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u(100)(2^(1/2)×22^(1/2))R45°-O的表面结构与电子态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蔡建秋
陶向明
+2 位作者
陈文斌
赵新新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350-5355,共6页
用第一性原理的总能计算研究了Cu(100))面的表面结构、弛豫以及氧原子的(2×22)吸附状态.计算给出了Cu(100)(2×22)R45°-O吸附表面的结构参数,并得到了上述结构下氧吸附的Cu(100)表面氧原子和各层Cu原子的电子态密度.计算...
用第一性原理的总能计算研究了Cu(100))面的表面结构、弛豫以及氧原子的(2×22)吸附状态.计算给出了Cu(100)(2×22)R45°-O吸附表面的结构参数,并得到了上述结构下氧吸附的Cu(100)表面氧原子和各层Cu原子的电子态密度.计算得到的吸附表面功函数为4.58eV,与清洁Cu(100)表面功函数(~4.53eV)几乎相同.吸附氧原子与最外层铜原子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0.02nm,其能带结构体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同时由于Cu-O的杂化作用在费米能以下约6.4eV附近出现了局域的表面态.可以认为,在Cu(100)(2×22)R45°的氧吸附表面结构下,吸附氧原子和衬底之间的结合主要来源于表面最外层铜原子与氧原子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
100
)(√
2×
2√
2)
r
45°
-o
表面
缺列再构
表面
电子态
吸附
表面
结构
电子态密度
√2
密度泛函
计算研究
氧原子
第一性原理
结构参数
吸附状态
原文传递
题名
Cu(100)(2^(1/2)×22^(1/2))R45°-O的表面结构与电子态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蔡建秋
陶向明
陈文斌
赵新新
谭明秋
机构
浙江大学物理系
出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350-535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0204018)资助的课题.~~
文摘
用第一性原理的总能计算研究了Cu(100))面的表面结构、弛豫以及氧原子的(2×22)吸附状态.计算给出了Cu(100)(2×22)R45°-O吸附表面的结构参数,并得到了上述结构下氧吸附的Cu(100)表面氧原子和各层Cu原子的电子态密度.计算得到的吸附表面功函数为4.58eV,与清洁Cu(100)表面功函数(~4.53eV)几乎相同.吸附氧原子与最外层铜原子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0.02nm,其能带结构体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同时由于Cu-O的杂化作用在费米能以下约6.4eV附近出现了局域的表面态.可以认为,在Cu(100)(2×22)R45°的氧吸附表面结构下,吸附氧原子和衬底之间的结合主要来源于表面最外层铜原子与氧原子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cu
(
100
)(√
2×
2√
2)
r
45°
-o
表面
缺列再构
表面
电子态
吸附
表面
结构
电子态密度
√2
密度泛函
计算研究
氧原子
第一性原理
结构参数
吸附状态
Keywords
cu
(
100
)(√
2×
2√
2)
r
45°
-o
su
r
face, missing-
r
ow
r
econst
r
uction, su
r
face elect
r
onic state
分类号
O481.1 [理学—固体物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u(100)(2^(1/2)×22^(1/2))R45°-O的表面结构与电子态的密度泛函研究
蔡建秋
陶向明
陈文斌
赵新新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