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Co/Fe水滑石衍生的复合氧化物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洪博 黄志勇 +1 位作者 郭冰之 矫庆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7-1083,共7页
以Cu/C0/Fe水滑石(Cu/Co/Fe-LDHs)为前驱体经过焙烧制备了Cu/Co/Fe复合氧化物fCu/C0/Fe.MOs)。利用DTA和TG-MS研究了Cu/Co/Fe—MOs作为新型催化剂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Co/Fe.MOs呈现为CuFe2O4和... 以Cu/C0/Fe水滑石(Cu/Co/Fe-LDHs)为前驱体经过焙烧制备了Cu/Co/Fe复合氧化物fCu/C0/Fe.MOs)。利用DTA和TG-MS研究了Cu/Co/Fe—MOs作为新型催化剂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Co/Fe.MOs呈现为CuFe2O4和(CoFe2)O。晶相,具有70~110m2·g-1。的比表面积。晶粒大小均匀,尺寸在20—30nm。添加4wt%的400℃焙烧得到的Cu/Co/Fe—MOs催化剂使高氯酸铵热分解反应的温度降低了139℃。Cu/C0/Fe.MOs是通过吸附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超氧离子(O2-)来加速高氯酸铵热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fe复合氧化物 高氯酸铵 热分解 水滑石
下载PDF
水滑石基Ni(Mn,Cu)Fe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低温NH3-SCR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次超 杜亚丽 +2 位作者 杨宝拴 邹春蕾 吴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2-892,共11页
为了提升NiFe复合氧化物(NiFe-LDO)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采用尿素水热分解法将过渡金属Mn和Cu原位引进NiFe类水滑石(NiFe-LDH)层板,借助Ni(Mn,Cu)Fe类水滑石(Ni(Mn,Cu)Fe-LDH)经500℃焙烧衍生构筑Ni(Mn,Cu)Fe复合氧化物(Ni(Mn,Cu)Fe-L... 为了提升NiFe复合氧化物(NiFe-LDO)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采用尿素水热分解法将过渡金属Mn和Cu原位引进NiFe类水滑石(NiFe-LDH)层板,借助Ni(Mn,Cu)Fe类水滑石(Ni(Mn,Cu)Fe-LDH)经500℃焙烧衍生构筑Ni(Mn,Cu)Fe复合氧化物(Ni(Mn,Cu)Fe-LDO)催化剂,考察协同功能组分Mn和Cu原位引入NiFe-LDH对衍生构筑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Mn和Cu掺杂衍生构筑的Ni(Mn,Cu)Fe-LDO催化剂呈现出更好的低温脱硝性能,NiCuFe-LDO催化剂在210~360℃时,NO转化率均超过90%,N2选择性可达95%以上;而NiMnFe-LDO催化剂在150℃时NO转化率可达90%,180℃时NO转化率接近99%,150~360℃活性温窗范围内催化剂的N2选择性均可以稳定在96%以上,同时,其还呈现较好的高空速适应性和较强的抗水抗硫性能;Mn和Cu的引入不同程度地优化了Ni(Mn,Cu)Fe-LDO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和酸碱性,这是因为Ni3+和Mn3+间的电子转移加速了催化剂表面氧化还原循环,导致NiMnFe-LDO具有更优异的低温NH3-SCR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Ni(Mn cu)fe复合氧化物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 氧化物 低温
下载PDF
La_(0.6)Sr_(0.4)Co_(0.8)Fe_(0.2)O_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柠檬酸盐法合成与导电性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庆 黄端平 +2 位作者 陈文 王皓 袁润章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1-545,共5页
采用柠檬酸盐法合成出La0.6Sr0.4Co0.8Fe0.2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超细粉料,考查了各种影响溶胶与凝胶的形成以及合成粉料晶体结构与颗粒形态的因素,并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研究了烧成温度对La0.6Sr0.4Co0.8Fe0.2O3电导率的影响,发现120... 采用柠檬酸盐法合成出La0.6Sr0.4Co0.8Fe0.2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超细粉料,考查了各种影响溶胶与凝胶的形成以及合成粉料晶体结构与颗粒形态的因素,并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研究了烧成温度对La0.6Sr0.4Co0.8Fe0.2O3电导率的影响,发现1200℃是最合适的烧成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900℃范围内,样品的电导率在600℃附近出现峰值(~103S·cm-1),在低温段样品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不同烧成温度的样品的导电活化能基本一致(5.31~5.79kJ·mol-1)。与常规固相合成法相比,柠檬酸盐法合成的La0.6Sr0.4Co0.8Fe0.2O3具有更高的烧结活性和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La0.6Sr0.4Co0.8fe0.2O3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 柠檬酸盐法 电导率 稀土
下载PDF
