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100)(2^(1/2)×22^(1/2))R45°-O的表面结构与电子态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蔡建秋 陶向明 +2 位作者 陈文斌 赵新新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350-5355,共6页
用第一性原理的总能计算研究了Cu(100))面的表面结构、弛豫以及氧原子的(2×22)吸附状态.计算给出了Cu(100)(2×22)R45°-O吸附表面的结构参数,并得到了上述结构下氧吸附的Cu(100)表面氧原子和各层Cu原子的电子态密度.计算... 用第一性原理的总能计算研究了Cu(100))面的表面结构、弛豫以及氧原子的(2×22)吸附状态.计算给出了Cu(100)(2×22)R45°-O吸附表面的结构参数,并得到了上述结构下氧吸附的Cu(100)表面氧原子和各层Cu原子的电子态密度.计算得到的吸附表面功函数为4.58eV,与清洁Cu(100)表面功函数(~4.53eV)几乎相同.吸附氧原子与最外层铜原子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0.02nm,其能带结构体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同时由于Cu-O的杂化作用在费米能以下约6.4eV附近出现了局域的表面态.可以认为,在Cu(100)(2×22)R45°的氧吸附表面结构下,吸附氧原子和衬底之间的结合主要来源于表面最外层铜原子与氧原子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00)(√2√2)r45°-o表面 缺列再构 表面电子态 吸附表面结构 电子态密度 √2 密度泛函 计算研究 氧原子 第一性原理 结构参数 吸附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