号增加值计算蛋白质含量。结果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1.6mg/L,检出限... 目的建立了简单、灵敏的测定人血清中总蛋白的新方法。方法在pH3.5的B—R缓冲溶液中,往偶氮氯磷Ⅲ-Cu(Ⅱ)体系中加入蛋白质,体系的共振散射信号线形增加,根据信号增加值计算蛋白质含量。结果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1.6mg/L,检出限为11.5μg/L,回收率为97.5%~105.3%,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0%、2.4%。将该法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与医院测定结果一致。结论该法灵敏、快速、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氯膦-cu(Ⅱ) 蛋白质 共振散射 人血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