Al_2O_3-ZrO_2复合氧化物对Cu基催化剂选择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锋 宋华 +2 位作者 李瑞峰 唐龙 汪淑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98-190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Al2O3-ZrO2复合氧化物,并以此为载体制备负载型Cu基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糠醛气相加氢制糠醇反应为探针,考察复合氧化物对Cu基催化剂选择加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Al2O3-ZrO2复合氧化物,并以此为载体制备负载型Cu基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糠醛气相加氢制糠醇反应为探针,考察复合氧化物对Cu基催化剂选择加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ZrO2复合氧化物中ZrO2的存在会减少CuO与Al2O3的接触,降低Cu基催化剂的深加氢能力;Al2O3有助于延迟ZrO2的晶化,避免活性组分Cu嵌入到ZrO2晶格中导致催化活性下降。载体中ZrO2质量分数为20%时,Cu/Al2O3-ZrO2催化剂选择加氢活性最高,与Cu/Al2O3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加氢活性和高温加氢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ZRO2 复合氧化物 cu基催化剂 选择加氢 糠醛
下载PDF
氢气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物相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2 位作者 刘文胜 熊翔 汪登龙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300~800 ℃间的不同温度点保温90 min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倍扫描电镜对还原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并用TC-436氮/氧分析仪对还原粉末的氧含量...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300~800 ℃间的不同温度点保温90 min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倍扫描电镜对还原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并用TC-436氮/氧分析仪对还原粉末的氧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300~350 ℃时,出现Ni相;400~450 ℃时,出现Fe相;在450 ℃时出现γ-(Ni,Fe)相;500 ℃时出现W相;600 ℃时形成稳定的W相和γ-(Ni,Fe)相; 在300~650 ℃间氧含量随温度的升高由20.77 %降至0.46%,并在700~800 ℃基本平衡在0.2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fe复合粉末 H2还原 复合氧化物粉末 动力学特征 氢气还原 NI 物相变化 X射线衍射仪 喷雾干燥法 形貌观察
下载PDF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La_(0.6)Sr_(0.4)Fe_(0.8)Co_(0.2)O_3的合成与电学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端平 徐庆 +2 位作者 陈文 王皓 袁润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39-1044,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出La0.6Sr0.4Fe0.8Co0.2O3超细粉体,探讨各因素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和显微形貌的影响,研究烧成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G/Mn+控制在2.0—3.0、热处理温度为750℃是最佳的合成条件,1200℃烧成样品具有最...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出La0.6Sr0.4Fe0.8Co0.2O3超细粉体,探讨各因素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和显微形貌的影响,研究烧成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G/Mn+控制在2.0—3.0、热处理温度为750℃是最佳的合成条件,1200℃烧成样品具有最优良的电性能.在室温~900℃温度范围内,样品的电导率在600℃附近出现最大值,低温段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与常规固相法相比,GNP法制备样品具有更好的烧结活性和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6Sr0.4fe0.8Co0.2O3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 甘氨酸-硝酸盐法 电导率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范景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6-741,共6页
研究了Zeta电位、pH值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二醇 1000这3种表面活性剂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中颗粒粒度的影响,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作用;采用DELSA440SXAnalyzerCo... 研究了Zeta电位、pH值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二醇 1000这3种表面活性剂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中颗粒粒度的影响,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作用;采用DELSA440SXAnalyzerControl粒度分析仪测试溶胶中颗粒尺寸和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并用高倍扫描电镜(SEM)观察经喷雾干燥和煅烧处理后复合粉末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表面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呈现出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体系的等电点为6.6;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体系的Zeta电位产生了漂移,当加入0.6g·L-1的聚乙二醇 1000时,体系的等电点为5.3;3种表面活性剂对(W,Ni,Fe)溶胶体系的作用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聚乙二醇 1000;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喷雾干燥粉末相比,添加0.6g·L-1的聚乙二醇 1000并经煅烧处理后的复合氧化物粉末颗粒细,颗粒分散均匀,颗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此外,建立了粉末颗粒在干燥过程中受毛细管作用力的模型,并对表面活性剂在粉末干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ZETA电位 分散性 纳米颗粒 (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下载PDF
(Cu)CeO_2复合氧化物对硝基苯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全信 刘希尧 +1 位作者 陈皓 雷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49-1053,共5页
研究了制备方法、组分含量和反应工艺条件对 (Cu) Ce O2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在 (Cu) Ce O2 中 Cu质量分数为 9%的结构阈值附近达到近 1 0 0 % ,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研究了制备方法、组分含量和反应工艺条件对 (Cu) Ce O2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在 (Cu) Ce O2 中 Cu质量分数为 9%的结构阈值附近达到近 1 0 0 % ,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优化的反应条件为 1 90℃ ,氢气压力 0 .5 MPa,H2 、C6 H5NO2 摩尔比大于 4,硝基苯进料空速小于 6h-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eO2 复合氧化物 硝基苯 催化性能 加氢反应 催化剂
下载PDF
Cs-Fe-Co-Bi-Mn-Mo复合氧化物选择性催化氧化异丁烯 被引量:5
9
作者 余长林 蔡铁军 +2 位作者 邓谦 彭振山 龙云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5-856,F003,共3页
Mixed oxide catalyst Cs 0 1 Fe 2Co 6BiMnMo 12 O x was prepared by the interprecipitation method,then the catalyst wa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elective oxidation of isobutene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 bed r... Mixed oxide catalyst Cs 0 1 Fe 2Co 6BiMnMo 12 O x was prepared by the interprecipitation method,then the catalyst wa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elective oxidation of isobutene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 bed react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has high catalytic activity.Under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n( C = 4)∶n(O 2)=1∶2 1∶4,space velocity=180h 1 ,T=360℃),the yield of methacrolein and methacrylic reached 80%,8%,respectively.The total yields of liquid products(methacrolein,methacrylic acid and acetic acid)reached about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 fe Co Bi Mn MO 复合氧化物 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氧化 异丁烯 甲基丙烯醛 甲基丙烯酸
下载PDF
前驱体溶液对(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1 位作者 刘文胜 范景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研究前驱体溶液状态对喷雾干燥法制备(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特性的影响. 采用高倍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形貌观察, 并对所制得复合氧化物粉末的Fsss粒度, 比表面, W、 Ni和Fe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 研究前驱体溶液状态对喷雾干燥法制备(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特性的影响. 采用高倍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形貌观察, 并对所制得复合氧化物粉末的Fsss粒度, 比表面, W、 Ni和Fe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质量分数为20%的(W, Ni, Fe)混合盐溶液中添加0.6 g/L 聚乙二醇-1000所配制的溶胶作为前驱体溶液制备的粉末特性最好, 制得一次颗粒粒度细小(为40~50 nm)、分布均匀、分散性好、非晶化显著且大部分为球形的纳米级(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纳米级粉末 喷雾干燥
下载PDF
超细(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运柱 范景莲 +2 位作者 黄伯云 熊翔 汪登龙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研究并探讨了喷雾干燥法制备超细 (W ,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工艺原理 ,实验中分别采用了浓度为 40 %及 15 %的 (W ,Ni,Fe)混合盐溶液 ,结合离心式喷雾干燥法考察了制备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因素 ;采用SEM观察了颗粒形貌 ,并用XRD及DEL... 研究并探讨了喷雾干燥法制备超细 (W ,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工艺原理 ,实验中分别采用了浓度为 40 %及 15 %的 (W ,Ni,Fe)混合盐溶液 ,结合离心式喷雾干燥法考察了制备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因素 ;采用SEM观察了颗粒形貌 ,并用XRD及DELSA 44 0SXAnalyzerCon trol粒度分析仪分别测试了晶粒度大小和颗粒粒度分布。结果表明 :粉末呈球形 ,粉末颗粒由平均 5 4nm的晶粒团聚而成 ,粉末粒度分布在2 0 0~ 3 0 0nm之间。并分析了料液浓度、转速、进料量、温度、料液表面张力和粘度分别对粉末粒度的影响。结合实验过程讨论了离心式喷雾干燥法的 3种雾化机制 :料液直接分裂成液滴、丝状割裂成液滴和膜状分裂成液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超细粉 纳米晶 (W Nj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雾化机制
下载PDF
纳米级(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2 位作者 范景莲 熊翔 汪登龙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67,71,共4页
通过适当的溶液配制 ,并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 (W ,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对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煅烧、超声分散得到纳米级 (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使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不同煅烧温度处理的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了... 通过适当的溶液配制 ,并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 (W ,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对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煅烧、超声分散得到纳米级 (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使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不同煅烧温度处理的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复合氧化物粉末各种组元是在原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 ,且非晶化程度高 ;40 0℃煅烧处理后粉末颗粒中各组元还是处于非晶化状态 ;60 0℃煅烧处理后 ,粉末颗粒物相的主要存在形式为WO3(单斜系 )、WO3(六方系 )和NiWO4 ;复合粉末BET粒度为 80 .1nm ,复合粉末Fsss粒度为 0 .42 μm ;粉末颗粒为球形或近球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纳米级粉末 (W Ni fe)粉末 复合氧化物粉末
下载PDF
Fe_2O_3/ZnO复合氧化物气敏元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元隆 钟荣 胡继豹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以Fe2O3和ZnO为原料,直接混合烧结制得7种不同烧结温度和原料配比的Fe2O3/ZnO复合氧化物元件,并对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烧结温度和原料配比的Fe2O3/ZnO复合氧化物元件对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气敏性,烧结温度为800℃,Fe2O3∶Zn... 以Fe2O3和ZnO为原料,直接混合烧结制得7种不同烧结温度和原料配比的Fe2O3/ZnO复合氧化物元件,并对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烧结温度和原料配比的Fe2O3/ZnO复合氧化物元件对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气敏性,烧结温度为800℃,Fe2O3∶ZnO摩尔比为0.5∶1的气敏元件对硫化氢具有较好的气敏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气敏元件 生态环境材料 fe2O3 ZNO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掺杂钨的Fe_2O_3基复合氧化物及气敏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文华 王百木 《河南科技》 2009年第1期34-35,共2页
如今,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特别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和监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问题已是人们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气敏材料和气敏传感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以Fe2O3为基体合成的复合氧化物... 如今,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特别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和监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问题已是人们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气敏材料和气敏传感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以Fe2O3为基体合成的复合氧化物的气敏性能研究已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fe2O3 气敏传感器 溶胶-凝胶法 性能分析 合成 掺杂钨 有毒有害气体
下载PDF
粉末锻造Al_(2)O_(3)颗粒增强Fe–Ni–Mo–C–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15
作者 张旭 史思阳 +5 位作者 张腾雨 田谨 吴亚科 王邃 赵振智 江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态下不添加增强颗粒的单一Q61,调质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38增至HRC 39.8,屈服强度从1106 MPa增至1121 MPa,延伸率从12%降至6.5%;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61.5增至HRC 63.2,磨损率从5.27×10^(-6)mm^(3)·m^(-1)·N^(-1)降至3.08×10^(-6)mm^(3)·m^(-1)·N^(-1),低于对比试验用的典型齿轮材料40Cr的磨损率(3.34×10^(-6)mm^(3)·m^(-1)·N^(-1))。当Al_(2)O_(3)质量分数大于0.15%时,Al_(2)O_(3)颗粒逐渐偏聚,虽然调质态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仍继续小幅增加,但塑性严重退化,且淬火态复合材料磨损率增加,耐磨性变差。综合来看,添加0.15%Al_(2)O_(3)颗粒强化Q61复合材料在调质态下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而在淬火态下表现出良好的抗摩擦磨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锻造 fe–Ni–Mo–C–cu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PrBa_(0.5)Sr_(0.5)Cu_2O_(6-δ)复合阴极材料
16
作者 陈雷行 苏金瑞 +2 位作者 何豪 张宗镇 蔡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5-1618,共4页
采用柠檬酸盐燃烧法制备了无钴双钙钛矿氧化物PrBa_(0.5)Sr_(0.5)Cu_2O_(6-δ)(PBSC)粉体,探究其作为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H-SOFCs)阴极材料的可行性。研究了它与质子导体电解质BaZr_(0.1)Ce_(0.7)Y_(0.2)O_(3-δ)(BZCY)之间的... 采用柠檬酸盐燃烧法制备了无钴双钙钛矿氧化物PrBa_(0.5)Sr_(0.5)Cu_2O_(6-δ)(PBSC)粉体,探究其作为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H-SOFCs)阴极材料的可行性。研究了它与质子导体电解质BaZr_(0.1)Ce_(0.7)Y_(0.2)O_(3-δ)(BZCY)之间的化学相容性,分析了单相阴极PBSC、复合阴极PBSC-BZCY与电解质之间的热匹配性,并测试了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以PBSC为阴极、NiO-BZCY为阳极、BZCY为电解质的单电池在750℃时的最大功率密度为230 mW·cm^(-2),表明PBSC可作为H-SOFCs的阴极材料。而以PBSC-BZCY为阴极的单电池在750℃时的最大功率密度高达669 mW·cm^(-2)。复合阴极电池性能的大幅提高主要与阴极反应从单相阴极/电解质界面扩展到复合阴极电池的整个阴极区域,大幅降低电池电阻有关。PBSC-BZCY复合阴极在H-SOFCs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复合阴极 质子导体电解质 PrBa0.5Sr0.5cu2O6-δ
下载PDF
刚玉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r1.3Fe0.7O3上二氯甲烷催化燃烧
17
作者 宁想 张婷婷 +3 位作者 邢金媛 陈家喜 李艳明 鲁继青 《工业催化》 CAS 2018年第12期30-38,共9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一系列具有刚玉结构的Cr_(1.3)Fe_(0.7)O_3复合氧化物,在二氯甲烷催化燃烧反应中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比单金属氧化物CrO_x和FeO_x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与氧化物的表面酸性和可还原性密切相关...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一系列具有刚玉结构的Cr_(1.3)Fe_(0.7)O_3复合氧化物,在二氯甲烷催化燃烧反应中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比单金属氧化物CrO_x和FeO_x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与氧化物的表面酸性和可还原性密切相关,二者在反应中协同作用。与高温焙烧样品相比,低温焙烧的Cr_(1.3)Fe_(0.7)O_3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表面酸性和可还原性,催化性能更优。以表面酸性位数量为基础计算的催化剂转化频率(TOF)表明,各Cr_(1.3)Fe_(0.7)O_3催化剂活性相近(300℃时约2.3×10^(-3) s^(-1)~2.8×10^(-3) s^(-1)),表面酸性位上发生二氯甲烷分子吸附及C-Cl键断裂,是反应活性位。300℃时Cr^(6+)的TOF为9.3×10^(-3) s^(-1),Cr^(3+)的TOF为0.59×10^(-3) s^(-1),Cr^(6+)物种比Cr^(3+)物种具有更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VOC催化燃烧 Cr1.3 fe0.7 O3复合氧化物 刚玉结构 表面酸度 高价铬物种
下载PDF
Cu-Fe-Ag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2
18
作者 高海燕 王俊 +1 位作者 疏达 孙宝德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126,共7页
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Ag对Cu-Fe原位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熔铸-形变法分别制备了Cu-12 wt%Fe、Cu-14 wt%Fe-1 wt%Ag、Cu-14 wt%Fe-3 wt%Ag和Cu-11 wt%Fe-6 wt%Ag4种原位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应变下材料... 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Ag对Cu-Fe原位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熔铸-形变法分别制备了Cu-12 wt%Fe、Cu-14 wt%Fe-1 wt%Ag、Cu-14 wt%Fe-3 wt%Ag和Cu-11 wt%Fe-6 wt%Ag4种原位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应变下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电阻率。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和拉伸断口形貌,用能谱仪(EDS)分析了Fe和Ag在Cu基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添加Ag可以细化初生的Fe枝晶,强化Cu基体,降低高温下Fe在Cu中的固溶度,材料的强度和电导率同时得到提高。但添加Ag后,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降低,在较低的应变下,拉伸试样的断口就表现出剪切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Ag 原位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强度 电导率
下载PDF
Fe-Mo-Ni-Cu-石墨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俊德 何世权 +3 位作者 马文林 孟军虎 王静波 陆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7-622,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在Fe-Mo-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制备了添加Ni、Cu两种元素的Fe-MoNi-Cu-石墨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并在栓-盘式高温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其在室温、320和450℃下的摩擦学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XRD和SEM等表征方法,...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在Fe-Mo-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制备了添加Ni、Cu两种元素的Fe-MoNi-Cu-石墨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并在栓-盘式高温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其在室温、320和450℃下的摩擦学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XRD和SEM等表征方法,分析了材料金相组织、物相成分和摩擦表面形貌.结果表明:FeMo-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中添加Ni和Cu元素,可以强化基体,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在高温摩擦过程中,Fe-Mo-Ni-Cu-石墨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表面生成的由石墨+Cu Fe5O8+Fe3O4+Fe2.6Ni0.4O4组成的复合润滑膜是导致其具有良好高温润滑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高温 摩擦磨损 氧化物复合润滑膜
下载PDF
基于Fe73.5Cu1Nb3Si13.5B9非晶/纳米晶粉的压磁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渝鸿 吴菊英 +4 位作者 朱正吼 付强 梅军 郭静 马广斌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研究了基于Fe73.5Cu1Nb3Si13.5B9非晶/纳米晶粉的柔性压磁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其性能,讨论了橡胶种类,磁粉粒径、含量及工艺因素等对Fe73.5Cu1Nb3Si13.5B9/橡胶复合材料压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45μm,用量约15%的Fe73.5Cu1Nb... 研究了基于Fe73.5Cu1Nb3Si13.5B9非晶/纳米晶粉的柔性压磁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其性能,讨论了橡胶种类,磁粉粒径、含量及工艺因素等对Fe73.5Cu1Nb3Si13.5B9/橡胶复合材料压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45μm,用量约15%的Fe73.5Cu1Nb3Si13.5B9非晶/纳米晶粉与高温硫化有规共聚硅氧烷在171℃,15MPa条件下,硫化45min制备的、厚度约150μm的压磁复合材料薄膜具有较好的应力敏感特性和压磁稳定性能,有望作为新一代柔性、薄型接触应力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73.5cu1NB3SI13.5B9 橡胶 压磁复合材料 应力-阻抗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